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性的研究電影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性的研究電影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4-11-12 15:25:37

❶ 很多人都喜歡看電影,那麼電影的定義究竟是什麼

電影是繼文學、戲劇、音樂、舞蹈、繪畫、建築之後出現的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它發明於19世紀末期,由最初被認為是「小學生的玩意」、「奴隸們的娛樂游戲」逐步發展成為20世紀最廣泛和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它通過攝影機以每秒拍攝若干格畫幅的運轉速度,將被攝物體運動的時空轉換過程記錄在條狀膠片上,然後將不同的膠片銜接起來,經過顯影、定影。乾燥加工成電影拷貝的過程,製成可以放映供許多人同時觀看的影片。影片從最初拍攝一些活動的日常生活景象片斷,發展到現在已能夠拍攝豐富多彩、復雜變化的現實世界,具體形象地反映社會生活的能力和生動的藝術感染力。

由於電影的樣式和片種繁多,有注重完整故事情節、刻畫人物性格的故事片,有報道某一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或歷史事件活動的記錄片,也有運用各種美術手段和材料製作的美術片,還有記錄舞台藝術表演的戲曲片等等。在這些種類中又包含若乾片種。如故事片中有喜劇片、西部片、愛情片、科幻片等;美術片中有動畫片、木偶片、剪紙片;記錄片中有傳記記錄片、文獻記錄片、新聞記錄片等。它包括文學、戲劇、繪畫、建築、音樂、舞蹈等各種藝術成分,所以被稱為綜1合藝術。

所謂綜合藝術,指綜合幾種藝術成分而構成的藝術樣式。其特徵是:

集體創作。包括編劇、導演、演員、美術、攝影、錄音多個創作部門藝術創造的有機配合;

利用現有的一切藝術表現手法。電影有含文學成分的描寫和結構,有含戲劇成分的對話、內心獨白、形體動作、面部表情,有含音樂成分的歌曲和與畫面融合的視覺形象;

廣泛的群眾性文化。電影的構成是用活動著的畫面和各種音響表達、表現世界各國的人和環境之間的關系以及由此形成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文化水平,且通俗易懂、明白曉暢。

但是,電影的綜合性並不是指各種藝術成分的簡單相加,而是指將各種藝術形式包含的藝術成分融匯貫通變成新的東西加以表現。它除具有一般文學藝術的共性特徵外,還具有自己的個性特徵。這在於電影藝術的表現工具與別的藝術表現工具不同。電影是用攝影機來反映的。攝影機具有真實記錄反映對象及其運動的時空轉換這一特點,由此形成特殊的電影表現手法和電影敘述語言,將各種藝術成分有機統一組合成新的藝術表現形象。

正因為如此,作為藝術的電影,雖然是誕生於眾多古老傳統藝術如文學、戲劇、音樂、舞蹈、繪畫、雕塑、攝影……之後的最新最年輕的藝術,但也是迄今為止唯一可以讓我們知道它的誕生日期的藝術。自1895年12月28日盧米埃爾正式公映自己製作的世界最早的影片獲得成功至今僅百年的歷史。而古老傳統的藝術,其中有的已經歷了上千或數千年的滄桑,它們問世的時日,就連專門研究藝術史的專家學者們也無從稽2考。電影和古老傳統的藝術相比,它只能算個小弟弟。但是它後來居上,後生可畏,最年輕的藝術——電影,以其無可比擬的藝術魁力,闖進了世界藝術之林,一躍而成為最富群眾性最具影響力的與世紀同齡的藝術巨人。其所以能如此,恰恰是由於它年輕,有它自己的優勢。因為電影不僅是誕生於古老傳統的藝術之後,而且它是吸取和消化了這些藝術的所長而又揚棄了它們的所短,有機綜合了多種藝術因素而形成的一種新型的獨特的藝術形式。因此,多種藝術門類的有機綜合,是電影藝術最突出的美學特性,綜合性是電影美的本質所在。

早期的電影研究家們從電影像誰這一命題出發,探討電影藝術的基本持性和電影美的奧秘。他們所持的觀點和所得的結論各不相同,大相徑庭。有人認為電影像文學,有人認為電影像戲劇,也有的認為電影像繪畫,還有的說像音樂等等。不一而足。於是便有「可見的文學」、「電影詩」、「視覺交響樂」、「沉默的旋律」諸如此類的說法,試圖從電影美學的層次上對電影美的本質作出界說。這些見解雖知其相對的合理性依據,但在今天看來,其各執一端的片面性,則是顯而易見的。電影既像誰也不像誰,電影就是電影,因為電影是吸取、包容了文學、戲劇、音樂、舞蹈、繪畫、雕塑、攝影……多種藝術的因素、集它們於一身的綜合藝術。

電影中包容了文學的因素,因為它從文學中吸取了一整套反映客觀世界和現實關系的方法,從文學的各種體裁中廣泛吸取營養,如從詩中汲取抒情性,從散文中汲取紀實性,從小說中汲取敘事性。在敘事手法上又借鑒了文學中的主觀敘述和客觀敘述,外部描繪和內心剖析以及多種形式的結構原則等。總之,無論從人物塑造、情節結構的安排、細節的描寫、敘事的3方式,電影都借鑒了文學的經驗而具有文學的因素。電影中存在的戲劇因素,表現在演員表演、場面調度、矛盾沖突和懸念等一系列藝術方法和手段的運用。電影中的音樂因素,表現在通過旋律配合畫面,以營造環境氛圍、渲染情感和節奏變化。至於電影中的繪畫、雕塑、攝影等因素,不僅表現在造型性和視覺再現性上,對構圖、色彩和光影的處理上,借鑒了這些藝術的經驗,而且電影中的許多專用術語如畫面、色調、影調、鏡頭、焦距等等,也都是從這些藝術中借用過來的。

電影從文學中吸取了一整套反映客觀世界和現實關系的方法,從人物塑造、情節結構的安排、細節的描寫到敘事形式等各個方面都借鑒了文學的經驗、方法和技巧,因而具有文學的因素。但文學進入電影』,由於受電影的制約,經過消化、融合,已發生了質的變化,而非電影加文學。電影中的文學因素和作為語言的藝術的文學有質的區別。因為盡管電影廣泛借鑒文學塑造藝術形象的經驗、方法和技巧,但文學是通過語言文學這一唯一的媒介塑造文學形象,而電影則是通過畫面和音響以及電影所獨具的特殊表現手段——蒙太奇來塑造銀幕形象。作家用語言來寫故事、寫人、寫人的靈魂。文學形象是通過抽象的語言符號給讀者以聯想,銀幕形象則是通過可見的畫面和可聞的聲音具體地直接地訴諸觀眾的視聽感官。可見電影中的文學因素決不是電影加文學。

電影從繪畫中吸取營養,包括構圖、光影、色彩、線條的運用和處理,具有繪畫的因素,但繪畫進入電影並非電影加繪畫,電影中的繪畫因素受電影制約,與繪畫藝術有質的區別。繪畫再現生活的手段是線條和色彩,電影的手段是畫面,並且有聲音與之相配合。繪畫中的造型形象只能是化動為靜,靜中4見動,不能表現對象的連續運動,銀幕中的造型形象則始終是不斷變化著的連續運動的造型形象。

電影從戲劇吸取營養包容了戲劇藝術的因素,但戲劇進入電影,因受電影的制約被消化融匯也產生了質的變化,並非電影加戲劇。電影的時空觀念和處理同戲劇的時空觀念和處理有著質的區別。舞台空間是固定的,銀幕空間是不斷變化的。舞台時間是現實的物理時間,銀幕時間則可以自由延長、壓縮、停滯的非物理時間。因此戲劇的時空表現受到限制,而銀幕的時空表現則有很大自由。不僅如此,戲劇表演和電影表演也存在著質的區別。表演者的表演和欣賞者的欣賞共時共地,同時完成,這是戲劇表演的特點;而電影表演則是另外一種情形:表演者在場表演,欣賞者缺席;欣賞者在場欣賞,表演者缺席,表演者的表演和欣賞者的欣賞不可能共時共地,也不是同時完成。因此,這就決定了戲劇表演和電影表演各有自身的特殊規律而非一致。

其他各門藝術進入電影,同樣要產生質的變化,凡此種種,說明電影吸取了多種藝術門類,並不是各門藝術簡單地相加拼湊在一起,而是經過了化合的有機的綜合整體。電影吸取了多種藝術門類而形成綜合性的審美特性,就其實質來說,乃是時間藝術和空間藝術的有機綜合。正因為如此,作為時間藝術與空間藝術相結合的新型藝術——電影,它克服了傳統的純時間藝術難以充分表現空間和傳統的純空間藝術難以表現時間的局限與不足,既可以充分表現時間又可以充分表現空間,因而具有巨大的表現潛力和藝術可能性。由此也不難看出,包容了多種藝術門類的電影的綜合性實質,還在於它是視覺藝術和聽覺藝術的綜合,它克服了純視覺藝術難以滿足人們對聽覺形5象的審美需求和純聽覺藝術難以滿足人們對視覺形象的審美需求的局限,而具有可以融合視聽兩者之長的優勢,成為一門最富群眾性的藝術形式。

電影的誕生

電影的誕生是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的產物,它涉及到物理學中的光學、電學、化學、生理和心理學以及機械製造和攝影技術,當這些技術發展到相當水平後才促使電影的出現,並隨著這些學科及技術的發展而發展。

首先是視覺暫留原理的發現和確立為電影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什麼是視覺暫留原理呢?少年朋友幼小時候可能見過並玩過一種叫做幻盤的玩具。在一張圓形的硬紙板上,一面畫著一隻小鳥,另一面畫著一個鳥籠。當你拉緊系在紙板兩端的繩子,讓紙板快速旋轉時,好像小鳥關在籠子里了。如在黑暗中點燃一支香,用手持香作圓圈快速揮動,我們就會看到一個人圈。這些就是視覺暫留現象。這時因為反映在我們視網膜上的視象不會立即消失,人所看到的視象有視網膜上具有滯留性的特點。科學家試驗並確證,視像在眼前消失之後,仍然能夠在視網膜上保留0.l秒左右的時間。今天的電影,膠片上每畫格中的影像都是靜止不動的呆照。但是,通過給我們以連續運動的幻覺,這就是運用視覺暫留原理而產生的效應。

其次,電影的發明是在攝影的物質條件和技術條件不斷完善的基礎上才得以實現的。實際上意味著快速攝影,而普通攝影的拍攝對象,一般只能是靜物或人物呆照,不能拍攝和表現出連續運動中的人和物。據說19世紀50年代,有位攝影師想6表現一個人放下手臂的動作,他採用的辦法是:首先拍攝這個人舉起手的姿勢,然後把未曝光的膠片重新裝進照相機,再來拍攝這個人的手稍微放下一點的姿勢,如此這般逐次地拍攝,一直拍攝到這個人把手完全放下為止。拍攝一個簡單的動作竟如此困難和煩瑣,如要拍攝快速復雜的連續運動,自然更加無能為力了。如:1872年美國有位富商和人打賭,他認為馬在奔跑時,它的4隻蹄會同時離地騰空。為證明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他不惜以重金聘請一位攝影師來拍攝馬在奔跑時的實況。攝影師在跑道上安置了40多架照相機進行連續拍攝的試驗,花了幾年的工夫,直到1880年才完成這項實驗,雖獲得成功,但他所拍下的片子只能放映一兩秒鍾。可見一般的攝影技術是不可能適應電影攝影的需要的。1888年法國生理學家馬萊經過多年探索,終於製成了活動底片連續攝影機,才首次為電影攝影奠定了初步基礎。

還有,適應電影攝影需要的膠片,必須依靠化學工業及其技術才能生產,而膠片必須通過放映機平穩、均衡的速度把光影投射到銀幕上也並非易事,它有賴於機械工業為製作放映機提供先進的技術條件。1894的愛迪生發明了「電影視鏡」,每次可放映半分鍾,但每次放映只能供一人觀看,盧米埃爾從縫紉機的運作工藝得到啟發,在前人探索試驗製造放映機的基礎上獲得較大突破,發明了膠片以每秒16畫格的均衡速度通過放映機片門的放映技術,遂使影象清晰穩定地投射到銀幕上供大家觀賞,終於迎來了電影的誕生。

1895年12月28日——人類文化發展史上一個不平凡的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這一天,法國里昂的企業家、攝影師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的印度沙龍7內,向社會正式公映了自己製作的幾部「活動照相」,如《火車到站》、《工廠大門》、《嬰兒喝湯)、《水澆園丁》等世界最早的影片。世界影壇和電影史學家們公認,它標志著電影發明階段的結束和電影時代的正式開始。偉大的電影先驅者盧米埃爾,為世界電影史譜寫了光輝的第一頁。

電影的發展及流派

1.電影的發展

法國電影理論家馬爾丹說,電影成為藝術,是從導演們想到挪動攝影機那一天開始的。盧米埃爾作為偉大的電影先驅者,揭開了電影史的第1頁。但盧米埃爾的電影,都是固定視點拍攝,攝影機與被攝對象的距離、角度等關系不變,自始至終是一個全景,一分鍾一部電影,一部電影只有一個鏡頭。法國的電影先驅者梅里愛,把戲劇引入電影,並創造了停機再拍、疊印、多次曝光等拍攝手段,使電影獲得生機和振興。但梅里愛的全景內容是舞台上的科幻、神話、魔術等不同表演,形式仍然是復制的戲劇節目被人稱為「前排觀眾眼裡的戲劇」。因此它們還不是真正的電影藝術。

被譽為美國電影之父的電影藝術家大衛·格里菲斯,對電影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他的偉大功績在於改變了盧米埃爾復制現實和梅里愛復制舞台、以場景為構成影片的基本單位的作法,而採用不同距離、不同角度和不同方位來拍攝所要表現的拍攝對象,以鏡頭構成影片的基本單位。他攝制的影片《一個國家的誕生》(1915)和《黨同伐異》(1916),不僅標志著當時美國電影的最高水平,同時也是世界電影史上8的經典名作。

攝影機挪動的標志是電影邁出歷史性的一步,它終於突破了活動照相和復制戲劇的局限,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

電影發展史上發生的兩次重大的技術革命,使電影藝術跨入了成熟的階段。

本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發生的由無聲電影發展到有聲電影的技術革命,是電影發展史上第1次重大的技術革命。

電影自誕生以來的數十年裡,一直是只有供人觀看的畫面而無聲音的默片——無聲電影,因而被人們稱之為「偉大的啞巴」。直到20年代末,由於電子工業的發展,聲頻真空管和光電管的發明以及錄音還音設備和技術的逐步完善,這一系列技術成果的取得,才為電影的首次重大技術革命——由無聲電影發展到有聲電影奠定了技術基礎,為使「偉大的啞巴」開口獲得了良方。1926~1927年間,美國的華納兄弟電影公司率先推出了能說話會唱歌的有聲影片《爵士歌王》、《唐璜》等。1930年以後,製片商競相仿效,有聲電影開始風靡於世。有聲電影的問世,使電影獲得了聲音,電影已不再是純視覺藝術,而是視覺藝術與聽覺藝術相結合的藝術。它更好地滿足了電影觀眾的審美需求。

電影史上第2次重大的技術革命,是30年代中期彩色電影的問世。

電影自誕生以來的數十年間,還存在著另一嚴重缺陷,這就是它沒有色彩,一直是黑白片。電影家們為消除電影患有「色盲」症的缺陷,開始了不斷的探索、試驗以尋求良方。如有的電影家曾試用人工著色的辦法,在膠片的畫格上逐一塗色,以克服銀幕上只有黑白世界而無真實的色彩世界的缺陷。9但是,面對多彩的客觀世界,這種人工著色的辦法,是難以在銀幕上獲得滿意的效果的。正因為如此,1935年由於生產具有特殊感光性能的彩色膠片的工藝得到滿意的解決,美國導演馬摩里安攝制的世界第一部大型彩色影片《浮華世界》(根據英國作家薩克雷的著名長篇小說《名利場》改編)在美國誕生了,40年代初以後,彩色電影開始遍及全球。

由此可見,依靠現代科技的裝備,電影才從視點解放、從無聲發展到有聲、從黑白發展到彩色。隨著當代高新科技的發展,當代電影又從普通銀幕電影發展到寬銀幕電影、立體聲電影、環形電影、全息電影等等。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又出現了《侏羅紀公園》、《空中大慣籃》等一些充分利用電腦來拍攝的新的電影,為電影的進一步發展開拓了一條新的思路。

2.電影的理論流派

在涉及到與電影有關的問題時,總聽到蒙太奇這個名詞,那麼蒙太奇究竟代表什麼意思呢?

蒙太奇,是法語的音譯,原來是指建築學中的構成、裝配。借用到影視藝術中有組接、構成的意思,也就成了影視片中分切、組合的代名詞。一堆建築材料,沒有生命、沒有任何美感,到了建築師手裡,卻可以把它們組合成風格不同、式樣不同的各種建築。它是電影語言中最基本的語言,如果對關系電影美學基礎的蒙大奇問題不甚了了,那麼,作為電影導演,是不可能拍出好影片來的;作為電影編劇,也寫不出好劇本;作為影評人,難以評到點子上;同樣作為電影觀眾,也難以看出個名堂。

前蘇聯著名導演庫里肖夫曾做了一個實驗來說明蒙太奇的效果。他從一部由當時蘇聯最有名望的演員莫茲尤辛主演的舊10片中,選出一張毫無表情的特寫鏡頭;另外,又從別的影片中選出表現一隻飯桌上的湯碗、一口棺材和一個孩子在玩耍的鏡頭,分別把莫茲尤辛的特寫鏡頭與這3個鏡頭隨意結起來放映,果然出現了奇跡。莫茲尤辛的臉不再是無表情了,而是呈現出飢餓、悲傷和慈愛的表情。

一般來說,電影蒙太奇的基本內涵就是鏡頭的分切與組合。

一部影片通常一般由數百個或千餘個鏡頭組成。而一個鏡頭,是指自攝影機起動始,至攝影機停止運作止,一次連續攝錄在膠片上的畫面。電影藝術家根據既定的思想藝術意圖,對人物、事件、動作、環境等被攝物分別拍下許多不同景別,不同角度和方位的畫面鏡頭即分切;然後再按原定的構思方案,把這些不同鏡頭有機地藝術地剪輯組合在一起,使這些鏡頭相互間產生連貫、對比、隱喻、象徵、烘托、懸念、節奏等有機聯系並構成整體,組成一部表達一定思想藝術內涵並為觀眾所理解的影片。所以,說到底,蒙太奇就是電影藝術家用以敘述故事的一種方法,是電影語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影語法。

隨著電影的發展,其內涵也隨之不斷豐富和拓展。在無聲電影中,蒙太奇的分切與組合,僅限於鏡頭與鏡頭之間的外部關系。一旦電影獲得了聲音和色彩,蒙太奇也參予了聲音和色彩的分切與組合。蒙太奇參予聲音,形成了聲音蒙太奇,它涉及聲音與聲音、聲音與畫面之間的關系。後者又包括聲音與畫面同步即聲源來自畫面中、聲音與畫面分立和聲音與畫面對位即聲音與畫面不同步,聲源不在畫面中等不同關系。蒙太奇參予色彩,形成色彩蒙太奇。此外,蒙太奇的分切與組合還可以11通過人物和攝影機的不同調度在一個長鏡頭內成,對此人們稱之為內部蒙太奇。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世界的格局發生了變化,電影無論從技術方面還是從藝術方面來說,也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

從藝術方面來說,許多電影藝術家已經不滿足於固定傳統,他們追求現代意識,刻意創新,許多新的理論、流派都紛紛出現,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有:以法國為中心的先鋒派,在義大利興起的新現實主義,在日本興起的獨立製片運動,在法國興起的長鏡頭理論、新浪潮主義等。

長鏡頭理論源自於安德烈·巴贊。安德烈·巴贊是法國的一位電影評論家,他認為,電影的最大優點是真實地反映客觀世界,而傳統的蒙太奇手段卻是人為地把影片按照編導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進行剪接,實際上是強迫觀眾接受編導者的思想,因此,電影就失去了它的意義。他主張,不要把時空隨意割裂,從而限制觀眾的知覺過程。因此,他強調要把事件的全部真實過程拍下來,讓觀眾自己欣賞、品評,這樣就造成了長鏡頭的出現。因此,巴贊的理論也就常常被人們稱為長鏡頭理論。其實,它還有個名稱,叫做場面調度理論。巴贊的理論有它的積極意義,因為他強調讓觀眾自己去理解、品評,「看他們自己想看的東西」。

對於蒙太奇理論和長鏡頭理論,雖然有些電影理論家各有偏愛,但實際上,兩者都有它們的積極作用,也都有它們的不足。有人用長鏡頭理論否定蒙太奇,認為蒙太奇已經過時了,這樣把長鏡頭理論反映到了絕對的地位,又走向另一個極端了。應該說,這兩種理論都大大地豐富了電影語言,因而,也12就推動了電影藝術的發展。

60年代中期,在西方結構主義思潮的影響下,電影符號學在法、英、義大利等國興起,這是世界電影理論發展史上的第三個里程碑。它以1964年法國的電影家克里斯蒂安·麥茨發表的題為《電影:語言還是言語?》的論文為開端,標志著這一新的電影理論的脫穎而出。和前兩種電影理論不同,電影符號學不是電影理論的一個流派,和電影的創作實踐的關系也不是很密切,它是讀解影片本文對影片的分析和研究和對電影進行純理論性研究的一種傾向和方法論。

70年代以前的電影符號學,總的來說,是以結構主義語言學為理論框架,注重結構和表述結果的靜態研究。70年代以後,引入了拉康的精神分析學和西方馬克思主義,並注重了表述過程的動態研究,標志著電影符號學第2階段的開始。

中國電影發展歷史

1896年8月11日電影傳入中國。當時外國人在上海徐園的又一村茶樓中放映了一部表現外國人生活的影片,引起了轟動,被稱為西洋影戲。從此,法國、英國、俄國、義大利人也紛紛把自己國家的影片輸入中國,在酒樓茶肆中放映。

中國自己拍映的第1部影片當數1905年,由北京豐泰照相館老闆任景豐拍的《定軍山》。這是一部短戲劇片,主演是當時著名的京劇演員譚鑫培,《定軍山》是譚派的保留劇目。京劇是當時中國人最喜愛、最熟悉的劇種,譚鑫培又是當時最受歡迎的京劇藝術家。任景豐當時的選擇用今天的觀點來看,是頗有精品意識的,因此,影片大獲成功。報載,放映時有13「萬人空巷來觀之勢」。當然,由於那時還是默片時代,所以任景豐等人只拍了其中請纓、舞刀、交鋒等武打或舞蹈比較多的場面。

本世紀20年代前後是中國的電影事業的萌芽時期。1917

年,中國有了第1所自己的電影企業——商務印書館影片部。一些影片的樣式,如故事片、武打片、紀錄片、風光片,動畫片都出現了,但基本上還是在探索階段中。那時拍出的一些影片,如《嚴瑞生》、《紅粉骷髏》等,無論在影片的內容上、藝術性上,都很低劣。不過那時也確有一些影片具有積極意義。如我國的第1部短故事片《難夫難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包辦婚姻的不合理。1913年,由美國人出資、中國人拍攝的

《莊子試妻》成為第1部送到外國去的影片。1931年,還誕生了我國的第1部有聲片《歌女紅牡丹》。

30年代初,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左翼

文藝運動的興起,同時也標志著左翼電影的興起。「九·一八」和「一·二八」時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喚起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步的電影工作者拍出了許多具有積極社會意義、又有相當藝術水準的影片,如《春

蠶》、《桃李劫》、《風雲兒女》、《自由神》、《神女》、《新女性》、《十字街頭》、《馬路天使》、《狼山蝶血記》等。孫瑜執導的《野草閑花》不僅在內容上有一定的社會意義,而且其中的

《尋兄詞》開了我國電影插曲的先河。蔡楚生的《漁光曲》,在中外都產生了很大影響。這一時期,我國電影藝術家對於電影語言的運用更加純熟了,推、拉、搖、跟、升、降的攝法,各種蒙太奇手段的運用,都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1937年以後,我國的電影藝術工作者在抗日戰爭中拍攝了《塞上風雲》、《八14百壯士》、《長空萬里》等影片,鼓舞了中國人民的鬥志。

抗日戰爭勝利以後,國民黨統治區的進步電影工作者拍攝了《一江春水向東流》、《八千里路雲和月》、《萬家燈火》、《三毛流浪記》、《烏鴉與麻雀》等影片,有力地揭露了國民黨反派的腐敗和反革命的本質。而物質條件技術設備極差的解放區也開始建立了自己的電影企業,1946年,東北電影製片廠在現在的黑龍江省鶴崗成立,為人民電影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解放後,我國的電影事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不僅成立了許多新的電影製片廠,一些著名的優秀電影藝術家創作。拍攝了許多優秀的影片,而且涌現了許多新秀。一批影片,如《白毛女》、《鋼鐵戰士》、《梁山伯與祝英台》、《聶耳》、《我這一輩子》等還在國際上獲獎或者獲得好評。十年浩劫,曾給中國的電影事業帶來了極大損害。打倒「四人幫」以後,尤其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電影事業進入了一個全面發展、空前繁榮的時期。許多新的題材、新的辦法、新的電影藝術家大量涌現,並且取得了很大成就。以謝晉、陳凱歌、張藝謀為代表的中國導演們拍攝了一批《天雲山傳奇》、《黃土地》、《紅高粱》等有國際聲望的電影,中國的電影像中國的經濟一樣已穩步走向世界。

❷ 電影的級別有哪些都代表什麼意思

美國電影分級制度

美國的MPAA,它的全稱為
「The 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
即「美國電影協會」
總部設在加利福利(Encino,California )
這個組織成立於1922年,最初是作為電影工業的一個交易組織而出現的 它的委員會的主要成員由也是MPAA的會員的美國最大的七家電影和電視傳媒巨頭的主席和總裁共同擔任。他們是:

.迪斯尼公司(Walt Disney Company;)

.索尼聲像(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Inc.;)

.Metro-Goldwyn-Mayer Inc.;

.派拉蒙公司(Paramount Pictures Corporation;)

.21世紀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 Film Corp.);

.環球影像(Universal Studios, Inc)

.華納兄弟(Warner Bros. )

MPAA制定的影視作品的分級制度如下:

·G級: (GENERAL AUDIENCES All ages admitted.)大眾級,所有年齡均可觀看大眾級,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觀看——該級別的電影內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沒有裸體、性愛場面,吸毒和暴力場面非常少。對話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接觸到的;

·PG級:( 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Some material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children.)普通級, 建議在父母的陪伴下觀看,有些鏡頭可能讓而用產生不適感.輔導級,一些內容可能不適合兒童觀看——該級別的電影基本沒有性愛、吸毒和裸體場面,即使有時間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場面不會超出適度的范圍;

·PG-13級:(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 Some material may be inappropriate for children under 13. )普通級,但不適於13歲以下兒童.特別輔導級,13歲以下兒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觀看,一些內容對兒童很不適宜——該級別的電影沒有粗野的持續暴力鏡頭,一般沒有裸體鏡頭,有時回遊吸毒鏡頭和臟話;

·R級:(RESTRICTED 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lt guardian.) 限制級,17歲以下必須由父母或者監護陪伴才能觀看.限制級,17歲以下觀眾要求有父母或承認陪同觀看——該級別的影片包含成人內容,裡面有較多的性愛、暴力、吸毒等場面和臟話;

·NC-17級: (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 )17歲或者以下不可觀看 17歲以下觀眾禁止觀看——該級別的影片被定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堅決被禁止觀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愛場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鏡頭以及臟話等。

另補充幾種特殊的分級:

· NR OR U:NR是屬於未經定級的電影,而U是針對1968年以前的電影定的級。

· M,X OR P:這一級中的電影基本上不適合在大院線里公映,都屬於限制類的。

以上這是美國的分級制度

英國電影分級制度

· 「U」級:普通級——適合所有觀眾。在此級節目中只能偶爾使用「damn」(該死)、「hell」(見鬼、混蛋)這類輕微的咒罵語言,極少使用其他溫和的咒罵語言;

· 「Uc」級:特別適合兒童觀看;

· 「PG」級:家長指導級;

· 「12」級:適合12歲以上是成人觀看;

· 「15」級:適合15歲以上是成人觀看;

· 「18」級:適合18歲以上是成人觀看。

加拿大電影分級制度

一、無條件容許何年齡人士觀看:

「普通」級(General)——適合所有年齡人士觀看。

「家長指導」級(Parental Guidance)——容許所有年齡人士觀看,但主題及內容不一定適合所有兒童,宜在家長指導下觀看。

二、有條件容許兒童青少年觀看:

「十四·陪看」級(14 Accompaniment)——任何十四歲以下的觀眾必須在成人陪伴下才能觀看;並向家長提出警示:映片可能包含暴力、粗俗語言或性愛相關內容。

「十八·陪看」級(18 Accompaniment)——任何十八歲以下的觀眾必須在成人陪伴下才能觀看;並向家長強烈提出警示:映片可能包含顯而易見的暴力、頻密的粗俗語言、性愛行為或可怖內容。

三、絕對不容許兒童及青少年觀看:

「限制」級(Restricted)——只容許十八歲或以上人士觀看。映片可能包含顯而易見的性愛或暴力內容;但分級當局對這一類映片仍有正面看法,認為可能在藝術、歷史、政治、教育或科學等方面具有一定價值。

「成人」級(Alt)——只容許十八歲或以上人士觀看。映片可能包含顯而易見的性愛或暴力內容;分級當局對此並無表達正面看法,但認為尚可為社會大眾所容忍。

法國電影分級制度

法國電影作品分級委員會希望從形式上擺脫任何審查理念的束縛,將宗旨定位在發展經濟、保護兒童上。為此,制訂了3種等級:禁止不滿12歲兒童觀看的影片;禁止不滿16歲青少年觀看的影片和眾所周知的X級影片。此外,還有TP級,即所有人可以觀看的影片和TP+avert級,為大眾可看,但要警惕某些內容。

❸ 到底什麼樣的電影才算是文藝片

一 「文藝片」的含義

「文藝片」:
1. 華語電影特有類型(參見magasa回答)。為了方便區分,暫時把這種類型改稱為「文藝戲片」或者「文藝戲」。
2. 被錯誤地用來描述「藝術電影」。
3. 被用來輕蔑地描述敘事糟糕的電影。
4. 用來描述那些不能用「華語類型電影詞彙」歸類的電影。

二 為什麼「藝術電影」常被錯誤地描述成「文藝片」?

先說說「藝術電影」吧。電影的「藝術性」這種東西很難量化,因此是見仁見智的。非要定義也可以,大抵分兩種。
第一,形式主義的藝術。也就是常說的「實驗電影」,探索「電影工具」(cinematic apparatus:鏡頭,包括構圖,景別,鏡頭運動,鏡頭長度;鏡頭關系,即剪輯。)的藝術可能性。比如艾森斯坦的[十月]探索蒙太奇對觀眾認知的影響, 阿侖雷乃的[去年在馬里昂巴德]探索剪輯在電影時空構建上的多重可能性。
第二,現實主義的藝術。探索電影「重現現實」的能力。比如法國詩意現實主義流派(代表人物如,讓雷諾),義大利新現實主義流派,好萊塢的如奧森韋爾奇。

這兩類的「藝術電影」相對商業電影來說,故事性被弱化了。形式主義藝術電影尤其如此,故事基本不講究因果邏輯,往往也是支離破碎的。現實主義藝術電影有故事,通常也是完整的,只是「戲劇性」沒那麼強,有很多類似「跑題」的段落及看似「啰嗦」的鏡頭運動(顯得更加真實)。

為什麼用「文藝片」描述「藝術電影」?原因是「藝術電影」的概念不普及,而「文藝片」又被廣泛地用來描述那些不那麼「商業」(即故事性不那麼強)的電影,因此更近一步被用來描述更加不商業的「藝術電影」也在情理之中。

三 當他們說「文藝片」的時候,說的到底是什麼?

上面提到「文藝片」被廣泛地用來描述那些不那麼「商業」(即故事性不那麼強)的電影,這里廣泛地把「文藝片」當作一種類型片標簽使用的是電影愛好者和影評人,這里的「文藝片」應該像其他電影類型標簽一樣作為電影產業生產實踐的語匯,對電影內容(即類型化的角色設定和情節軌跡)給出明確的指示信息,進而指導觀眾的觀影選擇。但多數的情況是,如果你告訴另外一個小夥伴,這是一部「文藝片」,對方對電影內容仍舊是一頭霧水。

當前語境下我們耳熟能詳的「類型片」,其含義並不是單一的。

「類型片」 的產生大抵分成兩種。

第一種是片商用來推廣產品,降低風險,普通觀眾用來指導觀影選擇的商業行為。它一開始的流通范圍是製作發行電影和看電影的人,後來電影學者對其進行系統化的歸納總結,並把它和當時的時代背景聯系起來。商業行為在前,理論研究在後。我們最熟悉的電影類型片,大多屬於這一種:西部片,黑幫片/警匪片,喜劇片,恐怖片,驚悚片,科幻片,戰爭片,動作片/武俠片,體育片,自傳片,歷史片(如清宮戲)。這類類型片的名稱都是簡單粗暴,沒有歧義,童叟無欺的。

第二種是學者通過研究和觀察「發現」並定義,而後因為種種原因在電影評論界及影迷中被廣泛使用的。這類「類型片」包括了「文藝戲片」,「黑色電影」[Film Noir] 和「通俗情節劇」[Melodrama]。這類「類型」概念的產生是明顯滯後於市場行為的。比如「黑色電影」的概念最早出現在1946年夏天,研究的對象卻是40年代初的好萊塢電影(參見什麼是「黑色電影」?好萊塢有哪些優秀的「黑色電影」?)。其次,這類「類型片」的名稱基本上是使用引申含義而非字面含義,因此有較大的歧義。比如,「文藝戲片」並不是字面意思「文學」和「藝術」的簡單加成;「黑色電影」並不是說指顏色是黑色的電影;melodrama字面意思是指起源於18世紀的戲劇形式,melo-詞根意思表示音樂,字面理解是「配樂戲劇」。發散式的命名原則使得這三種「類型」始終沒有明確的,公認的類型定義,而更多地被認為是某一歷史時期的「創作趨勢」或「創作模式」。

「文藝片」標簽的泛濫化是有實效意義的,因為它恰好補全了「華語類型電影詞彙」的空缺。「華語類型電影詞彙」中有本土的,如武俠片,香港警匪片,而大部分是外來的。有一個好萊塢經典類型片概念沒有進入「華語類型電影詞彙」,恰好是melodrama(這里說的是商業版melodrama,而非學術版melodrama),翻譯成中文叫做「通俗情節劇」。幾乎沒有人會把一部華語電影叫做「通俗情節劇」,相反,很多應該屬於melodrama的電影都被描述成「文藝片」。(註:正宗的melodrama和「文藝戲片」有相似之處,但本質上不是一回兒事兒;不過兩個學術概念推廣泛化之後指的恰好是一類電影。)

簡單地說,商業版本的melodrama,或者更廣泛地被簡稱為「drama」,是一種角色推動型的電影類型(character-driven genre),相比情節推動型電影類型(plot-driven genre)對角色的臉譜化處理,melodrama 強調角色的「變化」,或者「成長」,而這種「成長」是主人公通過與和其他角色的關系(愛情,友情,親情)獲得的。

「華語類型電影詞彙」中沒有對應的詞彙去描述這種故事場景設定很「真實」,角色掙扎和情節軌跡很「現實」,更關注「人」而非「戲劇化的情節」的電影。「文藝片」可以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我們需要做的只是更好地把「藝術電影」,「文藝戲片」,和「文藝片」的概念區分開來,更准確地使用「文藝片」去描述一種可以明確定義的電影故事類型。

「類型片」說白了都是商業片,只不過melodrama和「文藝片」的商業性不那麼重而已。反敘事的實驗片=藝術探索,反敘事的故事片=坑爹。

註:簡體商業版melodrama/「文藝片」特點。
-主人公是女性的的時候比較多。當然也可以是男的。
-主人公的危機是內部的,通常是首要的生活危機,比如愛,失去(至親,健康,事業)。
-一個無能為力(powerless)的主人公 v.s. 一個強大的權利機構。比如黑人在白人的世界,移民在本地人的世界,女性在父權主導的世界,等。
- 情感深度上從惡俗(肥皂劇)到深刻(悲劇)不等。
- 截然對立的價值觀碰撞。道德困境。
- 一段改變主人公的關系至關重要。
- 角色與角色之間互動提供了故事的張力。

例子,[達拉斯買傢俱樂部]。
-主人公危機:aids 晚期。主角目標:自救
- 強大的權力機構,葯監局,醫院:控制葯物的流通,主人公和其他患者沒有辦法通過正常合法的途徑獲取葯品自救。
- 道德困境:採取非法的手段救人是否合乎道德?
- 一段改變主人公的關系:with Jared Leto
來自知友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敬請採納。

❹ 什麼是電影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但它又具有獨自的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法語:Montage)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電影是19世紀美國國家生活水平上升大眾產生新需求的娛樂產物。

電影根據視覺暫留原理,運用照相(以及錄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聲音)攝錄在膠片上,通過放映(同時還原聲音),用電的方式將活動影像投射到銀幕上(以及同步聲音)以表現一定內容的現代技術。

電影是一種視覺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像帶或數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再加上後期的編輯工作而成。

電影是一種綜合的現代藝術,亦正如藝術本身,有著復雜而繁多的科系。電影有很多類型,也有多種分類方法。

(4)性的研究電影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電影發展史:

由1896年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雖然外商在中國電影市場占據了壟斷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國電影活動的開始。1903年,德國留學生林祝三攜帶影片和放映機回國,租借北京前門打磨廠天樂茶園放映電影。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的任慶泰為了向著名京劇老生譚鑫培祝壽,拍攝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劇《定軍山》。

中國電影一開始,就和中國傳統的戲曲和說唱藝術結合起來,發展出一套獨特的電影類型。但是最早嘗試拍攝這種電影類型的豐泰照相館只屬小本經營,算不上是電影機構。直至商務印書局「活動電影部」的出現,才真正代表中國製片業的開始。

在這段期間,除了「商務」之外,先後出現的電影製片機構還包括由美商投資「亞細亞影戲公司」、「幻仙」、「中國」、「上海」、「新亞」等,由於他們的成員多是來自戲劇舞台,所以當時的電影題材和內容大多源於中國戲曲和文明戲。此外,他們也開始拍攝劇情短片和長片,對電影這種藝術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嘗試。

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歷經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革命戰爭時期,新中國建設時期,文革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等各個歷史階段;經歷了從無聲到有聲再到立體聲,從黑白到彩色再到立體像(3D),從模擬到數字,從傳統到現代的技術變革進程。

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國電影都留下了優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時期,有《孤兒救祖記》等關注社會改造的進步電影;抗日救亡時期,有《狂流》、《中華兒女》等鼓舞鬥志、弘揚愛國主義的影片;抗戰後,《八千里路雲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又深刻揭示社會矛盾和本質,形成現實主義的創作潮流。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的17年間,涌現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鋪子》等一大批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銀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次高潮;經歷十年文革浩劫,中國電影走出低潮,拍攝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實踐、針砭社會時弊的優秀影片。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開國大典》、《大決戰》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和《焦裕祿》、《鳳凰琴》等現實題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照實說,中國電影先後實施了影視合流改革、電影精品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電影股份制、集團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藝術質量和形式都有嶄新的突破和提高。除《孔繁森》、《離開雷鋒的日子》、《喜蓮》、《那山那人那狗》等作品外,還出現了《不見不散》等賀歲片、喜劇片的新樣式,涌現出一大批新生力量。

進入新世紀,中國電影形成了國有、集體、民營多種所有制協調發展的新格局,電影發展走上了良性循環的軌道。《鄧小平》、《可可西里》、《台灣往事》等力作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英雄》、《神話》、《震撼》等國產大片共同占據了中國市場的主導地位,並在世界影壇創造了中國電影的票房奇跡。中國有30多部影片在40多個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2012年共生產各類電影893部,全國電影總票房超170億,而團購票為國內電影票房貢獻了近27億元,為廣大影迷們節省了50.12億元生活開支。

對於影院團購市場的火爆,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電影票和餐飲婚紗相比,它的標准化程度更高,電影院也比一般餐館的接待能力更強。其次,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電影票的票價仍然偏高,電影的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而團購的出現正好釋放了這部分的需求,贏得了廣泛影眾喜愛。

2014年中國電影市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4年在進口大片特別是好萊塢強大的壓力面前,國產電影壓產量、提質量,不斷提高創作水平,不斷豐富類型品種,受到了市場觀眾歡迎,以超過54%的份額贏得了市場主體地位,涌現出《智取威虎山》《歸來》《親愛的》等一批優秀影片。同時,一批青年電影導演的作品也引起社會廣泛矚目。中國的電影市場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2013-2017年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生產故事影片745部(含電影頻道出品的數字電影92部),生產各類電影總量達893部;全國電影總票房達到170.73億元,中國電影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期。

2013年2月,我國影院的放映場次達200多萬場,環比1月份基本持平;觀影人次達5700多萬,增長近1000萬人次,增幅達19%;共產出票房21億多元,大增近5億元,增幅高達近30%。

❺ 什麼是電影,電影的意義是什麼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電影的意義在於它的出現只是讓世界在你眼裡出現的更真實,沒有遮遮羞羞的蒙蔽與掩蓋,讓人的視角層面拓展的更加曠遠與寬闊,豐富觀影者的思維角度,使之與原生蘊存的思想、觀念得以多元交匯,收獲新生精神的啟蒙,世道艱深,誰看到的維度越多,世界在誰的眼中便越真實。

(5)性的研究電影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擴展閱讀:

1、電影的表現手段:

電影是一種以現代科技成果為工具與材料,運用創造視覺形象和鏡頭組接的表現手段,在銀幕的空間和時間里,塑造運動的、音畫結合的、逼真的具體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的現代藝術。

電影能准確地「還原」現實世界,「展現」虛擬世界,給人以逼真感,親近感,宛如身臨其境。電影的這種特性,可以滿足人們更廣闊、更真實地感受生活的願望。電影的幀速率一般是24幀每秒,隨著技術的提升,即將出現48幀甚至60幀每秒的電影。

2、中國電影之最:

中國最早放映的電影——1896年8月11日法國商人在上海徐園「又一村」茶樓內放映的「西洋影戲」。

中國第一部電影是戲曲片京劇《定軍山》,內有《請纓》、《舞刀》等片斷,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由北京豐泰照相館攝制。無聲片,長約半小時。

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是《難夫難妻》(又名《洞房花燭》),1913年在上海拍攝,無聲片,鄭正秋編劇,鄭正秋和張石川聯合導演。此片是由亞細亞影戲公司開張後的第一部作品,首開家庭倫理劇之先河。

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1921年中國影戲研究社在上海拍攝第一部長故事片《閻瑞生》。

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可放映電影——1922年由張石川導演的《勞工之愛情》又名《擲果緣》,是現存尚可放映的最早的一部中國電影,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故事片。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歌女紅牡丹》,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攝制,該片採用的是蠟盤配音的技術。

中國第一座電影院——伊留繼昂電影院。1905年,由俄籍建築設計師、猶太人潘·瓦·科勃采夫開設了哈爾濱第一家電影院。原址就在道里區西十二道街和中央大街交口處,這也就是中國第一家電影院。

閱讀全文

與性的研究電影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用數碼相機內存裝電影 瀏覽:414
愛奇藝電影分成多少錢 瀏覽:134
手機如何給圖片加電影字幕 瀏覽:979
怎麼下載不了廉政微電影 瀏覽:718
EVD如何看U盤電影 瀏覽:790
電影拷貝賣多少錢 瀏覽:716
蘋果如何異地一起看電影 瀏覽:411
手機電影如何投射到牆壁上 瀏覽:969
有個氣球落下錢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255
印度女主是蛇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811
蠱惑之數電影有哪些 瀏覽:579
電腦電影聲音如何調節 瀏覽:204
x20怎麼製作相冊電影 瀏覽:767
熱血cg電影有哪些好看 瀏覽:464
電影如何解說剪輯 瀏覽:825
伊正跳舞什麼電影 瀏覽:573
死都要看的電影叫什麼名字叫什麼意思 瀏覽:210
純粹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570
看過了這部電影我的感悟很多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175
低俗小說這電影有什麼好看的 瀏覽: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