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長征路上的故事
1、豐碑
一支長長的紅軍隊伍,在雲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頂著混沌迷濛的飛雪前進。嚴寒把雲中山凍成了一個大冰坨,狂風像狼似的嗥叫著,要征服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
將軍的馬,早已讓給了傷號騎。將軍和戰士們一道踏著冰雪行軍。他不時被寒風嗆得咳嗽著。他要率領這支隊伍向前挺進,為後續部隊開辟一條通道。
等待他們的將是十分惡劣的環境和十分殘酷的戰斗,可能三天兩頭吃不上飯,可能要睡雪窩,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幾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這支隊伍的素質怎麼樣呢?能不能經受住嚴峻的考驗?
將軍思索著……
前面的隊伍忽然放慢了行軍的速度,有許多人圍在一起,不知干什麼。
將軍邊走邊喊:不要停下來,快速前進!
將軍的警衛員回來告訴他:「……前面……凍死了一個人……」
將軍愣了愣,什麼話也沒說,朝那邊走去。風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蹌,眼睛有點迷離。
一個凍僵的老戰士,倚靠一棵光禿禿的樹干坐著,一動也不動,好似一尊塑像。他渾身都落滿了雪,可以看出鎮定、自然的神情,卻一時無法辨認面目,半截帶卷的旱煙還夾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間,煙火已被風雪打熄。
他微微向前伸出手來,好像要向戰友借火……「怎麼?他的衣服這么單薄、破舊?像樹葉,像箔片一樣薄薄地貼在身上……他的禦寒衣物呢?為什麼沒有發下來?
將軍的臉上頓時陰雲密布,嘴角邊的肌肉明顯地抽動了一下,驀然轉過頭向身邊的人吼道:「叫軍需處長來,老子要……」一陣風雪吞沒了他的話。他紅著眼睛,像一頭發怒的豹子,樣子十分可怕。
沒有人回答他,也沒有人走開……
「聽見沒有?警衛員!快叫軍需處長跑步上來!」將軍兩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動著,不知是由於冷,還是由於憤怒。
終於,有什麼人對將軍小聲地說了一聲:「這就是軍需處長……」
將軍就要發火的手勢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佇立了足有一分鍾。雪花無聲地落在他的臉上,溶化成閃爍的淚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氣,緩緩地舉起了右手,舉至齊眉處,向那位與雲中山化為一體的犧牲者敬了一個庄嚴的軍禮……
雪更大了,風更狂了。大雪很快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變成了一座晶瑩的碑……
將軍什麼話也沒說,大步地鑽進了彌天的風雪之中,他聽見無數沉重而又堅定的腳步聲在說:「如果勝利不屬於這樣的隊伍,還會屬於誰呢?」
2、夾金山的一天
舒啟興是一個15歲的砍柴工,在地主家備受折磨。這一年秋天,紅軍來到他的家鄉——夾金山南麓的寶興縣。
紅四方面軍在寶興先後建立了黨的地方組織和蘇維埃政權,打土豪、分田地,組織地方武裝和游擊隊。舒啟興看他們給窮苦人飯吃,比在地主家呆著強,就偷偷跟著隊伍走了。
1936年春天,紅四方面軍轉移去康北藏區,舒啟興跟著隊伍翻越了夾金山。他們是在種苞谷的季節翻雪山的。早上天不亮就開始爬山了,雪山很難翻,他們走得很快,一直走到天黑。
戰友們用柏樹皮和干竹子紮起火把,砍來竹竿、樹枝做成拐杖,用藏民送來的干海椒做禦寒食品,餓了只能吃上一口雪。大家互相鼓勵著,攙扶著,艱難地往上爬。
越往上走,路越險,高原反應越大,人也越頭暈,仰面看,頭頂上有人,低頭看,腳底下也有人。這時候人已經走到了疲倦的極限,但是誰坐下來,誰就永遠起不來。
雪山的天氣就像孩子臉,變化無常。一開始還艷陽高照,突然間就能狂風暴雨,下起冰雹。戰士們第一次碰到冰雹天氣時沒經驗,都把斗笠頂在頭上,結果斗笠全被砸得破破爛爛的。
後來就用洗臉盆頂在頭上,陶的、銅的,冰雹敲打在上面「叮叮當當」就像音樂。有時候大家沒有來得及准備,核桃大的冰雹劈頭蓋臉地砸下來。
大家只好用手捂著臉走路,冰雹砸在手上,生疼生疼的。還有好些戰士猝不及防,跌倒了,滑下山了,就再也找不到他們了。
午後時分,隊伍到了山頂。大家都很累,也很高興,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不過山頂空氣稀薄,大家沒敢停留就繼續往下走了。傍晚,舒啟興所跟隨的連隊終於翻過夾金山,抵達小金縣。
下山後,連隊遭到當地土司武裝突然襲擊。子彈從他的右手手肘射進,又從右肩膀穿出,他旁邊的幾個戰友都犧牲了。為了養傷,舒啟興被留了下來。帶著連隊發的30斤糧食,返回了家鄉。
3、小小電報員
14歲的王玉清正在地主家幹活,聽見有人說紅軍來了。地主惡狠狠地告訴他:「『紅鬍子』殺人不眨眼,專吃小孩子。」當時,地主都把賀龍的部隊稱為「紅鬍子」。
王玉清不信,就跑出去看,他發現紅軍對窮苦百姓很和氣,很好,對地主很兇。王玉清立即去報名參加紅軍,幾天後,他成為了紅軍無線電台的一名戰士。
王玉清非常聰明,加上他又虛心向老戰士請教,到部隊才一個星期,就很快學會了電台的使用方法,首長們都喜歡把電報交給他發。在行軍的途中,賀龍留給他的印象最深刻。
由於王玉清做事干練麻利,又聰明,賀龍很喜歡他,經常把很重要的電報交給他,還常常用手指彈王玉清的腦袋,表示誇贊。
在行軍最艱難的時候,賀龍還總是在隊列中,給大家鼓勁,大家喜歡叫他賀老總,很遠就能聽到他爽朗的笑聲,他還時不時地用親切的口氣問小戰士們:「苦不苦?累不累?」
有一次,平時總是喜歡開玩笑的賀老總,神情非常嚴肅,兩道濃眉都擰成了疙瘩。原來,王玉清接到一個緊急電報,交給了賀老總,內容是說蔣某人調了重兵和飛機要圍堵紅軍,這時候的紅軍剛剛搶佔了渡口,可是江上沒有橋,船又少又小。
賀老總看了以後非常焦急,部隊可是他的生命啊。最後,大家想了一個辦法,用木排代替木船過江,簡單又省時間,過了江,賀老總又變得談笑風生了。
進入草地沒幾天,王玉清就斷糧了。電台的炊事班長知道後,把自己僅有的兩把炒麵給了王玉清。王玉清說什麼也不要,對班長說:「你把糧食給了我,你怎麼渡過難關?」
班長說:「走一步算一步吧。你還年輕,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身體需要這些吃的,革命的路還很長,你一定要走出草地去!」後來他們走散了,王玉清再也沒有見到他。
過了一段時間,連野菜都找不到了。不少戰友走著走著就倒下去了,身邊的戰友不管認識不認識,都幫著將剛剛犧牲的戰友掩埋好。看著戰友們一個一個倒下去,王玉清也失去了走出草地的信心,就坐在一條水溝邊休息。
四五天沒有吃一點東西的王玉清,頭暈目眩,渾身無力。突然,他發現水溝里有魚,可是他沒有力氣下去捉,即使有力氣,也不敢下去,好多戰友都為了抓小魚陷入這樣的水溝里,再也沒有出來。有出來。
就在王玉清絕望的時候,他突然想起來,軍帽上不是別著兩根縫衣針嗎?為什麼不去釣魚呢?他把針燒紅後彎成鉤,拴上線,在溝里碰碰運氣。真是天無絕人之路,他居然釣到了兩條小魚。他高興極了,當時第一感覺就是還能多活幾天。
後來,這個方法被許多戰友借鑒。他們就是靠著這個小魚鉤,邊走邊釣魚,終於,走出了草地。
4、坐筐過繩橋會師
1935年6月14日,中央紅軍一部和紅四方面軍一部在達維鎮會師。紅三軍團擔負中央交予的維護交通、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的任務。彭德懷親自率領十一團來到維古村。
這是個依傍高山、面臨大河的村莊。河上的橋已被敵人破壞,隔河而望,紅四方面軍的隊伍正向這邊走來。
雙方雖是面貌可辨,可使盡力氣喊話,對方仍是聽不清楚。急中生智,他們互擲石頭,在石頭上纏上字條,相約在這里架設懸橋。
聽說在上游的以念有一道橋,彭德懷又來到以念。這里的繩橋也受到破壞,上下兩條繩,只剩一條,河的對面就是紅四方面軍,雙方仍然沿用維古的方法,向對岸擲石頭。
十餘分鍾以後,接到這樣的一個字條:「我是徐向前,率領紅四方面軍之一部到達了」,「我們是三軍團之一部,在此迎接你們。」雖然取得了聯絡,但雙方依然不能講話,也不能渡河,仍是隔河相望著。
就在為難之際,紅軍戰士在河岸的樹林中找到了。於是四方面軍的一個戰士坐在筐子里將筐子拴在繩子上,從河對岸慢慢地盪過來了。接下來便是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以及其他官兵一個又一個地渡過來。雙方終於會師成功。
兩天後,維古的懸橋經紅軍一方面軍與四方面軍共同努力,終於架設成功了。
5、半碗青稞面
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紅軍戰士只有可憐的一點青稞面做干糧。
周恩來副主席和戰士們一樣,絕不多吃一點青稞面,還教育戰士們,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一定要特別愛惜糧食。戰士們聽了他的話,都把僅有的青稞面裝在糧袋裡,拴在腰上。
青稞面越來越少了,戰士們只能用一點青稞面摻在野菜里煮湯喝。
戰士吳開生的青稞面吃完了,已經餓了兩天,周副主席知道後,就讓警衛員把自己省下的青稞面給吳開生兩碗。
他看著吳開生蠟黃的臉,語重心長的說:「這是革命呀!」吳開生流著眼淚說:「我只要有一口氣,就要跟你走出草地,革命到底!」
這天晚上又是狂風暴雨,用被單做成的帳篷自然擋不住風雨的襲擊。戰士們都淋成了落湯雞。周副主席命令戰士們都到他作為辦公室的帳篷里去休息。
大家怕影響他工作,都不肯去。
他冒這大雨親自來了,說:「你們不去,我心不安。」周副主席的話像火烤暖了戰士們的心。
這樣走了幾天,草原仍然無邊無際。青稞面吃完了,野菜吃光了,軍馬也殺掉吃了。戰士們只好燒皮帶吃,甚至把隨身帶的紙張咽下去充飢,紅軍陷入了極大的困境。
周副主席命令把僅存的半碗青稞面全部分給大家泡水喝:「那您吃什麼呢?」警衛員急了。
周副主席兩只大眼睛放出了嚴峻的光芒,清瘦的臉上肌肉抖動著,「有同志們活著,就有我。只要多留一個戰士的生命,就給革命事業增加一份力量,拿出來分掉!」
這摻上一點青稞面的熱水,分到戰士們的手中。
戰士們流淚了,這不足半碗的青稞面,是周副主席的心意和生命啊!
戰士們又上路了,在茫茫的草地上。
行進著摧不垮的鋼鐵紅軍。
Ⅱ 小學生看的與黨有關的紅色影視劇有哪些
1、《閃閃的紅星》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的中國兒童紅色電影。該片由李昂、李俊執導,祝新運、趙汝平、劉繼忠主演主演。於1974年10月1日上映。該片講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2、《小兵張嘎》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劇情片,由崔嵬、歐陽紅櫻聯合執導,安吉斯、張瑩、葛存壯、於中義主演。該片於1963年在中國上映。該片改編自徐光耀的小說《小兵張嘎》,講述了小嘎子在老鍾叔、老羅叔、區隊長、奶奶的引導下,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八路戰士的故事。
3、《劉胡蘭》《劉胡蘭》是由馮白魯執導戰爭片,胡宗溫、陸小雅參與演出,講述的是劉胡蘭的心靈里從小就種下了仇恨的種子。紅軍來了,把地主呂善卿家的財物分給了窮人。劉胡蘭從紅軍戰士孫同志講的故事裡,懂得了革命的道理。
4、《少年雷鋒》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96年,這部影片描寫少年雷鋒在黑暗年代所經歷的折磨和苦難的經歷,著力揭示了他對黨對人民的深厚感情,展示了雷鋒在黨的教育下,最終成長為一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的歷程。
5、《紅河谷》,是1996年上映的一部歷史劇情類電影,該片由馮小寧執導,寧靜、邵兵、多布吉、應真等共同出演。影片講述了以20世紀初的中國西藏為背景,演繹了一段漢藏兒女生死相依的愛情故事和並肩抗戰的英雄傳奇的故事。
Ⅲ 革命電影觀後感作文400字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8-24
10:34
當讀完《小英雄雨來》時,我久久陷入了沉思。想著雨來跟我一般大小,卻能與日軍抗衡。
在晉察冀邊區,有一個村莊叫蘆花村,村裡有一個小孩名叫雨來。他水性好,尤其擅長鳧水,像個小鴨子一樣靈活。一天,鬼子又來「掃盪」了,雨來被日本鬼子捉住了。鬼子讓他交出李大叔,可雨來寧可玉碎,不為瓦全。這下激怒了日軍,被日軍的一頓毒打打得青皮臉腫。可雨來仍是寧死不屈。
讀到這里,我對我的懦弱感到羞恥。一次,同學打電話約我出去玩,平時爸爸一般都同意了,可這次說什麼也不讓我去。我很納悶兒,爸爸看我一臉狐疑,便解釋到:「今天天氣太熱,很容易出汗。況且你身體也不好,不宜出門。」聽了這話,我頓時來氣兒了,反駁道:「誰說我體質差?而且打籃球還能增強體質!」這時,媽媽發話了:「你喉嚨不是很痛嗎?那還去干嗎?在家裡好養身體。」「我喉嚨早就不痛了!」我急了。「不準去就不準去!」媽媽火了。「可……」話還沒說完,一股委屈勁兒直涌心頭,鼻子一酸,竟哭起來。姐姐走了過來,對我好言相勸,可我就是轉不過彎兒來。姐姐看也說服不了我,三人便都不管我,去看電視去了。而我卻倔在屋裡,不出來,獨自生著悶氣兒。幾分鍾過後,我的氣也消了一半,可又想著他們在客廳看電視不理我,又發起脾氣來。現在想著雨來的英雄舉動,我早已無地自容。
雖然雨來生在抗日戰爭時期,卻能認真、刻苦學習;我呢,在這種和平的社會里,本應發奮讀書,與實際卻相差「十萬八千里」。
讀了這篇文章以後,我明白了兩個道理:一是在家或外面不能軟弱,更不能嬌氣,應該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同時也要在學校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在家裡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好孩子!
Ⅳ 愛國主義影片觀後感(200字-300字)
《地道戰》全片的劇情是1942年,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對冀中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盪。日本鬼子從炮樓出來不斷襲擊鄰村老百姓,進村後,他們燒殺搶奪,無惡不作,老百姓對他們咬牙切齒,恨之入骨。
高家莊群眾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民兵隊長高傳寶的領導下,隨機應變,因地制宜,把土洞、地窖改造成戶戶相通、村村相連的多口地道,而且一直挖到敵人的炮樓底下。某夜,小鬼子山田隊長率日軍在天黑之際偷襲高家莊,這事被老鍾叔發現了,高老鍾意識到鬼子進村將是老百姓的一場災難。面對凶惡的日本鬼子,他一路小跑,毅然來到村中的老槐樹下,解開繩索,拉響了那口報警的大鍾,就在鍾聲回盪在高家莊的上空時,山田的槍聲也響了,這位忠誠的老鍾叔倒在了山田的槍口下……高家莊人民被激怒了,他們望著老鍾叔的遺體,立下了錚錚誓言,他們要為老鍾叔報仇!
鬼子一出炮樓就會被藏在地道里的民兵發現,他們連忙告訴村裡的老百姓,趕快下地道,敵人進村後,什麼也發現不了,可是,民兵連長高傳寶和他的所有民兵早已做好戰斗准備,一聲令下,四面開火,敵明我暗,戰術自如,打得鬼子措手不及,亂竄亂跳。敵人在逃往炮樓的途中,被我埋伏在田野外的民兵從地下向神兵一樣殺出,打得鬼子潰不成軍。最後,活捉了日本鬼子小隊長。高傳寶揪著小鬼子的衣領說:「你抬起頭來看一看,這是什麼?這是人民!只有人民才能創造出這樣的奇跡,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六十幾年後的今天,回望六十幾年前的崢嶸歲月里,高家莊的地道戰中的地道是奇跡,而我說冀中平原的勞動人民們才是奇跡!他們發揮自己的智慧創造了地道,戰勝了的困難,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自己的家園和祖國!他們在抗日戰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