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愛國主義教育電影
為紀念建黨95周年,建國67周年,加強理想信念和愛國主義教育,進一步激發廣大黨員群眾的工作熱情,點燃艱苦創業的激情和夢想。下面是我精心為大家整理的100部愛國主義教育電影,歡迎閱讀。更多愛國主義教育電影相關內容請關注實用資料欄目!
1、《小兵張嘎》 北京電影製片廠
2、《林則徐》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
3、《閃閃的紅星》八一電影製片廠
4、《萬水千山》 八一電影製片廠
5、《革命家庭》 北京電影製片廠
6、《狼牙山五壯士》 八一電影製片廠
7、《雞毛信》上海電影製片廠
8、《平原游擊隊》長春電影製片廠
9、《鐵道游擊隊》上海電影製片廠
10、《地道戰》 八一電影製片廠
11、《地雷戰》 八一電影製片廠
12、《紅色娘子軍》 八一電影製片廠
13、《英雄兒女》長春電影製片廠
14、《甲午風雲》長春電影製片廠
15、《上甘嶺》 八一電影製片廠
16、《南征北戰》八一電影製片廠
17、《烈火中永生》 北京電影製片廠
18、《洪湖赤衛隊》 北京電影製片廠
19 《渡江偵察記》 八一電影製片廠
20、《白求恩大夫》 上海電影製片廠、八一 電影製片廠
21、《野火春風斗古城》八一電影製片廠
22、《啊搖籃》 上海電影製片廠
23、《火燒圓明園》中國電影合拍公司、香港 新昆侖影業公司
24、《開天闢地》上海電影製片廠
25、《南昌起義》上海電影製片廠
26、《長征》廣西電影製片廠
27、《西安事變》西安電影製片廠
28、《開國大典》長春電影製片廠
29、《*和他的兒子》 瀟湘電影製片廠
30、《雷鋒》八一電影製片廠
31、《周恩來》 廣西電影製片廠
32、《孫中山》 珠江電影製片廠
33、《焦裕祿》 峨眉電影製片廠
34、《蔣築英》 長春電影製片廠
35、《聶耳》上海電影製片廠
36、《大轉折》 八一電影製片廠
37、《大進軍》 八一電影製片廠
38、《*在1925》 瀟湘電影製片廠
39、《走近*》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 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等
40、《周恩來外交風雲》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 片廠
41、《共和國主席劉少奇》中央新聞紀錄電影 製片廠
42、《鄧小平》 珠江電影製片廠、電影頻道節 目中心
43、《我的法蘭西歲月》共青團中央網路影視
44、《鄧小平·1928》 上海電影集團公司
45、《驚濤駭浪》 八一電影製片廠
46、《青年劉伯承》長春電影製片廠
47、《國歌》 瀟湘電影製片廠
48、《國旗》 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
49、《冼星海》珠江電影製片公司
50、《鴉片戰爭》 峨眉電影製片廠、四川《鴉 片戰爭》影視製作有限公司
51、《詹天佑》上海電影製片廠、電影頻道節 目中心
52、《我的1919》 西安電影製片廠、電影頻道 節目中心、北京電影製片廠
53、《橫空出世》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北京電 影製片廠、電影頻道節目中心
54、《鐵血大動脈》八一電影製片廠
55、《嘎達梅林》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56、《英雄鄭成功》瀟湘電影製片廠、福建電 影製片廠
57、《張思德》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北京紫禁 城影業公司、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公司
58、《暖春》 山西電影製片廠
59、《沖出亞馬遜》八一電影製片廠
60、《首席執行官》中國電影集團、山東電影 製片廠
61、《法官媽媽》 北京紫禁城影業有限公司
62、《生死抉擇》 上海電影製片廠
63、《一個都不能少》 廣西電影製片廠
64、《真心》 天山電影製片廠、上海永樂電影 電視(集團)公司
65、《紅河谷》上海電影製片廠
鄧小平 影片
66、《孔繁森》北京電影製片廠、山東電影制 片廠
67、《緊急迫降》 上海電影集團公司
68、《沖天飛豹》 青年電影製片廠、電影頻道 節目中心
69、《良心》 天山電影製片廠
70、《世紀之夢》 湖北電影製片廠、湖北經濟 電視台
71、《下輩子還做母子》南京電影製片廠
72、《離開雷鋒的日子》北京青年電影製片廠 、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
73、《我和喬丹的日子》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74、《危險智能》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75、《女生日記》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76、《寶蓮燈》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77、《我們手拉手》深圳電影製片廠
78、《飄揚的紅領巾》 瀟湘電影製片廠、今古 影視策劃公司
79、《少女穆然》 湖北天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80、《我是一條魚》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81、《少年英雄》 共青團中央網路影視中心
82、《紙飛機》瀟湘電影製片廠、南通電視台
83、《六月男孩》 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
84、《棒球少年》 福建電影製片廠
85、《真情三人行》上海電影製片廠
86、《TV小子》珠江電影製片廠
87、《槍手》 八一電影製片廠
88、《背起爸爸上學》 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
89、《花季雨季》 深圳電影製片廠
90、《燦爛的季節》長春電影製片廠
91、《我也有爸爸》上海電影製片廠
92、《風雨上海灘》廣西電影製片廠
93、《鳳凰琴》天津電影製片廠
94、《世紀大典》 (紀錄片)中央新聞紀錄電影 製片廠
95、《國慶紀事》 (紀錄片)中央新聞紀錄電影 製片廠
96、《宇宙與人》 (科教片)北京科學教育電 影製片廠、電影頻道節目中心
97、《中華文明—英雄時代》(紀錄片)中央電 視台
98、《中華文明—青銅的光輝》 (紀錄片)中央 電視台
99、《中華文明—禮樂與爭霸》 (紀錄片)中央 電視台
100、《中華文明—鐵血帝國》(紀錄片)
B. 中國藍盔的觀後感
2018年12月1日下午,支部組織全體黨員觀看了愛國影片《中國藍盔》,使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通過描寫中國維和部隊官兵在非洲嚴格履行聯合國賦予的使命,派出了以「兵王」杜峰,王剛為首的作戰小組冒著生命危險,阻止一場一觸即發的戰爭的故事,反映了中國當代維和軍人為了當地百姓的和平與安全的崇高理想,在異國土地上通過鮮血乃至生命來踐行的大國擔當和責任之情。
故事發生在硝煙彌漫的非洲大陸某國,充滿了各種不安定因素,恐怖分子虎視眈眈,身邊的危險也步步緊逼。在不斷升級的炸彈威脅,以及聯合國調查組遭綁架的殘酷絕境下,中國維和部隊嚴格履行聯合國賦予的使命,派出以"兵王"杜峰為首的戰斗小組緊急處置,於是一場場與暴亂分子之間兵刃相見、槍炮對陣的較量,就此展開。
《中國藍盔》聚焦了中國當代的維和部隊,這也是我國首部維和題材的電影,通過影片中演員們的精彩塑造與詮釋,為我們展現了中國軍人涉外維和的英勇,豪邁與擔當,激起了我們的責任與情懷。
一部電影,見證一支平凡又偉大的中國維和部隊,影片中的一句台詞,也讓我印象格外深刻:"我們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和平的國家"!雖然國內安定祥和,但國際風雲變幻莫測,我們不能只顧關起門來自己搞發展,更要通過國家的不懈努力與無私奉獻,書寫了大國擔當的新篇章。
(2)愛國主義電影中國什麼官擴展閱讀:
不少學生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
要寫好「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C. 如何評價《我的1919》這部電影
《我的1919》是一部獨特的影片。
它表現的是一件封存已久的往事,即在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拒絕在喪權辱國的「和約」上簽字。這是在近代國際外交風雲中,中國面對西方列強發出的第一聲吶喊。盡管這聲音確實微弱單薄,但是,它畢竟是自1840年至1919年長達80年間中國外交官第一次挺起脊樑。
劇情簡介
電影《我的1919》是由黃健中執導的歷史故事片,陳道明、何政軍、許晴等參加演出。影片講述了中國外交才子顧維鈞作為中國代表團一員參加巴黎和會的經歷。
《我的1919》彰顯了愛國主義,弘揚了主旋律;兩部影片場面氣勢恢宏,情感與藝術水乳交融、震撼人心;都選擇了「從個人角度回顧歷史」的紀實性敘事手法,這對中國歷史題材傳統電影來說,的確是一個全新的視角。
D. 看完<東京審判>這部電影後有什麼感想謝謝
最近,國內推出了三部愛國主義教育的電影,而東京審判是上映最早,也是受評價最高的一部。一句話概之,是中國人都應該看的電影。
影片開頭梅博士因排位順序問題,拒絕出席記者見面會,為捍衛祖國榮譽而斗爭。這一段在我觀看這部電影之前,已經聽我政治老師詳細解讀過。但當我看時仍然被他那種民族感,榮譽感所震撼。在他國審判官眼中這些是雞毛蒜皮的事,那是因為他們已經獲得應有的利益和地位。而在中國審判官眼中,這是對中國200萬犧牲人民的不屑,對抗日戰士浴血奮戰的不公,對中國抗日成就的不理。所以當大法官最終調整順序時,他也領悟到這調整對中國人的重要意義所在,並感嘆地誇獎梅博士為鬥士。
其後影片中我印象最深刻,也最讓我發我深思做出要數那出場作的假和尚那一段。面對前面三位大師殘被閹割,他為了求生而選擇了姦汙那姑娘。有人會抨擊他這種不仁不義的行為,但試問一下自己,你會選擇怎麼做。是捨生取義?還是苟且偷生?我的自問變成了自責,我不能捨生取義,不能像三位大師那樣能毅然以生命捍衛仁義,但難道就只因像假和尚這樣貪生怕死的行為,我們就從道德倫理等方方面面打倒他?試反過來想,如果當時他也義無反顧就死,誰又能在遠東法庭上鑒證當時在南京這殘忍的一幕。人總會有自己的弱點,當人被擊中的弱點,在那時人就不再是一個真正的人,只是他人的扯線玩偶。也許這是那人最本性的一面,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夠掙脫那根線,寧願就死也不舍義呢?也許抗戰年間大多數人會,我也從我父輩身上看到了這一點品質。但當時不也有很多像假和尚一樣懦弱的人,何況我們這些一代不如一代的青年人。的確,在沒有戰爭的年代,具有捨生守節意識的人畢竟不佔多數。突然,我腦海中浮現出一段魯迅說的話,一句讓我讀後很自卑,也很害怕的話,是魯迅先生寫來諷刺讀經者的:我看不見讀經之徒的良心怎樣,但我覺得他們大抵是聰明人,而這聰明,就是從讀經和古文得來的。……怎樣敷衍,偷生,獻媚,弄權,自私,然而能夠假借大義,竊取美名。再進一步,並可以悟出中國人是健忘的,無論怎樣言行不符,名實不副,前後矛盾,撒誑造謠,蠅營狗苟,都不要緊,經過若干時候,自然被忘得乾乾凈凈;只要留下一點衛道模樣的文字,將來仍不失為"正人君子"。我有時會想,我在義務教育春風滋潤下,卻有時干出一些與教育主旨不符的行為。而在同齡人中,我還扮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樣子。也許我比同齡人更正人君子,可我仍然是一個類似假和尚那樣的人。我開始懷念魯迅,魯迅現在離我們太遠了。像我猶且讀上他幾篇文章。而我身邊大多數人則因白話文不易懂而不讀。我較同齡人更"正人君子",但仍是魯迅怦擊過的那種人,可見當代學子不少已淪為魯迅年間失去靈魂的人了。魯迅先生,您在哪啊!
影片中還有介紹關於日本人對戰時中國戰區士兵寫書信時,不允許提及戰事,而且國內媒體也控製得相當好,以至於在日本戰敗後,很多日本人認為是中國人的錯,並對中國產生了仇恨,有的甚至不亞於中國被害民眾對日本的仇恨。但影片中同時也有一個從中國戰歸士兵的角色,這個角色是與未上過前線的日本人作對比的。就我個人認為,這個角色反應了日本人並不是沒有良知,也不是什麼天生就健忘的人。就那名士兵而言,他不但自己深深的懺悔,而且大義滅親,把自己殺人成性的弟弟給親手殺了。日本人自己都難以忍受那種殘忍的畫面了,很難想像當時中國百姓在水深火熱中是如何煎熬的。但受過武士精神教育,有強烈民族優秀思想的軍事家們就已經不同於普通日本民眾。他們有大大的野心,有自己充足的理由去侵略,有不肯反思的決對自我肯定。他們在法庭上的百般阻撓與挑釁讓全世界驚嘆,驚嘆的不是它的,而正是他們的無知與不悔改。日本民眾性本善,是一代又一代狂野的領導者扭曲他們的人生觀,善良的他們萬萬沒想到他們決對忠實的天皇、內閣卻是十惡不赦的大惡魔。所以才有現在日本教科書被改,卻只有少數日本人提出異議。他們太相信他們的國家,他們的領導人。而我們現在中國施行義務教育,人們大多用抨批的眼光看待,不相它,說他不好、無用。我想我們義務教育就是十年後,也很難整體提高國民素質。因為我們紮根里的思想就不行。效仿明治維新時普及教育,像他們一天給後一代一杯牛奶一樣的做法是好的,但也應就我國國情調整一下。現在他們文化侵略太泛濫了,我們民族文化意識太薄弱了,徒有一身本領,到時別國一點金錢誘惑就離開中國,教育還是失敗的。怎麼辦?還是讓領導人想去吧!何必杞人憂天呢!
還有一處不明,就是為什麼法官們大多不贊同死刑。其中有些是宗教因素,而更多是自己讓為太過殘忍。但對比日本在中國犯下的罪行,沒有讓他們像墨索里尼一樣掛屍廣場示眾,只是曲曲死刑,已經夠仁慈的呢。也許是那兩顆原子彈讓西歐讓美國人都認為下手太重,以至於他們有同情之心,於是出
最近,國內推出了三部愛國主義教育的電影,而東京審判是上映最早,也是受評價最高的一部。一句話概之,是中國人都應該看的電影。
影片開頭梅博士因排位順序問題,拒絕出席記者見面會,為捍衛祖國榮譽而斗爭。這一段在我觀看這部電影之前,已經聽我政治老師詳細解讀過。但當我看時仍然被他那種民族感,榮譽感所震撼。在他國審判官眼中這些是雞毛蒜皮的事,那是因為他們已經獲得應有的利益和地位。而在中國審判官眼中,這是對中國200萬犧牲人民的不屑,對抗日戰士浴血奮戰的不公,對中國抗日成就的不理。所以當大法官最終調整順序時,他也領悟到這調整對中國人的重要意義所在,並感嘆地誇獎梅博士為鬥士。
其後影片中我印象最深刻,也最讓我發我深思做出要數那出場作的假和尚那一段。面對前面三位大師殘被閹割,他為了求生而選擇了姦汙那姑娘。有人會抨擊他這種不仁不義的行為,但試問一下自己,你會選擇怎麼做。是捨生取義?還是苟且偷生?我的自問變成了自責,我不能捨生取義,不能像三位大師那樣能毅然以生命捍衛仁義,但難道就只因像假和尚這樣貪生怕死的行為,我們就從道德倫理等方方面面打倒他?試反過來想,如果當時他也義無反顧就死,誰又能在遠東法庭上鑒證當時在南京這殘忍的一幕。人總會有自己的弱點,當人被擊中的弱點,在那時人就不再是一個真正的人,只是他人的扯線玩偶。也許這是那人最本性的一面,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夠掙脫那根線,寧願就死也不舍義呢?也許抗戰年間大多數人會,我也從我父輩身上看到了這一點品質。但當時不也有很多像假和尚一樣懦弱的人,何況我們這些一代不如一代的青年人。的確,在沒有戰爭的年代,具有捨生守節意識的人畢竟不佔多數。突然,我腦海中浮現出一段魯迅說的話,一句讓我讀後很自卑,也很害怕的話,是魯迅先生寫來諷刺讀經者的:我看不見讀經之徒的良心怎樣,但我覺得他們大抵是聰明人,而這聰明,就是從讀經和古文得來的。……怎樣敷衍,偷生,獻媚,弄權,自私,然而能夠假借大義,竊取美名。再進一步,並可以悟出中國人是健忘的,無論怎樣言行不符,名實不副,前後矛盾,撒誑造謠,蠅營狗苟,都不要緊,經過若干時候,自然被忘得乾乾凈凈;只要留下一點衛道模樣的文字,將來仍不失為"正人君子"。我有時會想,我在義務教育春風滋潤下,卻有時干出一些與教育主旨不符的行為。而在同齡人中,我還扮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樣子。也許我比同齡人更正人君子,可我仍然是一個類似假和尚那樣的人。我開始懷念魯迅,魯迅現在離我們太遠了。像我猶且讀上他幾篇文章。而我身邊大多數人則因白話文不易懂而不讀。我較同齡人更"正人君子",但仍是魯迅怦擊過的那種人,可見當代學子不少已淪為魯迅年間失去靈魂的人了。魯迅先生,您在哪啊!
影片中還有介紹關於日本人對戰時中國戰區士兵寫書信時,不允許提及戰事,而且國內媒體也控製得相當好,以至於在日本戰敗後,很多日本人認為是中國人的錯,並對中國產生了仇恨,有的甚至不亞於中國被害民眾對日本的仇恨。但影片中同時也有一個從中國戰歸士兵的角色,這個角色是與未上過前線的日本人作對比的。就我個人認為,這個角色反應了日本人並不是沒有良知,也不是什麼天生就健忘的人。就那名士兵而言,他不但自己深深的懺悔,而且大義滅親,把自己殺人成性的弟弟給親手殺了。日本人自己都難以忍受那種殘忍的畫面了,很難想像當時中國百姓在水深火熱中是如何煎熬的。但受過武士精神教育,有強烈民族優秀思想的軍事家們就已經不同於普通日本民眾。他們有大大的野心,有自己充足的理由去侵略,有不肯反思的決對自我肯定。他們在法庭上的百般阻撓與挑釁讓全世界驚嘆,驚嘆的不是它的,而正是他們的無知與不悔改。日本民眾性本善,是一代又一代狂野的領導者扭曲他們的人生觀,善良的他們萬萬沒想到他們決對忠實的天皇、內閣卻是十惡不赦的大惡魔。所以才有現在日本教科書被改,卻只有少數日本人提出異議。他們太相信他們的國家,他們的領導人。而我們現在中國施行義務教育,人們大多用抨批的眼光看待,不相它,說他不好、無用。我想我們義務教育就是十年後,也很難整體提高國民素質。因為我們紮根里的思想就不行。效仿明治維新時普及教育,像他們一天給後一代一杯牛奶一樣的做法是好的,但也應就我國國情調整一下。現在他們文化侵略太泛濫了,我們民族文化意識太薄弱了,徒有一身本領,到時別國一點金錢誘惑就離開中國,教育還是失敗的。怎麼辦?還是讓領導人想去吧!何必杞人憂天呢!
還有一處不明,就是為什麼法官們大多不贊同死刑。其中有些是宗教因素,而更多是自己讓為太過殘忍。但對比日本在中國犯下的罪行,沒有讓他們像墨索里尼一樣掛屍廣場示眾,只是曲曲死刑,已經夠仁慈的呢。也許是那兩顆原子彈讓西歐讓美國人都認為下手太重,以至於他們有同情之心,於是出手較輕。但最終該懲罰的還是懲罰了,該判死刑的還是判了死刑,結果還是讓中國人能接受的。但中西文化思想之別,還有待我自己琢磨一下。
"東京審判"的確是一部不錯的紀錄片,它留給人們很多思考,也許人們在思考中,會喚醒那顆沉迷的心靈。
手較輕。但最終該懲罰的還是懲罰了,該判死刑的還是判了死刑,結果還是讓中國人能接受的。但中西文化思想之別,還有待我自己琢磨一下。
"東京審判"的確是一部不錯的紀錄片,它留給人們很多思考,也許人們在思考中,會喚醒那顆沉迷的心靈。
E. 我國四部愛國主義題材影片的名字
四部?百部吧.
百部愛國主義教育影片是指代表中國先進文化,傳承民族精神的紐帶,啟迪美好心靈的火炬,對塑造民族文化、弘揚正氣有著重要意義的影片.
百部愛國主義影片展現了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民族氣節和大義,不畏強權、堅定不移的民族信念。優秀的愛國主義影片具有生動、直觀、感染力強的特點,有著健康向上、催人進取的思想的內涵。
百部愛國主義影片為:
1、《小兵張嘎》北京電影製片廠
2、《林則徐》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
3、《閃閃的紅星》八一電影製片廠
4、《萬水千山》 八一電影製片廠
5、《革命家庭》 北京電影製片廠
6、《狼牙山五壯士》 八一電影製片廠
7、《雞毛信》上海電影製片廠
8、《平原游擊隊》長春電影製片廠
9、《鐵道游擊隊》上海電影製片廠
10、《地道戰》 八一電影製片廠
11、《地雷戰》 八一電影製片廠
12、《紅色娘子軍》 八一電影製片廠
13、《英雄兒女》長春電影製片廠
14、《甲午風雲》長春電影製片廠
15、《上甘嶺》 八一電影製片廠
16、《南征北戰》八一電影製片廠
17、《烈火中永生》 北京電影製片廠
18、《洪湖赤衛隊》 北京電影製片廠
19、《渡江偵察記》 八一電影製片廠
20、《白求恩大夫》 上海電影製片廠、八一電影製片廠
21、《野火春風斗古城》八一電影製片廠
22、《啊!搖籃》 上海電影製片廠
23、《火燒圓明園》中國電影合拍公司、香港新昆侖影業公司
24、《開天闢地》上海電影製片廠
25、《南昌起義》上海電影製片廠
26、《長征》廣西電影製片廠
27、《西安事變》西安電影製片廠
28、《開國大典》長春電影製片廠
29、《毛澤東和他的兒子》瀟湘電影製片廠
30、《雷鋒》八一電影製片廠
31、《周恩來》 廣西電影製片廠
32、《孫中山》 珠江電影製片廠
33、《焦裕祿》 峨眉電影製片廠
34、《蔣築英》 長春電影製片廠
35、《聶耳》上海電影製片廠
36、《大轉折》 八一電影製片廠
37、《大進軍》 八一電影製片廠
38、《毛澤東在1925》 瀟湘電影製片廠
39、《走近毛澤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等
40、《周恩來外交風雲》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41、《共和國主席劉少奇》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42、《鄧小平》 珠江電影製片廠、電影頻道節目中心
43、《我的法蘭西歲月》共青團中央網路影視中心、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廣東電信實業(集團)網星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44、《鄧小平·1928》 上海電影集團公司
45、《驚濤駭浪》 八一電影製片廠
46、《青年劉伯承》長春電影製片廠
47、《國歌》 瀟湘電影製片廠
48、《國旗》 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
49、《冼星海》珠江電影製片公司
50、《鴉片戰爭》 峨眉電影製片廠、四川《鴉片戰爭》影視製作有限公司
51、《詹天佑》上海電影製片廠、電影頻道節目中心
52、《我的1919》 西安電影製片廠、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北京電影製片廠
53、《橫空出世》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北京電影製片廠、電影頻道節目中心
54、《鐵血大動脈》八一電影製片廠
55、《嘎達梅林》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56、《英雄鄭成功》瀟湘電影製片廠、福建電影製片廠
57、《張思德》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公司
58、《暖春》 山西電影製片廠
59、《沖出亞馬遜》八一電影製片廠
60、《首席執行官》中國電影集團、山東電影製片廠
61、《法官媽媽》 北京紫禁城影業有限公司
62、《生死抉擇》上海 電影製片廠
63、《一個都不能少》廣西電影製片廠
64、《真心》天山電影製片廠、上海永樂電影電視(集團)公司
65、《紅河谷》上海電影製片廠
鄧小平 影片
66、《孔繁森》北京電影製片廠、山東電影製片廠
67、《緊急迫降》 上海電影集團公司
68、《沖天飛豹》青年電影製片廠 、電影頻道節目中心
69、《良心》 天山電影製片廠
70、《世紀之夢》 湖北電影製片廠、湖北經濟電視台
71、《下輩子還做母子》南京電影製片廠
72、《離開雷鋒的日子》北京青年電影製片廠、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
73、《我和喬丹的日子》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74、《危險智能》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75、《女生日記》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76、《寶蓮燈》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77、《我們手拉手》深圳電影製片廠
78、《飄揚的紅領巾》 瀟湘電影製片廠、今古影視策劃公司
79、《少女穆然》 湖北天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80、《我是一條魚》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81、《少年英雄》 共青團中央網路影視中心
82、《紙飛機》瀟湘電影製片廠、南通電視台
83、《六月男孩》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
84、《棒球少年》 福建電影製片廠
85、《真情三人行》上海電影製片廠
86、《TV小子》珠江電影製片廠
87、《槍手》 八一電影製片廠
88、《背起爸爸上學》 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
89、《花季雨季》 深圳電影製片廠
90、《燦爛的季節》長春電影製片廠
91、《我也有爸爸》上海電影製片廠
92、《風雨上海灘》廣西電影製片廠
93、《鳳凰琴》天津電影製片廠
94、《世紀大典》 (紀錄片)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95、《國慶紀事》 (紀錄片)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96、《宇宙與人》 (科教片)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電影頻道節目中心
97、《中華文明:英雄時代》(紀錄片)中央電視台
98、《中華文明:青銅的光輝》 (紀錄片)中央電視台
99、《中華文明:禮樂與爭霸》 (紀錄片)中央電視台
100、《中華文明:鐵血帝國》(紀錄片)
101、《小英雄雨來》(電影)
F. 愛國主義影片
愛國主義影片有:《一江春水向東流》、《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或型、《攀登者》、《開國大典》、《遲來的告白》《小兵張嘎》、《狼牙山五壯士》、《閃閃的紅星》、《地道戰》、《雞毛信》、《鐵道游擊隊睜肢》、《英雄兒女》、《林則徐》、《上甘嶺》等。
《鐵道游擊隊悉團世》是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於1956年攝制,由趙明執導,曹會渠、秦怡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在魯南鐵路沿線有一支鐵道游擊隊,他們破壞日軍鐵路運輸,有力地打擊了敵人。
影片描繪了抗戰期間一支活躍在鐵路線上的游記隊員的傳奇經歷,情節曲折、險象環生,扣人心弦、引人入勝,具有很高的觀賞性。同時,影片也注意突出主旋律,充分展現了游擊隊員們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影片渲染緊張氣氛的同時,還注意穿插了抒情的環節,反映了戰士們樸素美好的內心世界。影片插曲旋律優美,樸素真切,自問世後被廣為傳唱。
《一江春水向東流》簡介
《一江春水向東流》是由蔡楚生、鄭君里導演和編劇,白楊、陶金、上官雲珠、舒綉文、吳茵主演的一部劇情片。該片代表了20世紀30、40年代中國電影工業水準的巔峰之作影片改編自傳統故事《鍘美案》,講述對抗戰前後中國社會現實的反思,是戰後中國電影的重要內容。
如果說《八千里路雲和月》偏重於對戰爭的反思,那麼蔡楚生、鄭君里導演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則通過一個家庭的悲歡,以更為廣闊的人生畫面,將中國人民在抗戰中的苦鬥和受難,在抗戰後繼續忍受的欺壓訴之於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