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電影童謠講的是什麼

電影童謠講的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5-21 18:03:57

1. 什麼是童謠

童 謠 是 在 兒 童 間 流 行 的 歌 謠 。 它 的 特 點 是 不 用 樂 器 伴 奏 而 歌 唱 。

童 謠 之 發 端 相 當 早 。 根 據 《 左 傳 · 昭 公 二 十 五 年 》 記 載 , 在 周 文 王 與 周 武 王 的 時 代 即 有 童 謠 。 後 來 民 間 也 多 有 童 謠 流 行 。 童 謠 有 兒 童 自 發 編 創 的 , 也 有 成 人 教 授 使 之 歌 唱 的 。 童 謠 有 不 同 類 型 , 道 教 童 謠 是 其 中 之 一 。

所 謂 道 教 童 謠 是 根 據 道 教 的 思 想 旨 趣 而 創 作 的 並 且 在 兒 童 中 流 行 的 歌 謠 。 從 功 能 上 看 , 道 教 童 謠 也 具 有 預 讖 的 作 用 。 歷 史 上 , 在 改 朝 換 代 的 關 鍵 時 刻 , 社 會 上 往 往 出 現 一 些 符 合 道 教 預 讖 精 神 的 童 謠 。 例 如 隋 朝 楊 堅 當 皇 帝 之 前 , 社 會 上 有 些 人 就 放 出 楊 堅 有 " 龍 顏 " 當 為 皇 帝 的 讖 語 。 《 隋 書 · 王 劭 傳 》 說 : 陳 留 有 一 座 老 子 祠 , 祠 中 有 枯 柏 。 世 上 傳 說 , 老 子 將 " 度 世 " , 曾 經 預 言 枯 柏 如 果 生 出 東 南 枝 , 就 會 有 聖 人 出 世 , 道 教 就 會 盛 行 。 到 了 南 齊 的 時 候 , 枯 柏 真 的 從 下 生 枝 , 並 且 朝 東 南 上 指 , 夜 間 , 有 三 個 童 子 結 伴 唱 起 歌 謠 : " 老 子 廟 前 古 枯 樹 , 東 南 狀 如 傘 , 聖 主 從 此 去 。 " 據 說 楊 堅 到 亳 州 當 刺 史 , 親 自 到 老 子 祠 察 看 , 只 見 柏 枝 回 抱 , 與 童 子 歌 謠 所 唱 吻 合 。 楊 堅 於 是 把 自 己 當 作 " 聖 主 " 。 隋 朝 末 年 , 又 有 童 謠 唱 道 : " 桃 李 子 , 鴻 鵠 繞 陽 山 , 宛 轉 花 林 里 , 莫 浪 語 , 誰 道 許 。 " 前 人 解 釋 , 此 童 謠 中 的 " 李 " 暗 示 將 有 李 姓 興 起 為 帝 王 , 而 " 桃 " 通 於 " 陶 " , 指 的 是 " 陶 唐 " , 省 略 了 " 陶 " 字 , 就 剩 下 " 唐 " , 暗 示 有 唐 王 朝 取 代 隋 朝 。 這 種 讖 語 式 的 童 謠 與 樓 觀 道 士 歧 暉 關 於 李 氏 將 起 而 為 帝 並 且 大 興 道 教 的 讖 語 頗 相 類 似 , 很 可 能 出 於 道 門 中 人 的 創 作 。

道 教 童 謠 因 為 琅 琅 上 口 , 易 於 流 行 , 這 在 客 觀 上 起 到 了 特 殊 的 宣 傳 作 用 。

另一個解釋:
楔 子
前面二集介紹了許多閩南語傳統念謠。黃哲永先生說,那些念謠念起來真是有「原味」,是民間文學的瑰寶。但是光念仍不夠盡興、過癮,於是念著哼著就唱起來了,成為民間傳唱的童歌或兒歌。這些曲子有的是隨著念謠自然而然產生的,有的是有心人士把它慢慢收集起來譜上簡單的曲調而傳唱開來的,就好像孔子、荷馬、福史特和陳達,他們都是歷史文獻的創造者;是童謠、民歌、史詩等的整理者和傳唱者,他們將生活的智慧和民族的土地結合,成為人類的大智慧。比如說著名台灣本土音樂家呂泉生、林福裕先生等人就曾采擷傳統念謠而加以譜曲、成為傳唱一時的「搖嬰仔歌」及「板橋查某」等。基本上目前流行的閩南語童謠在詞曲的產生上分為下列幾類:
一、完全不知詞曲由來,系祖先流傳下來的,這又分為可唱的及沒有曲調的,且又分全台灣的及地區性的。
二、詞是祖先留下的,但曲是後人編的,且知道是誰編的,這中間又分為保留原詞及修改過的詞意。
三、詞曲都是近代創作家編寫的,有名有姓。
第一類,當然就是傳統童謠。第三類當然就是創作童謠,而第二類的定位較為復雜,是新舊融合的創作,但不論第一類還是第二、三類,只要是用閩南語來傳唱的,都稱為閩南語童謠(也有人說成台灣童謠,亦有其立論基礎)。雖都各有不同的風味,但同樣的都芬芳醉人。
命名為陳釀與新酒的這一集,將理性又感性地分析傳統閩南語童謠、創作童謠之異同點和優劣點,並且試圖為今後的閩南語童謠找出方向和遠景。
閩南語童謠的園丁
台灣創作童謠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其說法比傳統童謠的來源更難追尋。誠如剛才所說,台灣前輩音樂家早就采擷民間念謠來創作,光復後到近年像史惟亮先生、許常惠先生等都作過類似的田野調查和整理,可惜當時的政治環境和物質條件及教育理念不同於今日,所以沒有轟動和掌聲,僅在有心推動台灣鄉土文化的階層中獲得些許關懷和贊嘆!
假如要說台灣創作童謠明顯的起跑點,那應該要追溯到民國五十三年(西元1964年),當年施福珍先生在員林家商擔任音樂老師,暑假的午後,他的午睡被幾名頑皮小孩子吵醒了,原來夏日炎炎把柏油路曬融了,赤腳粘到了腳:「點仔膠,粘到腳」。這樣一句輕松而押韻的童語,使他靈感大發,五分鍾以內,他完成了堪稱為閩南語童謠文藝復興之作———「點仔膠」。那天之後,他開始留意當時自立晚報刊載的吳瀛濤先生所寫的「台灣諺語與俗謠」專欄。施先生他搜集、他編曲,一首首藉傳統念謠而改編的閩南語童謠出現了,這些童謠並沒有在學校中教唱,卻在童子軍、救國團等社團中散播開來。為此,他遭到校方責問,因此而辭去了教職,他的後半生以改編、創作、教唱、推廣閩南語童謠為職志。簡上仁先生說:「他被大家尊稱為台灣童謠的園丁。」
閩南語童謠蓬勃興起是這幾年的事,隨著本土文化的抬頭及母語教學的需求,閩南語創作童謠如雨後春筍。在這中間,台語歌曲(台語流行歌曲)也跟著水漲船高,連外省第二代的蔡琴也出版了台語歌曲專輯。這些新一輩的創作家們,的確也創作了不少優秀的閩南語童謠。於是各地的出版商、唱片公司及基金會也都主動找上了這些創作家。其中最有趣的是國語日報也找到了謝武彰等老師來寫童謠(閩南語的及國語的)。
閩南語傳統童謠,傳統兩字非常廣泛又模糊。早自荷鄭時代,近到光復後,凡是沒有名分的閩南語童謠都屬於傳統童謠。所以在前面所說的三類中,第一類是純粹的傳統,第二類是改編的傳統,而令人感到有趣的是第二類遠多於第一類。也正因為這樣,本集中將那群推廣閩南語童謠功臣--采擷傳統念謠而加以改編後成為傳唱的創作者們作一介紹。

一、施福珍先生:
近四十年來,他不斷采擷、整理、修改、譜曲、出版、教唱並推廣,他自己還會唱,樂此不疲。現在他忙得很,太多的學校、社團、社區和公民營單位,都找他演講教唱。他不計酬勞,也不計較人數多寡和路程遠近,都慨然欣然前往。最可貴的不光是他那分才華,而是那分熱心和修養。

二、簡上仁先生:
簡先生是學財稅的,原先在海關服務。但是受了史惟亮先生、許常惠先生等前輩的感召毅然投入台灣民謠的采擷、研究和推廣的崎嶇路。為了出版第一張台灣童謠的CD,他不惜借款和標會,現在他卓然成家。除了童謠、民謠、俗諺語及台灣民間文學研究外,也致力於台灣歌謠的國際化,現在還在英國修民族音樂學的博士學位。
三、謝武彰先生和馮輝岳先生:
他們都不作曲,專門作詞。其中謝先生以國語為主,閩南語次之。而馮先生以客家童謠為主,國語及閩南語次之。

四、王金選先生:
王金選先生很年輕,不過三十歲。他原本是以畫插畫為業,在偶然機會中看到謝武彰先生的兒童文學作品而大受感動,開始創作童謠。在第一次投稿就順利成功之後,大獲鼓舞,現在是年輕一輩中,作品最多且廣受歡迎的童謠作家。他常常為他的童謠歌詞配上插畫,每個星期天,他還到台北恩主宮的圖書館教小朋友畫漫畫。

五、黃哲永先生:
黃哲永先生任職於蒜頭糖廠,他和妻子因為熱愛本土文化,於是到處采擷傳統念謠,並整理和詮釋,出版成書,他現在已是雲嘉地區著名的台灣民間文學的泰斗之一。

六、康原先生:
康原不到四十五歲,年輕輕的就作了外公。他學歷不高,但用功自修並且勇於創作,不論詩、散文、小說及歌曲他都涉獵、他有一張娃娃臉及一付好嗓子和好口才,使他在推廣閩南語俗諺及童謠中給予人親切感和生動感。

七、鍾信昌先生:
鍾信昌先生既不會作詞也不會作曲,但他對閩南語創作童謠特別有興趣,他曾以「閩南語創作童謠之研究」作為碩士論文,那是台灣地區第一篇以此內容為碩士論文。現在他任職於台北縣三峽鎮安溪國小總務主任,他決定要用系統和理論在學校內推廣閩南語創作童謠。

八、盧繼寶先生:
盧繼寶先生是屏東里港鄉土庫國小的校長,長期以來對閩南語頗有研究。時風開後他更加了一把勁,整個學校布置成學習語文的文化園區,並且從附設幼稚園到六年級,從班際到校外,積極推動母語教學。包括:俗諺語、念唐詩、兒童劇、改編歌仔戲、兒童詩創作等等。當然台灣童謠是不會輕忽的一環。他曾說過一句話:沒有母語就沒有民族,沒有民族就沒有國祚。

九、林文寶先生:
林文寶先生是國立台東師范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這樣性質的研究所,在台灣是唯一的。林所長常說:台灣的文學,尤其是兒童文學,長期受西方強勢文化的影響,幾乎失去自己的風格和定位,這是非常遺憾而危險的事。所以他積極復興台灣的兒童文學,當然台灣童謠是其中一環。他認為閩南語只是漢語的方言之一,推廣母語教學是應該的,但不能把母語及方言教學的分量超過國語,否則就是另一種的偏執。林文寶先生這兩年來為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執行台灣創作童謠的甄選、評審和出版推廣。這中間不光是閩南語的,還有國語、客語及原住民語,他說:凡是優良的童謠他都設法讓它傳唱及保存。

十、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原本就引導並規劃全國性的文化走向、社區文化和本土文化之推動就是其中之一。陳郁秀主任委員是著名的音樂家,她知道音樂及童謠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並且也憂慮在過去不短的歲月中,台灣童謠的發展受到了阻礙,於是成立專門執行小組,廣泛甄選創作童謠,並且獎勵童謠作者。現已出版兩集優良作品集,並且分發至各國中小學,配合學校教師的傳唱與教學,促使台灣的創作童謠更為普及,陳郁秀主委希望推廣到台灣各地區,讓台灣兒童唱自己的兒歌、念自己的童謠。

閩南語童謠創作應注意的重點
一、要深切了解閩南語。
二、善用俗諺及俚語。
三、簡短、順口。
四、豐富的想像力。
五、生活周遭的題材(符合現代的題材)。
六、要有押韻。
七、要有教育意義。
八、作曲時注意原來閩南語的高低八音,以免唱出來是其他的意思。
九、兒童的演唱技巧有限,不要高於八度音也不要低於八度音。
十、避免生澀的詞彙。

童謠與童詩的區別
一、童謠有較為規制的句型,童詩則否。
二、童謠講究押腳,童詩則否。
三、童謠多半較短,童詩不受限制。
四、童謠較為淺易,童詩的文學性較高。
五、童謠譜曲容易,且容易傳唱,童詩則否。
童謠並非只是說、學、逗、唱的游樂工具,它還肩負著孩童教育的重任。

文 化 藏 寶 閣

童謠的變形
既然童謠是口耳相傳而不必經過文字,而且以生活周遭的事物為材料,於是童謠常有變形的現象,依其發生情況可將之分為二類:
一、無意的
無意的改變通常由於記憶不全,或口耳之誤,因為記憶不全所以詳略互異,因為口耳之誤,所以誤此為彼,但卻也因此提供兒童自我彌補的創作參與。
二、有意的
有意的改變便是傳播者創發的介入,其原因有時因為對於原來內容的不滿意,有時因為風物或方音的差異而不得不做改變,而風物與方音的差異如果傳誦者不加以改變,則必限制了該童謠的擴散,除非改變內容,否則在不同口音地區,便難以傳誦。
總而言之,不論有意或無意的改變,這種變形的現象經過輾轉傳播,難以查證孰正孰變。人人可以參與,自以為傲,正是童謠引人入勝的所在。

創作童謠的曲譜方法
依據語言聲調的特性,所有語言組合已具備一定的音樂起伏性,於是口誦的「謠」,在句式的節奏抑揚頓挫中,已猶如音樂一般了,這種隨語言而來的音樂性,等於賦予童謠配曲的先天架構,當然,從另一角度來說,它也是一種限制,於是「詞」「曲」的和諧,便成了童謠配曲的一項要件。
未能和諧的「詞」「曲」往往造成歌唱者的詞不達意,或聽者的不知所雲,而假如歌者變樂合詞,則又辜負了配曲者的苦心。

童謠結構
一、節奏
節奏為童謠的根本,其節奏不外「整齊式」與「變化式」二種,所謂整齊式,指全篇皆由一定字數的句子所組成,因為整齊句式的開展,需要掌握相當程度的語言支配能力,但如果過長容易形成單調的感覺,對兒童而言難以接受,是故整齊句式比較少見,而且篇幅也較小。因此,童謠的節奏可以說是以變化句式為生命,變化句式並無復數成組的限制,並且可以隨時換韻,換句話說,變化句毋寧是換韻為要件。
二、技巧
賦比興三種詩法,在童謠可說大多數為直述的「賦」,再加上少數的「比」,而「興」則往往只不過是用以「起韻」而已,因此,最常見的技巧便是「形式」誘導思考與聯想的問答法、數序法、對應法、重復法、頂真法,尤其頂真法以前句的句尾做後句的句頭,可以無限開展,差不多可說是長篇童謠的一大法門,是兒童最容易學習也最容易獲得成就感的技巧,當然,以上五種方法混合使用更可以充實童謠的生命。

文 化 Q&A
問 :創作童謠的蓬勃,會不會促使傳統童謠的消失?
答:基本上不會,但在傳唱的人口數上原則上會降低。原因是:一、優秀的傳統童謠,已經經過數十年、數百年的考驗;二、傳統童謠的音韻美和比喻美及聯想美,有的是創作童謠無法相比的;三、傳統童謠和台灣俗諺語連結為一體,只要俗諺存在,傳統應該就不容易消失;四、汰舊換新,原本就是社會及自然界的法則,不必過於憂慮。但有一點必須注意的是,如果對閩南語文化和本土認識不夠,率爾操瓢,只是以新奇、隨俗地創作兒童歌曲,可能會變成異質文化而失去了所謂的台灣童謠「原味」。

問 :囝仔歌的作曲與配曲要點還有哪些
答:一、念謠旋律化;二、旋律口語化;三、曲調簡單易唱;四、前奏簡明活潑:五、和聲伴奏易彈;六、音域適中;七、上揚、下墜及切音等特別處理;八、字與音調的明確處理:同音異字異調、同音異字同調、同字異音異調,同字同音異調。

問 :「A、B、C狗咬豬」這首童謠是教育部民國九十年(西元2001年)兒童歌唱比賽指定歌曲之一,它引起廣泛的討論,究竟歸屬於傳統童謠還是創作童謠?
答:這首童謠創作於日治時期,當時日本人一心西化,所以學洋文的風氣很盛,但眾所周知,日本人在英文發音上可說十分生澀,由此,當時的台灣民眾譏諷他們的發音就像豬被狗咬到那麼難聽,至於後面串接的阿爸坐飛行機,又從半空中摔下來,則是後人附加的,據簡上仁老師說,這首童謠有許多版本,其一是掉下一台洗衫(衣)機,其二是阿爸頭毛剩一支,真是琳琅滿目,但均能表現閩南語押韻之美。

文 化 采 風 錄

福史特
全名為史蒂芬‧福史特(Stephen Foster)美國早期民謠作曲家,他的作品廣傳於世界各地如:蘇珊娜、老黑爵、肯塔基老家鄉等等,尤其對南方黑人族群充滿無奈、悲憫又樂觀、堅忍的描繪,無人能出其右。

老人讀書會
嘉義縣朴子市,舉辦了老人讀書會,一方面教老人識字及其他藝文技能。一方面采擷耆老們的口述歷史和俗諺,真是互惠又相長,實在是美談,可作為其他縣市之參考。

孔子
中國春秋時代人,他是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哲學家外,也是最早的「中國民謠」之整編和詮釋者。他曾說:「詩三百,思無邪」,意思是說詩經三百篇,篇篇皆純美。

荷馬(HOMER)
古希臘詩人,編撰了「伊里亞德」 及「奧狄賽」兩篇史詩。並且終生吟詠傳唱,他的作品成為歐洲文化的泉源。

文 化 快 易 通

參考書目
1.施福珍著:台灣囝仔歌曲集1-3冊,優美印刷廠,民國90年2月二版。
2.洪藝、楊素芳著:亥鞦韆,安可出版社,民國89年。
3.台北市政府編:歡喜念歌詩1-6冊,民國89年9月。
4.王金選著:肥豬齁齁叫,格林出版社,民國88年4月。
5.王金選著:點心攤,台灣麥克出版社,民國88年9月二版。
6.李赫著:台灣囝仔歌,稻田出版社,民國80年。
7.鍾信昌著:台灣閩南語創作的兒歌研究,台北市立師范學院,民國90年。
8.庄柏林著:台灣詩曲集,榮後文化基金會,民國85年1月。
9.康啟明著:講唱台灣囝仔歌,安可出版社,民國87年12月二版。
10.行政院文建會編:愛的風鈴-台灣2000年兒歌100首,民國89年12 月。

2. 電影(立春)裡面王彩玲叫她女兒唱的陝北童謠具體是什麼

眼眼 梅花點點
鼻鼻 油瓶匣匣
臉蛋蛋 粉罐罐
嘴唇唇 梅紅紅
頭發發 觀音菩薩薩
腿肚肚,劉二圪梁火柱柱
腳板板,油麻花花握散散

3. 童謠演過什麼

▪ 九龍佩 ( 2008) ▪ 台北飄雪 ( 2009) ▪ 食人草 ( 2010) ▪ 不敢說愛你 ( 2008)
▪ 最長的擁抱 ( 2011) ▪ 巨額交易 ( 2010)
電視劇作品
▪ 家常菜 ( 2009) ▪ 軍人榮譽 ( 2008) ▪ 雷鋒 ( 2009) ▪ 龍虎人生 ( 2006)
▪ 橋隆飆 ( 2010) ▪ 清風明月佳人 ( 2008) ▪ 少年楊家將 ( 2007) ▪ 行走的雞毛撣子 ( 2006)
▪ 林海雪原 ( 2003) ▪ 傷情 ( 2009) ▪ 民兵葛二蛋 ( 2011) ▪ 我想更懂你 ( 2009

4. 什麼是童謠

童謠,為孩子們作的短詩。強調格律和韻腳。通常以口頭形式流傳。

5. 一包煙兒,童謠,講的是什麼

動物童謠的故事,不是謎語

一包煙兒,點紅簽兒,
黃羅傘兒,紫綾邊兒。
兩個大姐,撂花磚兒,
花磚破,狗拉磨,
兔子打水井台卧,
公雞推碓母雞簸,
小猴和面蒸窩窩,
豬舀水,打爛盆,
嚇得老鼠關住門,
鴨子打那門口過,
「這家人家笑死我!」

動物的故事,不是謎語

6. 誠如神之所說電影結局的那個童謠是什麼

片尾字幕給出的名字是Dream a Dream,原生碟目錄里同樣有這首歌曲:

神さまの言うとおり 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1. AS THE GODS WILL
2. Wings of Icarus
3. DARUMA DOLL fell down
4. Fighting spirit 怒
5. Splash marble
6. おいで~
7. Bait
8. 500 shots
9. Extermination
10. Inorganic
11. Shadow of Amaya
12. Liar who
13. The next game
14. Dream a Dream
15. 人食いマネキ貓
16. Only begotten son of God
17. Who stands behind you ?
18. CUBE
19. Psychological operations
20. Matryoshka
21. Trinity
22. You're wrong
23. Images of broken ligh

第14首就是你要的

7. 童謠演的什麼電影和電視劇好看

[編輯本段]電視作品
《龍虎人生》飾方淑晴
《少年楊家將》飾潘影
《行走的雞毛撣子》飾秀雨
《林海雪原》飾白茹(小白鴿)
《一錯再錯》飾 方小蕊
《清風明月佳人》飾 蔡楚楚
《傷情》飾 章子萱
《軍人榮譽》飾 吳小麗
《我想更懂你》 合作演員:遲帥
《少年楊家將》飾 潘影 合作演員:胡歌 林家宇 總導演:李國立
[編輯本段]電影作品
2008年《九龍佩/紅樓二尤》飾尤二姐
2008年《不敢說愛你》飾演藍馨
都不錯!

8. 強人來解釋一下恐怖童謠這個電影(百科上不要)我已經看過電影了但是還弄不懂講的什麼~!

兩章都看過,當時還是借的DVD 確實蠻無聊的,就講一間學校內的師生們正在排練參加比賽的歌曲,老師突然感到不適然後就死去了,眾學生也都被嚇跑,後幾天連續有排練的學生相繼死去,恐怖的歌謠聲傳遞在學校的每個角落。5年後,記者來到當初發生異變的學校開始調查那件怪事,發現了一切的起因都是來自於一曲古時的歌謠………濃縮下就是:一個學校死了好多人然後死因都和童謠扯上了關系,那些童謠好像是說隱藏了一些邪惡的力量,被唱出來的話會讓人的行為變得很奇怪,其中就表之章某女墜樓女主回頭的時候定格了下發出奇怪的聲音高能之外,其他的看了確實挺催眠的,這點不錯- -、

閱讀全文

與電影童謠講的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玩偶奇遇電影好看嗎 瀏覽:816
為什麼印度電影很好看 瀏覽:48
電影院約會怎麼親 瀏覽:719
免費看電影大全全集喜劇 瀏覽:35
美國電影房屋出租講了什麼 瀏覽:890
世間有她電影票怎麼買 瀏覽:907
最近新上映的好看的動漫電影2019 瀏覽:15
好看的武俠言情電影 瀏覽:882
免費解葯大作戰電影 瀏覽:449
愛奇藝不要錢的好看動畫電影 瀏覽:180
與美國教父類似的電影都有哪些 瀏覽:683
免費看Vip農民電影網 瀏覽:420
禁錮女人恐怖美國電影有哪些 瀏覽:766
有個電影叫什麼速遞 瀏覽:645
漫威電影音頻後期多少軌 瀏覽:298
蘇有朋和楊冪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270
窒息游戲電影免費 瀏覽:340
農夫電影怎麼播放 瀏覽:608
關於校園電影的歌曲有哪些 瀏覽:268
有個電影叫什麼柏拉圖 瀏覽: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