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南口戰役傷亡人數:以慘重的傷亡延緩日軍進攻
南口是扼冀察與山西的咽喉,其地形多崇山峻嶺,關隘重疊,易守難攻,乃古今兵家必爭之地。
日軍也清楚認識到南口在軍事上的戰略地位。從平綏路進軍山西,可以奪取整個華北;另外可以清除後側之威脅,保證日軍順利南下。日本 *** 抽調精銳部隊有:鈴木重康率領的獨立混成第十一旅團、酒井鎬次率領的獨立混成第一旅團,以及板垣征四郎率領的第五師團共計兵力在七萬人以上。因此南口天險對日軍來說,是勢在必得。
湯恩伯在南口防禦,主要依靠兩個人。一個是第四師副師長陳大慶。湯軍急援南口,當地僅派參議作形勢之聯絡,對南口方面的地形,還是陳大慶自己去摸清楚的。他在橫嶺城,組織臨時司令部,用電話指揮前線部隊作戰,聽取敵情,隨時遣調布置,同時向後方高級長官報告,或傳達上級命令。他對於前方地形相當熟悉。
另一位是第八十九師師長王仲廉,他訪問懷來城內八旬老者,詢問八國聯軍是如何攻下南口天險的?8月4日,「為明了南口一帶地形現象,以便戰術應用,達成戰略目的」,他攜副師長、參謀長、旅、團長諸人,同往南口及兩翼山地視察。接著採取了縮小南口正面防禦陣地,固守兩翼高山作戰計劃。將南口車站……改為前進陣地,而將主陣地移至南口及兩翼山麓、山腹。」總之利用「復雜地形」,決定配備縱深陣地,以阻敵軍,達到持久戰消耗敵人之目的。
湯恩伯是蔣介石的嫡系,蔣很賞識湯的才華。湯經常向蔣呈遞「手本」獻策。第十三軍在百靈廟一戰後,奉命屯兵平綏路,其指揮部設在平地泉。7月9日,當湯恩伯聽到盧溝橋事變的消息,立即上電蔣委員長:「盧溝橋事變傳來,愈感邊防危急,職除督飭所部堅固駐地防禦工事外,並飭屬隨時准備待命中。關於冀察當局方面,亦正設法聯絡中。」第二天,湯便收到蔣的回電:「所見甚是,希妥為准備應付時局外,並對於冀察方面密切聯絡,務期中央與地方融成一氣為盼!」接著湯恩伯給第一戰區的軍政要人宋哲元、馮治安、秦德純等去電稱:「本軍戍駐邊陲,責任衛國。貴方如有所需,請時予指示,誓率所部,為貴軍作後盾。」一星期以後,湯恩伯又上電蔣委員長暨軍政部長何應欽,表示十三軍將士誓死抗戰的決心。平津兩地陷敵,日軍運陸叢向北平的沙河、昌平一帶集中,南口戰役即將揭幕。
湯恩伯是南口戰役的前敵總指揮,又兼第十三軍的軍長。旗下兵力近六萬人。包括兩個軍、兩個師及一個旅。而第十三軍是南口戰役的主力;全軍人數有兩萬八千人。第十三軍是中央軍嫡系部隊,其素質和悉尺裝備較其他部隊為優秀。
從7月底至8月底,蔣介石幾乎每天給前敵總指揮湯恩伯發指令。有時一天兩三次。1937年8月18日,蔣介石致湯恩伯電:「湯總指揮,兄部無線電報應每日晨、午、晚三次與京中通電,懷來等據點城防工事已成否?盼復。中正手啟。」
8月13日,湯恩伯給羅芳團長電令稱:「南口陣地,關系國家對抗戰之成敗……尤其吾人賴以抵抗強敵者,為戰斗精神,而非大兵與精良之武器,吾儕誓死決不離開陣地寸步。人生百年,終須一死,好漢死在陣頭上,即為軍人光榮之歸宿。」「請以此意轉告與吾儕同生死、共患難之全體官兵,倍加努力,爭取勝利為盼!」又給王仲廉師長電示:「南口陣地,即為吾儕光榮之歸宿。我死則國生,我貪生則國死,吾儕寧死盡以維護此陣地,並不幸求旁櫻生還也。並轉告全體同生死之官兵們!」苟吉堂在《南口之役》一書中稱:中國軍隊「固守南口之惡戰,已達白熱化,有形之實力,固已對敵戰斗作最有效之使用,而在無形的精神因素上,亦已發揮到最高限度,形成有我無敵之氣勢,此實為湯總指揮守備南口指揮作戰之偉績。」
作為戰役的前敵總指揮湯恩伯責任重大:他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指揮好這一場戰役,打好這一場仗。他把總指揮所放在懷來城內;但經常去師、旅、團指揮所,與下屬將士商討如何打擊敵人,同時還鼓勵官兵為國爭光。湯恩伯只有兩個傳令兵隨身跟著他,那麼衛兵、勤務兵呢?早已加入火線去了。他到前方去指揮,對著兵士沉痛地說:「我們要好好的打呀!」他只能說這樣簡單的話了。他一看到自己的兵士,眼眶裡就充滿了淚水。兵士們見到這樣一個人,也認不得他是誰了。猛然認出,這是軍長呀!當他們想過來這個人與他們的關系之時,也感動得流出淚來。
著名記者范長江在當時《大公報》上報道:「湯恩伯先生因為日夜辛勞的結果,瘦得不成樣子,兩個眼睛深深的凹入,整個身體剩下了皮包骨頭。」「故日夜操勞精密指揮,已半月未曾得一安眠機會,整天和電話、地圖接近,時時注意敵人一尺一寸的移動」。
8月25日,日軍猛攻橫嶺城和居庸關;接著日軍隨即在飛機、大炮的支援下,攻擊懷來城。這樣,長城線上各據點守軍已處在日軍前後夾擊態勢下。張家口已失守;衛立煌部隊仍未聯絡上。加上居庸關、橫嶺城告急。湯恩伯當天晚上將戰況緊急電告蔣介石。蔣於26日上午來電,仍叫「死守陣地,切勿再退」。作為前敵總指揮的湯恩伯,經過周密分析和正確判斷,決定於下午1時30分下令要全軍突圍。退卻令下達後,第二十一師、第八十九師分兩路突圍,都到甘家堡、辛店集結。第七十二師、第四師經洋河左岸,向土木堡一帶集結。獨立第七旅固守懷來,並掩護其他部隊轉移。第八十四師,向長安嶺、沙城一帶集結。第九十四師,一部開赴涿鹿擔任城防;另一部占據延慶以東陣地以掩護二十一師、八十九師轉移。總指揮部已轉移至桑園。撤退令到達各固守點時,各部隊仍在與深入圍困我陣地的敵人激戰,各處的戰場幾乎是交錯混亂的膠著狀態。為了脫離接觸,激戰晝夜不停。直到8月27日,轉移中的部隊,仍與四面來襲的日軍苦戰。湯總指揮再令各部分別向廣靈、蔚縣、謝家堡、龍門口、馬水口等地集結。
南口激烈的攻守戰,歷時20多天,中國軍人以傷亡33000人以上的代價,殲敵15000人。第十三軍是這一場戰役的主力,傷亡12600人,佔全軍人數28000人的45%以上。這一場防禦戰,中國軍人打得勇猛、頑強、悲壯、機智。打掉了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創下了一次戰役日軍死傷萬人以上的紀錄,延緩了日軍攻佔山西的時間,使日軍「三個月內 *** 」的迷夢破滅了。當時, *** 中央機關報《解放》周刊短評寫道:「不管南口陣地事實上的失卻,然而這一頁光榮的戰史,將永久與長城各口抗戰,淞滬兩次戰役鼎足而三,長久活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中。」
⑵ 走訪北京市抗戰遺址遺跡系列報道(三)-
3月15日,抗戰館「北京市抗戰遺址遺跡」拍攝團隊來到北京市昌平區,圍繞昌平縣立野螞鄉村師范學校舊址、南口戰役舊址和黑山寨村進行走訪拍攝,並採集相關圖文資料。
昌平縣立鄉村師范學校舊址
六街城隍廟位於北京市昌平區「政府街」25號,緊鄰西城牆,坐北朝南,屬老縣城內六街,故名六街城隍廟。六街城隍廟始建於明景泰年間——明代永安城建成後,重修於清順治、乾隆年間,原是作為永安城內的祭祀建築使用。
昌平縣立鄉村師范學校,原為五署初級師范學堂,又稱五署師范。1929年,更名昌平縣立鄉村師范學校,遷入昌平縣城城隍廟,這是昌平第一所培養小頌脊埋學師資的專業學校。1933年,在先進思想的影響下,縣立鄉村師范學校學生馬福生等4名進步青年加入黨的外圍組織反帝大同盟,以後又相繼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抗日救亡活動。同年,北平師范學校畢業生、共產黨員張世輝受聘到昌平鄉村師范任教。他學識廣博,受學生愛戴,其編印的《史的由來》一書,用馬克思主義 歷史 觀闡述野敏了 社會 歷史 的發展,在鄉師學生和昌平教育界流傳廣,影響深。他利用教師身份,在小學教師和學生中秘密傳閱黨內刊物《紅旗》,宣傳黨的主張。昌平縣立鄉村師范學校是昌平早期共產黨人革命活動地之一。
實地走訪昌平縣立鄉村師范學校舊址
南口戰役舊址
南口戰役所在地南口城
南口戰役中犧牲的隆桂銓連長墓
南口戰役是中國軍隊抵抗日軍進攻華北、企圖奪取山西過程中,進行積極防禦作戰的一次重要戰役。1937年8月7日,日軍向南口及其沿線長城要隘展開進攻,南口戰役打響。中國守軍在各個陣地與日軍展開激烈爭奪,反復沖殺,甚至一日之內守軍傷亡1200餘人。戰事異常激烈,但在日軍以飛機、坦克、大炮的配合攻擊下,中國軍隊處於不利情勢。8月26日,中國軍隊向南撤退。8月26日與27日,日軍佔領南口及附近重鎮懷來、延慶,南口戰役結束。中共中央機關刊物《解放》曾發表短評說:「不管南口陣地事實上的失卻,然而這一頁光榮的戰史,將永遠與長城各口抗戰、淞滬兩次戰役鼎足而三,長久活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中。」
黑山寨村
1933年5月,馮玉祥、方振武、吉鴻昌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以國民軍舊部為基礎,在張家口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積極對日作戰。同年9月,吉鴻昌與方振武在雲州會商,預定在昌平北部集結。10月3日晚,吉鴻昌率領部隊開至黑山寨與老君堂的方振武部隊取得聯系。
在艱苦卓絕的戰斗歲月里,黑山寨地區的人民在參軍參戰、掩護部隊、照顧傷病員、抬擔架、送軍糧等支前工作中,做出了貢獻。黑山寨村史博物館有相關內容的展現。
實地走訪黑山寨村
追尋先烈足跡,回望感人故事,抗戰館走訪遺址遺跡活動持續進行中,感謝昌平區郵政局、南口抗戰紀念館和黑山寨村史博物館對本次走訪活動的大力支持。
⑶ 2018年反法西斯勝利電影南口1937觀後感
2018年反法西斯勝利電影南口1937觀後感
南口1937觀後感(一)
為紀念反法西斯勝利七十周年的電影《南口1937》昨日在北京昌平舉行了電影首映禮。該影片由朱丹執導,孫看、孫洪濤、謝芳等演員領銜主演,紫微星空旗下青年演員孫看在影片中飾演男主角趙鐵錘,是一個心中充滿著血與火、愛與恨的有為青年。
影片《南口1937》以男主角「趙鐵錘」的視角,講述了以龍飛團長為代表的中國軍人以血肉之軀捍衛國土,護我長城的英雄壯舉。影片中,實力派小生孫看飾演的「趙鐵錘」,是一個血氣方剛的小夥子,在迎親的路上遭遇日寇襲擊,眼睜睜看著自己未婚妻的父親被敵人刺死,自己卻無能為力,於是化悲憤為力量,從此平靜的生活被戰爭撕碎,他走上了血性抗戰的征程,跟著孫洪濤飾演的「羅團長」一起奮勇殺敵,在「羅團長」帶領其部隊與「趙鐵錘」一起經歷了幾場激戰後,消滅了所有的敵軍,最後在夕陽的余暉中,兩人相互攙扶著到守城門上堅定的看著自己用生命守護的城池。
采訪時,孫看說局伏:「《南口1937》表達的`不僅僅是不應被人遺忘的歷史,也是給觀眾帶來心靈的洗禮,希望大家能喜歡這部電影。」
南口1937觀後感(二)
回眸歷史,少不了血雨腥風。電影《南口1937》、《絕戰》把歷史戰役搬上銀幕,驚心動魄之餘,讓人感懷革命先烈出生入死的艱辛和榮光。
6月23日,電影《南口1937》全國上映。《南口1937》作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作品,於去年開機,經過精心拍攝、製作,於今年黨的生日前夕亮相。《南口1937》由朱丹執導,徐寶琦編劇,孫洪濤、謝芳、杜旭東、劉繼忠、張勇手、孫看等主演。
南口位於今北京昌平,南口戰役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上一場重要的戰役。1937年7月底,日寇相繼佔領了北平、天津。為了滅中國,日寇緊接著沿津浦、平漢、平綏三路進犯,擴大侵略。英勇的中國軍人和桐拆攜人民在平綏路方面組織了南口戰役。南口戰役於1937年8月8日打響,歷時近20天,面對數倍於我軍的日寇,中國軍隊頑強不屈,調集數萬將士對日作戰,用生御數命守護家園。
電影《南口1937》將這曲雄壯的英雄頌歌搬上大銀幕。熱血青年趙鐵錘在娶親路上,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未來的岳父被敵人刺死,未婚妻受驚嚇而精神失常,自己卻無能為力,於是化悲憤為力量,跟著羅團長一起奮勇殺敵。影片遵循家國同構敘事,巧妙地將國仇與家恨聯結起來,既呈現大歷史的波瀾壯闊,又充分表現人物的個體情感世界。同時,為了還原真實的歷史質感,《南口1937》在拍攝中使用了大量戰爭遺物真品,這些軍裝、防毒面具、地圖無聲地訴說著歷史的沉重。
⑷ 南口戰役時間及背景:南口戰役爆發的歷史原因
1937年7月底,日寇相繼佔領了北平、天津。為了 *** ,日寇緊接著沿津浦、平漢、平綏三線擴大侵略。沿津浦路進攻,為的是策應對上海、華東等地的侵犯;沿平漢路南下,為的是奪取中原,進逼華中、長江;沿平綏路西進,為的是佔領山西,進而控制整個華北,一舉殲滅中國軍隊精銳,攻佔政治經濟中心地區,以為這樣就能在迅速打垮中國的抗日力量,在「三個月內 *** 」。
蔣介石這時已看清對日妥協無望,遂決心抗戰,對日寇的三路進犯,都做了相應的戰斗部署,在平綏路方面,組織了著名的南口戰役。
7月底,日軍佔領平、津以後,以速戰速決的戰略方針,展開對中國內地大規模進攻,並將進攻的重點置於華北。第二戰區第7集團軍奉令決定,以湯恩伯指揮所部2個師及第17軍1個師,擔任南口至赤城方面的防禦;劉汝明指揮所部擔任張家口方面的防禦。
平漢路以西的平綏(北平—歸綏,歸綏即今內蒙古呼和浩特,當時綏遠省省會)路,日軍原計劃只作頌鋒為輔助戰場,但由於此方向中國軍隊於此布置重兵,直接威脅到平津地區,並威脅平漢路日軍側翼,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為此日本關東軍一再要求進行平綏路作戰,以「解除對中國駐屯軍後側及滿洲國境的野歲晌威脅」。為此,日軍組編了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華北日軍也派出以第5師團和獨立混成第11旅參加平綏路作戰。日軍在這一方向的進攻也逐漸發展為一條重要戰線。南口戰役便是這一戰場上的一次重要戰役。
南口,位於北平城西北45公里處燕山余脈與太行山的交會處,是居庸關南側的 長城要隘,是北平雀啟通向大西北的門戶。這一帶地形復雜,崇山峻嶺,關隘重疊。從南口經居庸關西行至宣化、張家口,為一東西狹長之盆地,南北多山,中央凹下,平綏鐵路橫貫其中,並有公路相輔行,形成為連通西北、華北及東北的交通干線。南口的南北兩側,又是築在高山脊背的內外長城,山上僅有羊腸小道穿行,故南口是名副其實的「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天險之地,人們稱它是「綏察之前門,平津之後門,華北之咽喉,冀西之心腹。」守住了南口,即可阻止日寇佔領察哈爾省,進而分兵晉、綏之圖謀,從而保衛察、晉、綏三省。可見南口從來為兵家必爭之軍事要地。
⑸ 南口戰役1937觀後感
南口,居庸關南側的長城要隘,是北平通向大西北的門戶。在這里發生的南口戰役,粉碎了日寇的侵略計劃,下面是我為你精心編輯的南口戰役1937 觀後感 文章 範文 ,歡迎閱讀!
南口戰役1937觀後感範文一
6月16日,由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共北京市昌平區委宣傳部、北京市昌平區廣播電視中心、北京華都新雨影視 文化 發展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電影《南口1937》首映禮在昌平保利影劇院舉行。首映禮上,影片導演朱丹攜主演謝芳、張勇手、孫洪濤、杜旭東等藝術家亮相,共同緬懷南口戰役犧牲的抗日英烈,紀念那一場長城腳下最大規模的抗日戰役。
電影《南口1937》以發生在1937年的「南口戰役」為背景,影片首映禮也特意選擇在戰役所在地北京昌平舉行。首映禮上,中國電影家協會黨組副書記、金雞獎百花獎組委辦主任許柏林先生、國家廣電總局高級編輯、中國夏衍電影學會副會長高爾純、中國電影集團精神文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台港電影研究會副會長王迎慶、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名譽會長章柏青、國家廣電總局劇本中心主任,中國台港電影研究會名譽會長張思濤、中國電影集團原黨委書記,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審查委員會委員竇春起、影視編劇徐寶琦、北京電影學院音像出版社社長吳健等出席。特邀嘉賓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余俊生、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黨組成員、副局長韓昱、昌平區委宣傳部部長劉紹堅及南口戰役抗戰老兵李子正先生和抗戰將領後代王一況蒞臨首映禮。
電影《南口1937》根據南口戰役史實改編而成,講述了以龍飛團長為代表的中國軍人以血肉之軀扞衛國土,護我長城的英雄壯舉,同時電影中還融入了趙鐵錘與龍團長、甜瓜等人之間豐富的情感 故事 ,以及普通百姓面對家仇國恨的小愛與大愛的抉擇。影磨空腔片將這段幾乎被掩埋的抗戰歷史和故事重新用電影的形式展現給觀眾,電影逼真重現戰爭場景,帶來視聽盛宴的同時也號召現代年輕人牢記歷史,繼承中華好兒女為保衛自己的國家忘我生死、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
南口戰役1937觀後感範文二
根據南口戰役改編的抗戰史詩巨作《南口1937》將於今日在全國上映,該片由著名導演朱丹執導,實力派演員孫洪濤、青年演員孫看領銜主演。這瞎衫是南口戰役首次以電影的形式展現給世人,影片以男一號孫看飾演的虧茄小鐵匠與戰爭交織糾葛的命運為主線,將一個嚴肅又不缺幽默,軍民齊心抗戰的英勇故事呈現在觀眾面前。
青年演員孫看在劇中飾演男一號趙鐵錘,是一個有一腔愛國情懷的小鐵匠。實力派演員孫洪濤在劇中飾演指揮南口戰役的龍飛團長,小鐵匠趙鐵錘為龍飛團長打造兵器,並在抗戰過程中,憑借自己的鬼馬和指揮,為軍人們爭取了更多有利的條件。最後憑借龍飛團長和趙鐵錘的默契配合成功擊退了日本侵略者,打破了日軍的妄想。
電影《南口1937》今日上映,首次出演男一號的孫看既緊張又興奮:「很期待大家看了電影後的評價,但是又害怕聽見評價,擔心大家在『趙鐵錘』身上看見我以前飾演的角色的影子。作為演員,我希望把每一個角色都塑造的不一樣。」這是孫看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他不希望一成不變,渴望通過各種角色來挑戰自己,從而發現自己在表演方面的更多可塑性。有顏有沖勁,相信孫看一定能在未來的道路上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藍天。
南口戰役1937觀後感範文三
2016年6月30日上午,南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退休老幹部負責人,組織老幹部去昌平首都電影院參觀,並觀看了愛國影片《南口1937》。《南口1937》影片是一部紀念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抗日戰爭片,為大家講述了一個嚴肅卻不乏幽默,軍民齊心抗戰的英勇故事,非常值得一看。它描述了著名的南口戰役,在我國抗戰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面對數倍於我的日軍,中國軍隊調集數萬將士,頑強作戰。無數抗日將士血灑疆場,譜寫了一曲「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英雄壯歌。打破了日軍的妄想。
參加觀影的幾位退休老幹部有的多年未進過影院,此次活動一方面使他們再次進行了愛國主義 教育 ,另一方面感受到祖國今天的繁榮富強來之不易,更感到現在受到黨和組織的關心,個個熱淚盈眶,紛紛表示退休也要發揮余熱,在社區弘揚黨的好政策。
南口戰役1937觀後感範文四
日前,電影《南口1937》在北京昌平首映。首映禮由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中共北京市昌平區委宣傳部、北京華都新雨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主辦。
南口,現北京昌平的一座小鎮,居庸關南側的長城要隘,是北平通向大西北的門戶。1937年,與「淞滬會戰」齊名的南口戰役,粉碎了日寇的侵略計劃,但這場緊鄰北京城的中日大戰,卻幾乎被遺忘。該片根據南口戰役史實改編而成,講述了以龍飛團長為代表的中國軍人,以血肉之軀捍衛國土、護我長城的英雄壯舉以及普通百姓面對家國仇恨的小愛與大愛的抉擇。
該片由朱丹導演,主演包括孫看、孫洪濤、苑喬、劉忠元、謝芳、張勇手、杜旭東等,將於6月23日在全國上映。
猜你喜歡:
1. 2015年全國道德模範觀後感7篇
2.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 2016(8篇)
3. 築夢中國觀後感 5篇
4. 有一天電影觀後感7篇
5. 《穹頂之下》觀後感多篇
6. 火雲端觀後感3篇
7. 不抱怨靠自己觀後感精選兩篇
8. 關注校園周邊觀後感4篇
9. 電影《活著》觀後感
10. 尋找董黯觀後感3篇
⑹ 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戰——南口戰役
作為被遺忘的一場大戰——南口大戰,因為它發生在淞滬會戰之前,也被稱為中日之間的第一場大戰。
1937年8月8日,盧溝橋事變以後的日軍急於擴大戰果,兵分兩路,一路直接打向南、向山東進軍;一路則指向西北,目標直指當時的北京通往山西、內蒙的交通樞紐——南口。
這樣光輝永照史冊的南口大戰不可避免的爆發了。
中國方面的參戰部隊為5個不滿編的步兵師和兩個旅,最重要的武器為可憐的26門舊山炮(口徑75毫米),前線總指揮是昏聵無能的湯恩伯上將。
日軍陣容則十分豪華,參戰部隊為其王牌部隊——甲種機械化部隊,板垣征四郎中將指揮的第5師團,3萬多人,外加第一混成旅團、第十一混成旅團,兩旅團共計約30000人約25000-30000人,還有零零碎碎的日軍一共有7萬人之多。參加此戰的日軍鬧念坦克、裝甲車多達100輛以上,飛機也多達100架以上,動用火炮超過200門。
1937年8月10日,日軍先頭部隊對南口鎮展開大規模突擊,佔領了這個古長城連接點,也拉了開大戰序幕。
國軍13軍5000餘人憑借軍閥大戰時遺留下的一些簡陋工事與日軍進行拉鋸戰,打了一天,裝備懸殊的雙方居然打了一個平手。
11日夜間,日軍增援部隊趕到南口。
12日天剛剛亮,日軍以步兵5000餘人,炮64門,坦克30多輛,向南口、虎峪村、得勝口一線陣地發起全面猛攻。日軍經過一輪炮火轟擊,守軍陣地已經損毀殆盡。日軍又以30輛坦克擺開陣型,沖入我方陣地。許多士兵都沒見過坦克,以機槍掃射卻不能傷其半點皮毛,扔手榴彈也對其無礙。小日本坦克在守軍陣地橫沖直撞,造成了大量士兵傷亡。
關鍵時刻,我中華兒女盡顯英雄本色。先後有100多個士兵冒著被打死的危險,把手榴彈從坦克的射擊孔和頂艙蓋處往坦克裡面扔進去。就這樣居然消滅了六輛坦克的成員, 成功俘虜了這些日本坦克。這是中國軍隊第一次雀彎嘩俘獲日軍坦克。
南口鎮激戰了一整天,日軍一個聯隊的規模的進攻居然被中國軍隊成功地擊退。
13日,6000日軍在20餘架飛機的支援下重新發起進攻,傷亡慘重、缺乏彈葯、兩天沒有吃飯的國軍終於被擊潰,南口鎮也陷於敵手。南口地區的國軍5個師退往長城一線堅守。
16日,國軍前線總指揮湯恩伯一再強調要依靠長城一線的地理優勢狠狠打擊敵人,其許諾的3個團的援兵也及時趕到。
激烈的戰斗中,小日本的機械化優勢很快就顯現出來。他們往往先用大口徑的野炮轟擊中國軍隊的陣地,然後再施放大量的毒氣彈,最後才亂喊亂叫的發起沖鋒。。在戰況不利時,往往有天上的飛機飛下來扔炸彈、掃射國軍,幫助日軍脫離困境。
反觀中國軍隊有的只有他們那身破爛軍裝和磨損嚴重的步槍以及少得可憐的手榴彈。
中國守軍在南口地區血戰18天,由於兵力短缺,防線不斷收縮,但是直至26日南口地區的重要據點居庸關仍掌握在手中。
27日,位於南口大後方的張家口被從察哈爾繞道南下的日軍一個聯隊攻破,國軍後路面臨被徹底切斷的命運。國軍只得放棄固有陣地向西邊突圍。
南口戰役是抗戰初期打得不錯的一場戰役頃行,中國守軍憑借英勇作戰和有利的地形給日軍造成了較大傷害。
據國民政府統計,此戰役國軍傷亡3萬人,日軍傷亡1.7萬人,戰損比接近2比1。對比同時期淞滬會戰我軍傷亡30餘萬,日軍傷亡4萬餘人,戰損比大約7比1。
這個中日戰爭。我軍與日軍的交換比大概在1:4左右。南口戰役能打到這樣一個地步,已經算很不錯了。
⑺ 南口戰役評價 南口戰役遺址在哪
南口戰役,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和鬥志,從此,「中國不會亡!」「築成我們民族新的長城!」「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等抗戰口號,深入人心,傳遍祖國大地。正如我黨編輯出版的《解放》周刊短評所言:南口戰役「這一頁光榮的戰史,將永遠與長城各口抗戰、淞滬兩次戰役鼎足而三,長久活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中。」(1937年8月31日《解放》周刊第1卷第15期。)南口戰役的政治動員作用,遠遠超出了它的軍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