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什麼不是德國表現主義電影

什麼不是德國表現主義電影

發布時間:2021-05-24 06:06:54

『壹』 電影 1919_1930德,美,英,法的表現主義的風格

http://www.mtime.com/my/timzhai/blog/393655/
http://msn.mtime.com/my/418964/blog/272612/

『貳』 什麼是德國表現主義

德國表現主義 Expressionism 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此字原為藝術史與批評的專用語,意指不再把自然視為藝術的首要目地,以線條、形體和色彩來表現情緒與感覺作為藝術的唯一目地。表現主義電影則發源於1920年的德國,此種電影中的演員、物體與布景設計都用來傳達情緒與心理狀態,不重視原來的物象意義。《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19)即以運用這種手法而聞名。之後德國表現主義的風格影響到默片時代的一些好萊塢電影與1940年代的黑色電影,其它如希區考克與奧森.威爾斯亦受表現主義的影響。 德國表現主義的代表電影有:《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19),《蓋努茵》,《三生記》,《泥人哥連》,伊門多夫1945年生於德國布勒克得,1964年就讀於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是大師瑟夫•博伊斯的門生。60年代,伊門多夫參加了博伊斯倡導的「行為藝術運動」,然而很快發現自己的才能和興趣在別的地方,於1977年開始架上繪畫的創作。七十年代末開始,與巴塞利茲、呂佩爾茲、里希特、基輔、波爾克、彭克等人,共同創造了德國新表現主義藝術潮流。伊門多夫繼承了德國表現主義的一些形式技巧,不同的是,在內容上更加關注德國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政治氛圍。 畫家約爾格•伊門多夫是當代德國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也是政治性最強的藝術家。在七十和八十年代創作「德國咖啡館」繪畫系列,描述對兩個德國現實的印象,隨後創作的「德•弗勒咖啡館」繪畫系列反映伊門多夫與自己的榜樣和朋友的關系《演皮影戲的人》,《蠟人館》(1924),《聖女貞德的激情》(1928)。

『叄』 電影史:簡述德國表現主義

  1. 德國表現主義是從1919至1924出現在德國的一個把文學、戲劇和繪畫上的表現主義風格運用於影片創作的電影流派。它的藝術目的是力圖通過不自然的形式和極度失真、變形的世界形象來強烈的表達出人物內心的恐懼、焦慮、愛和憎的情緒。布景高度失真變形、攝影角度古怪奇特、照明陰沉朦朧,表達的共同的主題是謀殺、死亡和暴力,描繪了隱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孤獨、悲憤、痛苦和恐懼。其代表作有《卡里加里博士》、《疲倦的死》、《吸血鬼諾斯費拉杜》、《蠟像陳列館》等。

  2. 二三十年代在德國表現主義的影響下後續發展出了兩個分支流派:街道電影和室內劇電影。街道電影的代表作有卡爾格呂納《街道》、派布斯特《沒有歡樂的街》、布魯諾拉恩《街頭慘劇》;室內劇電影的代表作有卡爾梅育爾《後樓梯》、羅布辟克《聖蘇爾維斯特之夜》、茂瑙《最卑賤的人》。

『肆』 下面哪一項是德國表現主義電影的代表作

C.吸血鬼,其他都不是德國的。

『伍』 表現主義電影流派的定義

表現主義電影通常通過恐怖、災難、犯罪等題材,運用被扭曲的、陰暗的世界中的素材,採用傾斜、顛倒的影像和常規電影很少使用的特殊拍攝角度,以誇張的表演方式反映人物內心深處的孤獨、殘暴、恐怖、狂亂的精神狀態。

表現主義電影藝術家們並沒有明確的政治綱領和美學綱領,他們對國 內的動 盪、日漸傾向極權主義的政治局勢和艱難的經濟狀況極端不滿;同時,他們也反對資產階級傳統藝術,主張藝術作品不能滿足於和局限於對客觀事物的描寫,要求深入揭示人的靈魂,強調表現主觀的現實,實際即表現藝術家自己。

最重要的一部表現主義電影作品,是由C.梅育和H.雅諾維茨編劇、R.維內導演的《卡里加里博士》(1919),影片故事是離奇的,主人公是變態的,活動空間是荒誕的。為了取得所追求的效果,它的創作者們用取景角度和光線照明使物體影像變形,同時,為達到與奇異畫景的和諧,演員的化妝是奇特的,服裝是奇特的,表演也是造作的。其他表現主義的作品還有:《蓋努茵》(1920,導演R.維內)、《從清晨到午夜》(1920,導演K.H.馬丁)、《托爾古斯》(1920,導演H.柯貝)等等。

1921年,F.朗格拍攝了影片《疲憊的死》。有人稱它是表現主義電影繼《卡里加里博士》後的又一重要作品,有人則稱它是「新浪漫主義電影」,並且追溯到前一個10年裡的《布拉格大學生》和《泥人哥連》。所謂新浪漫主義電影,是指它的主人公是神話世界或未來世界裡的人,他們的命運被一種玄妙力量所支配,自己無能為力。這種宿命論的思想一直貫穿於朗格的後來影片中。

德國表現主義電影是一個富有特色的電影學派,它再一次把人們對真實的探索引入人的內部,進而通過個人去發現社會的現實。

『陸』 德國表現主義電影在電影語言方面革新,用大量心理化語言,通過電影手段表現心理對嗎

對,表現主義電影是二十世紀一、二十年代在德國出現的把文學、戲劇和繪畫上的表現主義原則運用於電影創作的電影流派。

表現主義電影用荒誕離奇的手法,曲折而准確地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戰給德國人民帶來的極度恐慌和惶惑的心情,銀幕上呈現的是高度誇張、變形、主觀化的世界。



(6)什麼不是德國表現主義電影擴展閱讀:

表現主義這個詞一般用來描述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反對學術傳統的繪畫和制圖風格,它是20世紀初至30年代盛行於歐美一些國家文學藝術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德國和奧地利流行最廣。它首先出現於美術界,後來在音樂、文學、戲劇以及電影等領域得到重大發展。

表現主義一詞最初是1901年在法國巴黎舉辦的馬蒂斯畫展上茹利安·奧古斯特·埃爾維一組油畫的總題名,用來與自然派和印象派相區別。

『柒』 德國表現主義電影的特徵急

德國表現主義電影是1908出現在繪畫和劇場的一種風格。
繪畫——籍由極度的扭曲, 不寫實的圖案來表達內在的情緒。
劇場——誇張的布景, 扭身歪臉的表演方式, 誇張的姿體及舞蹈。
故事——幻想或驚訝的故事。

『捌』 表現主義電影的簡介

學藝術如果不知道德國表現主義,是不能原諒的,這個學派時間雖然不長,卻廣泛地影響到電影、戲劇、音樂、美術等諸多藝術領域,很多精力充沛、感情豐富、富有社會責任感的藝術家都曾喜愛並嘗試過表現主義。德國表現主義電影是一個富有特色的電影學派,它再一次把人們對真實的探索引入人的內部,進而通過個人去發現社會的現實。 1. 表現主義派的藝術家們在擴展表現真實的角度和手段上功不可沒。他們認為藝術應該反對對現實的描摹,藝術的品質和力量都來自於對內在的實質的揭露。藝術家家理應穿越日常經驗的表層和外在世界的環境,直接抵達靈魂的處所。一切外在的表象的東西都是暫時的偶然的,並且是不重要的。從這樣的立場出發,表現主義作家們反對印象主義僅僅停留在現象層面的膚淺,同樣也反對自然主義對生活現象的陳舊摹寫。他們的中心在於——穿過具體可感的表象,獲得對抽象的永恆的內質的把握。
2. 表現主義大大拓展了電影的表現手段,造型的風格化以及對於環境、氣氛的渲染手段後來被很多主流電影使用,如今,在恐怖片、犯罪片等電影類型中,表現主義手法幾乎是無法避免的。 1. 源於繪畫:在1901年巴黎舉辦的一場畫展中,法國畫家茹利安·奧古斯特·埃爾維的一組作品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這組油畫作品的總題名就是《表現主義》。攝影術的出現使繪畫走向抽象主義的道路。而電影作為新興技術形式(當時普遍不認可電影是真正的藝術)也迫切得需要得到藝術界的認可。
2. 超現實傾向:表現主義受後印象主義的影響,反對印象主義中殘存的中心透視的傳統空間法則,他們尤其受到高更「野人畫派」的影響,強調作品的直覺感受和主觀創造,不求復制現實、對理性不感興趣,他們崇尚原始藝術的非實在的、裝飾性的美,並以濃重的色彩、強烈的明暗對比創造出一種極端的純精神世界,致使超現實傾向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展。
3. 哲學淵源:來自於尼採的主觀唯心主義哲學、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和斯特納的神秘主義。
4. 社會背景:表現主義電影折射了當時的德國,同時也超越了當時的德國。他們思考的驅動力來自於戰敗後德國破敗的現實,工業社會的冷漠資本膨脹對人的異化塑造了他們思考的姿態——面向共同的人類精神世界發問。在表現暴力、謀殺和死亡的主題時,表現主義電影導演們無不傾向於在影片中製造出一種迷幻、扭曲和陰冷的世界。對於這樣一個世界心懷恐懼是全人類的共性,在這樣一個世界中逃亡出去尋找精神的安慰之地也是全人類的願望。當時的德國中產階級對現實不滿,帶有自由意志論的時代精神和社會反叛助長了表現主義的發展。參加表現主義運動的人,在政治信仰和哲學觀點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其中有無政府主義者、虛無主義者,也有社會主義者。因此,表現主義運動從來不是一個完全統一協調的運動,也很少有始終如一的「純粹」的表現主義者。但他們也有一些共同的思想傾向和藝術特點,即不滿社會現狀,要求改革,要求「革命」。 1. 衰落:1924年以後,隨著德國經濟的暫時好轉和社會的相對穩定,表現主義戲劇逐漸衰落。但是它的探索與創新的成果保留了下來,並繼續被運用。
2. 爭議:表現主義的地位曾經受到爭議,盧卡奇將它看作帝國主義時代的資產階級頹廢流派,因此予以否定;布萊希特則認為表現主義暴露和表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弊病和不可克服的矛盾,雖然不能揭示產生這些弊病的真正根源,找出克服這些矛盾的正確途徑,卻也能引起人震驚,啟發人思考;在藝術方面也作了有價值的探索與創新。
3. 作為藝術形式的保留:德國表現主義的風格影響深遠。從默片時代的一些好萊塢電影到1940年代的黑色電影,其它如希區柯克與奧遜·威爾斯也受表現主義的影響。直到今天,我們的電影中時常可以看到表現主義的手法,事實上,表現主義已經成為電影藝術常用手法或者風格。

『玖』 表現主義電影的代表有什麼

表現主義電影的代表作有維內的《卡里加里博士》、朗格的《疲倦的死》、威格納的《泥人哥連》和魯濱遜的《演皮影戲的人》等。

《卡里加里博士》是一部深刻地反映了德國戰後現實的作品。影片揭示了一個神秘的卡里加里博士,對青年舍扎爾施行催眠術,把他拉到市場賣藝獻技。一次在狂歡節上,舍扎爾碰見學生阿萊茵,預言他活不到第二天清晨,此話果然應驗。阿萊茵的朋友弗朗西斯懷疑這是卡里加里博士搞的鬼。第二天深夜,舍扎爾受卡里加里博士指使,劫持了弗朗西斯未婚妻珍妮,人們緊追凶手舍扎爾,他拚命逃竄,直到精疲力竭而死。人們後來追尋至卡里加里的小屋中,發現他早已溜掉,原來他已躲進了瘋人院,還當上了院長,這實際上是對德國當時混亂的社會現實所作的一個象徵性寫照。

「室內劇」電影最負盛名的代表作是由梅育編劇、茂瑙導演的一部描寫小人物悲劇命運的影片《最卑鄙的人》。故事發生在柏林一家豪華的旅館,旅館看門人因年邁體弱,被迫脫去上等僕役的金制服,貶為廁所看守。他覺得這是莫大的恥辱,便以隱瞞和撒謊去欺騙女兒、親戚和街坊鄰里,甚至想尋短見。影片題材雖來自果戈理的小說《外套》,但對當時的德國社會專門注重外表與服飾的陋習,進行了一針見血的抨擊。影片的場景、情節和對人物的細致描寫,都堅持了現實主義的原則,只可惜影片的結局卻寫了這個看門人的時來運轉,由於他得了一筆遺產而成了那家旅館身價百倍的客人,顯得十分淺薄。

『拾』 德國表現主義電影的特徵

風格化的平面,對稱、扭曲、誇張;相似形狀的並列,
1. 影像:表現主義的導演注重具有象徵意味的造型,傾向認為電影的影像應該成為平面藝術。在構圖和布景上下足了功夫。往往在一個構圖中用相似的形狀並列而形成相當具有表現力的鏡頭。表現主義電影經常摒棄常規的影像形態,採用傾斜、顛倒的影像,採用常規電影很少使用的特殊拍攝角度,畫面的明暗反差一般會很大。表現主義電影常用人物特寫和富有象徵意義的空鏡頭,使用特寫可以看作是在「放大」表演,增強戲劇性;而對環境的渲染可以看作是對人物行為和靈魂的「解釋」,力圖揭示人物行為背後的社會誘因。此外,主觀鏡頭也是表現主義常用的手法,表現主義藝術家輕視局限於客觀的寫實,強調表現「主觀的現實」。
2. 表演:表現主義的表演一般比較誇張,基本放棄了寫實主義的表演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展示迅速的變動、舞蹈般的動作、變形或扭曲的表情。
3. 題材和類型:在表現主義的代表作品中,題材的特徵是顯而易見的,恐怖、災難、犯罪題材是最常見的,表現主義電影藝術家們往往從被扭曲的、陰暗的世界中去尋找素材,在那似乎與現實隔絕的、封閉的世界中,去挖掘人物內心深處的孤獨、殘暴、恐怖、狂亂的精神狀態。內容荒誕離奇,有時結構散亂,情節變化突兀,故事人物類型化,往往鬼魂與活人同時出現(《吸血鬼》等),生與死、夢幻與現實之間沒有明確的界線。表現主義電影導演們關注畸形社會中的心理非常態,關注那些焦慮與緊張的情緒,力圖透視那些狂亂行為背後的深層動機和原因,用主觀化的影像風格來反證社會事實,作品因此具有社會意義和社會價值。

閱讀全文

與什麼不是德國表現主義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看一部電影會花費多少流量 瀏覽:715
qq如何邀請人一起看電影 瀏覽:921
浦發10元看電影如何搶優惠券 瀏覽:996
銀川拍了哪些電影 瀏覽:87
寒帶電影講什麼 瀏覽:102
電影綠野仙蹤多少分 瀏覽:56
手機怎麼把電影片段錄下來 瀏覽:871
好看的電影片段剪輯美女 瀏覽:437
和男生出去看電影應該怎麼掏錢 瀏覽:592
我們已經多久沒看過電影 瀏覽:806
如何找到超清電影資源 瀏覽:578
馬小玲的古惑仔什麼電影 瀏覽:102
電影需要提前多久買 瀏覽:517
一個道士帶著兩個好僵屍是什麼電影 瀏覽:624
葉問打日本將軍是什麼電影 瀏覽:546
關於現實的電影理論有哪些 瀏覽:881
大連電影和平廣場怎麼走 瀏覽:235
好看的電影懟人 瀏覽:569
香港有多少部愛殺的電影 瀏覽:257
v電影上的素材怎麼下載 瀏覽: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