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天渠背景幾幾年
黃大發去學水利的時候,牆上有個獎狀,標明的年代是1989年度,影片有幾個地方的談話提到是學了幾年,這么算的話,應該是在1992年左右,沒把握的時候,就說90年代初期比較保險。那個年代貧困地區的家庭是不好拿出200元錢,住宿也有五元一晚的情況。符合時代背景。
⑵ 「天渠」主人公的原型
《天渠》主人公的原型是原貴州省遵義市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
講述了黃大發在面對草王壩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因嚴重缺水導致的貧困狀況下,帶領群眾自力更生,迎難而上,以36年的不懈努力,靠著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硬生生地鑿出了一條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跨三個村10餘個村民組的「生命渠」。
(2)電影天渠在哪裡開拍擴展閱讀:
影視形象
以黃大發為原型的現實主義電影《天渠》在京首映,影片根據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的先進事跡改編。
講述了黃大發幾十年如一日,克服艱難困苦,帶領群眾在絕壁上鑿出一條「天渠」,實現脫貧致富的奮斗歷程,深入刻畫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對黨忠誠,決心幹事創業的崇高品質。
據悉,黃大發曾獲得全國「時代楷模」、道德模範、「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等稱號,以及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
⑶ 電影《天渠》用生命鋪路
文|淺草
這是一個在地球上都找不到的鄉村。它就是野彪鄉草王壩村地處遵義縣,最偏僻邊遠的山區。
那裡貧窮落後,沒有水、沒有電,沒有車。吃水就要到2公里以外的山下去背回來。他們村子裡有一口井,那裡的水都是渾濁的。
為了解決吃水貴如油,用水稀似金的愁日。他們村支書黃大發,帶領鄉親開啟挖渠的工程。
這就是電影《天渠》里的故事。
黃書記為解決這一現狀就帶鄉親們挖水渠結果下起了大雨山上的泥石流下來沖毀了,他以失敗告終。
有一次,他在水井旁看到一位母親,圍著圈轉著打孩子,問其緣由,原來是孩子不小心把剛打上來的半桶水倒掉了。他看到這一幕覺得非常的心酸。決定必須要挖渠,必須要解決這個吃水問題。
然後他就去水利站學習知識。通過學習,掌握了一些技術,回來再次發動群眾。
可是大夥兒都不聽,大家都覺得水挖了這么多年,還都是失敗的再挖下去何時是個頭。他篤定地說,這次我一定能成功,因為我學了專業的知識,我一定會帶你們打出水來。
上級領導給集資了6萬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再出1萬。為了湊齊集資款1萬塊,眾人反對。他主動帶頭賣掉自己的棺材本。這時候他的妻子不願意,她大罵黃大發沒有給她過上好日子不說,到最後連棺材也要賣掉,她妻子堅決不同意!
而黃大發說:「這一次我挖定了,水渠挖不了,我死也不安心。」
後來懂事的女兒看到,把自己的二百元彩禮錢拿出來給父親。
女兒說:「爸,挖渠不是你一個人的事,這是我們全家的事。」
後來女兒生病,也因為家裡沒錢,父親忙於工作抽不開身帶她去醫院檢查。最終女兒去逝了。
挖渠遇到困難的時候沒人敢去,他敢於冒險。在三丈高的懸崖,用繩子綁在腰上,一個人下去開鑿。因為連續下去兩次他有些頭暈,就讓自己的兒子下去。兒子不解地問:為什麼是他?黃大發說,如果是別人遇到危險他賠不起呀。
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水通了,人們歡呼起來。山間遍野,到處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他們生活中的春天來了。
他端著一碗清水走到女兒的墳前說,女兒,爸爸請你喝這一碗水,爸爸打出水後可以經常來陪你說說話了,並放聲大哭。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讓他們重見天日。在歷經三十六載,他用生命修出了一條水渠,這條水渠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懸崖,水渠全長9400米,這是黃大發帶領著村民用鋤頭、鋼釺,錘子和雙手以零傷亡的成績,硬生生在大山絕壁間開鑿出來的,為吃水貴如油的草王草壩村帶來了一股清泉,解決了全村人飲水難的問題。挖渠道修梯田,帶領他們發家致富,通水通電通路,擺脫了貧窮的困擾。
黃大發在82歲高齡的時候,走進了天安門,並頒發勞動楷模的稱號並與主席握手合影。
這是用生命譜寫的壯歌,用生命鋪成的水渠。在采訪黃大發的時候,他說,我活一天就要干一天,我不認命,別忘了我們是黨員。
就是這樣一位舍小家為大家,無私奉獻,不怕困難的人,他敢於冒險永不放棄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⑷ 劉亦菲最近有什麼消息
2009年劉亦菲也許會出演的中國電影(有依據) →→→→→→→轉自網路貼吧 亦菲不是說過有一個非常好的中國劇本嘛,這兩天比較空,發現這個有一個片子會在年後開拍。並且從幾篇文章中,發現亦菲手中的中國劇本很可能是這部。 文章: 東方夢蝶(北京)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2009年度首批生產計劃: (一)寬銀幕膠片電影<湖南往事>(又名<美人書>) "哀傷的六十年湖南輓歌,史詩般地再現兩個湖南女人跨越政治,歷史、文化和性別的寬銀幕電影,是一部集藝術和商業為一體的高品質電影作品.超35毫米膠片拍攝和八聲道聲音技術的第一次使用,國際化強大班底以及強大豪華的明星陣容.也是我自09年開始的一次大的轉型." 出品人:劉烈雄 GEORGE MCKNIGH (法國) 導演:劉烈雄 編劇:趙俊輝 劉烈雄 攝影指導:趙非(擬定) 拍攝地:湖南南部.計劃開拍時間:2009年2月-3月之間 演員待定. (二)劉亦菲講述著《美人書》的女人秘密 《美人書》原名《湖南往事》,通過描述兩個女人近60年的坎坷命運故事來展示湖南的文化和歷史,故事發生的地點在湘南地區九嶷山的一個叫東塘小鎮上,兩個從小玩在一起的姐妹,一個叫「岫煙」,一個叫「橘子」,她們從小就學習女書這種女性文字,成為了閨中蜜友。後來18歲的岫煙被迫嫁入到西塘鎮的大戶人家七十歲的竺老爺當六姨太太,成婚那天,17歲的橘子作為陪嫁丫鬟也來到竺家。兩姐妹出眾的容貌,引起剛從歐洲留學回來的竺三少爺的愛慕之意,由此展開了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以至長達六十年。而在談到兩位女主角的人選時,劉導演表示:「《美人書》這部戲自去年上半年就一直策劃籌備,開始我們傾向於選擇劉亦菲和一個新人來扮演這對姐妹,劉亦菲的外形俏麗可人,是女一號「岫煙」的最佳人選。 (三)《美人書》:全英文對白電影 東方夢蝶國際傳媒宣傳總監慕容稱:「根據公司和法國某人類進步基金會的合作精神,電影《美人書》(又名《湖南往事》)的英文對白翻譯腳本已經於昨天全部完稿。這個英語劇本版本是請美國紐約大學的一位漢學家、一位曾經在北京生活過八年的美國教授翻譯完成的。是非常正宗的英語電影風范腳本版本。」現在劉導演正在校對和修改。對於這部電影,東方夢蝶公司表示:將拍攝成兩個版本,一個中文版本,一個是英語版本。這就要求演員能夠用英語對白出演。在拍攝過程中,將採用中文對白和英語對白拍成兩個版本。內容卻一樣。這樣無疑對演員英語程度要求比較高。 劉烈雄導演表示:「其實英語對白的電影就算是英語電影的范疇了。對於一部投資上千萬的中國電影,如果沒有海外市場額份,回收成本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非常重視歐洲市場和美國市場。已經完成的電影《柏拉圖之夢》,我們就開始了在國際市場發行研究和發行合同談判。正因為這種考慮,我們和海外的合作方研究決定:在拍攝電影《美人書》中文版本的同時,再拍攝一種英語版本。兩個版本的內容差不多,但英語版本可能西方的當代藝術觀點貫徹的多一些。譬如對於「情慾」的表達,中文版本比較強調「寫意」,追求意境。而英語版本則比較表現主義。」 中國電影在一般的海外市場推廣上,一般都是以中文對白、英文字幕的方式來銷售版權。但盡管如此,對於西方觀眾理解以「聽中文對白、看英文字幕」的中國電影,還是比較費勁的。也有一位法國的資深國際市場發行經理認為:可否將全中文對白的中國電影以英語配音的方式做成西方觀眾聽的懂的電影?但這種方式,劉導演認為這樣就會很嚴重地損失了電影的原汁原味。也會因為英語配音,導致電影的國際技術標準的審定。因此劉導演於是堅持還是用同樣的中國演員以英語對白出演另一個版本。 慕容表示,既然電影《美人書》選擇要會講英語對白的演員,這對公司和電影選擇演員增添了很大的難度。但我們相信中國還是有許多演員會有一定的英語基礎的。劇組也將聘請純正的美國人來為演員上口語課。所有這一切工作,都表明東方夢蝶國際傳媒精心打造出一部國際化電影的雄心來。 (四)電影《美人書》- 國際化途徑 一 先行預先探求國際發行渠道 電影《美人書》(又名《湖南往事》)已經籌備了幾個月,正邀請了三位八十年代後的青年畫師進行主要分鏡頭故事圖(Storyboard)的繪制工作,並開始選拔演員。在電影沒有開拍之前,東方夢蝶公司就考慮到運作參加國際電影節和國際買片市場,這是該影片商業促銷的一個重要的國際途徑。通過這個途徑從而提高影片的國際知名度,並為影片在國際市場的營銷提高身價。東方夢蝶國際傳媒已接洽、並有意發行本片的美國電影發行公司: 1,MGM/UA 電影公司, 2,MIRAMAX 電影公司, 3,Sony Clasics 電影公司, 4,Artisan Enterainment 電影公司等。 二 國際化陣容(以下是初步擬訂的主要創作人員) 導演:劉烈雄 ( LeonLiu)(中國) 編劇:劉烈雄 趙俊輝 攝影指導:Robert Richarson(美國) 他的瑩光、頂光效果使得電影充滿著離奇和迷失色感覺,美國大導演奧立佛·斯通的御用攝影師,最近幾年馬丁·斯科西斯將他羅致門下,拍了馬丁近期的電影。《賭場》《急救》等.他是一位能夠創造過去懷舊時光和未來時光在同一部電影閃現出瀲灧光芒的頂級電影攝影師,影像精緻凄迷,有震撼力。 攝影:曲力男(中國) 美術指導:那樹封(中國) 美術:陳天渠(中國) 第一副導演:柴小平(中國) 第二副導演:Kristoper Chung(美國) 第三副導演:慕容雪(法國) 燈光設計:舒暢(中國) 音樂配樂:Gabriel Yared(法國) 伽伯瑞·雅德(Gabriel Yared)這個在黎巴嫩出生的法國人,剛出道的時候是個流行歌曲作者,1973年接了第一部電影配樂,而讓他真正入行的是1979年為戈達爾的影片《人人為自己》(Sauve Qui Peut (la Vie))作曲,之後接到大量訂單,最多的一年裡同時為7部電影配樂,但他總是能通過不同的音樂類型和風格,發揮自己的浪漫靈感,從古典到搖滾、從民謠到爵士。他的第一個代表作是《37.2℃》,而由杜拉斯小說改編的電影《情人》為他贏得了法國愷撒獎。他的代表作還有中、英、法和埃及合拍的電影《英國病人》,該電影讓他捧回了1996年的奧斯卡金像獎和金球獎兩座獎杯。 英語對白指導:Kristoper Chung(美國) 英文對白編輯:Jonathan Socott Noble(美國) 中文對白指導:郭冬梅(中國) 設備提供:(Equiment Provider) 美國PANAVISION公司獨家特別提供最新的PANAVISION膠片電影攝影機及鏡頭組. PS:故事不錯,有挑戰性。並且國外發行,符合亦菲選片的一些條件。最重要的是亦菲英語好,導演也希望亦菲出演。 參考資料:http://q.sohu.com/forum/2/topic/504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