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八佰為什麼說四川話
片中對省籍與方言的強調,旨在彰顯民族意識覺醒下的全民抗戰歷史。
謝晉元的廣普、端午叔侄的湖北話,羊拐的西北話,老鐵的東北話,老算盤的江浙話,乃至南岸民眾中的上海話、四川話等,既是對真實歷史的還原,也具有政治象徵的意義。
評價:
在某種意義上,《八佰》是一個關於中國人確立現代民族國家意識的寓言。影片最重要的一個改寫,是引入了由端午叔侄、羊拐、老鐵、老算盤等組成的潰兵群體。
這些地方保安團或雜牌軍部隊的潰兵,或是未經戰斗的生瓜蛋子,或是混跡部隊的老兵油子,在被動捲入這場轟動中外的保衛戰後,不得不經歷一場肉體與心靈的煉獄。
❷ 小鮮肉貢獻演技,實力派更顯實力,一眾演員在《八佰》中飆戲,你看了嗎
《八佰》,一部命運多舛的電影,終於登上了大銀幕。
點映場開票那天,我第一時間買了一家影院的票,6排8號。昨天到影院進場前工作人員商量著問,您能坐9號座位嗎?位置稍微偏一點點。我問原因,他說開票那天按規定影院座位只能安排30%,今天放寬到50%,所以座位也有了調整。我說那是好事兒,我偏一點沒關系。
疫情還未完全消散,盡管電影院的復工情況明顯向好,但被安排在這樣一個檔期,《八佰》的票房壓力還是相當大的。對於很多觀眾來說,在這樣一段時期,可看可不看的電影就不去影院看了。
《八佰》,是一部應該去影院看的電影。
❸ 電影《八佰》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八佰》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 420餘將士駐守在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抵抗三十萬日軍進攻,奮戰四天四夜的故事。為迷惑日軍、壯大聲勢,主將對外宣稱有800人,影片也由此得名「八佰」。
在淞滬會戰期間,日軍憑著坦克和飛機的優勢,對國軍進行猛烈進攻,蔣介石派遣的精銳部隊損失慘重,10月26日,由於閘北地區抵抗越來越艱難,當局決定撤出大多數部隊,去防衛上海西部郊區。獨留下88師來防守。
她問謝晉元有多少人的時候,謝晉元告訴讓有800人,才有了之後八百壯士的說法。從27日到30日,戰鬥打了四天四夜,引起了西方的關注,31日政府下令,停止戰斗,退出戰場。日本在這次戰斗中損失了2000多人,由此可見,我們中國人的戰鬥力還是很強悍的。
《八佰》展現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他們為了抵禦外來侵略,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年僅20歲四川娃的陳樹生,掛滿了手榴彈,跟日本軍人同歸於盡,寫下的血書是「捨生取義,兒所願也!」,姜武飾演的老鐵,原本是一個唯唯諾諾的人,遇事就躲,也是他在最後拿著大刀,唱著戲曲,奮勇殺敵。
真是這群人,面對大敵當前,國難當頭,挺身而出「誓以我命固我土」,這人性的閃光點,才顯得可貴。這也是《八佰》展現的,也是四行倉庫守軍們當年進行的,我們珍愛和平,我們反思戰爭。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錚錚鐵骨,我們才能有當下美好的生活。
❹ 八佰杜淳講的什麼話
杜淳坦言,扮演謝晉元很有壓力,由於同盟同伴都是好演員,導演又把如許一個腳色交給本人。
本人影像很深入的腳色杜淳說由歐豪扮演的端午讓他影像很深,在影戲首先,端午或是個稚氣未脫的小孩,到了影片後半段,端午實現了本人的改革,拎著槍大膽出去作戰,而歐豪悲壯的終局一樣讓本人感動。
(4)電影八佰裡面說的是哪裡話擴展閱讀
劇中杜淳飾演的「謝晉元」身騎高頭白馬氣宇軒昂。而影片結束處身背戰士撤離,目睹同胞手足血灑疆場,讓人淚流滿面。從當年《漢武大帝》少年「漢武帝」到《八佰》「謝晉元」,他完成自我蛻變,成長為真正性格演員。
杜淳本人否決方法性的飲泣,他以為感覺腳色際遇,發自心裡地墮淚才氣感動他人。對張譯哭戲的評估杜淳說張譯固然沒有淚如雨下,不過作為觀眾沒有不疼愛他的,演員很緊張的是經歷演出讓你的觀眾發生共識。《八佰》在本人專業生計的分外性杜淳報告記者,往後大概不會再碰到這么大的影戲了,由於這種戲是可遇不行求的。
❺ 八佰開頭老奶奶說的話是哪裡話
八佰開頭老奶奶說的話是上海話。
開頭老奶奶的話:我七歲那年,跟著大人看對面樓打仗,整個岸邊擠滿的人,都在看那座樓,我父親對我講,樓裡面的人都是英雄。
他們在拼了性命在保護大家,那時候,我不曉得發生了啥事,只記得那裡的酒釀圓子特別好吃,後來父親每年都會去倉庫,點支蠟燭,擺一碗酒釀圓子,現在父親不在了,但是我還會去,我一直忘不了父親對我說的這句話:「樓里的人在保護咱們呢」對吧。
劇本創作
該片的故事背景選擇了1937年的淞滬會戰,這一時間點的意義以及影片的創作初衷是在1937年10月,我們民族經歷了最為慘痛的災難、它和我們現今每一個人密切相關。導演希望我們不負眾望做好這件事、不計代價拍好這個故事。
拍攝過程:該片原本計劃於2017年1月在蘇州開機;後因搭景一直耗費了很長時間,計劃推遲到10月。
最終該片於2017年9月9日,在蘇州開機,2018年4月,歷時230天的拍攝,該片正式殺青。為了形態上更加接近1937年的將士,400多名跟組演員在開拍前統一進行7個月的軍事訓練。
❻ 《八佰》中那位說天津話的營長,家人目前在哪裡
正在熱映的電影《八佰》中,有一位說著天津話的營長,他的名字叫楊瑞符,是地道的靜海人。從靜海離家參軍,淞滬戰場上四行倉庫保衛戰一戰成名。
1940年前後,楊瑞符病故長眠他鄉,楊瑞符的後輩親屬在老家為他修建了衣冠冢。如今,楊家人希望到楊瑞符墓地祭拜。
《八佰》電影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八百壯士”孤軍堅守上海四行倉庫阻擊日軍,頑強抗戰四天四夜的故事。堅守的中國軍隊由團副謝晉元、營長楊瑞符帶領和指揮。
影片中,一口天津話成了楊瑞符的“地理標簽”,他和謝晉元組織全營官兵打退日軍的多次正面進攻和偷襲。日軍企圖炸毀四行倉庫圍牆時,一名叫陳樹生的戰士捆綁著炸葯跳下圍牆和日軍同歸於盡,這場畫面看哭觀眾。
影片的最後,在有關人物的介紹中顯示,楊瑞符是天津靜海人。同樣關注到影片中這處細節的還有靜海區文史工作者李佳陽,他告訴記者,多年前就聽說靜海區有位淞滬會戰的抗戰英雄,但關於這位英雄的資料比較少。
楊瑞符,位元組卿,1902年出生,1921年入伍。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團副謝晉元和時任營長的楊瑞符帶領官兵堅守與上海公共租界只相隔一條蘇州河的四行倉庫,部隊官兵擊退了日軍一個師團的六次圍攻,打死日軍200餘人,中國軍隊傷亡37人。
四行倉庫保衛戰十分慘烈,影片中戰士陳樹生綁著炸葯和日軍同歸於盡的畫面改編於真實事件。當年楊瑞符在戰場上為記者題詞為“剩一兵一卒,誓為中華民族求生存”,同樣可見戰斗的慘烈程度。
❼ 八佰電影都有哪些方言
有天津方言,有廣東方言
❽ 八佰開頭的一句話我若成塵
八佰開頭的一句話: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到我的微笑。
意思是:等到那個原先的我化為煙塵、不復存在時,你將看到我會心的笑容。言下之意是,不必為 我的離去而傷心,那樣做是我樂意的,我將為能擺脫原來的那個我而倍感歡欣。
後來,我們在引用這句話時,會對這句話的意思,進行延伸和拓展。在當下,「待我成塵時,你將
見我的微笑」,一般表示當一個人為了某項事業而獻身時,覺得這么做是對的,因而無怨無悔,乃
至倍感歡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