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電影《狗鎮》影評 2000字
《狗鎮》:一部顛覆整個人類價值觀的影片
謝宗玉
如果我的記憶沒出錯的話,《狗鎮》(又名《厄夜變奏曲》)應該是近十年來,最震撼我的一部電影。電影是2003年出產的,我卻在2009年歲末才看到。我的信息真是太閉塞了。好在這樣一部偉大的作品,無論什麼時候看,都不算晚。
看完片子,我首先想到的是,這個導演應該槍斃。最好由我去執行死刑。拿槍的手,我不會讓它有半點顫抖。就像電影里的女主人公槍殺她的男朋友一樣,我也會這么乾脆利落。但在槍斃他之前,我會趴在他的腳下,壓肩聳臀,先磕九個響頭。
磕頭,是因為他無與倫比的才華。槍斃,是因為他極具顛覆性的思想。所謂「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如果導演馮提爾不死,整個人類似乎都會在他赤裸裸的逼問下羞愧而死!據說《狗鎮》只是他美國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接下來不知這個瘋子還會執導出什麼樣的作品來?
電影是同事向我推薦的。理由是性學專家李銀河都為電影寫了評。可他自己卻沒看下去。嫌它是一部有點沉悶的舞台話劇。起初,我也認為用話劇的形式拍電影是導演為了省時省力,但很快我就發現,這正是導演最偉大的地方之一。除了這樣,我想不出還有什麼形式能夠如此完美地表現這部近似寓言的電影!藝術形式和思想內核在這里達到了空前的統一。導演之所以沒在一個真實的村莊展開故事,就是想讓故事的發生地變得模糊而不確定。說到底,舞台「狗鎮」其實就是一塊人性的試驗場,人物並不局限於「狗鎮的村民」,而是誰都可以上場。
看完電影,整個人絕望得想死。傻在電腦前半天作不得聲。隔好久再去查看李銀河女士的影評,我以為她會與我感同身受,但我失望了。對性學有獨到見解的李銀河女士,在這部片子面前,卻流露出了她膚淺的一面。如此偉大的一部作品,她居然認為僅僅是對窮人的一種審判和否決,並且由此認定窮人是可鄙可恥的,是不值得謳歌的。如果真是那樣,怎值得我在2009年平安夜輾轉無眠一晚呢?
狗鎮:人類社會的縮影
如果只把狗鎮當作一個貧民區,那麼就太小看導演的格局了。馮提爾顯然把狗鎮當作了整個人類社會的縮影。閉塞孤獨的狗鎮,有點像馬爾克斯筆下的馬貢多,也像宇宙中我們生存的小小星球。狗鎮的村民不能算壞,但說不上特別的好。大家都不很富裕,可也不是那種致命的貧窮。鎮里所有人都實力相當,因此能和平共處。這樣的村鎮,不單是美國,就是在全世界各地,也是要有盡有。如果沒有什麼意外發生,狗鎮的人們看起來會各司其責,世代綿延下去。
但主人公格蕾絲的到來改變了這里的一切。格蕾絲被黑社會追捕,想隱匿於狗鎮,成為狗鎮的外來戶。狗鎮的人們因為她美麗、友善、熱情、助人為樂的品性,願意承擔某種不明確的威脅而同意她留下來。處在狗鎮的格蕾絲,有點像電影《天使艾美麗》中的艾美麗處在她的社區。按道理,格蕾絲完全可以像艾美麗那樣,憑借自身的人格魅力,將一個平庸社區演變成人們安居的樂園。起初狗鎮有朝這個方向發展的趨勢,可最後的結果卻恰恰相反。
究其原因,我想不是《天使艾美麗》的導演比馮提爾對人性的揣測更樂觀,而是格蕾絲的處境與艾美麗不同。艾美麗是社區中的一員,而格蕾絲卻始終不是。用學者吳思的話來說,就是狗鎮的人們掌握了對格蕾絲的合法傷害權。格蕾絲也想同艾美麗一樣,用內心的陽光把整個狗鎮照亮。但狗鎮的人卻並不感恩,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格蕾絲是在為自己的居住權賣單。正因為有這種想法,最後格蕾絲只能淪為狗鎮人的奴僕,狗鎮所有的男性都可以隨意去強奸她。惟一一個沒有去強占她的湯姆,卻因此耿耿於懷,覺得是被自己經不推敲的道德優越感害的。而一旦這種優越感不復存在,傷害起女友格蕾絲來,他比狗鎮任何人都來得更徹底——向黑社會老大舉報。明意是以犧牲格蕾絲來換回狗鎮往日的平和。而暗意人人都能看出,一是消滅格蕾絲的肉體,讓狗鎮的人都不能從她身上獲利,讓自己獲得在狗鎮的平等權。二是想靠舉報格蕾絲謀取高額報酬。
至此,狗鎮人們身上隱藏的、為上帝所不恥的七宗罪一齊迸發出來: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暴食、色慾!
事實上,業余作家湯姆一直在致力於狗鎮的道德建設。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假如這個小伙不那麼好高騖遠,說得多做得少,而是像格蕾絲那樣身體力行,用自己的行動去感化狗鎮每一個人。狗鎮感恩的人們會不會以他為榜樣,從此人人向善,將狗鎮變成一個美麗的家園?這也不是沒有可能。艾美麗就是一個例子。
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
就出在格蕾絲身上。從人格上講,格蕾絲幾乎稱得上是完人,她本身絕對沒有問題。但她不該在一個錯誤的時間出現在一個錯誤的地方。她的出現,讓狗鎮的人們有了掌握別人命運的機會。內心的邪惡一時受到極大的誘惑。而人,無論經過多長文明歷史的浸染,其本質還是動物。內心既有善因也藏惡意。個體無限膨脹的慾望決定了人內心的惡勢力,而對群居生活的妥協又決定了人內心的善勢力。
導演馮提爾的偉大之二,就是他在同一時間充分彰顯出了狗鎮人身上善惡兩股勢力的並行不悖。對格蕾絲,狗鎮所有的人都是惡的;而他們彼此,卻依然以善相待。狗鎮的人們為什麼對格蕾絲是惡的?因為在他們看來,無論怎麼施惡,格蕾絲都沒有還手之力。這同我們無論怎麼虐待或宰殺一隻弱小動物,這只動物都無法報仇一樣。而狗鎮的人們為什麼對彼此是善的?因為如果不善,狗鎮就會陷入內戰之中,弄得人人自危。
打個比方來說,格蕾絲就像當初來到美洲大地上的黑奴,白人紳士們可以在一種非常民主、非常友好的氛圍下,決定黑奴的生死存亡。至於黑奴的品性如何,則不在他們的考慮之列。導演馮提爾的《狗鎮》取材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的美國鄉鎮,但現實生活中,類似格蕾絲這樣的悲劇仍在時時上演。前不久,我看報紙新聞,說是一個精神病女流浪來到中國北方的一個村莊,被一名老漢收養在家,不但做了自己的性奴,還強迫她去賣淫。結果這個村莊的一多半男性都成了嫖客。而流浪女十幾年來生下的幾個子女,都被老漢販賣出去了。新聞的寫作者最後只是質疑農村基層政權的不作為。這種質疑,在思想深邃的《狗鎮》面前,實在是蒼白無力。
是格蕾絲的到來讓狗鎮人擁有了施惡的空間,那麼責任該由格蕾絲負嗎?當然不是!格蕾絲其實只是狗鎮人們施惡的千萬個誘因之一。確切地說,格蕾絲只是打破狗鎮平衡的一個符號而已。沒有格蕾絲,狗鎮的平衡也會被別的什麼打破。而人類任何一個活動空間,其平衡性只是相對的、暫時的。絕大多數時候人類活動的空間是不平衡的。也許在格蕾絲之前,狗鎮的人們就是這樣行走在善惡之間,只是沒有表現得這么尖銳而已。
在人類活動的空間里,其實不可能像狗鎮那樣十指一般齊,都是實力差不多的村民,甚至連個主事的村長都沒有。人類活動的空間更多的是人與人實力的不平衡,家與家實力的不平衡,族與族實力的不平衡,國與國實力的不平衡。
而這種不平衡正是人類施惡的最大誘因!
導演馮提爾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會在這部影片中對人類社會的前程表現得如此悲觀失望!是的,平衡使我們遵循了善。而不平衡誘發了我們的惡。問題是,絕大多數時候,我們的空間是不平衡的。所以,整個人類的歷史註定是一部混亂的邪惡史。人類的善,是相對的;人類的惡,則是絕對的。人性中的善意像溫室里的花朵難以培植,而人性中的惡因則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正因為這樣,我曾為之熱淚盈眶的「艾美麗現象」其實是暫時的,而「格蕾絲現象」則是永久的。艾美麗用自己人性中的善感化了她的社區,那是因為她的社區當時暫時處在平衡狀態。假如她的社區也來了一個人人都可以對其合法傷害的格蕾絲,那麼艾美麗的人格魅力就會像湯姆一樣毫無作為。同樣的道理,湯姆要想在狗鎮有所作為,除了真正擁有格蕾絲的品性外,還要有一個相對平衡的空間。
格蕾絲:天使無情的選擇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格蕾絲像一個降落凡間的天使。由於看不慣身為黑社會老大的父親的窮凶極惡,胡作非為,而離家出走。我們可以把她當作是民主、平等、友愛、和平的象徵。她父親則是專制、等級、強權、暴力的象徵。她離家出走,不是因為父親不愛她,而是她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與父親格格不入。
魯迅好像曾經設過這樣一個問題:娜娜出走以後將會如何?格蕾絲的出走似乎巧妙地回答了這個問題。說不定出走後的娜娜會有與格蕾絲相同的命運。格蕾絲怎麼也想不到在一個非常民主、也比較自由的空間,她會收獲如此慘不忍睹的命運。
格蕾絲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忍受命運的折磨,導演並沒有給出原因,我們只能進行合理揣測:一是用她的悲慘命運為她父親的無惡不作贖罪。二是她始終沒有放棄對人性的美好憧憬,意圖通過自己的忍辱負重,來改變狗鎮人們的向惡之心,從而讓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判斷與現實基本吻合。她只有擁有一個美好世界,並在這個世界如魚得水,才可以驕傲地返回去,告訴她的父親,民主自由是對的,專制強權是錯的。可惜的是,狗鎮的人們並沒有成全她。在摧殘她肉體的同時,也徹底摧毀了她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也許她還想繼續強忍下去,拒不投靠強權,為自己幼稚而天真的價值觀付出生命的代價,但懵懂的狗鎮人卻在可恥的告密中,給了她一個向父親(強權)承認錯誤並改正錯誤的機會。結果當她父親建議殺一隻狗並把它釘在牆上以示警戒時,她卻非常堅決地認定,要殺人,並且是殺光。
如果你僅僅認為她這是快意恩仇,在實施報復。那你又錯了。在下令殺光狗鎮所有人的時候,格蕾絲完全是理性的、理智的、心平如水的。她甚至都意識到了,如果她是狗鎮中的一員,說不定也會像其他人一樣去欺負「低人一等」的格蕾絲。所以與其說她是在報復,還不如說她是在徹底摧毀自己原來的理想和價值觀。與其說她是在報復,不如說她是對邪惡強權的徹底認可和投靠。她既是在殺他人,也是在殺原來的自己。她清楚地意識到,寬宏和仁愛是救不了這個社會的,狗鎮人犯了錯,只能用強權去懲罰他們。只有這樣,一個狗鎮沒有了,其他千萬個「狗鎮」才會有所顧忌地以善的面貌保持相對的平衡和穩定。只有強權統治,人世間才不會徹底亂套。
在這部電影中,導演分明在借格蕾絲的遭遇來挑向釁正被世人所稱道的民主。很具反諷意味的是,狗鎮每一次對格蕾絲的摧殘都是通過民主大會和民主投票。甚至包括最後一次告密,也是通過了民主的。很顯然,西方發達國家對外侵略的邪惡決策,同樣每一次也是通過了民主的。我們當然不能由此得出結論,是民主導致了社會的惡。但很顯然,我們一直所推崇的民主也不能導致善。民主可能是同一階層的福音,但民主一點都免除不了不同階層的災難。民主雖然不會加速社會道德水準下降,但民主也根本阻止不了社會道德水準的下降。民主在狗鎮的最大好處是,就是可以保證人人都能在和平的氣氛中勞役格蕾絲。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我們是不是一定要這么個民主呢?格蕾絲莫過於死的哀傷,正是導演馮提爾的哀傷。而現在,它也成了我內心難解的糾結。
世界真相:魔鬼統治的天堂
我說格蕾絲的父親是專制、等級、強權、暴力的象徵,也許有觀眾要反對,認為我過於誇大黑社會老大的象徵意味。但事實上就是這樣的。在這部電影中,導演馮提爾不僅僅是把格蕾絲的父親當作一個黑社會老大,而是把他當作了一個轄區的統治者。以致在他與女兒的對話中,我們都看不出一個黑社會老大和一個政府首腦有什麼區別。女兒離家出走,他能夠隨意操縱警察對她滿世界通緝,他儼然就是強權的象徵。
格蕾絲最初反對的也不僅僅是一個黑社會老大,而要看作是一個占統治地位的集權政府。正是目睹了權力社會的極端腐敗和黑暗,格蕾絲才決定去投奔廣闊民間的民主和自由。但她很快發現,如果沒有極權的約束,民主的力量對道德來說,簡直形同虛設。換句話說,不是民主保證了道德,而是極權維護了道德。極權也許是邪惡的,但它卻用它格殺勿論的邪惡震懾了民間的邪惡,從而使廣大民間只能更多地表現出善的一面。道德是在敬畏中產生。強權才讓人類敬畏。
強權政府之所以為所欲為,是他們掌握了芸芸眾生的合法傷害權。換了任何一幫人來組織這個政府,因為沒有其他權力的制衡,都會像現在的這幫人一樣為所欲為。這也是上帝束手無策的地方。格蕾絲正是在民間走了一遭,才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她認同了父親的強權世界。強權政府也許不會被上帝稱道,但它卻能用少數人的惡,來保證絕大多數人的善。這個社會假如沒有強權凌駕其上,那麼整個社會都會像狗鎮的人一樣為非作歹,而且採取的居然還是很時髦的民主形式。
其實世界上所有的政府都是被黑社會把持,或者乾脆說,都是黑社會組織。其合法性只被把持它們的政黨用強權和武力證明過,其他沒有任何證明。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很懼怕民眾發現這一點,所以要反復證明它們的合法性,以期將政府與黑社會區分開來。事實上那似乎都是多此一舉。由於人類社會的不平衡導致了人性中相對的善和絕對的惡,讓人類不得不選擇強權的統治。強權的出現是人類社會的「物競天擇」。不是強權選擇了人類社會,而是人類社會在「利益最大化」面前選擇強權。人類其實跟別的物種一樣,都是集體無意識的「賤種」,只有用強權規范,才能跌跌撞撞駛向所謂文明的未來。在格蕾絲離家出走之前,她已經看清了強權的面貌:強權就是一個魔鬼。當格蕾絲返回時,強權魔鬼的面貌並沒有改變。但這時她卻意識到了,只有讓魔鬼來統治人類,人類社會才會顯示出「天堂」的模樣來。如果沒有強權這個魔鬼。那麼人人都是魔鬼,處處都是地獄。就像狗鎮。
所以格蕾絲最後繼承了父親的衣缽,做了強權的執行者。她的選擇固然沒錯。但導演應該看到,強權也不可能成為包治百病的良葯。當強權者過多,社會最終還是會被無法制約的強權擾亂。歷史上的改朝換代,其本質都是強權者過多惹的禍。所以在強權社會,為所欲為的統治者應該有一個相對數額。可這個數額究竟是多少,才能被一個相對和平的社會所容納?強權者又怎麼能自我調控這個數額呢?
也許,在強權社會的頂尖,還該有一個像上帝一樣的獨裁?我們只讓他一個人窮奢極欲,而其他所有強權者的命運都捏在他的手上,就像所有平民的命運都捏在強權者的手上一樣。那麼,掌握不了自己命運的強權者,在為非作歹時是不是會有所收斂呢?從這種意義上說,統治了世界很長時間的君王制,也許人類社會最好的制度。因為從理論上講,它能極大范圍地致使更少的人為惡,又極大范圍地保證更多人為善。可如果真的讓整個世界捏在一個人的手心,這個玩笑又似乎開得太大了。假如這個君王不是一個對生命享樂有著無窮慾望的混蛋,而是一個虛無主義哲學家,那麼他會不會在悲觀厭世准備自殺的時候,將整個人類的命運帶入絕境?
現在,民主社會和民主制度已成為世界潮流。但究竟是古代君王制時的人們行善多,還是現在民主制時代的人們行善多,這真不好怎麼統計。而如果撇開科技對人類社會的貢獻,究竟是古代君王制人們的幸福指數高一些呢,還是現在民主制度下的人們幸福指數高一些?這同樣難下結論。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最完善的民主制度下的美國人民應該是全世界幸福指數最高的人群,可他們的這種幸福是建立在多少像格蕾絲這樣的人和民族以及國家的犧牲和痛苦之上的呢?這也許是丹麥導演馮提爾要導演「美國三部曲」的真正原因吧?
當今社會仍然極度的不平衡,所以邪惡仍然是人們被誘發的主要人性成分。所以強權制度仍然該成為世界主流。可是,我們究竟要等到什麼時候,整個世界才會趨向平衡,讓人們之間的關系最後只需人性中的善來維持?以目前的趨勢發展,我實在想像不出,世界會有相對平衡的一天?
非常明顯的是,導演馮提爾在電影《狗鎮》中表現的觀點是逆世界潮流而動的。但它是那麼尖銳有力,證據充分,雖然反動,卻一點都不腐朽,以致我完全臣服在他的觀點之下了。親愛的朋友,你能夠把我和很多像我一樣被導演馮提爾思想「毒害」的人們拯救出來嗎?
湯姆:人類內心的道德之鏡
導演馮提爾的偉大之三,就是他在《狗鎮》中發出宏大追問的同時,又通過業余作家湯姆非常仔細地審察了我們自己的內心。這種自省,讓我既佩服,又敬畏。以致在觀看《狗鎮》的過程中,始終有一種冷汗淋漓的感覺。假如自己身處「狗鎮」這個人性的試驗場中,哪個角色將與我相對應呢?就算我是最有道德感的湯姆,到最後,我也會不得不被內心邪惡的力量所改變。
要命的是,狗鎮無處不在,無論你處在哪種環境,其實都是另一個狗鎮。而在這個「狗鎮」,你雖然還沒有邪惡到要去強奸一個弱者,但你內心的貪欲,在失去警惕的隨大流心理下,已做下了多少與自我標榜的道德不相容的事情?比如說,從一條業已成蹊的草地上踩過去?收下一個從理論上講不屬自己的小紅包?以工作的名義去公款吃喝?以筆會的名義用納稅人的錢去旅遊?等等。
正因為如此,我對李銀河女士在《狗鎮》面前還能不斷膨脹的道德優越感實在大惑不解。原來解讀一部影片,會有如此大的不同?順便說一句,《狗鎮》最後的幾十幅照片,導演似乎也不是像李銀河女士所說的那樣,意圖表現窮人的「骯臟、醜陋、血里糊拉」。在我看來,他只是想進一步告訴人們,人類社會的不平衡仍到處存在,因此人類內心的邪惡仍然在外部世界大行其道。
仔細想來,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其實同李銀河女士一樣,有一種凌駕於周圍人之上的道德優越感。是導演馮提爾借湯姆這個藝術形象,將我們的這種道德優越感毫不留情地剿滅了。有一句俗語怎麼說的?「女人無所謂純潔,是因為誘惑的代價不夠;男人無所謂忠誠,是因為背叛的資本不足。」這話用在道德身上,也恰如其分。道德的力量其實是最經不過推敲的。我們所有的道德優越感,其實都是五十步笑一百步。所以《狗鎮》中可憐的湯姆最後註定要徹底墮落。而在這之前,他之所以要一直堅守,一是因為他真的認為自己比狗鎮其他人更道德一些,更重要的是,他想借愛情的力量讓格蕾絲只屬於他一個人。當他看清他並不比別人更道德、而愛情的力量在邪惡面前無能為力時,他成了狗鎮最邪惡的一個人。這真是文明社會的悲哀!導演馮提爾就想用湯姆的墮落告訴我們,人類辛辛苦苦累積了幾千年的道德,其實不堪一擊,一捅就破。
不知讀者有沒有發現?湯姆和格蕾絲這對戀人其實自始至終,都步調一致。首先,他倆都迷信在民主自由的空間,人性的善良可以遍地開花。當發現卑賤的人類實在是「扶不起的阿斗」時,湯姆決定接受命運無情的安排,藉助外部的邪惡,來消滅格蕾絲的肉體,讓狗鎮回歸到從前的平衡,就像初入美洲大地的白人先要消滅土著印第安人,再坐下來商談民主自由的制度一樣。如果從基因無法改變的自私自利來看,湯姆的決定已不單單是對錯是非所能概括了的。
所幸的是,內心善良的格蕾絲居然也是外部邪惡強權的代表。當她發現仁愛在人類的貪欲面前無能為力時,一忍再忍的她也像湯姆一樣選擇了殺戮。這種殺戮之所以讓李銀河女士感到「歡呼雀躍,有一種強烈的快感」,是因為李銀河女土覺得狗鎮人迫害格蕾絲在先,他們的受戮是罪有應得。可事實上主人公格蕾絲卻清楚地知道,這種殺戮同樣是邪惡的。而它之所以必須執行,是它能夠以惡制惡。因此,面對格蕾絲的槍口,湯姆會由衷地感到欣慰:「你對世界的詮釋,比我要有力得多!」
最終,是湯姆倒在格蕾絲的槍口下,而不是格蕾絲倒在湯姆的告密中,是因為湯姆要藉助強權,而格蕾絲就是強權本身。
如果一定要對這兩種殺戮分出個好壞來,那麼我們不妨這么理解:由善良變為邪惡的湯姆,只想靠絞殺「善」來維持「惡」的平衡。而始終善良的格蕾絲卻要靠絞殺「惡」來維持人類「善」的平衡。湯姆的殺戮有著先天自私的局限性,而格蕾絲的殺戮卻蘊含廣闊的新天地!強權的殺戮催生和保護了其他千萬個「狗鎮」柔弱的善、相對的自由和小范圍的民主。換句話說,民主和自由都是強權的衍生物。離開了強權,二者皆不存在。
2. 英國電影中有一部劇情是一個女孩被一個男人捉去八年,女孩月經
《3069天》導演:;雪瑞·霍爾曼主演:;安東尼婭·坎貝爾·休斯;/;托爾·林德哈特根據1998年震驚世界的真實事件改編。奧地利女孩娜塔莎卡姆普什在被綁架和囚禁八年多之後終於逃出生天,之後娜塔莎出版了自傳《3096》講述了這段可怕的過去。1998年年僅10歲的奧地利女孩娜塔莎遭人綁架淪為性奴,自此一直遭關押達8年。綁架者最初4年始終將她關在屋中,後來逐步放鬆警惕,但大多數時依舊與世隔絕,在她心中從未放棄過追求自由的希望。;預告片:http://movie.douban.com/trailer/126196/#content劇照及海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答摘自豆瓣電影
3. 電影《房間》:內心的救贖
文|卓耳
喬伊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自己年華最好的七年,竟然被囚禁在一個不足十平米的房間里,而且還被迫生下了一個孩子,她的一生因為這個變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電影《房間》故事情節並不復雜,一個少女被鄰居藏在一個不足十平方米的房間里,成為了長期性奴。喬伊生下了孩子之後,與這個孩子相依為命,用自己最大的努力給孩子傑克繪制了一個虛幻的童話世界。在傑克五歲的時候,他們終於得救了,喬伊的身體得到了自由,心靈卻無法完成自我救贖,傑克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溫暖了媽媽,帶給她重生的動力和希望。
整部電影讓人感到悲憤和惋惜的同時,也感到了永不放棄的強大力量,這大概是導演悲天憫人的內心直白。
只是現實卻沒有這般結局,這部電影改編自一個真實事件,事件殘酷的令人發指,蒼天白日之下竟會陡生毛骨悚然之感。
18歲的伊麗莎白被親生父親騙到地窖中,將其迷暈,實施了強奸,並且將她鎖在這個狹小的地下室十幾年,生了好幾個孩子。更為不幸的是,在這個空氣污濁、不見陽光的狹小房間里,伊麗莎白和幾個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疾病。
聽起來不可思議,但是,在伊麗莎白父親的謊言下,她的母親一直以為女兒只是離家出走追尋自己的人生了,殊不知女兒一直在自己家樓下的地窖里。即便後來房子轉手租給了好幾個租戶,大家也沒發現地板下居然生存著幾個脆弱的生命。
伊麗莎白和她的孩子們雖然被解救了,但是午夜夢醒仍然驚得一身冷汗,噩夢會永遠伴隨他們的一生。
人性啊,你到底是有多復雜!復雜到一個父親居然對自己的親生女兒下此毒手,真正的慘絕人寰。
沒有經歷過這種事情的人無法做到感同身受,但我們至少可以管住自己那雙有色眼睛,不去歧視和孤立她們,因為她們真的受到太多不公平對待了。
突然想到自己在初中時候經歷的事情,至今想起依舊驚懼,後怕不已。
初中三年一直是走讀,在鄉里街上住,學校離家五百米左右。夜自習結束後大概九點多,秋冬季節人們睡的早,路上也沒路燈,黑漆漆的伸手不見五指,視覺被阻礙,聽覺總會變得靈敏,覺得到處都是奇怪的聲音。走變成了跑,一路狂奔回家,關上門可以聽到自己撲通撲通的心跳,這種事情每天都在重復。
一個非常普通的夜晚,月黑風高,走到離家門口約五十米處,旁邊樹後面突然出來一個男的,抓住了我的胳膊,我個子雖然高,但力氣不敵,覺得像被鐵箍圈住一樣,本能的驚叫出聲,他似乎遲疑了一下,松開了手,我沒命地跑回家,抱著我媽哭得稀里嘩啦。父母也嚇壞了,質朴的他們都以為一個街道的都是熟人,不會有什麼事,沒想到人心難測,從那以後,他們都去接我放學。
說這個事情是想告訴大家,事情只有發生在自己身上才會感到痛,我不敢去想像,如果那個男人沒有遲疑,沒有鬆手,我的一生會走向何方。
堅強的伊麗莎白並沒有自殺,她要為了孩子們堅強起來,女子本弱,為母則剛,衷心為她祝福!
4. 介紹幾部關於販賣黑人的影片
1.《湯姆叔叔的小屋》
《湯姆叔叔的小屋》是由Gvéza on Radványi執導的劇情片,John Kitzmiller、赫伯特·羅姆等參加演出。此部電影由美國斯托夫人所著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改編而成。
這是一部生動描繪19世紀美國黑人奴隸生活的影片。
拓展資料:
黑奴制是指歐洲殖民主義者在拉丁美洲強制黑人從事奴隸勞動的制度。
在15世紀中葉,葡萄牙人就在西非海岸擄捕黑人並運往歐洲出售,開始了近代的非洲奴隸貿易。
在拉丁美洲,使用黑人奴隸勞動非常廣泛,黑人奴隸除從事各類種植園(甘蔗、棉花、煙草、咖啡)勞動外,也從事放牧、采礦,充當家庭僕役。奴隸主還派遣奴隸從事搬運和手工業生產,但這些奴隸要將自己的收入按規定數額繳給主人。
19世紀80年代,古巴和巴西最後宣布廢除奴隸制,奴隸制度在拉丁美洲正式結束。
5. 關於性的電影
1、2017年《蚯蚓》:女兒遭遇著性侵!父親卻呻吟無用,既如此就以暴制暴。
2、2016年《房間》:長達7年的囚禁,非人般的折磨,你是否能堅持下來
3、2015年《印度的女兒》:震驚世界的公交車輪奸案,令人憤怒的辯論。
4、2014年《韓公主》:親身經歷性侵,又看到朋友自殺,看女主怎麼逆襲。
5、2013年《素媛》:對蘿莉下手,泯滅人性的醉漢,死一百次都無法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