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金剛川》的背後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電影金剛川背後的故事是抗美援朝時期金剛川戰役,這場戰役十分凶險,今天就跟大家來講一講這場戰役的真實情況。金剛川中的老張,是根據人物原型還原的。整個金剛川,世界也是當時真實事件改編的金剛川戰役,是他最難忘的戰役。戰役中,戰士們連續七次修復了橋體用血和肉,築起了金剛川上的水上道路,保證了戰略物資的輸送,張振志也因為這次戰斗被華東地區授予工兵英雄稱號。
B. 電影金剛川的簡介
講述志願軍戰士們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以血肉之軀頑強拼搏的英勇事跡。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志願軍戰士要在第一時間趕往金城參加最後一場大型戰役,如果沒能及時趕到,對戰況的影響可想而知。
美軍也知道只要阻止志願軍通過金剛川,自己就能在金城大戰中有更大的優勢,於是配備著榴彈炮、延時炸彈、燃燒彈以及多發子彈的轟炸機、戰斗機不斷轟炸木橋與志願軍戰士們,而讓美軍驚訝的是,每次把橋炸爛,志願軍戰士們都能在短短幾個小時內重新修復木橋。
影片評價:
電影是分三個視角講述,總共分四個章節,分別是士兵、對手、高炮班、橋。個人認為其實四個章節是以戰斗的親歷者 →戰斗較量雙方→歷史傳承者這三個大的視角。那麼作為觀影者這三個通過視角也是達到了層層遞進,逐步升華的過程。
通過老兵的一段旁白引入,然後以步兵班班長劉浩的視角來看,他們原本是這場戰斗中無數戰士用血肉之軀掩護過橋奔赴前線的部隊,後來因命令加入了修橋的工兵連。這是讓觀眾得以觀看整個故事全貌的最好視角,以戰爭親歷者的角度迅速的投入到影片中去。
C. 《金剛川》這部電影是主要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金剛川》是為了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而推出的一部電影,是一部為表達對中國軍人的感激之情的力作。
電影《金剛川》對真實歷史事件的詮釋,他記錄了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金城戰役,影片以一條名為金剛川的河上為故事發展背景,以志願軍無畏美軍炮火的攻擊,拚命架起一條運送物資的橋梁為故事主要內容,塑造了此次戰爭中戰士們有血有肉的愛國情懷,以及殊死拼搏的忠心赤膽。
英雄張振智與他的戰友在河上用7天7夜的時間建出了一條橋,但是當橋已經完工時,美軍卻派來了轟炸機,在志願軍上方狂轟亂炸,把那所7孔的橋炸的只剩下2孔。由於時間緊急,張振智與他的戰友沒有時間思考太多,只得在槍林彈雨中再次修橋。
電影中對橋修好被炸,炸好又修這一段有著濃墨重彩的描述。通過觀看這一片段,我們也能夠深刻的體會到,當時作戰環境的艱難,以及涌現在每個人內心深處的視死如歸的勇氣。盡管天空中處處藏著危險,但是他們還是堅守到了最後,等運輸車把物資運通過這座橋運到了其他地方,他們終究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無疑這部電影一定會激起許多中國人心中的愛國情懷,對於大家有很好的教育意義。能夠喚醒大家的共鳴,產生心靈上的激盪。電影《金剛川》也讓我們對於中國軍人有了一個更加深刻的印象,在任何時候都不拋棄不放棄,即使用血肉也要築起一道橋梁,對於他們來說,完成自己的使命才是最重要的。
D. 《金剛川》喀秋莎是誰發射的
志願軍發射的。
在《金剛川》這部電影裡面,有一個情節就是志願軍動用了「喀秋莎」,一舉摧毀了美軍的榴彈炮陣地。這種火箭炮在如今看來,構造異常地簡單粗暴。但是在二戰時期,這種火箭炮曾經是「咆哮戰神」式的存在,多次在戰場上大顯神威。
在真實的朝鮮戰場上,志願軍也的確曾經用這種火箭炮,把美軍打得落花流水。甚至一度讓對方誤認為,我國已經研發出了「原子炮」。這種火箭炮曾經一度被稱為「炮兵之王」,它原本是二戰期間,蘇聯為對付德國人造出來的武器。因為管狀排列的外形,被德軍稱為「斯大林的管風琴」。
《金剛川》:
《金剛川》是由管虎、郭帆、路陽聯合執導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由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領銜主演,鄧超特別出演。
該片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通過三個角度講述志願軍戰士們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以血肉之軀頑強拼搏的英勇事跡。
E. 金剛川中的喀秋莎是什麼武器
BM-13型火箭炮,俗稱「喀秋莎」火箭炮,曾用於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甘嶺戰役。
在《金剛川》電影中,數次出現了我軍「喀秋莎」火箭炮的攻擊場景,在大銀幕上看起來像是漫天煙花,直擊美軍的炮兵陣地。從資料來看,它一次齊射可以發射16枚132毫米彈徑的火箭彈,最大速度355米/秒,最大射程8.5千米,所以才會在觀感上像煙花。
《解放軍報》刊文《「戰士最愛你,敵人最怕你」——上甘嶺戰役中的「喀秋莎」》,詳細講述的正是「喀秋莎」的一些信息——BM-13型火箭炮,俗稱「喀秋莎」火箭炮,曾用於抗美援朝戰。1939年,蘇聯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款火箭炮,秘密命名為BM-13型火箭炮。
這是一種多身管的自行火箭發射器,其發射器的主體是車載多軌道定向器,採用電子打火的方式點燃火箭彈尾端的推進裝置來發射彈葯。火箭彈戰斗部裝有TNT炸葯,落地後會發生劇烈爆炸來殺傷目標,一次齊射可以發射16枚132毫米彈徑的火箭彈,最大速度355米/秒,最大射程8.5千米,既可單個發射,也可部分連射,能在7-10秒鍾內將16枚火箭彈全部發射出去,再裝填一次只需5-10分鍾,因而火力兇猛。
(5)金剛川電影武器是從哪裡弄來的擴展閱讀:
該火箭炮是由沃羅涅日州的「共產國際」兵工廠組織生產的。由於「共產國際」一詞的俄文第一個字母是「K」,所以該廠把「K」字列印在炮車上作為本廠的代號。這種火炮在當時是新式武器,屬於絕對機密,連操作人員都不知道其正式名稱。戰士們非常喜愛這種炮,看到炮架上的「K」字,聯想到當時蘇聯正流行一首名為《喀秋莎》的歌曲,同時「喀秋莎」本身是蘇聯姑娘的常用名,於是給該炮取名「喀秋莎」。
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打響時,中國人民志願軍迎來了蘇聯援助的「喀秋莎」火箭炮。「喀秋莎」火箭炮用兇猛的火力在朝鮮戰場大顯身手,在上甘嶺和金城反擊戰中摧毀了美軍信心。有資料顯示,1953年7月13日晚9點左右,金城戰役正式打響,志願軍集中了五個「喀秋莎」炮團和其他炮兵部隊的上千門火炮,在這場戰役中,喀秋莎火箭炮一共發動了69次齊射,幫助步兵取得了金城反擊戰的勝利,促使美國不得不盡快在談判桌上妥協,為板門店停戰協定的最終簽訂掃清了障礙。
F. 《金剛川》這部電影主要是講述什麼故事的
《金剛川》這部電影主要是講述什麼故事的?
《金剛川》改編制真實事件,據一位人物原型爆料,金城戰役是他最難忘的戰役,此場戰役中的戰士連續七次修復了37米長的大橋,用他們的血肉築起了金剛川上的水路通道,保障了前線的物資運送。
根據國家電影局的備案,《金剛川》在3月份才拿到拍攝許可。由於疫情影響,該片直到8月才正式開拍。此影片是“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獻禮片,通過三個角度講述抗美援朝戰場中的故事。
總體來說,陣容還是非常強大的,有許多的老戲骨,特別是張譯和吳京,這兩位老戲骨的演技和,做演員的敬業精神都是大家所認可的,所以這部電影小編覺得不會讓我們失望。
G. 金剛川裡面的喀秋莎是什麼武器
《金剛川》中的卡秋莎就是炮兵之王火箭炮。卡秋莎這個名字是帶有蘇聯神秘特色的名字,這款火箭炮的型號是bm-13,在第2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就吃過它的虧,所以這款火箭炮也被叫為鬼炮。
在《金剛川》電影中,數次出現了我軍「喀秋莎」火箭炮的攻擊場景,在大銀幕上看起來像是漫天煙花,直擊美軍的炮兵陣地。從資料來看,它一次齊射可以發射16枚132毫米彈徑的火箭彈,最大速度355米/秒,最大射程8.5千米,所以才會在觀感上像煙花。
(7)金剛川電影武器是從哪裡弄來的擴展閱讀:
卡秋莎其發射器的主體是車載多軌道定向器,採用電子打火的方式點燃火箭彈尾端的推進裝置來發射彈葯。
火箭彈戰斗部裝有TNT炸葯,落地後會發生劇烈爆炸來殺傷目標,一次齊射可以發射16枚132毫米彈徑的火箭彈,最大速度355米/秒,最大射程8.5千米,既可單個發射,也可部分連射,能在7-10秒鍾內將16枚火箭彈全部發射出去,再裝填一次只需5-10分鍾,因而火力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