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鋼的琴》要說明什麼
鋼的琴講述主人公陳桂林本是東北國有企業工廠的一名工人,可在他四十歲時,工廠被迫倒閉,他和妻子只能下崗,為了生活,他利用自己的特長,拿起了手風琴和其他下崗的同事們組建起樂隊,但和平時的樂隊不一樣,是在婚喪嫁娶中演奏。女兒和他一樣都很喜歡音樂,夢想著有一架鋼琴。妻子忍受不了這樣的日子,離開家找了個老闆。兩人爭奪女兒撫養就是電影的第一幕,在兩人之後的背景,也暗示觀眾母親是女兒可靠的後盾,而父親經過風雨的侵蝕,成了空架子。女兒提出了條件,誰能給她買一架真鋼琴,她便跟著誰。好電影不受歡迎,腦殘篇子隨便一拍就大火,扔掉底線只為掙快錢,可大家總要醒悟的不是嗎。故事是用喜劇的手法演繹,但心中卻感到悲涼。一個時代就這樣結束了。
❷ 對於張猛執導的電影《鋼的琴》,該如何評價
對於張猛執導的電影《鋼的琴》,我將在電影的背景、電影中的人物、電影情節進行評價。
電影的背景
那個鞍山被一條鐵路分割為兩個部分,鐵東意味著成熟的居住、繁華的商業區,鐵西意味著高爐、煙囪、林林總總的工廠。那個鞍山以火車站和市府廣場為核心區,分布著各種商場、政府機關、住宅區,外圍則是以大工廠為核心的廠區和配套家屬區。這個外圍,立山還比較熱鬧,有和平電影院有二道街農貿市場有三院;沙河就已經蕭條,而靈山則意味著小商店小商販;等到了大紅旗,則已經基本上就是農村的面貌了。
最不理解的情節:鋼琴造好了,秦海璐扮演的女主角帶領了一群姑娘調西班牙舞。這個過於魔幻了。
❸ 電影《鋼的琴》為什麼評分如此高
《鋼的琴》之所以評分高,是因為它骨子裡流露出的浪漫主義。
影片故事的發生地是破敗的東北老工業基地,主人公是下崗的鋼廠工人,按說這樣的背景和人物是與浪漫無緣的。可是,影片偏偏就利用一架貨真價實的「鋼」琴讓老工廠與浪漫之間產生了化學反應。
首先,導演利用了舞台表現手法體現這種浪漫情調。
例如,像這樣:
人們圍觀煙囪的倒掉,也是在圍觀一個時代的結束。偉大的時代結束得有些草率,煙塵散去,人們各自回家,繼續在無望的生活中掙扎。
影片的最後,主人公還是失敗了,就像浪漫主義的失敗早已註定。心存浪漫的人們為本片打高分,就是想祭奠一下雖然敗局已定,但是至少曾經為之努力過的浪漫吧。
❹ 如何評價電影 鋼的琴
《鋼的琴》在當下的中國電影中算得上是非常別致的一部:從豆瓣ers洶涌的追捧來看,它似乎應該算是一部藝術片,但是它又少有華語「藝術片」慣有的晦澀與「文藝范兒」;如果從它其中大量包袱來看,它似乎又容易被歸類到院線上常見的小成本喜劇中,但此類影片中常用的MTV式剪輯和情緒上的躁動,它又不沾;它被評論為「有庫斯圖里卡式的魔幻感」,但你所見到的都是尋常生活中場景,只是它從你未曾想到的角度去觀察。它的瑕疵很多,而且明目張膽地顯露在你面前,明顯到缺憾都成了風格——例如被無數人包括我詬病的濃得化不開的配樂,但同樣不得不承認的是在兩分鍾轉三場戲時能換三次BGM的它,殘都殘得個性十足。
《鋼的琴》最大的問題有三處。第一是劇本上的。它的包袱與單場戲寫得非常好,用流行的說法,叫「接地氣」。但串在一起,就會讓人感覺到銜接有問題。除了忽明忽隱的主線劇情,它更像是把好幾場獨立可成的戲用「鋼琴」這根繩子綁在了一起,其實彼此的黏合並不牢靠。這種割裂感在後2/3部分更加強烈,尤其是一場靠音樂與寫意表現的硬轉,讓人不禁為它惋惜。這里除了之前導演張猛提到的資金問題外,在整體的構思上對全盤打算恐怕有些欠考慮了。這也影響了導演意圖的傳達,從小「鋼琴」到大「煙囪」,更多隻是以人物身份作為紐帶,引起一點觀眾的聯想,但表現上仍然是割裂的。第二是影像上的,仁直和桃桃林林都提到過,說好聽點叫鏡頭語言統一,說難聽點就叫單一了。緩慢的平移、拉出、上下搖拍出的中景、全景是很漂亮,正九十度的切換是很工整,但不是每個場景這樣做最好。即便要表達出一種有些悲天憫人的觀察,也不必總是這樣。第三就是被提過最多的音樂了。用得滿大家都聽出來了,這樣做比較麻煩的一點是,前後配樂會靠得比較近,為了不打架,必須及時掐掉。所以,第二次看的時候,好幾場音樂起來時,由於情緒被帶動了,我沒覺得太不適,但音樂彷彿電台節目中那樣戛然而止時,我反而覺得有點失落。但正如第一段講的,這些缺憾就像男人身上的傷疤,你可以覺得難看,也可以讀出滄桑。這種滄桑讓我深深惋惜:現在的樣子或許不賴,但本來可以更美。
它的風格非常雜糅,統一在懷舊的情緒下。大量中俄老歌先以強烈的沖擊把氛圍鋪墊上了。以對稱(片頭夫妻對話)、誇張的弧線(追逐胖頭)和黃金分割形成的構圖風格,使它幾乎每一個畫面,都充滿了美感,不像是說故事,倒成了直接從往事中摳取的老照片。敘事則在長鏡帶著詩性的寫實(陳桂林的紙板鋼琴),和小品式的誇張貧嘴(借錢)間怪異而和睦地推進著,時而在自嘲中顯得卑微,時而又被強行插入的舞台性很強的場景搞得崇高到突兀。如果說《建黨偉業》里angelababy臉上突如其來的光象徵資本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強勢介入,那麼雪花中射向陳桂林的白光,以及後面一場分別打到陳桂林和淑賢頭上的紅光和藍光(?記不清了),就是導演發出的幕間提示:既象徵著「鋼琴」計劃的兩個節點,也在舞台上拎出了兩個現實中卑微失敗者的可貴靈魂。直到幾聲悶響,煙霧把所有角色吞沒,大幕其實已經拉下了。
《鋼的琴》骨子裡有一點契訶夫喜劇的味道。雖然契訶夫的人物不可能會具有如此強的行動力,但在他們荒唐得讓人忍不住發笑的同時,你根本不忍心去嘲諷他們。彌漫在戲中的是淡淡的憂傷。正因此,它在時代精神表達上的缺憾才讓人倍感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