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Ghostland/噩夢娃娃屋》恐懼:只有直面,才能戰勝
2018年或是最好看的恐怖電影之一《噩夢娃娃屋》/《Ghostland》
恐怖指數:🌟🌟🌟🌟
電影時長:1小時26分鍾
推薦指數:🌟🌟🌟🌟🌟
從整個電影的劇情走勢來看,有出人意料和新穎的轉折,隨著主角beth意識與潛意識交替的過程中,故事圍繞著她與姐姐vera逃脫變態囚禁和折磨的情節展開,也著重親情這一元素。
整個電影中,刻畫人物內心的部分非常精彩,在殘酷現實下女主角的美妙夢境卻像是現實,這樣鮮明的對比給人非常絕望的感受,令人有身臨其境感受到迫切想要逃避可怕現實的同感,夢境在現實的對比下反而更具備代入感。
從女主角beth內心戲部分來看:
電影情節非常精彩,令人嚮往的美妙夢境與殘酷而令人絕望的現實的切換著,細膩得為觀眾描繪出了心靈受重創的beth的心理潛意識。
開頭的部分交代很清晰,愛寫恐怖小說且受媽媽寵愛的小女兒beth,叛逆又嫉妒妹妹的姐姐vera,一位強勢而又有些偏愛妹妹的媽媽,三人一路開車搬家到姨媽的房子,開車的路上遇到尾隨她們的奇怪糖果車。到了房子,裡面擺滿了長相恐怖而詭異的娃娃,整理房間時,兩姐妹被一個藏在鏡中的娃娃著實驚嚇了一番(而這面鏡子其實在之後的劇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變態闖入家中,一男一「女」,貌似是母子關系,母親和姐姐分別遇害,beth在此時只顧著害怕,卻什麼忙也沒幫上,好在母親在最後,頑強地將兩個變態殺死…畫面一轉,來到了多年後,beth成家,成了一名知名作家,並且發表了銷量超好的恐怖小說,還被電視台采訪最暢銷的小說《incide in a ghostland》……
成年後beth的劇情,都是從她的第一視角展開的。
接到姐姐vera打來的求救電話,beth選擇再回小屋,而丈夫卻很擔心,希望她別去。beth的舉動其實正說明了,潛意識開始一點點啟動,正做好接受現實的准備。
故事中,有兩段切換真假情境的劇情非常值得回味,讓我忍不住二刷去尋找導演留下的蛛絲馬跡。
第一段,是妹妹回到屋子一段時間後,前一晚看到姐姐被人用手銬鎖在床上以及被虐打,第二天她醒來照鏡子看到自己身上渾身傷痕去質問姐姐對她做了什麼,姐姐兩個巴掌呼過去再一次提到「別再逃避了,面對一次現實吧,哪怕一次也好,回來!」,在姐姐竭盡全身力氣的嘶吼中,貝絲醒了,那句「beth,you are still here」,接近奔潰的情緒和凌亂的思緒終於回憶起了深藏腦中的事實,母親被變態的變性媽媽殺死了,而且是在自己眼前被割喉。
這個回憶太絕望了,也明白了女主為何一直欺騙自己了,片頭中姐姐與媽媽的對話中可以了解到beth是一個極其脆弱的女孩,幻想著自己小說暢銷,接受采訪,把這一切的幻想都記錄成雜志,寫得像真的一樣。看到自己來大姨媽,也被嚇得哭得不行,也正因為beth是如此膽小的女孩,媽媽才如此護著她,而姐姐vella在片頭中表現的叛逆而不喜歡妹妹,也在情理之中了。
這一段與回想起來的部分串聯在一起,給人的觀感是和諧的,順理成章,並且順著beth回歸現實,她與姐姐被關在地下室的骯臟狹小房間,房間內有beth潛意識里幻想的人與物的所有對應物品,丈夫和兒子都是畫中人物,曾見過的人、動物、住過的房子都是房間內的海報人物及文字。鏡子上的「help me!!」映到眼睛中的只有絕望的含義,beth吃著姐姐塞到她嘴裡的棉花糖,再看鏡子里,真假情景切換,beth顯然還無法接受現實,完全吃不下東西,只能奔潰得哭泣。
正疑惑,為什麼beth都沒有受害,才知道,姐姐一直替妹妹受著變態的折磨,也想著辦法把beth藏起來,保護她,愛正在此刻顯露無疑。
beth不得不回歸現實的這段高潮,夢境的部分被拍得真實到令人懷疑姐姐才是因為經歷過不堪回首的痛苦過去而精神失常的自己折磨自己,認真去琢磨vera的話中內容是有跡可循的,與真實中的細節一一對應,再切換到現實,姐妹兩人還是十七八歲的模樣。之後就是整部影片的高潮部分了,beth逃脫的劇情上演。
第二段,逃脫成功以後,警察被變態殺了以後的路上,beth又一次遭遇重創,回歸到了潛意識里的自己。這一段終於讓觀眾們看到了陷入潛意識的beth,面無表情,聽不到現實的聲音。逃避現實中殘忍境遇的自己,潛意識里,母親回到了美麗動人的樣子,而自己呢,面容姣好,事業有成,還遇到了自己崇拜的偶像,恐怖小說大師,大師給beth夢寐以求的稱贊,這么美妙,與現實對比如此鮮明,與不自信、脆弱、狼狽、活著無望的自己形成的反差。
到了這里,夢境中的媽媽其實應該是貝絲的潛意識,她總是不讓Beth去相信vera的話,不讓beth離開潛意識,但最後釋然的說「去吧,寶貝」,beth終於回來了。最後暴走了,直接上嘴咬變態。
但是小蘿莉的暴走到底是無法抗衡兩個壯碩變態男子的力氣的,緊急關頭,增援來房子的警察出現,槍聲響起,罪犯應聲倒地,噩夢終於結束了。
隨著beth的視線,vera臉上被照到的陽光,房間里的一切,都平靜了,美好的光明才終於來臨,姐妹倆上救護車前的眼神對視,beth口中沒有聲音的「我愛你」,在此刻非常有力,是愛把她拉回現實,也是愛給她勇氣戰勝了心中的魔障和膽怯的自己。
beth眼神射向房間的窗戶,媽媽微笑著用手指向窗外,beth看過去是掉在地上的打字機——寫作,永遠都支持著她的熱愛,母愛不曾離開,愛在心中,傷痛都不復存在了。
救護車上的護士猜她的愛好,「我喜歡寫故事」,beth說道。beth會成為她夢想中的暢銷書作家,全劇終了。
故事情節是自然的轉折,不突兀,要說恐怖的話,也許是整部電影製造的無處不在的絕望感,還好最終結束的部分沒有使用老套而故弄玄虛把美好結局全盤否定的那種與《暗襲》類似的結尾,否則反而令人反感。
從整體電影拍攝的角度來看:
全局最精彩的地方也就是小女孩的潛意識了,描繪了女孩很多內心的東西。其實比起《德州電鋸殺人狂》、《電鋸驚魂》等同類主題的電影,這部算是小清新了,也因為電影描繪的重點不在變態極惡心的折磨手段,而在於這樣情境下的女孩心境,非常新穎。
這樣部電影讓我想到了之前看過的一部韓國電影《止於四月》,情節完全不同,不過從潛意識欺騙自我的描寫手段異曲同工,都非常好看。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彷彿被代入似得體驗了一番潛意識的超強感受,可以說走進一個精神受到突發重創而走不出內心困境的人的內心世界,體驗的感受尤為強烈,而且不突兀,給人很棒的體驗感。畢竟人在極端情境下,變得無法接受現實是再正常不過的應激反應,而這樣自欺欺人的體驗正是潛意識在救自己的表現,雖然這樣的表現在很多人眼裡是懦弱。
這部電影中,不例外得會讓人有多處地方,讓人會產生「我靠,逃啊,別TM尖叫啦,快拿東西砸變態啊...」等念頭。不過,仔細回想,要是真遇到這種變態,還真難說。這部電影最瘮人的地方在於,令人想到了真實的變態殺手,奪門入室,折磨被害人,這種種絕望的感覺也許才是導演想要傳遞給觀眾的吧。
從2018年的恐怖片中去比較,確實是一部值得看的電影,故事還是這個故事,不過講故事的方法真的是要給一分鍾的掌聲了,推薦哦!
那些無法被時間稀釋的淤青,只有重新凝視,才有被治癒的可能。
B. 《愛德華大夫》:真正能治癒我們的是勇敢面對我們所恐懼的
《愛德華大夫》是希區柯克執導的一部與精神分析有關的電影,是心理學愛好者不可不看的一部電影。電影是黑白的,但卻讓人看得很過癮,不僅是因為有英俊的男主和美麗的女主,還有懸疑精彩的劇情。
電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可以說,J.B恢復記憶的過程,就是他克服自己的恐懼的過程,在他的潛意識里,有他一直害怕而又不敢記起的事情,那就是他仍為自己是害死弟弟的兇手,所以當愛德華死後他會認為自己是兇手,並且害怕白色和條紋。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認為:童年的記憶在人的潛意識中占據了很大的空間,人們長大後可能強迫自己忘記不愉快的童年,但是,這部分記憶不會消失,而是存留在腦海里,並對將來的一系列行為作出引導。
所以,很多人長大後的心理問題其實都是來自於童年的創傷。
電影中的男主J.B是很幸運的,因為他有一個愛他的女主陪著他去面對恐懼,讓他勇敢的去回憶那些不敢回憶的東西,比如買火車票的時候和陪他去愛德華遇害的山谷,讓他勇敢的面對恐懼,才真正的戰勝了恐懼。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恐懼的東西,心理學上說恐懼是來自兩種經歷:一是替代經歷,就是你看見別人去做過的是並且認為它會傷害自己;一是被告知經歷,即別人告訴你的經歷。而對於克服恐懼,心理學也給出了治療方案,叫做暴露療法,即恐懼什麼就去想什麼和做什麼。說簡單點就是勇敢的去面對你恐懼的東西。
英語中有句俚語: 「danger is very real,but fear is a choice——危險確實存在,但恐懼是自己選擇的。」
同樣的東西,有人會感到恐懼,而也有人不會恐懼它。所以,恐懼並不是客觀的,而是我們的主觀意志決定的,是我們讓我們感到恐懼,所以,要想克服恐懼,最主要地是戰勝我們自己。要找到讓我們恐懼的原因,萬事萬物都是有因果的,你會恐懼也許是因為你的潛意識里藏著什麼東西,而你卻不願去回憶它。當生活中有什麼東西將它牽引出來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回去努力的戰勝他。
也許,你會說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害怕。的確,勇敢的面對恐懼,誰都會說,但是要做到卻是很難的,如果這種恐懼不影響你的正常生活,如果沒有人逼你,也許你永遠都走不出第一步。電影里的J.B.是因為有女主在一直鼓勵他陪伴他,也是因為如果不找到真相他就要承擔殺人的責任。所以,首先我們要找到真正值得我們去克服恐懼的人和事,你想如果你朋友在懸崖上命懸一線,你是因為恐高而離得遠遠的還是去救她。其次,我們要找到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你相信無論發生什麼他都不會離開你。
恐懼是人之常情,每個人都有自己恐懼的東西。古龍在《圓月彎刀》中說: 「當一個人不肯承認他害怕的時候,也就是他害怕得要命的時候。」 戰勝恐懼首先要承認自己恐懼,連恐懼都不敢承認的人,又怎麼能說是勇敢呢。
如果你的恐懼影響了你的生活,那麼,請勇敢地面對你所恐懼的。別因為恐懼,讓你過得不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