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喜寶大結局是什麼
喜寶大結局是勖存姿去世後,喜寶過上了隱居生活。
在《喜寶》這部小說中,喜寶是一個聰明、獨立、但又命運多舛的女性。她經歷了家庭的變故,被迫輟學,之後在生活中不斷奮斗,努力尋找自己的出路。在這個過程中,她遇到了勖存姿,一個富有、有魅力的男人。兩人之間展開了一段復雜的感情糾葛。
在大結局中,勖存姿去世後,喜寶並沒有選擇繼續過上奢華的生活,而是選擇了隱居。這個結局反映了喜寶內心的獨立和堅韌,她不願意被物質所束縛,更不願意為了金錢而放棄自己的尊嚴和價值觀。她選擇隱居,也許是為了尋找內心的平靜和寧靜,也許是為了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
這個結局也反映了小說對於社會現實的批判。在小說中,喜寶所生活的社會是一個充滿物質誘惑和利益紛爭的世界。而喜寶的選擇,則是對這種社會的反抗和拒絕。她不願意被金錢和物質所左右,更不願意為了這些東西而放棄自己的尊嚴和追求。她的選擇,也給了讀者一個深刻的啟示: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注重內心的修養和追求,保持自己的獨立和堅韌。
總的來說,《喜寶》的大結局是一個充滿思考和啟示的結局。它反映了喜寶內心的獨立和堅韌,也反映了小說對於社會現實的批判。同時,它也給了我們一個深刻的啟示: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注重內心的修養和追求,保持自己的獨立和堅韌。
2. 《喜寶》作品鑒賞
《喜寶》是由當代作家亦舒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79年。
該小說講述了劍橋聖三一學院的高材生薑喜寶,為了生活和自身的要強,決定做勖存姿情婦的故事。小說通過描寫喜寶內心自我身份的轉變,以及對聰慧身份轉變後自我價值的烘托,表現了亦舒對於20世紀80年代香港女性身份的探索。
作品主題
小說中勖聰慧和喜寶像兩條交叉線一樣,在相遇之後走上了完全相反的道路。聰慧是從小生活優越的千金小姐,她有著喜寶所嚮往的家庭背景。在初見聰慧時,喜寶就對聰慧流露出了無法抑制的羨慕。然而聰慧卻在人生的大好時光中做出了身邊人難以理解的決定:拋棄了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愛情、金錢、家人,去到遙遠的大陸山區做支教老師。
這些聰慧不要的,恰巧是喜寶所苦苦追求的。聰慧孑然一身前往大陸,她依靠自己的熱情和知識實現了自我的獨立價值,她寄回來的信件洋溢著實現自我價值的自豪感。
這在勖存姿和喜寶看來是不可思議的。然而當喜寶失去勖存姿只剩下錢後,卻也漸漸理解聰慧的決定:金錢和對自己無愛的丈夫很難給她帶來滿足感。通過聰慧的「出走」,亦舒在小說中為金錢社會的女性提供了真正實現獨立自我的可能,只是這種身份的獲得需要勇氣,也有著難以想像的艱辛,更有著長久以來男權政治下的頑固思想的阻撓。
喜寶的故事只是個特別的例子,但在金錢社會里,仍然會有很多「喜寶式」女性的存在,她們或許沒有那麼幸運,沒能夠等到實現自我的機會就在消磨自我的過程中失去了真正的自我。
身份轉變後的喜寶依然難逃失去愛情的悲劇,而拋棄原有身份的聰慧卻通過自我的努力獲得人生價值,亦舒用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啟示讀者:女性要正視自己的身份,在現實生活中應該成為有著獨立精神與獨立自我的存在,努力通過自己實現人生的價值,而非任何男性的附庸;在金錢萬能的社會,女性不應該甘於出賣自己的身體獲得表面一時的光鮮,而是應該努力追尋精神上的快樂,不然終將陷入「喜寶式」的悲劇。
藝術特色
情節
就情節而言,小說《喜寶》的情節是俗氣,甚至有點滑稽的。首先,小說採用第一人稱「我」進行敘事,焦點是主人公「喜寶」,大量的關於「我……」的直接內心獨白,讀者能直接體會到人物的計較、現實、決斷、屈辱、寂寞。其次,小說具有普通言情作品的框架。
一個美麗、聰明、上進、年輕的劍橋女學生,可是她沒有錢,在回香港的飛機上,阿拉丁的神燈忽然亮了,一個富家女將她帶入了一個充滿了大量財寶的寶庫、豪宅,而且這家豪宅的老爺、少爺同時愛上這個「灰姑娘」。但不同於普通言情小說的地方是,《喜寶》有較為強烈的現實指向性。
夢境
小說中作者屢次寫到喜寶做夢。喜寶在自覺尊嚴受辱後去尋求性刺激,而且放縱完心情舒暢,怨氣盪然無存。
但是,當晚她噩夢連連,日常生活中她貌似我行我素的行為背後,對他人反應的在意和恐懼等種種復雜情緒,在大腦放鬆後,卻以夢魘的形式被誠實地反映出來。如果單看喜寶的言行與心理活動,讀者可能認為喜寶是「口是心非」的人,但通過夢境,對她就會有更深入准確的認識。在夢中,喜寶最常看到的是信——一封封的來信。
信有著非常明顯的象徵含義,它象徵內心的想法、意見。而收到信,意味著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同與感情。這些關於信的夢,散落在小說的各章節,把它們串聯起來就可以發現這是個完整的夢魘,呈現出一個渴求著無數愛的人在最無愛的困境中的絕望與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