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普羅米修斯》講的什麼
上個禮拜剛在香港看的,本來以為是諸神之戰 之類的神話 ,進了影院才知道是科幻。
講的 是 地球人發現自己是外星人的作品,某超級富豪臨死前想找到他們,認為他們能創造自己就能延長自己的壽命,故而資助科學家女主等人通過普羅米修斯號飛船到達某星球,誰知道到達後發現,外星人不僅沒有幫助地球人的願望,反而不知出於什麼目的要前去摧毀地球,女主通知船長後,英勇的船長把普羅米修斯號飛船當作炸彈和外星人飛船撞擊,致使外星人飛船受損不能攻擊地球,普羅米修斯號飛船也基本毀壞,但外星人仍然存活,船上唯一的倖存者也就是科學家女主,超級強悍,自行產下外星異形,並利用這個生長速度超級快的外星異形,和攻擊力驚人的外星人同歸於盡。結局是英勇的女主帶著首體分離的機械人乘上外星人的另外一艘飛船飛向茫茫太空繼續尋找之路,而這個星球上外星異形和外星人居然生下了又一個異形,彷彿太空孤兒,嗷嗷不知誰創造誰又將創造誰。
主題是人的起源 的探索。盡管 劇情 如此,正如阿凡達一樣,還是影院效果佳,若對此類題材有興趣,頗值得一看。這么說有點作廣告的嫌疑,本來不願為米國人做宣傳,但是此片的科技和對人類起源的探索,確實國內還有欠缺。
Ⅱ 太空救援真實結局是什麼沒看懂能不能說說
首先,明確的是《太空救援》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無論是有多離奇和不可置信,這些事情都是真實的。
片頭片尾都有不知名的光顯現,據當時的宇航員回憶:他們說是見到了「天使」。容貌俊美,身形高大,榮光照在身上,舒服異常。這也成為了不解之謎,因為這個事件,相信與否本就是兩種結果,或說外星人,或說其他,但這種算是「靈異事件」的聖光,大可以認為是一種希望之光,畢竟所有的東西都可以與希望掛上關系,即便認為是和平之光也不是沒有道理。影片中聖光的顯現也是在尊重事實,尊重現實,因為這是宇航員們親眼所見。
總之,《太空救援》這部影片滿屏的「熊」系風格,用四千萬拍出了好萊塢影片的級別。盡管說沒有什麼高亢場面,但是這就是真實,就是現實。
Ⅲ 電影太空漫遊共有幾部
截止到2019年1月為止,電影太空漫遊有2部。
1、《2001太空漫遊》
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
編劇:斯坦利·庫布里克,亞瑟·克拉克。
主演:丹尼·瑞查特,威廉·西維斯特,加里洛克伍德。
上映時間:1968年4月2日
這部影片是庫布里克花了四年時間製作的充滿哲學命題的鴻篇巨制,一塊大黑石樹立在史前人類的面前,他們剛剛開始認識工具,進入到進化的里程碑,同樣的黑石還在宇宙多處出現,它們矗立在月球上,漂浮在太空中,帶著某種神秘的寓意。
影片簡介
2001年,為了尋找黑石的根源,人類開展一項木星登陸計劃,飛船上有冬眠的三名宇航員,大衛船長、富蘭克飛行員,還有一部叫「HAL9000」的高智能電腦,HAL在宇宙飛行過程中發生錯亂,令到富蘭克和三名冬眠人員相繼喪命,剩下波曼和這台電腦作戰。
從死亡線上回來的大衛一氣之下關掉主腦系統,HAL徹底失效,茫茫的宇宙中只剩大衛一人,向木星進發。穿越瑰異壯觀的星門,大衛彷彿去到一個奇特的時空,那裡有人類無盡的生死輪回和宇宙的終極知識。
2、《2001太空漫遊》
導演:彼得·海姆斯
主演:坎迪絲·伯根,海倫·米等。
本片是《2001:太空漫遊》的姐妹片。
影片簡介
2001年,大衛·鮑曼在木星受到神奇的異化。在2010年,費洛伊德博士率領另一支探險隊前往木星,他和隊友們的任務是重新啟動具有人類思維能力的電腦「霍爾——9000」,找出當年大衛·鮑曼和飛船遭遇的真相。
(3)太空之神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2001太空漫遊》
根據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小說改編的美國科幻電影,於1968年上映,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里程碑」。
電影角色介紹
1、大衛·鮑曼(飾演者凱爾·杜拉)
宇宙飛船「發現者號」的船長,是飛船上兩個清醒的船員之一,前往木星研究神秘的黑石碑。
2、弗蘭克·普爾(飾演者加里·洛克伍德)
大衛·鮑曼的搭檔,與鮑曼共同策劃關閉哈爾,但被哈爾察覺。
3、哈爾 9000(飾演者道格拉斯·雷恩)
掌控「發現者號」的人工智慧,有超強的計算能力,能模擬出大部分人腦的活動。
影片獲獎記錄
1、1969年,第4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獎。
2、1969年,第22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獲最佳攝影獎,最佳藝術指導獎,最佳原聲獎。
3、1969年,第13屆 義大利大衛獎獲最佳外國製作獎。
4、2012年,第38屆土星獎獲最佳DVD套裝將。
Ⅳ 如何評價《2001太空漫遊》這部電影
這部影片是庫布里克花了四年時間製作的充滿哲學命題的鴻篇巨制。一塊大黑石樹立在史前人類的面前,他們剛剛開始認識工具,進入到進化的里程碑。同樣的黑石還在宇宙多處出現,它們矗立在月球上,漂浮在太空中,帶著某種神秘的寓意。
影片開頭五分鍾沒有畫面、沒有對白的黑暗,有如宇宙般無聲和縹緲。冗長、晦澀、哲學,是電影給人最直觀的感覺。
(4)太空之神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由於影片攝影指導傑弗里·安斯沃思不願使用復雜的洗印特效,所以片中所有特效畫面全部在攝影機前拍攝完成。
因為當時廣泛採用的靜態背景幕和背投影的動態畫面無法打造出庫布里克想要的真實效果,所以本片開創了前投影視覺特效技術,片中人猿學用工具場景中的非洲背景和大量太空船場景都是這種特效技術的傑作。
在本片問世後,這項技術開始普遍應用,直到90年代才逐漸被綠屏系統取代。
前投影技術需要使用一部單獨的投影機,並在攝影機前方45度放置一面單面鏡,與攝影機呈90度角的投影機將背景畫面投向單面鏡,單面鏡再將影像反射給演員和由回射反射材料製成的背景幕,攝影機於是將演員和背景幕上的影像一並納入鏡中。
在這過程中,演員不會受到影響,因為鏡面反射的光線很弱,遠遠暗於現場光線,而與此同時,高反射率背景幕上的畫面又能清晰顯現在攝影機中。
為拍攝出遼闊的非洲畫面,影片劇組需要高達40英尺的背景幕,這種尺寸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如此巨大的背景幕當然需要規格最大的投影機。
可當時現有的大型投影機投放在背景幕上的畫面顆粒感過重,於是劇組和米高梅的特效總監湯姆·霍華德(Tom
Howard)聯手設計出一款使用8 x10英寸投影片和最大水冷弧光燈的投影機。
Ⅳ 關於太空題材的電影
歷史上最好的十部太空科幻電影:
1.星際迷航2
2.阿波羅13號
3.星球大戰IV新希望
4.星戰之帝國反擊戰
5.2001太空漫遊
6.星際迷航之戰斗巡航
7.異行
8.星戰之傑迪歸來
9.太空先鋒
10.CONTACT
異形1 2 3 4
2001太空漫遊
螢火蟲
星球大戰
超人
人猿星球
2010太空漫遊
星河艦隊1 2
世界末日
天地大沖撞
銀河系漫遊指南
1902年《月球旅行記》法國
1904年《太空旅行記》法國
1908年《月球人地球覓妻》
1931年《世界末日》法國
1934年《宇宙飛船》
1941年《神秘島》蘇聯
1962年《金星上的宇航員》蘇聯
1968年《2001太空漫遊》
1968年《太空登月記》
1969年《藍煙火》(Marooned)
1972年《飛向太空》《蘇拉利斯之海》((蘇聯)
1977年開始的《星戰》六部曲
1978年《魔羯星一號》(CapricornOne )
1979年開始的《星際迷航》系列
1983年《NASA25周年》(NASA: 25 Years)
1986年《飛碟領航員》
1986年《太空營地》(Space Camp)
1990年《挑戰者號》(Challenger)
1995年《阿波羅13號》
1997年《接觸未來》CONTACT
(強烈推薦,薩根的遺作,可惜他在96年去世,
只差一年沒能看到自己的小說被拍成電影,唉----)
1997《撕裂地平線》
1998年 《天地大沖撞》
1998年《世界末日》Armageddon
1999年《10月的天空》(October Sky)
2000年《火星任務》
2000年《紅色星球》
2003年《地心搶險記》(The Core)
紀錄片
1984年《太空先鋒》
1989年《為了全人類》
1999年《從地球到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