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十一年前姜文神作,《讓子彈飛》究竟暗喻了多少細節
2010年,國內導演姜文拍攝了一部豆瓣評分高達8.9的經典電影《讓子彈飛》,有人看完這部電影後認為姜文的王朝已經徹底建立,有人覺得這部枝枝電影所囊括的元素太多、戰爭、人性、哲學、 社會 現實乃至 歷史 事件、同性感情,以至於很多人在觀影後多年也沒能徹底明白當年姜文想在電影里表達的所有含義
那麼今天就讓我來帶大家看一下,姜文十一年前的這部神作,都蘊含了哪些細節
葛優扮演的馬邦德最開始是瞧不起劉邦的,在火車上他嘲諷劉邦是一位小人,結果開動員會的時候,他又引用了劉邦所寫的《大風歌》
劉邦手下的大將韓信原是江蘇淮陰人,身懷領兵之技,百戰百勝,可惜為人太過驕橫,他嘲諷劉邦可領十萬大軍,而自己多多益蘆搭含善,結果在建立朝政的最後關頭,韓信手握兵權卻沒有選擇造反,臣服於劉邦後被呂後設計害死
2.張麻子的結局
姜文飾演的張麻子結局其實在電影開頭就已經有了隱喻,歌曲陪笑《送別》後,張麻子抬頭仰望天空,長亭外、古道邊的歌詞已經預示著張麻子的人生
3.假張麻子為何給馬邦德指死路?
影片最後結尾,馬邦德遇到了假張麻子,遂問對方山西怎麼走,結果假張麻子說「往東往東」,馬邦德上車逃走後,假張麻子立刻反應過來喊「別往東走」,結果為時已晚,馬邦德被炸死了
其實當時影片中的馬邦德已經投靠了黃四郎,因為他知道強龍壓不過地頭蛇,所以張麻子會輸,當看到假張麻子被抓時,馬邦德已經要逃跑了,不過他知道有一條路上埋著地雷,所以故意問假張麻子山西在哪裡,為的是求條沒雷的路,結果假張麻子被抓後,腦子已經僵硬了,所以指了條有雷的路,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4.結尾火車上的人
有關於前往浦東的火車上出現了黃四郎這個鏡頭,很多網友都認為這是個隱喻,黃四郎獲悉還沒有死,他打死了武舉人,換上師爺的衣服偷偷去了浦東上任,不過個人來看,黃四郎和師爺的確是沒了,張麻子在火車上看到的黃四郎是個隱喻,黃四郎雖死了,但其他地方還有很多類似的「黃四郎」,最後姜文策馬去追火車,也正是一處伏筆
張麻子、黃四郎、師爺的人生就像車輪一般,只要不被徹底消滅,就會永遠循環
5.名字稱謂的含義
有意思的點是,姜文在這部電影中主角兒名字都是假名,張麻子叫張牧之、湯師爺叫馬邦德、黃四郎除了姓黃,真名也不叫這個,三位主角全都帶著面具,以至於後來時間長了,連他們自己都相信這是真名了
6.鵝城的含義
鵝城在影片里的解釋是以多鵝出名,鏡頭里也出現了很多鵝的鏡頭,其實鵝在習性上有個通病,那就是在結成團隊後喜歡跟著第一眼看到的人走,這就是生物印記
鵝跟著人走,人跟著誰走?鵝城的人也正應了鵝的名字和習性,他們聚在一起跟著別人走,先是黃四郎、後是張麻子,他們不會問對方到底帶他們去哪,只會跟著對方走,誰強就跟著誰
7.電影中永遠沒出現的「康城」
康城最早被提及是在師爺馬邦德口中,而且到影片結束我們也沒能看到誰去過看成,馬邦德或許去過,因為他在什麼時候都誇贊康城的繁榮和興盛,有人認為影片中的「康城」指的就是理想中的 社會 ,康城也就是康莊大道,至於最後的康城在哪?好不好?只有埋在銀子堆里的師爺知道
我個人來看,盡管到現在,《讓子彈飛》這部電影依舊有很多隱喻被人所爭論,但能讓如此多的影迷在一部電影上各抒己見,姜文的確是影視圈裡少有的「站著掙錢」的導演
各位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