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評價電影《親密》
電影《親密》(Close / The Invisible, 2022)是一個探討人與人交往界限、朋友間反思的悲劇性故事。影片圍繞兩名13歲男孩萊奧(Léo)與雷米(Rémi)展開。他們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關系親密無間,直到開學後,外界對他們的質疑和誤解開始影響他們之間的友誼。
隨著同學對萊奧與雷米關系的質疑,萊奧在內心恐懼的驅使下開始疏遠雷米。在兩人最需要對方的時候,萊奧不斷推開雷米,這種疏遠逐漸讓兩人之間的關系變得微妙而脆弱。導演盧卡斯·德霍特(Lukas Dhont)以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的畫作《我們兩個男孩在一起》為靈感,將片名取自同名畫作,同時也借用了沃爾特·惠特曼(Walt Whitman)《草葉集》中的詩句。
《親密》不僅僅描述了青少年之間的友情,還深入剖析了社會對同性戀的刻板印象如何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片中,沒有一個真正的反派角色,發起調侃的男同學僅僅是在閑談,而萊奧卻當真了。成年人的角色在影片中顯得較為缺位,少年們被迫在社會的刻板印象中成長,這種成長過程往往是痛苦且缺乏指導的。
影片通過細節描繪雷米可能患有抑鬱症的情況,以及萊奧選擇疏遠雷米後的雷米情緒變化,最終走向悲劇結局。萊奧的內心掙扎、懊悔和痛苦,以及雷米面對友情的失落與自我封閉,構成了影片的情感核心。導演通過萊奧的行動而非言語,將復雜的情緒融入表演之中,使觀眾能夠深刻地體驗角色的內心世界。
電影《親密》不僅紀念了真摯的友誼,還探討了在社會刻板印象和外部壓力下,青少年如何面對友情與自我認同的沖突。影片中萊奧與雷米之間的關系,以及他們所面臨的挑戰,成為了對當前男性恐同文化的深刻反思。《Close》不僅僅意味著「親密」,也隱含了「關閉」的含義,暗示著敏感的孩子們在壓力面前選擇封閉自我情感。
導演盧卡斯·德霍特在尋找演員時的偶然相遇,為電影增添了真實感與深度。小男主人公伊登·丹布林(Eden Dambrin)以其純真無邪的形象,成為了全片的靈魂所在,他的臉部表情和情緒變化精準地傳達了角色的內心世界,讓觀眾能夠深入體驗角色的情感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