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動畫電影是如何製作的
我認為隨著多媒體影視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作品使觀眾享受到了無與倫比的享受。一個部門的視聽盛宴不僅讓觀眾感到高興,而且帶動了中國整個多媒體產業的快速發展。而三維動畫就是其中之一。為了讓人們感到困惑,或者剛剛開始相互接觸來理解,以及那些認為他們真的非常接近三維虛擬世界的人,讓我簡要地介紹一下三維動畫的基本過程。
基於這一原則,我們可以理解,我們在回放中看到的一切都不是真實的,而是以在你面前連續播放圖片的形式出現的。由於人眼具有視覺保留的特點,一幅圖像的印象並沒有消失,屏幕上出現了一個略有差異的下一個屏幕,並將連續的印象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活躍的膠片。
2. 動畫片怎麼製作出來的
它的每一個鏡頭都是一幅畫嗎,可以用電腦軟體畫;
一部動畫電影要根據時長,需要的畫面不同,時間越長,需要的畫面越多;
像秒速五厘米裡面出現的地圖、地鐵站都是精細入微的畫面,不一定都是作者親手畫;
可以是拍下來照片然後用電腦製作出動畫效果的;
學習動漫可以去一些培訓機構專門學習,或者選擇動漫設計專業進行專門研修。
動畫製作是一個需要密切配合的團體活動。動畫片製作有以下幾個要素:
1、角色設計
將原作漫畫改編成動畫時,因為角色及服飾已經定型,所以並不需要再多加設計。
但是製作動畫時,如忠於原作角色的線條會使作畫的時間加長而延長製作時間和花費更多的經費,所以需要將原作角色的線條簡化。
2、背景設計
依據作品會有機械造型設計。機械設計師在動畫製作上必須考慮到很多因素來設計每一部動畫要求的機械造型。
第一要在平時做很多的功課以滿足接踵而來的多樣的設計要求。第二要考慮到製作的日期及進度而設計「適當」線條的機械造型。
3、色彩設計
所有的人物造型及機械造型設計完之後,導演及造型設計師們必須和色彩設計師共同敲定人物的色彩。
色彩設計必須配合整篇作品的色調(背景及作品個性)來設計人物的顏色。色稿敲定之後由色彩指定人員來指定更詳細的顏色種類。
4、分鏡圖
常常可以見到分鏡圖師和副導為同一人物。理由很簡單。
因為圖面的設計人(分鏡圖師)通常是最了解每一個鏡頭需要的效果和聲優演技來襯托出作品魅力的人。所以分鏡圖師大多兼副導的工作。
5、構圖
在分鏡圖和所有的人物設計和背景備齊後,必須有人將所有的材料放在一起畫出放大的詳細分鏡圖以便後續動作。執行這項工作的是構圖人員。
6、配音
在作品製作初期就由製作人和導演開會後指定的音響指導分派工作給各音效部門來進行音樂製作。
決定人選後,將腳本分派給飾演各角色的聲優們之後安排時間進行錄音。參加錄音的是製作人、製作管理、導演、音響指導及副導在錄音室錄音。
7、效果音合成
除了動畫人物的配音人員出色的演技之外,音效及主題音樂也是另外一個吸引人們觀賞的要因。音樂多半請專業的作曲作詞家製作。
音樂的製作規模以預算而定,大規模的可能請到有名的音樂家和交響樂團來演奏主題曲,小規模的可小到一人用計算機混音完成。
到這部動畫基本製作完成接下來就是試映、宣傳和銷售了。
(2)動畫電影怎麼製作的擴展閱讀:
動畫片的製作軟體很多,比如flash,AE,C4d等都可以製作。本質上是讓圖片、圖形(比如你想畫出來的人物等)文字、虛擬攝像機等動起來,方式很多。可以學一兩個這種類型的軟體,就會很快明白動畫片到底怎麼動了。
動畫製作分為二維動畫與三維動畫技術,像網頁上流行的flash動畫就屬於二維動畫;
最有魅力並運用最廣的當屬三維動畫,包括我們見到的動畫製作大片,電視廣告片頭,建築動畫等都要運用三維動畫技術。
動畫製作是一個需要密切配合的團體活動。因此 一部好作品除了有好的腳本,經驗豐富的導演,當然,具有魅力的人物造型是使作品更吸引人的重要因素。
3. 動畫片製作流程
一個完整的動畫片大致可以歸結成五步:文案腳本、美術設定、原畫分鏡、動畫製作、配音剪輯。
一、撰寫文案腳本
動畫片的劇本與電視、電影的有很大不同。動畫片劇本中應盡避免復雜的對話,側重用畫面動作講故事,最好的動畫是通過滑稽的動作取勝。導演根據文字劇本繪制出類似連環畫的草圖,將劇本描述的動作表現出來。
4. 動畫片是怎麼製作出來的
首先當然有人畫好漫畫啦,然後把一張張圖掃描上電腦,用類似於PS的技術修改一下(弄去框框里的對白等等),配合編輯寫出來的故事情節(因為漫畫里的內容有些地方還不夠完善,而且也迎合大眾口味,所以會增添一些內容,使情節更豐富。所以把漫畫與相應的動畫對比一下,也就會多出一些內容,這就是原因)。接著把PS後的圖圖上色,校對,排版,編號。再就是要運用攝像軟體拍攝了,這是最關鍵的步驟了,其實也就是把所有的圖片給按順序播放,這要逐幀逐幀拍攝,控制好時間是很重要的,還有安排相關人員在旁邊擔任聲優的工作,計算對白的時間,例如一集動畫要用25分鍾左右,就要把以上步驟實施的時間進行精確計算,並多次校對,還要在動畫片尾加上贊助商廣告或是與動畫相關的番外後綴、抽獎活動之類的。完成這些步驟後,再進行剪輯,適當加上一些特技之類的東東。最後,讓聲優對其進行後期配音,這樣,一集25分鍾的動畫才得以完成。我們現在看的動畫,無論好看還是不好看,無論一分鍾還是一個鍾,都是需要幾十個專業技術人員經過很復雜的操作才得以完成的,少一點點精力都不行,在我們欣賞動畫是,在感嘆漫畫家的同時,也要對製作動畫的人員心懷感激啊!!說完了,以上部分細節都省略了,但製作一集25分鍾的動畫至少需要10個人連續工作35個小時(大多數都是這樣)
參考文獻:懸儗
5. 動畫片是怎樣做出來的
目前的動畫基本有兩種模式,即三維動畫和二維動畫。而這在製作上存在很大差異。所以要區別討論。 二維動畫的基本原理是每秒鍾播放24格(幅)圖像,這是由人眼的生理特點決定的,因為人眼能夠分辨的最短時間差異是0.15秒(具體數字忘了),所以當時間相隔很小的兩幅變化很小的畫面先後閃過人眼時,視覺是察覺不出來的。每兩格之間的畫面差異很小,這樣一系列的畫面串起來後就形成了動態視覺效果。可想而知,製作一部大型動畫片需要繪制多少張這樣連續的畫面了,一部動畫長片基本在90分鍾左右,相當於5400秒。每秒24張,那麼意味著至少要繪制129600張畫面。但是由於很多場景中的背景是不需要動的,所以我們可以把背景獨立繪制,而把要動的圖像華在一種透明材質的塑膠紙上,這種紙叫做賽璐珞片。當然這是傳統二維的製作方法,現在有了電腦,就可以直接由電腦軟體來製作,而不用買價格昂貴的賽璐珞片了。比如photoshop的圖層功能就是最適合模擬賽璐珞片的效果了。處理完了以後,再導入專業動畫軟體進行後期製作,最後聲音合成輸出。 三維方面就是純電腦技術的應用了。比如當下流行的3d max和maya軟體。基本原理是建構立體模型,讓後調解模型的動作過程,最後進行「渲染」,這個渲染相當於給模型穿上各種材質,比如人物的服裝、牆壁顏色等等,最後聲音合成輸出。 此外還有泥偶動畫,這個工作量是最大的。基本原理是製作若干形同角色的不同動作、不同表情的泥偶,然後放在場景中,拍一張畫面,換一個表情或動作在拍一張,一直排到你要的影片長度。。。。所以很辛苦,做動畫。 當然目前有相對業余的動畫軟體flash,這個市面上教程很多,我就不多贅述了。註:flash也屬於二維動畫范疇,因為它的視覺效果是平面的繪畫。但是製作方法和工序要比專業軟體簡單得多,所以視覺效果也要遜很多。
6. 動畫片是怎麼製作的
初期的漫畫一般都是漫畫家一個人開始創作的~
創作過程:有了好故事~然後花下來~
要用專門的漫畫紙、筆和墨水~
紙的邊沿有刻度(干什麼用的我也不清楚)~
作畫前就要分好格~花好分鏡~這就是初稿~
筆有點像中世紀的羽毛筆~筆頭一樣~只是筆桿的材質有所不同~
墨水能是漫畫專用~也能是碳素墨~
用筆蘸著墨作畫~
等畫好後還要貼網紙~有不同的圖案~又像透明貼紙一樣的何種~用刀劃出跟要貼的地方同等大小的網紙~
貼在要貼的地方~以此做出陰影等效果~
發行(這里用日本的發行方式做示範):
先把手稿的復印件寄給漫畫雜志出版設~
你的作品如果被選上就會登載在漫畫雜志上~
讀者喜歡的話就能持續連載~
等到漫畫出到一定的時候就會按市場需要出單行本了~也就是我們所稱的一本一本的漫畫~
到後期漫畫越來越受歡迎~漫畫家到了要趕稿~一個人忙不過來的時候就會請助手了~
電腦上製作一般是為了做動畫~
不過手稿還是要手工繪制~之後掃描到電腦上~再做上色、特效等~
這樣花出的一張一張~變成一幀一幀的動圖~動畫就做好了~
你如果想做動畫~
哪就要想好是做哪方面的~
是手稿師~上色師~還是特效師~
因為一部好的動漫是一群人在一起~
團結合作~共同解決的~每個人都要分工~
7. 自己如何製作動畫片啊
現在的絕大多數動畫片,都是通過電腦製作的。但是具體動畫片是怎麼製作的呢?有哪些步驟呢?如何製作動畫依舊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具體步驟如下:
一、動畫片是怎麼製作的?——分鏡
動畫分鏡頭 是指在動畫中的鏡頭表現,依靠劇本完成的鏡頭感設計,分鏡頭表現可以在動畫製作過程中給製作人員帶來很大便利。 是導演的重大工作,動畫中木下誠一這位導演就被分鏡困擾。
二、動畫片是怎麼製作的?——原畫
負責根據分鏡表或設計稿將設計好的鏡頭影像繪製成精細的線條稿,是動畫製作具體操作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又被稱為「關鍵動畫」。
三、動畫片是怎麼製作的?——建模
就是把二維的世界,變成三維的世界。第一個製作部門就是建模,比如在電腦里建立一個立方體,這就是最簡單的一個三維模型,然後把它像揉橡皮泥一樣,捏成一個整體模型。
四、動畫片是怎麼製作的?——設計成形
接下來,動畫師把所有設計製作好的環境背景、人物形象等等的三維模型收集在一起,然後就可以讓人物在設計好的環境中按照故事情節做相應的動作了。
過這么多環節之後,原先寫在紙上的幾句劇本變成了立體並可以播放的連貫畫面。其後,會進入到燈光環節,去模擬各種自然光線,讓整個三維世界亮起來。再經過合成環節,對每一個元素上色,讓整個世界變的五彩繽紛。畫面完成之後,就會進入到後期製作環節,進行配音、配樂,以及去完成音樂和音效的製作。之後,把聲音和畫面結合起來,整個動畫片就製作完成了。
雖然現在有了電腦的幫助,但想要完整的製作一集動畫片出來,同樣需要很多專業人員,共同配合一點一點精心製作才能完成。
8. 動畫電影是怎樣製作出來的呢
製作一部卡通電影是相當費時費力的的,在這里我們可將這個過程分為十七個步驟(傳統電影或電視卡通的製作過程) 。
1. 企劃
2. 文字劇本
故事腳本
造型與美術設定
場景設計
構圖
背景
原畫
動畫
品管
影片描經
定色與著色
總檢
攝影與沖印
剪接與套片
配音、配樂與音效
試映與發行
一制(此部份仍由人工製作)
1、企劃:企劃是做一部卡通前的准備工作,包括舉行企劃會議和製作會議。
企劃會議---就是把出錢要做這部片子的人和卡通公司的人、以及負責將來要把這部片子賣出去的發行公司,甚至玩具製作商等相關的人都召集在一起,討論要怎麼樣做這部片子,要怎麼樣發行這部片子,有沒有周邊的商品可以開發等,當然最好的狀況就是把片子做得又好看、又賺錢,這就必須要靠不同專長的人結合在一起規劃,才能將片子做成功。
製作會議---在前面的企劃會議當中,其實也要把一些製作的基本內容方向畫出來,然後再由卡通公司召開技術、進度、設計方面的會議。
2、文字劇本:不論是自己發明的故事,或將別人寫過的故事拿來加以改編都可以,一定要具有卡通的特色,就是有一些好笑、有一些誇張、有一些緊張、又有一些感動,那麼這個故事就會受到大家的歡迎。當然,不要忘了要把對白和動作、場景寫出來。根據製作會議所得到的資料,作家開始編寫劇本:
人物出場要寫清楚、位置環境、形狀大小都要正確明白
對白要准確的透露角色個性
動作也要明白的寫出來,才能提供文字畫面給腳本畫家
絕對要能使動畫家有所發揮之處
歷史劇要有考據
服裝、道具、建築、自然物…等都要將形狀寫出來
3、故事腳本:文字寫好之後,就要畫成畫面,但它並不是真正的動畫圖稿,它只是一連串的小圖,詳細的畫出每一個畫面出現的人物、故事地點、攝影角度、對白內容、畫面的時間、做了什麼動作等。這個腳本可以讓後面的畫家明白整個故事進行的情形,因為從「構圖」之後的步驟,就開始將一部卡通拆開來交由很多位畫家分工繪制,所以這個腳本一定要畫得越詳細越不會出差錯。
將文字劇本詳細讀過,經由動畫家以卡通語言再整理消化後開始繪制分鏡腳本
人物位置,地理環境都要畫出
場景要十分清楚
對白、動作、音效、秒數都要寫好
鏡頭運用、特效(如透過光、高反差…)也須註明
腳本繪制工作最佳人選應當由對電影十分了解的卡通導演擔任
視線、進出場方向、觀點都要畫得很順暢
4、造型與美術設定:造型設計就是根據故事的需要,將人物一個個設計出來,而且還要畫出他們之間的高矮比例、各種角度的樣子、臉部的表情、他們使用的用品等。
美術設定就是一種視覺上的感受,包括色彩、明暗、透視感、線條等,這整個就構成了一部片子的「美術風格」,像「龍貓」的感覺就很溫馨、青翠、舒適,這種風格很適合用來表現親情之間的故事,而「蝙蝠俠」就是一種誇張、壓迫、強烈的感覺,用這種風格來表現正義與邪惡間的對抗非常的適合。
主角、配角與丑角要有很明顯的差異(比例或服裝、顏色、五官…)
應考慮動畫或下游作業是否會有困難(不可太復雜、瑣碎)
造型與美術風格要配合(形狀、色調、考據)
美術設定乃根據故事朝代、文化、背景,設定出該時代文化的建築裝飾、器物、都市街景…等,或不必考劇歷史時,則可根據故事需要設定出不同風格的內容
服裝和人物個性要配合,並需同時將顏色配合美術設定色系指定好
6、構圖:「構圖」顧名思義就是畫面的構成,也是一部卡通要正式生產的第一關,前面的企劃是屬於設計部分,這些設計好的造型、場景和腳本,要交給構圖師作畫面的設計,根據腳本的指示和說明來畫出詳細的作來圖,包括人物從哪裡移動到哪裡、人物簡明的動作表情和站的位置(背景鉛筆稿)、鏡頭的角度和大小、鏡頭如何移動,也就將來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畫面。
有了腳本造型、場景設計,就要請一位有經驗的動畫家,擔任導演統籌運作這部片子的風格與品質管制。首先,他要將腳本上的演出詳細告訴構圖師,並發給上述資料,每一位構圖師約要完成數十景的構圖設計(即將腳本畫面移轉到可供生產製作的動畫紙上):
畫出和腳本上所示同樣的角度或姿態的人物,並依照對白長短增加人物姿勢(POS.)這些姿勢都具代表性,可表達出該一景的表情、動作、位置、角度、進出場方向…等
畫背景圖,讓人物可以自由的在背景中運動,並標出和人物組合的位置,白天或夜晚,有沒有前景(O.L)、傢具、飾物、地板、牆壁、天花板等結構都要清楚畫出
使用多大的畫面(安全框),鏡頭推拉等也要標示出來
7、背景:前面說過的構圖師所畫的那張背景鉛筆稿,就是交給背景部門來完成彩色的繪制工作,背景會根據「美術設定」的風格和要求來畫,他不是隨自己意思畫的。構圖將人物部份交由原畫根據構圖上所示的人物代表性姿勢與表情、位置…等作動感演出,而背景(BG)部份則交由背景師去繪製成彩色稿,並由顏色演出的動畫家來控制色調變化。
8、原畫(含第一次鉛筆稿試拍):畫面由構圖設計好了,就要分兩部份作業,前面的那張「背景鉛筆稿」要交給背景師畫成很漂亮的彩色稿,而人物的那一張就交由原畫師作一連串精彩的動作表演,原畫就是演員,要將卡通人物的七情六慾和性格表現出來,但原畫不需要把每一張圖都畫出來,只需畫出關鍵張就可以,其餘交給動畫師去畫。
構圖完成後須經導演檢查(CHECK),修改到符合故事要求為止,再將完成的構圖、腳本、造型資料,分段(每段約數十景)發給原畫師去演出動作的部分,並指示原畫師該表演的重點:
視線、動作方向、誇張、速度(TIMING)、人物透視、人體力學
運動的距離、推拉鏡頭的速度與距離都要算出
將演出的動作和畫面的處理寫在律表上(EXPOSURE SHEET)
在律表上也須註明淡出(F.O)淡入(F.I)、重疊(X-DISS)的位置與長度、使攝影師能依據律表拍攝
原畫呈現出來的,是將平面的人物賦予生命與個性,並配合背景(BG)使兩者結合在一起
將原畫所完成的草圖交由拍攝人員進行第一次鉛筆稿試拍,再請導演審核。
9、動畫(含鉛筆稿試拍):動畫師就像原畫的助手一樣,要替原畫完成所有動作的連貫(也就是中割或分割),動畫師還要將所有的動作圖稿作「完稿」。
所謂的「中割」就是原畫與原畫之間的插入張作來,因為原畫只把一個動作拆成幾個重點姿勢,所以是跳著畫的,因此中間會有中斷動作需要插入,動畫就是負責把間斷的動作補起來,這個補起來的工作,就叫「中割」。
原畫通過導演檢查後就由「製片進行」。工作人員將原畫分成一景一景交由動畫師去完成原畫所設計的動作,例如,原畫將一個動作只畫了開始和結束這二張,中間的過程就是動畫, 動畫一方面要根據標准造型作畫,另一方面在原畫所示的動作空間中去作演出,畫好後再由動畫檢查去作審核:
是否變型了?中割是否正確?動作是否順暢?
有沒有正確的傳達了原畫的原意?
交由拍攝人員進行鉛筆試拍(PENCIL TEST),再請導演做最後審核。
二制((目前此部份已由電腦取代,即一般所謂的2維動畫)
10、品管:「品管」就是品質管制,其實卡通里的每一個過程都有負責把關的人。例如:
製片:負責片子能如期的完成,並掌握個每個畫家的進度,以及擔任畫家和行政部門之間的連絡協調,使製作部門和行政部門間能順利的運作。
導演:就是負責指導畫家們所畫出來的畫面,能夠符合的要求,因為一部卡通要幾百個畫家來繪制,如果沒有導演來領導的話,就會變成個人畫個人的,每一個人畫的都和別人不一樣,那這部片子就會失敗,所以導演的工作就非常重要,當初,要當到導演,通常都是很有經驗的畫家才有這個能力的,例如構圖導演、原畫導演、美術導演等都是。
指導或組長:例行動畫指導、攝影指導、著色組長、特效組長、剪接組長、總檢等也都是負責不同的范圍的品質管制。
品管員(CHECKER)完成的動畫再經由品管員作非技術性的檢查:
1)原畫所寫律表是否正確無誤,如:拉背景的距離、動畫的層次、有無遺漏了什麼與腳本核對是否都正確等。
2)標示動畫上的一些名稱與不同層次的顏色,以利著色。
11、影印描線:檢查好的動畫一景一景的交給影印部門,將動畫紙下的線條影印在透明的賽璐璐片)上,如有某部份須以色線表現時,則必須用人工手描線描上色線(用沾水筆),印好或描好的賽璐璐片,必須用酒精擦拭乾凈,然後再用很薄的一層透明紙保護好,送到著色部准備塗上顏色。
12、定色與著色:即噴修或刷的特殊處理。描好線的賽璐璐片要按照動畫號碼排好,然後交由著色部先定好顏色(在每個部位寫上顏色代表號碼),再用壓克力顏料不是透明的,如果塗在正面的話,就會把動畫線條蓋過去,為了保留線條,所以必須將顏料塗在背面。
13、總檢:就是將塗好色的賽璐璐片和彩色背景套在一起檢查,看看有沒有瑕疵或錯誤,也就是送往攝影之前的最後把關。 顏色塗好的CEL,再和畫好的背景彩色稿,一起交由總檢人員作最後的檢查,將CEL套在背景上一張一張的檢查:
顏色是否正確?和背景的組合是否正確?
定位孔是否正確?張數缺失了嗎?
畫面都干凈沒有刮傷嗎?
14、攝影與沖印:現在可以將所有的完成品交給攝影師,進行每個畫面的拍攝工作,攝影師完全根據前面的畫家所寫的「拍攝表」(律表)拍攝,只要拍錯其中一格,就要整段戲重拍,所以要非常細心。拍好的底片要送到沖印公司沖洗出來,就可以看到畫家畫的動畫變成影片里一格一格的35mm畫面,這時候沖洗出來的片子因為只有畫面沒有聲音,而且有些畫面的順序還需調整,所以這只是「毛片」。檢查無誤的CEL、背景和律表一起交由攝影人員去拍攝完成,某些特效處理如:FADE IN(淡入)、FADE OUT(淡出)、DISS(疊影)、SS(震動)、WIPE(掃)、透過光、高反差、旋轉畫面、TRUCK IN(推入)、TRUCK OUT(推出)、PAN(拉BG)等效果均由攝影師依據律表指示加以完成。
15、剪接和套片:接著把這幾千呎長的毛片交給剪接師,按照正確的畫面長度接好成為一標準的版本,這就是剪接。一標准版本,再沖印一套不需再剪接的標准版,也就是所謂的「套片」,這次沖出來的膠卷就叫「A拷貝毛片」,是只有畫面沒有聲音。
16、配音配樂與音效:終於到了最後一關的聲音部份,為了讓每一位卡通明星擁有最棒的聲音,往往要重金聘請知名的大明星來配音,像「玩具總動員」的伍迪警長就是由湯姆漢克斯配音。接下來就是配上音樂部份,為了能讓觀眾享受最好的電影配樂,也要聘請音樂家創作能流傳下來的主題音樂,並由交響樂團演奏一流的背景音樂。而「音效」就是各種效果的聲音,像風聲、雨聲、開門聲、走路聲還有揮出拳頭的聲音等。把這些聲音和畫面合成在一起之後,再請沖印公司沖出有畫面也有聲音的「B拷貝正片」或稱「正式拷貝」,就完成了這件大工程。美式作業通常為事前配音,日式作業則為事後配音,事前配音須以對位法准確的將動作配合聲音演出,配樂即片中的音樂部份也有事前事後之別,音效通常都是事後配音。
17、試片與發行:配好音樂的片子邀請導演、製片、資方、畫家等…觀賞有無需作RETAKE(修改)的地方,一切都完成後則交由電視網或電影院線排檔上映。試片的目的就是要讓媒體記者和影評、文化、娛樂界等人士先看過後,能發表對這部片子有利的評論,可以說是一種正式上映前的暖身,然後就是發行到市場上,例如上院線或發行影帶等,如果不發行出去的話,就不能回收這部影片的成本,所以找到很好的發行商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