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反映新中國成立後國民黨戰俘的電影是哪一部
片名:決戰之後
導演: 李前寬 / 肖桂雲
主演: 古月 / 李法曾 / 黃凱
上映年度: 1991
劇情介紹:
根據黃蠐人長篇小說《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解放戰爭取得全面勝利後,一大批國民黨高級戰犯被押送到新中國的監獄功德林進行改造。其中有國民黨中央委員、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蔣介石御林軍二。六師師長邱行湘;十八軍軍長楊伯濤;十二兵閉司令黃維;三兵團司令張淦以及軍統局北斤區長文強等。公安部部長羅瑞卿向毛主席、周總理匯報戰犯的情況,毛主席主張將新政府的觀點公開告訴他們,讓他們經歷由強制改造到自覺改造的過程。在戰犯做早操時,監獄的劉所長發現杜聿明的腿在顫抖,馬上將他送往醫院檢查治療。朝鮮戰爭爆發的消息傳來,戰犯們的思想中引起震動,他們憑借自己的軍事經驗,估計著戰事的發展。法院來人,帶來了國民黨九十六軍軍長鄭庭笈妻子的離婚報旨,鄭欲簽字,被劉所長阻攔,提議緩幾天做一做對方的工作。楊伯濤曾任美式軍械裝備部主任,對美軍裝備、性能較清楚,想搞個報告,幫助我志願軍,得到杜聿明的支持。戰犯們在監獄里接受勞動改造,心情較為舒暢,精神面貌有所改觀。在交待歷史的材料巾,李所長指出國民黨鄂綏靖公署主任宋希濂對殺害瞿秋白一事要如實交待;指出杜聿明的材料中缺少昆侖關火戰的歷史;黃維的歷史材料是有關永動機的設計方案,認罪材料隻字未見。隨著時間的推移,杜聿明、黃維、邱行湘等一大批國民黨高級戰犯在功德林的改造生活中,親身體驗到共產黨人那真誠、博大的情懷,親眼目睹了新中國取得的偉大成就,他們最終從思想上徹底放下了武器,由抗拒改造轉變為自覺接受改造。1959年12月4日,法官宣布了第一批獲特赦的戰犯名單。獲釋的杜聿明在人民大會堂受到周總理、陳毅外長和英國蒙哥馬利元帥的接見。他不勝感慨地說:「我終於明白了,我的全軍覆沒,縮短了民族苦難的歷史。」此後不久,第二批、第三批戰犯相繼獲赦.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普通公民,開始了新的生活。
B. 電影《決戰之後》的最後結局是什麼
黃維的夫人黯然離去,表示黃維仍然很倔強,不肯承認失敗。但是他們都在繼續改造著,發生的故事很多,建議你看看完整版,相當感人
最後功德林的所有戰犯都一批批地被釋放了。第一批第一名釋放的戰犯就是杜聿明,他後來還擔任過人大代表,也有他在人民大會堂向蒙哥馬利元帥敬酒的鏡頭。結局是很光明和令人舒暢的
C. 大決戰之後:功德林功德無量
談及北京的功德林,這不僅僅是一個地名,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特殊符號。解放戰爭期間,大量國民黨高級軍官被俘,新中國成立後,他們被集中關押在功德林,經歷了長達10到20多年的改造歲月。這座監獄的特殊性,以及關押的戰犯的特殊性,讓其成為人們談論的焦點。《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這本書和《決戰之後》這部電影,以各自獨特的視角,將功德林的故事呈現在世人面前。
書中描繪的細節,電影呈現的生動畫面,讓人彷彿置身於那段歷史之中。被俘的將軍和特務頭目,從指揮千軍萬馬到成為階下囚,這種身份的巨大落差,讓人深刻感受到時勢的不可逆轉。其中,王耀武化身食堂伙夫,鄭庭笈成為洗澡管理員,黃維研究永動機,這些反差鮮明的場景,讓人感嘆「時也勢也」的力量。
電影中,「食堂大戰」、「小煤山大捷」、「抓豬大戰」等情節,以諷刺幽默的方式,揭示了國民黨的腐敗無能。特別是「食堂大戰」中,黃維與軍統特務王少山的對峙,引發了國民黨戰俘內部的群毆,這種自相殘殺的場景,讓人不禁感嘆國民黨的節操之低。而「小煤山大捷」中,國軍將領們自認為做了正義之事,卻不知這些日本兵是被蔣介石收編進國軍後再被我軍俘虜的,這充分暴露了國民黨的虛偽和無能。
「抓豬大戰」中,全監獄上演的「軍統中將操刀,兵團司令圍堵」的場景,更是讓人捧腹大笑。這些荒誕不經的事件,讓人不禁反思國民黨的敗局,不僅僅是因為戰場的失利,更是因為經濟、政治、民心、政策、體系等全方位的大潰敗。
在功德林,共產黨實施了優待戰俘、改造戰俘的政策,讓戰犯們從內心接受新政權、擁護新社會,徹底改過自新。中國志願軍在抗美援朝中的勝利,改變了戰犯們之前對形勢的錯誤判斷,堅定了他們擁護新政權的決心。共產黨無微不至的關懷,更是讓戰犯們感受到了人性的溫暖,促使他們從內心接受了新社會。
從1959年開始,功德林的戰犯分七批被全部特赦,這一「大工程」取得了圓滿的結果。功德林的歷史,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在改造戰犯、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的卓越能力。在大決戰之後,功德林不僅留下了歷史的痕跡,更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篇章。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功德林的故事,不僅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更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生動展現。從這里走出的戰犯們,最終成為了社會的建設者,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功德林,不僅是一個關押戰犯的地方,更是一個孕育希望、播種未來的溫床。
總結功德林的故事,我們不僅看到了歷史的殘酷與無奈,更看到了人性的光輝與溫暖。在那個特殊的時期,中國共產黨以大無畏的勇氣和智慧,成功地改造了一大批戰犯,為國家的和平與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功德林,這個名字,將永遠銘記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之中,成為我們共同的記憶和驕傲。
D. 決戰之後的相關內容
電影《決戰之後》中幾處耐人尋味的段落
陳長捷與杜建時坐在火爐邊談論朝鮮戰爭。看到旁邊一個共軍士兵走過來,馬上以英語交談,那個共軍士兵很驚訝,幾乎驚呆了。兩人說完,問他「有什麼吩咐」,他問「細菌的菌字怎麼寫」,然後把小本和鉛筆遞向杜建時,杜建時把他的手推開,自己拿出鋼筆寫給他,他走之後。兩人面面相覷,杜建時還說:「黨國不乏保定,黃埔甚至大批留美留德的學生,可為什麼會敗在他們手裡?!」這時候旁白響起——「是啊,對於生活在監獄里的國民黨將軍來說,這才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也許從被俘的第一天起,他們就耿耿於懷。也許直到昨天晚上,他們還刻骨銘心。但是,能夠回答他們的,莫非就是他們還沒有讀懂的,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
有三個日本人也一同關押在功德林,其間與劉鎮湘打了起來,杜聿明問起其他人這場群毆的結果。那人回答:「中國軍隊大敗日寇!」杜聿明聽了很滿意……
張淦研究易經,並且告訴功德林的負責人,「世界上僅僅有兩個吃透這本書,一個人是我,一個人就是毛澤東」。還說想再買一本。後來毛澤東知道,就託人轉告他「最好買乾隆版,比較完整。」
杜聿明被叫到辦公室,康澤急切的告訴他:「光亭(杜聿明字光亭),你我都是黃埔生,可不能丟了氣節!」
杜聿明在醫院治病期間,對朝鮮戰爭有這樣的評價:「美國軍隊太過依賴裝備,戰術戰略很一般,所以中國軍隊完全有可能擊敗美軍」。並且他還讓楊伯濤把美軍裝備情況詳細介紹給解放軍高層。
與杜聿明住院期間同一時間,在功德林的國軍將領參加了義務勞動,他們在似乎用了很多大鍋在翻炒糧食,而這些糧食是要往朝鮮前線送給志願軍吃的。其中一個將領說:「咱們都是戰場上過來的人,知道挨餓的滋味。」「對啊,中國軍隊吃飽了,才有力氣打仗」。
周恩來、陳毅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杜聿明等人之後,還邀請他們前往頤和園游覽,隨同前往的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也欲前往,被一人攔住:「我們今天是(黃埔軍)校友聚會,您就不要去了吧……」
E. 電影功德林在哪裡看
愛奇藝。功德林是電影決戰之後的一個電影片段,《決戰之後》是西部電影集團出品的劇情片,該片講述了解放戰爭取得全面勝利後,一大批國民黨高級戰犯被押送到新中國的監獄功德林進行改造的故事,該片在愛奇藝有被收錄,因此可在愛奇藝進行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