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一首歌曲叫《三峽的孩子愛三峽》,是一部電影的主題曲,跪求該電影!
有的,的確是有這部電影,不過網上搜索不到,是90年代的時候的電影。湖北台,中央台還放過的。裡面那個女孩子,就是三峽的孩子愛三峽,這部電影的主題曲的原創,我沒記判陵錯的話,還參加了好像是97年的春節晚會。原唱那個女孩叫胡蝶。 這個是她原唱的視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wNzIxNTY=.html,樓主這個MV就是截取電影裡面胡沖腔的片段,你看下就能回憶到當時電影的情形。 真是兒時記憶啊,我也找了這部電影找了很久,都找不到。
補充一下:三峽的孩子,不是電影,是一部電視劇 97年的一部兒童電視劇。具體多少集不太褲衫記得了。電視劇的名稱是:三峽的孩子。 歌曲到是三峽的孩子愛三峽。
㈡ 巴山夜雨的解釋
巴山夜雨的解釋中國 故事片。上海電影製片廠1980年攝制。葉楠編劇,吳永剛總導演,吳貽弓導演,李志輿、張瑜主演。「文革」期間,女 青年 劉文英奉命與李彥 押解 「反 革命 」詩人秋石搭乘川江輪船。劉文英受同艙五位 善良 乘客的 影響 ,在李彥腔櫻旁的 支持 下, 毅然 釋放 了秋石。
詞語分頌腔解
巴山的解釋 大巴山巴山夜雨漲秋池 這里的;巴山;泛指巴蜀一帶 雨的解釋 雨 ǔ 從雲層中降落的水滴:雨水。雨季。 雨 ù 下雨,伍橡落下:雨雪。 部首 :雨。
㈢ 在線跪求巴山夜雨(1980)主演李志輿免費百度雲資源鏈接,求分享
《巴山夜雨》網路網盤免費資源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RZk3WJynDdiUhwkRU7cPEw
《巴山夜雨》是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劇情片,由吳永剛、吳貽弓執導,李志州碰輿、張瑜基毀主演,冊鋒談於1980年上映。
㈣ 趙靜的簡介
1957年3月8日生,原籍河南鎮平,生於遼寧大連,中國電影演員。
1973年入河南曲藝團任演員,1976年從影,主演了《新風歌》、《冰山雪蓮》等影片。
1980年到上海電影製片廠正式成為一名電影演員。《海之戀》是趙靜主演的第一部引起社會反響的影片,她在片中飾演海洋科學儀器廠工人立秋,這是一個難度相當大的角色,對於長期從事戲曲表演工作的趙靜來說 是一個嚴峻的考驗。但趙靜經過刻苦鑽研揣摩,深入到立秋內心深處,徹底地理解了立秋這個人物。要演好這個人物關鍵是要了解那個人性扭曲的社會,而趙靜恰恰對那段歷史有著深厚的生活底蘊,因此從立秋剛開始的熱情執著,到後來的被迫違心選擇,到最後的大膽追求,都被趙靜用心去成功表達出來,《海之戀》上映時轟動一時,直至今天它仍算得上是反思電影中的上乘之作,趙靜由此奠定了她在中國影壇的地位。
繼《海之戀》之後,趙靜先後在近十部影片中飾演熱情正直、善良多情的當代女青年形象。《筆中情》是應該著重提出的一部,趙靜在該片中第一次嘗試古裝人物的造型,飾演了絕代佳人齊文娟滑頃的形象。齊文娟溫柔賢淑,對愛情堅貞不渝,通過趙靜的盡心演繹,完全使觀眾耳目一新,切實領會了才女的大家風范。
在《街上流行紅裙子》中,趙靜飾演紡織廠女工陶星兒,這個人物的精髓就在於愛美和掩飾美的矛盾心理的碰撞之中,陶星兒是一個聞名的勞模,但陶星兒歸根結底還是一個年輕的女人,凡女人都是愛美的,「勞模」的榮譽並不應該成為她追求美的束縛,趙靜的出色表演使這個具有社會現實意義的人物形象深深印在觀眾心中。
1985年趙靜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幹部進修班,經過三年的大學生活表演又有了長足的進步,至今仍活躍在中國影壇上 趙靜,1957年3月8日生,原籍河南鎮平,生於遼寧大連。1973年入河南曲藝團任演員,1976年被上影廠選中在《新風歌》中扮演主要角色,後來又拍攝了《冰山雪蓮》等影片。1980年到上海電影製片廠正式成為一名電信信陸影演員,她參加了著名影片《巴山夜雨》的拍攝,扮演男主人公秋石的妻子柳姑。《海之戀》是趙靜主演的第一部引起社會反響的影片,她在片中飾演海坦畝洋科學儀器廠工人立秋,上映後轟動一時,趙靜由此奠定了她在中國影壇的地位。1982年,趙靜在《筆中情》中第一次嘗試古裝人物的造型,飾演了絕代佳人齊文娟的形象,使觀眾耳目一新,切實領會了才女的大家風范。在《街上流行紅裙子》中,趙靜飾演紡織廠女工陶星兒,其出色的表演使這個具有社會現實意義的人物形象深深印在觀眾心中。1985年趙靜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幹部進修班,和宋春麗、劉信義、郭凱敏、肖雄同學一起出演了《鴛鴦樓》,經過三年的大學生活表演又有了長足的進步,至今仍活躍在中國影壇上。最近播放的電視連續劇《夜雨霏霏》中,趙靜出人意料地飾演了反派女一號賀司琴。
㈤ 巴山夜雨的影片評價
吳永剛、吳貽弓在1980年完成的電影《巴山夜雨》,在一艘客輪從重慶開往武漢的旅程中,通過對幾個形象鮮明的乘客的刻畫缺缺敏,展現了「文革」後期的社會縮影。
扮演小姑娘的茅為蕙已成為著名鋼琴家,她6歲伏枝時吹蒲公英扮岩的可愛模樣至今還留在不少觀眾的腦海里,那首歌謠更是成為經典:「我是一棵蒲公英的種子,誰也不知道我的歡樂和悲傷,爸爸媽媽給我一把小傘,讓我在廣闊的天地里飄散。」
影片在一個很短的限度和很小的范圍內,描寫十年動亂中人民同「四人幫」進行斗爭的一個「點」,它具體、集中、細致、逼真地濃縮了一個巨大社會在那個非常時期中的真實情況,力求廣泛和全面聯系整個社會的生活面;它清晰地描繪出普通人民之間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的質朴和真誠,刻畫出他們得以生存和斗爭的信念與理想。正是這種蘊藏在人民心底的美德和力量,使該片具有了清新的詩意。
它「以獨特的創作構思和抒情詩般的藝術風格,塑造了具有鮮明個性色彩的人物群像,表現了我國人民在特定歷史時期中的美好的心靈」(中國電影金雞獎第一屆評選委員會評語)。
影片把人物放在歷史的長河中去思考,從而使這些具有當代特點和素質的人物,在思想性格的形成和表現上,同時具有某種民族歷史傳統的繼承性。
影片多方面的吸收和事例古典詩詞、水墨繪畫和散文、戲劇等方面的技巧和手法,著力於詩情與哲理交融的美學效果,善於用簡練的筆觸勾勒生動的形象,使之具有較強的藝術魅力。
㈥ 有沒有什麼影片是在重慶拍的
《烈火中永生》(1964年) 渣滓洞、白公館
《等到滿山紅葉時》(1978年) 奉節、巫山三峽航標站
《報童》(1979年) 新華日報舊址、臨江門
《巴山夜雨》(1981年) 朝天門碼頭、長江三峽
《霧都茫茫》(1982年) 重慶題材:根據《一雙秀花鞋》改編
《江姐》(1983年) 重慶題材:歌劇舞台片
《寒夜芹陸跡》(1983年) 渝中區部份舊景
《重慶談判》(1993年) 上清寺桂園、林園、一號橋等
《席捲大西南》悉仿(1996年) 酉陽、黔江、南泉
《芬芳誓言》(2000年) 朝天門、江北嘴、黃埆椏等
《生活秀》(2001年) 後慈街、索道、解放碑
《周漁的火車》(2001年) 圖書館、大街小巷
《押解的故事》(2002年) 酉陽龔灘
《華子良》(2003年) 重慶題材:京劇舞台片
《十面埋伏》(2004年) 永川竹海
《背軍挎上學的娃》(2005年) 北培金刀峽
《嫌並瘋狂的石頭》(2006年) 索道、輕軌、羅漢寺、朝天門等
《岸》(2006年) 北培偏岩鎮
《好奇害死貓》(2006年) 索道、輕軌、濱江路等
《滿城盡帶黃金甲》(2006年) 天坑地縫
《三峽好人》(2006年) 奉節縣城、萬洲區
《門》(2007年) 輕軌、南山文峰塔、解放碑、長江大橋、
《雙食記》(2007年) 南濱路順風123
《鳳凰》(2007年) 導演金琛
《七彩馬拉松》(2007年) 導演易華拍攝中
《青龍偃月刀》(2007年) 導演李少紅北碚金刀峽
《少年》(2007年) 導演張一白
《迷失重慶》(2007年) 香港導演
《麥田跑道》(2007年) 導演江一禾 綦江趕水鎮
《火車站旁的紅泥屋》(2007年) 導演江一禾 東溪古鎮籌拍片
《拆的就是你》(2007年) 導演 田涌
㈦ 那些電影或電視是在重慶拍攝的
1、《火鍋英雄》2016
《火鍋英雄》是由陳國富監制,楊慶編劇及導演,陳坤、白百何、秦昊、喻恩泰聯袂主演的劇情片。於2016年4月1日在中國正式上映。劇組輾轉重慶多個地方進行兩個多月的拍攝,在悅來、四公里甚至搭了景拍攝。
2、《長江圖》2016
講述了發生在長江上兩個時空交錯的魔幻愛情故事,導演選擇膠片拍攝,營造出長江沿岸的獨特意境。取景於巫山縣城、小三峽等景點。
3、《失孤》2015
1998年,雷澤寬兩歲的兒子丟了,雷澤寬開始了長達十四年的尋子之路。一路上雷澤寬歷經艱辛,認識了小伙曾帥。雷澤寬幫曾帥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親人,帶著曾帥送他的導航儀繼續自己的尋子之路。取景於南濱路、黃花園大橋等地點。
4、《我11》2012
影片講述的是原本無憂無慮的小男孩,在親眼目睹了一起「殺人事件」後不得不背負上心靈的煎熬,體內瘋長的荷爾蒙和外界的壓抑環境不時發生著碰撞和爆發的故事。取景於綦江區。
5、《愛情天梯》2011
20世紀50年代,20歲左右的重慶江津中山古鎮高灘村村民劉國江愛上了大他10歲的「俏寡婦」徐朝清。為了躲避世人的流言,他們攜手私奔至海拔1500米的深山老林,自力更生,靠野菜和雙手養大7個孩子。根據他們的真實故事改編。取景於江津中山古鎮。
6、《日照重慶》2010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該片主要講述船長林權海,因為忙於工作而忽略了家庭,有過兩次失敗的婚姻,讓他意識到自己的人生非常失敗,於是林權海決定返回重慶尋找真相並自我反省的故事。
㈧ 巴山夜雨完整版電影
《巴山夜雨》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Ee9_1CNAjksFPtQdRz5K3A
《巴山夜雨》是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劇情片,由吳永剛、吳貽弓執導,李志輿、張瑜主演,於1980年上映。該片圍繞「文革」中遭到迫害的詩人秋石在被押解過程中發生的故事,反映了「十年動亂」中人民的痛苦遭遇和與「四人幫」所做的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