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黑鷹墜落》中1993年美國攻打索馬里任務的真實名稱叫什麼
2001年的電影《黑鷹墜落》是以1993年10月3日美軍特種部隊在索馬里被伏擊的那次事件為背景的,但電影劇本則是根據費城新聞報記者馬克.鮑頓的同名紀實文學改編而成。這部耗資9500萬美元的電影宣稱比任何報道都描述更准確、更翔實。但是影片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美軍,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因素。 ※ 行動經過 ※ 正如SAS的報告一樣,由於情報不足,游騎兵特遣隊幾次行動都撲了空,甚至抓錯了聯合國的工作人員。9月9日,一夥民兵在大量平民(包括女人和小孩)的保護下再次攻擊了聯合國救援組織中的美國和巴基斯坦巡邏隊員,趕來救援的AH-1「眼鏡蛇」武裝直升機向人群開火,殺死至少100人。原本還有一些部族長老反對艾迪德與聯合國作對的,此時都站到了艾迪德的一邊,於是美軍現在要與整個城市為敵了。 由於抓不到艾迪德,美軍開始把目標轉移到艾迪德的左右手,在9月底成功逮捕了艾迪德的親信兼財神爺兼武器供應者奧斯曼·阿托,就是電影開頭抓的那個大胖子。另外鑒於索馬里形勢的轉變,美國現場指揮官請求增派4輛M1坦克、14輛布雷德利戰車和一些重炮,甚至要求派遣AC-130空中炮艇(6月13日曾出動過一次AC-130,攻擊艾迪德庄園)。但美國國內大多數官員認為結集大規模軍事力量會成為傳遞美國另有圖謀的信號,因而拒絕了上述請求。電影中就通過演員之口表達了當時駐索馬里美軍的這種需求和擔心。 10月3日,CIA一名當地情報員匯報說艾迪德的高級助手們要在奧林匹克飯店附近的一所房子里開會。奧林匹克飯店位於艾迪德的勢力最強的地帶,如電影中描述的一樣,旁邊的巴克拉市場正是艾迪德的軍火倉庫。加里森將軍作了一番部署後決定捉拿他們。 摩加迪沙地圖,行動部隊出發的機場距目標建築約3英里,圖中粗紅線為第二批救援部隊的行進路線,終點為露天體育場,圖中可見索馬里街道的復雜,而兩個墜機地點位於目標建築的不同方向上。 整個行動一共動用了19架飛機和12輛汽車,共160人參加,其戰斗部署如下: 4架MH-6搭載16名三角洲隊員突擊目標建築,逮捕目標人物,另外2架MH-60運送支援的三角洲隊員和地面指揮單位;4架MH-60運送4個Chalk(游騎兵的基本作戰單位,為一個12人的步兵班)在目標建築的4個角落索降到地面建立據點,保護突擊小組順利執行任務;4架AH-6「小鳥」負責空中掩護,2架負責進攻時掩護,2架負責撤退時掩護。 地面護送車隊由7輛武裝型悍馬、2輛貨車型悍馬和3輛5噸卡車組成,車隊成員包括游騎兵、三角洲和海豹6隊,負責把抓到的俘虜運回基地。 其他支援單位包括:1架海軍的P-3偵察機在高空以高倍率攝影機拍攝任務過程,3架陸軍的OH-58D直升機用紅外攝像機把任務現場情況即時傳回地面的指揮中心(電影中地面指揮中心在監視器上看到的戰斗現場實況就是這3架OH-58D傳送過來的),1架戰斗搜索救援直升機搭載空降救援隊隨時待命,還有1架MH-60指揮直升機,代號為「C2」(即指揮Commando和控制Control的兩個C,電影中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呼叫),機上有兩名指揮官,空中指揮官為湯姆·馬太(Tom Matthews)中尉,地面指揮官為加里·哈勒爾(Gary Harrell)中尉,就是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那兩個高高在上發號施令的胖子。 此外還有第10山地師第14步兵團2營C連(本不屬於游騎兵特遣隊的一部分)留在機場作為機動部隊應付突發情況。第10山地師是美國陸軍唯一執行山地作戰任務的快速反應機動部隊。這個師駐在紐約州德拉姆堡,隸屬陸軍第18空降軍,是以步兵為主體的包括有空中突擊力量的合成部隊。在1993年駐在摩加迪沙的為第14步兵團2營的3個連,但原著及電影對於第10山地師的描述都甚少。 為了迷惑索馬里人,直升機群起飛後先是沿著海邊飛行,然後才突然轉向目標建築。 特種部隊的出發點摩加迪沙機場與目標建築相差約3英里,為了迷惑敵人,機群起飛後先是沿著海邊飛行,然後才突然飛向目標建築。雖然機場附近的索馬里人知道有大部隊出動,卻不知道目標地點在哪裡,因此就到處燃燒輪胎,全城發動起來對付美國人。 除了運送Chalk-4的直升機稍為遲了一點外,所有的直升機都在預定時間和地點放下三角洲隊員和游騎兵。下圖說明了行動時的部署情況:MH-6和MH-60直接把三角洲隊員運送到目標建築前。Chalk-1由游騎兵指揮官邁克·斯蒂爾(Mike Steele)上尉和拉里·佩利諾(Larry Perino)中尉帶領,以目標建築的東南角為據點;Chalk-2由湯姆·迪托馬索(Tom DiTomasso)中尉帶領,在目標建築東北角;Chalk-3由肖恩·沃森(Sean Watson)上士帶領,在目標建築西南角;Chalk-4由馬特·埃利斯曼(Matt Eversmann)上士帶領,原計劃在目標建築西北角,但最後的位置向北移出一個街區。護送車隊停在目標建築西南向的一個街區外等候三角洲隊員的行動信號。 行動計劃的示意圖,三角洲隊員乘坐直升機直接在目標建築前著陸,4個游騎兵的Chalk部署在目標建築的四個角落,護送車隊停在奧林匹克飯店旁邊,由於電影交待不清,有些人看完電影後誤以為目標建築就是奧林匹克飯店,其實是在奧林匹克飯店斜對面的一處住宅。 現實當中的馬特·埃利斯曼,圖左為93年在索馬里時的照片,圖右是最近他發福後的照片,即使是在93年時的他也不見得像電影中的喬什·哈奈特(Josh Hartnett)那麼帥。馬特·埃利斯曼在電影中是主角之一,但在原著中只在開頭部分出場較多而矣。 下圖為一個公映的版本中被剪掉的鏡頭,這一組突擊目標建築的鏡頭真實地再現了原著中的描述:由於直升機捲起的塵土,負責突擊目標建築的三角洲隊員一開始沖進了錯誤的房屋,當他們重新進入真正的目標建築並逮捕目標時,又被Chalk-2當成索馬里民兵而向他們射擊。演員們在布拉格堡進行CQB訓練的成果都展現在這組鏡頭中,在公映的版本中大家看到有一名三角洲隊員老是背著一把沒有用過的霰彈槍,其實就是在這個片段中用來破門的。對於這個片段被剪掉,也許這幾個演員和他們的CQB教練都很不高興吧。導演解釋說剪掉的原因是認為這些場面使內容變得過長,既不好玩又不是好的一面,轉換到下一個場面又顯得太混亂,總之都是出於藝術角度的考慮了,我不懂電影藝術,但從軍事迷的角度看,這個3分14秒的精彩片段被剪掉實在是太可惜了。
❷ 無意中看到的一部電影講的是一組美國特種部隊隊員要襲擊毒巢但發現有兒童在,為了保護兒童,他們發動行動
失敗者(2010)
The Losers
❸ 一部俄羅斯電影,一個原來的屬於特工還是特種部隊什麼的,特別的壯,劇情是是他女兒被帶走,救他女兒
應該是施瓦辛格演的·
叫《獨闖龍潭》··
http://ke..com/view/682023.htm這是詳情·
《颶風營救》咋沒影像說是途中後來又帶上了一個女的這個情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