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悲傷逆流成河》揭露了什麼
我認為揭露了人性的真相,「你們巴不得世界上多死一個人,因為你們的日子真的很無聊,因為你們覺得自己會承擔任何後果」。多麼無助與絕望的一句話啊,這就是《悲傷逆流成河》中易遙跳河前說過的話,這部電影充分暴露了最真實的人性。
所以,且欺凌的可怕並不只是攻擊謾罵,而是掌握認定他人「不正常」的權利。從中世紀獵巫的火把,到新社會治網癮的電擊,莫不如是。當給一個人貼上標簽,便可使所有的惡行合理化時,摧毀的是當事人對恢復常態的希望。現實生活中我們真的不要隨便評價別人的生活。
2. 《悲傷逆流成河》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
最近兩天去看了電影《悲傷逆流成河》,很催淚,相對於大部分的青春電影要更悲愴,也更深刻。
齊銘和易遙既是青梅竹馬也是同班同學,齊銘一直在用一個年輕男生的勇氣和溫柔,竭盡所能地照顧和呵護易遙,兩個人每天一起上學和回家,走在一起的樣子都非常有CP感。
看上去像是大多數青春里,能夠順理成章萌發曖昧情愫的初戀故事。
但是電影里,伴隨著易遙因為母親的疏忽染上性病,隨之遭受突如其來的校園暴力,齊銘和易遙也開始疏遠,最後,齊銘和另一個女孩子相愛,退出了易遙的世界,也放棄了對易遙的信任和保護。
影片的主題是校園暴力。毫無疑問,易遙每一次遭受同齡人惡意和傷害的時候都讓人非常揪心和難受,那些陰冷的黑白畫面,每一幕都觸目驚心。
但我關注到的一個細節是,易遙在被欺負被霸凌的時候,其實很少看到她哭,她通常都是咬咬嘴唇,低著頭忍著眼淚,面對鏡頭的時候永遠是一張沒什麼表情的臉。
她為數不多的淚水甚至哭喊,要麼關於她的母親,要麼,就關於齊銘。
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只有這種大量的「相似」,才能衍生出一致的「三觀」。
同樣,讓你們能夠並肩作戰的,並不是你們的愛情有多強烈,而正是你們是否有相同的目標,以至於能夠走上同一個戰場的同一條戰線。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人,即使你們存在強烈的吸引,但你們與生俱來就站在對立的陣營中,不管你怎麼努力,都沒辦法把他拉扯到你的世界裡來,你們只有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就像是齊銘沒有和易遙經歷過同樣的青春和傷痛,所以齊銘可能會對易遙產生好感,同情,憐憫,但他不可能發自內心地,想要和易遙站在同一條戰線上。
這也註定了,他對她的感情永遠不可能升華到愛。
我承認,在一部青春電影里,看到這種非常現實的差異可能是一件很殘酷的事情。
這裡面暗藏著一個很多人都存在的思維誤區:既然大家都是同一所學校的同學,每天朝夕相處,能夠成為朋友,那麼就應該是生活背景「差不太多」的。
並不是。
即使你們在同一個學校,穿著差不多的校服,用著差不多的文具,擁有差不多的考試成績,但你們背後依然有可能有著天壤之別——比如另一部電影《天才槍手》里就有類似的橋段,兩個表面上手拉手的閨蜜好友,一個只能拿獎學金抵學費,另一個則能給學校交得起高額的贊助費用。
與之相似的是,你的同事,網友,旅途中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都有可能是這樣。
這個世界有時候會變得看上去扁平很多,讓你和所有人都有機會平等對話交流——如果你願意,你甚至有可能和馬雲王思聰在微博互動。
但這並不代表你們就能真的跨過階級的天塹,不是嗎?
另外我也知道,大多數人的概念里,學生時期是為數不多不需要思考現實問題的時候,兩個人可以單純地因為彼此吸引而互相喜歡,開始所謂的「初戀」。
你可以這么想,但你不能迴避的一個問題是,不管你要不要去「思考」和「直面」這種現實差異,它都客觀存在——你可以仗著自己身處象牙塔而躲避一時,但你不可能一直躲避下去。
就像是易遙和齊銘,他們曾經在童年和少年時互相慰藉和陪伴,齊銘也曾是易遙「漫長時光里的無限溫柔,無限溫柔里的漫長時光」。
但他們終究沒能躲過青春時光里這場兵荒馬亂的戰爭。一旦要和世界作戰,他們還是被沖散得潰不成軍。
曾經的「青澀初戀」有多溫暖,最後的分道揚鑣,就有多悲傷。
3. 電影《悲傷逆流成河》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讓我們明白什麼道理
《傷悲逆流成河》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對年輕夫婦奇明和依瑤在上海的一條小巷裡長大的故事。他們在校園里糾纏不清,通過謠言和流言捲入校園欺凌事件,最終以悲劇收場四個中學生的青春故事。劇中的世界是一個封閉的世界,透過青春期世界的窗戶,看到的是一個對立的世界,也是一個陌生和冷漠的世界。無論是易瑤母親的絕望,還是齊銘母親的勢利,還是同學們的冷漠,這幾個少年都感受不到來自成人世界的理解、幫助和愛。
而且他還告訴我們,有時候真的不要無條件地對一個人說不好的事情。無緣無故地相信一個陌生人,說出真相是因為我們和陌生人交談。沒有任何責任。不能毫無顧忌地表達自己,害怕因為一些話而失去,這是不可取的。所以即使悲傷逆流而上,也許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也許它提醒我們易瑤的痛苦,但它也提醒我們保持清醒,即使你太悲傷,也不要輕易放棄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