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歷史上八百壯士的簡介
最近電影《八佰》上映取得了相當大的反響,影片中的國軍將士們展現出了相當悲壯的軍人精神,而人們也都會為影片中堅守不屈的國軍將士而感動落淚。不過,你知道在四行倉庫保衛戰勝利以後,團長謝晉元和倖存的將士們的結果如何嗎?
在一次例行早操中,謝晉元沒有半點防範,而被收買的四名士兵便趁機將匕首插入了他的身體。當天下午,身中數刀的謝晉元就因失血過多,不幸逝世,享年36歲。在之後他的葬禮中,上海市民共有25萬人自發為他送行,以表達對這位英雄的崇敬。而後謝晉元的部下也四處分散,由於對老團長的愧疚和懷念,他們也永遠不願再當兵。
② 八百團長誰演的
八佰團長是杜淳演的。
《八佰》
《八佰》是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和北京七印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騰訊影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光線影業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影業(北京)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導演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
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影評:
塑造立體的人,是《八佰》的立意與野心所在。以往戰爭片的主角,要麼是正面迎敵的戰士,要麼是深入敵營的卧底。而該片卻從一群逃兵的身上展開,《八佰》能在國產戰爭片中越眾而出,恰恰是因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該片拓寬了我們認識英雄的維度,他們在捨生取義前,也有過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與掙扎。
③ 《八佰》電影講述的是什麼
電影《八佰》主要是取材於1937年的淞滬會戰,淞滬會戰總共歷時三個月,而這場戰役則是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場戰役,主要是講述了88是262旅545團的團長謝晉元帶領了420名壯士你看了30萬日軍的反撲,戰役主要是以四行倉庫為據點,而這場小型戰役只是歷時了4天4夜,戰爭開始之初,謝晉元也是為了壯大聲勢,直接號稱有800人堅守倉庫,所以這部影片的名字叫做《八佰》。
其實近幾年來,國內的影片市場上相對來說並不算是特別的低迷,前前後後也是出了非常多的優秀國產影片,而這部作品在上映的時候也算是取得了國際票房冠軍。很多影迷其實希望未來國內的國產影片,拍攝的質量能夠越來越高,如果能夠多出幾部這樣的影片,那麼對於我們來說肯定是一件好事。
④ 八百謝團長原型
謝晉元。
著名抗日英雄,淞滬會戰中率「八百壯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鼓舞了人民的抗戰熱情,被國民政府授予抗戰最高榮譽獎章「青天白日勛章」(第69號)。
1941年4月24日被汪精衛收買的叛徒殺害。謝晉元遇害的消息傳出後,舉國震驚。5月8日,國民政府通令嘉獎,追晉為陸軍少將。上海30萬民眾前往「孤軍營」弔唁,瞻仰遺容 。
(4)電影八百裡面的團長叫什麼擴展閱讀
文革中,紅衛兵毀謝晉元墓。文革結束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萬國公墓重建其墓,以彰其「參加抗日,為國捐軀」的光輝業績。
1985年,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40周年時,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抗日戰爭館展出了謝晉元率領八百壯士孤軍堅守四行倉庫的事跡圖片,深受中外觀眾好評。
2005年,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上,將國民黨軍「八百壯士」與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等並稱為「英雄群體」,稱他們為中國人民不畏強暴、英勇抗爭的傑出代表。
2014年,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⑤ 八百壯士的謝晉元,到底是什麼職務
今年《八佰》電影上映,八百壯士血戰四天四夜死守四行倉庫的故事出現在熒屏上,讓更多人知曉這些抗日英雄。由於四行倉庫背靠租界,所以日本人並不敢使用威力巨大的武器進攻,加上倉庫建造的極為堅固的原因,所以縮小了謝晉元所屬和日軍裝備的差距,加上謝晉元所屬英勇無畏的戰斗,才書寫了這戰爭史上的奇跡。給予囂張的日軍迎頭一擊,更是給予處在戰亂中4萬萬同胞們無限的希望。後來因為日軍向租界施壓,沒有辦法蔣介石只能下令撤軍,八百壯士的故事到此書寫結束,但是抗日戰爭才剛剛開始。
⑥ 八佰最後活下來多少人
八佰壯士活下來很少,大概有十餘個人。即使活下來也是去往外地,幾乎都沒有留下姓名。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與日軍血戰4晝夜後,順利完成了任務,謝晉元接到了撤退命令,撤退到公共租界,被解除了武裝。
八百壯士劇情簡介
丁善璽編導的本片,繼《英烈千秋》後,敘述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略上海,中國88師524團團長謝晉元,為牽制日軍,掩護中國軍隊後撤,率領480青年軍官,號稱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達三個月之久。軍人英勇殺敵,女童子軍冒著生命危險給守軍輸送食物、醫葯,當牽制任務完成,守軍越過蘇州橋後撤。本片的格局手法與《英烈千秋》完全不同,只限於幾成孤島上海的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數百中國軍人與包圍的日軍進行陣地戰。導演根據史實,利用四行倉庫周圍有英法租界,蘇州河對面又是國統區,蘇州河兩岸戰爭與和平不同環境造成的戲劇沖突,表現了愛國軍隊抗擊侵略者英勇無畏的精神,和上海人民聲援國民黨守軍的時代氣氛。導演把握住雙方沖突的因素,安排叢生的險象,利用國軍在槍林彈雨下游過蘇州河,民眾都為軍人擔心的正反打鏡頭蒙太奇剪接手法,形成扣人心弦的場面,把劇情推向高潮。本事件曾於1938年搬上銀幕,是默片,由陽翰笙編劇,應雲衛導演,袁牧之、陳波兒主演,是抗戰時期「大後方電影」中較為著名的一部,其中女童子軍冒死為壯士們送國旗的細節,具有極為悲壯的感染力。影片在當時的大後方及香港極為轟動,而且在東南亞甚至西歐都得到熱烈反響。
謝晉元等八百壯士,即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集團軍88師524團,是指在上海即將淪陷之時,奉命退守四行倉庫,在那裡與日軍激戰四天四夜,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士氣的英雄群體。1937年10月,持續三個月的淞滬會戰進入尾聲,為掩護主力部隊撤退,88師524團團副謝晉元率「八百壯士」進駐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天四夜,用生命守護了一個民族的尊嚴。 資深外交官、國際法泰斗厲聲教曾撰文揭開了「八百壯士」的歷史真相。
文章披露道:「聞名遐邇的』八百壯士『其實遠沒有八百人。所謂的』八百壯士『僅有不到四百人。八百人的說法是死守四行倉庫的』孤軍『為了起到震懾日軍的效果故意放出來的消息。」《國家人文歷史》亦曾撰文稱,「八百壯士」的實際具體數字為355。2014年8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謝晉元等八百壯士(1937)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集團軍88師524團被追認為英雄群體。
⑦ 電影八百200字觀後感
《八百壯士》觀後感
看了《八百壯士》後,我心中有說不完的激動,這部愛國主義影片,主要敘述當時日軍進攻上海的真實戰況,我八十八軍五二四團第一營官兵五百人,由團長謝晉元中校率領掩護國軍之撤退,並陷入三面之包圍中,即戰四晝一夜,有四行倉庫通過穌州河進入英租界。這裡面有一個很英勇的女孩,叫楊惠敏,自願當童子軍,父親勸她回去,她不肯,說要讓中國立起來。上海鬧飢荒時,他去維護秩序,還將國旗送到四行倉庫,路上危機重重,可為了立志氣,強民心她死也要去。
當時,全國的童子軍堅守著「不要餉、不吃糧、不怕苦、不怕死」的號令。我為之感動,因為他們不是為自己的利益而貢獻,而是為了國家未來的前途而貢獻著,不貪生怕死,這才是真正的中國人。800個烈士,多麼珍貴的 「一筆財富」啊,就這樣犧牲在了日本人的手榴彈中,我真惋惜啊。這時,我的心中又萌生了憎恨之情,日本人為什麼要將八百壯士趕盡殺絕呢?為什麼一定要佔領上海呢?為什麼要攻擊中國,不和我們做朋友呢?為什麼?為什麼?難道,為了統治全世界,日本人要傷害所有人嗎,要讓所有人看不起嗎。
我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壯闊國土,璀璨五千年華夏文明,幾萬萬華夏生靈開始遭受日軍大規模的踐踏與蹂躪。失陷的國土,逃難的貧民,潰敗的軍隊苦難時刻的開始。日本人,你們為什麼要這么做。
如果不是當時的中國不強大,那麼,日軍也不會來攻擊我們了,從現在起,我要發奮讀書,讓祖國更加強大!讓世界各國都和平共處,再也不發生這種事情了。「……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此時此刻,宋祖英的《愛我中華》回響在我的耳畔,我的心也像宋祖英那樣裝滿了對祖國深沉的愛
⑧ 八佰原型人物
1、謝晉元(杜淳飾):謝晉元1905年出生於廣東梅州蕉嶺縣,1925年12月,謝晉元從國立廣東大學(今國立中山大學)畢業,進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謝晉元被第88師師長孫元良選中,組成「敢死隊」堅守四行倉庫,掩護十萬大軍西撤。當時他不過32歲,卻留下了豪言壯語:「我們是中國軍人,寧願戰死在閘北這塊領土之內,也決不放棄殺敵的責任。」
2、何香凝(姚晨飾):何香凝是女權運動的先驅之一,民革主要創始人,國民黨元老廖仲愷的遺孀。時至激戰之際,何香凝先生專程趕到蘇州河南岸「遙望致哀」,她在一封致函中寫道:「『八百壯士』的英雄氣概,使我們感動得流淚,但等我們趕到溝邊,卻又不能通過,只有靜穆地向對岸注視,遙寄我滿腔虔敬親愛之忱。」1937年淞滬會戰的時候,何香凝已近花甲之年,但姚晨飾演這一角色時才39歲,在年齡上有較大出入,可能是運用了特效化妝。
3、上官志標(俞灝明飾):上官志標,生於1912年7月20日,福建省上杭縣人,中央軍校軍訓班第一期畢業。作為謝晉元的主要助手,上官志標在四行倉庫浴血奮戰的經歷,被寫進了台灣課本。
4、陳樹生(鄭愷飾):陳樹生是湖北利川人,1934年冬於家鄉參加國民革命軍第88師,被編入補充團第一營。在四行倉庫保衛戰中,謝晉元組織官兵們寫下298封遺書,其中,陳樹生在白色汗衫上,給遠在四川大巴山裡的老母親寫下一行悲愴血書:「捨生取義,兒所願也!」
5、楊惠敏(唐藝昕飾):在片中可以看到一女士橫渡蘇州河,她很有可能是楊惠敏。1937年10月28日深夜,14歲女童子軍楊惠敏冒著生命危險游過蘇州河,爬到四行倉庫樓下,將一面旗幟交給團長謝晉元,謝團長屬下將旗幟升上四行倉庫樓頂。1977年,台灣拍攝的電影《八百勇士》里,林青霞曾扮演楊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