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評價電影《絕殺慕尼黑》
本文的作者是 @鐵打江山 老師。
電影《絕殺慕尼黑》在英美媒體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不僅因為電影創造了俄羅斯電影新的票房紀錄,更因為它講述的那場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男籃決賽是國際籃球歷史上最傳奇也是最具爭議的比賽。本文講述的就是這場比賽的前因後果。
在鐵幕演說之後的1947年,蘇聯成為了FIBA的成員。盡管進場較晚,但憑借著眾多加盟共和國輸送的優秀人才和能繞開職業球員限制的體工隊制度,蘇聯在加入FIBA時就已經是歐洲的第一強隊。在隨後的比賽中,盡管蘇聯隊幾乎擊敗了除美國外的所有對手,但在決賽中輸給美國得到一枚銀牌,顯示出與美國的差距。
然而,蘇聯籃球的水平並不是止步不前。進入60年代後,亞歷山大-戈梅爾斯基構建了一支新銳的蘇聯隊,並在1959年和1963年的世錦賽上兩度擊敗美國隊,1967年更是第一次成為世界冠軍。這表明,美國隊並不是不可戰勝的。
1972年奧運會上,美國隊面臨的不利因素包括政治立場原因、世錦賽的失敗和教練伊巴的落後時代籃球風格。在伊巴的訓練營中,球員們遭受了嚴厲的身體對抗和斥罵,這使得球隊的凝聚力受到了考驗。場外因素也影響了球隊,例如巴恩斯和麥克米倫之間的種族爭議以及巴恩斯的落選。
蘇聯隊在康德拉申的帶領下,打起了更具攻擊性的風格。康德拉申在挑選球員時,對球員的各項指標制定了嚴格標准,並鼓勵球員將自己的射程延伸一米。在得知沃頓不會參賽後,蘇聯隊確定了要奪取金牌的目標,並提出了大膽設想:在FIBA的30秒規則下,將球隊的一次進攻時間控制在17-19秒。
比賽在9月9日如期進行,美國隊雖然一路比較順利,但在之前對陣巴西的比賽中就差點斷掉了奧運會不敗的紀錄。蘇聯隊此前的比賽順風順水,只有半決賽時的古巴給他們造成了一點麻煩。在蘇聯隊的開局中,他們取得了夢幻般的5-0領先,這讓美國隊感到震驚。
蘇聯隊的王牌球員謝爾蓋-別洛夫在比賽中展現出世界一流的後場實力,連續的借掩護中投甚至是強投在美國後衛頭上連得十分。在下半場,美國隊加快了節奏,更多的沖擊籃筐,但蘇聯隊也繼續保持火熱狀態,雙方的分差一直保持在5-7分。然而,比賽在12分鍾時出現轉折點,蘇聯隊的米哈伊爾-科爾基亞與美國隊的德懷特-瓊斯爆發沖突,雙雙被罰出場。
進入下半場,美國隊在湯姆-亨德森的帶領下開始了反擊。在比賽還剩10分鍾時,蘇聯隊的謝爾蓋-別洛夫得到本場比賽的第15分,將比分拉到38-28。然而,蘇聯隊因為體力下降突然斷電,比分被追至48-49,懸念陡然生起。
在比賽還有40秒時,美國隊將比分追到了48-49。此時蘇聯隊的任務就是盡量拖到30秒進攻時間即將耗盡時出手。在比賽只剩三秒鍾時,亞歷山大-別洛夫的決定改變了這場比賽,他在自己的出手被麥克米倫封蓋之後,冒險將球傳給弧頂的薩坎傑利澤。然而,薩坎傑利澤在追趕科林斯的過程中犯規,科林斯的上籃沒有打進,這似乎預示著美國隊將贏得比賽。
然而,在場的所有人都沒有想到,這將是國際籃球史上最漫長的三秒鍾。美國隊在領先後,蘇聯隊的助教謝爾蓋-巴什金沖進場內要求來自巴西的裁判里蓋托暫停比賽,聲稱蘇聯隊此前申請的一個暫停沒有生效。經過一系列的裁決和爭議,蘇聯隊最終以51-50擊敗了美國,贏得了奧運冠軍。
勝利的喜悅是短暫的,在更衣室中,蘇聯隊被告知美國已經上訴,需要等待FIBA的最後裁定。美國隊在上訴中提出了疑點,但蘇聯隊最終贏得了爭議。這場比賽的爭議和轉折點,成為了國際籃球歷史上的經典案例。
總的來說,電影《絕殺慕尼黑》以真實事件為基礎,展現了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男籃決賽的激烈競爭和爭議,以及美蘇兩國在體育和政治層面上的復雜關系。這場比賽不僅是一場籃球對決,更是國際關系和歷史背景的交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