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和中國各個朝代相對應的電影都是什麼
明朝以前的都是穿漢服的古裝片:先秦:
《伏羲女媧》
《黃帝》
《射日》
《孔子》(92版)
《屈原》(95版)
《東周列國》 (分為96《春秋篇》、98《戰國篇》)
《大秦帝國》(07版)
秦漢:
《秦始皇》(86亞視版、03央視版)
《陳勝王》
《漢劉邦》
《呂後傳奇》
《美人心計》
《漢武帝》(96版)及「公僕版」 《漢武大帝》(04版)
《司馬遷》
《王昭君》(87版)
《漢宮飛燕》
《蔡倫》
《張衡》
《孔雀東南飛》
三國兩晉南北朝:
《曹操》
《諸葛亮》
《關公》
《赤壁》
《三國演義》
《亂世妖後》
隋唐:
《隋唐演義》
《隋煬帝》
《大唐名相》
《唐太宗李世民》
《貞觀之治》
《大唐情史》
《文成公主》
《武則天》(93版)
《唐明皇》(92版)
《楊貴妃》(93版)
《大佛開眼》
《法門寺猜想》
宋遼夏金元:
《趙匡胤》
《楊家將》(山西84、91版)
《大遼太後》
《契丹英後》
《包公》(86版)
《賀蘭雪》
《敦煌》
《西夏路迢迢》
《蘇東坡》(95版,08版)
《李師師》(91版)
《水滸》(80山東版、96央視版)
《岳飛》 (91版)
《梁紅玉》
《辛棄疾》
《大宋提刑官》
《成吉思汗》(86電影版,04電視版)
《蟋蟀宰相》
《魂斷釣魚城》
《北條時宗》
《馬可波羅》
明:
《帝師劉伯溫》
《蘇祿國王與中國皇帝》
《鄭和》
《海瑞》
《戚繼光》
《大明王朝1566》
《琉球之風》
《明宮三大案》
《努大辮子》
《袁大忽悠》
《誰主中原》
《江山風雨情》
《秦淮八艷》
《長河東流》
《大祠堂》
《鄭成功》《聚寶盤》《金裝四大才子》
後金滿清朝的都是穿馬褂旗袍類的滿服(清裝片):
《還珠格格》系列
《康熙微服出巡》系列
《紀曉嵐》系列
《黃飛鴻》系列
《前清秘史》
《風流皇後》
《孝庄秘史》
《雍正皇帝》(93版)及「公僕版」《雍正王朝》(98版)
《乾隆大帝》
《天下糧倉》
《魂斷紫禁城》
《香港地恩仇記》
《鴉片戰爭》
《太平天國》
《戲說慈禧》
《垂簾聽政》
《火燒圓明園》
《左宗棠》
《甲午陸戰》
《北洋水師》
《走向共和》
區別:明朝和明朝以前是華夏古裝,清朝是滿服清裝非華夏古裝!
㈡ 中國歷史每個朝代的代表電影,電視劇有什麼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自夏商周以來,朝代更替不斷,每個朝代都有其獨有的歷史文化。中國歷史每個朝代的代表電影和電視劇如下:
秦帝國代表作:《大秦帝國》
此劇是中國歷史劇中的另類之作,全劇突出了「法治」二字。打個比方,法治觀念好比一塊吸鐵石從桌上劃過,所有歷史事件便如同桌上的鐵釘一般自動吸附上來,其表現手法獨樹一幟,觀點明確,解析精闢,值得大力推薦。
2.漢帝國代表作:《漢武大帝》
這不僅是漢武帝題材電視劇中最經典的,更是中國所有帝王戲中的上品。整部電視劇思路清晰,對於政治、歷史、戰爭都做出了很好的詮釋,完全可以視作一部教科書。
尤其是漢武滅匈奴的那幾集,把戰爭全過程以極為細膩的手法表現了出來,對於重大的歷史事件、政治事件,也都描述的很清晰,實在是難得的精品。
3. 三國代表作:《三國演義》
唐國強鮑國安主演。精品之處無需贅言,這是中國迄今為止唯一一部完全以文言文做台詞的電視劇,片中對於兵法、政治、謀略、人物個性的詮釋與刻畫都可謂登峰造極,是空前絕後的極品。
4. 隋帝國代表作:《隋煬帝》
《隋煬帝》不僅生動呈現了帝王風采,還展現了一段苦難而又精彩,生動而又不可思議,輝煌而又傷痕累累,隨著楊廣短暫人生匆匆而逝、經歷起起落落的王朝歷史。
它沖破了詮釋歷史的格局,角度新穎,使之成為感悟歷史,給今人以啟迪的歷史題材的古裝大戲。
5. 唐帝國代表作:《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以一種類似於紀錄的方式重現了唐初時代,不同於以往的古裝戲說劇。
專家一致稱,從劇情、台詞到建築、道具、服裝等基本還原了初唐風韻,從人物簡單的頭飾、色調偏暗但袖口寬大的服裝,甚至李世民鬍子的形狀等看出,主創們做到了以史為准。
而扮演李世民的馬躍,面容清癯冷峻,雙目深湛,鼻隆而直,唇上連髭微翹,不怒自威。頓時便與古代大畫家閻立本所作的肖像畫作重合起來,這扮相就是李世民的瘦版標准照了
6. 宋帝國代表作:《大宋王朝趙匡胤》
該劇是一部繼《雍正王朝》、《康熙帝國》後結合古戰爭、武打、風月言情、謀劃韜略的歷史巨作。
7.元帝國代表作:《成吉思汗》
該劇講述了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波瀾壯闊的一生。從鐵木真出生到統一蒙古,直至西征病逝,時間跨度長達80餘年。以雄渾的氣魄、壯麗的景象和精美的製作贏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中國歷史上帝王眾多,但被世界史學界關注最多的,卻是那位說不清到底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西方史學界稱之為「千年第一風雲人物」、「世界征服者」,關於他的著作、書籍、文章汗牛充棟,世界各國知名首腦幾乎都曾發表過對他的評價。
8.明帝國代表作:《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
學界權威們對於《大明王朝·1566》給予了一致高度的評價。思想理論界、文化理論界和歷史學界的專家學者一致認為:《大明王朝·1566》用當代先進的科學歷史觀,並運用了當代藝術審美手段,對歷史作了深刻厚重而生動的解讀。
該劇從一度創作到二度創作,並不僅僅滿足於表現那些扣人心弦、催人淚下的故事,而是在這些故事裡面展示了命運的邏輯。將我國歷史題材的電視劇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9.清帝國代表作:《康熙王朝》
這部恐怕是大家最熟悉的,收視率最高,重播次數最多,影響最大。在歷史劇中,關於清朝的戲最多,原因很簡單——離現在最近,可供演繹的史料、故事最多,觀眾最感興趣。
而在清宮戲中,關於康熙帝的最多。,但在很多人心目中,康熙就是陳道明塑造的那個形象。確實,陳道明的康熙很成功,從形象到氣質都接近歷史上的康熙大帝,尤其是陳道明的台詞功底,為這部戲增添了大量精彩,將一代雄主的文韜武略、氣魄胸懷刻畫得淋漓盡致。
10.華夏帝國代表作:《走向共和》
這部《走向共和》好的地方就在於,從公眾的閱讀和觀賞方面第一次把李鴻章放到比較客觀公正的角度去看。以往只是歷史學家才會以公正的角度認識他的,一般的人對他的印象都是負面的。
《走向共和》還原了歷史的真實狀態,沒有拔高一個好人,沒有貶低一個壞人。
以前接受的教育從來都是把李鴻章、慈禧、袁世凱描寫為壞人,而《走向共和》卻非常人性化、設身處地地為前人著想了。
但是《走向共和》並不是給這些人物進行「平反」,而是告訴人們要善待自己的先人,因為我們也會成為先人。我們不能總用批判的眼光挑剔歷史人物身上的問題,應該多看他們的貢獻,建立一種同情的理解。
(2)什麼朝的電影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
朝代名稱是由什麼決定的呢?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系;寓意吉祥。
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
商: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
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秦: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漢: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其封地在漢中。後劉邦擊敗項羽,統一中國,國號稱「漢」。漢朝前期都長安,後期都洛陽,故從都城上有「西漢」和「東漢」,從時間上有「前漢」和「後漢」之分。
新:王莽所創的朝代(國號)「新」的含義:新的本義是改舊、更新。
西漢後期在天人感應的五德終始學說支配下,社會政治涌動著一種新德代替舊德的思潮,在這樣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漢而立新、廢劉而興王」,並最終完成「再受命」的代漢過程。
漢為火德,為赤帝,王莽為土德,自稱是「托於皇初祖考黃帝之後」,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代火德,意在赤帝傳黃帝,天命授之。
魏:漢獻帝曾封曹操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漢後便稱「魏」。以皇室姓曹,歷史上又稱「曹魏」。曹操謚號魏武帝。
蜀(漢):劉備以四川為活動地區,蜀指四川。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又稱「季漢」。
吳:孫權活動於長江下游一帶,歷史上曾建吳國,曹魏曾封孫權為「吳王」,故史稱「孫吳」;又以地位在東,也稱「東吳」。
晉:司馬昭逼魏帝封他為「晉公」,滅蜀後進爵為晉王。後來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為皇帝,國號「晉」。
隋: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隋文帝後襲用此封爵,稱為「隨朝」。他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為「隋」。
唐: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為「唐國公」,爵位傳至李淵。太原起兵後,李淵稱「唐王」,後廢楊侑建唐朝。
遼:遼原稱「契丹」,契丹是族名,改「遼」是因居於遼河上游之故。
宋:後周恭帝繼位後,命趙匡胤為歸德節度史,歸德軍駐宋州(今河南商丘),趙匡胤為宋州節度使。故陳橋兵變後,發跡在宋州,國號曰「宋」。
西夏:拓拔思恭占據夏州(今陝西橫山縣),建國時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稱「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位於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傳其水產金,女真語「金」為「按出虎」。
元:據《元史》記載:「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經》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認為與蒙古人的風俗與圖騰有關,有的認為與佛教有關。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之一,是繼承郭子興而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藉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治。
所以又稱「光明教」。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稱「明王」(他的兒子韓林兒稱「小明王」),都體現其教義宗旨。朱元璋不僅曾經信仰白蓮教,而且承認自己是白蓮教起義軍的一支(他曾為小明王左副元帥)。朱元璋取得政權後,國號稱「明」。
清:滿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時建立金國。明末女真勢力復強,重建金國(後金)。後金為了向外擴展,割斷了同明朝的臣屬關系,清太宗皇太極把「女真」改為「滿州」,把「金」改為「清」。
在宋時女真人受制於契丹人,他代針對「遼」字在契丹語中是 「鐵」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鐵更堅強有力,可以壓倒「遼」。「金」改「清」的原因,史學家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是皇太極要避免引起尖銳的矛盾。
㈢ 電影絕代是哪個朝代的是哪個地方的
電影《絕代》
講述朝代:清末明初
講述地點:彩雲之下,橫斷山中,金沙江畔
主演:宋小寧 晉松 於莉紅
導演:金琛
時間:2011/6/9
類型:劇情片劇情驚悚動作
劇情介紹:
彩雲之下,橫斷山中,金沙江畔。峽谷連綿,以無情的雄偉美幻在創造高山長水。封閉經年的眾多彝族部落,概不知歷史已進入清末明初。他們沿襲800年封閉自立,傭兵自重的傲慢與偏執,世世代代打冤家,不惜用娃子們的鮮血去染紅滿山的烏櫻花。小土司之女彝蘭,美麗清純善良知書達理,是九山十八寨眾頭領心目中的壓部落花。彝蘭心有所愛,她愛上了族規不容的漢人,註定這愛情甜得入蜜又苦得鑽心。彝蘭不幸落入雄冠三十七部老土司之手,做了比阿爸還大的老男人的小妾。陰森森的古堡終日飄盪著幽靈。
男人之間的詭計,血腥,女人之間的笑裡藏刀,揮不去古堡那一股股死亡氣息。彝蘭潔身自好,卻逃不過一次次厄運。她委曲求全,卻撲不滅部落械鬥的滅頂之災。內憂外患中,她被推上女王寶座成為部落最後一代彝王——末代女土司。她既在萬人之上,又被壓在幾個男人之下,既威風凜凜,又苦難深重。這位絕代佳人的遭際和命運隨著鏡頭翩翩而至……最後一代女土司顛覆了男尊女卑的傳統,化解了時代相襲的恩怨情仇,在雲南邊地,譜寫了一曲動人的輓歌。
㈣ 商朝時期的電影都有哪些
《天下圍棋》(90分鍾院線電影)的故事梗概:商朝是一個沒落的時代,商紂王的暴政使得商朝快步走向滅亡.在王權相爭,綱常無倫、民不聊生的大時代背景下,表現了一代智者箕子,以棋觀天下,認知自然,認識自我,創立天人合一偉大宇宙觀的意蘊.其中主要人物形象:商紂王、箕子、費仲、比干、姜子牙、妲己、伯邑等,將以充滿想像力或極具視覺沖擊力的動畫形象出現在熒屏上.展示以棋觀天下為理念的一段歷史上王權爭奪、宮廷爭權、動人愛情、嚮往美好的一段綺麗故事.同時,表現「箕子」的封地,創立圍棋的發祥地——山西陵川棋子山的雄奇、壯美的自然風光.
㈤ 中國各朝的影片
連續劇算么???
堯
舜
禹
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公元前17世紀
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 有連續劇《封神榜》
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 有連續劇《奇門鬼谷》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贏政)統一六國, 有電影《秦始皇》。之後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有電影《楚漢驕雄》和《楚漢驕雄》和《神話》棚察和1967年王羽的《大刺客》。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漢高祖(劉邦) 有電影《楚漢風雲》和《楚漢驕雄》。->漢文帝->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 有電影《大漢天子》。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
三國--公元220-280 年劉備、曹操、孫權爭奪天下有電影《三國演義》。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東晉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 有電影《隋唐英雄傳》。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淵->唐太宗寬陪(李世民) 有電影《隋唐英雄傳》。->唐玄宗(李隆基) 有連續劇《天師鍾馗》牽涉朝代很長,好像到明朝呢!
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
宋朝--公元960-1279 年,北宋慎和蠢宋太祖(趙匡胤)南宋(趙構)(公元1127-1279年)。 有《絕代雙雄》和《李後主與趙匡胤》和《包青天》和《楊家將》和《水滸傳》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有《忽必烈》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
㈥ 電影《太極張三豐》的拍攝背景是哪個朝代怎麼天寶比武那場戲有幾個是清朝的長辮子還有武當派到底是不
學習下1ocmfxyxrwm 張三豐,本名通,字君寶,元季儒者、道士。善書畫,工詩詞,中統元年,漢族,遼寧人。曾舉茂才異等,任中山博陵令。自稱張天師後裔,為武當派開山祖師。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號為「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生平簡介張三豐,元﹑明(一說金)著名道士,生卒年不詳,傳說生辰時間跨越南宋、蒙元和明朝三個朝代(名通,又名全一,字君實(亦作「君寶」),號玄玄子,是太極拳的創始人,經考證得字子沖南宋淳祐七年( 張三豐 1247年)生於福建省邵武市和平古鎮(至今有留傳家譜為證CCTV-4走遍中國2009年也做過相關報道—應該來說是近幾年新發現的有力證據之一);另有記載元定宗三年(1248年)生於遼東懿州望平縣(今黑 山縣姜屯鎮)在蓮花湖畔亦有張真人故居。明成祖永樂年間大修武當山,專門為張三豐修建了「遇真宮」。明英宗天順三年(1459年)封其為「通微顯化真人」。 在各種張三豐的傳記或有關他的材料里,還有全弌、玄玄、三仹、三峰、三豐遯老、通、玄一、君實、居寶、昆陽、保和容忍三豐子、喇闥、邋遢張仙人、蹋仙等諸多名號。 游寶雞山中,有三山峰,挺秀倉潤可喜,因號三峰子。亦有因「峰」字和「豐」的簡體字同形而錯稱為「張三豐」。他的生辰籍貫都有爭議,一般認為他是元朝末年、明朝初年的武當山道士。或作全一真人。 據道教界推測,其活動時期約由元延佑(1314~1320)年間到明永樂十五年(1417)。傳說其豐姿魁偉,大耳圓目,須髯如戟。無論寒暑,只一衲一蓑,一餐可以食升斗,或數日一食,或數月不食,事可以前知。游止無恆。居寶雞金台觀時,曾死而復活,道徒稱其為「陽神出遊」。入明,自稱「大元遺老」。時隱時現,行蹤莫測。洪武二十四年(1391)朝廷覓之不得。永樂年間,成祖遣使屢訪皆不遇。天順三年(1459年)詔封通微顯化真人。 張三豐認為古今僅正邪兩教,所謂儒﹑釋﹑道三教僅為創始人之不同,實則「牟尼﹑孔﹑老皆名曰道」,而「修己利人,其趨一也」,又稱「一陰一陽之謂道,修道者修此陰陽之道也,一陰一陽一性一命而已矣,《中庸》雲:修道之謂教。三教聖人皆本此道以立其教也」。他還認為:「玄學以功德為體,金丹為用,而後可以成仙。」後人編有《張三豐先生全集》。收入《道藏輯要》。 據《古今太極拳譜及源流闡秘》李師融先生的考證,三豐卒年應在明代天順二年,即公元1458年,其壽為212歲。 從諸多的資料分析,確是證實了張三豐的生卒考,確實是享年212歲。 也是非常罕見,歷史上少有的超長壽,所以令人刮目相視。 至正初,張三豐返故里掃墓,年已過百歲。復入燕京,昔日故交皆已過世。西山得遇邱道人相敘道,乃知邱為早年相遇之高士。別後復至秦蜀,又游荊楚之吳越,僑寓金陵,傳道沈萬三。後仍入秦,居金台觀。至正十九 張三豐像 [1]年,張三豐離別金陵時預知沈萬三有發配邊疆之禍,遂叮囑曰:「東西王氣正旺,今後我們會在西南相會。」至正十九年九月二十日陽神出遊,弟子楊軌山以為羽化,置棺收殮,適陽神回歸。三豐念軌山朴實善良,遂攜其隱去。後二年,元朝數盡,明主未立,張三豐又結庵武當山。時已一百二十餘歲。居武當搜奇攬勝,見遍山宮觀皆毀於兵火,乃言「此山異日必大興」。遂領道眾將各處宮觀廢墟一一清理,草創廟觀以延香火。時授高足有邱元清、盧秋雲、劉古泉、楊善澄、周真德、孫碧雲等。張守清也得與三豐相交,結為道友。 洪武十七年至十八年間,朱元璋兩度詔請三豐入京,皆避而不見。洪武二十三年,張三豐離開武當復作雲游。洪武二十五年,張三豐遁入雲南。這時,沈萬三因得罪朱元璋,遂被治罪全家發配雲南。在雲南恰遇張三豐,正應「日後當於西南會面」之說。張三豐遂沈萬三天元服食大葯,夫妻得服遂白日飛升。永樂初,朱棣又命侍讀學士胡廣詔訪三豐,豈料胡廣在武當與三豐遇而不識。永樂十年,成祖朱棣調集軍民工匠三十餘萬眾,經十年,建成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廟等龐大工程建築。其時三豐混跡於民眾之中,朱棣派人屢訪不遇。據《張三豐外傳》的記載,說在1418年春,永樂帝特意驅車去拜望張三豐,三豐不在,有興而來,掃興而歸。永樂帝勃然大怒,於是命令一個叫胡廣的人去招尋張三豐,如招尋不到,則要處死胡廣。永樂十四年,朱棣怒斥胡廣尋三豐不力,胡廣再訪武當,於武當祈禱,望三豐先生可以念其誠苦應詔回京,終見三豐。此時三豐年已一百六十七歲。傳說張三豐當時應太上老君邀請參加群仙會,正駕雲頭前往,過武當遂感胡廣之祈禱,於是按落雲頭,降於胡廣面前,對其言:「你且回京見駕,言我即去便是,不必多慮。」胡廣便策馬回京。跨年還得京師,乃知三豐先生早於前在金殿與永樂會得一面。此即為「金殿飛升」之說。此時三豐年已一百六十九歲。當時還有一種傳說,說張三豐可以飛身入宮、遁身而歸,這些都不足為信。但有一點還是真實的,張三豐曾書字一函,令弟子孫碧雲向永樂帝稟告,告之以具體的長生之道。因為皇帝都非常希望長壽,這也近乎常理。 張三豐武當山像清雍正初年,有汪夢九先生曾遇三豐真人多示其教。此時三豐應有一百七十餘歲。清乾隆十一年《南召縣志》卷二中有這樣記載:南召縣太山廟鄉口子河裡有「張三豐故里石碑」一通,碑後有其草庵遺址。1917年此處立「張三豐初居此地,而道成於天寶觀」石碑一通。(一說遼東懿州人)由於張三豐的神名噪起,明朝皇帝又給他三個賜號。即明英宗賜他為「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為「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史書記載張三豐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須髯如戟,寒來暑往僅一納衣,雨雪天氣蓑衣著身。1258年,宗教界爆發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佛道大辯論。蒙古大汗蒙哥親臨主持,嵩山少林寺長老福裕和全真教高道張志敬分別率隊參加舌戰,結果道教遭到慘敗。從此,道教日漸衰沉。但一個世紀後,張三豐在武當山創立一個新的道派——三豐派,掀起了中國道教發展史上的最後一波,並成為武當武功的創立者。個人經歷 張三豐張三豐論玄談道、使他毅然出家的是丘真人。老年時終南山傳播秘訣,使他得道的是火龍真人,而後張三豐又師承華山睡仙陳摶老祖。他在《蟄龍吟》最後幾句道:「天將睡法傳圖南,圖南一派儔可以繼,邋遢道人張半仙。」他又在《太極煉丹秘訣》中稱陳摶為「希夷老祖」,稱火龍先生為「吾師」,並宣稱,火龍之所以沒有名氣,是因為他輕視浮名,所以連姓名都沒有留下,僅僅給後人遺留一首絕句便離開了人間。其絕句雲:「道號偶同鄭火龍,姓名隱在太虛中。自從度得三豐後,歸到蓬萊弱水東。」後來,崇奉張三豐的清代道士李西月因此而將三豐派歸為以陳摶為代表的隱仙派,並排列其師承統序為:「麻衣傳希夷,希夷傳火龍,火龍傳三豐。」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張三豐確實繼承了陳摶以來道教宗師的三教同一學說和內丹煉養思想。 誠然,自唐以來三教合流已是一股強大的潮流,但三教的彼此攻伐卻從未停止過。元朝時有儒士論及三教,說佛是黃金,仙是白玉,儒是糧食,指出金玉雖貴,但有它無多,無它不少,而社會不可一日無糧。這個視佛、道如金玉的比喻背後隱藏著對佛、道的貶斥。張三豐倡三教同一之說,實際上是為道教辯護,替「邪道」開脫。他只承認有正邪之別,否認有三教之分,所謂三教不過是創始人不同而已。他說,儒、佛、道都講道,它們的社會功用都是「修身利人」,「儒離此道不成儒,佛離此道不成佛,仙離此道不成仙」,儒家「行道濟時」,佛家「悟道覺世」雖然教義偏頗但也有良做,道家「藏道度人」,同孔子一樣,老子所傳的也是「正心修身治國平天下」的理論。儒家修養人道,仙家修煉仙道。張三豐把二者聯系起來,以修人道為煉仙道的基礎,強調無論貴賤賢愚,老衰少壯,只要素行陰德,仁慈悲憫,忠孝信誠,全於人道,離仙道也就自然不遠了。他巧妙地把道家的內煉思想同儒家的道德學說合在一起,說:「人可以修正身心,則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 張三豐把儒家倡導的仁義與道家煉丹的鉛汞畫等號,稱「仙家鉛汞即仁義的種子」。在他那裡,陰陽家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儒家五德的仁義禮智信和人體五經的肝肺心脾腎是一一對應的。他在《五德篇》中說:「仁屬木也,肝也;義屬金也,肺也;禮屬火也,心也;智屬水也,腎也;信屬土也,脾也。」心有五德,身有五經,天地有五行,皆缺一不可,心無仁者必無養育之念,其肝已絕,而木為之槁枯;無義者必無權宜之思,其肺已絕,而金為之朽鈍;無禮者必無光明之色,真心已絕,而火為之衰熄;無智者必無清澄之意,其腎已絕,而水為之昏涸;無信者必無交孚之情,其脾已絕,而土為之分崩。所以說「德包乎身,身包乎心,身為心用,心以德明,是身即心,是心即身,是五德即五經,德失經失,德成身成,身成經成,而後可以參贊天地之五行」。編輯本段個人成就 張三豐張三豐著述豐富,諸如《大道論》、《玄機直講》、《玄要篇》,被後代收積成集,這就是流傳至今的《張三豐先生全集》。其中不少篇章為後代奉道者所推崇,稱他的《大道論》窮盡性命歸真之道,發微聖賢仙佛之理。不過,張三豐的傑作當稱《無根樹》丹詞。千百年來道家理論玄奧,文字晦澀,不可以為社會所廣泛接受,從而阻礙了道教的深入傳播。張三豐採用歌詞的體裁、通俗的文字把玄奧的修真理論化為膾炙人口的曲詞《無根樹》。這篇無根樹共24首,包含了張三豐的全部修真理論和方法。只要細細領悟他的《無根樹》,就會打開通玄路,就可以步入仙道門,正如他在《自題無根樹詞》中所說的那樣「要知端的通玄路,細玩無根樹下花」。流行四種說法一是真武神授 張三豐修道處《王征南墓誌銘》和《寧波府志》載,張三豐北赴汴京途中的一個夜晚,夢見真武神君降臨,向他傳授拳法。次日黎明,張三豐被一群攔路搶劫的強盜圍住,便運用神授拳技打敗了這群強盜。從此,張三豐以拳技聞名於世。二是鳥蛇斗的啟示在武當山至今流傳著張三豐觀「鳥蛇斗」的故事,說張三豐在「邋遢崖」看見一隻鳥與一條蛇打架,每當鳥上下飛擊長蛇時,蛇就蜿蜒輕身,搖著閃避,不曾被擊中。相持時久,鳥已精疲力竭,無可奈何地飛走了。長蛇也自由自在地鑽進了草叢。張三豐由鳥蛇斗得到啟發:以柔可以克剛,以靜可以制動。於是,模仿長蛇的動作創造出了內家拳。三是脫胎少林拳 張三豐修道處拳師王征南的弟子黃百家在他所著的《內家拳法》中,說張三豐早先精熟少林拳法,後來對少林拳進行加工改造,遂自成一派,名內家拳。金一明所著《武當拳術秘訣》說得更為具體。他說,少林拳以五拳為精髓,以十八式為骨骼。張三豐始習少林拳,既得其精微奧旨,復從而翻之,變十八式為十八字,納五拳法入段錦。內家拳就這樣誕生了。四源自道家修煉張三豐祖師是道教內丹修煉的集大成者,在修煉過程中,人靜坐久了,就需要起身活動,促進血液循環,這就是動功和靜功。而內家拳正是發源於與內家修煉息息相關的導引、吐納之術。 筆者以為四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神授拳法說固然是操道家借神道以施教的故伎,但從夢中得到啟迪,如同世界著名創造家、發明家從夢中得到靈感一樣,還是符合情理的。把長蛇的蜿蜒輕柔與內家拳的以柔克剛牽合在一起,雖然顯得生硬,但模仿動物的動作創造拳法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華佗創造的「五禽戲」不就是先例嗎!武術中的猴拳、鷹爪功之類不正是模仿動作而來的嗎!脫胎少林之說將少林的五拳十八式同武當的十段錦十八字對應雖然有些附會,但人所共知,拳家只有在精通多門功夫的基礎之上才可以有所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