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源 > 成都哪裡在播岡仁波齊電影

成都哪裡在播岡仁波齊電影

發布時間:2023-04-30 06:43:55

Ⅰ 誰看過《岡仁波齊》好看

信徒的朝聖是和佛祖做的一場交易嗎?

能被塞人這個苛刻的影評人給6分的電影一年能有幾部嗎?今年貌似就有個《八月》和《岡仁波齊》,然而《八月》這篇散文還未看的筆者,下定決心把《岡仁波齊》看完了。有人說本片是在消費藏民的信仰,有人說本片是在滿足觀眾的獵奇心,不管怎麼說,它都是一部成功的反類型片。

從古至今,人類的發展一直是走出的思想,從古代的難以出省,到昨天的出國,如今的走出地球,邁入太陽系,將來文明更先進,會走出太陽系,但是人類仍會保留精髓的傳統文化。關於朝聖,筆者既不認同也不反對,我們本就不該對別人的生活指點江山,但是我們有權不去選擇別人的生活。

Ⅱ 電影《岡仁波齊》主要講了什麼

近日,一個在多倫多電影節上映過的電影,在中國大陸地區正式上映——電影《岡仁波齊》,一部關於「朝聖之路」的電影。

Ⅲ 關於西藏的電影有哪些 具體電影介紹

1、《可可西里》

影片講述了記者尕玉和巡山隊員為了保護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和生態環境,與藏羚羊盜獵分子頑強抗爭甚至不惜犧牲生雀臘命的故事。2004年該片獲得了第17屆東肆歲辯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第41屆台灣金馬電影獎最佳影片等獎項 。

2、《門巴將軍》

《門巴將軍》(原名《一家人》)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西藏軍區和紫嵐德納影視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出品的傳記片,由馬會雷執導,劉之冰、王靜等主演 。該片於2013年10月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講述了李素芝36年如一日,深入偏遠藏區為活佛僧侶、藏族群眾和邊防官兵巡診的感人故事。

3、《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是由張楊執導,尼瑪扎堆、楊培、斯朗卓嘎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17年6月20日在中國上映,該片講述了在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該村的10個普通藏族人和一個孕婦一裂缺起從家出發前去2500公里以外的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

Ⅳ 岡仁波齊——信仰的力量

1.

岡仁波齊神山是恆河、印度河和雅魯藏布江大江大河的發源地,如一條巨龍卧在西藏西部阿里廣闊的高原上。它是世界公認的神山,是四教合一的宇宙中心。

在慘烈的教派斗爭中水火不容的敵手們,唯獨可以在岡仁波齊山和睦相處。它一直是朝聖者和探險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吸引了全世界不稿擾同國籍、種族和教派的信眾前來膜拜朝聖。

在藏民心中,岡仁波齊是當之無愧的神山之王,是朝聖的不二選擇。虔誠的教徒相信,只要能繞岡仁波齊山轉一圈,不但可以洗盡一生的罪孽,還能為眾生祈福。

2014年是藏歷馬年,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本命年,更是岡仁波齊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在這個時候去布達拉宮和岡仁波齊朝聖,功德會增加數倍。

芒康山區的尼瑪扎堆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打算帶叔叔楊培去岡仁波齊朝聖。村裡其他牧民聽到後,紛紛自動加入,朝聖隊伍不斷壯大。他們當中有即將臨盆的孕婦,自認「罪孽深重」整天以酒消愁、窮困潦倒的屠夫,還有青春期敏感害羞的十六七歲的藏族小伙兒。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九歲的小女孩,因家裡建房發生意外事故導致兩人喪生,她便跟隨父母加入朝聖隊伍,為亡者祈福,望逝者安息。離開熟悉的家園去朝聖,便成為她懵懂生命中的頭等大事。

他們每個人都有專屬於自己的故事和目的,或是為了救贖,或是為了父母,或是祈求獲得安心和幸福,更多的是為了眾生的平安。

2.

在《岡仁波齊》這整部電影中,11個素人傾情演出。朝聖之路全程共長2500公里,他們穿越春夏秋冬,跨過海拔4600多米,完成100多萬次叩拜。

他們穿著羊皮墊,戴著護手板,將帳篷、鍋具、被褥和風干肉裝上帶頂棚的拖拉機,懷揣著一顆誠摯的心和克服一切困難的勇氣,開始了漫漫朝聖路。

不論春夏秋冬,不論水地泥地,也不論雪山還是草地,白天不停地磕長頭,晚上支好帳篷一起誦經,日出收拾行裝繼續上路,周而復始……

遇到小蟲子,就靜靜地等它爬過去;遇到高山上墜落的碎石,依舊勇敢不退縮;一場小型車禍毀了拖拉機頭,男人們拉著車身帶著物資翻山越嶺;手上沒錢了,便分散打工賺錢,攢足了盤纏繼續上路。

在他們風塵僕僕的朝聖中,我們看到了生命的降生。丁孜封達,這個在朝聖途中誕生的孩子,跟著隊伍穿越大半個西藏,完成朝聖者肩負的使命,祝福他如同自己的名字般「一生幸福,長命百歲」。

我們看到了天葬,當楊培老人去世時,其他人沒有特別的悲傷和難過,只是把生命的來去看作攔行神的旨意。他們請天葬師為老人念經超度簡敬嘩,把身體布施當作對眾生的最後一次慷慨。在他的遺物旁邊壘起瑪尼堆,放下糌粑,作為祭奠。

我們看到了經幡,來自五湖四海的經幡聚集在一起隨風飛揚,形成無比壯觀動人心弦的景象。只為藉助風無所不在的力量,將經文布施給眾生。

我們還看到了西藏人民的熱情,在尼瑪扎堆一行人磕長頭時,路邊的藏民會熱情地招呼他們喝碗熱茶;晚上看到孤單寒冷的朝聖者時,他們會邀請到他同住帳篷;一對朝聖的夫妻,為了不讓毛驢受累,甘願自己拉著一車的物資;年長的老人為他們授業解惑,朝聖不光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眾生平安。

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西藏人民的生活和信仰,純粹的天空和大地養育出純粹的人民。

電影的主演們是西藏最質朴最純良的農民和牧民,對神山和對信仰的堅持,支撐著他們共度艱難,最終完成朝聖之旅,贖清罪過。在西藏,人們之間的關系很簡單,互相幫助,互相信任。他們的朴實和善良讓我們汗顏,這不正是我們正在丟失的優秀品質么。

3.

影片中的朝聖者們穿越了生死,穿越了肉體和靈魂,最終抵達道路盡頭的神聖。任何天災人禍和困難險阻都不能阻礙他們繼續前行。

這就好像我們,從呱呱墜地起就走在不斷前行和成長的路上,差一步都不足以叫做「人生」。縱使遇到困難和挫折,也不會停下奮勇向前的腳步,不會挫敗砥礪前行的信心和勇氣。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電影上映之初便鼓勵各分公司和培訓機構組織員工觀看學習,前後共有四萬名新東方員工走進電影院免費觀看了《岡仁波齊》。

俞敏洪感慨到:

「《岡仁波齊》和我們的創業何其相似。從我們創業的第一天起,就像我們邁開磕長頭的第一步,只有前行,沒有退路。一旦停止,既是對神靈的不敬,也是對自己的羞辱。誰能擔當的起這樣的罪過呢?所以,只能一路向前,義無反顧。」

不管是創業,還是人生和朝聖都是一樣的道理。懷著對生命的敬畏,走好每一步,困難時互相幫助,挫折時激發勇氣和信念,努力為自己人生在世留下痕跡。

「沒有血肉之軀,便無朝聖之舉,沒有風塵僕僕,便無朝聖之途,不歷經千辛萬苦並跨越真正的時空,就不會有心靈的虔誠。」

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沒有轟轟烈烈,只有電影磕長頭時呈現的平靜、虔誠和安寧,極盡枯燥和重復,卻為我們扎實地鑄就好每一步的成功路。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被機會垂青只有抗得住壓力,才有可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4.

整部影片拍攝前沒有劇本,導演以紀實性的手法,站在客觀的角度上為我們還原出藏族人民朝聖的真實場景。

177分鍾記錄片式的鏡頭里,反映出人和信仰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朝聖的牧民和腳下的土地、遠方的山、輪回的四季均融為一體。

自始至終,影片平靜地如一汪清水,節奏緩慢而平和。蒼茫荒涼的大地,看不到盡頭的漫漫長路,護板碰撞地面發出的清脆回響,更加襯托出我們內心的平靜和安寧。

《好萊塢報道》評價這部影片:「它描述生死,不卑不亢,無喜無悲。」

導演張楊真摯細膩地將朝聖之旅描述出來,只為向我們傳達一個概念:「若干年後,人們仍然可以從這部影片中有一個民族還這樣生活著,或者這樣生活過。」

希望《岡仁波齊》帶給我們的震撼感動,溫暖平和,能夠在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如同珍貴的寶藏般,珍藏在我們內心深處,給與我們力量,指引我們前行。

Ⅳ 《岡仁波齊》觀後感

《岡仁波齊》觀後感6篇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岡仁波齊》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岡仁波齊》觀後感1

位於昆侖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之間的岡仁波齊山,又叫須彌山,是藏傳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也是世界公認的神山,同時被中國西藏雍仲苯教、印度教、藏傳佛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岡仁波齊峰經常是白雲繚繞,當地人認為,如果能看到峰頂是件很有福氣的事情,因此每年都會有數以萬計的人踏上這條求福之路。電影《岡仁波齊》就是張揚導演用鏡頭講述的一個關於朝聖的故事。

普拉村村民尼瑪扎堆在父親去世後決定完成父親的遺願,帶著叔叔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當他在家庭聚會時說出這個決定時大家平靜接受的態度和聞訊趕來要求同往的村民,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此時影片剛剛開始,作為觀眾的我還在努力捋清關系的狀態中,影片中的人們不管是青壯年還是婦孺就給我一種強烈的信號——我要去!且不說此去路途艱難,就是這些「朝聖者」讓大家看了都不禁說一聲:懸乎!他們中有即將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但是,他們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也懷揣著各自的希望,為了去岡仁波齊,這支十一人的隊伍踏上了歷時一年,長達20xx多公里的朝聖之路……

一輛拖拉機充當腳力用來運裝備和物資,沒有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儀式,鏡頭就突然切換成男女老少匍匐在地,磕起長頭,朝聖之路就這樣開始了。而未來20xx多公里的每一步路,他們都要這樣走過,幾步一叩首,五體投地,沒有人監督,但每一個人動作之規范之賣力是難以想像的,只為求得神明的護佑,甚至途中拖拉機壞了男人們不得不用人力拉車,走到幾百米的遠處,再折返回去,重新回到原地繼續磕頭,一步都不敷衍。楊培老人在某個清晨再也沒有醒來,大家也僅僅是請來喇嘛,把他葬在神山的懷抱,繼續趕路,沒有痛哭,只有祝福。

他們在風霜里叩首,他們在泥濘中跋涉,他們對路上每一個遇見的人微笑,他們完美的詮釋了信念和理想。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一定標準的生活方式,只要你心中有信仰並為之努力奮斗,你的生命就是有意義的。此時,倉央嘉措的《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久久回盪在我腦海,我知道,藏人對待人生的態度不是一首歌一本書一部電影能完全詮釋出來的,在面對異族獵奇目光的窺探中,他們面帶微笑,心向陽光,一步一步邁向自己心中的聖地!

《岡仁波齊》觀後感2

何為信仰?是在生病難受的時候,祈求菩薩的保佑,是在廟會上香的日子,在未曾看過《岡仁波齊》之前,我從未想過信仰的力量會如此之大,讓我震撼,也讓我思考。

電影一開始,描述的是西藏小山村的鄉村生活,這里沒有大城市的繁華喧囂,也沒有利益沖突,有的只是朴實無華的人情味和一幫虔誠的信徒,能去朝聖,是他們一輩子的願望。如果你年輕的時候沒有去過,那麼可能這一輩子你都去不了了,它不僅僅是克服各種險情的發生,更是對於自己身體的挑戰。但是如果你去了,我想他們在以後的日子更會一往無前,一直開心健康。

有信仰的人,不會去干壞事;

有信仰的人,但也會變得頑固。

為了能夠去朝聖,他們可以舍棄一切外在的東西,求家人幸福安康,更求眾生幸福。這也是我真正通過電影知道了朝聖在我國藏族地區又稱為磕長頭。一邊念六字真言,一邊雙手合十,高舉過頭,然後行一步;雙手繼續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雙手合十移至胸前,邁第三步時,雙手自胸前移開,與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蓋先著地,後全身俯地,額頭輕叩地面。再站起,重新開始復前,該過程中,口與手並用六字真言誦念之聲連續不斷。不得不說,有信仰的人值得敬佩;不得不說,信仰的力量真偉大。這要是換做沒有信仰的人可能走一半或者一個周就不能繼續走了。

我想起了之前大傻子跟我說過用石頭搭一個塔,能把最上邊的石頭放下去不掉就可以許願,並且願望成真。大傻子,我跟你說這東西叫做瑪尼堆,藏語稱「朵幫」,就是壘起來的石頭之意。「朵幫」又分為兩種類型:「阻穢禳災朵幫」和「鎮邪朵幫」。在西藏各地的山間、路口、湖邊、江畔,幾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塊和石板壘成的祭壇。有機會我自己也嘗試搭一個,然後許一個大大的願望,希望大傻子永遠健康開心,嗯,我會幫你許願的。

在朝聖的路上,不可避免的就是各種險情的發生,有向下滑落的石子,有路面積水,更有可能發生車禍。但是當遇到各種險情的時候,他們選擇的不是逃避而是迎難而上,因為沒有什麼事情是比朝聖更神聖的事情。

但是更讓我深有感觸的是中間穿過拉薩的時候,他們和遊人的對比,讓我對他們的敬佩之情達到了最高,那種不在乎世俗的眼光,那種沒有遊人的匆忙,試問現在的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夠在五彩繽紛世界裡不迷失自己,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心靜如水,我想應該很少很少吧!因為他們一生只做一件事――朝聖。

有信仰的人,令人敬佩。

《岡仁波齊》觀後感3

路在腳下,即刻前往我們內心的「聖地」

信仰的極致,是一種心無旁騖的心靈極簡。虔誠的體現,不會有太多花哨的繁復。往往感人至深的,是純朴而持久的堅持。亦如我們會被匍匐前行風餐露宿,風雨無阻的朝聖人群所感動一般。

三步一叩首的前行,身與心的合一,路在腳下。如此的堅持,如此的鍥而不舍,如此無所畏懼……

然而,他們的內心卻少有狂妄的期許和不安於世俗的過分追逐。路在遠方,路亦在腳下。無論我們前行的目地的在哪裡,也無論前方的路途有多麼的遙不可及。信仰的堅定,會讓我們忘卻太多的設計與籌劃。只是,路在腳下,如此便去前行。

不開始,便永遠無法到達。開始,即忘記路途遙遠,只是用簡單的身心合一,去縮減與目的地的差距。風塵僕僕之中,我們或許窺見了生命的意義所在,不為此生,卻為來世。

真正的庄嚴,不在於過度的粉飾。在朝聖者的面龐前,或許更多是滿身泥濘或蓬頭垢面。但是那一雙雙堅毅而炯炯有神的眸子中,讓人莫名的感動和心生敬畏。

信仰的力量,最大化會體現在無私無我之中。虔誠之心與我們最大的觸動,也是那不為你我,卻為眾生的離苦得樂而不辭勞苦的前行之軀。

很多時候,我們嚮往一種寧靜,嚮往一種純粹,嚮往一種莫名的感動。往往尋找之時,卻無最好與最真的契合。然而,當五體投地,叩首前行的畫面,呈現在我們眼前時,莫名的感動,不由的叩啟我們內心中,封藏已久的觸動與共鳴。這就是內心純善的契合。

每一步,每一叩首,每一句誦經,只為眾生的.祈願與安康。所以,我們被震撼,這是一份人人心中本該有的最本真的願望。然而很多時候,我們卻被過度的心與心外的裝飾所迷惑,亂了自我,也亂了內心。

每個生命的起初,都有最純粹與極致的信仰與虔誠底蘊。那份極簡的純粹,就是褪去自我厚重束縛之後的無私無我。所以,在眼觀純朴信仰與不褪色虔誠的情景時,我們的感動也是最純粹的純善復甦,那是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內心撞擊。

其實,修行路上,沒有太多的信誓旦旦。如果總是口號大於行動,那麼,路,永遠在遠方。但是,回想那三步一叩首,只為眾生的祈願與祝福而前行時,純朴的形象卻波及著我們尋覓已久,卻又似曾相識的內心共鳴。

當我們把信仰落實於當下時,人人心中的至真虔誠,都會自然而然的讓我們的身與心合一。那一份感動與純粹屬於我們每一個大家,只要讓路在腳下,立即前行,最終的殊勝,是人人心中有聖地。然而,那卻是不為你我,是為眾生的無私與大愛!

讓路在腳下,即刻前行,只為眾生的苦與樂……

《岡仁波齊》觀後感4

電影講述了 十一位普通藏民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他們歷時一年,從芒康小鎮一路向著西邊,經過拉薩再到岡仁波齊,用磕長頭的最虔誠姿勢走完了2500公里的朝聖之路。

這十一位朝聖者,都是家庭貧困的藏民,去朝聖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有帶叔叔了卻心願的,有因做了屠夫想贖罪的,也有因家庭變故而去求福的,他們中有飽經滄桑已經72歲的老人楊培,有成熟穩重的48歲掌舵人尼瑪扎堆,有23歲懷孕半年的次仁曲珍,還有天真可愛才滿9歲的小女孩扎西措姆,他們有著不同的目的和個體差異,但卻懷著一致的虔誠與毅力。一路上,他們經歷著各種各樣的艱辛和考驗,惡劣的天氣、簡陋的食宿、磕長頭的艱辛、半路生下孩子、猝不及防的車禍、歷經千辛萬苦到了拉薩卻發現沒了去岡仁波齊的盤纏、到了岡仁波齊腳下楊培在睡夢中離世……

這些艱辛和意外,任何一個都可能讓我們這些藏區以外的人們輕易就放棄進藏的努力,但是他們卻沒有,面對艱難與困苦,他們坦然相對;面對災難和意外,他們絕不退縮,當我們這些乘坐飛機、火車和汽車等現代化交通工具進藏的人還在不停地抱怨進藏的辛苦時,他們卻用最堅定的身影一步一步磕著長頭完成了他們夢寐以求的朝聖之旅。

影片中有幾個情節讓我非常感動:他們一路省吃儉用卻還熱情地招呼路上相遇的朝聖者,將所剩不多的食品分給他人;當他們被一個好心老人留宿時,他們主動幫老人干農活來回報老人;當裝載 便留在拉薩打零工,等賺夠了去岡仁波齊的費用再出發。

似乎沒有任何困難能夠阻擋他們朝聖的步伐,三步一磕的艱辛、餐風宿露的窘迫,讓他們一行人看起來格外的凄涼、憔悴和骯臟,但他們卻有著最堅定的信仰以及最干凈的靈魂,藏區之外的人們或許很難理解和認同藏民們的這種信仰,甚至有不少人質疑他們用一年時間徒步2500公里去朝聖的意義何在?也許在凡人眼裡,與其耗盡一年時間辛苦朝聖不如去努力賺錢——在他們看來,後者更現實也更迫切。

通過《岡仁波齊》這部紀錄片的展現,我被深深地震撼到了,我知道藏民們的信仰有多堅定,但我並不知道這種堅定還能以如此淡定從容的姿勢來展現。

感謝那些朝聖的背影,是他們的平靜和堅定,才讓那片神奇的雪域高原身處浮躁喧鬧的花花世界包圍之中,卻依然得以保存住最湛藍的天空、最清澈的湖水以及最堅定的信仰和最純潔的靈魂。

《岡仁波齊》觀後感5

途弟前幾天給大家提到過一部叫做《岡仁波齊》的電影,我本來對這種類型的片子是不太熱衷的,但這部電影卻在朋友圈裡被刷屏了,幾乎看過的人都一致的好評,表示在電影中看到了最強大的信念。由於一時好奇,途弟便組織了朋友一起去看,結果可想而知,大家也被深深地震撼到。

《岡仁波齊》是一部自編自導的電影,講述的是一個關於信仰,關於朝聖的故事。生活在西藏小村莊里的為了完成叔叔的夙願,與他同村的親朋好友等11人前往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花費一年多的時間完成了2000公里徒步跪拜的朝聖之路。

這部電影的鏡頭很真實,敘事也那麼平淡,但正是因為這樣的真實,才深深打動每一個觀影的人。讓人只要想到電影中的畫面、朝聖的人們、風景,就會因自身的渺小,電影中強烈表現出來的信仰而落淚。

也許大家沒聽過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是藏傳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在藏語中的意思是「神靈之山」。藏傳佛教認為這座山是勝樂金剛的住所,代表著無量幸福,因此經常會見到來自不同地方的朝聖者來此轉山。

觀影結束的幾天之後,收到了朋友寫的觀後感。有沒有感覺一下子回到了初高中的時代。

請往下看!

「人生要有虔誠的信念與堅持」

堅持是此片中時刻能體會到的精神。風霜雨雪的惡劣天氣簡直就是毛毛雨啦。小妹妹生病了還和大人一起繼續堅持燃不燃?生了孩子還要繼續朝聖燃不燃?被泥石流砸斷腿好了繼續,車子被撞壞了,車頭丟掉拉著車斗繼續,錢用完了,四處打工賺錢繼續,感覺她們這樣能走遍銀河系有木有。

信念是引導隊無畏困難,勇往直前的動力。吳伯凡老伯伯曾經在文章里有個概念,缺損配置。好高大上的用語,大概意思就是永遠不會有完全准備好的狀態或者自身永遠帶著不可彌補的缺陷。隊出發時老、弱、病、殘、孕全部包括甚至還有不足周歲的嬰兒,在成都坐個地鐵那麼多人擠在一起都不會聚這么全了吧。缺損的不能再缺損了吧,整個過程隊的配置還一直處於不斷耗損狀態,然額,他們照樣完成了。

整個影片是那樣的平靜淡然,卻聚集著巨大的能量,最終以楊培爺爺在心願達成後安然逝去而結尾,好像也沒有太大的英雄般震撼結尾,但是他們的故事和我的故事中間卻差了一個成功與不成功的節點。希望我們能夠戰勝面前擋道的惡犬,抓住人生中得到的每一份信念,轉化成源源不斷的動力,勇往直前,為自己的故事增加精彩點,而不是在文章里當反面教材用。

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看這部電影就會有不同的感受。不管是堅持,信仰還是其他,我們都能從中汲取些什麼。

朝聖之路就是一段人生之路,充滿困難與坎坷,但只要有信仰,有希望,每個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岡仁波齊》觀後感6

6年之前的這個季節,我一個人去了青海西寧的塔爾寺,是我的朝聖之旅。

喇嘛們念誦經文的聲音,轟隆作響,如同天啟。

在一座大殿的門口,我看見一字排開磕長頭的信眾。

石頭地面被他們套在雙手上的木塊,磨出了光滑又深刻的痕跡。10萬個長頭,一下一下……

我真的很難想像,他們在用什麼樣的毅力去堅持這件事。我也有點不懂,他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呢?

到今天,其實我也不太懂。但是,我好像也在慢慢懂得,生命中很多事情,或許也就根本不需要知道「原因」。只要它,擺在了你的面前,好好去做,就是了。

片中,扎扎的父親,一直在追問:「老天是不是有時候不公平?我的爺爺什麼壞事沒做過,我的父親也沒做過壞事,我也沒做過壞事,為什麼這些事發生在我身上?」

他無法理解,本來歡歡喜喜蓋房子,為什麼會發生那件意外,導致兩個工人死去兩個工人受傷。為了賠償傷亡者的家屬,他欠下了20多萬元的債務,有些一蹶不振,賦閑在家。

他的生命,在出發朝聖之前,是卡住了的。他在這條路上,其實一隻在追問因果,追問命運。

「為什麼?!」是人探索自己的起點。

就如同,書寫這件事,我一早就知道,就是我在紙上追問我的命運,追問何為因何為果。

我是在紙上,做一趟靈魂的朝聖。

曾經有人問我,你為什麼一直一直在寫,到底你獲得了什麼?

我回答說:好像在紙上磕長頭,一個字一個字地修行,在過程中,似乎慢慢把自己寫明白了。明白了一切有因有果,明白了為什麼那時候活成那樣。

懂得了過去,於是,我就知道,接下來該如何活。

這在紙上行過的每一步,都是修行。生命中的每一刻,也都是修行。

去做就是了,去活就是了,盡心盡力就是了。

拿寫文章這件事說,當你想寫的時候就寫。你當它是一種生命的召喚也好,是過日子的本分也好,想寫的時候,就好好寫唄。

我的健身私教,常常對我喊話「動念合一,動念合一,動念合一」。我心想,這不就是禪修了嘛,這不就是臨在了嘛。

磕長頭的朝聖之旅,或許也是這樣:意義並不在遠方,而是在動念合一的每一個當下。

片中的朝聖隊伍走到某個村莊,遇到一位老爺爺。

老爺爺不斷叮嚀,走的步子不要太多了,你誦什麼經就怎麼走,喇嘛告訴你走幾步就走幾步。磕頭的時候,額頭一定要碰到地面,碰不到地的,不算。心要誠,心要裝下眾生的平安健康。

每一步都算數,所以,每一步都要用心去走。

你有朝聖的目的地,但它又不在遠方的拉薩或剛仁波齊。

它就在你每一步每一步的路上。真正的朝聖,是在去遠方的路上,回到自己心裏面的家。

你要朝拜的聖殿或神山,就在你心尖尖上佇立。

每時每刻,它都在,須臾不曾遠離。

;

Ⅵ 《岡仁波齊》(《pathsofthesoul》)—信仰的力量

周末在家,受俞敏洪老師啟發,一個人安靜的坐在書桌旁觀看《岡仁波齊》。它算是一部冷門片,看完難免有些迷茫與難受,空落落地不上不下。或許是因我對這部片子懷抱了既定的期待,關於岡仁波齊,關於信仰,關於迷茫人生中一直苦苦追尋的方向和答案。然而電影里卻未明確釋出,這部小眾文藝片(紀錄片)平鋪直述的貫穿始終,冗長的開頭,毫無情節起伏。處於無法辨明本就本色出演的朴實藏民的背景下,卻在手板「咵——咵——咵」三聲響起後,目睹到朝聖者「唰」的一聲整個身體匍匐到地,磕頭,再「咵」一聲後站起的畫面後,心靈著實被震懾到。

《岡仁波齊》是一部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故事」的電影,卻用朴實無華詮釋著美。它所有的「故事」,都是由老人、孕婦、孩子、失意的少年和有意贖罪的屠夫組成的朝聖隊伍一路上的所見所聞。大部分時候,都是一些起居、吃飯、誦經、扎營等瑣碎的日常。以及,最重要的,磕頭。

影片不厭其煩地多次表現了隊伍中每個人磕頭的神情與姿勢:始終目光專注、姿勢規整、步伐穩健。當被偶遇老人糾正細節之後,仍毫無怨言,端正姿勢與態度,重回隊伍中來。

如此的重復,再重復,叩首,再叩首,一行人從西藏最東邊的芒康,一路走到了拉薩,而後又從拉薩,走到神山岡仁波齊。2700公里的路途,一步三叩首,沒有一個人落下一步,來自芒康的十一位藏民,懷著不同的理由,一路向西朝聖。

片中的岡仁波齊(Kangrinboqe)位於東經81.3°,北緯31°,是岡底斯山的主峰。又是世界公認的神山,被譽為神山之王。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雍仲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

由南面望去可見它著名的標志:由峰頂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與一橫向岩層構成的佛教萬字格(佛教中精神力量的標志,意為佛法永存,代表著吉祥與護佑。)岡仁波齊峰經常是白雲繚繞,當地人認為如果能看到峰頂是件很有福氣的事情。

千百年來朝聖者絡繹不絕,在通往神山的一條條道路上,形成了一個耐人尋味、令人感慨的永動流。神山已深深地寓於西藏的宗教歷史文化之中,她神奇誘人,是人與神、人與自然結合的精神之山、文化之山、信仰之山。

他們這樣一群人沿路叩頭祈禱,最後到「神山」之下繞山朝拜數圈,才算完成宿願。要是在朝拜中死去,那便是福高德重,從聖地升天;要是朝拜回歸,便得到當地居民無限的崇敬,因為到過「聖地」,且取得「聖水」、撮得「神土」而回,堪稱功德高深。

一年裡在這條路上的四季有新生命的啼哭,有運輸工具的毀壞,有耄耋老人的逝去,但這些都未曾熄滅他們對岡仁波齊嚮往的心焰。電影中幾處情節給人印象之深,小女孩磕頭的循環動作致使額頭被磨破,有心的母親教導她:「不要怕,繼續磕,磕頭會帶給你智慧」;屠夫疲憊停歇時,小女孩帶著甜甜笑意的一句「加油」;路遇積水,一行人相互對視於不言中,摘下羊皮圍裙撲到水中繼續朝拜的選擇;朝拜者停下腳步為不起眼的昆蟲讓路的默契;孕婦在途中驚人又堅韌的意志力等......

不禁想到倉央嘉措的詩:

那一天,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誦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轉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我往山上一步一步的走,雪往下一點一點的下,我和雪約定的地方,想起了我的母親,我們都是同一個母親,但是我們的命運卻不一樣.....」我在回味,不斷反芻著影片的點滴,信仰的力量,讓一切顯得那麼飽滿,那麼醇厚。

我一直堅信,虔誠始終存在,並且以一種古老、質朴和無聲的方式在傳承著,如同一條源遠流長的河流,有時平靜,有時湍急。

作為追尋者與旁觀者。感受大為冰火兩重天,有些淚灑當場,有些嗤之以鼻。原來難以對話的兩個世界,一部電影就像一個時空穿越的蟲洞,開啟了異次元世界的大門,把似乎是另一個文明的影像傳遞了「正常」的現代世界中。於是「正常」的人們爭相獵奇,盯著屏幕里的人們做著令人匪夷所思的事,議論紛紛,有的人說「他們真美好」,有的人說「他們真愚昧」。好萊塢則評價道:「它描述生死,不卑不亢,不喜不悲。」

在我看來,現代都市人與西藏原住民,非先進與落後,而是兩種不同的文明,卻都有著心之所向。對很多藏民來說,宗教就是生活,生活則是信仰。

我更加嚮往西藏,那裡是離天最近的地方,雪域風光是何等迤邐壯觀,數座高原,十萬牛羊,五百牧雲,三千佛唱,天光雲彩,雄峰疊嶂。珠穆朗瑪萬山之尊,雅魯藏布江大峽谷蒼勁雄渾,納木錯湧起海洋般的潮汐,羊卓雍錯泛起寶石般的波瀾,那曲的碧野新綠,林芝的江南春色,氂牛,藏羚,黑頸鶴,雪豹,孟加拉虎,就連當地的動物都有著非凡俗之相...那是我心底嚮往的遠方,信仰即是我的方向。

影片結束在一片念經聲中,朴樹那飽經滄桑充滿故事的聲音低吟淺唱起來,或許果真如同歌詞里那樣:「no fear in my heart」「眾生皆平等,只是有人更虔誠」開放式結局的朝聖者們最終會獲得什麼?是心靈的凈化與滿足,還是生活的祥和與安康?無從知曉。我們所能知道的是,任時間流逝,任風霜雨雪,總有人一遍又一遍地繞著岡仁波齊轉山,總有無數虔誠的人走在叩拜的朝聖征途上。

果然啊,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Ⅶ 《岡仁波齊》觀後感

《岡仁波齊》觀後感(6篇)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岡仁波齊》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岡仁波齊》觀後感1

《岡仁波齊》一公映,千燈匯的人們就在各地搶著看了。剛過去的周末,二奶奶也拖著小二哥去看了。你呢?看了沒?

二奶奶在看的時候,哭得直抹眼淚。小二哥沒有哭。只記得,當銀幕上出現布達拉宮和大昭寺的時候,感覺好熟悉啊。20xx元旦,千燈匯一行人到拉薩參加英雄之旅的課程,每天或早上或晚間都去布達拉宮轉圈。

很多人看完了電影,表示不震撼。我想,這是漢族觀眾的期望吧。倘若它是一部震撼的,講述藏民朝聖的商業片,我想,我應該不會給它評高分吧。《岡仁波齊》中,十一人的朝聖團隊,是朝聖路上很普通的一支。也許,在藏民看來,朝聖是很稀鬆平常的事。電影很平實的記述了朝聖路上,藏民們的衣、食、住、行、用,遇到的生、老、病、死四苦。真實,比震撼更可貴。

這是一部不按套路來的電影,要說震撼,震撼到小二哥的,是影片的開頭,而不是結尾。影片開頭里,村裡的藏民,一聽說誰要去拉薩,再去岡仁波齊,都說我家出個兒子,我家出個女兒。四川芒康到岡仁波齊,2500公里的朝聖路,前路漫漫,不知道會遇到什麼。可就這么著,一拍腦袋就決定了。這一行十一人,並不覺得自己多偉大。想想我在20xx年,決定要來上海,花五年時間讀個博士時,還是糾結了好幾個月的。(小二哥快要畢業了,呵呵)

2500公里的朝聖,把一年的時間浪費了,好像並沒有什麼用吧?難怪他們窮呢。但西藏是個佛國,藏民人人心中都有佛。於是,朝聖路上,會有路邊的村民請他們來喝茶,或者為他們提供住宿。當十一人的團隊,遇上夫妻二人的朝聖團隊,會送青稞給他們。盡管他們窮,但這是多麼美的景象啊。

佛教最初就不是用來如何如何的吧。

漢傳佛教中的禪宗起源是這樣的。佛祖在靈山講法,拈花示眾,座中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於是,迦葉尊者把拈花一笑的含意傳播開去,就成了今天的禪宗。花之於人,又有什麼用呢?它不是木棒,不能用來抵禦老虎,它不是果子,不能用來果腹,它不是皮毛,不能用來保暖。可是,不知道從哪一代人起,人見到無用的花,就會自然地微笑,心生喜愛。我想,那時人類的語言里,是不是還沒有美這個詞?

想想我這到上海的這五年來,都是在做僅對自己有用的事吧。每天到辦公室寫論文,周末了逛街買衣服。

我想,每個人在年少時,都曾做過一些無用的事吧?在影院看《岡仁波齊》的時候,我就在追溯,我曾做過什麼類似朝聖的,傻傻無用的事?

我想起,我在初中的時候,喜歡上一個同班的小女孩。後來,我轉學到縣城裡了。有一個夏天,縣城裡放暑假了,因為母親還在原來的小鎮上工作,我就回到那個小鎮過暑假。那時,小鎮里的初中還沒放假。好幾個夏日的黃昏,我都會提前兩個小時,到學校門口的小巷裡藏著。放學的鈴聲響過後,在校門口湧出的人流中,倘能窺一眼如蓮花般的面孔,我便可以開心上好久。

在上海這樣的都市裡,節奏這么快。我們還能否,用最慢的方式,做一些並沒有什麼用,卻很美好的事情啊。

《岡仁波齊》觀後感2

路在腳下,即刻前往我們內心的「聖地」

信仰的極致,是一種心無旁騖的心靈極簡。虔誠的體現,不會有太多花哨的繁復。往往感人至深的,是純朴而持久的堅持。亦如我們會被匍匐前行風餐露宿,風雨無阻的朝聖人群所感動一般。

三步一叩首的前行,身與心的合一,路在腳下。如此的堅持,如此的鍥而不舍,如此無所畏懼……

然而,他們的內心卻少有狂妄的期許和不安於世俗的過分追逐。路在遠方,路亦在腳下。無論我們前行的目地的在哪裡,也無論前方的路途有多麼的遙不可及。信仰的堅定,會讓我們忘卻太多的設計與籌劃。只是,路在腳下,如此便去前行。

不開始,便永遠無法到達。開始,即忘記路途遙遠,只是用簡單的身心合一,去縮減與目的地的差距。風塵僕僕之中,我們或許窺見了生命的意義所在,不為此生,卻為來世。

真正的庄嚴,不在於過度的粉飾。在朝聖者的面龐前,或許更多是滿身泥濘或蓬頭垢面。但是那一雙雙堅毅而炯炯有神的眸子中,讓人莫名的感動和心生敬畏。

信仰的力量,最大化會體現在無私無我之中。虔誠之心與我們最大的觸動,也是那不為你我,卻為眾生的離苦得樂而不辭勞苦的前行之軀。

很多時候,我們嚮往一種寧靜,嚮往一種純粹,嚮往一種莫名的感動。往往尋找之時,卻無最好與最真的契合。然而,當五體投地,叩首前行的畫面,呈現在我們眼前時,莫名的感動,不由的叩啟我們內心中,封藏已久的觸動與共鳴。這就是內心純善的契合。

每一步,每一叩首,每一句誦經,只為眾生的祈願與安康。所以,我們被震撼,這是一份人人心中本該有的最本真的願望。然而很多時候,我們卻被過度的心與心外的裝飾所迷惑,亂了自我,也亂了內心。

每個生命的起初,都有最純粹與極致的信仰與虔誠底蘊。那份極簡的純粹,就是褪去自我厚重束縛之後的無私無我。所以,在眼觀純朴信仰與不褪色虔誠的情景時,我們的感動也是最純粹的純善復甦,那是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內心撞擊。

其實,修行路上,沒有太多的信誓旦旦。如果總是口號大於行動,那麼,路,永遠在遠方。但是,回想那三步一叩首,只為眾生的祈願與祝福而前行時,純朴的形象卻波及著我們尋覓已久,卻又似曾相識的內心共鳴。

當我們把信仰落實於當下時,人人心中的至真虔誠,都會自然而然的讓我們的身與心合一。那一份感動與純粹屬於我們每一個大家,只要讓路在腳下,立即前行,最終的殊勝,是人人心中有聖地。然而,那卻是不為你我,是為眾生的無私與大愛!

讓路在腳下,即刻前行,只為眾生的苦與樂……

《岡仁波齊》觀後感3

高中起就想去一次西藏,一夢十年,終於得以成行。為了避免高反坐了五十多個小時的火車,猶記得翻越唐古拉山口時的呼吸困難,到達那曲時下車點煙,幾十個人點了十分鍾都打不著火,大風把原本稀薄的空氣吹散。車窗外的藍天白雲彷彿觸手可及。你若問我西藏美不美,我只能說去了才知道,應該比掛歷上漂亮得多,人眼是最強大的取景器。

西藏的風光在進入相機後,電影就已經不需要構圖布景來維持美感。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選擇大面積遠景和中遠景的拍攝獲得景象,每一幀都可以當做明信片。

初到拉薩,便見識了朝聖者的虔誠。

每日108圈,或繞著布宮,或繞著大昭寺。電影中展現的就是最真實的朝聖者。孩子出生便出生,繼續朝聖。老人逝去便逝去,咱們繼續朝聖。導演並沒有刻意去展現信仰有多麼神聖,多麼牛逼。它就在那裡,平淡得就像每天的呼吸,你越想知道他們為何信仰,卻越是看不透,就像佛法,其中的大智慧只有你真正的放下,才可參悟零星。

經過兩天的適應後,終於決定去珠峰大本營打個卡。一路上的顛簸曲折讓你只能對自己開解,一切都是為了最好的風景。果然沒有讓我失望,在錯過了羊湖藍寶石般的湖水之後,到達珠峰大本營,並且拍下了我攝影生涯中最漂亮的一張銀河。

好景不長,沒想到兒子的高反嚴重到根本不敢告訴我,自己買了車票准備溜回拉薩。在全團隊員的勸說下,又陪著他玩狼人殺,他終於被游戲的樂趣戰勝了理智,把票退了。

有的人把信仰寄於真善美埋藏於內心,有的人卻把信仰寄於投入功德箱的人民幣。燒香算命拜佛並不能帶給你什麼,只有內心的真正強大才會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懼風雪。

一心嚮往的納木錯也由於風雪被耽擱了,沒法拍到銀河倒灌,天月逆行的美景。想看一看,是納木錯的湖水清澈還是朝聖者的內心,抑或是你望向一心所愛的目光。

電影並沒有講述什麼故事,如果老朝聖者的死去,以及新生兒的誕生,這是一個故事的話,那麼確實告訴我們這是一種循環,大概是「相逢近道乞還山,公乞還山便得還」最好的表達了。

片子整體的沉悶是我一貫喜歡的風格,看罷了之後會讓你悵然若失,卻又彷彿有所得。片子的最後老朝聖者死去後,年輕一輩的朝聖者明顯磕頭更虔誠,不再走路多磕頭少,不再彎不下腰額頭不著地。但又彷彿老人的死並沒有帶給他們什麼觸動。故事最後朝聖者們來到岡仁波齊,但導演卻刻意沒有表現如何在這兒轉山,講而不表最後做到絕妙。而是借了一句兒歌告訴我們,只追求結果,一心想要成功,恰好無法參透朝聖真諦。

命運好的做了喇嘛,命運不好的我,去了遠方。

命運好的人生成了喇嘛,不必去理會凡塵俗世,一心只向佛便好,內心不必受到諸多煎熬。命運不好的人如我,生而為人,必被俗事煩惱,便下決心斬斷三千情絲,卻也無法避免輪回苦道。只好心懷善念,一心向佛。

《岡仁波齊》觀後感4

看《岡仁波齊》之前,老天爺頗為應景地設計了一場充滿儀式感的橋段——趕在濟南悶熱的夏季晚高峰,下起了一陣夾雹帶雷的驟雨。這使得准備出門擠公交去影院的我,聽著窗外鐵皮雨搭上沒有一絲懈怠之意的雨點聲和不時傳來的充滿恐嚇意味的雷聲,頓生一種彷彿要作一場朝聖之旅的虔誠感和悲壯感。

當然,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略顯誇張的感受,還因為提前知道《岡仁波齊》是一部有關藏民朝聖的影片。

說它是故事片,但其實更像是紀錄片。影片幾乎是以「零度介入」的方式在呈現一段生活、一種狀態,而不像是表現一個分明有編劇設計的故事。當銀幕上那一群自發去拉薩岡仁波齊神山朝拜的藏民一遍遍地全身匍地、磕頭、起身、夜宿、念經,它所完成的不僅是對片中人物的行為盡量如實的`還原,也是電影表現手法上對「重復」的不斷運用或顯現。重復的用意何在?

顯然,用來與內容相對照,影片里的這些重復隱含著在各種「變數」面前益發凸顯的「定力」——亦是藏民信仰或生存信條的「定理」。電影設計的「變數」體現在一路之上的氣候多變、孕婦產子、拖拉機被撞、跋山涉水、老人亡故等情節,但諸般考驗又都在眾人日復一日的重復性動作中變成「執著」「篤定」「堅不可摧」「毫不動搖」的信仰的力證。

對西藏的信仰崇拜,似乎已經形成某種概念化的印象或思維定式。雖然其中不乏真誠的情感,但單純地展示信仰的虔誠,卻也難免流露出一種他者視角下的「遊客心理」。事實上,信仰與生存之間的關系,在許多優秀的影片里被闡釋為「救贖」;但吊詭的是,恰恰在有關西藏題材的國產片中鮮有觸及(去年的《塔洛》在這方面不知是否有所突破)。信仰在這里被懸置。信仰成為一種無須討論、無須思考,更無須懷疑的生命記憶而非選擇,如同《岡仁波齊》中那個還沒學說話就先聽到念經、還沒學會走路就先參與了磕長頭的旅程的新生兒一般。

然而,這樣一種不問來由、不問結果、單純而熾熱的信仰,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影片中以一種現象學意義上的存在不斷放大、彰顯、渲染、刷新其意義。此意義不是指向對於這一種或那一種、「愚或是智」的信仰的反思或懷疑,而是對信仰本身的尊重與敬畏。以此,或許影片具有超越他者視角,而賦予普遍關懷的新的可能性。

現代人信仰缺失是普遍問題。尋求信仰,貌似成為治癒現代社會滋生的各種精神疾患(還並非身體病痛),如空虛、迷惘、厭世等的治世良方。然而,過度標榜功利目的的信仰卻往往徒有虛表,顯得可疑,更其敗壞了信仰的神聖性。真正的信仰,應該是兼具神聖性和日常性的屬性。何謂「信仰」?影片用作片名的「岡仁波齊」或許透露出某種玄思與啟迪:信仰,就是像「岡仁波齊」一樣的一個「目的地」;懷抱著對這個我們信其為「神聖」的目的地的執著信念,一路前行,就是信仰所能給予我們的全部力量和意義。

《岡仁波齊》觀後感5

途弟前幾天給大家提到過一部叫做《岡仁波齊》的電影,我本來對這種類型的片子是不太熱衷的,但這部電影卻在朋友圈裡被刷屏了,幾乎看過的人都一致的好評,表示在電影中看到了最強大的信念。由於一時好奇,途弟便組織了朋友一起去看,結果可想而知,大家也被深深地震撼到。

《岡仁波齊》是一部自編自導的電影,講述的是一個關於信仰,關於朝聖的故事。生活在西藏小村莊里的為了完成叔叔的夙願,與他同村的親朋好友等11人前往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花費一年多的時間完成了2000公里徒步跪拜的朝聖之路。

這部電影的鏡頭很真實,敘事也那麼平淡,但正是因為這樣的真實,才深深打動每一個觀影的人。讓人只要想到電影中的畫面、朝聖的人們、風景,就會因自身的渺小,電影中強烈表現出來的信仰而落淚。

也許大家沒聽過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是藏傳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在藏語中的意思是「神靈之山」。藏傳佛教認為這座山是勝樂金剛的住所,代表著無量幸福,因此經常會見到來自不同地方的朝聖者來此轉山。

觀影結束的幾天之後,收到了朋友寫的觀後感。有沒有感覺一下子回到了初高中的時代。

請往下看!

「人生要有虔誠的信念與堅持」

堅持是此片中時刻能體會到的精神。風霜雨雪的惡劣天氣簡直就是毛毛雨啦。小妹妹生病了還和大人一起繼續堅持燃不燃?生了孩子還要繼續朝聖燃不燃?被泥石流砸斷腿好了繼續,車子被撞壞了,車頭丟掉拉著車斗繼續,錢用完了,四處打工賺錢繼續,感覺她們這樣能走遍銀河系有木有。

信念是引導隊無畏困難,勇往直前的動力。吳伯凡老伯伯曾經在文章里有個概念,缺損配置。好高大上的用語,大概意思就是永遠不會有完全准備好的狀態或者自身永遠帶著不可彌補的缺陷。隊出發時老、弱、病、殘、孕全部包括甚至還有不足周歲的嬰兒,在成都坐個地鐵那麼多人擠在一起都不會聚這么全了吧。缺損的不能再缺損了吧,整個過程隊的配置還一直處於不斷耗損狀態,然額,他們照樣完成了。

整個影片是那樣的平靜淡然,卻聚集著巨大的能量,最終以楊培爺爺在心願達成後安然逝去而結尾,好像也沒有太大的英雄般震撼結尾,但是他們的故事和我的故事中間卻差了一個成功與不成功的節點。希望我們能夠戰勝面前擋道的惡犬,抓住人生中得到的每一份信念,轉化成源源不斷的動力,勇往直前,為自己的故事增加精彩點,而不是在文章里當反面教材用。

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看這部電影就會有不同的感受。不管是堅持,信仰還是其他,我們都能從中汲取些什麼。

朝聖之路就是一段人生之路,充滿困難與坎坷,但只要有信仰,有希望,每個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岡仁波齊》觀後感6

6年之前的這個季節,我一個人去了青海西寧的塔爾寺,是我的朝聖之旅。

喇嘛們念誦經文的聲音,轟隆作響,如同天啟。在一座大殿的門口,我看見一字排開磕長頭的信眾。石頭地面被他們套在雙手上的木塊,磨出了光滑又深刻的痕跡。10萬個長頭,一下一下……我真的很難想像,他們在用什麼樣的毅力去堅持這件事。我也有點不懂,他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呢?到今天,其實我也不太懂。但是,我好像也在慢慢懂得,生命中很多事情,或許也就根本不需要知道「原因」。只要它,擺在了你的面前,好好去做,就是了。

片中,扎扎的父親,一直在追問:「老天是不是有時候不公平?我的爺爺什麼壞事沒做過,我的父親也沒做過壞事,我也沒做過壞事,為什麼這些事發生在我身上?」他無法理解,本來歡歡喜喜蓋房子,為什麼會發生那件意外,導致兩個工人死去兩個工人受傷。為了賠償傷亡者的家屬,他欠下了20多萬元的債務,有些一蹶不振,賦閑在家。他的生命,在出發朝聖之前,是卡住了的。他在這條路上,其實一隻在追問因果,追問命運。

「為什麼?!」是人探索自己的起點。

就如同,書寫這件事,我一早就知道,就是我在紙上追問我的命運,追問何為因何為果。我是在紙上,做一趟靈魂的朝聖。

曾經有人問我,你為什麼一直一直在寫,到底你獲得了什麼?我回答說:好像在紙上磕長頭,一個字一個字地修行,在過程中,似乎慢慢把自己寫明白了。明白了一切有因有果,明白了為什麼那時候活成那樣。懂得了過去,於是,我就知道,接下來該如何活。這在紙上行過的每一步,都是修行。生命中的每一刻,也都是修行。去做就是了,去活就是了,盡心盡力就是了。

拿寫文章這件事說,當你想寫的時候就寫。你當它是一種生命的召喚也好,是過日子的本分也好,想寫的時候,就好好寫唄。我的健身私教,常常對我喊話「動念合一,動念合一,動念合一」。我心想,這不就是禪修了嘛,這不就是臨在了嘛。

磕長頭的朝聖之旅,或許也是這樣:意義並不在遠方,而是在動念合一的每一個當下。

片中的朝聖隊伍走到某個村莊,遇到一位老爺爺。老爺爺不斷叮嚀,走的步子不要太多了,你誦什麼經就怎麼走,喇嘛告訴你走幾步就走幾步。磕頭的時候,額頭一定要碰到地面,碰不到地的,不算。心要誠,心要裝下眾生的平安健康。每一步都算數,所以,每一步都要用心去走。你有朝聖的目的地,但它又不在遠方的拉薩或剛仁波齊。它就在你每一步每一步的路上。真正的朝聖,是在去遠方的路上,回到自己心裏面的家。你要朝拜的聖殿或神山,就在你心尖尖上佇立。每時每刻,它都在,須臾不曾遠離。

;

Ⅷ 岡仁波齊電影簡介 岡仁波齊電影介紹

1、《岡仁波齊》是由張楊執導,尼瑪扎堆、楊培、斯朗卓嘎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17年6月20日在中國上映。

2、該片講述了在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該村的10個普通藏族人和一個孕婦一起從家出發前去2500公里以外的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

3、2017年10月,該片獲得第二屆義大利中國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Ⅸ 生命的強韌——《岡仁波齊》觀影收獲

岡仁波齊峰是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之一,是西藏佛教、印度教和原始苯教等教的朝聖中心,也稱「神山之王」。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漏慧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

岡仁波齊,位於 西藏 西部 阿里地區 普蘭縣 北部八嘎鄉境內, 中心位置在東經81.3°176′,北緯31°176′附近 。岡仁波齊並非這一地區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終年積雪的峰頂能夠在陽光照耀下,加上特殊的山形,與周圍的山峰迥然不同,充滿宗教般的虔誠與敬畏。

《岡仁波齊》電影由張楊執導,尼瑪扎堆、楊培、斯朗卓嘎等主演的劇情返扮答片,於2017年6月20日在中國上映。該片講述了普拉村村民尼瑪扎堆 ( 尼瑪扎堆 飾) 在父親去世後決定完成父親的遺願,帶著叔叔楊培 ( 楊培 飾) 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時正馬年,正好是神山岡仁波齊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裡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瑪扎堆的朝聖隊伍。這支隊伍里有即將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也懷揣著各自的希望。為了去岡仁波齊,這支十一人的隊伍踏上了歷時一年,長達2500多公里的朝聖之路 。

電影讓我印象深刻的是

次仁曲珍在朝聖路上生產了一個男孩,於是男孩就和這個對我這個電影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朝聖路上出生的小孩。孕婦

面向一個既定目標展開前路未卜的追尋,接受沿途出現的一切可能,並且無謂好壞盡收缺旁囊中。

今天看了電影《岡仁波齊》,第一次看這種有

Ⅹ 電影《岡仁波齊》的主題是什麼

該片講述了在藏腹地古村普拉村,該村的10個普通藏人和一個孕婦一起從家出發前去2500公里以外的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
劇情片,沒有什麼特殊主題,就是講故事而已。

閱讀全文

與成都哪裡在播岡仁波齊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歐美什麼電影好看 瀏覽:591
武林聖葯黑靈芝是什麼電影 瀏覽:924
微信怎麼看買過的電影票 瀏覽:621
等風來電影免費版 瀏覽:145
介紹一部電影動漫怎麼說 瀏覽:248
好看的愛情動作限制電影 瀏覽:302
艾草仙姑電影在線觀看免費 瀏覽:303
港片電影免費看全集 瀏覽:196
王晶電影票房大概多少 瀏覽:735
電影多久會在80s更新 瀏覽:110
有關雪景方面的好看的電影 瀏覽:355
好看的華語傳記電影推薦 瀏覽:570
近期奧特曼有哪些電影2015 瀏覽:102
推薦超好看搞笑電影 瀏覽:981
陳寶蓮一生電影好看站 瀏覽:389
大鍋電視怎麼看電影 瀏覽:905
兩張電影票韓語怎麼 瀏覽:309
電影異形魔怪5血脈在線觀看高清免費 瀏覽:8
怎麼樣免費下載電影 瀏覽:857
影電影免費觀看在線播放 瀏覽: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