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蔣介石電影叫什麼名字

蔣介石電影叫什麼名字

發布時間:2024-10-15 19:01:09

Ⅰ 電影《建國大業》中有什麼歷史人物

影片再現了毛澤東、蔣介石、周恩來、宋慶齡、宋美齡、蔣經國、李宗仁、李濟深、張瀾、蔡廷鍇、馮玉祥等眾多歷史人物以及他們的活動,擺脫了傳統歷史電影模式

Ⅱ 電影《風聲》講的是什麼

電影講述了汪偽政府時期的1942年,在發生了一系列高官暗殺事件後,日軍引起高度重視,為了找出代號為「老鬼」的共產黨員,日軍和偽軍對顧曉夢、李寧玉、吳志國、白小年以及金生火五人進行了審問,過程中經歷的心理戰和酷刑。

《風聲》(The Message)是根據麥家同名小說改編的中國大陸首部諜戰大片,由華誼兄弟出品,馮小剛監制,陳國富和高群書聯合執導,周迅、李冰冰、黃曉明、張涵予、蘇有朋、王志文等主演。

(2)蔣介石電影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影片《風聲》改編自作者麥家的同名小說,其透露影片中周迅所飾演的顧曉夢的原型就是上世紀30年代左聯女詩人、後來接受組織任務打入敵人特務機關的紅色間諜——關露。

關露(1907年7月14日—1982年12月5日)原名胡壽楣,又名胡楣,原籍河北省延慶,和潘柳黛、張愛玲、蘇青並稱為「民國四大才女」。「九·一八事變」後,參加上海婦女抗日反帝大同盟。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時加入「左聯」。1939年冬至1945年,她受組織派遣,先後打入汪偽政權和日本大使館與海軍報道部合辦的《女聲》月刊任編輯。

《風聲》有典型諜戰片的先天優勢,好劇本做底,再加上奢靡考究的布景,香艷典雅的人物造型,絢麗而懷舊的色調,漂亮炫目的攝影,能把握心理細節的好演員,以及乾脆利落行雲流水的剪輯——每個細節都做足了功夫,再加上故事本身的張力力——危險的處境,智力的較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重重懸念,壓抑的心理,隱秘的心機,扭曲的情感,復雜的人性,使得《風聲》在國慶檔的眾多獻禮片中異軍突起。

Ⅲ 電影西安事變演員表

金安歌 飾 張學良

辛靜 飾 楊虎城

王鐵成 飾 周恩來

孫飛虎 飾 蔣介石

趙登峰 飾 朱德

古月 飾 毛澤東

智一桐 飾 杜重遠

朱可心 飾 宋美齡

胡慶漢 飾 宋子文

章非 飾 李克農

郭偉琳 飾 趙媞

安瑞雲 飾 高福源

王濱雁 飾 田文浩

董霖 飾 鄭廣清

修宗迪 飾 何應欽

戴宗安 飾 謝葆貞

呂復 飾 彭德懷

張家齊 飾 葉劍英

沙博理 飾 端納

王心玉 飾 趙副官

韓援朝 飾 劉志丹

楊亞洲 飾 學生領袖

路希 飾 任弼時

綠川良澤 飾 由川樾茂

米百超 飾 徐海東

薛濤 飾 博古

李安泰 飾 張群

鄒世福 飾 王以哲

吳天明 飾 守城門的排長

(3)蔣介石電影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介紹

張學良

西北剿匪副總司令。年輕氣盛,風度翩翩,性情豪爽豁達,待人寬厚熱情,講義氣,思維敏捷,有膽識,辦事果斷,敢做敢為。東北淪陷後,他一心要打回老家雲,收復故土,洗雪國仇家恨,遂與楊虎城策動兵諫「逼蔣抗日」。但思想上受蔣蠱惑較深,政治上不夠成熟,最終釀成了了陪蔣赴寧「負荊請罪」的悲劇。

楊虎城

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軍總指揮。他是一位農民出身的將領,愛國愛民,耿直果敢,粗在有細,外柔內剛,大智惹愚,很有心計,做事深思熟慮,從不草率莽撞。他與紅軍早有友好交往,對蔣介石認識深刻,懷有戒心。

蔣介石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國難當頭,他卻推行「既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堅持「剿共」。他既有縱橫捭闔、剛愎自用的一面,也有滿腹狐疑、口是心非的一面,政治上虛偽奸詐多變,善於玩弄權術、籠絡人心。在被張、楊監禁後,他滿腔憤怒和恐懼,表面上卻故作鎮靜,虛張聲勢,擺委員長的架子。

周恩來

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作為中共代表與張學良接觸,促使其聯共抗日。「西安事變」發生後赴西安談判。他精明干練、機敏沉著,有力地迫使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促成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杜重遠

憂國憂民的愛國志士、實業家,《新生周刊》主編。與張氏父子兩代都有交情,是張學良極為敬重的摯友。他坦率、敏銳、睿智,不動聲色而胸有韜略。當徬徨苦悶的張學良不遠千里前來問計時,他曉以大義,令張學良堅定了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的決心。

宋美齡

蔣介石的夫人,極有政治頭腦和心計。「西安事變」發生後,她堅決反對何應欽進攻西安的軍事計劃,戳穿了何企圖取代蔣的陰謀,並親率代表團赴西安與張學良、楊虎城談判。

Ⅳ 穩了,王勁松《大決戰》中演繹蔣介石形神兼備,不輸前面十七位

作為 歷史 人物,蔣介石出現在熒屏上的機會那是相當的多。

可以這么說,只要是革命 歷史 題材作品,幾乎都繞不過他。

據不完全統計,迄今為止,至少有17位演員曾在熒屏上飾演過蔣介石。

現在又增加了1位,他就是正在拍攝的電視劇《大決戰》中蔣介石扮演者王勁松。

介紹這一版之前,我們不妨先簡單回顧一下此前的17位蔣介石。

01 趙恆多

領袖人物第一次被搬上銀幕是1978年的電影《大河奔流》,裡面出現了毛澤東主席。

而蔣介石第一次被搬上銀幕則是在1980年公映的電影《大渡河》中,演員名叫趙恆多,他也是熒幕上第一個扮演蔣介石的人。

趙恆多,河南確山人,原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1986年因在電影《血戰台兒庄》中再次扮演蔣介石獲得小百花獎最佳男配角,1990年在電影版戰爭巨制《大決戰》中繼續扮演蔣介石,2001年因病去世。

02 孫飛虎

1979年,各地話劇團爭相排演話劇《西安事變》,此前分配到貴州省話劇團默默無聞的小演員孫飛虎被安排在貴州團的《西安事變》中扮演蔣介石。

1981年拍攝電影版《西安事變》,導演成蔭遂參考了各省市排演的話劇中扮演蔣介石的演員,看過孫飛虎的劇照後,馬上就定下來由他出演。

結果,孫飛虎憑借深厚演技,給觀眾展現了一個書本外的鮮活蔣介石形象,獲得全國觀眾一致好評,從此,孫飛虎便成了扮演蔣介石的特型演員,先後在1990年電影《開國大典》、1994年電影《重慶談判》中多次飾演蔣介石,並憑此角色獲得第1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第1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第1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

2014年11月22日,孫飛虎在西安病逝,享年73歲。

03 許道臨

1941年出生,山東青島人,天津電視台電視劇製作中心演員,80年代中期開始扮演蔣介石,參演的作品有《非常大總統》、《宋慶齡和她的姊妹》、《張學良將軍》、《新四軍》、《中國命運的決戰》等,為當時觀眾口中除孫飛虎、趙恆多外的「第三號蔣介石。

04 馬曉偉

1961年12月03日出生於江蘇南京市,八一電影製片廠國家一級演員,2003年在電影《延安頌》中出演蔣介石,這是他在熒幕上塑造的第一個蔣介石形象。

雖然馬曉偉隨後又在《解放》、《東方》、《國母宋慶齡》、《周恩來在重慶》、《解放大西南》和年初剛播出的《跨過鴨綠江》等多部作品中出演過蔣介石,但他並不是特型演員,他還曾塑造過許多其他不同類型的影視角色。

馬曉偉最值得稱道的是同時在電影《國母宋慶齡》中扮演毛澤東和蔣介石兩個 歷史 人物,要知道這兩人從外形到內涵都相差甚遠,但都被馬曉偉演出了各自神韻。

05 陳道明

此人不用做過多介紹,大家都非常了解,曾多次塑造 歷史 上的帝王形象,如越王勾踐、秦始皇、漢高祖劉邦、明朝天啟皇帝、清朝康熙、同治、溥儀皇帝等。

出演蔣介石是在馮小剛電影《一九四二》中,沉穩霸氣,只是缺少了一些蔣介石身上的那種軍人氣質。

06 張國立

同樣不用做過多介紹,曾在電影《建國大業》中出演蔣介石,這也是他唯一一次出演這個角色。

但平心而論,張國立飾演的蔣介石是最不像的,同本人形象相差太遠,主要原因還是他的臉型太胖,另外當時他飾演的紀曉嵐形象深入人心,所以觀眾一在銀幕上看到他出演蔣介石就忍俊不禁。

07 杜雨露

老藝術家杜雨露一生塑造的經典影視角色無數,其中尤以《雍正王朝》里的張廷玉、《突出重圍》里的方副司令、《省委書記》里的貢開宸、《大宅門》里的白萌堂等為人稱道。

杜雨露平生曾在電視劇《紅日》和《東方紅1949》中兩次飾演蔣介石,只可惜相貌與蔣相差太遠,而且其滿口的東北口音讓觀眾分分鍾出戲。

08 蓋美

山東菏澤市人,出生於1961年,其出道以來在熒幕上扮演的角色幾乎都是蔣介石,是目前為數不多的蔣介石專業特型演員。

主要代表作品有《任弼時》、《英雄無名》、《保衛延安》等, 以自己的光頭形象和優秀演技把蔣介石演得惟妙惟肖。

09 鄭玉

新疆伊犁話劇團演員,曾於2007年在36集電視劇《西安事變》中出演蔣介石。

10 吳興國

台灣演員,曾經在2009年的大陸拍攝的 新中國成立60周年重點獻禮影片 《誰主沉浮》中扮演蔣介石,從台灣人視角出發進行演繹,給大陸觀眾很新鮮的感覺。

11 潘勇

潘勇,四川人藝演員,在《朱德元帥》和《中原突圍》中出演過蔣介石,但這兩部劇沒有什麼影響,所以觀眾對這個演員了解甚少。

12 沈保平

河南話劇院演員,曾在《紅軍東征》、《井岡山》和《決戰南京》中出演蔣介石。

13 翟萬臣

總政話劇團演員,1995年曾在八集電視劇《七戰七捷》中出演蔣介石,還曾在話劇《毛澤東在西柏坡的暢想》中出演過蔣介石。

14 吳京安

1958年9月生於陝西西安,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國家一級演員。

吳京安2002年在電視劇《張學良》中第一次飾演蔣介石,第二次是在《八路軍》中,第三次是2016年在電影《領袖1935》中。

15 張震

曾在電影《建黨偉業》中出演青年蔣介石。

16 張光北

曾在電影《日出東方》中出演蔣介石。

17 劉之冰

曾在電影《黃埔軍人》中出演蔣介石。

以上就是17位出演過蔣介石這一人物形象的演員情況,大家可以看到,最成功的還是當屬趙恆多、孫飛虎、馬曉偉、許道臨等四位,其中尤以趙恆多和孫飛虎最為成功。

但不幸的是,趙恆多和孫飛虎均已過世,許道臨今年70歲,已經不適合再出演1945年前後不到50歲的蔣介石。

所以《大決戰》開拍後,劇組考慮找新的面孔來演繹這一人物形象,恰好王勁松剛剛在電視劇《光榮與夢想》中出演了蔣介石,雖然該劇還沒播出,但其造型和演技已經在圈內得到認可。

如果單看王勁松本人的外形和氣質,尤其是他在《破冰行動》中演繹的林耀東,似乎他更接近林彪這一角色,不過這只是網友們的一廂情願,劇組自有自己的綜合考量,請他來演蔣介石絕不是一時心血來潮。

經過一番修飾打扮並化妝後,王勁松身上蔣介石那股味道就出來了,首先是臉型略顯清瘦狹長,這一點同孫飛虎版有明顯不同,孫版稍顯胖了些,頭有點圓,這同 歷史 上真正的蔣介石形象並不貼合。

其次從預告片王勁松的一舉一動和神態來看,不論是台詞,還是說話的語調,走路的動作,甚至做手勢,都頗有紀錄片中蔣介石的神韻。

王勁松是個演技派實力演員,對角色的追求非常苛刻,接演蔣介石這么一個重大 歷史 人物,肯定一點都不敢掉以輕心,事先也必是做足了功課。

劇中表現重慶談判這一段,有蔣介石和毛澤東的對手戲,同唐國強幾十年的專業特型演員相比,王勁松在表演 歷史 重大人物的經驗上肯定有所欠缺,不過從預告片看,表演上並沒有遜色多少,但真正表現如何,還得等電視劇播出時來全面評判。

只是從目前來說,我覺得王勁松已經穩了,或許今後他就是蔣介石的特型演員。

是打臉還是賞臉,劇播出後拭目以待。

Ⅳ 電影《紅日》和《南征北戰》講的是同一個故事么

作者:民國史學者、專欄作家 王凱

《紅日》和《南征北戰》是新中國電影史上著名的紅色經典作品,講述了解放戰爭初期國共在蘇北魯南一帶的較量。雖然講的並不完全是同一個故事,但故事背景及主要戰役都與孟良崮戰役有關。

這張照片是我在孟良崮主峰所拍,這個高地是當時74師的一個主要陣地

我們都知道,孟良崮戰役中全殲國民黨整編第74師的是華東野戰軍,其實華野這時才剛剛成立,在此之前是兩支獨立的部隊華中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為什麼將這兩支隊伍合並呢?

這就需要講一講當時的背景了。1946年國共全面內戰開始後,處於國民政府首都南京附近的華中野戰軍對國民黨威脅甚大,所以國民黨必欲除之而後快。華中野戰軍司令員是粟裕,其前身是新四軍江北指揮部;而此時的新四軍軍部已隨陳毅遷往魯南重鎮臨沂,以山東野戰軍的名義作戰。

華中野戰軍成為南京政府的主要打擊目標,從1946年下半年,華野屢遭失敗,軍事壓力極大,最後被趕出蘇北,撤退到魯南一帶。華中需要有足夠的縱深來轉移,山東則需要華中作為掩護和屏障,在這個背景下,華中與山東兩支野戰軍合並,成立了華東野戰軍,以陳毅為司令員兼政委,粟裕擔任副司令員,下轄11個步兵縱隊和1個特種兵縱隊,總兵力27.58萬人。

粟裕在前線指揮作戰

華東野戰軍成立後,先後發起萊蕪戰役和孟良崮,借大獲全勝,給南京國民黨政府以沉重打擊。此間,華野統帥陳毅在沂蒙山裡行軍,觸景生情,填詞《如夢令 臨沂蒙陰道中》以抒懷:

臨沂蒙陰新泰,

路轉峰迴石怪。

一片好風光,

七十二崮堪愛。

堪愛,堪愛,

蔣賊進攻必敗。

啰里啰嗦講了這些,其實都是《南征北戰》和《紅日》的 歷史 背景。《南征北戰》和《紅日》不太一樣,《南征北戰》是虛寫,片中人物和地點都是虛構的,比如敵張軍長就是現實中的張靈甫,而李軍長則是萊蕪戰役國民黨總指揮、第二綏靖區副司令李仙洲;《紅日》是實寫,主要描寫了孟良崮戰役的場景,片中國共雙方人物也都採用了真實姓名,皆鮮活生動。而最令人稱道的是電影插曲《誰不說俺家鄉好》,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如今已成為沂蒙山的一張名片。

首先要肯定,電影《紅日》《南征北戰》都是根據我軍解放戰爭當中真實的戰史改編而成的。《南征北戰》拍攝於1952年;《紅日》拍攝於1961年——1963年。

兩部電影的故事情節取材於完全兩個不同的 歷史 戰爭場景。《南征北戰》取材於1947年,隴海路一線風起雲涌,蔣介石的愛將——參謀長陳誠親臨徐州坐鎮,制定了魯南會戰計劃,從而迫使我華東野戰軍主力與蔣軍主力決戰,並將陳毅、粟裕部華東野戰軍消滅在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

蔣軍意欲南北兩路,對當時正集結在臨沂休整的華野主力形成夾擊之勢。

南路:整編十九軍歐震指揮8個整編師20個旅,兵分三路由台兒庄至城頭一線開進,撲向臨沂;左路:胡璉7個旅;中路:李天霞7個旅;右路:黃伯韜6個旅。

北路:李仙洲指揮三個軍四個師由膠濟路南下,直撲山東解放區在萊蕪、新泰的後方基地。

南為主、北為輔。南路一線的蔣軍主力呈齊頭並進之態勢,每日推進六公里。解放軍與南路蔣軍人數相當,但因裝備略遜色於蔣軍,無力對其分割或圍殲,因此陳毅、粟裕迅速定計,置南路蔣軍重兵團於不顧,瞞天過海,以解放軍主力北上,憑絕對優勢兵力,殲滅北線(鳳凰山)李仙洲(電影中的李軍長原型)部隊,一舉殲滅了李仙洲所部五六萬,這就是軍史書上所記載的著名的"萊蕪戰役"。

再來談電影《紅日》。

曾有人誇口說蔣介石"如有十個七十四師,便可以統一全中國。"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更是洋洋自得,不可一世。黃埔四期生的張靈甫(與中共元帥林彪是一期學員)向他的校長蔣介石誇下海口:"把新四軍(指華東野戰軍)交給我吧!"蔣介石說,"漣水一戰,證明第七十四師不愧為國軍模範之師,打出了成績,你是光榮的。"

抗戰初期,在德安戰役中,張靈甫指揮自己的部隊,與日軍激戰五晝夜,取得"德安大捷",當時的劇作家田漢曾以此為題材,編寫了一幕活報劇,"張靈甫"的大名,被作為一個英雄的名字傳誦一時。

但是隨著日本帝國主義的投降之後,張靈甫在解放戰爭當中跟在獨夫民賊蔣介石的身後,充當蔣的一枚反共反人民的棋子,充當急先鋒,與人民站在了對立面,被以陳毅、粟裕領導的華東野戰軍將七十四全部殲滅於孟良崮地區,實在是 歷史 的必然!

1947年5月,粟裕根據當時的戰場態勢,向華野司令員陳毅建議道"司令員,從現在情況來看,我們應該改變打敵第七軍和第四十八師的計劃,我們應該迅速就近調集幾個強有力的縱隊,以猛虎掏心的辦法,從敵戰斗隊形的中間楔入,割裂第七十四師與其他敵人的聯系,將其徹底殲滅。"說罷,粟裕一揮手,作了一個砍頭的決心手勢。陳毅聽了粟裕毫無拖泥帶水的意見,他完全同意,"好!我們就要有從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氣概。"說罷,陳老總站了起來,把帽子往桌子上一摔。陳毅若是決定了的事情,其戰場上的態勢,我軍都是朝著勝利的方向發展著的。因此全軍上下,在陳毅、粟裕的戰略部署下,16日上午,陳毅、粟裕強令猛攻孟良崮,孟良崮山下,萬炮齊鳴,戰至下午,第七十四師殘部被全部肅清,七十四全軍覆沒。

最後,我們以敬愛的陳毅元帥打下孟良崮、全殲七十四師後所作七律詩二首選一,作為此篇文章的結尾,詞曰:"孟良崮上鬼神號,七十四師無地逃。信號飛飛星亂眼,照明處處火如潮。刀叢撲去爭山頂,血雨飄來濕戰袍。喜見賊師精銳盡,我軍個個是英豪。"

肯定不是一個故事,也不是一次戰役,但故事的背景肯定是一個,即以1947年自衛戰爭(當時還不叫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當 時尚 未稱解放軍,但已經不是八路軍了)粉碎蔣介石對江蘇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電影《紅日》是根據吳強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小說在尊重 歷史 前提條件下,描寫了1947年國民黨整編74師(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發動向蘇北魯西南解放區重點進攻,被包圍在臨沂孟良崮全軍覆滅的故事。電影將小說搬上銀幕,對國共兩黨當年殊死搏殺的場景進行了細致的刻畫,特別對74師師長張靈甫給予了深刻的描寫,是一步紀實故事片。

電影《南征北戰》也是一部反映1947年人民解放軍粉碎蔣介石重點進攻江蘇山東解放區的戰斗故事片。只是電影從大時空的背景下,運用寫實和虛擬相結合的手法,講述了解放軍一個營級戰斗集體在桃村、摩天嶺、大沙河與蔣軍周旋以及最終將其消滅的故事。

《紅日》與《南征北戰》既有區別又有一致,電影中時間、空間、人物、場景等等方面既有記實又有虛擬。《紅日》傾向於紀實故事片,《南征北戰》傾向於寫實故事片。

《紅日》和《南征北戰》都是以萊蕪戰役和孟良崮戰役為真實 歷史 背景的,但《紅日》更傾向於紀實,戰役名稱全用實名,敵方將領如李仙洲、張靈甫也用實名,更多地寫出了雙方指揮員的實際特徵。而《南征北戰》則更多地以虛構地名和人物藝術性體現了我軍高超的戰略戰術,戰斗、人物、戰場都是將解放戰爭雙方的許多特徵集中於各自的人物身上,所體現的已不僅僅是張靈甫、李仙洲的特徵或陳毅、粟裕或低一級的王必成、皮定均的特徵,而是藝術性地集中體現了雙方的特徵。簡單舉例,如萊蕪戰役中的李仙洲,本為黃埔一期、蔣介石嫡系,職務為指揮三個軍(整編師)的綏靖區副司令官,職務要髙於張靈甫。這在《紅日》中是明確的。但《南征北戰》中的「李軍長」卻被塑造成了雜牌,職務僅為軍長,已非真實的李仙洲。地名也把萊蕪、孟良崮虛構為鳳凰山、摩天嶺。因此,這兩故事片真實背景相同,但塑造出的形象、戰役場景等,已各有側重。

肯定不是一個故事!《南征北戰》一開始就是在大沙河桃村一帶阻擊敵軍為開始,然後又阻擊了援敵,保障了華野主力全殲鳳凰山之敵,最後反過來又追擊敵人至大沙河桃村並消滅之!就 歷史 而言,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而原型是臨沂阻擊戰--萊蕪戰役--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現在看來電影很有神劇的味道,因主角一團一營(四個連),先後完成了阻擊同一個敵人,一個軍(整編師)的進攻,最後,以還是以一個營的兵力攻佔了將軍廟車站(火車站),而守軍是一個團,並且阻止了兩個團的反沖鋒!還是在沒有支援的情況下!而電影《紅日》則是以二次漣水戰役失敗為開始,然後整訓,萊蕪戰役,緊接著是孟良崮戰役!原型就是王必成司令員的華野六縱的戰斗經歷!兩者之間,除了有萊蕪戰役和同為原華中部隊之外,完全就是兩個思路的電影!《南征北戰》的象徵意義重大——從哪裡出來,再打回哪裡去!《紅日》則是一個真實完整的事件

電影《紅日》主講的是消滅國民黨整編74師的戰斗前及如何殲滅74師的過程。《南征北戰》電影主講的是陳粟大軍及中原野戰軍(部分)配合作戰的前後兩部分。前半部分主要是把國民黨李仙洲部和74師張靈甫部捏在一起即在鳳凰山殲滅的李軍長部;南部大沙河一戰殲滅的張軍長部應該是大淮海戰役殲滅杜聿明兵團部的簡介。

從 歷史 看,影片在遵重 歷史 的前提下再加工上升為藝木真實。這樣,即反映了 歷史 上國共兩軍在山東及蘇北地區的真實斗爭,也藝術地再現了人民群眾的支前行動和感人的畫面。

這兩部電影的區別在於:《紅日》是在尊重小說原著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的再現;《南征北戰》則是創作組在 歷史 事實的情況下進行的編輯加工後的藝術再現。這兩部電影都是藝術珍品而不可多得。

電影《紅日》與《南征北戰》說的不是同一個故事,但它們有相同的 歷史 背景。

《南征北戰》電影拍攝於1952年,是取材於解放戰爭中的萊蕪戰役,但影片將萊蕪戰役和消滅張靈甫結合到了一起進行了藝術加工,突出表現出我軍利用運動戰大范圍機動,從南到北殲滅國民黨軍獲得兩次戰役的勝利。

1947年1月,蔣介石為消滅我華東野戰軍而調集重兵發起魯南會戰,為粉碎蔣軍進攻,我華野於當年2月發起萊蕪戰役,一舉將李仙洲集團6萬餘人包圍殲滅其中俘虜4萬人,徹底粉碎了蔣介石魯南會戰計劃。《南征北戰》中的消滅李軍長指的就是此,而後面消滅張軍長則指的是消滅張靈甫,但影片並末直接指明,而是將兩大戰役進行了藝術加工。

《紅日》拍攝於1963年,說的是1947年5月,蔣介石不甘魯南會戰失敗,組織了24個整編師60多個旅共45萬精銳對我江蘇和山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其中以整編74師,第五軍整編的整5師和18軍整編的整11師為核心,我華野以9個縱隊加1個特種兵縱隊共27萬人應戰,以一系列戰術與敵周旋最終將張靈甫74師分離出來,包圍於孟良固而全殲,是役,華野以2,3,7,10縱隊打援,以1,4,6,8,9縱隊圍攻74師,經3天戰斗以傷亡1,2萬人的代價全殲張靈甫74師3,2萬人。電影《紅日》就是以此 歷史 事件為背景而拍攝。

據說陳毅元帥參於了《南征北戰》的創作,但囑劇組要拍成戰爭藝術片,不要按完全的真事情來寫。源於戰爭,高於戰爭。所以戰事是真的,具體怎麼打可以藝術加工。

《紅日》用現在說法叫「報告文學」,基本都是真實事件,但有細微的合理的加工誇張。

電影《南征北戰》應該是「萊蕪戰役」和「孟良崮戰役」的一部分。用「南征北戰」里的精膸——走,達到了麻痹敵人、調動敵人、拖垮敵人,繼而消滅敵人的戰略目的。

《紅日》是永恆的經典,《南征北戰》是神劇,背景其實完全一樣,但是六縱特務團絕對是治軍不嚴的反面典型

閱讀全文

與蔣介石電影叫什麼名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很無聊英文怎麼說 瀏覽:338
農村裡演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105
4月10號有什麼電影 瀏覽:784
為什麼周傑倫這部電影評分這么高 瀏覽:184
好看500電影 瀏覽:986
馮小剛和倪妮拍過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32
愛奇藝能看宮崎駿的哪些電影 瀏覽:239
扎佐電影院開車怎麼走 瀏覽:980
王祖藍新出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198
如何翻譯電影片名英文作文 瀏覽:730
下載電影如何剪出2分鍾 瀏覽:843
在線電影是如何錄制 瀏覽:430
電影最近上映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99
電影裡面的槍怎麼來的 瀏覽:158
電影上映多久票房 瀏覽:795
如何讓放電影的文件夾顯示圖片 瀏覽:850
網評好看的喜劇電影 瀏覽:200
電影中國女排免費完整版 瀏覽:87
韓國最新三級有哪些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6
電影放映公司是什麼 瀏覽: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