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土耳其電影燦爛的一百年
土耳其電影,1908年,西蒙·威恩伯格(羅馬尼亞籍波蘭人)在泰佩巴希建立了土耳其第一家電影院。弗阿特·烏茲克納伊於1914年拍攝的紀錄片《阿亞斯泰法諾斯俄國紀念碑的倒塌》是土耳其人拍攝的第一部影片。1915年恩維爾帕夏命令由西蒙·威恩伯格領導土耳其中央軍隊電影部,這是土耳其的第一個電影生產機構。1916年,土耳其國防全國委員會也開始製片。1918年,這兩個機構的設備轉交土耳其殘廢軍人協會,其後又轉交給大國民議會的軍隊管理。
土耳其電影的歷史在歐洲算是比較早的,這個橫跨亞歐的國家早在1896年就開始接觸到電影,當時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製作的第一批電影正在巴黎小咖啡館里放映,觀眾中有一名波蘭裔的羅馬尼亞人名叫Sigmund Weinberg,他向盧米埃爾借去了部分電影,在回羅馬尼亞的途中,他來到土耳其,並在伊斯坦布爾的土耳其蘇丹的皇宮里舉行了一次放映會,這是土耳其人第一次看到活動影像。雖然土耳其人接觸電影很早,但真正開始製作電影卻晚了近20年,1914年,一位名叫Fuat Uzkinay的軍官製作了一部叫「The Demolition of the Russian Monument at St.Stephen」的短紀錄片,這成為土耳其歷史上的第一部電影。
遺憾的是,此後的幾十年間,由於戰爭和各種因素的影響,土耳其電影一直不太景氣,也少有真正優秀的作品,能算得上名氣的導演也只有Ahmet Fehim,Muhsin Ertugrul,Faruk Kenc等幾個人,其中Muhsin Ertugrul拍攝的《Leblebici Horhor Aga》獲得了1934年第二屆威尼斯電影節推薦獎,成為第一部獲得國際聲譽的土耳其電影,Muhsin也是土耳其第一個私人電影公司「Kemal Film」的創建者,被譽為「土耳其電影之父」。雖然有這部影片的亮點,但從整體上看來,20年代到40年代的土耳其電影水平參差不齊,在國際上也不出名。
直到上世紀50年代,土耳其電影開始呈現出一種繁榮的態勢,一大批優秀的青年電影人開始涌現,並且製作出一批藝術性和思想性頗高的的電影,Lutfi Akad的《In the Name of the Law》成為土耳其現代電影的先音,Ali Ipar的《The Plague》是第一部土耳其彩色影片,尤其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土耳其新浪潮電影時期,出現了許多在國際上屢獲大獎的優秀影片和導演,Yilmaz Guney的《Umut》成為土耳其新浪潮電影的里程碑作品,還有Zeki Okten的寫實主義電影傑作《Suru》,以及獲得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的《Yol》等,從此土耳其電影作為世界電影的一部分越來越受到更多人的關注。
在2004年第39屆卡拉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的土耳其電影回顧展上,有10部影片被評為最偉大的土耳其電影。其中我看過大概5部,最新的《遠方》我其實沒有看過,但我選了幾部傳統的民族風格的影片,其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是《希望》《羊群》和《戴紅頭巾的女孩》三部,由於同屬伊斯蘭文化又同是多山國家,感覺傳統的土耳其民族電影與伊朗電影比較像,無論是演員服飾或拍攝環境等都有點像,在影片藝術性上也同樣出色,但與一些經典伊朗電影的清新風格不同的是,土耳其電影卻往往有更深刻的現實內涵,匈奴和日爾曼人的血統使得土耳其電影中帶有更多的悲壯和大氣,他們的電影中往往交織糾纏著無盡的愛恨情仇,主人公可以為愛而不顧一切,也可以為恨而與仇人血戰到底。
《希望》講述的是一個生活在伊斯坦布爾社會最底層的馬車夫,用每天搭客的微薄收入養老母親,妻子和4個孩子,由於社會的不景氣和同行的壓價使得他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他不得不晚上也出去賺錢,一天,他停在路邊上的馬車突然被後面急駛來的一輛轎車撞了,其中有一匹馬死了,他憤怒地找轎車里的富人賠償損失,但卻遭到拒絕和毒打,晚上他回到家中,想到平時自己最愛惜的馬死了,馬車也沒錢修理,以後一家人的生活怎麼辦,他決定一定要向富人討還這筆錢,這也是全家以後生活唯一的希望,於是第二天他開始了漫漫的尋找之途。
《希望》是土耳其現代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兩位電影大師塞里夫.格仁和依爾馬茲.居內伊合作的代表作之一,他們後來還合作拍攝了更為著名的《自由之路》,後者我並沒有看所以就不加評論了,但《希望》在土耳其影史上的地位絕對是里程碑式的,這部影片的風格讓我想到了伊朗影史上的經典作品 - Dariush Mehrjui的《The Cow》(1969),同樣是以現實主義的筆觸去描寫社會最底層人民的苦難生活,揭示社會貧富懸殊的事實,富人們衣著光鮮住別墅成天游泳打牌,而窮人們卻衣衫襤褸擠在破舊不堪的草屋裡整天為生計而奔忙。影片的黑白攝影尤其出色,也是土耳其攝影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光與影,明與暗的搭配極為精湛,強烈對比的黑白反差畫面,暗示著影片的基本風格。
《希望》劇照:
《羊群》講述了一個悲傷的故事,居住在土耳其北部山區的庫爾德游牧民,唯一的生活來源就是羊群,每月剪羊毛派人固定送去遙遠的中部大城市安卡拉賣錢,所得的收入再在安卡拉買一些生活必須品帶回來,游牧民們從來不下山,因為他們不僅要看守自己的羊群,而且還要提防不時來騷擾的土匪,久而久之他們就像生活在一個與外界隔絕的世界裡一樣,已經很難適應山下的生活了。牧民西凡的啞巴妻子伯蕾凡得了病,但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正和別的牧民們由於領地的問題而不和,所以她沒有告訴丈夫,自己一個人默默忍受著痛苦,每日澆灌著自己親手種下的樹苗,後來西凡終於知道了妻子的病,經過一夜的考慮,他決定帶妻子和羊群去遙遠的安卡拉,賣到錢後就留在城市裡不再回來了,同時也可以治療妻子的病。
第二天,他們和幾個同樣想離開的牧民一起下了山,蹬上了開往安卡拉的運羊列車,經過幾天的辛苦路程,他們終於到達了安卡拉,由於沒錢,一群人都暫住在一座未完工的廢棄樓房裡。西凡帶妻子去了醫院,然而檢查的結果是,伯蕾凡的病情加重了,而且需要很多錢治療,於是西凡打算用所有賣羊的錢來治妻子的病,但同伴卻不同意了,他們打算把錢平分,他們沉迷在大城市的繁華之中,冰箱,電視,吊燈。。。這一切新鮮的事物正影響著他們原本純潔的心靈,他們需要更多的錢來換取這些東西,深夜,其中一人趁機捲款逃走了,第二天,西凡瘋狂地滿大街尋找著那人,但卻沒找到,當他托著疲憊的身體回來的時候,伯蕾凡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但她沒有怪丈夫,只是讓他打開窗戶,她想看看天邊最後一抹夕陽。。。
清晨,伯蕾凡在平靜中死去,西凡痛苦地抱著妻子的屍體,這時傳來了同伴已經抓到了逃跑的人的消息,西凡瘋狂的沖下樓,與那人撕打在一起,並搶過裝錢的袋子,但一切都已經晚了,望著手中的袋子,和安卡拉川流不息的人和車,西凡不知道自己是否應該繼續留下,也不知道未來的路在何方。。。本片以獨特的視角揭示城市物質生活的誘惑對人心靈的侵害,表現現代文明與傳統民族文化之間的沖突,以感人的悲情故事告訴觀眾不要在物慾的誘惑中迷失自己,而應該堅持內心的那片純潔。影片中的啞女伯蕾凡正是純潔和美好的象徵。
《羊群》劇照:
《戴紅頭巾的女孩》是這三部影片中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一部,影片講述了一個苦澀的愛情故事,生性叛逆的美麗少女,與奶奶居住在偏僻的村莊中,奶奶是個很傳統的人,她認為女孩子出門應該低調收斂一些,所以每天只許少女戴黑色的頭巾出門打水,然而每次少女總要事先藏好一條紅頭巾,出門後把紅頭巾換上,回來時再換下。一天路上,少女遇見了一個開卡車的英俊小伙,他對戴紅頭巾的她一見鍾情,於是開始追求她,他每天都開卡車來接送她回家,一開始她不同意,但逐漸她也愛上了英俊的他,他們戀愛了,但他並沒有告訴她自己還有一個舊情人。直到有一天,他們一起來到公司向所有人宣布要結婚了,那個女人才知道,其實她心裡也深愛著小伙,但看到這一幕她知道自己已經失去了他,而唯一能贏回舊情人的心只有離間他們,於是她故意設計陷害了少女,使小伙對少女的完美印象破滅了。
一天晚上,少女回到家中,遠遠地透過窗戶她看到了他和那個女人在一起,她傷心欲絕,帶著自己腹中的孩子,她選擇了永遠離開他,離開這個令她悲傷的城市,踏上了去南方的汽車,在路上,她遇見了一位好心的中年人,在她沒錢的時候,中年人幫助了她,並告訴她可以暫住在自己家中,中年人是個正直的人,他不僅無私的幫助和關心她,而且付錢帶她去了醫院生下了孩子,之後又待孩子如己出般撫養,她非常感激他,也逐漸喜歡他,於是他們去辦理了正式的結婚登記,開始了一段新的生活。
幾年後的一天晚上,中年人救回來一個受傷的人,少女一看,竟然是以前的小伙,原來她走後不久,小伙就知道自己錯怪了她,這幾年小伙在不停地尋找著她但始終沒有結果,小伙心灰意冷。這時小伙也認出了她,也看到了自己的孩子,他激動不已,中年人似乎也明白了,他默默地走出去關上了門,希望他們兩人單獨談談,小伙要少女和他一起回去重新開始,少女思緒萬千,幾天後,她終於做出了決定,留下與中年人在一起,因為那段逝去的感情已經無法再挽回了,而她,也已經不是當初那個戴紅頭巾不諳世事的美麗少女了。
《戴紅頭巾的女孩》是土耳其影史上最賣座的愛情電影之一,這部優美而傷感的影片不僅展示了土耳其人浪漫主義情懷的一面,也賺足了觀眾的眼淚。同時影片中對傳統民族服飾和風俗的描寫也是非常成功的。
《戴紅頭巾的女孩》劇照:
以下十部最偉大的土耳其現代電影經典:
《自由之路》(1982)
The Road
Yol
114分鍾,彩色
導演:塞里夫.格仁(Serif Goren),依爾馬茲.居內伊(Yilmaz Guney)
1982年法國嘎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最佳導演FIPRESCI獎,83年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83年法國凱撒獎最佳外語片,84年英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希望》(1970)
Hope
Umut
100分鍾,黑白
導演:塞里夫.格仁(Serif Goren),依爾馬茲.居內伊(Yilmaz Guney)
1970年法國格勒諾布爾國際電影節評委會推薦獎。
土耳其現代電影史上的里程碑,新浪潮時期的代表作。
《羊群》(1979)
The Flock / The Herd
Suru
129分鍾,彩色
導演:Zeki Okten
1979年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新電影論壇奧托.德貝柳斯精神獎,OCIC獎,1979年瑞士盧卡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豹獎,最佳女演員獎。
《戴紅頭巾的女孩》(1977)
The Girl with the Red Scarf
Selvi boylum al yazmalim
90分鍾,彩色
導演:阿提夫.依爾馬茲(Atif Yilmaz)
1978年保加利亞索菲亞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演員。
《穆辛先生》(1987)
Mr. Muhsin
Muhsin Bey
145分鍾,彩色
導演:Yavuz Turgul
1988年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1988年伊斯坦布爾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
《穆辛先生》是導演向土耳其電影之父Muhsin Ertugrul致敬的一部作品。
《乾涸的夏天》(1964)
Dry Summer
Susuz yaz
90分鍾,黑白
導演:Metin Erksan
1964年德國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最佳導演提名。
《新娘》(1973)
The Bride
Gelin
107分鍾,彩色
導演:Lutfi Akad
1973年伊朗德黑蘭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
《故鄉旅店》(1987)
Motherland Hotel
Anayurt Oteli
110分鍾,彩色
導演:Omer Kavur
1987年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FIPRESCI獎,87年法國南特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87年伊斯坦布爾國際電影節全年最佳本土電影獎。
《清白》(1997)
Innocence
Masumiyet
110分鍾,彩色
導演:Zeki Demirkubuz
1998年伊斯坦布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98年安卡拉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98年挪威奧斯陸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
被譽為90年代土耳其最好的影片。
<遠方 / 烏扎克> (2002)
Distant
Uzak
110分鍾,彩色
2003年嘎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提名,03年芝加哥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03年歐洲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提名,03年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全年最佳影片.
分享:
22
喜歡
0
贈金筆
⑵ 有沒有講述阿拉伯世界的戰爭史詩片啊
★血戰卡迪西亞
迅雷下載:
http://www.gougou.com/search?search=%E8%A1%80%E6%88%98%E5%8D%A1%E8%BF%AA%E8%A5%BF%E4%BA%9A&id=0
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
英國導演大衛·里恩於1962年執導的彩色劇情片,該片根據二十世紀英國軍人作家T.E.勞倫斯的自傳《智慧的七根柱》改編而成。
劇情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德國的盟友土耳其趁機侵入阿拉伯半島,而該地區的各個部族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無力抵抗土耳其侵略軍。英國軍方派了一個「阿拉伯通」、陸軍情報軍官勞倫斯到那裡進行活動。
勞倫斯在去麥地那會見部族首領費薩爾王子的途中,遇見了哈里蘇部族的首領阿里,此人年輕剽悍,後來給了勞倫斯很大的幫助。勞倫斯到費薩爾處,只見他的大本營遭到土爾其飛機的轟炸,傷亡慘重。費薩爾採納了勞倫斯的意見,從陸路攻打亞喀巴,為佔領大馬士革鋪平道路。勞倫斯則與阿里率領突擊隊穿過沙漠,冒著炎熱與風沙。日夜兼程,很快攻下該城。
英國在阿拉伯半島的意圖是給阿拉伯人有限的槍枝彈葯,叫他們牽制士耳其的兵力,同時將阿拉伯各部族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勞倫斯基本上是按照這一戰略採取行動的,但做法上比較講究策賂。他換上阿拉倫人的服裝,盡量在生活上接近阿拉伯人,由於突擊隊屢建戰功,威震中東,勞倫斯被譽稱為「阿拉伯的勞倫斯」。
在對大馬士革發動的總攻勢中,勞倫斯與阿里率領的阿拉伯軍隊驍勇善戰,長驅直入,比英軍提前一天攻入。但戰後,英阿雙方在管轄大馬士革這個問題上發主嚴重分歧,勞倫斯困於復雜的政治外交斗爭之中,仕途失意,不得已退役。他回到英國後,憂郁不得志。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