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炮轟龍王廟是什麼電影

炮轟龍王廟是什麼電影

發布時間:2024-09-29 18:50:37

A. 前幾天看了一部電影叫《龍之戰爭》裡面居然說龍的發源地是高麗。讓我非常氣氛。

龍最早出現在5000年前的一座原始社會的墓葬中,現在陳列於河南省濮陽市博物館里,這是一條用貝殼砌成的龍,它造型粗獷,樣子像是蜥蜴,沒有艷麗的顏色,考古學家稱它為「中華第一龍」。

在早期,古人對大多自然現象無法做出合理解釋,於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圖騰具備風雨雷電那樣的力量,群山打了那樣的雄姿,像魚一樣能在水中游弋,像鳥一樣可以在天空飛翔。因此許多動物的特點都集中在龍身上,龍漸漸成了:駱頭,蛇脖,鹿角,龜眼,魚鱗,虎掌,鷹爪,牛耳的樣子。這種復合結構,意味著龍是萬獸之獸,萬能之獸,萬能之神。

特別注意,龍只有五根手指,有四根手指的就不是龍,而是蜥蜴鱷魚之類的動物。

龍作為華夏先民的圖騰,起初不過是剛剛采自荒山的一塊毛石,粗礦而簡陋。在歷史老人的手中,它被不斷裁切、琢磨。商周予它威武,漢唐給它大度;龍在魏晉如竹林七賢,仙風道骨;在遼金則如草原野馬,恣肆奔騰,帝王貴胄使它至貴至尊,民間百姓讓它入鄉隨俗。

古籍記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說為細長有四足,馬首蛇尾。一說為身披鱗甲,頭有須角,五爪。《本草綱目》則稱「龍有九似」,為兼備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異類。其名殊多,有鱗者謂蛟龍,有翼者稱應龍,有角者名螭龍,無角名虯。小者名蛟,大者稱龍。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在神話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龍王),在民間是祥瑞象徵,在古時則是帝王統治的化身。

《太上洞淵神咒經》中有「龍王品」,列有以方位為區分的「五帝龍王」,以海洋為區分的「四海龍王」,以天地萬物為區分的54名龍王名字和62名神龍王名字。唐玄宗時,詘祠龍池,設壇官致祭,以祭雨師之儀祭龍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龍之制。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詘天下五龍皆封王爵。封青龍神為廣仁王,赤龍神為嘉澤王,黃龍神為孚應王,白龍神為義濟王,黑龍神為靈澤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運河龍神為「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令河道總督以時致祭。在《西遊記》中,龍王分別是∶東海敖廣、南海敖欽、西海敖閏、北海敖順,稱為四海龍王。

龍王神誕之日,各種文獻記載和各地民間傳說均有差異。舊時專門供奉龍王之廟宇幾乎與城隍、土地之廟宇同樣普遍。每逢風雨失調,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時,民眾都要到龍王廟燒香祈願,以求龍王治水,風調雨順。

考古專家認為,早期的龍就是一種頭上帶角的蛇,是一種純粹的爬行動物;而有些人則認為,龍最初形成地,龍頭很像豬,龍身則與蛇身相同;還有人指出,龍是由鱷魚蛻變而成的。

關於龍的起源,在經歷了長期的研究和考證,人們終於取得了一個較為一致的共識:龍是多種動物的綜合體,是原始社會形成的一種圖騰崇拜的標志。

龍起源於新石器時代早期,距離今天的時間不會少於八千年。這個時期,原始先民已不單純地、被動地依靠上天的賞賜了,他們把獵獲的野馬野牛野豬等等畜養起來;也不單單吃那些是採拾得來的野果了,而是有選擇地種植穀物以求收獲。他們能夠熟練地取火用火,學會了用木頭搭簡單的房子,開始磨製石器、骨器,手工製作陶器,逐漸定居下來,從事生產活動了。生產活動使人們同大自然的接觸越來越寬泛,自然界作為人之外的不可思議的力量對人們精神世界的撞擊也越來越大。

什麼魚類穿游不居,灣鱷聲形俱厲,蛇類陰森恐怖,蜥蜴形色怪異?為什麼雲團滾滾,電光閃閃,雷聲隆隆,大雨傾盆?為什麼海浪翻卷,虹貫長空,泥石流咆哮而下,吞吃人畜,所向披靡?……這些動物的行為和變化不已的自然天象對古人來說,是無法科學解釋的。

他們模糊地猜測到,應當有那麼一個力大無窮的,與「水」相關的「神物」主宰著指揮著、操縱著、管理著這些動物和天象,像一個氏族必有一個頭領那樣;或者說,這些動物和自然天象是這個「神物」的品性體現,像人要說話,要呼叫,要吃喝拉撒睡,要嘻笑怒罵一樣。

龍,作為一種崇拜現象,一種對不可思議的自然力的一種「理解」,也就從這個時候起,開始了它的「模糊集合」。

遼寧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遺址出土的「龍形堆塑」,為我們的「時間定位」提供著證據。查海遺址屬「前紅山文化」遺存,距今約8000年。「龍形堆塑」位於這個原始村落遺址的中心廣場內,由大小均等的紅褐色石塊堆塑而成。龍全長近20米,寬近兩米,揚首張口,彎腰弓背,尾部若隱若現。這條石龍,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形體最大的龍。(有文章稱,山西省吉縣柿子灘石崖上有一幅距今達一萬年的魚尾鹿龍岩畫,當是龍的最早的雛形。這幅岩畫未見發表,其面目如何,還不得而知。)接下來還有內蒙古敖漢旗興隆窪出土的距今達七八千年的陶器龍紋,陝西寶雞北首嶺遺址出土的距今達七千年的彩陶細頸瓶龍紋,河南濮陽西水坡出土的距今六千四百多年蚌塑龍紋等。

龍的模糊集合過程的起點在新石器時代,經過商、周至戰國時期的長足發展,到秦漢時便基本成形了。這個「基本」有兩個意思,一是說構成龍的框架、要素、樣式,秦漢時都基本具備了;二是說龍是一個開放的、不斷納新的系統,它並不滿足秦漢時的基本成形,之後的歷朝歷代,直到今天,還都在不斷地加減、變衍和發展。

龍的雛型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已萌芽,是以夏族圖騰為主體虛擬的想像物。古人對它有種種解釋。有說[tng]蛇沒有腳而能飛(見《荀子•勸學》);有鱗的叫蛟龍,有角的叫虯[qi囚]龍,無角的叫螭[chī吃]龍。(均見《離騷》洪補引《廣雅》)有翅膀的叫應龍(《天問》王注)。有說龍像狗像牛,《論衡》則說:「龍之像,馬首蛇尾。」還有的說龍的形狀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駝的頭,兔的眼,蛇的頸,蜃[shè甚]的腹,魚的鱗,鹿的腳掌,鷹的爪子。這顯然是晚期發展了龍的形象,比最初的龍越來越復雜,被綜合進去的圖騰也越來越多,說明它在不斷豐富發展。對於龍的主體原形的探討,學者們作過許多有益的研究。有鱷魚說、晰蜴說、馬說等等。但普遍認同龍的基調是蛇。最初系統提出這一見解的是聞一多的名篇《伏羲考》。龍即大蛇,蛇即小龍。聞一多認為,蛇氏族兼並別的氏族以後,「吸收了許多別的形形色色的圖騰團族(氏族),大蛇這才接受了獸類的四腳、馬的頭、鬣[liè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而成為後來的龍。後人在聞一多研究的基礎上,作了許多豐富與補充。

考察龍,首先要弄明白,究竟什麼是其基調、主幹或主體原形。簡單概括一下,就是從龍一出現的初期,一直延續下去,恆定不變,而且是構成龍的主體部分,缺了它,龍就不成其為龍,這才是龍的基調、主幹或主體原形。在龍的身上,倘若抽去了蛇的軀體,那龍便不再存在了。龍變來變去,頭有時像鱷魚,有時又像馬;它的腳有時像蜥蜴足,有時又像狗爪;唯有蛇的修長的身子從未變過。遠古,崇拜蛇的氏族部落很普遍。蛇有很強的生命力,正符合原始先民的願望。蛇對人又有很大的威脅,尤其是毒蛇,能致人於死命,使人畏懼。《山海經》中各式各樣的神,有不少便是蛇身或龍身。蛇本身便具有多民族性,用現代話語,便是那時的蛇崇拜,很有群眾基礎,以它作為龍的主體,這種民族大融合的標志,即使被兼並者也願意接受。中國龍的正式形成,大概開始於夏禹時期,禹鞏固了在中原的地位以後,以蛇結合其他部族圖騰而創造龍的社會條件已成熟。龍是適應國家的出現而被造就的。因為蛇崇拜的覆蓋面大,以蛇作龍的主體,能得到炎黃後裔南北各民族的認同。龍是多元文化的結晶,一旦形成,便牢固樹立了它作為中華民族象徵的權威地位。

龍是偉大的,因為它得到了所有炎黃子孫的尊敬;龍又是虛無的,因為它只是一種精神,而不是一種物質。
在中國的神話與傳說中,是一種神異動物,具有蛇身、蜥腿、鷹爪、蛇尾、鹿角、魚鱗、口角有須、額下有珠的形象。《山海經》記載,夏後啟、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龍」。另有書記「顓頊乘龍至四海」、「帝嚳春夏乘龍」。前人分龍為四種:有鱗者稱蛟龍,有翼者稱為應龍,有角者稱虯龍,無角者稱螭龍。有人認為這是古代炎黃統一中原各部落後,揉合各氏族的圖騰形成的形象。傳說能隱能顯,春風時登天,秋風時潛淵。又能興雲致雨,後成為皇權象徵,歷代帝王都自命為龍,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龍被中國先民作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龍」,中國人經常自稱「龍的傳人」。

龍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龍與鳳凰、麒麟、龜一起並稱「四瑞獸」。(也有許多典籍和史書著作中提到「四瑞獸」分別為:猰貐、居、貔、狻猊。)青龍與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國天文的四象。

更詳盡的請看這里
http://ke..com/view/6392.htm

B. 《狼牙山五壯士》這篇電影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電影《狼牙山五壯士》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五位八路軍戰士為掩護黨政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和日軍作戰到彈盡糧絕後跳下山崖的悲壯故事。

1941年秋,日本侵略軍對晉察冀邊區進行大掃盪。八路軍某部班長馬寶玉和戰士葛振林、宋學義、胡福才、胡德林,接受了阻擊日軍的任務,登上狼牙山棋盤陀主峰。日軍以三千兵力猛撲狼牙山。

為了不讓日偽軍發現連隊轉移方向,他們邊打邊撤,將日偽軍引向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日偽軍誤以為咬住了八路軍主力,遂發起猛攻。

5位戰士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一直堅持戰斗到日落。面對步步逼近的日偽軍,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樹枝掛住,倖免於難。

(2)炮轟龍王廟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角色信息:

(1)六班班長馬寶玉,,帶著戰士葛振林、宋學義、胡福才、胡德林,將團長留下的幾箱手榴彈分束扎困,然後隱藏在棋盤坨最險要的「閻王鼻子」和「小鬼臉兒」兩個根據地,同時使自己陷入困境,直到彈盡糧絕,最終馬寶玉縱身跳下懸崖,並大聲喊著:親愛的黨,親愛的鄉親們,親愛的同志們,永別了,共產黨萬歲。

(2)六班副班長葛振林,為了不暴露部隊轉移路線,保障主力安全,葛振林和六班的戰士把敵人引向頂峰的絕路,直到彈盡糧絕,戰士們寧死不屈,葛振林帶著勝利完成任務的微笑縱身跳下懸崖,最後被山腰樹枝掛住,倖免於難。

(3)戰士宋學義,棋盤坨封頂三面懸崖,無障可憑,無路可退,宋學義等戰士們在班長馬寶玉的帶領下,同敵人激戰五小時,沒有彈葯就用石頭砸向敵人,他們把所帶槍支毀壞後,宋學義昂首挺胸縱身跳下懸崖,並大聲喊著:共產黨萬歲,最後被山腰樹枝掛住,倖免於難。

(4)戰士胡德林,胡德林和六班其他戰士擔負後衛阻擊,掩護全連轉移。他們堅定沉著,利用有利地形,奮勇還擊,打退日偽軍多次進攻,斃傷90餘人。最終胡德林縱身跳下懸崖,並大聲喊著:共產黨萬歲。

(5)戰士胡福才,胡福才和六班其他戰士們為了不讓日偽軍發現連隊轉移方向,他們邊打邊撤,將日偽軍引向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戰士們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一直堅持戰斗到日落,最終胡福才縱身跳下懸崖,並大聲喊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C. 電影《龍無目》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講述東海龍王之女海蘭珠來到人間布雨,在龍王廟偶遇偵破命案的沂州府衙捕頭陸海笙,海蘭珠假裝失憶留在陸海笙身邊協助查案,卻因自己不平凡的龍眼而招來殺身之禍。反派勢力為了得到一雙不會腐爛的眼睛,對龍眼虎視眈眈,使用連環計讓男女主之間誤會至深,與此同時,陸府的雨荷也因海蘭珠的到來倍感嫉妒,希望趕走她使自己的生活恢復如初,能有機會與陸海笙相守,兩人聯合對海蘭珠製造重重困局。

D. 龐大帥炮轟龍王廟什麼電影

大軍閥。是由李翰祥執掘晌斗謹掘導,許冠文、狄娜、胡錦等人主演的一部喜劇片。講述土匪龐大虎因幫助俄國抗擊日判磨本而成為北方的大軍閥。目不識丁的他卻常自命不凡,鬧出了不少笑話。

E. 張作霖炸龍王廟的是哪個電影

The Warlord

導演:李翰祥

編劇:李翰祥

製片人:邵仁枚

類型:喜劇

主演:許冠文,狄娜,凌玲,姜南

片長:92分鍾

上映時間:1972年8月17日

閱讀全文

與炮轟龍王廟是什麼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的英雄學院電影多少錢 瀏覽:151
閆妮帶貨的是什麼電影 瀏覽:861
電影明星有哪些中國 瀏覽:540
孔雀電影好看嗎 瀏覽:550
八個妹妹是什麼電影 瀏覽:876
最好看的電影是奧特曼嗎 瀏覽:241
東山電影院有哪些 瀏覽:25
泰國電影男男有哪些 瀏覽:613
狙擊手這部電影怎麼樣 瀏覽:490
如何和電影院談合作 瀏覽:393
用音樂改變孩子的電影有哪些方面 瀏覽:260
微信小電影怎麼來的 瀏覽:262
二年級學生電影觀後感怎麼寫作文 瀏覽:921
電影如何表現中國的階層問題 瀏覽:56
在陽城縣拍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879
電影票撕下來的叫什麼 瀏覽:226
周慧敏電影免費看 瀏覽:43
電影拿多少點表示什麼 瀏覽:474
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出過哪些明星 瀏覽:57
國內外電影特點有什麼不同 瀏覽: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