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尋槍》影評
這部國產影片看得舒服。舒服是指我看完後,覺得為該片坐在電影院里花上點時間不虧,整個過程讓人看到輕松,而不是什麼讓人看完後,忽然覺得自己也是個哲學家,又感悟了什麼人生意義生命哲學之類,或者又受到什麼主題教育等等。就是簡簡單單,在這段時間內隨著姜文演的馬山找他那把槍,看著各種人物的輪番出場,猜測是誰揀了槍,直至最後真相大白,一切了結。同事看過小說原著,說不明白主題思想,照我的意思,要找什麼深刻思想,這樣就好。當然,我不能阻止別人去尋找深刻含義。在整個影片播放的時間內,影院中的觀眾經常會因為角色之間的對白而發出各種笑聲,會因為最後關鍵人物的露臉而發出「原來是他」那種聲音(我打不出象聲詞,請大家自己體會一下)。其中有個小花絮,臨近結束准備散場時,隔開一個座位的一對情侶,女問男,「這部片子蠻好看的,叫啥?」。雖然問的讓我這旁人差點一腳踩空,但好歹也算側面證明了我的想法(如果這兩位湊巧看到這個帖子,請原諒我的無意)。
影片的導演和編劇是陸川,除了一次在某電影雜志上看到他的文章,說在柏林有幸和關美人同桌吃飯,但礙於其護花男友的威懾,而不敢搭訕事後覺得可惜。當時就覺得這人有意思,但其他知道並不多,雜志上對他的介紹也絕大部分與「尋槍」這部電影有關。看完電影,回來咕勾,才知道「黑洞」也是他造出來的。看樣子,就想他自己接受采訪時所說,編故事拿手。主演兼監制姜文,在解釋為何選擇與陸川合作時,也說與這樣的新人導演合作,會給電影帶來新的東西,對故事的表達也會有所不同。至於片中的姜文么,我對演技好壞不敢亂評,只能又說個小花絮,就是馬山在被除去警服後的亮相,惹得影廳內鬨堂大笑。馬山的愛人,那個老師是伍宇娟,不過一開始我並沒有找到,其實是沒敢相信那個佔了屏幕五分之四讓我嚇一跳的臉,就是她,還滿世界的找。寧靜,一點,躺在地上擺的姿勢很靈光。至於為什麼會在地上擺,請看電影。其餘的演員我一個都不認識,叫不上名,真是汗顏。但大都印象很深,特別是那個義大利的周小剛(劇中名)和馬山的兩個老戰友。
關於這個永樂數碼版的正片畫面技術資料等等,這幾天的上海報紙新聞都已經報過了,大家自己去翻翻,個人感覺畫面真是干凈,沒有以前觀影時發現的膠片痕跡。至於音響效果,容我再插一花絮來說明,在劇情開始不久後,有一個鏡頭是馬山從派出所出來,突然聽到了一聲「爸」,這個聲音當時是從觀眾的右側後方發出的(應該沒記錯)。事實上,由於現場有觀眾帶了小孩,當聽到這個聲音後,一大半的觀眾都往後回了頭,准備發表自己的不滿。但在緊隨的不同方向的喊聲出現後,大家明白了是怎麼回事,都笑了起來,這種情況我還是在影院里第一次碰見,真是有意思。我本人非常期待能在這個一號廳,欣賞即將公映的原版星戰前傳2(如果能引進的話)。劇中說的絕大多數是貴州方言,所以配了字幕。但就是這個字幕需要批判與通輯,竟然會有掉字幕情況的發生,比如有一句對白是「。。。的榮譽」,字幕顯示為「。。。的!」。類似的問題我注意的就有不下四五處。幸好這種貴州方言還算能聽懂。要不然,真是掃興。事實上,觀眾也並沒有受此多大影響,照樣被對白引得笑出聲。其中個人感覺有一句具有廣泛流傳的潛質「20個小時,坐汽車能到省城,坐火車能到北京,坐飛機能到美國了。。。。」,還有一句類似的,大家自己去看。這個票價么,40元好像貴了點,別廳的原版指環王三小時也就60元。更何況這片子連90分鍾都不到。上座率不錯,350個座位,坐了差不多五分之四。
轉來的哦。
Ⅱ 電影尋槍最後結局是什麼
《尋槍》最後結局馬山死了。偷槍的就是劉結巴,馬山也被劉結巴打死了。
劇情介紹:馬山是西南地區某邊陲小鎮的一名普通警察,某晚參加妹妹婚宴時因喝得酩酊大醉被人送回家中,次日早晨醒來時,他發現從不離身的配槍不翼而飛。意識到偷槍人可用槍里的三顆子彈殺人時,馬山不禁毛骨悚然,當晚所有參加妹妹婚禮的人都成了他的懷疑對象。
在對重點嫌疑人,賣「羊肉粉」的劉結巴、送他回家的周小剛、突然出現在周小剛家的舊戀人李小萌一番追蹤後,馬山依舊沒能理出任何頭緒,而對李小萌的懷疑里,又混雜了極為復雜的感情,此又導致其妻懷疑他移情別戀。
正在這時,李小萌在周小剛家被人用槍打死,馬山作為嫌疑人被拘禁。經過一番冷靜思考,他終於將亂麻捋順,開始了尋槍之路。
(2)電影尋槍講的什麼擴展閱讀
《尋槍》角色介紹:
1,馬山
西南山區小鎮上的一名普通警察。他有一支手槍,整日佩在身邊,雖然沒有用過,但他知道,小鎮因他和他的手槍而安寧平和。在妹妹的婚禮後發現槍丟了。走上了尋槍的道路。
2,李小萌
馬山十幾年前的戀人李小萌,李小萌與馬山戀愛,卻不辭而別,突然又回來了,並且住在周小剛家,後在周小剛家被打死。
3,周曉剛
一個造假酒的黑心商人,害死了劉結巴的親人。馬山妹妹結婚時開車送喝醉酒回家的馬山人,在周小剛的家裡李小萌被用馬山丟失的槍殺害,馬山懷疑的對象。
Ⅲ 尋槍 這部電影有意思嗎
這部國產影片看得舒服。舒服是指我看完後,覺得為該片坐在電影院里花上點時間不虧,整個過程讓人看到輕松,而不是什麼讓人看完後,忽然覺得自己也是個哲學家,又感悟了什麼人生意義生命哲學之類,或者又受到什麼主題教育等等。就是簡簡單單,在這段時間內隨著姜文演的馬山找他那把槍,看著各種人物的輪番出場,猜測是誰揀了槍,直至最後真相大白,一切了結。同事看過小說原著,說不明白主題思想,照我的意思,要找什麼深刻思想,這樣就好。當然,我不能阻止別人去尋找深刻含義。在整個影片播放的時間內,影院中的觀眾經常會因為角色之間的對白而發出各種笑聲,會因為最後關鍵人物的露臉而發出「原來是他」那種聲音(我打不出象聲詞,請大家自己體會一下)。其中有個小花絮,臨近結束准備散場時,隔開一個座位的一對情侶,女問男,「這部片子蠻好看的,叫啥?」。雖然問的讓我這旁人差點一腳踩空,但好歹也算側面證明了我的想法(如果這兩位湊巧看到這個帖子,請原諒我的無意)。
影片的導演和編劇是陸川,除了一次在某電影雜志上看到他的文章,說在柏林有幸和關美人同桌吃飯,但礙於其護花男友的威懾,而不敢搭訕事後覺得可惜。當時就覺得這人有意思,但其他知道並不多,雜志上對他的介紹也絕大部分與「尋槍」這部電影有關。看完電影,回來咕勾,才知道「黑洞」也是他造出來的。看樣子,就想他自己接受采訪時所說,編故事拿手。主演兼監制姜文,在解釋為何選擇與陸川合作時,也說與這樣的新人導演合作,會給電影帶來新的東西,對故事的表達也會有所不同。至於片中的姜文么,我對演技好壞不敢亂評,只能又說個小花絮,就是馬山在被除去警服後的亮相,惹得影廳內鬨堂大笑。馬山的愛人,那個老師是伍宇娟,不過一開始我並沒有找到,其實是沒敢相信那個佔了屏幕五分之四讓我嚇一跳的臉,就是她,還滿世界的找。寧靜,一點,躺在地上擺的姿勢很靈光。至於為什麼會在地上擺,請看電影。其餘的演員我一個都不認識,叫不上名,真是汗顏。但大都印象很深,特別是那個義大利的周小剛(劇中名)和馬山的兩個老戰友。
關於這個永樂數碼版的正片畫面技術資料等等,這幾天的上海報紙新聞都已經報過了,大家自己去翻翻,個人感覺畫面真是干凈,沒有以前觀影時發現的膠片痕跡。至於音響效果,容我再插一花絮來說明,在劇情開始不久後,有一個鏡頭是馬山從派出所出來,突然聽到了一聲「爸」,這個聲音當時是從觀眾的右側後方發出的(應該沒記錯)。事實上,由於現場有觀眾帶了小孩,當聽到這個聲音後,一大半的觀眾都往後回了頭,准備發表自己的不滿。但在緊隨的不同方向的喊聲出現後,大家明白了是怎麼回事,都笑了起來,這種情況我還是在影院里第一次碰見,真是有意思。我本人非常期待能在這個一號廳,欣賞即將公映的原版星戰前傳2(如果能引進的話)。劇中說的絕大多數是貴州方言,所以配了字幕。但就是這個字幕需要批判與通輯,竟然會有掉字幕情況的發生,比如有一句對白是「。。。的榮譽」,字幕顯示為「。。。的!」。類似的問題我注意的就有不下四五處。幸好這種貴州方言還算能聽懂。要不然,真是掃興。事實上,觀眾也並沒有受此多大影響,照樣被對白引得笑出聲。其中個人感覺有一句具有廣泛流傳的潛質「20個小時,坐汽車能到省城,坐火車能到北京,坐飛機能到美國了。。。。」,還有一句類似的,大家自己去看。這個票價么,40元好像貴了點,別廳的原版指環王三小時也就60元。更何況這片子連90分鍾都不到。上座率不錯,350個座位,坐了差不多五分之四。
個人遺憾:
由於在思考樂呆得忘了時間,又買了杯可樂,開頭有一點點沒看到。沒有領票員,座位又無顯亮表示,湊低著頭找到自己的那排,發覺當中我的位子已經給人佔了,而且形成了情侶整體優勢,一共差不多有5對坐在當中,實在不好意思擠進去讓人分開,只能坐在過道邊。買票的時候,那個漂亮的售票小姐准備收我80,我還得屈四指伸食指特別聲明一下,多少有點點郁悶。幸虧電影還不錯,讓我一個人看得也開心。
參考資料:http://ent.163.com/edit/020513/020513_120301.html
Ⅳ 電影《尋槍》是哪裡的故事
貴陽花溪區幾十公里外的青岩古鎮
Ⅳ 幫我找下尋槍的影評,要從拍攝手法,什麼蒙太奇手法之類的切入,還有什麼商業價值啊,什麼方面闡述
電影《尋槍》看過之後有一種很特別的感覺,總覺得它的生活氣息非常濃厚,但是描寫生活之餘,又加入了許多藝術因素,比如抖動的鏡頭,人物的心理描寫等很多的地方,都極具藝術性。一個很簡單的尋槍情節,通過作者的熒屏化,把它演繹的極具戲劇性。
《尋槍》以一個安靜整潔地勢陡峭的貴州小鎮為敘事背景,極具有原始性,影片對那種原始的民族風景的描寫,彷彿把觀眾帶入了一個與世隔絕的「邊城」而正是因為這種環境,讓我們有一種似真非真的感覺,真實的是那種生活的真實,非真的是馬山對丟槍後對事態考慮的嚴重性以及他的精神狀態,完全就是喪心病狂,人物的對話都用的是貴州方言,這不僅增添了影片的戲劇性和幽默性,也使影片更具有生活氣息。
「槍」這個意象,也是具有典型性的,槍是國家的禁物,一般人是不能攜帶槍支的,而且這里的槍也是具有象徵意義的——責任、道義、權力等等,因此馬山在丟了槍之後,就象丟了靈魂一樣,對什麼都不幹興趣了,李小萌的挑逗,以及獎金的利誘,他都無動於衷,滿腦子是槍,也難怪他那麼激動,剛開始還在懶懶地看兒子寫的「下流」作文,而且沒有生氣意思,但是一摸槍袋,發現槍不在了,頓時來了一次180度轉彎,一切都變了,很快的在家裡胡亂的翻了一通,沒有之後,思想一下子轉到了警局的保險櫃,而且重復的出現,那種喧囂聲,腳步聲,以及保險櫃中的有槍的影像很快的現過,節奏感雜亂,給人一種煩雜的感覺。但是一下子就慢了下來,彷彿槍已經石沉大海,接下來了故事便是——尋槍。電影把這一過程處理的十分到位,把人丟了東西後的那種急燥的心理刻畫的十分真切,通過熒屏讓觀眾看的到。影片的畫面切換的特別快,蒙太奇的運用,把本來很慢的節奏加快了,以至於使人看了沒勁。在影片中又有許多互相借鑒的地方,《尋槍》中有些鏡頭處理很像《羅拉快跑》,如馬山頭腦中顯現是誰偷了槍的影像的時候,老樹精,妹妹,劉結巴,周小剛,李小萌等人的聲音在他的腦中顯過,與羅拉頭腦中顯現誰有錢的時候就十分相似,結局人物死亡後的處理還讓人想起日本導演薩布的《盜信情緣》。同時它又吸收了很多好萊塢電影的元素,影像的處理,情節的設置,都讓人有看好萊塢的那種感覺,比如,在馬山追小偷的那一段,就融入了好萊塢的常用的追匪戲,只是好萊塢用的是汽車,而《尋槍》用的是單車,更具特色,沒有破壞,沒有槍擊,卻把人物的心理刻畫的淋漓盡致,又加入了一些方言對話,似乎更具情趣,讓人回味無窮。
Ⅵ 《尋槍》電影里槍的含義
影片中的「槍」對馬山來說是警察身份的象徵,也是社會體制和法律秩序在一個山區小鎮存在的重要證明。槍在影片中荒涼邊鎮其實並不具有實際的用途,與當地社會沒有任何淵源。馬山丟槍帶來的最大的困擾只局限在馬山和公安局內部,因為丟槍就意味著丟失了社會體制的象徵性存在。尋槍的過程就是一個邊遠小鎮修復社會威權的過程。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丟失了什麼才是重要的,尋找的結局甚至過程並不重要。表面上的尋槍故事與暗地裡的偷槍故事,成為了一場對於「槍」的象徵力量的顛覆和維護。
Ⅶ 電影「尋槍」的藝術特色是什麼
《尋槍》是陸川導演早期的代表作、我個人認為它的藝術特點關鍵在於人物的塑造、聲音的處理。「重在闡述《尋槍》中多處運用的叫板蒙太奇。這種結構方法在故事影片中能承上啟下,上下呼應,而且節奏明快,如同京劇中的叫板。這就是思維視覺化,體現了《尋槍》以視覺邏輯為原則的一大特色。導演用閃回、凝滯、跳躍取代了傳統線性連續性前進的時空結構,出現了大幅的時空跨度,比如談到婚禮,就出現了婚宴上很多人來拉已經酒醉的馬山;說到老樹精,就出現一組閃回鏡頭交代馬山與老樹精關系,硝煙彌漫的戰場空間也體現了對《阿甘正傳》的戲仿;再轉到現實時空時,馬山已經在老樹精的修車鋪與他對話了,但也僅僅一句話的時間,畫面又回到閃回時空,戰場上老樹精救了馬山一命。從陳軍飯店的院子到老樹精的修車鋪,從槍林彈雨的戰場到現實時空,創作者用了非常簡潔的鏡頭和剪接,把人物之間的關系交代得不蔓不枝、干凈利落,體現了導演相當深厚的畫面敘事功力。」——引用
Ⅷ 電影尋槍的結局是怎麼回事
死了,最後的結局導演是想表達姜文最後終於把槍找到了,最後終於解脫出來了,所以最後一個鏡頭是他笑著走在陽光下,但是實際上他已經死了,死,也算是一種解脫。
電影結局:
偷槍的就是劉結巴,他痛恨周小剛製造假酒,害死了他的親人而採取愚昧極端的方法,偷槍殺死他。面對黑洞洞的槍口,馬山突然明白,要使不再有人被殺,槍里的子彈只有一個歸宿,就是自己的身體,十四天的尋槍,冥冥之中他要的就是這個結果,這是惟一補救自己過錯的辦法。
他掙扎著、喊叫著,迫使結巴又向他開了一槍,在開槍的同時,馬山用手銬將殺人犯與自己銬在一起。馬山的靈魂飛離他的身體,他懷抱這尋到的手槍,從血泊中站起來,眼含著淚水,然而卻是微笑著走向遠方。
創作背景:
從電影學院畢業的陸川被分到北影廠,在馬甸租了一個房子,開始寫《尋槍》的劇本。從影片質量來看,《尋槍》離優秀兩字還很遠。
但是這部電影產生的過程、它背後的故事卻令電影愛好者振奮。正如本期電影筆記的作者所說,《尋槍》和陸川的意義活學在於,它是「一個分水嶺,代表著一批被影碟熏陶的小青年,開始在壁壘森嚴的製作體系外扣擊主流電影的大門」。
Ⅸ 尋槍的介紹
《尋槍》是2002年上映的一部懸疑電影,本片是由陸川根據凡一平原著同名小說拍攝,主要演員有姜文、寧靜等1。該片講述了,警察馬山一夜夢醒後,發現自己的槍不見了,在丟失的槍裡面有三顆子彈。於是,馬山開始走上了一條不尋常的尋槍之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