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有部電影叫青青的什麼山

有部電影叫青青的什麼山

發布時間:2025-02-19 10:03:33

㈠ 《喊·山》這部電影的結局是什麼



《喊·山》最後的結局是,紅霞承認了是自己看到韓沖埋下雷管准備炸獾,利用女兒想吃山楂果子的事情,給臘宏說了有雷管的地方,讓他去撿山楂果子,致使臘宏被雷管炸死的事實。最後紅霞被帶上警車,韓沖追到跑不動摔倒在地。最後,彷彿又看到了紅霞敲著臉盆,在山頂,無聲吶喊的情景。
《喊·山》這部電影沒有像過去的中國農村電影一樣拿苦難生活,貧窮使人喪失人性這些「苦難」元素來當作吸引觀眾的看點。而且山村也只是故事發生的一個平台而已。甚至是連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代背景,導演也只是做了模糊的處理,沒有給觀眾們太強的年代感。
導演這樣的做法是為了讓觀眾們把全部注意力,放到這部影片中的情節和人物上去。
盡管是在一個山村背景下,但是導演還是加入了很多商業元素,把犯罪、愛情、懸疑等題材相結合,通過一系列犯罪案件把主角悲慘的命運串聯起來。特別是影片最後,韓沖為了紅霞,與村民們對抗的情節,把韓沖與紅霞的感情推到了高潮。

㈡ 電影」廬山念」插曲知音「」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韻依依形容了什麼

這不是廬山戀的歌曲,是電影《知音》的歌曲,主演都是張瑜,表達兩個人相知相念,依依不捨的感覺

㈢ 有部電影的主題曲是這里的山路十八彎的是什麼電影

《山路彎彎》這部電影以十八彎的山路為背景,講述了一個發生在美麗山村的愛情故事。影片中,自然景觀與人物情感交織在一起,呈現出一幅生動的農村生活畫卷。導演戈日泰運用獨特的視角,展現了當地人們的生活狀態和內心世界。主演莫丹、孫晶晶、邢兆軍等演員的出色表演,更是為影片增色不少。

影片中的主角莫丹,是一位勤勞朴實的農村姑娘。她與邢兆軍飾演的青年農民在山路上相識,兩人從最初的陌生到相知相愛,經歷了許多波折。孫晶晶飾演的角色則是一位熱情開朗的山裡姑娘,她在影片中起到了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電影通過對這些人物的描寫,展現了山村人民淳樸的品格與生活的不易。

《山路彎彎》不僅是一部愛情片,也是一部反映農村生活現狀的影片。影片通過展現十八彎山路的美麗景色,描繪了當地人們的日常生活。在這樣的背景下,愛情故事顯得更加真實動人。影片中,十八彎山路不僅是故事發生的舞台,更是連接人心的紐帶。它象徵著生活的坎坷與曲折,也寓意著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

《山路彎彎》以其獨特的視角和真實的情感表達,贏得了觀眾的喜愛。影片中的主題曲《這里的山路十八彎》更是膾炙人口,成為不少人心中的經典旋律。通過這首歌曲,觀眾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影片所傳遞的情感與精神。

㈣ 請問這部老電影叫什麼,好像有關少林的

導 演:張鵬翼
編 劇:張鵬翼
出品:峨眉電影製片廠、台灣金鼎影業公司
上映年份:1991年
地 區:中國大陸 中國台灣
顏 色:彩色
類 型:劇情片
主 演:陳玉蓮、徐承義、午馬、鄭艷鳳、林威、徐忠信、朱江、王亞玲
一天,小雲隨少林寺俗家弟子至善外出學劍法,途中被魏忠賢手下殺手認出,雙方激戰,神秘道士助至善擊退殺手。得到消息後,魏忠賢下令圍剿少林寺。青草大師、至善護送孩子們離寺躲避。方丈被捕當作人質。為救方丈,小雲私自下山而陷入重圍。正當小雲不支之時,道士、笑痴僧及師妹青青、苗苗趕來助戰。道士戰死,小雲亦身中毒箭落井而亡。f臨終前,小雲將「羊皮密卷」託交至善。笑痴僧掩護至善、青青、苗苗突圍。青草大師這時也已被東廠高手殺害。少林寺武惠師叔率至善等來到干佛崖古穴絕地,利用歷代少林寺祖師遺留穴中之玄機,將追來的魏忠賢的手下先後除去。魏忠賢身懷刀槍不入之童子功,將他們逼向絕境。至善和苗苗悟出穴中有遺字秘訣,將蠟封閉氣中的心明大師由蠟封中引出。心明大師用盡丹田修練的真元之氣,全力一擊,將魏忠賢的童子功破除,自己因元氣大損而亡,但保住了忠良之後、少林幼苗。

㈤ 《那山那人那狗》影評

轉載自豆瓣!

《那山,那人,那狗,那路,那人生》

電影很多時候是一種相當有張力和彈性的產物,某一部電影表達的主題稍微有些劍走偏鋒就會使得所對應的受眾群體變小。比如放《罪惡之城》和《低俗小說》就絕對有不買賬的。但是有一類電影絕對叫大家捧場——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這樣的親情類電影。

一個考大學失利的青年心不甘的回到了原來的小山村,情不願的接替了父親的工作。開始隨著父親開始第一次帶有輪回性質的郵遞之路。

我原來說,這個相當於中國的「公路片」或者確切的說是「山路片」。故事在父子的跋山涉水中不斷展開。父親和兒子之間的隔膜不斷消溶。你靜靜的坐在電影院,面前展開的是滋潤到掐一下就會出水的畫面和父親與兒子之間的默默的愛。動容,那是應該的。

關於畫面。。。。。。

據說霍建起是做美工出身,所以你不難理解為什麼這部電影把所有的山色水影包容的淋漓盡致。在侗族姑娘出現的那個黃昏,畫面精緻綻放到了絕美。倘若說李安的《卧虎藏龍》里的青山翠竹算得上有讀書人的雅緻和清傲,張藝謀的《英雄》里的水榭上的打鬥的背景暗含著出世的灑脫和矛盾糾結,那麼,我願意說霍建起的這部電影背景有小家碧玉的風情和生活的質感。

這本是一部平靜的電影,沒有英雄要挽救人質,沒有公路上的汽車追逐或者你吃納米,我被克隆的科幻把戲。平白到你一定要耐下性子去傾聽的電影。所以畫面語言也這樣為電影內容服務著。

關於矛盾與平衡。。。。。。

父親和兒子之間是有矛盾的,但是這種矛盾在最後得到了化解。父子之間的感情經過了四個層次的。出門的時候,父親看到兒子和妻子親密的道別,可愛的吃醋,而開始上路的時候,兒子和父親連走路都離了很遠,一路上兒子漫不經心的一路走一路跟著收音機唱歌不停,父親則不斷提醒兒子注意腳下的山路。

他們進了一個村子,給五婆送定期要送但是卻根本不存在的信。這里是第一個層次的升華。

在進了侗族的村落以後,他們遇到了侗族姑娘並參加了一場侗族婚禮。父親在這里含蓄的和兒子談論起愛情。這里為止可以視做第二個層次。

最後在河邊兒子執意要背父親過河,父親發現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兒子已經很強壯高大了,父親趴在兒子的身上開始哽咽起來。這里是第三個層次。

最後則是走過風雨橋頭的時候,信件飛起飛落,父親,兒子和狗一起收集信件,這里是最後一個層次。

在父親和兒子的矛盾中牽涉到了第三個人,兒子的美麗的母親。兒子埋怨父親總是叫母親在家等待。父親緩緩的流露出對母親的愛。影片的不斷出現的兒子的獨白和父親的記憶的回閃避免了講述母親的繁冗,使得語素變得集中而簡單。

還有一對矛盾是兒子同深山生活方式的矛盾。兒子在山外的世界尋求一種自我認同,但是沒有找到。山裡的環境同他追尋的認同感的差距使得矛盾產生。最後經過父親一路上帶有儀式性質的送信之旅。終於使得這個矛盾達到一個平衡。

還要說到的是父親與山外世界的矛盾。這個構想算是電影的神來之筆。父親是深山的產物,淳樸而沒有一點心機。他和山外的世界是單向絕緣並對立的。但是有意思的是,在片尾,兒子數落父親接受山外世界的想法,叮囑父親注意和村裡人的相處。父親抱怨:山裡還這么復雜。兒子出人意料的給出:」生活是復雜的」這樣的答案。父親才發現,其實兒子已經長大。於是父親不作聲。默默接受。

在這里三對矛盾互相交織。三對矛盾最後都達到平衡。

關於旅途所代表的意義。。。。。。

這本是條沒有風景可看而且孤獨寂寞的旅程。影片也只摘取了父親和兒子的三天路程的影像。但是這段旅程卻絕對有著別樣的意義。

這段旅程是父親為了叫兒子熟悉以後的郵遞工作而進行的一次帶有儀式性的跋涉。在這次跋涉以後兒子要作為真正的接班人。而父親也要退休。父親在山路上跋涉幾十年,退休怎麼說都帶有悲壯色彩,可是父親卻不悲哀,只是在最後流露出少許的留戀。影片沒有在這里拿「悲傷」說事。在這段跋涉以後父親將退休,兒子將繼承工作。這樣的維系和傳承在這個帶有儀式性質的跋涉過程中顯得意味深長。

這段旅程是兒子對父親生活的臨摹和父親對自己生活的重演與總結。原來兒子從來沒有陪同父親走過這么一段路程。這次路程中他體會到了父親的辛勞和父親默默流露的對他和母親的愛。而他以後也要向父親這樣生活。這是一次對父親生活的臨摹。父親的最後一趟山路過程中,他不斷回憶起過去,所有的點滴好像歷歷在目,然而,以後這樣的生活將不復存在。所以這是一次重演與總結。

這段旅程還是一種輪回與延續。路程是輪回的,從家門口出去還要從家門口回來。父親在路上跋涉了幾十年,兒子要接著跋涉。兒子曾經到過山外的世界,現在又回到了原來的地方。就好像父親在影片中說的:山裡的人為什麼喜歡住在山裡,那就像是腳放在鞋裡舒服一樣。兒子是父親的生命的輪回與延續,也是父親工作的輪回與延續。電影的命題在這里關於人的生存狀態的命題再一次被強調。

關於幾個我喜歡的場景。。。。。。。

好像我開頭說的,電影是哈姆雷特,多少人看就有多少哈姆雷特。在這里摘取幾個我覺得有意思的片段。

兒子和父親要開始旅程的時候,兒子同母親親熱的告別,但是對父親不理不睬,父親賭氣而帶有吃醋意味的說了句:「媽、媽的,叫得親!」。父親憨厚而可愛的樣子凸現了出來。

其次,父親在侗族村落里的漂亮的侗族姑娘時和兒子說:「我每次進山,只要看見她就想起了你;我在心裏面說,不定哪天要是我兒子看見了你啊,一定會邁不動步的。」這是父親和兒子第一次討論愛情。父親說的含蓄而憨實。兒子有點埋怨的用母親和父親的事例作了回答。這個時候父親和兒子已經在不斷靠近。

侗族姑娘純真的笑著告訴兒子:把碗扣在收音機上,這個就是立體聲。兒子木訥了。兒子在山中的突兀感被這個姑娘打破。看到這里,我不禁微笑著。

給五婆送信的那段,兒子被父親過河以及父子在撿拾信件幾乎算是每一節的小高潮了。影片中這樣的亮點很多,但是並不意味著這是一部在小處上花心思取勝的電影。宏觀上基調的平穩和水到渠成才真正然骨這部電影獲得成功。

在這部電影中,雖然名字是叫那山那人那狗,但是狗只是被作為擬人化的龍套出現。少了很多值得渲染的地方。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看這部電影的時間實在有些久了,於是幾乎都是純粹客觀的來看待它,所以語言中少了許多美感。

《那山那人那狗》

雨是無聲的風是沉默的
路是哺育的你是安靜的
手是粗糙的腳是疲憊的
頭發是零亂的你還是安靜的

外面紛擾的夢是延續的
我是眷戀的你是守候的
歌還在唱著世界已變了
我總想遠方哪你還是安靜的

那山那人那狗,很文學化的名字。初次聽聞,是源自傳播學老師不著邊際的胡侃,不想時至今日,兩三年的光景倏忽而逝,當年還算時髦的流行句式,現在鮮有人再提及。職業的奔波常讓人疲憊不堪,無暇像大學時代那樣擁有閑適的時光來發散式的閱讀,連沉靜下來觀影的時間,都顯得如許珍貴。於是惟恐遇著那些糟糕的文字和影象,破壞了一個夜晚的美好心境。

好在,這部為朋友譽為最愛的片子是好的。看過後,不由得將湘西,這個原本在沈從文先生的《邊城》中神秘化過的地域,再次懷想成「異邦」式的超凡脫俗。整部片子,唯美而詩意,滿目的綠色,滿目的溫情充盈其間,隨著飄忽閃爍的影象靜靜的流淌。就彷彿描摹一幅水墨寫意的長卷,吟頌陶謝二人的山水田園詩,過後身心得到滌盪,你禁不住會感覺到神清氣爽,寵辱偕忘。

這近乎是一片在現代工業文明的鐵蹄下倖存的世外桃源,擁有鬱郁青青的山林,明眸般的泉水,彌漫著的霧靄,裊裊升騰的炊煙。一位即將退休的老鄉郵員帶著他的兒子,穿梭在他走過千萬次的郵路上,與環境那麼和諧地交融,他們生於斯,長於斯,儀式般的交接班在晨曦中開始。沒有面目可憎的教化,也沒有驚天動地的事件,惟有行走,行走既是一種最基本的事實,又彷彿成了一條清晰明朗的線索,串聯起他們自己的回憶、經歷,以及那些收信人的生活。

恰是因為影片從頭至尾透露出的濃濃的本土氣息,那些平凡、質朴而真摯的故事打動了我們。父親的形象是傳統的,在我們的心目中,父親就是這樣,為了生計而常年奔波在外,因而父親是陌生的、嚴厲的,是用來仰望和敬慕的,甚至讓人心生畏懼。而母親則代表了固守和等待的傳統意象,母親和孩子天然聯系在一起,因而母親是平易的、慈祥的、勤懇的,細辨孩子對父母的感情,其實是存在很微妙的差別的。

兒子的形象亦是傳統的。兒子起先對父親的疏離和代溝到了不肯喊一聲「爸爸」的地步,而這一次的子承父業,卻給予了他對鄉郵員這個職業,對父親這個人慢慢產生深切的理解的機會。飾演兒子的劉燁不似陳坤那樣的花樣美男,沒有他那樣風流和油滑氣質,卻多了一份滄桑和硬朗,淳樸可愛的緊。

父子二人一步步跋山涉水,心靈一步步靠近,無數動人的細節觸動我們易感的心。兒子背著父親過河時父親流下感動的熱淚,面對兒子卻又故作鎮靜地掩飾過去;兒子在山頂上凝望著父親落寞的背影,復綻放出諒解的微笑;父親在追趕被風吹走的信的時候,兒子擔憂地失聲呼喊他;兒子和父親一起洗腳,在睡夢中還是像孩子一樣將腿擱到父親的腿上,父親流露出寬厚慈愛的笑容;還有父親在最後目送著兒子獨自上路的時候,將狗推向兒子走的方向時昂揚的神情。男人間表達的感情,無疑更為含蓄,更為深沉。兩個男人的互相諒解最終交匯在對他們同樣深愛的女人:母親的理解上。末了,一句「她也不容易」,多少沉甸甸的深情和體諒飽含其中。

最愛穿插在故事中間的父親的回憶,年輕的父親和母親的愛情實在可愛,那些用光影營造的唯美畫面讓人不由的聯想到岩井的影象語言。說不完的老話題,老故事,卻無可替代的經典和永恆。甚至讓人感覺影片是刻意地將那些最能體現文化韻味的人物和故事糅合進去,安詳的老奶奶,純朴的鄉野少年,美麗的侗族女孩,他們都在靜靜地等待著,一封信,一個人,或是一個新的世界。懷抱著希望的生活是多麼充滿生命力啊。

我毫不訝異那些抨擊封閉的小農思想和家長制權威的人,那些自詡為持有女性主義的信念的人的非議。他們會跳出來不厭其煩地強調那些陳詞濫調。然而,對《那山那人那狗》提出這些異議是有違我們的本心的。每每與人論人生,我們理想中的生活模式居然依舊跳脫不出老莊和禪宗,跳脫不出解甲歸田和歸隱山林。

影片充滿了對生存方式本身的哲學叩問。兒子的疑慮,不正是觀影者的疑慮嗎?

——山裡人為什麼住在山裡?傳說山裡人是神仙的後代,而母親卻說,因為人住在山裡,就像腳放在鞋子里那樣,舒坦。

——父親說:人心比腿更累。

——鄉郵員成天走那麼多路不枯燥嗎?父親說,有想頭就不枯燥。想頭大一點說就是理想。

我很想也能如此的帶著平靜的心,詩意的棲居在這個大地上。如海德格爾所言的「勞作地居住在大地上」,「技巧地居住在大地上」,「自由地居住在大地上」,尤其「以審美的人生態度居住在大地上」。在這里,父親平實的語言已經道明了一切。

解讀東方電影《那山那人那狗》

片名:《那山那人那狗》
導演:霍建起
主演:滕汝駿 劉燁 趙秀麗 陳好
編劇:思蕪
原著:彭見明
製片:李春華
攝影:趙鐳
美工: 宋軍
音樂:王曉峰
獲獎:1999年金雞獎最佳劇情獎與最佳男主角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電影節最受觀眾歡迎影片獎
北京大學學生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
上海影評人協會年度十大佳片獎
2001年日本每日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獎第一名
《那山那人那狗》是一步充滿意境美的片子,影片充分顯示了東方的情調與文化內涵,因此我認為《那是那人那狗》應該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東方電影。
在看《那山那人那狗》這部影片的時候,看著湘西的美景和片中的故事,會讓人想到沈從文的文章。雖然《那山那人那狗》這部影片通過電影創作表現手法所表現出來的湘西並沒有沈從文筆下的文字那樣質朴動人,但是影片的表現與文字的表現方式畢竟有所不同,所以在我看來,《那山那人那狗》通過電影的手法所表現出來的湘西美景和講故事的方式,還是具有唯美的氣息的。
從我查到的資料可以看到,《那山那人那狗》這部影片在拍出來以後,在國內的市場上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甚至沒有電影公司願意發行上映,在國內只賣出了一個拷貝。相反,這部影片在日本卻受到了廣泛的歡迎,獲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績。有人說這部片子是牆內開花牆外香,這或許與中國影片發行商近幾年來只關注商業大片有密切的關系。發行商的不重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讓觀眾沒有及時的了解到這部影片,但是我在查閱資料的時候發現,國內還是有很多的人喜歡這一部電影的,前幾年中央電視台放映了這部影片以後,很多人都表示很喜歡這一部電影。我自己第一次看這部電影就是在中央電視台播放的時候看的,第一次看完以後很受感動,很喜歡這部片子的風格,在平淡的敘事中,表現出了一種唯美的風格。這次應為要寫影評的原因,又找到這部片子仔細的看了兩遍,覺得這部片子與現今的許多商業大片不同,是一部很值得回味的影片。
下面,我將從影片的敘事風格和鏡頭語言運用幾個方面來分析這部影片,談以下自己對這部影片的見解。
一、影片的敘事風格
《那山那人那狗》講述的是一個關於父子之間的故事,父親作為一個即將退休的鄉郵員,在茫茫的深山中送了一輩子的信,因為病痛的緣故,不得不由自己的兒子來接替送信的工作。在兒子第一次送信的時候,父親因為不放心,於是與兒子一起踏上了送信的旅程。在這一次的送信過程中,父子之間多年的隔閡得以消除。年輕的兒子終於理解了數十年來父親郵差工作的辛苦和意義,而父親也了解到了兒子這么多年以來的等待與無奈,於是,在青山綠水間,父子之間的矛盾得以化解。
《那山那人那狗》這部影片,是伴隨著父子之間的矛盾得化解而進行的。影片剛剛開始的時候,父子之間有一個二十多年沉積下來的矛盾,這個矛盾是由於父親多年在外送信,與兒子的溝通不夠而造成的。而在父親陪兒子送信的過程中,這個矛盾得到了化解,這一矛盾的化解,有一個層進的過程。在影片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兒子與父親走在路上的距離,是隔得很遠的,但是到了影片的後面,兒子與父親之間的距離已經走得很近了。從我自己的分析來看,影片主要通過以下事情,使得兒子更好的了解了父親。第一次是在剛進村以後,在村秘書家裡,村秘書說:「外邊來我們這的老師、醫生、儲蓄員、公安個個都能當勞模當幹部,就你呀,光是走啊走啊,這么多年了……」 從村秘書的口中,兒子知道了父親這么多年的艱辛和付出。在村秘書走後,兒子問了父親為什麼,在父親的回答中,兒子又更加深刻的了解了父親。在兩人要走的時候,村裡的人都出來送行,看新上任的郵遞員,這應該也讓兒子了解到了作為一個郵遞員所獲得的尊敬,對父親郵遞員的工作有了全新的認識。在這以後,從父親為五婆送信給五婆一個慰藉,村民特意將婚禮定在父親進山的這一天,村民為了不讓父親再滾下山而扔繩子以及附近村民在郵路上自發的將水灌盛滿水等幾件事中,兒子對父親的理解也逐漸加深,父子之間多年的隔閡也得以消除。影片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使得兒子與父親之間的隔閡得以消除,應該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從敘事上來說,《那山那人那狗》這部影片用的是第一人稱的方式來敘述的,按照慣例,如果在以第一人稱方式敘述的影片中出現意識流的閃回鏡頭,只能表現敘述者的主觀意識。但是在《那山那人那狗》這部影片中,不止一次的出現了在兒子的旁白引導下的父親的主觀意識的閃回鏡頭。這種方式雖然與第一人稱敘述的電影有些不符,但並沒有給人凌亂的感覺,觀眾也沒有因此而感覺到布順暢,這或許與影片所要表達的主題有關,影片所要表達的是父子之間生硬的感情在送信的途中得到修補的過程,而這種感情的修復,是需要父子兩人共同努力來完成的。因此,在一兒子為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下插入父親回憶的鏡頭,就使得父子之間感情的恢復顯得更加客觀、合理。
二、影片中鏡頭語言的運用
1、影片的色彩
影片中讓人影響深刻的是湘西的自然美景,在展現湘西的自然美景的時候,自然的色彩得到了很好的運用。影片中給人影響深刻的是那大片大片的綠。綠色的田野和山川,給人一種寧靜、質朴的感覺,營造出了一種唯美的意境。除了綠色的廣泛運用以外,傍晚金黃色的霞光的運用也充分的展現了自然的美景。
2影片中光效的運用
影片在室外拍攝的時候,多用了自然光效,而在室內拍攝的時候,則多運用了戲劇光效。
在置身自然的時候採用自然光效,充分的體現了自然的美景和導演遵從自然的意圖。如父子走在清晨的田野和傍晚的田野中的時候,運用的就是自然的光效。
在戲劇光效的使用上,多用於室內。如父親在幫助兒子整理郵包 的時候,用的就是戲劇光效。燈光打在人物的臉上,可以更加詳細的刻畫出人物的表情與心理。除了這一段以外,在影片將要結束,兒子在給父親講回村要注意的事情的時候,用了橙色的燈光,這種光效的使用,不僅刻畫了人物的表情和心理,而且還暗示了父子之間隔閡的消除和相互了解的增進。此時,光效的運用已經融入到了影片的敘事當中。
3、影片的空間構圖
在《那山那人那狗》這部影片中,導演運用鏡頭為我們展現了兩個空間形態,一個是開放的自然空間,另一個則是封閉的室內空間。
在拍攝自然的時候,,導演展示出了一個開放的自然空間。如運用固定鏡頭,先拍到的是父子兩人的斗笠從山下出現,然後進入鏡頭再遠去。還有一個比較突出的是在遇到侗族少女後,三個人從田野里穿過,鏡頭越拉越遠,最後三個人逐漸消失在了無邊的田野中。這些鏡頭的運用,能夠使觀眾在觀看的時候更好的融入到影片的意境當中,突出了影片的特色。
與開放的自然空間相比,導演在拍攝室內的部分,展現出來的則是一個封閉的室內空間。如父親在幫兒子裝郵包兒子在向父親交待回村要注意的事情的時候,都是在室內拍攝的,都展現出了一個封閉的空間。
4、影片中鏡頭的運用
《那山那人那狗》這部影片中很多鏡頭的運用給我的影響比較深刻。如景深鏡頭和慢鏡頭的運用。
在景深鏡頭的運用上,如影片剛剛開始的時候,前景是父親在為兒子收郵包以及父子兩人的對話,背景則是母親在屋外做飯。這樣一個景深鏡頭的運用,不僅在第一時間使得主要人物得以出現,而且清楚地交代了幾個主要人物的關系。除此以外,影片中景深鏡頭運用較多的是在路上,近景、遠景和中景三個鏡頭之間的變化。在鏡頭中,,人物從畫面的左上方走來,越來越近,這時鏡頭已經完成了從遠景到近景的轉換,同時機位不動,鏡頭隨著人物的移動而轉動,人物越走越遠,鏡頭完成了從近景到遠景的轉換。
在慢鏡頭的運用上,最明顯的是父親在追被風吹走的信的時候。在這里慢鏡頭的運用,深刻地表現出了父親作為一個老郵遞員的敬業精神,而這一幕,也深深地感動了兒子。除此以外,影片中的慢鏡頭多運用於回憶性的場景中,如母親和兒子在等待父親的歸來,父親背著年幼的兒子逛街的鏡頭,都運用了慢鏡頭來表達。在回憶性的場景中運用慢鏡頭來表達,能表達出一種歷史的感覺,對抒發人物心中悠長的情懷,具有很好的效果。
除了以上分析以外,影片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首先是導演可能對農村生活不太熟悉,在表現一些細節的時候,與現實的農村生活有一定的出入。如父親與兒子在走入村子的時候,按理遇到的村民會問有沒有自己家的信,但是這一點在片中卻沒有得到展現。
其次是在音樂的運用方面,雖然影片的輕音樂運用得很好,但是在一些流行音樂的運用上卻出現了問題。如影片中播出的那首That』s why you go away是九五年的時候才推出的單曲,但卻出現在了80年代的影片中,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失誤。
從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那山那人那狗》這部片子,雖然在細節方面存在一些失誤,但是從意境和風格以及表現方式來看,都具有濃重的東方色彩,所以我認為這部影片應該可以作為東方電影的代表之一。

㈥ 90年代有部電影裡面有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個廟的是哪部電影

你這個電影題材比較符合電影(古剎鍾聲)。內容大致為解放戰爭後期,國民黨殘餘人員隱藏在山中古寺廟內,恃機反攻。被我軍偵查人員一舉殲滅的故事。

㈦ 誰看過一部很早的電影<小草青青>

http://v.youku.com/v_show/id_cc00XMTY0NjEwODQ=.html

中文名稱:鳳凰琴
英文名稱:COUNTRY TEACHERS
資源類型:DVDRip-rmvb
發行時間:1993年
電影導演:何群
電影演員:李保田..... Principal Yu
劇雪..... Zhang Yingzi
Xuexin Wang..... Sun Shihai
修宗迪..... Uncle
Qian Sun..... Deng Youmei
丁嘉麗..... Deng′s Wife
DaWei Xu..... Zhang′s Father
Fan Zhang..... Zhang′s Mother
Shunzi Jin..... Wang Xiaolan
張建新..... Ming Aifen
地區:大陸
語言:普通話
IMDB:http://www.imdb.com/title/tt0106617/
評分:7.6/10 (30 votes)

劇情介紹:

「在一所偏僻的鄉村小學,一群天真的孩子在庄嚴地行隊禮,在鄉村老師用竹笛吹奏的國歌聲中,看著國旗在綠色的田野上冉冉升起……」

這是電影《鳳凰琴》中的一個畫面,看過的人們一定都不會忘記影片中那些孩子們看著國旗升起時的眼神:庄嚴、神聖,而透過那一雙雙清澈的眼睛,我們還看到了希望。

故事講述的是在一所偏遠的小學校,因辦學條件差,一年工夫就先後走掉了七八位教師。當村民和孩子們依依不捨地送走第十位教師後,人們寒心地說:再不會有第十一位教師能留下來了!鄉里實在派不來教師,只好臨時請了一位剛剛畢業,等待分配的女大學生來代一段時間的課。三個月後女大學生的分配通知到了,在女大學生含淚告別純朴的山民走下山坡時,她背後突然意外地傳來了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那聲音在山谷里低回傳誦,久久不絕,那是她第一節課教給孩子們的詩。年輕的女大學生回頭望去,頓時驚呆了:幾十個孩子齊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上——誰能受得起這令天地為之動容的長跪呀! 她知道那是渴求知識的孩子純真而無奈的挽留啊!

女大學生的靈魂在瞬間的洗禮中得到了升華,她決然拋棄了山外的誘惑,重新把行李扛回小學校,成了山村的第十一位教師。這一干就是幾十年。後來,她積勞成疾,被送往北京治療,當鄉親們把她接回山村時,人們見到的,只有裝在紅色木匣內的她的骨灰!

這是一部反映中國教育最艱苦地帶的教師處境的反思之作,在這個學校教師很少的貧困山區里,很多辛勤的老師在這里奉獻了他們的青春歲月,也就是在這里,正直的英子從一個沖動的年輕人變成了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師。她憑著一片愛心,為了不讓山區兒童失學,默默地做出了令人難以想像的努力和犧牲。盡管她,還有其他鄉村民辦教師們,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壯舉,但就是他們用自己的雙肩支撐起中國廣闊的明天。

㈧ 電影里的人物【四大明山】這部電影是什麼名字

《藍盾保險箱》是由南京電影製片廠製作,1983年上映的一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1949年,南京解放不久。在一個電閃雷鳴的風雨之夜,某國駐華大使館發生了一起重大的盜寶案件,藏有珍貴寶石的「藍盾保險箱」被一夥蒙面人劫走,這不僅關繫到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威信,而且也關繫到我新生的人民政權的鞏固。我公安部門立即派出以刑警隊長路宏為首的公安戰士組織偵破。通過現場分析,初步認定此案是江洋大盜「四大名山」所為。
"四大名山"是一股名震南京的強盜群伙。老大古金山、老二錢桂山、老三賽蘇三、老四顧銘山,都是在南京解放前夕,被國民黨從監獄中釋放出來的匪徒。

閱讀全文

與有部電影叫青青的什麼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台灣以前的電影票房怎麼查 瀏覽:411
馮鞏最新電影怎麼樣 瀏覽:424
老電影院有哪些固定資產 瀏覽:447
冰川時代系列電影好看 瀏覽:56
驚魂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681
電影雙語是怎麼回事 瀏覽:576
領導如何管理類電影 瀏覽:76
網頁上在線的電影怎麼下載到手機 瀏覽:25
電影里的鳴謝英文怎麼說 瀏覽:89
日語電影的量詞是什麼 瀏覽:915
這是一部超級好看的電影 瀏覽:817
電影鏡頭的像面距是多少錢 瀏覽:896
怎麼看奧斯卡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366
守護者電影版免費觀看 瀏覽:723
為什麼許多美國電影有香港 瀏覽:848
余莉莎哪部電影最好看 瀏覽:161
零電影免費 瀏覽:737
大順店電影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271
最近騰訊好看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296
平次和葉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