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視劇《長征》的片尾曲《十送紅軍》,是仿照哪個地方的民歌創作的
現在,我們聽到的《十送紅軍》,是經過專業音樂工作者搜集整理後的作品。曲作者朱正本、改編者王雲之,根據作曲家王庸《送同志哥上北京》而改編的。
而《送同志哥上北京》系王庸1959年創作,他為給紀念建國10周年「向北京獻禮活動」組織節目,自己將贛南民歌《採茶調.長歌》加以改編,重新譜曲,並由曾憲屏等作詞而成。
《十送紅軍》保留了原贛南民歌《採茶調.長歌》的素材,同時也有藝術上的加工與升華,2001年由中央電視台播出電視劇《長征》後,其片尾曲《十送紅軍》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
所以,《十送紅軍》是仿照江西贛南民歌而創作的。
⑵ 《十送紅軍》歌曲原唱是誰
歌曲十送紅軍作為電視連續劇《長征》插曲、片尾曲,其悠揚而凄婉的歌聲,給人們留下難忘的印象。但直到2001年7月3日,劇中才恢復了歌曲十送紅軍原唱作者朱正本的署名。此歌很容易被認為是一首江西革命民歌,而事實上它卻是一首編創歌曲。在《長征》播出後,作者朱正本向媒體介紹了《十送紅軍》的創作經過。
「1960年春,我們空政文工團幾位創作人員到江西采風。在當地我了解到: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戰斗頻繁,每當紅軍上前線,各個村子的百姓經常到村頭、河邊、大道旁送別紅軍,有時一邊送一邊唱。
其中一首送別紅軍歌,歌詞非常口語化,歌詞中夾雜著不少俚語、方言,唱半句,停半句,旋律婉轉優美。這首歌的曲調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
半年之後,空軍司令劉亞樓和部隊黨委決定由空政文工團創編《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其中有一場送別紅軍北上長征的內容。詞作家編創了一首《十送紅軍》歌詞給了朱正本。朱正本接到歌詞被深深打動,他立即想到那首江西的送別紅軍歌。
他說:「我採用了迴旋曲式手法重新創作,把六段歌詞的譜改成每段不同的人聲、不同曲調,並多次變化,以求情真意切。譜曲時,我投入了全部情感,在譜到『千軍萬馬江畔站,十萬百姓淚汪汪』時,我也流下了眼淚。整個曲子譜得相當順暢,總共不到一個小時。」
「由於當時劉亞樓司令為突出老區革命傳統,要求我們必須註明是民歌,總團領導建議我們署上朱正本、張士燮收集整理。這樣《十送紅軍》就創作完成了。」
《十送紅軍》的歌詞以敘事為基礎,並借敘事來表達革命根據地人民對紅軍的深厚感情以及對革命勝利的強烈期盼。歌詞採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難舍難分。如「一送紅軍下了山,秋風細雨纏綿綿,山上野鹿聲聲哀叫,樹樹梧桐葉落光。問一聲親人紅軍啊!幾時人馬再回山?」
⑶ 十送紅軍的創作背景
歌曲十送紅軍 作為電視連續劇《長征》插曲、片尾曲,其悠揚而凄婉的歌聲,給人們留下難忘的印象。但直到2001年7月3日,劇中才恢復了歌曲作者朱正本的署名。此歌很容易被認為是一首江西革命民歌,而事實上它卻是一首編創歌曲。在《長征》播出後,作者朱正本向媒體介紹了《十送紅軍》的創作經過。
「1960年春,我們空政文工團幾位創作人員到江西采風。在當地我了解到: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戰斗頻繁,每當紅軍上前線,各個村子的百姓經常到村頭、河邊、大道旁送別紅軍,有時一邊送一邊唱。其中一首送別紅軍歌,歌詞非常口語化,歌詞中夾雜著不少俚語、方言,唱半句,停半句,旋律婉轉優美。這首歌的曲調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
半年之後,空軍司令劉亞樓和部隊黨委決定由空政文工團創編《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其中有一場送別紅軍北上長征的內容。詞作家編創了一首《十送紅軍》歌詞給了朱正本。朱正本接到歌詞被深深打動,他立即想到那首江西的送別紅軍歌。他說:「我採用了迴旋曲式手法重新創作,把六段歌詞的譜改成每段不同的人聲、不同曲調,並多次變化,以求情真意切。譜曲時,我投入了全部情感,在譜到『千軍萬馬江畔站,十萬百姓淚汪汪』時,我也流下了眼淚。整個曲子譜得相當順暢,總共不到一個小時。」「由於當時劉亞樓司令為突出老區革命傳統,要求我們必須註明是民歌,總團領導建議我們署上朱正本、張士燮收集整理。這樣,《十送紅軍》就創作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