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票補什麼意思
簡單來說電影的票補相當於美團等外賣網站里的紅包,觀眾按折扣價買的,但是票房按原價計入,裡面的差價由網站和商家補齊,其實就是在一個電影上映初期的促銷手段,就像電影上映初期,會看到19、9元等優惠價格的電影票,都是電影票補後的結果。
在每部電影上映之前,發行方(片方)和影院會商定最低票價,一般在30元到40元之間,而此前影迷能從電子購票平台買到低至9、9元的電影票。這其中的差價多數是由電商售票平台及片方在補貼,簡單地講,也就是它們「掏錢請觀眾看電影」。
很多人把「票補」比喻為超市的「開業酬賓」,吸引人氣在電影業內。對片方來說,通過預售、超低價的形式,可以提前鎖定一定票房、吸引部分觀眾,然後利用口碑效應帶動話題,擴大聲勢。
製片方拿錢給發行渠道,比如貓眼電影、淘票票、微票兒等平台,讓他們低價銷售電影票,以期取得票房和觀影人次上漲、口碑相傳的效果,進而撬動市場,贏得更大的票房數字。一般大製作和宣發不夠充分的電影會這么做。聽說《後會無期》當時投入了2000萬做票補,是第一部大手筆票補的電影,就是因為集中推廣期較短。
⑵ 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員到底補貼多少
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員的補貼標准因地區和政策而異,一般來說,每場放映的補貼在100元至200元不等。具體補貼數額還需考慮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的補助比例,以及地區運營成本等因素。
首先,從國家層面來看,中央財政對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給予了一定的補貼支持。根據相關規定,農村電影公益場次補貼最低為100元/場,其中西部地區由中央財政補助80元/場,地方財政最低補助20元/場;中部地區由中央財政補助50元/場,地方財政最低補助50元/場。這一政策旨在保障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的基本運行,提高農村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其次,地方財政也會根據實際情況對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給予一定的配套補貼。不同地區由於經濟發展水平、運營成本等因素的差異,補貼標准也會有所不同。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地區可能會適當提高補貼標准,以吸引更多的放映員參與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工作。
最後,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員的補貼主要用於放映員的勞務費、訂片費、宣傳費、交通運輸費、保險費等直接與公益放映有關的活動。這些費用是保障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也是放映員獲得合理報酬的重要來源。
綜上所述,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員的補貼標准因地區和政策而異,但一般來說每場放映的補貼在100元至200元不等。具體補貼數額還需考慮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的補助比例以及地區運營成本等因素。放映員們通過辛勤工作,為農村地區的居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文化食糧,值得得到社會的尊重和合理的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