1. 如何評價陳凱歌微電影《淑貞》
9月28日,騰訊視頻上線了一部微電影《淑貞》,影片用第三視角講述了一位老人淑貞晚年與家人與回憶有關的故事。這部微電影無疑將觀眾從生活的迷霧中喚醒,傳遞給觀眾有關「愛與快樂」的有機生活,而這部作品也被譽為「陳凱歌導演最有情感微電影」。
【什麼是有機生活?】
故事開篇在曾祖母淑貞出場就展示了這位老人最愛喝冰牛奶,當她聽到自己的孫子追問:「牛奶怎麼又少了一盒」時,她難掩暗喜的神色。隨後鏡頭一轉被曾孫子齊馬發現,神態又發生了轉變並「命令」孫子假裝沒看見。電影通過對淑貞偷喝涼牛奶展現出一位老人的童心未泯。
實際上,電影中的老人一直追尋的是一種有機生活。什麼是有機生活?在電影的結尾給出了答案「愛與快樂就是有機生活」。觀眾可以在影片中看到,淑貞開場時的節奏就是歡快的,她不只像年輕人一樣愛喝「涼牛奶」還愛品茶,就連續起茶來也是心不慌手不抖;她提倡自己的衣服自己個兒洗;告訴孫子買牛奶時別開車,「腿」著去……這些內容細節都是有機生活的體現,這與金典牛奶的理念不謀而合。
【嘗試新鮮事物,過有機生活】
始終對新鮮事物保持好奇,是一位老人最難得的生活態度,影片《淑貞》通過一系列具有強反差的行為來佐證。比如:高齡老人和孫子學打字,對著電腦單指敲字;想要嘗試吃漢堡,學孫子大口大口的吞食;看到孫子蹦出來碰樹枝,自己也蹦起來效仿。
雖然人到耄耋之年,卻保持著孩童的心理年齡,主動嘗試各種新鮮事物。不難看出「有機生活」貫穿整個故事中主角的行為。而金典「有機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不斷處於運動,不斷地處在人與外界的新陳代謝,影片人物對此做出了完整的詮釋。
【生活氣的小細節詮釋有機生活】
整部影片是置於一個有生活氣息的場景之中,無論是開場可愛鬧騰的小貓,還是對風雨雪雲的著重刻畫……這些生活元素讓大眾更直觀的進入到一個帶有療愈功能的人物世界,為這場溫情治癒的故事再增加一些美學色彩。
劇中的人物淑貞面對生活無外乎是積極向上的,並通過細節展現。片中有對「淑貞剪的紙人」懸掛在外的有鏡頭特寫,並借男主人公口說出「剪的紙人把天上的雲和雨都掃走了」。陳凱歌導演曾在采訪中解釋這部微電影的理念「愛和快樂就是有機生活」,因為整部片子蘊含著很多溫暖的人性,包括一些自然之間和諧的關系,這也是所謂的經典,同時這也是金典牛奶一直以來所倡導的理念。
【快樂與愛就是有機生活】
在影片結束之時,為觀眾揭秘了「
2. 微電影《女兒》:媽媽曾經也是女兒
被安利了一部微電影,由周迅出演的《女兒》,一共8分12秒,一個人看到哭得稀里嘩啦。
片子講了一個年輕媽媽(周迅飾)帶著女兒多多開計程車,不被媽媽理解,摔門而去,一走多年。孩子尚小,會哭鬧,她找來一個萬花筒教多多通過萬花筒看外面的世界。從此,多多的世界就有了多彩和斑斕,除了媽媽,遇到的乘客和萬花筒就是她的世界。女兒多多描繪她的理想,長大後做一個廚師,做多很種餃子,她問媽媽「你喜歡吃什麼餡兒的餃子?」,媽媽回答說:韭菜雞蛋的。影片最後以媽媽找到她和多多,三個人一起吃餃子結束。很短,很暖,很窩心,也很戳心。媽媽是媽媽,媽媽曾經也是女兒。
長大後,我沒成為你想要的樣子
影片中的媽媽,一直想讓女兒(周迅)找一個靠譜的人嫁了,而女兒卻說「我才不要靠別人過日子」,所以就有了影片開始,年輕的媽媽帶著孩子,去開計程車,媽媽在背後追著喊「帶著孩子開出租?虧你想得出來!」的場景。
有沒有覺得很熟悉?我是在家裡是被寵溺大的孩子。長大離開家去工作後,凡事都自己拿主意,離媽媽遠,那時自己還沒有手機,開始是手寫信,後來是固定電話,最後才是每人一部手機。
那個時候,每每春節回家,媽媽問的一句話都有:「有男朋友了嗎?什麼時候帶回來給我們看看?」我都會以還年輕、沒玩夠為理由搪塞她。
上學時,媽媽最大的願望便是我們姐妹三人都能考上大學,走出農村。條件所限,姐姐初升高選了中專,畢業就可以分配工作的那種,遺憾的是那個時候名額有限,成績好的姐姐被人頂替,錯失,復讀後又被迫不讀書,走上了打工、學藝之路。
我是讀到高中的。記得那個時候,我躺在媽媽的懷里,憧憬著考一個好大學,去城市工作,帶媽媽旅行。媽媽生於50年代,是讀到初中的。她一直和我們說「你們姥爺一直堅持讓我們讀書的,只是當時條件原因,我和你們的姨、舅舅都沒有機會上大學。」所以,媽媽才那麼堅定地想讓我們讀書上大學。
最後,我沒能如願進入大學校門。那個夏天,媽媽只能眼睜睜看著我,在爸爸的陪伴上,到了現在的城市工作、賺錢,步入社會。
過了25歲。媽媽也曾催過婚。怎奈山高皇帝遠,她無法掌控我,也便順此,給了我極大的自由。我戀愛,我分手,她都再沒有像別的媽媽一樣,非得逼迫我結婚,過所謂的每個女孩子都要過的生活。
她也曾經,抱怨過我的生活狀態,我曉得,那背後是對我的擔憂和愛,怕我受苦,怕我一個人,應付不來。只是,隨著我在這個城市有了個遮風擋雨的家,有自己的工作,身體良好,每年都回家,時常打電話,媽媽對我也就越來越寬容。
我沒長成媽媽想要的樣子,卻也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還是要謝謝,媽媽的理解和支持。
媽媽說,她沒有媽媽了
媽媽的媽媽叫什麼?我們那裡叫姥姥。有些地方叫外婆。我的姥姥離開我們是在2004年,記得特別清晰,那年春節回家,我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生病的姥姥,她卧在炕上,辨認著我們姐妹三人,挨個叫著我們的名字。那是我最後一次見她。
那年剛剛過了農歷正月,姥姥便因病去世。媽媽打電話來說:我沒有媽媽了。電話這端的我,淚如雨下。
後來的很多年,我聽媽媽說,她想媽媽的時候,去沿著山上的水渠,一直向上走,就可以走到姥姥的墓地,她會在那裡坐一坐,說說話,我知道,媽媽會在那裡哭泣。然後,再慢慢地,一步一步地,離開,回到自己的生活中。一年裡,總有那麼幾次,媽媽會這樣做。
記得有一年春節,我們包餃,聊天中,媽媽突然就停頓下來,說了句:我沒有媽媽了。是啊,媽媽也是女兒啊,她曾經也是一個被媽媽捧在手裡的女兒,也是被媽媽寵愛、結婚後還惦記的女兒啊。記得那一天,我抱了媽媽很久,很久。
媽媽,您別難過。我已長大,以後,我來寵您。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2020的開年,因為疫情的關系,我在家裡,和媽媽沉浸式廝守了27天。我們從初見面的那天,吵了一架,到後來我走的時候,依依不捨。
我離家的這10幾年,和媽媽相守的時間真的很短暫。
最初工作的單位很寬松,沒有硬性規定,那時我會貪心地在家待上2周,可能那個時候年輕,想得少,只顧著玩兒,還有自己的小心思。和媽媽深聊的機會,並不多。
後來的單位,春節假期較短,有時候來來回回也就10天,在家裡的時間也就一周,還沒來得及適應家裡的冷空氣呢,就又該離開。
再後來,在這里有了家。就決定把爸爸媽媽接來這里,以此來換得每年2個月的相守和盡孝。那樣的日子,是真的幸福。早上有媽媽准備好的早餐,吃完拍拍屁股去上班。晚上回來,過入小區望向家裡的窗戶,總有一盞暖光亮著,連腳下的步子都變得更輕盈,打開門歡樂得叫一聲「媽媽,我回來啦!今晚吃什麼?」洗洗手,換好衣服就可以吃飯。
當然,我們也會做。只是媽媽說,她在家裡忙活習慣了,閑下來反而不習慣。晚飯後的時光最暖。爸爸媽媽看電視,我們或看書,或看電影,一家人窩在沙發上,有一句沒一句地閑聊,到點了,說聲「晚安」,各自進入夢鄉。
今年的悠長假期,姐姐被困在婆家,妹妹提前回了城。我留在家裡,和媽媽朝相見,晚相守。每天,我是在媽媽喊我吃飯的聲音中醒來,在床上磨蹭會,起床,洗漱,吃飯,伸伸胳膊腿,偶爾吐槽媽媽做的飯。
因為疫情,我用了苦口婆心法、宣講道理法、軟磨硬泡法、撒嬌嚇唬法,總算讓媽媽對此有了了解,有了正視,而不再不當一回事。
我們一天吃兩頓飯。我寫稿的時候,媽媽會給我端來水果、在爐子里烤的地瓜,會督促我喝水,會和我說「在媽媽這,別擔心。」
我為自己回來時和媽媽吵架而懊悔。我和媽媽道歉,說對不起,會像小時一樣抱著她的脖撒嬌,會在陽光很好的時候,和媽媽一起曬被子,會和媽媽一起追劇,然後吐槽。
會每天點小米粥,會和媽媽一起包餃子,會向媽媽學習做花捲(雖然怎麼也學不會),會給媽媽洗頭發,會在睡前給媽媽梳頭,按摩,會和媽媽說晚安,會讓媽媽試穿她買的旗袍。
日子就在我們這樣的浪費中度過。我走的時候,媽媽萬般不舍,在雪中目送我,越來越遠。
我是媽媽的女兒,我被她寵大。現在我長大了,媽媽沒了媽媽,我來寵她,如女兒。
3. 2020年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是哪部影片
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是《發之戀》,該片是2019年伊薩·雷主演的一部微電影,導演是馬修·切瑞。
《發之戀》講述了美國爸爸Stephen第一次給女兒Zuri扎辮子的故事,是一個非常平實的家庭生活故事,從頭到尾透露著溫暖與平實和家人之間的親情與溫情。
其實該片勝就勝在它的風格和講述都非常的生活化和真實,用這樣一個簡單的日常來傳遞平實的家人之愛,很接地氣,也容易感同身受。也許是因為大眾看膩了轟轟烈烈或者極少數人身上才能發生的特殊場景,這部片子的普通和平凡反而更顯得珍貴。
(3)2020好看的微電影擴展閱讀
1、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奧斯卡動畫短片獎是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奧斯卡頒獎典禮的一部分,每年一次,自第五屆(1931-1932)開始至今。
此類別在1932年至1970年間主題為「短片、卡通」,1971年至1973年間為「短片、動畫電影」。主題始於1974年。在下面的清單中,有頒給迪斯尼的22個奧斯卡獎中的12個,包括1968年的一個追授獎;占該類別最早的12次獎項中的10次。1952年之前,只有美國影片被提名。
2、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發展歷程
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具有很長的歷史,從1932年開始頒發,只是早期的動畫並沒有藉助電腦技術,現在意義的動畫短片是從1974年開始的。早期的動畫短片一般使用木偶、粘土模型等道具拍攝,每個場景要拍攝很多幀,因此拍攝耗費的時間可能比其它影片都長。
4. 關於心理微電影名字
《心靈奇旅》。
一、簡介
《心靈奇旅》是由華特迪士尼公司、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聯合出品,彼特·道格特、凱普·鮑爾斯聯合執導的奇幻動畫電影,由傑米·福克斯、蒂娜·菲、菲利西亞·拉斯海德等人參與配音,該片於2020年12月25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講述了夢想成為爵士鋼琴家的男主喬伊·高納與厭世的靈魂22相遇,它們攜手返回現實世界尋找生命的意義的故事。
二、劇情
熱愛爵士樂的中學音樂教師喬伊·高納(傑米·福克斯配)不懈地追逐夢想,最終獲得夢寐以求的登台演奏機會。可因為一次意外事故,喬伊的肉體幾近死亡,而靈魂卻誤入了一個人類經驗之外的奇幻之境「生之來處」。
原來,「生之來處」是所有靈魂先於地球之前而存在的獨特空間。在這里,人類的自我意識在生命誕生之前先在地被賦予,每個靈魂只有覓得自身的「火花」,才能投身於地球。
也是在這里,決心重返地球的喬伊遇見了一個孤僻、早熟而厭世的靈魂「22」(蒂娜·菲配),後者由於遲遲未能找尋到自身的「火花」,而長時間游盪停留於此。一次陰差陽錯的經歷。
喬伊和「22」的命運互相牽連,兩人重返地球,共同體驗了一段詭譎而奇妙的生命旅程,並開始重構自身存在的價值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