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電影敘事學
中文版前言導言 Ⅰ.口頭敘事、書寫敘事、影片敘事 Ⅱ.敘事學和電影 Ⅲ.結構主義浪潮的一份遺產 Ⅳ.先驅者之一:阿爾貝·拉費1 電影與敘事 Ⅰ.什麼是敘事? Ⅰ.1 一個敘事有一個開頭和一個結尾 Ⅰ.2 敘事是一個雙重的時間段落 Ⅰ.3 任何敘述都是一種話語 Ⅰ.4 敘事的感知使被講述的事件「非現實化」 Ⅰ.5 一個敘事是一系列事件的整體 Ⅱ.什麼是電影敘事? Ⅲ.電影敘事的誕生 Ⅳ.敘述與演示 Ⅴ.有聲電影:一種雙重的敘事 Ⅵ.什麼是虛構的敘事? Ⅶ.非影征的現實和虛構的世界2 陳述和敘述 Ⅰ.敘事學研究方法之一:從影徵到敘述機制 Ⅰ.1 從陳述到敘述 Ⅰ.2 明現敘述者和大影像師 Ⅱ.敘事學研究方法之二:從敘述機制到影片 Ⅱ.1 從敘述到次敘述 Ⅱ.2 第二敘述者 Ⅱ.3 口頭敘事、視聽敘事 Ⅱ.4 機制的串通 Ⅱ.5 誰講述影片? Ⅲ.影片敘事學縱覽 Ⅳ.一種無敘述者的敘述3 詞語和畫面 Ⅰ.話語的開始:講解員 Ⅰ.1 被幫助的觀眾 Ⅰ.2 代理敘述者 Ⅱ.書寫與畫面 Ⅱ.1 畫面的「閱讀」 Ⅱ.2 無聲電影字幕的功能 Ⅱ.3 字幕的後代 Ⅲ.聲音與畫面 Ⅲ.1 聲音和人體 Ⅲ.2 聲音的音色作為敘述的標志4 電影敘事的空間 Ⅰ.永在的影片空間 Ⅱ.被表現的空間與未展示的空間 Ⅲ.暗示的空間:外場景 Ⅳ.不同類型的空間關系 Ⅳ.1 唯一和同一的空間:空間的「同一性」 Ⅳ.2 空間的相異性:鄰接和分離 Ⅳ.3 近距空間 Ⅳ.4 遠距空間5 敘事的時間性與電影 Ⅰ.關於畫面的時間屬性 Ⅱ.雙重的時間性:分析時間的主要概念 Ⅱ.1 時序 Ⅱ.2 時長 Ⅱ.3 時頻6 視點 Ⅰ.熱奈特的聚焦法 Ⅱ.認知和觀看:聚焦和視覺聚焦 Ⅲ.傾聽:聽覺聚焦 Ⅳ.心理畫面 Ⅴ.電影的認知聚焦 Ⅴ.1 內認知聚焦 Ⅴ.2 外認知聚焦 Ⅴ.3 觀眾認知聚焦 Ⅵ.聚焦與類型結論參考影片目錄參考書目主要術語譯名對照譯後記
② 什麼是電影的敘事模式 評論電影鋼的琴的敘事特點
電影的敘事模式,我們可以通俗的理解為講故事的方式。
也就是說講一個故事或者一個事兒,我們可以有很多種不同的講述方式。
例如平鋪直敘(順敘),按照時間順序講述。
也就是說基本上都可以從字面理解。
還有倒敘,插敘,夾敘夾議,平行敘事,第三人稱敘事等等等等。
鋼的琴是很久之前看的了,貌似是直敘。一點點的醞釀和積壓感情,使感情表達得朴實真切,震動人心。
③ 什麼是電影敘事學
電影敘事學
依據文學敘事學或符號學原理研究影片表述元素和結構的理論。沿襲傳統小說敘事學的電影敘事學主要研究故事的情節安排、行動動機、人物性格和審美特性,關注電影劇作的技巧層次。20世紀70年代,建立在結構主義和符號學基礎之上的電影敘事學,突破了傳統電影敘事研究的界限,力求在影片的一般技巧元素中抽象出電影敘事的量化系統模型,為文本分析奠定基礎。
電影敘事學從文學敘事學中獲得了一般的概念和方法,文學敘事學推動了電影敘事學的研究和發展。電影敘事學借鑒和自創的理論模型包括:普羅普從俄國民間童話中總結出的31種功能和七種故事角色;列維—斯特勞斯的「神話素」和二元對立邏輯結構;羅蘭·巴爾特的敘事作品三層次(功能層、行動層和敘述層);傑拉爾·熱奈特的五個敘事概念(1?敘述時間的「順序」;2?省略或連貫的「時間延續」;3?重復或單一的「頻率」;4?敘事「語式」,包括選擇的「視角」或「視點」;5?表示敘述者與被敘述者關系的「語態」)和「調焦」分類(全知型的零調焦、敘述者所見的內部調焦、敘述者只能觀察人物外部表象而不潛入人物意識的外部調焦);阿·格雷馬斯的敘事學模型;克·麥茨的八大組合段;美國電影理論家愛·布拉尼根的視點論;弗朗索瓦·若斯特的「目視化」系統(攝影機與人的目光相關的內部目視化和與人的目光無關的零目視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