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評價電影劉三姐
劉三姐是一部非常經典的電影。
《劉三姐》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於1961年攝制的故事片,根據廣西僮族民間傳說改編。影片主要講述了劉三姐用山歌反抗財主莫懷仁的故事。
一是人美。黃婉秋飾演的劉三姐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黃婉秋再現了劉三姐的形象,把劉三姐扮演得栩栩如生,劉三姐人美、心美,十七八歲的姑娘情豆綻放,但在那個年代對心上的「暗戀」,羞澀之情在黃婉秋的演藝中刻畫得淋漓盡致,自然贏得觀眾們的喜愛。
二是歌美。她在砍柴捕魚的時候都唱山歌,她的歌聲婉轉動聽,就像黃鸝深樹鳴。美好歌聲打動當地的窮苦大眾。
三是景美。《劉三姐》的取景在桂林,桂林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三十多歲的人都記得在小學讀過《桂林山水》的課文,「桂林山水甲天下」是每個人都知道的。
山歌已經被賦以人文的寓意。山歌不僅可以用來反抗惡勢力,也可以用來傳達愛情。
劉三姐最後被救出,清晨,陽光靜靜鋪在水面上。一竹排小船在灕江上流動。晨暮如煙,沒有之前半夜救劉三姐的喧鬧,只有安靜的水流聲,觀眾之前緊張的心也放了下來,靜靜欣賞著美景。
一首「山中只見藤纏樹,世上哪見樹纏藤,青藤要是不纏樹,枉過一春又一春」。劉三姐與阿牛的愛情,最後留下一段佳話。
『貳』 電影(劉三姐)水上對歌之一的歌詞請補充完整:朵縣靚,朵縣四方是家鄉,……更多壯族民歌。
多謝了多謝四方眾鄉親
我今沒有好茶飯
只有山歌敬親人敬親人
山歌好好似熱茶暖透心
世上千般咱無份只有山歌屬窮人
莫講窮山歌能把海填平
上天能趕烏雲走下地能催五穀生
好歌聲三姐開口賽洪鍾
歌聲還比鋼刀利難怪四方都聞名
取笑畫眉取笑小陽雀
我是嫩鳥才學唱絨毛鴨子初下河
只有山歌屬窮人
音樂
心想唱歌就唱歌
心想打魚就下河
你拿竹篙我拿網
隨你撐到哪條河
什麼水面打跟斗
什麼水面起高樓
什麼水面撐陽傘
什麼水面共白頭
什麼水面撐陽傘
什麼水面共白頭
鴨子水面打跟斗
大船水面起高樓
荷葉水面撐陽傘
鴛鴦水面共白頭
荷葉水面撐陽傘
鴛鴦水面共白頭
什麼結果抱娘頸
什麼結果一條心
什麼結果抱梳子
什麼結果披魚鱗
什麼結果抱梳子
什麼結果披魚鱗
木瓜結果抱娘頸
香蕉結果一條心
柚子結果抱梳子
菠蘿結果披魚鱗
柚子結果抱梳子
菠蘿結果披魚鱗
什麼有咀不講話
什麼無嘴鬧喳喳
什麼有腳不走路
什麼無腳走千家
什麼有腳不走路
什麼無腳走千家
菩薩有咀不講話
銅鑼無嘴鬧喳喳
財主有腳不走路
銅錢無腳走千家
財主有腳不走路
銅錢無腳走千家
『叄』 劉三姐電影劇情 講的是什麼故事
1、砍柴女劉三姐(黃婉秋)以唱幫窮苦人解氣的山歌名聞四鄉,卻也因此被視她為肉中刺的財主陷害,幸運撿得一條命後,派伏她一路歌聲沿江而下。老漁夫(張巨克)和兒子阿牛(劉世龍)通過歌聲將她辨出,將她接入家中。遠近鄉民聽聞,都趕來與劉三姐賽歌,以為她已人頭落地的哥哥劉二(梁音)也因此機與她重逢。因為歌詞中多處直揭財主對窮苦人的盤剝,鄉民叫好同時亦令當地財主莫懷仁(夏宗學)極為恐慌。
2、為防鄉民暴動,莫懷仁想以淫威令劉三姐噤聲,只換回自己的難堪,劉三姐言稱若賽歌勝過她,她自不會開口再唱。劉二怕妹妹重蹈覆轍,想帶她遠走液神他處,但劉三姐誓要好好懲治莫懷仁。莫懷仁找來一幫酸臭文人信心滿滿與劉三姐賽歌鬧羨虧,不想個個被她罵得狗血噴頭。為讓劉三姐屈服,莫懷仁暗中將她綁至府中,施以錦衣美食,只換來劉三姐的幾聲冷笑。早已與劉三姐暗中生情的阿牛、劉二及眾鄉民,則頗為擔憂她的安危,正想辦法將她營救。
『肆』 誰知道電影《劉三姐》中對歌的歌詞
男聲:
什麼水面打跟斗,什麼水面起高樓,
什麼水面撐陽傘,什麼水面共白頭。
劉三姐:
鴨子水面打跟斗,大船水面起高樓,
荷葉水面撐陽傘,鴛鴦水面共白頭。
男聲:
什麼結果抱娘頸,什麼結果一條心,
什麼結果抱梳子,什麼結果披魚鱗。
劉三姐:
木瓜結果抱娘頸,香蕉結果一條心,
柚子結果抱梳子,菠蘿結果披魚鱗。
男聲:
什麼有咀不講話,什麼無嘴鬧喳喳,
什麼有腳不走路,什麼無腳走千家。
劉三姐:
菩薩有咀不講話,銅鑼無嘴鬧喳喳,
財主有腳不走路,銅錢無腳走千家。
劉三姐是民間傳說的壯族人物,古代民間傳說歌手,聰慧機敏,歌如泉涌,優美動人,有「歌仙」之譽。人們對劉三姐無比喜愛,有關她的故事與記載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當成節日來紀念她。
2006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市申報的「劉三姐歌謠」,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間文學項目類別,序號23。 經國家考證研究決定:宜州市作為劉三姐故鄉。
『伍』 電影劉三姐觀後感
我記事開始,我的母親在家幹活時經常能聽到她唱起電影《劉三姐》中的唱段,從那時起多少對電影中的唱段有一些的耳濡目染;後來上小學後在學校的電影節中觀看了電影《劉三姐》,使我對電影中情節與唱段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今天在音樂作品賞析課上有幸再次觀看到了電影《劉三姐》,雖然其中的唱段、唱腔與21世紀受到西方流行音樂沖擊影響下的現代社會有些不入流,但是個人認為其中的唱段與唱腔才是我國民族音樂的國粹,毫無修飾的天籟之音應該讓現如今千篇一律、毫無個性的民族唱法歌手引起深思。
影片講的是:
原在山上以砍柴維生的劉三姐因反抗地主,地主斷藤落江想致她於死地,卻不料劉三姐命福,在遇龍河上腳踩葡萄藤,手搖青竹搞,一路高歌痛斥地主,歌聲傳揚,被老漁夫和阿牛哥收留。
這事一傳十十傳百,千百里外的群眾都知道劉三姐住在這里,紛紛長途跋涉趕來見她與她對歌,並邀請她去自己的家鄉安頓生活,可謂百鳥朝鳳。勞動人民唱山歌是生活中多麼重要的事情呢,而那些一樣能歌善舞的老百姓還是拜劉三姐為歌仙,劉三姐能達到這樣的感召力,怎是因唱歌而已呢?看看劉三姐剛烈的個性,愛憎分明寫在臉上,唱起歌來那不是悠揚婉轉而是氣宇軒昂直逼雲霄,她隨口罵來惡霸,聽得勞作的人民可是解氣。
以前的精神基本寄託在山歌上,劉三姐到了哪兒,她的精神隨歌傳播到哪兒,整一個成為農民反抗強權的領袖,是任何地方惡霸的眼中釘。於是當地的莫地主開始想方設法不讓劉三姐唱歌,又不敢對她明槍明刀,怕的就是群眾的暴動。所以便有了劉三姐與三秀才對歌的一出絕妙好戲,原來地主是不會唱歌的,那些讀之乎者也的書生只會搖頭晃腦,背著歌書,而你看劉三姐卻張口就來,毫不思索,傲氣俏皮,她的歌聲、她的智慧全在艱辛的勞作和大自然的靈氣中渾然天成。地主和秀才們斗不過歌,丑態畢露,民眾得了勝。地主不甘心設計抓了劉三姐,可地主的丫鬟也是劉三姐的歌迷,出謀劃策助她逃跑,外又有阿牛哥和群眾們設局相救,劉三姐終於逃出虎穴,同阿牛哥在一起,漂流灕江,四處傳歌。
就在那棵千百年的大榕樹下,劉三姐向阿牛哥吐露心聲,拋出綉球,情意綿綿的定情之歌《纏藤樹》就這樣誕生了……「劉:山中只見纏藤樹,世上哪見樹纏藤。青藤若是不纏樹,枉過一春又一春。竹子當你收不收,筍子當留你不留。綉球當撿你不撿,空留兩手撿憂愁。牛:連就連,我倆結交訂百年,那個九十九歲死,奈何橋上等三年。」
好一個奈何橋上等三年。生死沒有爭個你先我後,對於九死一生的劉三姐,對於生死毫不知命數的阿牛,有的只是彼此在一起,以灕江山河為家,以歌為引。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或許劉三姐並不想當什麼領袖,她只是擁有更為本真的銳氣,可這銳氣勢不可當,歌聲傳遍天涯時,民眾的心就更為堅定了,也更多了精神的慰寄。
影片取材於廣西民間傳說,主人公劉三姐是一位聰明、美麗的壯族姑娘,擅長用山歌來贊美勞動、贊美自然、贊美愛情,並用山歌揭露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而且繼續不斷在新的地方,用自己的歌聲鼓舞民眾,喚起大家與封建勢力做斗爭。影片創作者為劉三姐設計的山歌,樸素生動,具有強烈生活氣息和濃郁地方色彩,符合人物性格,用歌而不是台詞表達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影片是新中國第一部音樂風光故事片,片中悅耳動聽的歌聲與美麗的桂林山水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為影片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