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年是什麼呀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日子,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灶等。民間傳統上的小年(掃塵、祭灶日)是臘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古老傳統。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帝王家就於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因此北方地區百姓隨之效仿,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雲南部分地區小年日期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地區小年日期是除夕。
由於各地風俗習慣不同,北方和南方的小年時間是有差別的,北方小年一般指臘月23,而南方小年一般指臘月24,如果按照這個時間推理如下:
1.北方小年時間為2021年2月4日是小年夜,也就是臘月二十三。
2.南方小年時間為2021年2月5日是小年夜,也就是臘月二十四。
3.台灣地區小年時間為除夕前一天。
4.南京地區小年時間為正月十五,即上元宵節。
小年習俗
1.掃年
掃年即掃塵,實際上就是大搞家庭環境衛生。南方人以臘月二十四為小年,稱「撣塵」。北方人以臘月二十三為小年,稱「掃房」。這一天家家戶戶黎明即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干凈徹底的衛生大掃除。小年的前幾天,家家打掃房屋,意為不讓灶王爺把土帶走。當時它是先民驅疫鬼,祈安康的宗教儀式。後「塵」與「陳」諧音,故掃塵也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2.祭灶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節。據晉代名人周處所作的地方風物志《風土記》記載:「臘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謂灶神翌日上天,白一歲事,故先一日祀之。」宋代范成大所作的《祭灶詩》:「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
㈡ 什麼是小年、大年
1、小年是指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古老傳統。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帝王家就於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因此北方地區多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2、大年是指新年。一般認為從年尾最後一天(歲除之日)開始,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為止,亦有未出正月就是年的說法。
(2)什麼是電影小年擴展閱讀:
大年初三習俗
1、初三是休息日,不外出拜年。初一初二特別忙碌,到了初三注意,也代表一年人更精神,用更好的精神面貌來迎接新的一天哦。
2、初三是聚財日,不掃地。今天需要掃地,可以從外面往裡面掃地,代表一年財運滾滾。
3、初三不動剪刀。動剪刀容易引起口舌是非,在過年前要把衣服都縫補好,寓意著整年都一帆風順。
4、初三不拜年,吃豬頭。煮豬頭代表一年之內走在人的最前面,一年之內事業順。
㈢ 小年是什麼意思啊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節日,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節日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掃塵,祭灶等。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雲南部分地區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數民族地區是除夕。
小年這天,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
㈣ 什麼叫做小年啊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
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
掃年,即掃塵,實際上就是大搞家庭環境衛生。北方人以臘月二十三為小年,稱「掃房」;南方人以臘月二十四為小年,稱「撣塵」。這一天家家戶戶黎明即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干凈徹底的衛生大掃除。小年的前幾天,家家打掃房屋,意為不讓灶王爺把土帶走。據《拾遺記》記載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當時它漢先民驅疫鬼,祈安康的宗教儀式。後「塵」與「陳」諧音,故掃塵也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節。據民間傳說,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為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戶的廚灶中間,記錄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人們在臘月二十三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貼在鍋灶旁邊正對風匣的牆上。兩邊配聯多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聯也有寫成「回宮降吉祥」,橫批是「一家之主」。中間是灶君夫婦神像,神像旁邊往往畫兩匹馬作為坐騎。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爺的嘴,讓它不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也有意為讓灶王的嘴甜,光說好話。然後將灶王爺像焚燒,謂之「升天」,邊燒邊磕頭禱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有的地方燒假馬、放鞭炮送灶王爺騎馬上天。上世紀50-60年代,祭灶王爺的習俗逐漸消失,但吃灶糖(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和打掃房屋的習俗仍流傳至今。
祭灶儀式多在晚上進行。祭灶時,祭灶人跪在灶爺像前,懷抱公雞。也有人讓孩子抱雞跪於大人之後。據說雞是灶爺升天所騎之馬,故雞不稱為雞,而稱為馬。若是紅公雞,俗稱「紅馬」,白公雞,俗稱「白馬」。焚燒香表後,屋內香煙繚繞,充滿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頭,嘴裡念念有詞。念完後,祭灶人高喊一聲「領」!然後天執酒澆雞頭。若雞頭撲楞有聲,說明灶爺已經領情。若雞頭紋絲不動,還需再澆。
飲食: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供品除糖瓜之類外,也有供水餃,取民間「起身餃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面條。
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近代卻多數由家庭主婦來充當祭灶的角色。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
㈤ 什麼是小年
小年是我國一個傳統節日,但是該節日與其他傳統節日不同,一般傳統節日的時間都是固定的一個農歷時間,但小年的時間卻沒有確定的一個時間,或者說,它有很多個時間日期,這些時間日期因為地域的不同而同。
一般情況下,北方的小年是在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而南方是臘月二十四日。如果你覺得小年的時間只有南北之分,那麼你就錯了,它還會按照不同城市來分,例如南京小年是大年的最後一天,即元宵節當天;而雲南地區是在年後正月十六;還有個別地區是在除夕這天等等。
由於小年的時間不同,所以過法也不同。如果是在年前二十三四或除夕,那麼小年便是大辦年貨的日子;如果是在元宵節,那麼當然是吃元宵湯圓啦。不過,小年最重要的一大習俗是祭灶,為什麼呢?來源於一個傳說,據說以前有個人叫張生,娶了老婆後卻花天酒地,最後敗落淪為乞丐,乞討的時候乞討到了前妻家,因為無比羞愧便鑽進灶里被火燒死了,這件事被玉帝知道了,覺得張生最後意識到了自己的錯,本質還是可以的,所以便封他為灶王。每年到了農歷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灶王便會上天匯報工作,於是人們會在這兩天祭灶,希望灶王能帶去自己的心願祈求。
㈥ 什麼是小年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日子,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在北宋時,小年不叫小年,叫「交年節」,意為立春前後,年節之交。南宋時則稱為「小節夜」。[1]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掃塵,祭灶等。
㈦ 奧斯卡小年什麼意思
今年奧斯卡被稱為「小年」,好電影不太多,好幾位提名人都是連續兩年獲得提名,像導演岡薩雷斯,還有「影帝」小雀斑,難免讓大家覺得有些厭倦。不過,今年有一個最大的看點不可忽略——據說,今年是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離小金人最近的一年!「小李」是中國觀眾送給好萊塢明星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的昵稱,因為萊昂納多有時候也會翻譯成李奧納多,而小李聽起來遠遠比小萊親切得多,就像每個中國人小時候都應該有一個這樣的鄰居。
㈧ 小年是什麼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日子,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灶等。民間傳統上的小年(掃塵、祭灶日)是臘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古老傳統。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帝王家就於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因此北方地區百姓隨之效仿,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雲南部分地區小年日期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地區小年日期是除夕。
㈨ 小年是指什麼
小年,源起於古代中國民間祭灶的風俗習慣。
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灶鍋底下燒死了。
玉帝知道後,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匯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為使灶王「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人們以糖為祭品好讓灶王「嘴甜」,於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2021年南方和北方的小年時間
北方小年時間為2021年2月4日是小年夜,也就是臘月二十三。
南方小年時間為2021年2月5日是小年夜,也就是臘月二十四。
小年的風俗介紹
1、祭灶神
灶神也叫灶王爺,神像常貼於灶台旁,小年這一天需要更換神像,供奉灶神,敬糖上香,祈求平安。
2、掃塵除灰
掃塵就是打掃衛生,清掃庭院,清除灰塵,掃地擦窗,把家裡到處都清掃一下,角角落落打掃干凈,除去過去一年的灰塵和不順,乾乾凈凈迎接新年。
3、購年貨
小年一過,意味著離大年除夕就不遠了,可以開始准備年貨了,這時候集市上已經有濃濃的年味了,到處喜氣洋洋的。春聯,福字,各種年貨都可以著手准備了。
4、吃灶糖
俗話說「二十三,灶糖粘」,這一天小孩可以吃灶糖,大人用灶糖敬奉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以保來年平安和順。
5、吃餃子
二十三,小團圓。既然是團圓,很多地方也有小年吃餃子的習俗,意味著團團圓圓。
6、剃頭沐浴
小年剃頭沐浴主要是潔身去除自身的灰塵,意思是去除舊年的不如意,用全新的自己迎接新的一年,保證來年的好運。
可以知道,小年並非專指一個日子,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