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華語電影三大獎
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並稱中國電影三大獎。
1、中國電影華表獎
華表獎,全稱中國電影華表獎。它是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主辦的我國電影界的最高榮譽政府獎。華表獎創辦於1992年。華表獎獎杯採用的是天安門城樓前的華表造型,華表獎的前身是文化部優秀影片獎,每年評選一次。
三個獎項的區別
一、獎項設置不同
1、金雞獎:獎項設最佳故事片、最佳科教片、最佳美術片和優秀的表演獎等。
2、華表獎:獎項包括優秀故事片、優秀科教片和優秀演員,由國家電影局頒發。
3、百花獎:百花獎設最佳故事片獎、優秀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編劇獎、最佳男女主角獎、最佳男女配角獎、最佳新人獎,均由觀眾投票產生。
二、評選時間不同
中國電影金雞獎於1980年設立,由國家電影局主辦,每年在中國大陸各省市舉辦一次。該獎項評選時間為每年的9月到次年2月。
華表獎於1992年開始設立,每兩年舉辦一次,是由國家電影局主辦的國家級電影獎項。自2000年起,每年舉辦一次。
百花獎於1962年開始設立,每兩年舉辦一屆,一般於每年9月至10月於中國各地申辦城市舉行頒獎典禮。
㈡ 華語電影三大獎項有金像獎金雞獎和什麼獎
中國金雞獎、台灣金馬獎、香港金像獎並成為華語電影三大獎。
金雞獎比較嚴肅,官方色彩較強,注重影片的主旋律。它成立於1981年,與大眾百花獎合稱為金雞百花電影節,每兩年評選一次,是大陸電影界權威專業的的電影獎。
金像獎偏商業,往往兼顧票房和口碑。它成立於1982年,現任主席為著名導演爾冬升。金像獎董事局主要由十三個香港專業電影協會組成,其中包括影業協會、電影導演會等,每年舉辦一屆。金像獎也具備一定的局限性,只能是香港電影參與評選。
金馬獎更側重藝術,對獲獎影片的票房並不看重,備受文藝電影人的青睞。它創辦於1962年,是華語影壇三大獎中成立最久的獎項,現任金馬執委會主席是台灣著名導演李安。
(2)華語電影獎都有什麼擴展閱讀:
雖然長期以來金馬獎在三大獎中,最具有公信力、包容性、多元性,是很多華語影視演員趨之若鶩想要獲得的獎項。
然而唯一的敗筆就是在第55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上,沾染上了不一樣的色彩,而遭到了國家電影局的「暫令」。因此,第56屆金馬獎也只能成為台灣電影「自娛自樂」的獎項,星光暗淡,淪為笑柄,未來不可期。
㈢ 中國電影獎項含金量排名
中國電影獎項含金量排名是:金雞獎、金像獎、金馬獎、金爵獎、百花獎。
1、金雞獎
金雞獎的評委都是專業的電影人士,所以說這個獎項可以說是中國最權威的也是最專業的電影獎,代表了中國電影的最高水準。
㈣ 華語五大電影獎是什麼
同義詞
收藏
分享
華語五大電影獎
編輯詞條
華語五大電影獎是指華語影壇知名度和影響力最大的五個專業電影獎項,即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
其中,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並稱中國電影三大獎。
這五個電影獎項對華語電影的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是諸多優秀的電影作品及電影人的搖籃。
中文名
華語五大電影獎
范圍
中國電影金雞獎
外文名
Chinese Five Big Movie Award
目
錄
1基本簡介
2中國電影金雞獎
3大眾電影百花獎
4中國電影華表獎
5香港電影金像獎
6台灣電影金馬獎
1基本簡介編輯
獎項名稱 創辦時間 頒獎周期 主辦單位
中國電影華表獎 1992 兩年一次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
大眾電影百花獎[1] 1962 兩年一次 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文聯
中國電影金雞獎[2] 1981 一年一次 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文聯
香港電影金像獎[3] 1982 一年一次 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
台灣電影金馬獎[4] 1962 一年一次 台灣地區
2中國電影金雞獎編輯
金雞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聯聯合主辦於1981年創辦,因當年屬中國農歷雞年,故取名中國電影金雞獎,簡稱金雞獎。金雞獎評獎委員會是由中國最具權威的導演藝術家、表演藝術家、電影劇作家、攝影家、音樂家、美術家,以及電影理論家、教育家、事業家共同組成,因此又被稱為「專家獎」,是中國內地電影界最權威和最專業的電影獎。
金雞獎的評選范圍具有區域性,2005年前提名影片和電影工作者必須為中國內地籍,2005年後將港澳籍電影工作者納入評選范圍,但憑借提名的影片製片方必須有中國內地參與。中國電影金雞獎與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並稱中國電影三大獎;與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並稱華語電影三大獎。與大眾電影百花獎合稱金雞百花電影節。
2005年起兩年舉辦一屆。
2015年,金雞獎全新開放政策,凡是在大陸取得龍標(上映許可證)的華語電影都可以參加金雞獎評選,不再具有地域保護。
3大眾電影百花獎編輯
百花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聯聯合主辦。百花獎創辦於1962年,是由周恩來總理特地指明舉辦的電影大獎。百花獎只代表觀眾對電影的看法和評價,並由觀眾投票產生獎項。因此又被稱為「觀眾獎」。百花獎之所以用「百花」命名是為了體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獎杯為銅質鍍金花神。百花獎也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和最有群眾基礎的電影大獎。百花獎與金雞獎、華表獎一起並稱中國電影三大獎。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合稱金雞百花電影節。2005年起兩年舉辦一屆。
4中國電影華表獎編輯
華表獎
中國電影華表獎簡稱華表獎,創辦於1994年,由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主辦,是中國(內地)電影界的政府獎,體現黨和國家對電影事業的熱情鼓勵和大力扶持[1]。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一起並稱中國電影的三大獎。
華表獎獎杯採用的是北京天安門城樓前的華表造型,每年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對前兩年度完成的各華語影片進行評選。
2005年起兩年舉辦一屆。
2009年起加設優秀境外華裔演員/導演獎,以鼓勵港澳籍電影工作者。
5香港電影金像獎編輯
金像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Hong Kong Film Awards,HKFA)是香港及大中華電影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創立於1982年,每年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組織與頒發,旨在鼓勵優秀香港電影的創作與發展的獎項,是香港電影業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動,與台灣電影金馬獎和中國電影金雞獎並稱為華語電影最高成就的三大獎,一般於每年4月中旬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頒獎典禮,頒發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在內的21個獎項。
與金雞獎、金馬獎由數十位專業評審組成的評審團,集中看片投票決定獲獎者的評審制度不同,香港電影金像獎採取的是與奧斯卡金像獎類似的多輪、多人、多層面的電影評審制度,由香港電影導演會、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等13個金像獎屬會會員組成的「金像獎選民」,和評選事務組推薦及邀請的電影業內人士和專業媒體工作者組成的「專業評審團」,經過兩輪投票選出最終得獎者,是由電影人全面主導和參與的電影獎項。
6台灣電影金馬獎編輯
金馬獎
台灣電影金馬獎(Golden Horse Award)是台灣地區主辦的電影獎項,創辦於1962年,當年主要是為了促進台灣地區電影製作事業和表揚對華語電影文化有傑出貢獻的電影人。金馬獎每年舉辦一屆,其中1964年和1974年停辦,1998年台北電影學會另行組織台北電影節與之分庭抗禮。金馬獎的主持人過去常有「一港一台」搭配的傳統,但也有都是台灣主持人擔當的情況。
金馬獎在華語圈中它歷史最為悠久,與香港電影金像獎和大陸的中國電影金雞獎並稱華語電影最高成就三大獎,也是三大獎中唯一不設地域限制、評選對象面向所有華語電影和華語影人的獎項。原由台灣「行政院新聞局」主辦,後由台灣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贊助。
金馬獎是台灣為促進華語片製作事業,對優良華語片以及優秀電影工作者所提供的一項競賽獎勵,獎勵了許多優良華語影片及優秀的電影工作者,成為華語影片製作事業最崇高的榮譽指標,對華人電影事業,有很大的幫助和鼓勵。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