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評分
電影評分就是
看完電影以後
從各方面評分
5分是屬於好評
『貳』 豆瓣電影的評分規則是什麼
豆瓣的注冊用戶看完一部電影,心情好的話會來打個一到五星的分(有時候心情不好也會來)。比方說一部電影有42萬用戶打分。我們的程序把這42萬個一到五星換算成零到十分,加起來除以42萬,就得到了豆瓣評分。這個評分會自動出現在豆瓣各處,中間沒有審核,平時也沒有編輯盯著看。每過若干分鍾,程序會自動重跑一遍,把最新打分的人的意見包括進來。
但同時,阿北也說到,豆瓣也是有「非正常打分」規避機制的。作為一個擁有一億多用戶的「大眾評審團」,每個用戶都是「一人一票」制,而且隨著打分人數的增加,單人評分對整體評分走向的影響其實是在不斷被稀釋。因此,評分計算方法很簡單,但「刷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那42萬用戶里可能包括資深電影評論家,可能包括你、你的親戚、你的小學同學、早晨賣你油條的那個人,也可能包括阿北我個人。但每個人都是一票。這個是「大眾評審團」應該的含義:不是說團里的人全都大眾,而是說和大眾一樣一人一票。
『叄』 豆瓣評分是什麼很專業嗎
以《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作為例子分析:
該電影現在共有34367人打星號,其中:
50.6%打5星
35.7%打4星
12.1%打3星
1.2%打2星
0.3%打1星
那麼所有人打星的平均數為:
50.6%×5+35.7%×4+12.1%×3+1.2%×2+0.3%×1=4.348星
假如一部作品滿分為10分(5星),那每顆星相當於2分。
那麼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得分應為:
4.348×2分=8.696分
所以電影頁面標出該電影評分為8.7分。
『肆』 電影IMDB評分是什麼 「 IMDB」是什麼意思。
互聯網電影資料庫(Internet Movie Database,簡稱IMDb)是一個關於電影演員、電影、電視節目、電視明星、電子游戲和電影製作的在線資料庫。
250佳片是IMDb很受歡迎的特色,裡面列出了注冊用戶投票選出的有史以來最佳250部電影。只有供影院播出的影片可以參加評選,而短片,紀錄片,連續短劇和電視電影不在其列。用戶在從"1"(最低)到"10"(最高)的范圍內對影片評分。得分經過數學公式(登在列表末尾)的過濾而生成最後的評定。為了保護結果不受惡意投票的影響,資料庫使用了數據過濾機制以及最小投票數量限制(目前為1250票),以得到「真實的貝葉斯概率結果」。並且,只有「經常投票的用戶」的投票被記入結果,為保護公平性,成為該類用戶的條件是保密的。
該榜因其綜合廣泛性以及不時的令人吃驚而受到矚目。上榜的電影中有老電影比如大都會(Metropolis,1927年),也有新電影如盜夢空間(Inception,2010年)。有流行影片比如得到超過32萬次投票的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2001年),也有少有人問津的影片如不到1萬張投票的小私家偵探(Sherlock Jr. 1924年)。排行榜包括了各種不同類型的電影如黑色影片雙重保險(Double Indemnity,1944年);科幻片銀翼殺手(Blade Runner,1983年);音樂片雨中曲(Singin' in the Rain,1952年);西部片黃金三鏢客(Il buono, il brutto, il cattivo. 1966年);動畫片機器人總動員(WALL·E,2008年)等等。榜上還有一些影片是本身並未大受好評但卻在專注的影迷群體中有廣泛的追隨者的比如死亡幻覺(Donnie Darko,2001年)。迄今為止肖申克的救贖(台灣譯名為"刺激1995")、教父、教父2為排名前三的電影,也是榜上僅有的評分超過9.0的影片。
這些條件是否能提供一個公正沒有偏見的排行榜是有爭議的。比如,新近上映的影片總是容易從一見鍾情的影迷那裡得到較高的評分,而這與成功影片應該經得起反復觀賞的觀念是不相符的。因此,有時新上映的影片沖進250最佳影片榜,甚至前100名,但隨著更多觀眾的評分和重復觀看後的評分而退出榜外的情景就十分常見了。另外一種對該榜的主要批評則是它反映的只是影片的受歡迎程度,並不體現對影片歷史和藝術的客觀知識。但實際上,在評論家年度評選和歷史影片評選中名列前茅的影片通常在最佳250部影片中通常也都排名很高,讓人不禁懷疑影評人與觀眾的觀點是否真有那麼不同。
在IMDb上還有最差的100部影片榜,用基本相同的方法投票產生。
『伍』 豆瓣網的評分依據是什麼
長年觀察豆瓣評分發現端倪:
1、確實有善意評論的人:主觀感受、一分為二的評了自認為的優點、也評了自認為的缺點,都是自以為是、無可厚非。
2、確實有個別扎眼的人:精神上只認同丑國(US)影片、倭(日)漫為唯一的最高標准,並用丑國影片標准、倭漫標准做全球影視的唯一評分標准,來對國產影片、動漫進行雞蛋里挑骨頭、吹毛求疵的挑刺現象。
3、確實存在來自丑國影視公司、倭漫企業等競爭對手的惡意醜化、抹黑現象。
4、確實存在有人因羨慕嫉妒恨某個女演員漂亮、某個男演員帥而去惡意差評的現象。
5、確實存在有人因崇洋媚外而去歧視國產影視、歧視國產影視從業人員,歧視國漫、配音,歧視中華文化的現象。
最後,大家想一想:
1、在丑國內會允許一個專門貶低丑國價值觀、丑國文化、貶低丑國影視的評分公司存在?
2、在倭國內允許一個專門貶低倭國價值觀、倭國文化、貶低倭國動漫的評分公司存在?
然而事實卻是:丑國內的評論多是貶低外國影片而美化丑國影片的,倭國內的評論多是貶低外國動漫而美化倭國動漫的。
因豆瓣評分不公正,存在惡意、貶低、歧視國產影片的現象,我不僅拋棄豆瓣,連被豆瓣過分吹捧的倭國動漫、丑國影視也大多都拋棄了,受不了豆瓣過分吹捧USA影片而貶低國產影片了。
因此,被過分吹捧的丑國影片、倭漫的評分要減分,被惡意貶低歧視的國產影片、國漫的評分要加分。
『陸』 豆瓣評分應該怎麼評有什麼規則么
豆瓣評分機制將用戶打的一到五星轉化為0-10的分值,以得分總和除以參與評分的用戶人數得出豆瓣評分,由於這一過程來自程序計算,且每個用戶手中只有一票權利,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評分的客觀性。
無論是電影院排片還是觀眾選擇電影,參考購票平台和評分網站的評價實屬正常,但卻不應該太過依賴某一平台的評分,在了解不同平台評分機制和主要人群的基礎上,通過對身邊已經觀看過的親人朋友了解,再自身愛好和需求進行排片和電影的選擇,如此才能讓評分發揮出應有的參考作用。
『柒』 豆瓣評分有什麼用
豆瓣評分可以作為一部電影一部電視劇的標准。一部電影不同的人有不同觀影角度以及解讀角度,豆瓣官方沒有修改評分的許可權,豆瓣評分是每一位在豆瓣打分的網友的體現,可以作為選擇電影或電視的參考。
豆瓣的用戶很多,偏文藝受眾,但是整體來說什麼人都有。而且短評長評等功能的設置讓大家有了一書胸臆的渠道。從中涌現出了許多很能代表廣大群眾心裡所想但礙於文筆有限表達不出的觀點。而且能把觀點寫出來並得到大家的認可,就證明是有一定水準的。
豆瓣表面上看是一個評論(書評、影評、樂評)網站,但實際上它卻提供了書目推薦和以共同興趣交友等多種服務功能,它更像一個集BLOG、交友、小組、收藏於一體的新型社區網路。
「 豆郵」是用戶的站內聯系方式。「豆列」是個人基於某個特定主題的一系列推薦。這兩個是官方性質的獨創語言符號。而在官方之外,網站更主動收集推廣了用戶創意的「豆瓣辭典」,如「豆粉」指豆瓣的粉絲,「豆芽」是新注冊用戶,「黃豆」是資深用戶等,這些親切又另具新意的詞彙,形成了豆瓣獨特的語言體系。
關於豆瓣網的評分機制,豆瓣網創始人楊勃曾解釋:「比方說一部電影有42萬用戶打分。我們的程序把這42萬個一到五星換算成0到10分,加起來除以42萬,就得到了豆瓣評分。這個評分會自動出現在豆瓣各處,中間沒有審核,平時也沒有編輯盯著看。每過若干分鍾,程序會自動重跑一遍,把最新打分的人的意見包括進來。
網路--豆瓣網
『捌』 豆瓣電影評分是怎麼來的,可信度有多少呢
豆瓣評分機制是根據用戶打星來決定的,比方說一部電影有42萬用戶打分。電腦程序把這42萬個一到五星換算成零到十分,加起來除以42萬,就得到了豆瓣評分。
豆瓣評分通常是電腦自動控制,沒有人為干預。但如果出現惡意刷分現象,也會有工作人員進行人工操作,從而保證豆瓣評分的客觀性。
豆瓣是中國最大的民間電影和電視劇評判網站之一,豆瓣在國內的影響力非常大,很多民眾以豆瓣評分高低來衡量是否願意看這部電影或電視劇,有時甚至可以影響一部電影或電視劇的票房率和播放率。
豆瓣評分匯集了中國和全世界熱愛影評的網友,其中不乏有專業影評人士或影視公司,豆瓣評分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影視作品在大眾心目中的關注度,甚至影響評獎。中國的某些人氣類獎項,例如中國電視金鷹獎,大眾電影百花獎等,有時也會根據豆瓣評分來考慮評獎。(並非唯一標准)
『玖』 豆瓣電影評分模式是什麼可信么
豆瓣評分
簡單地說,沒有關系,我們也不想有關系。具體可以分現在的商務和將來的商務看。
豆瓣目前來源於電影行業的主要營收渠道是電影的宣傳廣告。形式是廣告banner,賣點是「讓更多人知道你的電影/電視劇」。經常需要電話里澄清「但是賣點不包括更高評分「,我覺得我的同事挺累的。這件事的收入也只是豆瓣整體收入的零頭,如果容易起誤會我們可以另作打算。
電影行業里更大的商業機會豆瓣會當仁不讓地去爭取,只要不會影響到公眾對豆瓣評分的信任。內部做到真正的獨立比較容易,可以用結構、制度和防火牆做到。稍難的是避免市場和公眾的認知被輕易誤導,或者說避嫌。只要新的模式依賴於豆瓣整體數據之上的宏觀判斷,而不是直接依賴評分,我們相信很多事可以做,也想很快開始做。
從管理和團隊一致性的角度看,我在公司各種內部場合、在幾百人的年會上講過和這篇問答大同小異的東西(要精簡一些,因為得站著講),所以我的同事大都知道和評分中立原則偏離是極端嚴重的錯誤。在和評分有關的事情上,到今天我個人沒有發現過一例本質的執行錯誤。更重要的是如果過去或將來有錯誤的話,豆瓣作為一個公司有誠意和意志保證發現後能馬上得到糾正。
八:你為什麼這個時候出來寫這個東西?
我們以前認為提供評分服務需要保持中立和獨立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沒什麼好公開標榜的。碰到有意無意曲解豆瓣評分原則的,我們也很少出來辯護,我們覺得只要每個月有上億的人信任豆瓣就夠了。但影視行業最近的變化,讓我們直接感覺到低調在這個時候可能是不明智的。
但我確實看到行業中具體的個人,曾經都是有理想抱負的年輕人,所以除了溝通走樣和誤會的原因,我也猜測行業正在催生一些結構的問題。我直覺判斷,今天可能是一個岔路口,現在有必要把豆瓣的立場一次表達清楚,以免猜測和誤解引發的博弈把行業的一角推向我們最終都不喜歡的方向。
豆瓣一直是用戶的朋友,我們希望一直也是影視行業的朋友。我很想看到行業能一直健康地發展下去,相信一個滿懷誠意的、中立的評分服務對整個行業在結構上是長期有益的,也相信一個透明地傳達觀眾看法的地方對行業里個人的職業成長也有微薄但是長期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