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的姐姐這個電影是什麼類型的電影
個人覺得這可能更像是家庭倫理片,但也可以說是親情片,這部片如果沒有猜錯,應該是根據挺多年前一個真實故事改編的,只是知道當時以為是一個故事,但最後才發現這是一件真事,而且很短,幾年前看到的時候也在想,女孩子到底應該怎麼做才好,而電影的結尾跟現實是有很大的出入的。
她的那些親人,姑姑,叔叔來勸她,不讓她把弟弟送人,她問親戚不送人,是不是他們幫忙照顧幫忙養大,她反正是不會照顧弟弟的,她也有自己的人生,憑什麼才二十歲的年紀要帶著一個孩子,她哭著問憑什麼,你們不是說送走弟弟可憐嗎,那你們倒是接回家養啊,沒有一個親人願意接回去,卻又都在勸她去照顧養弟弟。
而最後的結果我覺得應該也如她自己說的那樣,弟弟送人,她從此不再聯系弟弟,一個人到陌生的城市生活吧,而電影就比較好,比較美化親情,所以最後的結局是姐姐帶著弟弟一起生活。
❷ 《我的姐姐》大獲好評,觀眾看的是電影,哭的卻是自己,你覺得呢
由張子楓和朱圓圓主演的現實主義電影《我的姐姐》於4月2日正式上映,吸引了許多觀眾前來觀看。4月2日,國內知名社會學家李銀河在看完《我的姐姐》後,發表了一篇支持該片的長篇文章,詳細分析了幾個充滿矛盾和爭議的社會問題。
在一個「重男輕女」觀念很強的家庭里,作為「女孩」和「姐姐」生活是極其痛苦的。前段時間「范真實版-洛洛」事件在網上引起了很大的討論。25歲的羅洛(音譯)是杭州一家公司的畫家,月收入過萬,但她每個月都在苦苦掙扎,因為所有的錢都用來補貼父母和弟弟了。
卡里只有7000元,但洛洛的父親讓她打一萬元回家。如果她沒有10000元,她就把7000元全部打回去;別人家都是媽媽帶著孩子淘汰的舊手機,而洛洛媽媽用的是最新款的蘋果手機。她只能用媽媽淘汰的舊手機;Lolo為了給自己買一雙500多的鞋子要考慮很久,但是當哥哥抱怨生活費不夠的時候,他可以翻2萬2……像羅洛這種為父母和弟弟付出一切的「姐姐」,在外人看來聽話、懂事、節儉,簡直是所有「姐姐」的楷模。但在她父母眼裡,洛洛是「搖錢樹」,是「提款機」。他們不僅在洛洛死前不遺餘力的吸她的血,還壓榨她死後的最後一點價值。洛洛意外死亡後,他的公司出於人道主義原因,給了洛洛的父母6萬元的經濟補償。但幾天後,洛洛的父母帶著幾個人直奔洛洛以前的工作單位,要求他們單位領導再給他們35萬元的經濟補償。原因是他們需要給洛洛的弟弟買一套房子作為他們未來的婚房,他們需要錢支付首付。
洛洛父母的訴求沒有得到洛洛原單位領導的回應,但出於對洛洛的憐憫和遺憾,公司老闆最後私下給了洛洛父母4萬元的撫恤金,前後共計10萬元。這件事在網上引起了很大的討論,洛洛父母的行為讓無數網友為洛洛感到心寒。假設洛洛不是因為錢塘江漲潮而意外死亡,她可能會在父母的剝削和弟弟的吸血剝削下繼續生活一輩子。洛洛的父母之所以用洛洛的死來要挾洛洛的公司,並不是因為洛洛死後沒有人可以沒有任何底線的支持自己的兒子?如果Lolo沒死,他弟弟的首付,房貸,彩禮,老婆誰來出?
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家庭在生完女兒後想要另一個兒子。除了傳統的「重男輕女」、「續香」的觀念外,就是因為「大姐」天生就有「母性」,只要稍加引導,就能成為「扶弟魔」,撫養照顧父母。甚至法律規定「有能力負擔的兄弟姐妹有義務贍養父母雙亡或者父母無力贍養的未成年兄弟姐妹。」這項法律原本是為了照顧有很多孩子的貧困家庭或者父母早逝的孤兒,卻成了一些不想負責的父母的有力借口。而這些不想負責任的父母,會告訴他們成年的孩子,你現在已經長大開始工作了,我們的弟弟妹妹還年輕,我們已經老得不能工作掙錢了,現在我們全家只靠你。面對這種類似道德綁架的「懇求」,成年孩子或者大一點的孩子能說什麼?在我們面前,我們只要拎著包,大老遠地去掙錢養家!
在《我的姐姐》中,朱圓圓扮演的「阿姨」就是這樣一個「姐姐」。本來她也過得很好,但是家裡給了弟弟(女主角的父親)上大學的機會,所以她只選擇提前進入社會賺錢補貼家用,供弟弟上學。
阿姨和安然(張子楓)說:「我是姐姐,我出生了。」是整部電影的高潮部分,也是眼淚最集中的地方。這句話道出了一個「姐姐」一生的使命和艱辛。作為一個「姐姐」,無論「姐姐」多大,都要肩負起家庭的重擔。
電影《我的姐姐》主導了整個清明檔,大部分觀眾哭著走出影院。觀眾之所以流淚,不一定是因為電影有多感人,主人公的人生故事有多坎坷,而是因為電影反映的社會問題過於尖銳敏感,戳中了觀眾內心最柔軟的地方。一部好電影值得花錢,但背後的現實和黑暗也值得深思。一部好的電影不能對整個環境做出任何顛覆性的改變,但足以引起人們的討論和關注。普通人和普通人改變不了社會的劣根性,但我們可以從自己做起改變。
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重男輕女」、「扶弟魔」、「吸姐精」會成為歷史,取代它們的是「生男生女都一樣」、「姐姐也是乖寶貝」。
❸ 電影《我的姐姐》對親情的刻畫也比較深刻,你喜歡這部電影嗎
電影《我的姐姐》對親情的刻畫也比較深刻,我喜歡這部電影。
張子楓主演的姐姐安然,從小和父母關系淡漠,十分獨立。剛剛大學畢業,在醫院當小護士,和男友一起備戰考研,同時也到了談婚論嫁的程度。而這一切都被一場車禍打破了。在車禍中,父母雙亡,留下從未見面的正在上幼兒園的弟弟安子恆。弟弟是爸媽在安然上大學後生下的。
❹ 電影《我的姐姐》中有哪些戳心的細節值得一看嗎
其實怎麼說呢,首先我沒有看過這個電影,其次我覺得是見仁見智,每個人的看法不同,具體你可以去看看,看看自己的感覺怎麼樣
❺ 《我的姐姐》大獲好評,觀眾看的是電影,哭的卻是自己
由張子楓、朱媛媛主演的現實題材電影《我的姐姐》於4月2日正式上映,吸引了很多觀眾前去觀看。4月2日,我國知名 社會 學家李銀河在觀看完《我的姐姐》之後,發長文力挺該影片,並詳細剖析了影片中幾個充滿矛盾和爭議的 社會 問題。
李銀河稱,在《我的姐姐》背後是個人本位價值觀、人生觀對傳統的家庭本位價值觀、人生觀的激烈撞擊。在父母雙亡的情況之下,已經成年的姐姐必須將撫養照顧未成年的弟弟視為自己的唯一且正確的選擇。但是做出這樣的選擇,勢必會讓姐姐做出很大的犧牲。
在李銀河的長文下,有很多網友也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自古以來都稱長姐如母,厚重的枷鎖桎梏了無數女孩子的人生,平權之路還要走很久很久。」身為姐姐,或是唯一的姐姐,就必須要像母親一樣照顧弟弟妹妹,成為他們的依靠,是我國一直以來的傳統。
「重男輕女時至今日仍然是一個很嚴重的 社會 現象。」直到現在還有很多的家庭有著一定要有個兒子繼承香火的想法。
我身邊有個25歲的女孩,懷孕8個月的時候查出來肚子里的是個女兒,女兒都還沒出生,她的婆家就開始催生二胎,並且要求二胎一定要是個男孩兒。因為第一胎是個女兒的話,第二胎是個男孩不僅湊成了一個「好」字,以後姐姐長大了還可以幫扶一把弟弟。
實際上這個女孩本身患有先天哮喘,沒有體力和條件順產,但其丈夫和婆婆為了能讓其盡快生二胎,竟然逼迫其選擇順產。婆婆更是放下狠話,如果不順產的話,那生了女兒就趕緊帶著「賠錢貨」滾回娘家去坐月子。
縱觀整個「清明檔」的總票房不過三億多,而《我的姐姐》票房卻在上映第三天的時候破了兩億,成為了本次「清明檔」最大的贏家。很多觀眾在觀看完《我的姐姐》之後,在電影院里哭得稀里嘩啦。
在電影點映之時,就有媒體在影片結束之後采訪過現場一些觀眾。一位男性觀眾說,自己這輩子就是在姐姐的關心和照顧下長大的,姐姐這一輩子都在吃「仿岩重男輕女」的苦,很可憐。正因為姐姐的遭遇讓他十分的心疼,所以他以後一定要生個兒子,因為他不想自己的孩子也像自己的姐姐那樣活在「重男輕女」的陰影之下。
很多觀眾在觀影之後,都在網路社交平台上發布了自己的感受。「姐姐們」稱在電影當中看到了自己或者是自己姑姑的生活狀態。盡管她們都有自己所想要追求的目標,但在家人和 社會 大背景的逼迫之下漸漸地成為了「扶弟魔」。
身為「女孩」、身為「姐姐」在「重男輕女」觀念濃厚的家庭之中生活,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現實版樊勝美——洛洛」事件,在網路上引起了極大的討論。25歲的洛洛是杭州某公司的一位畫手,月收入過萬,但她每個月都過得十分拮據,因為她所有的錢都用來補貼父母和弟弟了。
卡里只有七千塊,洛洛的父親卻要求她打一萬塊回家,沒有一萬塊那就把七千塊全部打回去;別人家都是母親用孩子淘汰下來的舊手機,而洛洛的母親卻用著最新款的蘋果手機,她只能用著母親淘汰下來的舊手機;洛洛給自己買一雙五百多的板鞋都要考慮很久,卻能夠在弟弟抱怨生活費不夠用的時候,兩千兩千地轉過去……
像洛洛這樣一個為了父母和弟弟傾其所有的「姐姐」,在外人看來她又聽話又懂事還節約,簡直是所有「姐姐」的楷模。但在其父母的眼中,洛洛就是「搖錢樹」、「提款機」,他們不僅在洛洛生前不遺餘力地吸著洛洛的血,在洛洛死後也要壓榨她最後的一點價值。
在洛洛意外身亡之後,其所在公司出於人道主義給了洛洛的父母六萬塊人民幣的經濟補償。但在幾天之後,洛洛的父母帶著幾個人直闖洛洛生前的工作單位,要求其單位領導再給他們三十五萬元的經濟賠償,理由是:他們需要給洛洛的弟弟買一套房子作為其以後的婚房,需要錢付首付。
洛洛父母的訴求最終沒有得到洛洛原單位領導的應允,可出於對洛洛的憐憫和惋惜,該公司老闆最終私人再給了洛洛父母四萬塊的撫恤金,前後一共十萬塊。此事,在網路上引起了極大的熱議,備碼御洛洛父模好母的行為讓無數網友替洛洛感到心寒。
假設當初洛洛沒有因錢塘江漲潮而意外去世,她這一生或許都會繼續活在父母的剝削壓榨與弟弟的吸血盤剝之下。洛洛的父母之所以會利用洛洛的死去敲詐洛洛的公司,不就是因為洛洛去世之後就沒有人能夠毫無底線地扶持家中的兒子了嗎?如果洛洛沒死,那替弟弟攢首付、付房貸、攢彩禮、娶媳婦的錢是誰出呢?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的家庭在生了女兒之後都會再要一個兒子。除了「重男輕女」、「延續香火」等劣根性嚴重的傳統觀念之外,更是因為「姐姐」天生就有「母性」,只要稍加引導就可以成為一個「扶弟魔」,替父母撫養和照顧弟弟。
就連法律都規定了「有負擔能力的兄、姐,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撫養的義務。」這條法律原本是對貧困的多子女家庭或者是父母早亡的孤兒家庭的照顧,卻成為了一些不想負責的父母有力地推脫。
而這些不想負責的父母會對已經成年的孩子說,你現在已經長大成人開始工作了,弟弟妹妹還小,我們已經老了沒什麼能力工作掙錢了,現在我們全家都只有靠你了。面對這種類似於道德綁架般的「懇求」,成年子女或者是稍大一些的子女又能說什麼呢?面前就只有背上行囊遠走四方掙錢養家這一條路!
在《我的姐姐》里,朱媛媛飾演的「姑媽」就是這樣一位「長姐」。原本她也有美好的人生,但家裡卻把外出上大學的機會給了她的弟弟(女主角的爸爸),她便只有選擇提前進入 社會 掙錢補貼家用、供弟弟上學。
姑媽和安然(張子楓飾)說的那一句:「我是姐姐,一出生就是。」是整部影片最高潮的部分,也是淚點最集中的地方。這一句話,道出了一個「姐姐」一生的使命和艱難。身為「姐姐」就一定要承擔起家庭的重擔,無論「姐姐」幾歲。
電影《我的姐姐》制霸了整個「清明檔」,大多數觀眾是哭著從電影院裡面出來的。觀眾之所以流淚,並不一定是因為電影有多麼的感人,主人公的身世有多麼的坎坷,而是因為這部電影折射出的 社會 問題過於尖銳、敏感,戳中了觀眾心裡最柔軟的地方。
好的電影值得觀眾為之買單,但電影背後的現實與黑暗也值得大家深思。一部好電影並不能夠使整個大環境有什麼顛覆性的改變,但足以引起人們的探討與重視。普通且平凡的我們改變不了 社會 的劣根性,但我們可以從自己身上做出改變。
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重男輕女」、「扶弟魔」、「吸姐精」會成為 歷史 ,取代它們的是「生男生女都一樣」、「姐姐也是乖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