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鄧麗君的《原鄉人》 歌詞
《原鄉人》是鄧麗君的一首歌。
詞:庄奴
曲:湯尼
原唱:鄧麗君
歌詞:
我張開一雙翅膀,背馱著一個希望
飛過那陌生的城池,去到我嚮往的地方
在曠野中,我嗅到芬芳
從泥土裡,我攝取營養
為了吐絲蠶兒要吃桑葉,為了播種花兒要開放
我走過叢林山崗,也走過白雪茫茫
看到了山川的風貌,也聽到大地在成長
在曠野中,我嗅到芬芳
從泥土裡,我攝取營養
為了吐絲蠶兒要吃桑葉,為了播種花兒要開放
我走過叢林山崗,也走過白雪茫茫
看到了山川的風貌,也聽到大地在成長
(1)電影原鄉人在哪裡拍攝擴展閱讀:
歌曲《原鄉人》全曲時長三分三十一秒,發行於1980年,是電影《原鄉人》的主題曲。
鍾理和生於日本統治時期的台灣屏東縣高樹鄉。十八歲時隨父親遷至美濃尖山下。他愛上了在鍾家農場做工的鍾平妹,但當地客家人的風俗是不準同姓人結婚便因此離家出走,遠赴沈陽滿洲自動車學校學習,兩年後學成回到家鄉美濃,賓帶著平妹私奔到了沈陽。
歌曲《原鄉人》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出來的。
⑵ 原鄉人是何意
您好!
「原鄉人」,原為日本統治台灣時期,台灣同胞對中國大陸同胞的稱呼。
「原鄉」,即祖居地。台灣鄉土文學的奠基人鍾理和著有小說《原鄉人》,台灣導演李行在1980年拍了鍾理和的傳記片,取名《原鄉人》,揭示了主人公對原鄉(祖國)的依戀與認同。今天,用「原鄉人」一詞,往往表達為了理想奔走卻不忘故土之意。
。。。希望您滿意。。。
⑶ 林鳳嬌拍過的電影
步步驚魂(1982)
警魂風雨夜(1982)
提防小妞(1982)
龍的傳人(1981)
辛亥雙十(1981)
愛情躲避球(1980)
碎心蘭(1980)
特別治療(1980)
天涼好個秋(1980)
我從山中來(1980)
我踏浪而來(1980)
原鄉人(台灣 1980)
愛情火辣辣(1979)
成功嶺上(1979)
沖刺(1979)
杜鵑花開時(1979)
花伴舞春風(1979)
流水落花春去(1979)
忘優草(1979)
小城故事(1979)
早安台北(1979)
摘星(1979)
昨日雨蕭蕭(1979)
愛情九點零一分(1978)
爆炸的愛情(1978)
踩在夕陽里(1978)
此情可問天(1978)
翠湖寒(1978)
荷葉蓮花藕(1978)
男孩和女孩的戰爭(1978)
情深愛更深(1978)
汪洋中的一條船(1978)
又是黃昏(1978)
愛情大進擊(1977)
愛情雨開花(1977)
愛情走廊(1977)
愛雲愛雲(1977)
白花飄雪花飄(1977)
彩雲在飛躍(1977)
超級戀愛(1977)
風鈴、風鈴(1977)
嗨!親愛的(1977)
蝴蝶谷(1977)
噴射式的愛情(1977)
桑園(1977)
跳動中心的愛情(台灣 1977)
艷陽三月天(1977)
愛情、文憑、牛仔褲(1976)
碧雲天(1976)
咖啡美酒檸檬汗(1976)
情話綿綿(1976)
桃花三娘子(1976)
夏日假期玫瑰花(1976)
約會在早晨(1976)
飛車龍虎鬥(1975)
風雲群英會(1975)
黑鷹一號(1975)
近水樓台(1975)
女學生(1975)
吾土吾民(1975)
在水一方(1975)
大猛龍(1974)
少林和尚(1974)
一對一(1974)
一位陌生女孩子的來信(1974)
潮洲怒漢(1972)
⑷ 情系原鄉人
大概也是因為《港台文學選講》這門課程,我閱讀完了鍾理和的作品《原鄉人》。這是一部自傳性小說,也是鄉土文學的出色代表,所以今日便推介給大家。
看完書不久之後,我去看了秦漢和林鳳嬌主演的電影。電影拍的不錯,比較貼近原著。還被台灣「中國影片人協會」評選為1980年十大中外佳片第一名。
因為書看得太久了,所以只能憑記憶,說出個梗概:整部小說主要講述的是鍾理和和鍾平妹因同姓結婚,不見容於當地的禮俗,不得已從台灣私奔到了奉天。之後,鍾理和立志寫作並前往北京,等到台灣光復後回到台灣。而期間妻子平妹一肩挑起家計重擔,直至丈夫過世的故事。
接下來說一下整部作品中,讓我印象深刻的幾個點吧。
以愛之名——不離不棄
因為看過電影,所以現在再回憶書中描述鍾理和和鍾平妹之間交往的語句時,畫面感會特別特別強。比如在小樹林里,鍾理和小心翼翼地握著心上人的手,深情款款地問:「平妹,你願意給我燒飯嗎?」
然後只見鍾平妹滿臉紅雲:「我願意給你燒一輩子飯。」清純中帶著少女固有的嬌羞可愛。(林鳳嬌確實把角色的感情詮釋得非常到位。)隨後兩人遠走高飛。擺脫了世俗,也拋卻了偏見,是柴米油鹽的貧賤夫妻,也是雙宿雙棲的神仙眷侶。
雖然我一直不喜歡「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思想。但是,鍾平妹,卻把「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變成了不離不棄和至死不渝。這確實把我感動到了。
就像鍾理和在臨終前說過的話:「平妹,如果你嫁的是一個種田的,或是做工的,都要比跟著我幸福美滿得多,可是你卻偏偏跟了我……」是的,沒法讓平妹過上述是幸福的生活,作為丈夫的鍾理和,難免心中有愧,但只為愛之名,粗茶淡飯,甚至食不果腹,只要相守一起,也是心甘如飴的。所以,哪怕家裡窮,鍾理和仍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專心寫作,因為有平妹的大力支持,平妹會下田勞作,會洗衣做飯,會做工掙錢,會撫教孩子,作為丈夫,只需要靈感,其他都不用操心。我時常在想,鍾理和,無疑是幸福的,因為他得到了鍾平妹的愛,那麼鍾平妹呢?也許,真的只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
心懷執念——筆耕不輟
鍾理和的文字情結,當算是一種執念。雖然是富家少爺,文化水平卻不是特別高,但是卻非常關心同胞生存與祖國的興亡。亂世中的作家,註定不是一個可以獨善其身的職業,鍾理和仍義無反顧,憑著滿腔熱血按筆當劍,將雄心鋪在紙上,暢寫生平經歷與周遭小人物的點滴悲喜,從而反觀整個時代!以期喚起一些思想的覺醒。
而期間他自己經歷的種種,也都讓人惻然,病魔纏身,平妹在磨難中沉浮,出院後,自己的文章,多粗喚胡次卻被無情退回,兒子又在一夜間夭折,生活窘迫,似乎幸運之神永遠都不記得他的存在。
但是他仍筆耕不輟,不為其他,只為心裡那個遙遠的夢想而已。電影中鍾理和伏在書案上,一口鮮血染紅手稿的畫面,讓我印象深刻,他生命里的最後一絲氣息,也是為文字而存在的。
大概每一個喜歡文字的鏈陸人,都會有同感,而對於每一個試圖用文字改變一些東西人來說,感受會更加強烈。
落葉歸根——吾愛吾鄉
《原鄉人》,其實也是一部思鄉戀故的作品。鍾理和和鍾平妹的離鄉背井,只因愛起,最後的雙雙回鄉,也是為愛所系。前一個愛,是愛情,而後一個愛,則是對故鄉的眷戀。年輕的時候,總希望到處去闖,四處漂泊,總嚮往外面精彩紛呈的世界,直至鍾理和的父親逝世,加之對故鄉的懷念,夫妻二人才攜同長子回鄉,盡管物是人非,但是,終究是自己的根,那種脈搏相扣,呼吸同律的默契,卻是永遠也改變不了的。
所以我想,即便鍾理和還是以悲劇句讀自己的人生,但是最終能夠落葉歸根,也算是了卻了自己的一樁心事。畢竟魂歸故鄉,是大部分人的夙願。雖然一生困苦,能在故鄉入土為岩攔安,其實也算圓滿。
無償愛你——只有父母
額上皺紋很深,嘴角笑很很淺,眼睛裡永恆地閃動慈愛的光芒,似乎,天下的媽媽,都有同樣溫暖的神情。
有很多事情,我們在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而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往往已不再年輕。對父母的感情,就是這樣。
小說里也好,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也好,都突出了鍾理和的父親雖然一開始極力反對他與鍾平妹的婚事,卻在多年之後,臨終之前,念叨著兒子和兒媳這個細節。放下封建家長的架子,只希望兒子能夠平安歸來,其他的都不重要。而鍾理和的母親,更是追蹤尋跡到旅館,只要求兒子好好照顧自己,而責備的話語,竟是一句也沒有。果然,這個世界上,能夠如此縱容我們,寵溺我們,關懷我們,而沒有半句怨言的人,只有父母。
總而言之,這是一部樸素的鄉土作品,但正因為它的朴實無華,才更顯得感情真摯動人。如果你對鄉土文學感興趣,那麼《原鄉人》絕對是一部不容錯過的誠意之作。
如果,你接受不了枯燥無味的自傳性小說,那麼可以考慮看看電影,也就110分鍾左右的片長,還是蠻好看的。
祝好,我是可樂!希望你能喜歡今天推介的故事。
⑸ 原鄉人的介紹
《原鄉人》是由李行執導,秦林鳳嬌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改編自台灣鄉土文學作家鍾理和的同名自傳性著作察扒,講述鍾理和和鍾平妹因同姓結婚不見容於當地的禮俗從台灣私奔至奉天,後鍾理和立志寫作並前往北京,台灣光復後回到敗扒昌台灣。期間妻子平妹一肩挑起家計重擔,直至丈夫過世的故事1。影片被台灣「中國影片人協會」評選為此滾1980年十大中外佳片第一名2。
⑹ 看過早期的台灣情感電影的進來一下,我問一個電影。
因為樓主說的太過籠統,劇情很模糊,所以很難判定是哪部電影,以下是70.80年代的熱門電影明星的介紹和這些明星所言的一些熱門電影電視劇,希望能幫你想起來是什麼電影,如果有你需要的,請給個好評,謝謝!
20世紀70年代 台灣瓊瑤電影明星的黃金時代
二秦二林 在水一方
上世紀70年代,台灣電影一度橫掃香港市場。瓊瑤電影是當時台灣很多明星進入影壇的開始,如秦漢、胡茵夢、張艾嘉、歸亞蕾、林青霞。而「二秦」(秦漢、秦祥林)、「二林」(林青霞、林鳳嬌)銀幕上下曲折的愛情故事,也正成為了人們注目的焦點。明星的品牌效應使得愛情文藝片的製作熱潮持續增溫,比起香港同時代「亂花迷人眼」的耀眼明星,台灣的明星更多擁有「在水一方」的優雅氣質,而此時的中國內地影壇正經歷「文革」陣痛,而處在無明星可尋的真空。
林青霞:西門町逛出個「江雁容」
事實上林青霞成為電影明星,是極為偶然的事情。17歲的她剛剛高中畢業不久,進了一家電腦中心做服務台迎賓小姐,業余時間在夜校補習功課,期望著下次聯考能夠考取大學。有一天,她與要好的同學去台北的西門町逛街,突然被一個矮胖的中年男人攔住,並說了一大堆不著頭腦的話,身邊的同學擔心遇到了色狼。而那個矮胖的男人就是楊琦,當年「80年代影業公司」的星探,他問林青霞願不願意演電影,林青霞當時不置可否。林青霞回家提起此事,立即被母親否決。誰知過了一段時間,她再一次逛街時,又遇到了楊琦,身邊還有一個矮胖而黑的中年人,楊向林青霞介紹說,這是導演宋存壽。宋存壽的名字在台灣十分響亮,他告訴林青霞正在籌拍《窗外》,想找人演劇中的江雁容。林青霞看過這部小說,因此怦然心動。宋存壽想辦法說通了林青霞的父母,使得林青霞終於走進了影壇,華語影壇上最為耀眼的一顆新星升起了。
林青霞的處女作是《窗外》,感傷強烈的忘年師生戀題材。林青霞出演敏感純潔的女學生江雁容,無論造型、氣質都與角色出奇的吻合。當年這部影片因為版權的糾紛未能在台灣上映,但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放映時,觀眾驚異地發現了這位氣質動人的玉女新星,並驚為天人。林青霞立刻成為了製片商爭聘的對象,僅1974年一年就主演了《雲飄飄》、《純純的愛》、《雲深不知處》等13部影片,1975年林青霞嘗試改變戲路參加戰爭片《八百壯士》的拍攝。1976年瓊瑤自組公司,林青霞成為當家女主角,在《我是一片雲》、《奔向彩虹》等片中出演一系列不食人間煙火的角色。80年代林青霞成熟轉型。90年代之後,林青霞在《東方不敗》中反串男角再次令所有人為之驚艷,也由此掀起林青霞演繹事業的第二次高潮。
林鳳嬌:集所有美德於一身
「二秦二林」中那個嫻靜端莊的女子,在其出演文藝愛情片前,卻是以拍武打片為主,從小生活困苦,曾經當過書店店員和餐廳領台員的她18歲踏進影界。處女作為《潮州怒漢》,大導演李行是發掘她的恩師。
1979年是林鳳嬌最為風光的一年,她一口氣拍了《小城故事》、《早安台北》、《我踏浪歸來》等6部影片,其中《小城故事》中林鳳嬌所飾的啞女阿秀使她眾望所歸奪得當年金馬獎最佳女主角。1980年李行執導的《原鄉人》,林鳳嬌身上的所有美德:謙和、淳樸、美麗、平凡盡顯角色之中。導演李行曾說過:「和我合作這么多女明星,我覺得阿嬌最厚道,而且重義氣,紅了以後不驕,肯為他人著想,這點真是難得。」
進入80年代她突然間淡出舞台,一心一意做賢妻良母,1982年她生下房祖名後更是專心相夫教子,並甘願做成龍的秘密妻子。20多年來她再也沒有重回娛樂圈,並且無怨無悔。如今兒子長大成人,在《千機變2》中林鳳嬌成為了兒子的經紀人,所有接觸過房祖名的人對於他的教養都給予眾口一詞的稱贊,這或許就是林鳳嬌交出的最好答卷。
秦漢:秦時明月漢時關
秦漢是拍瓊瑤戲最多的一個人,瓊瑤讓秦漢紅透當時的整個東南亞,然而照秦漢的話說演瓊瑤作品讓他受了很大內傷,雖然瓊瑤在書中所寫的感情是虛構的,但是演員在表演時卻必須投入真情。
秦漢本名孫祥鍾,是抗日名將的後代。念中學時就積極參加電影公司的演員訓練班,因為高大帥氣,被導演宋存壽看中,在他的《破曉時分》中扮演青年衙役。1972年他因參演《唐山五兄弟》而改藝名為「秦漢」,取自「秦時明月漢時關」之意,沒想到從此一下就火了起來。
秦漢帶有書生氣度的瀟灑外形,對事情常保持緘默的態度,都給人沉穩、踏實的印象。1978年的《汪洋中的一條船》他改變形象扮演殘疾老師鄭豐喜,並在《原鄉人》中扮演鄉土作家鍾理和,氣質和表演上細膩而含蓄。瓊瑤給予的評價是「始終給人一種談吐文雅、很君子的味道,有時缺乏一種『狠』勁。」但90年代秦漢接拍的兩部電影《滾滾紅塵》和《阮玲玉》卻是他中年以後的最佳演出,成功擺脫了瓊瑤電影一成不變的小生形象。近年來秦漢在新加坡、香港及內地接拍作品,如《勝券在握》、《豪門驚夢》、《紫玉金砂》中或喜劇或商人的角色,全都與過去反差很大。現在的秦漢,或許早已從為愛痴狂的文藝小生蛻變為一個朴實平凡的男人。
秦祥林:「漂亮到不用演」
當年「二秦二林」的風光無人能及,而且秦祥林是瓊瑤認為所有男演員中最漂亮的一個。秦祥林生來高大英俊、風流瀟灑,是當年不少少女的夢中情人,更在台灣被稱為「花心查理」。「花心查理」一度與歌壇天後鄧麗君打得火熱,在蕭芳芳與鄧麗君之間玩起了三角游戲。隨後林青霞卻同秦祥林在合拍《難忘的一天》的時候傳出戀情,兩人於1980年訂下婚約,4年之後兩人分道揚鑣。
如今定居國外的秦祥林早已離開了現在年輕人的視野,或許只有經歷過當時那個時代的人心中還有屬於他的懷舊角落。正如瓊瑤所評價的:「秦祥林在我眼中是一個好漂亮的男人,不論臉型或眼睛都很漂亮,他的漂亮已經到了那種不用太演戲,只要站著默默地看女主角,就可以讓女主角與觀眾都醉了的程度。」
⑺ 原鄉人鄧麗君原唱
《原鄉人》是鄧麗君演唱的歌曲。
《原鄉人》是鄧麗君演唱的歌曲,也是電影《原鄉人》的主題曲,由庄奴作詞,湯尼作曲,收錄在寶麗金專輯《原鄉人電影原聲帶》中,於1980年發行。
鄧麗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出生於中國台灣省雲林縣褒忠鄉田洋村,祖籍河北省大名縣,中國台灣女歌手,在20世紀70至80年代時,具有代表性的日語女歌手之一。1996年,台灣金曲獎追認授予鄧麗君「特別貢獻獎」。2007年,鄧麗君成為日本古賀政男音樂博物館「大眾音樂殿堂」表彰者。
1953年6月,鄧麗君隨家人遷往台東縣池上鄉,次年遷移至屏東縣眷村。1959年,鄧麗君隨家人移居至台北縣蘆喊皮洲市,就讀於台北縣蘆洲市神姿蘆洲國民小學,表現出音樂和表演天賦。1961年,鄧麗君接受「九三康樂隊」二胡演奏者李成清的音樂指導。
1966年,鄧麗君接受台視《藝文夜訪》節目訪問並獻唱歌曲,首次與聽游滲絕眾見面。利用課余時間參加正聲公司歌唱訓練班,以第一名成績結業。參加金馬獎唱片公司歌唱比賽,以《采紅菱》奪得冠軍。
⑻ 二秦二林詳細資料大全
二秦二林——指的是20世紀70年代的台灣影壇的四位演員:秦漢、秦祥林、林鳳嬌、林青霞。台灣本土電影起步於五十年代,經過六十年代的發展期到七十年代已經到達了顛峰,台灣的文仿差沒藝片鄉土片愛情片以清新感人的故事情節和頗具藝術性的導演手法,受到觀眾的喜愛迅速的席捲東南亞,取代了香港電影的霸主地位。而這一時期台灣影壇上也涌現出一批深受觀眾喜愛的明星,其中最具號召力最有影響的就是秦漢、秦祥林、林鳳嬌、林青霞,因此被人們合稱為『二秦二林』。共同成就了台灣70年代文藝愛情片的全盛時期。
⑼ 林鳳嬌拍過哪些電影
作品年表:
《步步驚魂》(1982)
《警魂風雨夜》(1982)
《提防小妞》(1982)
《龍的傳人》(1981)
《辛亥雙十》(1981)
《愛情躲避球》(1980)
《碎心蘭》(1980)
《特別治療》(1980)
《天涼好個秋》(1980)
《我從山中來》(1980)
《我踏浪而來》(1980)
《原鄉人》(台灣 1980)
《愛情火辣辣》(1979)
《成功嶺上》(1979)
《沖刺》(1979)
《杜鵑花開時》(1979)
《花伴舞春風》(1979)
《流水落花春去》(1979)
《忘優草》(1979)
《小城故事》(1979)
《早安台北》(1979)
《摘星》(1979)
《昨日雨蕭蕭》(1979)
《愛情九點零一分》(1978)
《爆炸的愛情》(1978)
《踩在夕陽里》(1978)
《此情可問天》(1978)
《翠湖寒》(1978)
《荷葉蓮花藕》(1978)
《男孩和女孩的戰爭》(1978)
《情深愛更深》(1978)
《汪洋中的一條船》(1978)
《又是黃昏》(1978)
《愛情大進擊》(1977)
《愛情雨開花》(1977)
《愛情走廊》(1977)
《愛雲愛雲》(1977)
《白花飄雪花飄》(1977)
《彩雲在飛躍》(1977)
《超級戀愛》(1977)
《風鈴、風鈴》(1977)
《嗨!親愛的》(1977)
《蝴蝶谷》(1977)
《噴射式的愛情》(1977)
《桑園》(1977)
《跳動中心的愛情》(台灣 1977)
《艷陽三月天》(1977)
《愛情、文憑、牛仔褲》(1976)
《碧雲天》(1976)
《咖啡美酒檸檬汗》(1976)
《情話綿綿》(1976)
《桃花三娘子》(1976)
《夏日假期玫瑰花》(1976)
《約會在早晨》(1976)
《飛車龍虎鬥》(1975)
《風雲群英會》(1975)
《黑鷹一號》(1975)
《近水樓台》(1975)
《女學生》(1975)
《吾土吾民》(1975)
《在水一方》(1975)
《大猛龍》(1974)
《少林和尚》(1974)
《一對一》(1974)
《一位陌生女孩子的來信》(1974)
《潮洲怒漢》(1972)
⑽ 陳坤厚簡介及詳細資料
台灣台中人,畢業於台中第一中學。1962年考入中央電影公司,與舅父-攝影師賴成英學習攝影。1971年升任攝影師。
陳坤厚1972年為宋存壽的《母親三十歲》擔任攝影。
其後李行的多部電影如《汪洋中的一條船》、《小城故事》、《原鄉人》等皆由其擔任攝影師。
1978年,以《汪洋中的一條船》獲得第15屆金馬獎最佳攝影獎。
1979年起,陳坤厚與侯孝賢合作拍片,皆由陳坤厚攝影、侯孝賢編劇,兩人輪流擔任導演,推出一系列愛情輕喜劇,如《我踏浪而來》、《天涼好個秋》、《蹦蹦一串心》等。
1982年,與侯孝賢合作的《在那河畔青草青》受到年輕影評人的贊揚,他們認為依據自己的意願拍攝電影的時機已來臨,陳坤厚便與侯孝賢、許淑真、張華坤合組「萬年青」電影公司,向中央電影公司提合作計畫,以低成本、小卡司的模式,拍攝了改編自朱天文的同名小說《小畢的故事》。此片於1983年創下票房佳績,並得到當年金馬獎的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大獎,成為台灣新電影的奠基之作。
1983年,陳坤厚擔任《兒子的大玩偶》的攝影師,幫助兩位新導演萬仁、曾壯祥解決影像上的埋拿問題,統一全片的攝影風格。
1985年,陳坤厚與侯孝賢分別組合新班底。其後陳坤厚每年拍一部電影,接連執導的有《最想念的季節》(1985)、《結婚》(1985)、《流浪少年路》(1986)、《桂花巷》(1987)、《春秋茶室》(1988)等,多由文學作品改編,展現其一貫溫和的人文關懷與完美的視覺風格。
1989年後轉往電視圈,監制電視連續劇,並曾至大陸搭李製作《孔子的故事》大型劇作。
2012年《三角地》
2009年《新魯冰花:孩子的天空》
2008年《雙鏢》
1988年《春秋茶室》
1987年《桂花巷》
1985年《最想念的季節》
1985年《結婚》
1984年《小爸爸的天空》
1983年《小畢的故事》
1982年《俏入彩蝶飛飛飛》
1980年《天涼好個秋》
1990年《祝福》
1988年《海峽兩岸》
1987年《桂花巷》
1985年《結婚》
1984年《冬冬的假期》
1984年《小爸爸的天空》
1983年《風櫃來的人》
1983年《小畢的故事》
1983年《在那河畔青草青》
1980年《原鄉人》
1980年《天涼好個秋》
1979年《汪洋中的一條船》
1979年《小城故事》
1979年《早安台北》
1978年《追趕彎枝搭跑跳碰》
1977年《白花飄雪花飄》
1977年《煙水寒》
1976年《浪花》
1975年《雲深不知處》
1974年《近水樓台》
1973年《彩雲飛》
1972年《秋決》
1971年《母親三十歲》
1971年《母與女》
1971年《愛情一二三》
1970年《雪嶺劍女》
1965年《啞女情深》
1984年《我愛瑪莉》
2010年《派飯》
其作品自然朴實,具有清新淡雅的風格。在台灣新電影風潮初期,陳坤厚以其豐富的經驗與成熟持重的處事態度,與侯孝賢同為「新電影」導演群中的精神領袖。台灣新電影三大奠基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