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南征北戰》故事,拍電影用真槍真子彈,它的經典台詞多嗎
近些年來,我們常看到一些製作水平不高的戰爭題材影視劇,一部分是大家紛紛吐槽的神劇系列,另一部分不是抗日神劇的戰爭片里,各種違反軍事常識的畫面也不斷出現,這讓很多觀眾大失所望。
最後,張軍長被俘,戰士報告他曾拿著小石頭往自己頭上砸,這個典故出處則是杜聿明。
看來項堃也是賺到了,一個人演了國軍三大將領。
❷ 八佰中的飛機是怎麼拍攝的
最近,戰爭題材影片《八佰》正在國內熱映,該片講述的那段歷史也引發了廣泛關注。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在四行倉庫保衛戰發生的第二年也就是1938年,當年在漢口的中國電影製片廠就把這一英勇悲壯的故事搬上了銀幕。這部82年前在炮火中拍攝的影片名為《八百壯士》,其中導演應雲衛、主演袁牧之都是寧波人,另一位主演陳波兒後來也成為寧波媳婦。
《八百壯士》工作照.webp.jpg
《八百壯士》工作照2.webp.jpg
影片《八百壯士》拍攝時的工作照
82年前寧波電影人就拍攝了「八佰」
「《八佰》熱播,引起社會各界對那段歷史的回望與緬懷。事實上,第一版《八百壯士》是在淞滬會戰的第二年(1938年)拍攝的,是由甬籍電影人應雲衛擔任導演、甬籍電影人袁牧之飾演謝晉元陵雹團長、後來成為寧波媳婦的陳波兒飾演楊惠敏。」8月26日一早,寧波甬上名人文化研究院執行院長黃江偉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感嘆道。
「之前聽說電影《八佰》的部分場景是在寧波拍攝的,後來梳理歷史材料才發現,原來在82年前,寧波電影人就已將這段歷史搬上了大銀幕。」據黃江偉介紹,中國的電影發展史至今已有100多年,早期的中國電影在上海,而上海的早期電影,大多是寧波電影人創作的。
「《八百壯士》拍攝時,正值武漢會戰,影片是在日軍的飛機轟炸下完成拍攝的。」黃江偉通過歷史材料介紹說,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國電影界的精英陸續從上海會集於武漢。在這一支影視人才隊伍中,就有電影《八百壯士》的編劇陽翰笙、導演應雲衛和主演袁牧之、陳波兒。
劇照1.webp.jpg
劇照3.jpg
劇照5.jpg
電影《八百壯士》 劇照
導演1.jpg
寧波籍導演應雲衛
陳波兒扮演的童子軍楊惠敏.jpg
《八百壯士》中的陳波兒
袁牧之扮演的謝晉元.jpg
《八百壯士》中的袁牧之
袁牧之1.jpg
袁牧之
陳波兒.webp.jpg
陳波兒
合影222.png
袁牧之與陳波兒合影
陽翰笙,著名作家、編劇,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南昌尺鍵帆起義軍南征,任起義軍政治部秘書長;應雲衛,1904年出生於上海,祖籍慈溪,著名左翼電影導演和製片人,1935年被單線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秘密黨員」;袁牧之,中國人民電影事業最早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1940年在延安加入中國共產黨;陳波兒,被稱為「人民藝術家」,1937年在南京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與袁牧之結為夫妻。
1938年1月,陽翰笙在武漢提議電影界應成立全國性的組織,得到電影、文化、戲劇各界的一致同意,推定應雲衛等35人籌組中華全國電影界抗敵協會,陽翰笙等4人起草宣言。當年1月29日,中華全國電影界抗敵協會在武漢成立。
當時,中國電影製片廠是由漢口攝影場改組而成的,歸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領導。第三廳由周恩來分管,主要負責宣傳文化工作。在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下,來自上海的進步藝術家紛紛參加中國電影製片廠抗戰電影的拍攝工作,積極宣傳中國共產黨團結一致、共同抗日的主張,迅速壯大抗日陣營的宣傳隊伍,推動全民抗亮枝戰運動的廣泛開展。
在敵軍的飛機轟炸下拍攝出經典之作
淞滬會戰打響後,上海軍民英勇抗戰。1937年10月下旬,日軍圍困了上海閘北四行倉庫,守衛倉庫的中國軍隊第88師第524團第2營(即「八百壯士」),在團長謝晉元、營長楊瑞符的指揮下,堅守陣地、寸土不讓,英勇頑強地抵抗日軍。上海廣大市民被八百壯士的英勇氣概所感動,紛紛以各種方式支援守軍。
當時,宣傳文藝界被八百壯士的偉大事跡深深感動,迅速創作出一批反映八百壯士英勇斗爭的優秀文藝作品,如二幕劇《八百壯士》、歌曲《歌八百壯士》等。陽翰笙則迅速寫出了電影劇本《八百壯士》。此時,謝晉元等守軍仍被困在上海租界。陽翰笙希望通過《八百壯士》這部影片,表達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真誠願望。
電影《八百壯士》由應雲衛導演,袁牧之飾演謝晉元團長,陳波兒飾演女童子軍楊惠敏。當時,應雲衛、袁牧之和陳波兒一度被人稱為電影界的「三傑」,他們三人「合作的影片雖不多,可是沒有一部不是著名作品」。
《八百壯士》的拍攝條件十分簡陋,器材匱乏,也沒有攝影棚,拍攝組就在漢口楊森花園布景進行拍攝。拍攝過程中,武漢保衛戰打響,日軍飛機經常對武漢進行轟炸。在敵人的炮火之中,全體人員以高度的愛國熱情和極強的工作責任心,不到半年的時間,即完成拍攝任務。
影片不僅表現了軍隊的抗日士氣,也表現了人民群眾的抗日斗爭熱情。正如陽翰笙所說:「在這個劇本中,我不單寫八百壯士的英勇戰斗,而且還寫了工農商學兵、各人民團體對八百壯士的支持,這就是群眾支持抗戰,是全民的抗戰。」
「這是事實的再現和血淚的結晶」
1938年7月,電影《八百壯士》拍攝完成後,立即安排電影放映隊在各地進行放映,並決定將放映的全部收入,悉數購買書報等慰勞受傷士兵。
在「八一三」抗戰周年紀念前夕,影片首先在武漢連映5天。此後,全國各地對這部影片的熱情持續高漲。1938年9月6日,影片在香港平安影院放映。1939年2月,影片在上海新世界連續放映4天後,應市民要求,又在公共體育場連映2天。1940年,中國電影製片廠西北攝影隊在陝北榆林放映該片,觀眾達萬餘人。同年7月,影片在雲南昆明南屏劇院放映。1941年4月,謝晉元夫人去世後,重慶唯一大戲院連續放映四場該片以示悼念。同年11月,電影放映第六隊受邀在西安歐美同學會大禮堂放映該片。
《八百壯士》還在美國、菲律賓、馬來西亞以及法國、瑞士的反侵略者大會上放映,反響也極為強烈。1939年初,國際反侵略運動中國分會會同中國電影製片廠將《八百壯士》譯成法文,在法國各地影院上映。
作家郁達夫看過《八百壯士》後,評價說:「這影片的價值,是不可以和好萊塢或英德諸製片廠,在和平空氣里所創制出來的諸種幻想的戰事影片來相提並論的。因為一方面的作品,是技巧的搬弄和科學的運用;而另一方面的作品,卻是事實的再現和血淚的結晶。」郁達夫號召廣大華人在抗戰中,「以八百壯士的孤軍苦鬥,來作我們的模範。我所以敢推薦這一個影片,希望我黃帝的子孫,都能一看此片,而來盡他們或她們對國家民族所應盡的責任。」
1996年,電影《八百壯士》榮獲「中國反法西斯戰爭優秀影片」新進杯獎。
影片《八百壯士》拍攝結束後,陽翰笙與應雲衛即赴重慶大後方,繼續以影視作品鼓舞民眾士氣、支援全民抗戰。袁牧之與陳波兒則前往延安,在延安,他們主要從事攝影工作,為抗戰時期延安軍民留下了一系列珍貴的影像資料。
「作為寧波人,感到非常自豪!」
「1938年的《八百壯士》,是在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後,快速完成創作的一部經典影視作品。」
「當時這部電影的定位是『國防電影』,愛國將領與普通百姓的家國情懷是一致的,大家有著共同的民族性。」
「當時的拍攝條件是現在人沒法想像的,上面有敵機轟炸,下面炮聲隆隆,大家仍在堅持拍攝,可以說,這部影片的拍攝過程,同樣可歌可泣。」黃江偉在解密這段歷史的同時,感嘆不已。
談及這部82年前的抗戰題材影片,黃江偉個人感受很多。 「首先,這么大的一個歷史題材,在當年是由寧波團隊來完成的,家鄉人民的這種自豪感是非常強烈的; 第二個方面,就是非常感慨,感慨這些早期中國電影人的家國情懷,感慨於他們的這種使命感。用記錄時代、呼喚民眾的思路進行創作,非常的了不起。」第三個方面,回望寧波近現代文化藝術創作,尤其是在上海開埠以後,寧波的文藝精英在影視、音樂以及各個領域取得的成就,對當下的人們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鞭策,「希望這樣的感人事跡,能夠激勵大家繼續發揮各方面的力量,讓更多的寧波聲音、寧波作品呈現在大銀幕上,呈現在更多民眾的眼前。」
黃江偉回憶,2017年,甬上名人文化研究院在中山公園逸仙樓舉辦了一場「甬籍近現代電影名家成就展」,袁牧之的女兒袁小牧專程來甬參加了活動,之後她又趕往天一閣查閱袁氏家譜,進行尋根。「袁小牧老師給我們提供了100多件有關袁牧之生前的珍貴史料,供我們進行歷史文化研究,這些珍貴物品一直保存在中山公園逸仙樓中,為我們研究近代影視寧波的發展,提供了很多鮮活、翔實的材料與依據。」
❸ 為什麼很多經典的電影都是在保定拍攝的
保定歷史悠久,文物古建眾多,曾經拍攝過許多電影,有幾個經典拍攝地。歷史題材,古蓮池,總督署,保留清末民國風格的西大街以及順平王氏庄園等。軍校廣場,生態園是現代題材電影理想拍攝地。易水湖號稱北方小桂林,曾是電影赤壁外景地,白石山,野三坡也是難得的電影拍攝地。
涿州影視城《隋煬帝》、《曹操與蔡文姬》、《漢武帝劉秀》、《古城黎明》、《秦始皇》、《中華文明》、《天下糧倉》、《七劍下天山》、《墨攻》等200餘部影視劇在此完成拍攝。多部大片《赤壁》新《三國》《花木蘭》《孔子》也在此取景。
❹ 抗戰時期中國電影的格局
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電影
(1937~1945)
在國民黨統治區,1938年,周恩來代表中國共產黨參加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的領導工作,直接地推動了抗戰電影的發展。中國電影製片廠在政治部三廳領導下,由陽翰笙擔任編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迅速投入抗戰電影的攝制及其他工作。先後在武漢、重慶拍攝了《保衛我們的土地》、《八百壯士》、《勝利進行曲》、《青年中國》、《塞上風雲》、《還我故鄉》、《警魂歌》等表現軍民英勇抗戰的影片,以及《民族萬歲》等新聞紀錄片。國民黨直接領導的中央電影攝影場和 1935年成立於太原的西北影業公司也拍攝了宣傳抗日的故事片和新聞紀錄片。
香港到1937年6月底為止,成立了南洋、大觀等50多家拍攝粵語片的電影公司。隨著抗日戰爭爆發,香港愛國電影工作者拍攝了抗戰題材的影片。
從1937年11月中國軍隊撤離上海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帝國主義軍隊進入上海租界為止,上海被稱為「孤島」時期。這一時期,1938年有新華、藝華、國華等私營電影公司拍攝影片。隨著新華攝制的影片《木蘭從軍》上映後的賣座,形成了古裝片拍攝浪潮。1941年,時裝片取代古裝片,新華、藝華、國華、金星等10幾家影片公司,出品80多部影片,時裝片有60部。萬籟鳴、萬古蟾(見萬氏兄弟)繪制完成的動畫片《鐵扇公主》是中國第一部較長的動畫片。
在日本佔領區,日本帝國主義1937年8月21日在長春成立「滿洲映畫株式會社」(簡稱「滿映」)。後在北平(今北京)成立華北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1939年於上海成立中華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偽將新華等幾家影片公司合並,成立中華聯合製片有限公司(簡稱中聯)。1943年5月 12日將以上電影機構合並 ,成立中華電影聯合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影)。中聯和華影在4年中拍攝近130部故事片,有宣揚所謂「中日親善」、「共存共榮」的《春江遺恨》等影片,為迷惑中國觀眾,也拍攝了不少以戀愛為中心的影片。
在抗日根據地,1938年,在八路軍總政治部領導下,由延安電影團袁牧之擔任編導,吳印咸、徐肖冰、吳本立擔任攝影 ,用僅有的兩部攝影機拍攝長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1942年又完成長紀錄片《生產與戰斗結合起來》,以及一些反映當時延安重大社會政治生活的新聞片。還建立一個放映隊,在陝甘寧邊區、晉綏邊區前線一帶放映電影。新四軍淮北根據地於1942年購得16毫米攝影機 ,拍攝了有關新四軍生活的影片素材,1946年剪接完成長紀錄片《新四軍的部隊生活》。
❺ 難得的好製作,一部用心拍出的戰爭片《南征北戰》
張軍長,看在黨國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 還記得這句經典的台詞嗎,老電影《南征北戰》中,國民黨的李軍長由於被我解放軍圍困,突圍無望急切懇求同僚張軍長趕緊向自己靠攏的情形。這部電影是新中國成立後拍攝的第一部軍事片,深受人們的喜愛, 觀眾把《南征北戰》,《地道戰》,《地雷戰》一起稱為「老三戰」,《南征北戰》則排在第一位。
近幾年來,由於一些抗日神劇的出現,人們對軍事題材的電影紛紛吐槽,什麼手撕鬼子,褲子裡面藏手榴彈,影片里各種違反軍事常識的畫面,也實時出現,軍人留著酷酷的發型,衣服永遠那麼干凈筆挺,女兵戰場上穿著裙子等等數不勝數,讓觀眾十分的失望。
可是同樣是軍事題材影片的《南征北戰》,卻為什麼很少讓人吐槽呢?
第一,影片真實, 該片取材於解放戰爭在華東戰場發生的一個真實的一個戰例,1947年冬,國民黨軍隊對華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我華東部隊於蘇北七戰七捷以後,為殲滅敵人,大踏步後退,向鳳凰山轉移,最後在鳳凰山圍殲敵軍李軍長所屬的七個師。以及增援的張軍長的部隊。·當時的創作組深入當年參戰部隊進行深入采訪,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資料,最後形成了劇本。
第二,影片創作團隊強大,在軍事題材的影片中可以說是空前絕後。 當時《南征北戰》是作為八一建軍節獻禮的唯一影片,導演成蔭領命後很快組建了一支創作班子,《南征北戰》最早的底本兒來自一部話劇,該話劇由沈西蒙創作,描寫了萊蕪戰役前後的故事,以這部話劇為底本,顧寶璋,沈默君,沈西蒙三位部隊作家通力合作,最後形成了電影《南征北戰》的劇本,為了加大影片的真實性,影片還專門請來了軍事學院的戰役戰術教授。
在寫劇本的過程中曾指揮過華東戰場的開國大將粟裕,親自為導演的講解了當年戰場上的各種情形和變化。林彪和陳毅元帥也對劇本其中的一些台詞進行了修改。可以說南征北戰的創造團隊有二位元帥和一位大將當顧問。是後來的影片所沒有的待遇。
第三,為了顯示影片效果用的真炸葯 ,為了早日完成拍攝和增加影片效果,上級有關部門給《南征北戰》劇組調來了剛剛從抗美援朝前線撤下來的一個團的解放軍,他們同時帶來貨真價實的各種武器,從機槍,到裝甲車,從坦克到軍用吉普車等。更真實的再現了戰爭的真實場面。
《南征北戰》炸葯用的是貨真價實的TNT炸葯,由於炸葯威力極大,拍攝時劇組也是小心翼翼,結果戰士們沒有什麼事毫發無損,倒是當兵多年且從未負傷的導演成蔭,腿上崩了兩個小窟窿。
第四注重細節 ,《南征北戰》影片裡面的軍人不但真實參加過戰爭,就連道具都是真的,裡面戰士們扛槍的姿勢,打槍的手勢,走路及說話的語氣很有軍人的氣勢,都是相當標準的,不像現在的影片很是做作。而且機槍手的旁邊都配備有副射手。這是很多影視劇忽略的一個場景。
第五,演員認真體驗生活, 體驗生活這個傳統是一個優秀演員扮演角色必不可少的環節,比如《霸王別姬》里的張國榮為了飾演好程蝶衣這個角色,提前半年來到北京拜戲劇大師張曼玲為師,不僅學,還去劇院看其他演員表演,最後把程蝶衣演得惟妙惟肖,雖然最後自己以一票之差與戛納影帝失之交臂,但是影片最後拿了戛納最高獎「金棕櫚」大獎,這與張國榮的出色表演還是分不開的。
《南征北戰》的導演也是讓演員深入體驗生活,扮演男一號高營長的馮喆,由於長得比較英俊瀟灑,他就主動要求去軍營,每天他都跟普通戰士一樣,摸爬滾打出操訓練,把自己打磨得像一個戰爭年代的軍人。其他幾位扮演首長的陳戈,王力,湯化達也同樣在軍營體驗著生活。
飾演反派張軍長的項堃,他體驗生活的地方有些特殊,為了突出角色的狂妄,尋找關於原型張靈甫及其他類似的國民黨將領的相關材料,他打掃出一間小土房,利用拍攝間隙深仔細推敲人物,對每一個內心動作和外部動作都用心揣摩。他人瘦了許多,銀幕上的形象卻豐滿了。
第六,群眾甘願奉獻 ,《南征北戰》是在山東沂蒙拍攝的,這里是革命老區。由於當時是夏天要拍一些冬天的戲,可是到處都是綠油油的田野,果樹,哪有冬天的景色啊,再換外景地既費時又費力還會影響影片拍攝進度,就在導演為難的時候,這一位老農民過來說:「這些樹是俺們家的。為了拍電影我捐出來了,哪棵樹礙事就除哪棵,不用犯難!」老大爺的誠懇把導演成蔭和人們深深感動了,於是一個班一棵樹,凡是電影鏡頭帶著的就用手捋干凈,帶不著的一個樹葉也不準動,戰士們便開始了特殊的任務摘起了樹葉。
影片拍攝時也有許多花絮,一些解放軍戰士不願出演該片,因為很多戰士一聽說自己要演國民黨士兵,立刻產生了對抗情緒,好在一位營長做工作,戰士們最後高高興興的投入到拍攝中。在山東青州拍外景,當地群眾們看到一隊戴著鋼盔、穿著美式皮靴的「國軍」走來時,許多人氣憤地朝這些「國軍」扔起石頭。
影片還流傳了很多經典的話語,例如參謀長感嘆「 不是我們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 」。李軍長喊話求救「 張軍長,看在黨國的份上,趕快伸出手,拉兄弟一把吧 !」李軍長向張軍長求援,張軍長安慰他喊道,「 請你們堅持最後5分鍾!最後5分鍾! 」等等。
結束語,由於影片的經典,在1974年由導演成蔭率領一批人員拍攝了一部彩色的《南征北戰》,經典的東西總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回憶。
❻ 抗日神劇都是些什麼導演,哪些投資人,哪些電影製作公司在拍為什麼這樣拍要求配圖或視頻
「抗日神劇」也許已經讓你看吐了,各種手撕鬼子、石頭炸飛機的橋段屢見不鮮,讓網友們大呼雷人。可你知道這些電視劇都是哪些導演拍的么?
答案就是港台導演……觀察者網這就給您盤點一下那些曾經拍過抗日神劇的港台導演們。至於要不要把這些導演拉進您的私人看劇黑名單,那就全憑看官個人喜好了。
1.《抗日奇俠》——【香港導演】
著名雷點:手撕鬼子
香港TVB導演,畢業於台灣政治大學新聞系
現在網路上鋪天蓋地的都是抗日神劇,在一百部戰爭題材的片子裡面,才能夠出現一部優秀的作品。雖然網友們紛紛吐槽,但是還是不斷有導演拍攝這些不合邏輯的電視劇。
劇中的台詞更是令人哭笑不得,什麼我爺爺8歲就被鬼子打死了,還有手撕鬼子這種情節。在這些電視劇裡面,感覺中國軍人分分鍾就能夠化身美國電影裡面的超級英雄。
難道這些導演們不知道自己拍攝的電視劇不合邏輯嗎?任何一個正常人都能夠看出來,這些導演肯定也明白,那麼為什麼他們還這么喜歡拍神劇呢?
一部優秀的作品需要醞釀很長時間,前期也要做足功課,甚至精細到每一個細節。很多導演只想著靠拍電視劇賺錢,一點職業素養都沒有,所以優秀的電視劇從業者才會這么少。
拍攝這樣的一部電視劇,既能夠打著讓年輕人銘記歷史的名義,又能夠毫不費力的賺錢,這些導演真的是名利雙收兩不誤。
❼ 為什麼國內反映國軍抗日的電影少
因為國民黨是反動勢力,國民黨是打著抗日旗號圍剿我軍,我軍才是抗戰的中流砥柱。
❽ 國內那些拍攝抗日神劇的導演都是怎麼想的
在我們日常看到的電視劇中,抗戰題材電視劇、電影,一直都是一個熱門的類型。一方面因為這些電視劇,有著精彩的打仗場景出現;而另一方面也為了讓,我們的子孫後代,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
但隨著抗戰題材電視劇越拍越多,慢慢的這些片子也就變了“味道”。很多導演為了博取觀眾的眼球,獲取較高的收視率,便不尊重歷史,隨意的改編,加入了很多其他的元素。在這樣的情況下,一部部的抗日神劇,也就誕生了。
除了上面這些原因之外,還因為這些抗戰神劇,在初期還能夠獲得很好的觀眾緣;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就使得這類型電視劇越來越多了。
❾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抗日神劇
主要一是製作便宜,二是容易過審查。
教育部發文稱,應當在教科書里明確關於抗日戰爭的時間線的表述,更准確的描述十四年抗戰和八年抗戰的區分。誠然,這是尊重歷史,中國的抗戰確實是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之後便開始全民抗戰,從江橋抗戰到之後大規模的察哈爾抗戰,長城抗戰,東北地區的民主聯軍,中國的軍民們始終在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斗爭。有部分網友和公號也開始吐槽了,是不是以後抗日神劇的台詞就得改改了,從「同志們,八年抗戰要開始了」得改成十四年抗戰了,您倒是未卜先知。
以前的老片子比如《都雷戰》、《地道戰》都是良心片子,但是也會讓人感覺戰爭有點游戲的感覺,鬼子哪有那麼好打?否則會打十四年嗎?在1945年日本都快投降了,還能在中國戰場橫掃千里,就更何況現在的雷人抗日神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