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942為什麼在豆瓣上的評價那麼低
我個人傾向於認為是刷分的結果。
我去看的那場是首映當天的早場,當時就已經有人在討論1942在豆瓣的1星問題了——要知道那個時候只有少數內部場次和零點首映場放過而已。這個情況是極不正常的。
此外,有很長一段時間,1942在豆瓣的得分分布非常奇怪。當時星等分布中,1星比例最高,然後是5星和4星,而3星幾乎沒有,2星則完全沒有。
寫到這里還是忍不住去豆瓣看了一下,豆瓣電影頭條的4個片子,大家可以點進去看一下打分的分布情況,然後你就會發現1942處於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狀態。
(至於是誰在刷的票。這一點據我所知也是有些議論的,大概指向同檔期的另一部電影。。)
最後說一下電影本身。我個人認為這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
蔣方舟說「不知道是喜歡這個電影,還是不喜歡這個電影」;王小山說看完以後「說不出話來」。。就是這樣的一個狀態,我發過一條微博,大意是說在肚子上突然猛擊了一拳。另外,在這樣題材的作品中,能做到這樣克制,其實是非常非常厲害的,很多細節的處理,也非常有范兒。。但有些東西我還沒有想清楚,就不展開了。
至於其他回答中諸位提到的一些情況,還是存在些誤會的——
1、消費苦難說。如果這個是消費苦難,那麼卡廷、竊聽風暴或者其他類似的東西呢?另外,我忍不住想起前兩天一個朋友跟我提到的,「『貧困山區』在我國真是神一般的存在」(因為你做什麼都可以被扯到那兒去)。(再順便問一句,國內導演敢來消費這種苦難的真的多麼?真的多麼真的多麼真的多麼?)
2、1962說。了解國情的人應該會明白,1942能上映也已經算是一個小「奇跡」了。而且,細心的話是能在電影中發現不少起「平衡作用」的段落的——這一點我還跟幾個熟悉娛樂業的朋友討論過。
3、IMAX讓位說。這個說法很盛行,而且很可能確實有人因為這個原因去刷分。但是稍微了解一點前因後果就應該知道,屁的愛麥下線實際上跟1942並沒有關系。
4、體形說。張國立最後那點兒的形象確實有點高大。但要說「減重增重幾十斤不帶眨眼的」。。。印象中張國立有自述從170降到120來著——當然,這是自述,也就不多評價了。
㈡ 《1942》拍的很真實很感人,為何票房不高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馮小剛的《1942》這部電影。這部電影實際上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電影,不過市場反響好像並不是很理想。一些人覺得這部電影氛圍太過沉重,所以看過的人會勸沒看的人別去看。還有一些人覺得大家對馮小剛的期望太高導致的。不管怎樣,個人覺得這就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電影。那麼就有人問,《1942》拍的很真實很感人,為何票房不高呢?首先,或許觀眾們不太喜歡太沉重的電影。其次,許多人都非常喜歡幽默搞笑的影片,對《1942》這樣題材的電影不感冒。最後,電影市場競爭太過激烈。下面,讓我們具體看一下。
三、電影市場競爭太過激烈每年都會有大量電影上映,而且許多電影都是有大牌明星們的加盟。因此,電影市場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觀眾們不擔心看不到好看的電影,因此選擇面就比較廣泛。所以,在這樣的大環境下,《1942》表現不理想也是很正常的。
不管如何,馮小剛的作品都是非常有深度的,《1942》值得一看。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