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抗美援朝炸橋什麼電影
就在近日,抗美援朝題材的戰爭影片《金剛川》正式上映,講述的是志願軍在進行金城戰役的時候,部隊要通過金剛川上的一座浮橋開赴前線,所以美軍就拚命要把這座橋炸斷,阻止志願軍向前前行,圍繞著炸橋和修橋展開了一系列戰斗。
我們今天就來分析分析當年在真正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美軍是怎樣炸橋的?
我們知道當時美軍在整個chao xian半島都是掌握著制空權,飛機在空中,觀看的橋只有一點點大,想要炸毀橋是有一定困難的,所以基本上不會用B29來炸大橋,通常用的更多的是P51野馬和F4U海盜這樣的攻擊機,影片中出來的就是F4U海盜。這是美國在二戰時研製的一款艦載戰斗機,曾經在太平洋上是把日本的零式吊打,到了chao xian的時候,他就改為主要作為對地攻擊,所以影片中用F4U是完全符合當時的現狀的。關於電影《金剛川》看了之後,美軍當年是怎麼炸橋的,就分析到這了
『貳』 《投名狀》這部電影講的是什麼意思看了沒看懂!
《投名狀》是一個殘酷、暴力、屠戮的戰爭故事。很多人沒看懂,可能是因為刪減的問題,大多數人看到的都不完整,這也是這部電影不被看好的主要原因。
《投名狀》由三人主演,李連傑、劉德華、金城武,三個人在後來結拜為兄弟,並且立下投名狀。然後大哥龐青雲設計害死趙二虎,三弟姜午陽對他崇拜破滅,誓要殺他為二哥報仇。最後龐青雲在自己最威風,權勢最高的時候被暗殺。
3、三人的活法龐青雲是個十分有野心的男人,他所謂的感情在後期,被野心徹底沖淡。害死兄弟、納了投名狀兄弟的女人,以為自己能實現野心。可惜到最後,還是淪為他人口中的憂患,是必須被殺死的存在;趙二虎一生為“義”活,為“義”死。到死,也不知道真相;姜午陽以信念為主,相信二哥、崇拜三哥、執著投名狀。各自的活法,也讓各自有了不同的結局。
『叄』 古時候戰爭真的是超近距離對噴的嗎看電影看多了
樓主看的是《愛國者》吧,的確,陸戰時很搞笑,也很殘酷,就是一幫人排成一排排去送死,當然,電影中有些過了,一般來說,100個人VS100個人,就滑膛槍的那個准確率,一排槍過去就死30多個,再來一排槍過去死的就不到十五個。(但是美國的肯塔基槍手卻可以在411米的超遠距離上幹掉敵人,簡直不可想像)俄國有句話叫「子彈里出孬種,刺刀下見英雄」,所以俄國人是很看不起滑膛槍的,准確率又低,裝填很慢。美國南北戰爭時期,一個滑膛槍裝彈時先要用嘴巴咬開紙袋包裝的火葯包,然後把火葯倒進槍管里,用通條搗實,再拿出子彈塞進槍管,再用通條搗實,最後拿出雷帽套在擊發扳機上,這樣才算完成一次裝彈。我試驗過完成這樣一次裝彈大約要15秒左右,所以這發彈效率。。。你可想而知。再來就是准確度,現代槍械的口徑一般也就是7.62毫米或者是5.56毫米,但是在那個前膛槍時代,每一把槍的口徑都比現在的巴雷特的口徑(12.7毫米)還要大,英國的是19.9毫米,法國的是18點多毫米,但是每一顆子彈卻只有15毫米到17毫米,子彈打出前,圓形的子彈就在槍管里亂撞,出槍管後就不知道飛哪裡去了,所以那時候的前膛槍有效射程都不會超過100米。所以在那個時代拿一把鋼盾和一把長矛就可以完爆一個火槍手。
軍備上的落後自然也就決定了戰時陣型的落後,那個時代的主流陣型就是線式作戰,也就是一排排人對打,排在前面的槍手倒霉啊,但是沒辦法,只有靠的近你才能打對人,隔遠了就射飛了。還有就是線式作戰很符合歐洲人的風格,紳士風度,這個和中世紀的決斗是一樣的,中世紀的決斗就是雙方騎著馬,拿著一槍一盾對沖,歐洲人認為戰爭應當是紳士的,禮貌的,甚至在作戰之前雙方還要互贈禮物以表尊敬,《愛國者》里有一段就是一個護送資源的英軍小隊長在開戰前還要先來一段關於英王的演說,盡管我們看起來很好笑,但是卻是那個時代最真實的寫照。在美國獨立戰爭中,華盛頓首創出了散兵作戰,也就是游擊戰,但是鑒於當時大陸軍的軍人素質真的很低,這些戰法效果不明顯,倒是法國人傳統的線式作戰幫了大陸軍大忙。
再來就是炮兵,這絕對是那個時代最吃香的軍人職業,遠距離的攻擊使得他們可以遠離第一戰線,滑膛槍時代的炮兵是很重要的,一者是對對方的線式軍團造成高傷害打擊,二者就是可以鼓舞士氣。比如約克鎮戰役,這就是一場著名的炮戰,雙方就是以各自的炮兵陣地展開拉鋸戰,那場戰役中炮兵決定了一切,唯一的兩次步兵沖鋒也是為了奪取更好的炮兵陣地。還有就是奧斯曼土耳其攻克君士坦丁堡的戰役,那時工匠就在城外鑄造(也有一說是在離君士坦丁堡141千米外鑄造)巨型火炮,直接用炮彈重達550公斤的火炮轟塌城牆。一炮過去,管他打中的是誰,所以滑膛槍時代火炮誤傷的幾率很高。進入一戰,火炮的作用更加明顯,比如德軍攻克烈日要塞,幾次步兵沖鋒都攻克不了混凝土堡壘,最後拉來巨型重炮「大貝爾塔」將烈日要塞炸了個稀巴爛。
其實古代以及近代戰爭也不完全是超近距離對射,那個僅僅只限於火槍手,我們不要忘記了騎兵的存在,近代騎兵大致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還是保留中世紀的樣子,長矛,軍刀,盾牌,另一方面就是配備了火槍的騎兵,當然很多的都只是配置手槍,而且一配就是配有三把手槍,比如德國的黑騎兵,英國的龍騎兵,打完一槍換一槍,打完三槍就拼刺刀了,中國古代也有配置火槍的騎兵,配的火槍就是《三槍拍案驚奇》里的那把樣子奇特的三管火槍,我記得好像是叫什麼「三眼火銃」,不僅可以打槍,還可以拿來砸人哦。所以如果是騎兵和火槍手搭配作戰的話,應該是騎兵擾亂敵軍攻擊,火槍手在騎兵後面放槍。
一般來說滑膛槍時代很講士氣的,每一個正規的軍隊都有自己的鼓手負責奏樂以鼓舞士氣,盡管滑膛槍的戰損率不高,但是一旦士氣落下來,軍隊也就不復存在了,所以你看《愛國者》里軍隊極其重視士氣。
海戰的確是很多注重於船舷對射,那時候的船艦火炮大多數都裝在兩舷,所以火炮對射時也和陸戰差不多一字排開(當然飛翔的荷蘭人號有裝在前甲板的火炮例外)。至於丟繩子和伸木板這種戰法已經是很古老了,最早是希臘人為了對付善於海戰的迦太基人發明的,這個主要是因為希臘人善於陸戰,能將遠距離的海戰化為近身的陸戰自然是希臘人的願望,所以這種實用的戰法一直持續到15,16世紀,但是為什麼喜歡用這種戰法呢??第一,陸軍訓練比海軍便宜,第二帆船技術還比較落後,第三,火炮技術落後,第四,海軍技術不夠成熟。這就導致了為什麼會有在海戰中把海戰轉化為陸戰這種奇葩的戰法,從軍備不斷發展的角度來說,這顯然是很落後的(海盜拉近了來打是為了搶奪錢財,遠遠地擊沉了還撈個屁啊)。所以到了無敵艦隊的阿瑪達戰役,先進的英國艦船運用遠距離的長重炮和可以按旋轉的火炮終結了運用近距離加農炮和繩鉤戰術等等落後的技術的西班牙無敵艦隊,近代的海戰漸漸走來了。所以到了18世紀的特拉法爾加海戰,我們就已經可以看到一次較為成熟的海戰了。
以上純手打,打的很辛苦啊。。。。
『肆』 小時候看的電影是根據西班牙小說《巨炮》改編的
是這一部:氣壯山河 The Pride and the Passion(1957) ,根據C.S. Forester 的小說改編。
『伍』 中國戰爭片排行電影前十名有什麼
1、《地雷戰》
抗日戰爭較為艱苦的1942年,膠東抗日根據地邊緣村莊趙家莊等經常遭受日軍的突襲,為了減少損失,區武委會雷主任和趙家莊民兵隊長趙虎集合群眾的智慧,想出應對日軍的策略:他們聯合附近幾個村莊組成民兵聯防壯大武裝力量的同時,用土製地雷組成各式各樣的地雷陣,將日軍沉重打擊。
日軍為對付地雷陣,搬來工兵攻入趙家莊大肆燒殺搶掠,民兵們及時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改進制雷技術和布雷方法,使得日軍防不勝防。進入麥收季節,日軍本想趁民兵搶收麥子時一舉拿下趙家莊,不想民兵早已設下了布局更為精妙的地雷陣。
2、《集結號》
1948年解放戰爭時期,連長穀子地率領九連47名戰士在汶河岸執行掩護大部隊撤退的任務,團長劉澤水下令,以集結號為令,聽見號響就撤退。
慘烈的戰爭在炮彈的轟鳴中開始,九連的戰士死傷慘重,排長焦大鵬,犧牲前說自己聽見了集結號,穀子地自己沒有聽見,他決定死守陣地。九連打退了敵人三次進攻,炸毀二輛坦克,殲敵無數,全連除連長穀子地,47人全部陣亡。
這場戰爭改變了穀子地的人生。由於部隊改了編號,穀子地找不到組織,九連犧牲的烈士們也被認定為失蹤。穀子地開始了艱難的尋找,為九連的兄弟們討個說法,也為了探明當年集結號的真相。
3、《地道戰》
1942年,日軍侵華的戰火燒到了冀中平原。俯首稱臣只有死路一條,奮起反抗才是最終的出路,冀中的人民都動員起來共抗日軍了,高家莊更是調集了大量民兵。為了對抗日軍的飛機大炮,當地人民利用地貌開鑿出了一條條錯綜復雜的地道。
民兵隊長高傳寶(朱龍廣 飾)利用這些巧妙的地道,率領 民兵與日軍展開迂迴作戰。雖然曾因隊伍里的敗類湯丙會的出賣而吃了不少苦頭,但是智勇雙全的高傳寶最終率領隊伍利用地道圍剿了日軍,清理了湯丙會,並活抓了日軍領隊山田。
4、《小兵張嘎》
抗日戰爭時期的河北白洋淀,調皮莽撞的少年張嘎目睹奶奶為掩護八路軍逃跑被日寇殺害後,隻身來到縣城要找到游擊隊排長羅金寶,好讓他幫忙為奶奶報仇,哪想真遇見羅金寶時,他將對方當作了漢奸,鬧了笑話。
誤會解除後,張嘎夢想成為一名小八路,並想擁有一把槍,結果因為太想得到槍,他不但在和胖墩打賭時耍賴,還違反紀律將某次戰斗中收繳到的真槍偷偷藏在了樹上的鳥窩里,再鬧笑話。
張嘎可沒將笑話當笑話看,想不通的他約上胖墩又來到縣城,要自個替奶奶報仇。在縣城,張嘎遇到鬼子龜田和胖翻譯,一番鬥智斗勇,兩人沒從張嘎身上撈得什麼好處。一些列事情經歷後,張嘎由魯莽搗蛋的少年成長為真正的八路軍小偵察員。
5、《閃閃的紅星》
故事發生在紅軍長征離開後的江西蘇區。少年潘冬子的父親響應號召,參加紅軍抗擊敵軍去了,只剩下母親與東子相依為命。母親也是抗敵的積極分子,從小耳濡目染的冬子雖然只有11歲,也立下了決心長大參加紅軍對抗日軍。
一天,反動地主胡汗三前來捉拿東子的母親,眼看形勢危急,冬子媽決定留下來掩護其他群眾撤退。在連扔兩枚手榴彈砸死多名敵人後,冬子媽亦英勇就義。目睹了媽媽被敵人殺害的慘況,冬子決心用自己的力量為母親報仇。
冬子開始用自己的機智與勇敢與敵人周旋,暗中幫當地的游擊隊送鹽送信。通與敵人的斗爭,冬子漸漸成長,替母親報仇的時刻也終於來到。
6、《三毛從軍記》
三毛從來就是銀幕上喜劇人物。這次,三毛從軍了。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了,無所事事的三毛一心想著為國立功,加入了軍隊。不料,新兵訓練的時候就笑話百出。
手榴彈實彈投擲訓練時,三毛一不小心就將手榴彈投到了戰壕里,搞得全軍上下一片烏黑。稀里糊塗的三毛隨後參加了一支敢死隊,笑話百出的他和隊友們竟一股全殲了敵軍。抗敵有功,三毛高升到後勤部,不用再上戰場了,卻成了師長姨太太的跟班。
整天被使喚也鬧了不少笑話。不料兵敗師長自殺,三毛又重投兵營。一次執行空降任務時,三毛和以前的知心戰友遭到伏擊,大難不死卻落入深山。一等就等到了抗戰結束,三毛和戰友早已成了野人。
7、《甲午風雲》
1894年,蓄謀侵華已久的日軍在中國領海內肆意製造事端,昏庸膽小的西太後為息事寧人,委派北洋大臣李鴻章及其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人去與日軍講和,傲慢無禮的日軍卻將中國商船擊落。
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官兵兩次請命同日軍作戰,李鴻章均拒絕,並借鄧世昌揭露方伯謙瀆職之機將其革職。
日軍不宣而戰,民憤四起,頂不住壓力的李鴻章重新啟用鄧世昌。海戰中,貪生怕死的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打錯旗號,致使北洋艦隊出師失利,旗艦被日軍擊沉。鄧世昌見勢立即掛起帥旗,替代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與日軍展開殊死大戰,行為可歌可泣。
8、《董存瑞》
1945年5月,見習小八路董存瑞和同村好友郅振標要求像其它青年一樣參軍抗日,因年齡太小被趙連長拒絕,兩人尤其董存瑞很不服氣,卻也無可奈何。
一次反「掃盪」中,區黨委書記王平不幸犧牲,臨死之際,他託付董存瑞替他上交最後一次黨費,董存瑞和郅振標代王平完成心願時,也如願成了八路軍的一員。經歷抗日戰爭、內戰的槍火洗禮,董存瑞逐漸由魯莽、沖動的孩子蛻變成為真正的革命戰士。
1948年5月,在解放隆化的戰役中,已成為共產黨員的董存瑞被任命為爆破隊長,在執行任務的緊要關頭,董存瑞為減少戰友傷亡,做出震撼後人的舉動,成為英雄。
9、《紅色娘子軍》
對1964年樣板戲(芭蕾舞劇)的記錄,本身也是改編自謝晉1961年的同名電影。
10、《血戰台兒庄》
1938年,日寇佔領民國首府南京之後,計劃由南北兩麵包抄津浦路遇隴海路的樞紐——華東重鎮徐州,以實現對華東的全面佔領。國民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臨危受命,指揮保衛徐州、抵抗日寇。
日寇入侵山東,陸軍上將韓復榘畏戰逃跑,將濟南拱手讓與日軍,蔣介石整飭軍紀將韓某槍決。為了增強作戰實力,李宗仁將四處受排擠的川軍將士納入麾下,又力勸蔣介石恢復張自忠指揮權,構築了強有力的抗日統一戰線。
與此同時,日寇磯谷師團南下臨沂,屠殺當地百姓,張自忠為一雪前恥,率部奔赴臨沂,與龐炳勛部死戰日軍,拉開了台兒庄大捷的序幕。
『陸』 有沒有什麼電影是二戰時候蘇聯和德國的坦克戰。
解放》前蘇聯戰爭史詩巨片1972年,莫斯科電影製片廠耗時4年拍攝共5集《解放》。每一集的片名分別為:《炮火弧線》、《突圍》、《主攻方向》、《柏林戰役》、《最後一擊》。影片的時間跨度從1943年夏天一直到1945年5月:從蘇聯紅軍轉入反攻的庫尓斯克戰役開始,隨後是紅軍強渡第聶伯河,解放基輔,收復白俄羅斯,挺進東歐,解放波蘭等東歐國家,直至最後攻克柏林。
在庫爾斯克,是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大戰
庫爾斯克會戰是1943年蘇聯紅軍與德國法西斯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地域進行的一次戰略
決戰。從戰役規模而言,它是人類戰爭史上最大的一次坦克戰,而就其意義而言,正像希特
勒本人在寫給當時德軍將領的一封信中所說的:「這次對蘇戰爭的成敗可能將取決於庫爾斯
克會戰的結果。」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蘇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並將這場會戰稱
為蘇軍最終戰勝德國法西斯的重要里程碑。然而,一些史學家不久前根據最新解密的史料,
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他們認為德軍在那場會戰中並非像從前人們所認為的那樣損失慘重,以
至於元氣大傷。
相反,德軍在戰役後期依然保留下來了大批有生力量。這些專家認為,真正使德軍最終
喪失戰略主動權而轉入全線潰退的原因並不是德軍在此次戰役中的失利,而是希特勒由於缺
乏自信而導致的指揮失誤。
兩軍對峙
在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損失慘重。
為了挽回敗局,振作士氣,奪回戰略主動,德軍統帥部決定在蘇德戰場發動大規模夏季
攻勢。由於蘇軍在庫爾斯克的突出部虎踞,給德軍的防線造成了很大的威脅,於是,希特勒
決定拔掉這顆眼中釘、肉中刺。德軍力圖通過庫爾斯克創造一個「德國的斯大林格勒戰
役」,進而佔領頓河、伏爾加河流域,攻佔莫斯科,完成其1942年未競之業。
為了取得戰役的勝利,德軍統帥部從1943年4月起就開始了大規模的准備,並制訂了
代號為「堡壘」的作戰計劃。同年7月,德軍在庫爾斯克地區的南北兩側,即別爾哥羅德地
段和奧廖爾區域,以「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為主,共集結了17個坦克師、3
個摩托化師和18個步兵師,配有2700輛坦克、2050架作戰飛機,約1萬門火炮和迫擊
炮,總兵力達90餘萬人。此外,德軍還大量裝備了當時最為先進的武器——「虎」式、
「豹」式坦克和「斐迪南」式強擊火炮。「虎」式坦克裝有88毫米的大口徑火炮,火力十
分猛烈,同時,由於其前裝甲厚達100毫米,具備較強的防護能力。
顯然,同蘇軍的T-34坦克相比,德軍坦克占據了相當的優勢。
德軍的戰略意圖是擺出鉗型攻勢,從南北雙方同時夾攻庫爾斯克。在戰區南線,由德軍
第4裝甲師和肯布夫集團組成的南方集團軍16個師的兵力,在曼施泰因元帥的指揮下,由
南向北進攻;在北線,克盧格元帥指揮中央集團軍15個師的兵力,由北向南進攻。此外,
德軍還准備了20個師為戰略預備部隊。按照其作戰計劃,兩支部隊將在庫爾斯克以東會
合,完成合圍。
面對德軍的強大兵力,蘇軍最高統帥部決定以牙還牙,傾全力與敵人對抗。蘇軍的戰略
部署是:由羅科索夫斯基大將率領中央方面軍6個集團軍防守北線;巴什欽大將率領沃羅涅
什方面軍6個集團軍防守南線;以草原方面軍為戰略預備隊。蘇軍投入的總兵力為133.6萬
人,配備36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2萬門大炮和3130架飛機,總指揮由朱可夫元帥擔任。
慘烈血戰
1943年7月,雙方完成了戰略集結,200萬大軍對壘,一場血腥廝殺一觸即發。也就在
這時,蘇軍從捕獲的戰俘口中得知,德軍將在7月5日拂曉開始進攻。於是,蘇軍最高統帥
部當機立斷,決定先下手為強。
1943年7月5日凌晨2時,庫爾斯克會戰以蘇軍的大規模炮擊而宣告開始。面對這一
形勢,德軍決定改突襲為強攻,以坦克為先鋒,大量步兵緊隨其後。各路進攻的坦克排成楔
型,以每平方公里100輛的密度實施沖擊。
與此同時,120架德國轟炸機在戰斗機的掩護下對蘇軍陣地展開了瘋狂的轟炸。堅守在
第一道防線的蘇軍同德軍展開了敵眾我寡的激烈戰斗,他們憑借坦克、反坦克炮,以及裝滿
汽油的燃燒瓶給德軍以迎頭痛擊。一時間,整個戰場上硝煙彌漫,火光沖天。炮彈的呼嘯
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自動武器的射擊聲,坦克馬達的轟鳴聲交織在一起,驚心動魄。
經過兩天激戰,蘇德兩軍均遭到重創。到7月6日傍晚,南北兩方面的德軍均突破了蘇
軍的第一道防線。然而,在隨後幾天的戰斗中,盡管德軍連續發動猛烈進攻,仍未達到完成
對蘇軍進行合圍的目的。7月11日,德軍南線司令官曼施泰因制訂了新的作戰計劃,決定
於12日在南線對蘇軍發起新的攻勢。至此,庫爾斯克會戰進入了關鍵的第二階段,這也正
是目前眾多二戰史學家們存在爭議的一個階段。
為了取得第二階段戰役的勝利,曼施泰因將德SS裝甲軍和第48裝甲軍等(即黨衛隊裝
甲軍)
主力部隊投入了戰斗。德SS裝甲軍是德軍的一支精銳摩托化裝甲部隊,由希特勒近衛
師(又譯警衛元首師)、達斯?賴希裝甲師和托坦科普夫裝甲師等3支裝甲師組成,是曼施
泰因手中的一張王牌。7月12日,以SS裝甲軍為核心的德軍在普羅赫洛夫卡附近同趕來增
援的蘇草原方面軍的第5坦克近衛集團軍和第5近衛集團軍展開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坦克遭遇
戰。這一天,蘇軍出動約850輛坦克,德軍則投入了約650輛坦克,雙方在15平方公里的
戰場上進行了一場坦克「肉搏戰」。
這場戰斗是二次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坦克戰。在幾乎所有有關蘇德戰場東線戰役的文
獻史料中,人們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普羅霍洛夫卡戰役」的記載。這些文獻有關1943年
7月12日那場戰斗的記載通常是這樣的:當時,德軍SS裝甲軍的3個師齊頭並進,「虎」
式重型坦克在前,馬克—5型坦克在後,以每平方公里150輛坦克的密度向蘇軍展開了沖
鋒。盡管虎式坦克攻擊力極強,但其行駛速度每小時不過20公里,加之德軍戰線狹長,500
至700輛德軍坦克擁擠在一起,難以發揮優勢。蘇軍抓住這一機會,決定以快制慢。戰斗一
開始,蘇軍坦克就開足馬力沖入敵陣,利用其T—34坦克的靈活性,以近戰消滅「虎」式坦
克。這一大膽的戰略令德軍始料不及,頓時陣腳大亂。最終,在一片混亂中,德SS裝甲軍
遭到重創,在屍橫遍野的戰場上扔下了大約400輛東倒西歪的坦克殘骸,其中包括70至
100輛「虎」式坦克。
這次戰斗徹底摧毀了德SS裝甲軍的戰鬥力,完全扭轉了庫爾斯克南線戰局,使南線德
軍的進攻計劃以失敗告終。
重寫歷史
然而,根據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檔案館的一份有關德SS裝甲軍的秘密檔案,一些專家
認為,以前對這場戰斗的描述並不準確。這份資料顯示,首先,德SS裝甲軍並非像史料所
記載的那樣擁有700餘輛坦克,即使是在戰役開始之前,SS裝甲軍也不過只有211輛具備
完全戰鬥力的坦克。其次,在12日的戰斗中,SS裝甲軍也並不像人們所說的那樣損失慘
重。根據一份德軍1943年7月13日的內部統計,SS裝甲軍在這場戰斗後尚有163輛可以
戰斗的坦克,僅僅損失了48輛。這同蘇軍第5裝甲軍的損失比起來要小得多。
另據1984年的一本蘇第5坦克集團軍二戰史記載,該軍在12日的戰斗後僅需要大修的
坦克就有400輛之多。盡管書中並沒有記載蘇軍損失的坦克數量,但這一數字已足以證明,
蘇軍在這場戰斗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一些蘇聯時期的原始材料中甚至有這樣的文字:「第
5坦克集團軍在這次遭遇戰中損失約650輛坦克,由於無法恢復攻擊能力,已將剩餘坦克編
入步兵連隊。」
根據這些解密的材料,史學家們對那場發生在55年前的戰斗進行了重新描述:7月12
日凌晨,德SS裝甲軍希特勒近衛師的陣地附近傳來一陣震耳欲聾的坦克馬達轟鳴聲,這表
明,正有一支蘇軍裝甲部隊向這里進發。
早晨5點鍾左右,數百輛蘇軍坦克出現在陣地前沿,這些坦克多為蘇T-34坦克和T-
70坦克,分成40至50組鋪天蓋地向德軍陣地沖來,坦克上還運載著步兵。見此情景,德
軍立即投入了戰斗。頓時,火炮、穿甲彈在雙方陣地中爆炸,硝煙籠罩了整個大地。戰斗一
開始,蘇軍T-34坦克就徑直殺向敵陣。然而,T-34坦克的76毫米口徑火炮在遠距離無
法擊中德軍坦克,因此,大量蘇軍坦克在接近敵人之前就已經被德「虎」式坦克擊毀。戰斗
結束後,戰場上蘇軍坦克的殘骸數以百計,蘇181坦克團在戰斗中全體陣亡。
如果當時的情景的確如此,那麼有關東線作戰的歷史應該重新撰寫,7月12日的戰斗
也將不像傳統觀點所認為的是整個戰役的分水嶺,更不是德軍南線全部撤退的根本原因。事
實上,12日的戰斗後,德軍依然擁有較強的作戰實力,並在以後幾天的戰斗中取得了一定
的進展,包圍了蘇軍的幾個步兵陣地,佔領了一些極有戰略價值的高地。那麼,是什麼原因
導致德軍最終在南線放棄進攻,全軍撤退的呢?專家們認為,導致德軍潰敗的原因恰恰是希
特勒本人。
1943年,二次大戰進入了關鍵的轉折階段。7月初,就在蘇德戰場上的戰役進行到白熱
化的時候,由蒙哥馬利指揮的英國第八集團軍和巴頓將軍指揮的美國第七集團軍在義大利的
西西里島大舉登陸。接到這個訊息後,希特勒坐立不安,他決定放棄蘇德戰場的會戰,將軍
隊撤出以儲存實力,為防禦做准備。
德軍南線指揮官曼施泰因對希特勒的決定大為不滿,他認為如果堅持到底,德軍將有可
能包圍蘇第5坦克近衛集團軍主力,並最終佔領戰略要地普羅霍洛夫卡。然而,剛愎自用的
希特勒並沒有採用曼施泰因的建議,而是將SS裝甲軍等主力部隊調離了普羅霍洛夫卡地
區。7月17日至18日,這些部隊正式撤出了戰場。此後,德SS裝甲軍希特勒近衛師被調
往義大利。
德軍撤退的主要原因並不是失去了戰鬥力,而是由於希特勒喪失了繼續同蘇聯紅軍作戰
的勇氣和信心。隨著希特勒這一決定的做出,德軍在東線戰場上最後一次爭取戰略主動的機
會也就隨之灰飛煙滅了。
:綜合來說,德國較強於蘇聯。德國雖然是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完成了統一,但在此之前,德國的資本主義有所發展。
要看怎麼比了,頂級車的單車戰鬥力德國車要勝過蘇聯車,問題是頂級車產量少,德國的虎式和虎王一共才多少產量,蘇聯方面和虎式同級別的斯大林2那是多少產量?虎式的產量連斯大林2六分之一的產量都沒有,更不要說虎王了,但是虎和虎王那個悲催的可靠性。蘇聯和虎王同級別的坦克出場稍遲,二戰結束的時候剛好投產,沒趕上。但是中檔車的比較蘇聯完勝德國,德國裝甲部隊的主力還是四號和黑豹,相對蘇聯鋪天蓋地的T34海,那就沒啥說的了,德國坦克是工藝品,但是蘇聯坦克才是為戰爭准備的。
德國海獅計劃破產之後就發動巴巴羅薩計劃搞掉蘇聯的很多部隊了,德國犯了兵家大忌兩線作戰,最終東線因為斯大林格勒沒打下來還有在斯大林格勒會戰損失的人太多,還有集團軍群防線過長,東線輸了。 西線被美國人騙到加萊重兵防守,結果美國人不去加萊,就在諾曼底幹了,西線就這樣沒了,最後東西合圍,柏林陷落。 其實當時 德國的實力=蘇聯+盟軍的實力,只不過蘇聯沒想到德國會無視「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結果被人家閃擊了。
反映德國軍隊二戰時期奮勇戰斗的電影: 《鐵魔戰將》 《鐵十字勛章》 都是從德國的角度開展的。
俄羅斯和德國才是真正的坦克強國,美國坦克是純粹拿錢砸出來的,而且缺點多多,比如後勤需求高,熱特徵明顯等等。 和美國人比起來,德國人的坦克才是真正的精品坦克,物有所值。資料我就不說了,自己網路就行,去掉那些浮雲,坦克最重要的三個環節,只有機動性M1A2ESP強過豹2A6,而且還是在付出大幅度提高自己熱特徵的代價後,才有了這樣的成果。此外在後勤上,豹2A6也遠遠勝過M1A2ESP。 至於俄羅斯……他們的三人坦克一對一可能連義大利的公羊都打不過,但是俄羅斯坦克什麼時候給過對手一對一的機會?強悍的火力,便宜,易於大規模製造,這才是俄羅斯坦克的制勝秘訣,老毛子曾經造出過超級優秀的重型坦克,但在他們看來,那是愚蠢。一輛500萬美金的坦克和一輛售價200萬美金的坦克在遭遇空襲時,表現不會有什麼差別,而且由於美國坦克的熱特徵問題,更容易被空軍攻擊。而一輛M1絕沒有十足的把握打敗兩輛T-80……
從德國視角反思戰爭的有這么幾部
1、《鐵十字勛章》
2、《從海底出擊》
3《斯大林格勒戰役》
電視劇《我們的父輩》
東線作戰有戰史記錄的。
1945年2月15日,一架由蘇聯飛行員伊萬·闊日杜布(Ivan Kozheb)駕駛的La-7戰斗機在德國東部擊落了1架Me-262,也是二戰期間蘇聯擊落的唯一一架噴氣機。
先說說蘇聯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總生產量達10.4萬輛。在戰爭的初期,蘇聯只有大約4000輛坦克,可以說,蘇聯的坦克是在戰爭中發展和壯大的。這其中有很多的典型的坦克,如t-34、KV重型坦克、IS重型坦克、T-60輕型坦克、T-70輕型坦克等
其中最為出名的T34
T-34是蘇聯於1940年代到1950年代生產的中型坦克,被認為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好的坦克,在坦克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其設計思路對後世的坦克發展有著深遠及革命性的影響。
T-34坦克由工程師科什金所設計。1940年6月出廠。1940年開始裝備蘇軍,1941年6月22日在白俄羅斯格羅德諾首次參戰。主要改良型號T-34/76、T-34/85;衍生車種OT-34等。
T-34全重32噸,乘員5人,主武器為1門76.2毫米F-34主炮,副武器為2挺7.62 DP/DT機槍,車寬2.92米、車高2.39米,扭桿懸掛裝置,Б-2-34行水冷柴油發動機、功率373千瓦、最大行駛速度每小時55公里、最大行程468公里,通過障礙高0.75米、越壕寬2.49米、爬坡30度、裝甲厚18至60毫米。
『柒』 電影《投名狀》表達什麼思想
《投名狀》,這部國產的大片,改編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由陳可辛執導,李連傑,劉德華,金城武和徐靜蕾主演,單從導演和演員的陣容來看,這絕對是一部妥妥兒的大片,電影很經典,可是上映後反應平平,票房只有1.95億,實在有點悲哀,然而時至今日我們回過頭來再看,才發現這部電影的獨特魅力,今天小梁就跟大家聊一下這部電影的價值所在,對的地方和影迷們共勉,不對的地方請多多
首先來說一下電影的劇情,投名狀,顧名思義就是拜把子,義結金蘭的意思,在這部電影中,龐青雲、趙二虎和姜武陽三兄弟義結金蘭,而且還各自都殺了人,以此來作為納投名狀的資本,從此以後,他們三兄弟就如同一人,兄弟的命就是命,其他人都可以殺,這看似義氣的投名狀,但是在電影里卻以最悲情的方式落幕,三兄弟分崩離析,最後還落了個陰陽兩隔的下場,這世間出了殺父之仇,奪妻之恨,最讓人傷心的恐怕就是兄弟鬩牆了吧,而電影把三兄弟從白手起家到大富大貴,再到悲情落幕的一生,詳詳細細的表達了出來,讓人看後忍不住淚奔
投名狀現在看懂了 投名狀深度解析,現在伏檔喊的意思是什麼
其實他們的結局在一開始就註定了,因為龐青雲和趙二虎以及姜武陽根本就不是一路人,雖然他納了投名狀,但是他的野心自始至終都在,他之所以選擇和趙二虎以及姜武陽義結金蘭,看中的還是他們手中的人馬,雖然趙二虎手下只有1600多人馬,但是這對於龐青雲來說,足夠他搏一搏的了,因為他要的生活自始至終都不是落草為寇,他要的是大富大貴以及至高無上的權利,這樣看來,他不過是在利用趙二虎和姜武陽而已,他一生如都履薄冰,小心算計,可惜他生錯了時代,他有一個讓天下人都不再受窮的理想,可是這樣的理想在這樣的時代顯得太單薄了,因為實現理想需要太多的東西,尤其是對於不懂政治的他的來說,這簡直就是在打白條,或者說異想天開
投名狀現在看懂了 投名狀深度解析,現在的意思是什麼
舒城一戰,可缺野以說是龐青雲翻身的仗,他很精明,在權衡了各方利弊後,他開始了一場豪賭,而且他賭定自己會贏,因為這不僅關乎自己的前途和命運而且還關乎陳公的生意,陸大山同樣更需要一場勝仗來擺脫何魁的控制,但是最主要的還是要看他自己,因為他只有憑借自己手中的這點人馬打亂了敵人的部署,給後方的陸大山勝利的希望,他才有贏的可能,而事實證明,他確實是做到了,而他做到的方法就是拚命
投名狀現在看懂了 投名狀深度解析,現在的意思是什麼
都說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而蠢液龐青雲正是憑借著不要命的勁頭兒,成功打亂了敵軍的部署,姜武陽帶領步兵最先沖陣,而且消滅了敵人最厲害的洋槍隊,接著趙二虎和敵人的騎兵部隊展開了決戰,而最後出場的龐青雲,直接闖進了敵軍的心窩子,炮兵陣地,最後他們憑借著區區的幾百人,竟然把5000人的敵軍給攪得人仰馬翻,此時陸大山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統帥來說,他已經意識到,只要自己出擊,這必定是一個大勝仗,而事實也確如龐青雲所料,陸大山出擊後,他們成功取得了大捷,只是這一仗就成功幫助龐青雲翻身,從此他的野心任憑是誰也擋不住了
投名狀現在看懂了 投名狀深度解析,現在的意思是什麼
舒城大勝後,他青雲直上,有錢有糧又女人,為了獲得更大的權利,他竟然准備攻打蘇州,可就是從這一刻開始,就註定了他悲情收場的命運,因為蘇州是三個老頭的生意,更可怕的是,他打下了蘇州還要打南京,這樣的戰績就可以直接越過這三個老頭,從而直接面見太後了,對於他這樣不按套路出牌的人,這三個玩了一輩子政治的人,又怎麼能弄容得下他,因為餅就這么大,很多人都要分一塊兒,突然間被龐青雲搶走了,許多人多年的心血都付之一炬了,別人怎麼可能不跟他玩命呢
投名狀現在看懂了 投名狀深度解析,現在的意思是什麼
古語雲,擋人財路,就如同殺人父母,更可怕的是,他擋了那三個老頭的財路還好,他竟然去動太後的錢袋子,剛當上兩江總督,他竟然向太後請命,免除兩江地區三年的賦稅,而且還是當著眾朝臣的面說的,這樣的尷尬局面下,太後不答應的話肯定會被認為不是明君,而答應了就等於說把太後的錢袋子弄沒了,這個年代,錢就是硬實力,有錢,就有勢力,就有軍隊,就有高高在上的權威,沒有了錢,還怎麼打仗,怎麼維護皇家的威權,而且更重要的是,他龐青雲的野心太大了,這已經上升到了一個極為嚴重的政治問題,你這兩江總督還沒到任呢,你就這樣的籠絡民心,而且還手握著大權和軍隊,你想做啥,乾脆皇帝讓給你來當算了,其實走到這個時候,他基本上就給自己判了死刑
投名狀現在看懂了 投名狀深度解析,現在的意思是什麼
所以後來,上頭以裁軍為借口,秘密分化他們兄弟,這時候才看出來投名狀其實很可笑,因為龐青雲從始至終都沒有把投名狀當回事,在他眼裡,這一切都是他獲得更高權利和地位的籌碼,也可以說是棋子,當這枚棋子有用的時候,尚且不說,可是當棋子影響了自己的前途和未來時,他就會毫不猶豫的舍棄,可憐的二虎,至死都還在為他的安全著想,他沒想到自己的這份忠誠和義氣最終為自己換來了不得好死的下場,政治就是這么無情,兄弟情義,投名狀在政治面前,不值一提,從始至終,他們三兄弟都沒有逃脫那三個老頭的擺弄,他們才是電影里真正的大佬,當然這也是時代的悲哀
投名狀現在看懂了 投名狀深度解析,現在的意思是什麼
其次來說一下演員的演技,對於這部戲來說,比較出彩的就是龐青雲的扮演者李連傑了吧,他把一個男人,一個有野心的男人表現的淋漓盡致,因為他要干一番大事業,怎麼可能帶著兩個見識短淺的土匪來打天下呢,他從一開始就註定了自己將會走上一條孤獨的道路,而在這條路上,除了自己,他誰也不能信,對於手足相殘,兄弟鬩牆來說,這可能是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情了吧,而李連傑把龐青雲內心的糾結,慚愧會和決絕赤裸裸的表現了出來,不愧是影帝級別的演員,看後心靈感到莫名的震撼
投名狀現在看懂了 投名狀深度解析,現在的意思是什麼
而趙二虎的扮演者劉德華,演的是一個講義氣,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梁山好漢形象,他一生都活在義字當中,他可以隨時為了義氣去死,他至死都相信自己的兄弟,相信自己的女人,可是他不知道,他相信的人卻早就背叛了他,這既是一種悲哀,又是一種幸福,悲哀的是,負心人辜負了他的真情和真意,而幸福的是,他至死都是清清白白,乾乾凈凈的,他是為了義,為了情,為了他心中最美好的東西而死,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幸福呢
投名狀現在看懂了 投名狀深度解析,現在的意思是什麼
還有就是金城武扮演的姜武陽了,他是劇中最單純最善良的人,他相信自己的兄長,相信投名狀,而且對於擾亂他們兄弟的女人,蓮生,也是他的大嫂痛下殺手,更出彩的就是當他明白二哥是被大哥所殺的時候,他隻身來到宮門前設伏,然後對自己的大哥舉起了屠刀,可是龐青雲無意殺他,但此時的姜武陽顯然已經准備和大哥同歸於盡了,他撕心裂肺的怒吼,吶喊,這蒼白的聲音里,有太多的無助,悲傷,不舍,和仇恨,而金城武完美的表現了出來,真的是超級贊了
投名狀現在看懂了 投名狀深度解析,現在的意思是什麼
最後來談一下電影藝術魅力,這部電影在我看來是不錯的一部國產大片,他既反映了特定時期的 歷史 沉浮,又引領人們向更深層次的精神世界 探索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電影給人帶來的思想上的震撼遠不止於此,幾百年來,這段著名的 歷史 故事被後人不斷的傳頌吟唱,其實也是對中華文化的一種傳承,我們要去除糟粕,取其精華,從而更好的指導和安排我們今天的生產和生活!
今天也是回顧了這部電影,我想這部電影更多的想表達的思想便是兩個字:野心。
您容我細細講來……
兄弟結義,各殺一個外人。從此,兄弟的命就是命,其他的,皆可殺。這就是《投名狀》」
投名狀似乎是個悲劇,這個講訴兄弟情誼的故事卻在兄弟相殘中,夾雜著幾個女人的影子,完成了落幕。蘇州和南京城外的野地里,全是無盡的荒涼與破敗。
投名狀用它不科學的方式證明了那個年代人與人之間狡猾的爾虞我詐。當始皇帝給王翦老頭兒六十萬傾國之軍,出征伐楚時,王翦便聰明的向始皇帝一而再、再而三的索要田產。用他的話說就是「大王以傾國之兵授予我,如果我清高自許,只會遭致疑忌。」老狐狸們想活得長命,都知道自納一個「投名狀」,來顯得「咱也有罪,不必懷疑。」當年梁山水泊那些熱血的好漢們入伙都需要納一個投名狀先。何況一群只為了糧食的草莽乎?
但李連傑扮演的大哥龐青雲不相信虛無的誓言,只執著於基本的利害供求。一千六百個兄弟倒下的時候他裝死,隱忍後仍和納了投名狀的兄弟的愛人繼續偷情,攛掇簡單的無害的土匪們在受欺凌後投軍復仇。他一生都活在他自己的野心裡。所有的人都是他的工具。當他與兩兄弟義結金蘭,當他在當他在滴雨瞻前跪聽官僚和太後的喋喋不休時,他把這些人都定義為他的「兄弟」。 他低估了所有的人。
這個男人的一生如履薄冰。他活生生的壞,活生生的小人,活生生的野心大,活生生的禽獸不如。他千算萬計,忘了自己也不過是炮灰而已。但他在二虎被他暗殺至死還在為他的安全擔憂之時在暗中流的淚是真實的,他說的那一切「值得」是他認為值得被原諒的安慰,所以他是幸福的,一個既有顯山露水在做政客的憂患,又想扶搖直上,對處理兄弟關系的愧疚,又怕舍棄兄弟之義也無法成就天下之義,一切不由自主卻又必須爭取,內心世界如此之復雜的人,在死的時候終於得到了解放吧。不必面對良心的責難,不必想著為自己而死的兄弟,不必面對太多的抉擇,困在心靈的枷鎖下太久了,他在升華的那一刻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
劉德華飾演的趙二虎,有個幾千年來無數人用過的俗氣名字,也承載了幾千年來綠林好漢們生存下去的希望。他就像一個活著的神話,過著無數人夢想的那種刀口上舔血的一種殘酷的浪漫生活。這個男人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時候,也不忘空位擺酒,讓死去的兄弟們安心上路。可悲的是龐青雲面對兄弟情誼和青雲直上選擇後者,刺殺趙二虎,這個可憐的英雄豪傑至死不知真相,以為「天大地大,沒有兄弟的情大」。只能望著自身故事改編的戲曲被後人傳頌膜拜而悲憫的痛哭。
這個義氣為先的理想主義者捨命救出了童年的青梅竹馬,卻不知這個女人已經不是蓮生了,龐青雲說:「他以為是救了你,他不知道你已經變了。」為義生,為義死,被義蒙住了眼睛。不過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到死的時候,他仍然充滿了理想和激情,他一生除了對不起蘇州城那投降的幾萬士兵外,沒什麼遺憾。他依然相信那種高尚、神性、質朴、血肉相連的兄弟關系,他相信著他的結發妻子對他是憐不是愛的感情。他策馬奔向了自己的死亡。就像他無數次對死去的兄弟們說的那樣,龐青雲說:二虎,安心上路。
金城武所扮演的三弟姜午陽,單純的可愛。他的信念就是他的立場,他可以為他的兄長不顧自己的性命。全然因為投名狀。盡管太多的時候,他真的弄不懂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他歷了土匪到士兵再到大富大貴的過程,他親手殺了他心中亂他兄弟的嫂子,他不得不結果大哥的時候,這對一個從前一直被兄長庇佑的年親人來說太殘酷了。最後十幾分鍾里他的痛苦,完全來自於是非的糾纏,那種痛徹心扉,私心裂肺的吶喊聲里,控訴著背叛與堅守,信任與懷疑,是執著和放棄,是恩仇必報,是大悲壯和大悲憫。他是死時最痛苦的一個。
但他也是幸福的。他有著單純的信念,單純的理想。他為了投名狀犧牲了自己,他沒有後悔。他以為簽署「投名狀」就能解決兄弟間的一切問題。最終以為嫂子蓮生是亂兄弟之人,將她殺害。他在遇到能夠迷失自己的女人前有尊嚴的結束了生命。當他為了信念殺自己亦師亦兄的大哥時,龐青雲步步退縮,後忍無可忍將午陽手腳打殘,仍無殺其之意。那時,他可能看到了大哥心底最有情有義的一面。這也是他可以含笑赴死的原因吧。
還有就是劇中那三個的女人。一個女人,用她的身體讓歃血的兄弟骨肉相殘,徐靜蕾所展示的形象蓮生,在丈夫孤身潛入敵營的時候與他的兄弟擁在一起。然後,望著丈夫離開的方向涌下淚水。這個可憐的女人一次次逃走,又一次次回來,一次次拒絕,又一次次偷情。她是個柔軟的悲劇,她不重。她還沒有弄懂,綠帳子,紅帳子,其實並不是她的好日子。蓮生之悲哀是她不但不懂別人,甚至也沒弄懂自己,這卻也是最大的幸福,有著她愛男人,嫁給了愛她男人。她有了別的女人夢寐以求的東西。
一個女人,用她的影子讓那個曾心如堅鐵的太平軍首領放棄了誓言與生命,背負了紅顏禍水的名頭。她卻也是幸福的,赤腳長衫的太平軍首領看著蘇州的白牆黑瓦,在纏綿的崑曲中走過高大的書架,他說,他很想念埋葬在城外樹林里的妻子。這難道不足以讓任何一個女人羨慕嗎?
一個女人,用她的「慈愛」讓那個真正的國家主宰者放棄權力,眼看生靈塗炭。這是整個中華民族的罪人。她的罪惡卻也是她的幸福所在。普天之下莫非皇土。她得到了她想要的權利,她保住了家族的王權,她成功的完成了使命。她對自己是滿意的,這正是幸福的所在。
悲情不代表結局。納投名狀,結兄弟義,死生相托,吉兇相救,福禍相依,患難相扶,外人亂我兄弟者,恃投名狀,必殺之,兄弟亂我兄弟者,恃投名狀,必殺之!一個投名狀,幾個幸福在悲哀中的人。
權利慾望的爭奪無休無止,最後也未必得到想要的結局,提醒了世人,情誼無價,平凡才是真的。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前些日子剛回味了一下這部電影,說實話當年看起這部電影來主要是為了看看明星,對電影所要表達的內容不是很關心,走馬觀花。而現在看這部電影更多的是看的劇情和每個人物特點。 納投名狀,結兄弟誼,死生相托,
吉兇相救,福禍相依,患難相依,
外人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
兄弟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 大哥龐青雲,一心想著天下太平,他藉助趙二虎、姜午陽為首的一班兄弟的力量,成立「山字營」暫時為清廷效力,原來是要藉助攻打太平天國結集軍。但是有些被權利所迷惑,為了權利他不惜與趙二虎決裂更蠱惑姜午陽殺害趙二虎的妻子。我覺得龐青雲有點像水滸傳里的宋江。沒辦法去說這個人就是壞人 二哥趙二虎,很有責任,很講義氣的一個人趙二虎是個強盜,帶著幾百人到處搶劫,但是他為人有原則,就算打劫也「劫七留三」,留一條活路給被劫的村民,而劫掠所得就拿來分給和他同住一條山村的良民,所以深得眾心。趙二虎一生人最愛兩個人,一個是他的妻子蓮生,一個就是十三歲便跟了他做強盜的三弟姜午陽。我覺得這個人體現的是責任心。 三弟姜午陽,最注重兄弟情義,個人覺得性格太狂熱。容易被利用,影響最深刻的是他殺趙二虎的妻子蓮生的畫面。以為沒有了蓮生,他們兄弟之間就能回到最初。然而這並沒有阻止龐青雲殺趙二虎。於是他又想到了投名狀的另一句話,「兄弟亂我兄弟者,必殺之。」 其實 龐青雲很多時候沒有遵守投名狀,而趙二虎和姜午陽一直是投名狀的擁護者!結局讓人感嘆!
《投名狀》這部電影是以清朝末年間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為原型而改編的作品。創作者以暴力與戰爭的方式評價了人性的弱點。
我先帶大家看看幾個精彩畫面加以分析
首先,影片伊始,清軍將士被包圍,因為寡不敵眾而全軍覆沒。在這一片段的展現中,創作者採用了遠景鏡頭來展現兩軍對峙以及戰斗過程。一般來說,全景鏡頭體現了對於所拍攝場景一個客觀的展現,多用於自然風光或 體育 ,軍事活動。在這場戰爭的拍攝中使用這樣的景別鏡頭顯得十分貼切與自然。在對於戰斗細節的具體拍攝時候採用全景俯視的拍攝形式,將戰斗中的兩軍廝殺,戰馬嘶鳴等壯觀場面如實的反映出來,使得觀眾獲得很強的代入感。接下來,對於幾支參與軍隊的指揮官的側面面部特寫鏡頭並且配合演員的對白,很好地將整個戰場的發展趨勢表現出來。
其次,在關於長短鏡頭的運用中。對於城中內外受傷的士兵進行了近景或特寫鏡頭刻畫,很好的將戰爭的殘酷性體現十分真實與客觀。此外,鏡頭在拍攝過程中的遠近移動也很好的顯示出角色的感情變動。例如,戰爭勝利後,士兵們回家,當女主角得知男主角跟隨大軍在村外破屋借宿的時候就立即跑去見他。但是到了門前卻沒有進去也沒有敲門。在這一過程中,鏡頭採用向前推移拍攝,然後又慢慢後退。同時也同步拍攝房間內男主角的情況。距離的遠近與攝像機的移動,承托出了男女主角之間的思念之情。
最後,在片中也有關於慢鏡頭的使用。例如,在展現士兵放箭動作的快慢的速度上,把握的十分精準,從命令下達,到箭的射出其實是很快的事,但是畫面中的箭卻速度很慢。這一場景主要與二虎想掙脫鐵鏈的動作均採用了慢鏡頭形式,體現了後者不想被射死的心態,同時也讓觀眾能體會到龐青雲的狠毒。總體上,導演的鏡頭語言運用精細,將鏡頭畫面展現的內容表達的十分貼切。
該片不僅在鏡頭方面運用的十分出色,而且在剪輯手法方面也同樣到位。在蒙太奇的運用方面,創作者運用完美展現了片中人物角色的內心活動,突出了強烈的戲劇矛盾。在射殺城中俘虜的過程中就使用平行蒙太奇形式。例如,午陽下令放箭的畫面與被囚禁起來的二虎極力掙扎畫面同時進行,以及龐青雲離開時面部復雜的表情展現均為這一形式的展現。在影片中,龐青雲每一次下發射弓箭命令,緊接著便是午陽手下的士兵放箭的鏡頭。這一畫面的運用就是典型的重復蒙太奇手法。
《投名狀》沒有採用以往古裝作品中鮮艷的顏色來裝飾畫面,反而採用了灰色,黑色的色系,突出了所描述故事的滄桑感。這一特點改變了以豐富艷麗的色彩來作為古裝影視劇的形式。總的來說,該片經常出現斬殺俘虜,或是軍隊對決以及城市的破敗與荒涼來表現出故事的主題思想,並且藉助隱喻等形式來表現出角色人物的內心活動,從而進一步體現了戲劇矛盾等特點。因此,該作品在畫面方面製作較為精緻,在構圖以及人物與場景展現方面也很認真,在總的視覺方面給予觀眾帶來了很強的視覺震撼力。
縱觀此片,導演通過各種鏡頭的組合與切換,展現了片中角色的人物性格以及戰爭中的殺戮的暴力與血腥場景。同時導演合理的運用光線與色彩,將幾位角色,特別是龐青雲這一人物的內心活動與面部表情完美的體現出來,突出了他的冷酷與陰險,從而進一步詮釋了人為了自身利益可以犧牲一切的特質。
值得一提的是,該作品將戰爭中兩軍搏殺的壯麗場面較為真實與自然的展現出來。這一風格對於目前大多數影視劇來說都是難能可貴的。所以《投名狀》從視聽語言與敘事風格上來說,當之無愧稱之為十年來難得一見的經典古裝片!
龐青雲的結局告訴你,能力你再強,朝廷沒靠山一樣玩兒完;有政治抱負是好事兒。但如果沒有政治手腕兒會被別人背地裡打黑槍
《投名狀》運用了極度寫實的風格,正面營造了一個悲慘絕望的世界,將戰亂年代的流離失所,貧窮,骯臟,飢餓,暴力,一呈現於大銀幕,影像中浸滿血與土的味道,讓人不會有絲毫的神往。
序幕即是一場屠戮,逆光下塵土飛揚,兩軍兵勇野獸般地殘殺與被殺,正片伊始,主人公龐青雲從這一片死人堆中爬出,跟隨著行屍走肉的步伐,帶出了艱難苟活的底層黎民,窮困飢餓之下催生的亡命之徒。
「方圓百里已無糧,餓都餓死了,管他誰的糧。」金城武扮演的姜午陽在山村土匪劫軍糧時的這句獨白,令人印象極深,這就是赤裸裸的生存世界觀。亂世之下, 社會 文明失序,人露出動物性的一面,逐漸回歸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匪徒偷襲劫走太平軍的糧草,清兵又徑直擺端著火槍進村,盡數掠走,食物鏈環環相食。
土匪的老家,底層的山村,依靠暴力也無法擺脫窮與餓的苦難,在落草軍官龐青雲的建議下,匪首趙二虎與姜午陽率部下山,投靠清軍。《投名狀》是在一個冷兵器主導,又有槍炮出現的年代,展現出了戰爭的滲人。既有子彈爆頭穿臉,大炮將人轟碎,也有刀刃削肉斷肢,骨骼斷裂的聲音尖銳清晰。放下以往在武俠片中的飄逸風格,改為地板流的搏殺,出手沒有多餘的招式,只為殺傷取命。
盡管全片實質上只有攻打舒城一場展開描述的戰爭戲,以寡勝多的方案設計估計也能讓軍迷挑出很多不現實之處,李連傑也有一刀砍斷十幾個條人腿這樣偶爾的無雙。但《投名狀》仍生猛展現了戰爭的慘烈可怕,絕不是那種告訴你打仗很爽的態度。
而後來的蘇州圍城戰,又回到了飢餓的問題上,死城圍困,雙方糧草殆盡,城外的清軍要活活餓死,城裡的太平軍和百姓耗下去就要人吃人。開城之後,因為糧食的有限,又爆發了更為突破人道的射殺四千降兵事件,坑道中填滿掩埋的屍體,觸目驚心。
1870年秋,大哥龐青雲(李連傑 飾演)在城牆頂俯瞰自己的就職典禮舞台;胸懷壯志的他,如果沒有走上這條不歸路,極可能是推翻腐敗清庭的新中國革命者之一,可惜兩個強盜和一個女人改變了他的一生,造就了他的成功,也導致他最後的毀滅。這兩個強盜是曾跟他矢誓生死與共的結拜兄弟:二哥趙二虎(劉德華 飾演)和三弟姜午陽(金城武 飾演),而那個女人正是二哥的妻子蓮生(徐靜蕾 飾演)。
趙二虎在亂世中淪為強盜,帶著幾百人到處劫掠,他為人盜亦有道,就算打劫也「劫七留三」,所以深得眾心。趙二虎一生人最愛兩個人,一個是他的妻子蓮生,一個是十三歲便跟他做強盜的三弟姜午陽。在打劫太平軍糧車的一役中,大哥龐青雲這個陌生人為替姜午陽擋箭而受了傷,姜午陽深感救命的恩情,因此姜午陽對龐青雲的崇拜竟超過他對趙二虎的崇拜。
在趙二虎等人的山村被清軍洗劫,付出傷亡慘重的代價後,姜午陽極力主張他們三人結拜為兄弟,由大哥龐青雲帶領他們投效清廷,趙二虎為了不想令三弟失望,也為了不想自己的一班同村兄弟陷入絕境,他不計較個人得失,將首領地位拱手讓給龐青雲。
為實現天下沒有戰爭的太平盛世理想,龐青雲藉助以趙二虎、姜午陽為首的一班兄弟的力量,成立「山字營」暫時為清廷效力,原來是要藉助攻打太平天國結集軍力;但是隨著他大權在握,龐青雲變得越來越野心勃勃,令他要清除一切的障礙。
他不惜和趙二虎決裂,屠殺被趙二虎勸降的太平軍降兵,只為怕降兵造反。他利用姜午陽的狂熱性格,說服他站向自己那一邊。本來,龐青雲距離成功已僅有一步之遙,但他的作為傷透了對他崇拜不已的姜午陽。就在他設毒計暗害了二虎後的就職大典上,就在權勢如日中天的最輝煌時刻,龐青雲竟橫死於刺客之手。
向左轉|向右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