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源 > 福建寧化哪裡有電影院

福建寧化哪裡有電影院

發布時間:2023-04-08 05:38:13

❶ 福州寧化新村小區周邊配套怎麼

寧化新村小區地址:台江區台江寧化路12號(工業路與寧化路交叉口)。
周邊直線1KM范圍內交通配套資源有(寧化,祥坂,寧化新村,寧化支路口,正榮潤城(福機),浦東,省血液中心(福州東南眼科醫院),正榮潤城(海事局),寶龍城市廣場(①站台),寶龍城市廣場,華僑中學(紅旗村),白馬河)等。
直線2KM范圍內教育資源有10個(可靜駕校報名處(浦西路),珠江鋼琴藝術中心(紅星美凱龍店),樂程教育,提亞魔術教育(寶龍城市廣場店),英睿外語教育,松鼠AI智適應教育(江濱校區),北上教育,趕學教育,美得理友鼓智能音樂教育,梅沙社區教育營地)等。
周邊2KM醫療資源穗宴有4個,其中台江區義州街道保興社區衛生服務站距離小區143米,福建省中醫葯大學附屬人民醫院距離小區1176米,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距慎頃離小區1506米,福州市第一醫院距離小區1890米,為醫療需求提供保障。
寧化新村周邊商業配套有:(利達便利寬族陸店(寧化店),媛汐情趣24小時自助售貨,四季果園(寧化路店),豪果緣(寶龍店),永輝生活(寶龍店),靠譜水果批發行(寧化支路店),美的慧生活,福州寶龍廣場南區B(寶龍廣場店),紅星美凱龍(三迪商場),寶龍廣場-東區)等。

點擊查看更多:寧化新村小區詳細信息

❷ 寧化竹隱山居在哪裡

寧化竹隱山居位於中國福建省寧化縣境內。它是一座建在山林中的靜謐寺廟,也是禪修及文化交流的鬧彎宴場所。山居環境清幽宜人,是禪修及放鬆的好地方。更有古典鬧宏園林、瀑布、懸崖、高山等美景,令人心曠神怡。值液銀得一提的是,這里曾經是馬英九先生的祖居地之一,也是一處充滿歷史淵源和文化底蘊的地方。

❸ 寧化娛樂體驗,寧化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寧化旅遊攻略

自然景觀
天鵝洞群國家級地質公園規模達248平方公里,地下石林為國內唯獨的地質奇觀,其溶洞數量、密度、規模居「八閩之冠」,被稱為「中國東南地區罕見的洞群世界」、 「福建省首屈一指地下岩溶藝術博物館」;黃慎故居地、國內最深天然內陸湖,與天鵝洞群相輝映的「蛟湖」,水深103米,旱不降、澇不溋,為南方水域局辯寬奇觀;省級自然保護區牙梳山,生態原始、物種多樣,是不可多得的原生態休閑觀光場所。

紅色聖地
寧化是著名的革命老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寧化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紅軍長征的四個起點縣之一,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寧化進行過革命實踐活動。1930年1月,著名的古田會議後,毛澤東率部途經寧化時,曾寫下光輝的詞章《如夢令·元旦》:「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當時全縣13萬人口,參加紅軍的就有13700多人,為革命犧牲6600多人,其中民政部在冊烈士達3300人。解放後被授予少將軍銜的寧化籍將軍有張新華、張雍耿、孔俊彪3人。
革命遺跡豐富、文物保存灶纖良好、紀念建築宏偉、史料留存豐富,是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寧化縣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21個原中央蘇區重點縣,是中央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4個起點縣之一,具有許多珍貴的紅色遺存(址)和文桐亮物,其中「紅軍長徵集結出發地、紅軍醫院舊址、北山革命紀念園」等3個景點被國家列入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景點之列。為充分發掘和保護寧化這一珍貴的革命紅色遺產,發展紅色旅遊業,寧化縣計劃大力發展以弘揚「蘇區烏克蘭、長征出發地」為主題的紅色旅遊產業,現已完成《福建省寧化縣重點「紅色旅遊」景區建設方案》的修編和初審,擬建設景區配套干線公路(大跨度交通)、景點基礎設施、景點遺跡遺址修繕與文物維修及布展陳列等3個項目,概算總投資77968萬元,其中景區4條外部配套干線公路項目投資67936萬元,景區基礎設施項目投資7812萬元,文物維修和布展陳列項目投資2220萬元。該項目建成後,全縣將形成「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廣場—北山革命紀念園—石壁客家祖地—牙梳山自然保護區」及「天鵝洞群國家地質公園—紅軍醫院舊址—湖村蛟湖」等兩條旅遊線路,形成2日游規模。

❹ 關於石城縣的地理歷史文化的介紹

歷史沿革

石城境內,人類活動歷史悠久。

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活動。

先秦時是古越人生息繁衍之地。

兩漢時先後隸屬於都、揭陽、陂陽、虔化等縣。

三國吳嘉禾五年(公元236年),拆雩都地置揭陽縣,先後屬廬陵郡、南康郡。

晉太康五年(公元284年),改名陂陽縣,屬南康郡。

隋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設場,以境內「四面環山,聳峙如城」得名石城場。

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升石城場為石城縣。

宋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屬虔州。

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屬贛州。

元元貞元年(1295年)屬贛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屬贛州府。

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劃石城縣為寧都直隸州轄。

1914年屬贛南道。

1926年廢道屬江西省。

1932年屬江西省第十一行政區。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石城為中央蘇區之地。

1932年12月石城姿和縣劃歸福建省蘇維埃 *** 轄笑飢,1933年3月復歸江西省 *** 轄。

1933年7月22日將木蘭、高田及小松的羅溪劃屬赤水縣,岩嶺劃屬福建彭湃縣。

1933年8月16日,蘇維埃中央 *** 劃石城之南的橫江、龍崗、大由、珠坑、洋地、羅家及瑞金的日東、湖陂,寧化的淮陽(淮土)等地增設太雷縣為中央直屬縣,縣委駐橫江墟。

1949年9月30日解放,屬瑞金專區,縣 *** 駐琴江鎮。

1950年屬寧都專區。

1952年9月以後,先後屬贛州專區、贛南行政區、贛州地區,1999年撤區改市,屬贛州市至今。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石城縣位於江西省東南部,贛州的東北部,東鄰福建寧化,南抵福建長汀縣及本省的瑞金市,西毗寧都,北靠廣昌;地處東經116°05′46″至116°38′03″,北緯25°57′47″至26°36′13″之間。

自古以來,石城都是江西進入閩西粵東必經之地,素有「閩粵通衢」之稱。

南北同經長71.8公里,東西緯寬53.7公里,全縣總面積1581.53平方公里。

其中山地面積2111347畝,約占總面積的89%,耕地面積192646畝,約占總面積的10%,水面面積57794畝,約占總面積的3%,道路、城鎮、村落、廠礦237230畝,約占總面積的10%。

人謂「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園」,是個典型的東南丘陵低山地區。

全縣有耕地22.5萬畝,山地17.6萬畝,水面7.2萬畝。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石城的農產品更具特色,白蓮、煙葉享譽全國,是著名的通心白蓮和優質烤煙基地縣,199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白蓮之鄉」和「中國煙葉之鄉」。

以臍橙、牛心柿為主的果業已初具產業化規模。

動植物種類繁多,已查明有野生動物118種,中葯材138種。

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6.8%,活立木蓄積量262萬立方米,尤其以毛竹豐產林、油茶林、松脂林等發展較快。

[編輯本段]客家風情

晉末、唐、宋及明清時期,以中原大地為中心的區域出現過五次較大的戰亂,為躲避戰亂,大量的中原 *** 遷徙到石城及其周邊地區定居、繁衍。

這些中原 *** 與當地土著兼並,融合、同化、改造、創新,經過漫長的歷史進程,最終形成了漢民族中獨具特色的客家風情。

客家方言:石城是純客住縣,全部使用客家方言,粵東地區的客家方言更接近於石城方言。

如石城人稱太陽為「日頭或熱頭」、稱月亮為「月光」、稱睡為「歇」……等等。

客家習俗:節日:石城客家人最注重春節、端午節、七月半和中秋節,特別是春節最為隆重和講究。

如大年初一的早飯只能吃素不可以吃葷,而且必須做一道「禾石菜」即完整煮熟的芥菜,俗稱「豐菜」,象徵著五穀豐登之意,又有當地老人相傳是古代食物極度缺乏時期正是這個「豐菜」救了不少人的性命,為此人們為了紀念這個特殊的救命菜每年過年定會吃這道菜,並作為供品與其他雞鴨魚肉一起上供。

婚 嫁:石城客家的婚嫁禮儀較為繁雜,其程序分為定親、納彩、贄鞋樣、傳庚、報期、嫁娶、入廚、送油、滿月、回寧。

喪 葬:其程序主要為送終、報喪、弔唁、入殮、出殯、除靈做七。

屍體處理用棺葬土埋法,八十年代以後有的開始使用火葬。

慶 賀:石城客家需要做酒慶賀的種類較多,主要有:壽辰:虛歲逢十的誕辰碰冊返日做生日酒;誕生:小孩出生三日做湯餅酒、足月做滿月酒、足年做過周酒;建房動工、廳堂上樑、竣工及遷居新房均要做酒;另外拜師、上學、承桃均要做酒宴請親朋。

客家飲食:石城客家人的主食為稻米,輔以番薯、大豆、小麥為補充。

飲食習慣一日三餐即早、中、晚餐。

主要菜饌有:棋子塊(東坡肉)、肉丸魚丸(用動物無骨精肉與澱粉攪碎後的混合物)、油炸魚、霉豆腐(豆腐乳)、醬豆子、蘿卜干、腌菜及各類蔬菜。

比較有特色的副食類有擂茶、米茶、米酒、薯粉水餃、米粉等。

客家民居:石城客家民居建築多數為「廳屋室」又稱為「天井式」,另外也有「土圍」、「土樓」等民居。

客家文化:教育:石城客家先民歷來注重教育事業,尊師重教之風十分濃厚。

從宋代起,石城除建有縣學和書院外,地方上延師辦學風氣很濃。

北宋大儒溫革創柏林講學堂於岩嶺深山之中,名噪一時,除本省學員外,閩粵生員也來此求學。

由於石歷來重視教育,形成了石客家民系人才輩出,中進士者唐代2人,宋代14人,其中巫雙瑞探花及策。

明、清兩朝中進士者9人,中文舉者69人,中武舉者25人。

文 藝:石城客家民間文藝十分活躍,內容豐富而最具特色的文藝活動為石城客家燈彩。

石城客家燈彩歷史悠久、豐富多彩,有龍燈、茶藍燈、船燈、馬燈、獅燈、八寶燈、橋板燈、蚌殼燈、稈龍燈……等幾十種。

自明朝以來新春佳節舞燈之風盛行,從正月初一開始直到正月十五元宵才謝燈,另外還經常組織燈彩比賽。

[編輯本段]旅遊資源

石城是贛江的發源地,物華天寶,風景秀麗,名勝眾多。

既有宋寶福院塔、五龍岩摩岩石刻、楊坊村坊式亭、岩嶺永寧橋、太平天國幼天王洪天貴福囚室等豐富的人文景觀,又有西華山、如日山、東華山、通天寨、雞公崬等風景奇麗的自然景色,尤其是當天高氣爽之時,站在東華山頂,猶如身處仙境,更能望見「兩省三縣」;通天寨更是遠近聞名的丹霞地貌風景名勝區,素有「石怪、洞幽、泉美、茶香、佛盛」之美譽。

雞公崬是石城最高的山,山頂有仙人指路、仙人下棋,還留有傳說中的仙人下棋的棋盤。

石城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自然保護區一個,自然風景名勝區6個,溫泉4處。

贛江源自然保護區:1983年經江西省師范大學地理系學者安陽認定石城洋地為贛江源頭。

2000年「贛江源頭」科學考察組進一步確定,該縣橫江鎮贛江源村的石寮河為贛江的發源地。

2004年被省 *** 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規劃面積16500公頃,區內古木參天,林海連綿,山勢陡峭,溝壑縱橫,溪流瀑布隨處可見,每年能為贛江提供1000萬立方米的國家Ⅰ類水,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珙桐、銀杏、紅豆杉、楠木等珍稀樹種有30餘種。

雞公崬:海拔1389米,是石城縣內最高的山。

位於橫江鎮的桃花寨村,山頂有仙人指路、仙人下棋,還留有傳說中的仙人下棋的棋盤。

毛竹挺立。

環境優美,空氣清晰。

通天寨:通天寨是遠近聞名的丹霞地貌風景名勝區,素有「石怪、洞幽、泉美、茶香、佛盛」之美譽。

景區山水奇特,峰巒璀巍,佳境天成,有自然、人文景觀30餘處。

經專家論證,景區被稱為「仙人犁田」的龜裂狀怪石為全國罕見,極具地質考據價值。

通天寨上的玉盂禪寺,建於明代,屬全省重點開放寺院。

溫泉:四處溫泉分別為九寨溫泉、沔坊溫泉、燒湖裡溫泉、燒水湖溫泉,最具開發價值的是九寨溫泉。

九寨溫泉位於江西省石城縣屏山鎮逕口陂,距縣城約16公里。

九寨溫泉水中含錳、鋇、鋰、鍶、鐵等20多種元素,水質符合醫療熱礦水命名硅水要求,偏硅酸益於軟化血管,對心血管疾病有保健療養作用和抗衰老作用。

革命遺址:石城是中央蘇區全紅縣,是紅三軍團和少共國際師長征出發地。

*** 、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進行過長期的革命實踐活動。

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經歷過石城阻擊戰、紅軍攻克紅石寨、紅軍秋溪整編等許多重要革命事件。

石城有數萬人參軍參戰,為革命事業作出過巨大貢獻和犧牲,解放後經上級批準的烈士達4209名。

現保存完好的革命遺址主要有:紅軍長征前夕李臘石石城阻擊戰遺址、紅軍秋溪整編舊址(中央臨時軍事委員會駐地)、紅軍攻克當年中央蘇區最大的白色據點——紅石寨舊址(屏山)、紅四軍軍部舊址(橫江秋溪紅家壟)、 *** 和朱德同志觀下舊居、紅十三軍軍部舊址、 *** 太雷縣中心縣委舊址(橫江)、石城縣蘇維埃 *** 舊址、石城縣革命烈士紀念館。

客家文化遺跡:石城是中華客家文化發源地之一,有「客家搖籃」之稱,歷史上是客家民系的中轉站。

客家文化研究權威學者廖成普為石城題詞「祖根中原地,搖籃客石城」。

客家遺址豐富,客家風情濃郁,主要有:宋·寶福院塔;太平天國幼天王洪天貴福囚室·桂花屋;小松楊村亭式坊;清·永寧廊式古橋;古驛道閩粵通衢;古城牆、城門;客家民居(沙塅新屋、陳聯圍屋、大畲黃家屋等);客家燈彩、擂茶、宴酒、哭嫁、賽龍船等風俗。

石城又是「燈彩之鄉」,民間燈彩歷史悠久,燈彩道具、舞蹈、音樂皆極優美,是別具一格的表演藝術形式,特別是大型神話燈彩戲「花燈仙子」普晉京 *** 演出,「燈彩之鄉」美譽蜚聲省內外;馮夢龍《三言兩拍》中的《喻世明言》中「第二卷 陳御史巧勘金釵鈿」的「卻說江西贛州府石城縣,有個魯廉憲,一生為官清介,並不要錢,人都稱為「魯白水」。

那魯廉憲與同縣顧僉事累世通家。」便提及了石城縣。

[編輯本段]民族宗教

民族:石城有漢族、畲族、 *** 、苗族、壯族、布依族、滿族、白族、蒙古族等9個民族,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9.6%。

宗教:石城自唐代始,道、佛二教先後傳入。

唯因教義相異,歷代帝王往往重此抑彼。

唐末五代重道輕佛,道興而佛微。

至北宋,佛教始得復興,迄南宋又漸衰落,明太祖極崇佛教,邑內寺院眾多,香火旺盛。

及世宗重道斥佛,境內修建仙壇多處,道教為這一振。

清代,佛教漸盛,寺院多達90餘所,道教則漸見衷落,道觀廢敗,道士流散鄉間,或改奉儒佛二教。

明末清初之際,有多種民間會道門傳入石城,如大乘教、先天道等。

這些會道門均在解放後逐漸消亡或被取締。

清末至民國初年,天主教傳入,解放後消失。

解放後,根據黨的宗教政策,正常的宗教事業受國家法律保護。

[編輯本段]文化教育

文化設施: 文化藝術、廣播電視等事業全面發展。

全縣共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電影院1個、劇團1個,鄉鎮共有社會文化服務中心10個。

全縣有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1個。

逐步推進廣播電視數字化、網路化,著力開發視頻點播、數據廣播、互聯網接入等網路多功能服務業務。

文化藝術:縣文化館、客家燈彩藝術團每年創作編排精品節目10-15個,組織全縣性大型文化藝術活動3-5次,參與群眾15819人次,組織送戲、送電影、送書下鄉1350次,惠及群眾258431人次。

國民教育:全面實施「科教興縣」 戰略,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整體教育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2006年末全縣共有幼兒園75所,在園幼兒3560人;小學共111所,在校生28986人,小學學齡人口入學率達100%;普通中學21所,在校生22439人,其中普通初中18所,在校生15756人,省級重點中學一所。

學齡人口入學率100%。

教師隊伍:教師隊伍不斷充實壯大,2006年全縣有幼兒園教職工187人,比上年增加65人;小學專任教師1122人;中學專任教師1205人;全縣小學、初中、高中每百名學生擁有教師數分別為4.5、6.5、5.5人。

教育設施:教育設施建設力度加大,辦學條件繼續改善。

全縣財政教育事業費支出60765萬元,同比增長26.2%,佔全縣財政總支出的21%,比上年提高了0.1個百分點。

年內改建校舍14865平方米,新增校舍面積4380平方米。

學校藏書34.36萬冊,增加20萬冊。

中小學配備計算機1432台,比上年增加492台。

[編輯本段]體育衛生

體育事業: 2006年,積極推進全民健身運動,組織舉辦面向不同階層的各種各類運動會36次,參賽人數5000餘人;全縣中、小學校體育達標合格率98%,其中優秀率20%,良好率60%,及格率85%。

全年參加市級以上運動比賽,共獲16獎牌。

衛生事業:全年財政衛生經費支出319萬元,比上年增長13.5%。

2006年末全縣共有各類衛生機構414個,其中醫院3個,衛生院14個,預防保健機構15個;各類診所、門診部380個;社區衛生服務站2個。

年末衛生機構實有床位349張,衛生技術人員494人;全縣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76人。

2006年基礎免疫接種率分別為:乙肝疫苗95%,卡介苗97.5%,糖丸96.1%,百白破95%,麻疹92.1%。

[編輯本段]石城物產

石城物產充裕,資源獨厚,已探明有鉭、鈮、鎢、錫、鐵、稀土、花崗岩、高嶺土等10多種礦產。

龍崗硯石享譽中外,所制「龍硯」歷為貢品,深受歷代文人墨客所喜愛。

工業方面有化工、廣播電子、軸瓦、礦山設備製造、紡織器材、南金紙、重紙、印刷等。

食品工業發展迅速,先後開發了白蓮系列綠色食品(通心白蓮、蓮子奶糊、白蓮慧仁糊、白蓮速溶粉、維他蓮子奶、營養蓮子片、蜂蜜蓮心茶等)、客家酒娘、藕粉、茵陳茶、淮山、保健粉等系列食品。

其中,茵陳茶、客家酒娘榮獲』98江西市場食品質量優勝獎。

[編輯本段]經濟建設

石城有著良好的投資環境。

穿境而過的206國道石城段已全面改造,縣內鄉鄉村村通公路,鄉鎮通公(砼)路率達80%,逐步構建了「十」字形國、省道二級公路網和「8」字形縣鄉公路環網。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

石城創造了全省舊城先進模式;「十里長街」西華路氣勢恢宏;連接東西兩城的的主幹道琴江路和琴江大橋改造已全面竣工;縣城防洪堤建設已全面啟動;沿江路、贛江源文體廣場等一批基礎設施已相繼竣工,逐步構建了「一城兩區」的大縣城框架,一座交通便捷、基礎完善、功能合理、環境優美、特色鮮明的新縣城逐步展現出來。

目前,石城正朝著「連接閩贛的特色產品加工大縣、生態農業縣、全國的煙葉白蓮之鄉、現代客家文化名城」方向發展。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全縣轄5個鎮、5個鄉:琴江鎮、小松鎮、屏山鎮、橫江鎮、高田鎮、木蘭鄉、豐山鄉、大由鄉、龍崗鄉、珠坑鄉

石城行政區劃屢經變易。

自宋至清末,全縣分長松、陂陽2鄉,鄉之下先後分11里、8里半、9里。

蘇區時設區、鄉,民國時又設區、保聯、鄉、保等,變動頻繁。

解放初全縣分7區43鄉,至1955年改劃為8區110鄉。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設1鎮14個公社與1個墾殖場,至1972年定為1鎮14個公社。

1984年恢復鄉村建制,全縣分設琴江鎮與木蘭、高田、岩嶺、小松、豐山、小別、觀下、屏山、珠坑、大由、橫江、小姑、龍崗、洋地14鄉,下轄138村,2個居委會與1879個村民小組。

2001年行政區劃變更,撤並5個鄉鎮,由原15個鄉鎮合並為10個鄉鎮,原岩嶺鄉並入高田鎮,長天鄉、觀下鄉並入琴江鎮,洋地鄉、小姑鄉並入橫江鎮,合並後鄉鎮為5鎮5鄉,分別為高田鎮、琴江鎮、小松鎮、屏山鎮、橫江鎮、豐山鄉、木蘭鄉、大由鄉、龍崗鄉、珠坑鄉,轄131個村、13居委會(琴江鎮9個居委會、高田鎮、小松鎮、屏山鎮、橫江鎮各1個居委會)。

鄉鎮簡介

琴江鎮 2004年轄:琴江委居委會、蓮城居委會、東城居委會、城南居委會、城北居委會、興隆村、西外村、梅福村、仙源村、溫坊村、建上村、前江村、江背村、大畲村、花園村、古樟村、濯坑村、漢坑村、杉柏村、沙塅村、睦富村、壩口村、湖下村、琴口村、沔坊村、何坑村、宜福村、小別村、長樂村、長天村、桐坪村、丘坊村。

小松鎮 轄:上街路居委會、小松村、羅源村、逕里村、聳崗村、石田村、瑤上村、蜀口村、江口村、丹溪村、許坊村、桐江村、羅溪村、新華村、勝和村。

屏山鎮 轄:屏山居委會、屏山村、長江村、勝利村、山下村、萬盛村、新坊村、羅陂村、新付村、長溪村、河東村、亨田村、頁背村。

橫江鎮 轄:橫江街居委會、橫江村、平陽村、丹陽村、洋和村、友聯村、秋溪村、羅雲村、煙坊村、姑溪村、齊賢村、珠璣村、張坑村、洋地村、石溪村、瑞坑村、泮弼村、徑口村、贛江源村、桃花村、小姑村、羅家村、開坑村、和平村。

高田鎮 轄:高田居委會、高田村、田心村、琴生村、湖坑村、祠江村、鄭里村、遙嶺村、勝江村、新坪村、岩嶺村、上柏村、大秀村、朱家村、堂下村、奎竹村、禮地村。

木蘭鄉 轄:木蘭村、小琴村、田江村、楊坊村、陳聯村、新河村、東坑村。

豐山鄉 轄:豐山村、陳江村、大琴村、上坑村、下坑村、河田村、下湘村、沿沙村、福村。

大由鄉 轄:大由村、河斜村、下伊村、羅田村、蘭田村、水南村、濯龍村、王沙村、高背村。

龍崗鄉 轄:龍崗村、新南村、下徑村、綠水村、新龍村、水廟村。

珠坑鄉 轄:珠坑村、塘台村、三和村、坳背村、竹溪村、高璣村、良溪村。

詳見://ke./view/174093.?fr=ala0

❺ 福建寧化縣城晚上夜市哪裡人口密度最大

我覺得寧化縣城,比如說城光裡面的廣場,或者說電影院那邊的人口密度還算是挺大的。

❻ 寧化電影院節目單2.7_2.8

年前 過年好、功夫熊貓3、 熊出沒之熊心歸來、通靈神探、蒸發太平洋、 鼠來寶4 ,基本上在這些電影中,春節功夫熊貓3、年獸大作戰、澳門風雲3、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美人魚,基本上在這些電影中

❼ 8月17號寧化電影院節目單

蝙蝠:血色情慾
7.2
劇情 / 愛情 / 驚悚
年代:2
地區:韓國
演員: 劉德華
導演: 朴贊郁

❽ 葛藤凹是哪個電影

應該是《大南遷》吧?葛藤凹太有名了,現在在福建省寧化縣石壁鎮裡面的南田村,現在也判拍叫南田坳,古代的時候叫葛藤凹。裡面是所有客家人的發祥地之一,是客家祖地石壁裡面的葛藤坑、葛藤凹、葛藤堡。

北方中原漢民因戰亂而在漫長的遷徙和定居過程中形成了客家民系。

傳說,客家人的祖先原住在河南一帶,唐末五代十國時期,為躲避戰亂和災荒,舉族遷徙南下。遷徙過程中,農民造反軍的頭領碰見難民隊伍中,有一婦女背著個孩子,牽著個孩子,奇怪的是牽著的比背上的年紀還小,便好奇地問這位婦女:「嫂子,怎麼讓小的走,大的背?」婦女回答:「聽說黃巢老爺造反,到笑粗處殺人,這牽著的是我親生兒子,背著的是一孤兒,他父母都在過江時遇難,怕斷了他家的香火。」黃巢聽後,很是感動,對婦人說:「不用怕,回去在門口掛上葛藤,便可保平安。」婦人半信半疑,黃巢的副將對婦人說:「這位就是黃巢元帥,你們走吧,按黃元帥交代做,可保平安。」而後,婦人和族人,來到一個村莊,看這里環境不錯,也就落了腳。不久,聽說黃巢軍要來,大家都驚慌失措,婦人想起黃巢元帥的交代,叫全村人割葛藤,堆在門口。黃巢軍來到,見到葛藤,果然秋毫無犯。

從此,全村人都把葛藤當吉祥物,在端午節要避邪時掛上。自此流傳下來,成了習俗,並把這村叫做葛藤凹。

葛藤凹的故事被客家人口口相傳,一直流傳至今。近年,葛藤凹的故事被搬上了熒屏,電視劇《葛藤凹》(也就是現在的《大南遷》)以「葛藤凹」的傳說為線索,改編而成,劇中溶入了客家生產、客家民俗等散發古老鄉土的芬芳,也再現了客家人可歌可泣的遷徙史、以及後來生根、紮根,與當地山民融為一體的漫長歷史。客家故事中,那為人著想的婦人也作為客家婦女的光輝形象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客家後人延續和傳承。

這里我簡單歸納一下那裡居住過的客家人,不全面哈,見諒!

劉氏:台灣劉氏諸譜均載:黃巢亂起,劉翔攜子天賜,避居寧化石壁葛藤凹,號為東派,子孫於明、清二代分別從廣東和閩南東渡入台。翔兄翱,官建州,因居家,譜稱西派,進台灣後裔劉開七派下居多。

蕭氏:河南郡河南堂師儉堂梅軒北宋干德年間寧化石壁葛藤凹梅縣、肇慶、陽春、饒平、平遠、深圳、台灣《崇正同人系譜》。宋代,寧化石壁的蕭梅軒從石壁葛藤凹遷居廣東松源都,其後裔播遷至廣東省興寧、河源、饒平、和平、肇慶、陽春、陽遠、海豐、長樂;部分後裔復徙江西泰和、興國以及湖南各地。據《書山派蕭氏族譜》、《斗山派蕭氏族譜》載,今閩南民系中的漳州、泉州、廈門以及台灣的部分蕭氏之號稱「書山」、「斗山」、「涌山」派者,均出自寧化石壁。

陳氏、陳魁,字參琉,宋朝進士,妣李夫人和劉氏一掘升羨娘,從江西江州義門入閩後定居寧化縣石壁陳德村(今為南田村),生昆、侖、嵩、岳、峰五子,分別居住在石壁村的葛藤凹、水南壩和石寨寮坑等處。

現有謝、馬、張、朱、塗、伊、曾、王、虞、雷十姓客家人,之前還有羅姓、刁姓、連姓、過姓人居住,裡面許多小村名均是住過的客家姓氏命名,你可以去網路地圖上查看一下。客家人的祖先至少有幾十個姓是在這里開基的。這里就在我家的隔壁,現在很多姓氏。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客家人嚮往的祖地。(本人只是淺薄,如果你有興趣研究客家人可以去實地走走,現在是福建省寧化縣南田坳,孕育數千萬客家人的一個小村子啊!)可以到這里去看看http://tieba..com/f?kw=%E7%9F%B3%E5%A3%81%E5%AE%A2%E5%AE%B6&ie=utf-8&ie=utf-8&fr=wwwt

❾ 江西省鉛山縣武夷山辛家分場龍下村得人告訴我247340108

贛江源頭,武夷山下,一帶「碧水丹山,人文薈萃」之地,就是客家文化發源地之一——石城縣。

石城人口
[編輯本段]
石城縣 面積1582平方千米,人口29萬。縣人民政府駐琴江鎮,郵政編碼342700。
歷史沿革

石城境內,人類活動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活動。先秦時是古越人生息繁衍之地。兩漢時先後隸屬於都、揭陽、陂陽、虔化等縣。三國吳嘉禾五年(公元236年),拆雩都地置揭陽縣,先後屬廬陵郡、南康郡。晉太康五年(公元284年),改名陂陽縣,屬南康郡。隋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設場,以境內「四面環山,聳峙如城」得名石城場。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升石城場為石城縣。宋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屬虔州。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屬贛州。元元貞元年(1295年)屬贛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屬贛州府。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劃石城縣為寧都直隸州轄。1914年屬贛南道。1926年廢道屬江西省。1932年屬江西省第十一行政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石城為中央蘇區之地。1932年12月石城縣劃歸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轄,1933年3月復歸江西省政府轄。1933年7月22日將木蘭、高田及小松仔談余的羅溪劃屬赤水縣,岩嶺劃屬福建彭湃縣。1933年8月16日,蘇維埃中央政府劃石城之南的橫江、龍崗、大由、珠坑、洋地、羅家及瑞金的日東、湖陂,寧化的淮陽(淮土)等地增設太雷縣為中央直屬縣,縣委駐橫江墟。1949年9月30日解放,屬瑞金專區,縣政府駐琴江鎮。1950年屬寧都專區。1952年9月以後,先後屬贛州專區、贛南行政區、贛州地區,1999年撤區改市,屬贛州市至今。

地理位置
[編念滾輯本段]

石城縣位於江西省東南部,贛州的東北部,東鄰福建寧化,南抵福建長汀縣及本省的瑞金市,西毗寧都,北靠廣昌;地處東徑116°05′46″至116°38′03″,北緯25°57′47″至26°36′13″之間。自古以來,石城都是江西進入閩西粵東必經之地,素有「閩粵通衢」之稱。南北同經長71.8公里,東西緯寬53.7公里,全縣總面積1581.5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2111347畝,約占總面積的89%,耕地面積192646畝,約占總面積的10%,水面面積57794畝,約占總面積的3%,道路、城鎮、村落、廠礦237230畝,約占總面積的10%。人謂「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園」,是個典型的東南丘陵低山地區。
全縣有耕地22.5萬畝,山地17.6萬畝,水面7.2萬畝。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石城的農產品更具特色,白蓮、煙葉享譽全國,是著名的通心白蓮和優質烤煙基地縣,199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白蓮之鄉」和「中國煙葉之鄉」。以臍橙、牛心柿為主的果業已初具產業化規模。動植物種類繁多,已查明有野生動物118種,中葯材138種。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6.8%,活立木蓄積量262萬立方米,尤其以毛竹豐產林、油茶林、松脂林等發展較快。

客家風情
[編輯本段]

晉末、唐、宋及明清時期,以中原大地為中心的區域出現過五次較大的戰亂,為躲避戰亂,大量的中原漢人遷徙到石城及其周邊地區定居、繁衍。這些中原漢人與當地土著兼並,融合、同化、改造、創新,經過漫長的歷史進程,最終形成了漢民族中獨具特色的客家風情。
客家方言:石城是純客住縣,全部使用客家方言,粵東地區的客家方言更接近於石城方言。如石城人稱太陽為「日頭或熱頭」、稱月亮為「月光」、稱睡為「歇」……等等。
客家習俗:節日:石城客家人最注重春節、端午節、七月半和中秋節,特別是春節最為隆重和講究。如大年初一的早飯只能吃素不可以吃葷,而且必須做一道「禾石菜」即完整煮熟的芥菜,俗稱「豐菜」,象徵著五穀豐登之意。
婚 嫁:石城客家的婚嫁禮儀較為繁雜,其程序分為定親、納彩、贄鞋樣、傳庚、報期、嫁娶、入廚、送油、滿月、回寧。
喪 葬:其程序主要為送終、報喪、弔唁、入殮、出殯、除靈做七。屍體處理用棺葬土埋法,八十年代以後有的開始使用火葬。
慶 賀:石城客家需要做酒慶賀的種類較多,主要有:壽辰:虛歲逢十的誕辰日做生日酒;誕生:小孩出生三日做湯餅酒、足月做滿月酒、足年做過周酒;建房動工、廳堂上樑、竣工及遷居新房均要做酒;另外拜師、上學、承桃均要做酒宴請親朋。
客家飲食:石城客家人的主食為稻米,輔以侍神番薯、大豆、小麥為補充。飲食習慣一日三餐即早、中、晚餐。主要菜饌有:棋子塊(東坡肉)、肉丸、魚丸、油炸魚、霉豆腐、醬豆子、蘿卜干及各類蔬菜。比較有特色的副食類有擂茶、米茶、米酒、薯粉水餃、米粉等。
客家民居:石城客家民居建築多數為「廳屋室」又稱為「天井式」,另外也有「土圍」、「土樓」等民居。
客家文化:教育:石城客家先民歷來注重教育事業,尊師重教之風十分濃厚。從宋代起,石城除建有縣學和書院外,地方上延師辦學風氣很濃。北宋大儒溫革創柏林講學堂於岩嶺深山之中,名噪一時,除本省學員外,閩粵生員也來此求學。由於石歷來重視教育,形成了石客家民系人才輩出,中進士者唐代2人,宋代14人,其中巫雙瑞探花及策。明、清兩朝中進士者9人,中文舉者69人,中武舉者25人。
文 藝:石城客家民間文藝十分活躍,內容豐富而最具特色的文藝活動為石城客家燈彩。石城客家燈彩歷史悠久、豐富多彩,有龍燈、茶藍燈、船燈、馬燈、獅燈、八寶燈、橋板燈、蚌殼燈、稈龍燈……等幾十種。自明朝以來新春佳節舞燈之風盛行,從正月初一開始直到正月十五元宵才謝燈,另外還經常組織燈彩比賽。

旅遊資源
[編輯本段]

石城是贛江的發源地,物華天寶,風景秀麗,名勝眾多。既有宋寶福院塔、五龍岩摩岩石刻、楊坊村坊式亭、岩嶺永寧橋、太平天國幼天王洪天貴福囚室等豐富的人文景觀,又有西華山、如日山、東華山、通天寨等風景奇麗的自然景色,尤其是當天高氣爽之時,站在東華山頂,猶如身處仙境,更能望見「兩省三縣」;通天寨更是遠近聞名的丹霞地貌風景名勝區,素有「石怪、洞幽、泉美、茶香、佛盛」之美譽。
石城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自然保護區一個,自然風景名勝區6個,溫泉4處。
贛江源自然保護區:1983年經江西省師范大學地理系學者安陽認定石城洋地為贛江源頭。2000年「贛江源頭」科學考察組進一步確定,我縣橫江鎮贛江源村的石寮河為贛江的發源地。2004年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規劃面積16500公頃,區內古木參天,林海連綿,山勢陡峭,溝壑縱橫,溪流瀑布隨處可見,每年能為贛江提供1000萬立方米的國家Ⅰ類水,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珙桐、銀杏、紅豆杉、楠木等珍稀樹種有30餘種。
通天寨:通天寨是遠近聞名的丹霞地貌風景名勝區,素有「石怪、洞幽、泉美、茶香、佛盛」之美譽。景區山水奇特,峰巒璀巍,佳境天成,有自然、人文景觀30餘處。經專家論證,景區被稱為「仙人犁田」的龜裂狀怪石為全國罕見,極具地質考據價值。通天寨上的玉盂禪寺,建於明代,屬全省重點開放寺院。
溫泉:四處溫泉分別為九寨溫泉、沔坊溫泉、燒湖裡溫泉、燒水湖溫泉,最具開發價值的是九寨溫泉。九寨溫泉位於江西省石城縣屏山鎮逕口陂,距縣城約16公里。九寨溫泉水中含錳、鋇、鋰、鍶、鐵等20多種元素,水質符合醫療熱礦水命名硅水要求,偏硅酸益於軟化血管,對心血管疾病有保健療養作用和抗衰老作用。
革命遺址:石城是中央蘇區全紅縣,是紅三軍團和少共國際師長征出發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進行過長期的革命實踐活動。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經歷過石城阻擊戰、紅軍攻克紅石寨、紅軍秋溪整編等許多重要革命事件。石城有數萬人參軍參戰,為革命事業作出過巨大貢獻和犧牲,解放後經上級批準的烈士達4209名。現保存完好的革命遺址主要有:紅軍長征前夕李臘石石城阻擊戰遺址、紅軍秋溪整編舊址(中央臨時軍事委員會駐地)、紅軍攻克當年中央蘇區最大的白色據點——紅石寨舊址(屏山)、紅四軍軍部舊址(橫江秋溪紅家壟)、毛澤東和朱德同志觀下舊居、紅十三軍軍部舊址、中共太雷縣中心縣委舊址(橫江)、石城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石城縣革命烈士紀念館。
客家文化遺跡:石城是中華客家文化發源地之一,有「客家搖籃」之稱,歷史上是客家民系的中轉站。客家文化研究權威學者廖成普為石城題詞「祖根中原地,搖籃客石城」。客家遺址豐富,客家風情濃郁,主要有:宋·寶福院塔;太平天國幼天王洪天貴福囚室·桂花屋;小松楊村亭式坊;清·永寧廊式古橋;古驛道閩粵通衢;古城牆、城門;客家民居(沙塅新屋、陳聯圍屋、大畲黃家屋等);客家燈彩、擂茶、宴酒、哭嫁、賽龍船等風俗。石城又是「燈彩之鄉」,民間燈彩歷史悠久,燈彩道具、舞蹈、音樂皆極優美,是別具一格的表演藝術形式,特別是大型神話燈彩戲「花燈仙子」普晉京中南海演出,「燈彩之鄉」美譽蜚聲省內外。

民族宗教
[編輯本段]

民族:石城有漢族、畲族、回族、苗族、壯族、布依族、滿族、白族、蒙古族等9個民族,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9.6%。
宗教:石城自唐代始,道、佛二教先後傳入。唯因教義相異,歷代帝王往往重此抑彼。唐末五代重道輕佛,道興而佛微。至北宋,佛教始得復興,迄南宋又漸衰落,明太祖極崇佛教,邑內寺院眾多,香火旺盛。及世宗重道斥佛,境內修建仙壇多處,道教為這一振。清代,佛教漸盛,寺院多達90餘所,道教則漸見衷落,道觀廢敗,道士流散鄉間,或改奉儒佛二教。明末清初之際,有多種民間會道門傳入石城,如大乘教、先天道等。這些會道門均在解放後逐漸消亡或被取締。清末至民國初年,天主教傳入,解放後消失。解放後,根據黨的宗教政策,正常的宗教事業受國家法律保護。

文化教育
[編輯本段]

文化設施: 文化藝術、廣播電視等事業全面發展。全縣共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電影院1個、劇團1個,鄉鎮共有社會文化服務中心10個。全縣有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1個。逐步推進廣播電視數字化、網路化,著力開發視頻點播、數據廣播、互聯網接入等網路多功能服務業務。
文化藝術:縣文化館、客家燈彩藝術團每年創作編排精品節目10-15個,組織全縣性大型文化藝術活動3-5次,參與群眾15819人次,組織送戲、送電影、送書下鄉1350次,惠及群眾258431人次。
國民教育:全面實施「科教興縣」 戰略,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整體教育水平有了新的提高。2006年末全縣共有幼兒園75所,在園幼兒3560人;小學共111所,在校生28986人,小學學齡人口入學率達100%;普通中學21所,在校生22439人,其中普通初中18所,在校生15756人,省級重點中學一所。學齡人口入學率100%。
教師隊伍:教師隊伍不斷充實壯大,2006年全縣有幼兒園教職工187人,比上年增加65人;小學專任教師1122人;中學專任教師1205人;全縣小學、初中、高中每百名學生擁有教師數分別為4.5、6.5、5.5人。
教育設施:教育設施建設力度加大,辦學條件繼續改善。全縣財政教育事業費支出60765萬元,同比增長26.2%,佔全縣財政總支出的21%,比上年提高了0.1個百分點。年內改建校舍14865平方米,新增校舍面積4380平方米。學校藏書34.36萬冊,增加20萬冊。中小學配備計算機1432台,比上年增加492台。

體育衛生
[編輯本段]

體育事業: 2006年,積極推進全民健身運動,組織舉辦面向不同階層的各種各類運動會36次,參賽人數5000餘人;全縣中、小學校體育達標合格率98%,其中優秀率20%,良好率60%,及格率85%。全年參加市級以上運動比賽,共獲16獎牌。
衛生事業:全年財政衛生經費支出319萬元,比上年增長13.5%。2006年末全縣共有各類衛生機構414個,其中醫院3個,衛生院14個,預防保健機構15個;各類診所、門診部380個;社區衛生服務站2個。年末衛生機構實有床位349張,衛生技術人員494人;全縣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76人。2006年基礎免疫接種率分別為:乙肝疫苗95%,卡介苗97.5%,糖丸96.1%,百白破95%,麻疹92.1%。

石城物產
[編輯本段]

石城物產充裕,資源獨厚,已探明有鉭、鈮、鎢、錫、鐵、稀土、花崗岩、高嶺土等10多種礦產。龍崗硯石享譽中外,所制「龍硯」歷為貢品,深受歷代文人墨客所喜愛。工業方面有化工、廣播電子、軸瓦、礦山設備製造、紡織器材、南金紙、重紙、印刷等。食品工業發展迅速,先後開發了白蓮系列綠色食品(通心白蓮、蓮子奶糊、白蓮慧仁糊、白蓮速溶粉、維他蓮子奶、營養蓮子片、蜂蜜蓮心茶等)、客家酒娘、藕粉、茵陳茶、淮山、保健粉等系列食品。其中,茵陳茶、客家酒娘榮獲』98江西市場食品質量優勝獎。

經濟建設
[編輯本段]

石城有著良好的投資環境。穿境而過的206國道石城段已全面改造,縣內鄉鄉村村通公路,鄉鎮通公(砼)路率達80%,逐步構建了「十」字形國、省道二級公路網和「8」字形縣鄉公路環網。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石城創造了全省舊城先進模式;「十里長街」西華路氣勢恢宏;連接東西兩城的的主幹道琴江路和琴江大橋改造已全面竣工;縣城防洪堤建設已全面啟動;沿江路、贛江源文體廣場等一批基礎設施已相繼竣工,逐步構建了「一城兩區」的大縣城框架,一座交通便捷、基礎完善、功能合理、環境優美、特色鮮明的新縣城逐步展現出來。
目前,石城正朝著「連接閩贛的特色產品加工大縣、生態農業縣、全國的煙葉白蓮之鄉、現代客家文化名城」方向發展。

行政區劃
[編輯本段]

全縣轄5個鎮、5個鄉:琴江鎮、小松鎮、屏山鎮、橫江鎮、高田鎮、木蘭鄉、豐山鄉、大由鄉、龍崗鄉、珠坑鄉
石城行政區劃屢經變易。自宋至清末,全縣分長松、陂陽2鄉,鄉之下先後分11里、8里半、9里。蘇區時設區、鄉,民國時又設區、保聯、鄉、保等,變動頻繁。解放初全縣分7區43鄉,至1955年改劃為8區110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設1鎮14個公社與1個墾殖場,至1972年定為1鎮14個公社。1984年恢復鄉村建制,全縣分設琴江鎮與木蘭、高田、岩嶺、小松、豐山、小別、觀下、屏山、珠坑、大由、橫江、小姑、龍崗、洋地14鄉,下轄138村,2個居委會與1879個村民小組。2001年行政區劃變更,撤並5個鄉鎮,由原15個鄉鎮合並為10個鄉鎮,原岩嶺鄉並入高田鎮,長天鄉、觀下鄉並入琴江鎮,洋地鄉、小姑鄉並入橫江鎮,合並後鄉鎮為5鎮5鄉,分別為高田鎮、琴江鎮、小松鎮、屏山鎮、橫江鎮、豐山鄉、木蘭鄉、大由鄉、龍崗鄉、珠坑鄉,轄131個村、13居委會(琴江鎮9個居委會、高田鎮、小松鎮、屏山鎮、橫江鎮各1個居委會)。

鄉鎮簡介
琴江鎮 2004年轄:琴江委居委會、蓮城居委會、東城居委會、城南居委會、城北居委會、興隆村、西外村、梅福村、仙源村、溫坊村、建上村、前江村、江背村、大畲村、花園村、古樟村、濯坑村、漢坑村、杉柏村、沙塅村、睦富村、壩口村、湖下村、琴口村、沔坊村、何坑村、宜福村、小別村、長樂村、長天村、桐坪村、丘坊村。
小松鎮 轄:上街路居委會、小松村、羅源村、逕里村、聳崗村、石田村、瑤上村、蜀口村、江口村、丹溪村、許坊村、桐江村、羅溪村、新華村、勝和村。
屏山鎮 轄:屏山居委會、屏山村、長江村、勝利村、山下村、萬盛村、新坊村、羅陂村、新付村、長溪村、河東村、亨田村、頁背村。
橫江鎮 轄:橫江街居委會、橫江村、平陽村、丹陽村、洋和村、友聯村、秋溪村、羅雲村、煙坊村、姑溪村、齊賢村、珠璣村、張坑村、洋地村、石溪村、瑞坑村、泮弼村、徑口村、贛江源村、桃花村、小姑村、羅家村、開坑村、和平村。
高田鎮 轄:高田居委會、高田村、田心村、琴生村、湖坑村、祠江村、鄭里村、遙嶺村、勝江村、新坪村、岩嶺村、上柏村、大秀村、朱家村、堂下村、奎竹村、禮地村。
木蘭鄉 轄:木蘭村、小琴村、田江村、楊坊村、陳聯村、新河村、東坑村。
豐山鄉 轄:豐山村、陳江村、大琴村、上坑村、下坑村、河田村、下湘村、沿沙村、福村。
大由鄉 轄:大由村、河斜村、下伊村、羅田村、蘭田村、水南村、濯龍村、王沙村、高背村。
龍崗鄉 轄:龍崗村、新南村、下徑村、綠水村、新龍村、水廟村。
珠坑鄉 轄:珠坑村、塘台村、三和村、坳背村、竹溪村、高璣村、良溪村。

❿ 福建省內那個城市有電影院

去福州最好,因為福州有很多電影院,台江電影院啦,海峽電影院啦。很多哦。游樂園,就是左海公園,想看海,可以去長樂。在福州再坐一個小時的車就能到哦。

閱讀全文

與福建寧化哪裡有電影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找到2021年最好看的電影 瀏覽:586
劉燁的一部電影好看 瀏覽:809
免費電影大全魔鬼銀爪 瀏覽:569
世界上最好看的喜羊羊電影 瀏覽:138
免費無下載的電影 瀏覽:571
碟中諜2電影免費八哥 瀏覽:621
喪屍吸血動漫電影有哪些 瀏覽:9
怎麼讓人請你看電影 瀏覽:1000
電影白衣校花與大長腿有哪些歌曲 瀏覽:67
女漢子真愛公式電影在線免費網 瀏覽:634
國產電影紅共多少集 瀏覽:853
有什麼有怪物的好看的電影下載 瀏覽:874
女主裸體被解剖電影有哪些 瀏覽:380
鄧紫棋配音電影有哪些 瀏覽:576
少年有隱形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628
坑梓電影院怎麼坐車 瀏覽:763
如何舉報盜版電影網站 瀏覽:363
小人物電影里哈奇是什麼人 瀏覽:560
彼得潘電影好看嗎 瀏覽:973
手機怎麼看電影怎麼調左右聲道 瀏覽: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