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國內電影票房指的是實際的票價還是影院的標價
1、實際的票價。
2、按照戰狼2的分成模式。每10億票房,分成如下:電影發展基金0.5億,營業稅0.33億;院線5.7億;製作發行4.3億(還要除去0.6億的宣傳費和2億成本,這些費用在製作發行費用中扣除)。
3、影院的標價肯定高於實際價格,例如標價10億,實際票價僅僅五億。那麼交稅、電影發展基金是不能少的,還是按照10億交納!也就是說電影院和製作發行就會虧損!
② 網上購買電影票便宜還是去電影院買便宜,如果電影院貴,貴多少
網上更便宜點 看影院。好的影院或巨幕imax不會便宜很多 一般10塊錢。 普通幕的便宜幾十的
③ 為什麼一張電影票9.9可以買到 而電影院的飲料和爆米花從不打折
從影院經營方式來看,影院的利潤主要來源於兩大塊,電影票房分成和賣品收入。電影行業,製片方、發行方以及影院都要參與分成,影院每天排片都差不多,只是在座位數和上座率上有差別,競爭差異就在於賣品收入狀況。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
電影屬於需求彈性比較高的產品(畢竟國內盜版資源泛濫),觀眾對票價的變化很快會做出反應,價格降低可以帶來更多觀影顧客。還有邊際成本,打折票針對的觀眾看電影的機會成本低,而電影院打折票多為空座位,邊際成本大大減少。
爆米花的需求彈性相對較小,降價還會增加機會主義的風險,不如統一定價,絕不打折。從機會成本角度說,自製爆米花的成本大於直接在電影院購買的花銷,換而言之,在影院購買爆米花機會成本相對比較小。還有一種解釋,就是電影+爆米花的捆綁營銷文化,這樣搭配深入人心,影院設下這樣的「陷阱」,它作為壟斷者就可以根據利益最大化確定價格了。
電影院不只是出售座位,而是在出售兩個小的「娛樂」。當其決定降低電影價格保有市場佔有率,則必須提高爆米花價格來彌補票價。
④ 為什麼三十多買的電影票票上寫20
因為電影院的規定的最低票價是30元,賣票的系統里顯示也是30元,但是實際上結算價是20元,差價10元由電影院自己貼,實際上相當於10元電影院沒收到也沒付出去,交稅的時候是按30元還是按20元
⑤ 打折電影票問題
上述問題之我見:
先要搞清楚這些打折、特價票的來源,很可能是某公司與電影院的聯合促銷措施(移動公司常用的辦法),各公司通過贈送消費券、電影票之類的促銷品拉動其公司的業績。而得到這些促銷品的人不一定要消費這些物品,所以他們也許就會上淘寶這類的網站打折銷售。這對電影院的 票價沒有沖突,各公司於電影院的協議中對票價肯定是有價格條款的。
而對於特價票應該是其為了增加非黃金時間的觀影人數(如上午場)而出的促銷措施,晚8:00-10:00的黃金段時間應該是不會納入特價票的范疇。而有的影院按實際情況也會相應推出老人票就是為了增加非主流觀影人員的措施,這就需要降低票價吸引他們進電影院觀看。
而對於大多數觀影的人,還只有晚上、周末才有時間觀影,這是電影票房的主流,大家只有買正票才能觀影 ,所以不會有太大影響。
⑥ 電影票價格不是固定的為何不同地區價格也會不一樣
不可否認,很多小城市特別是小縣城,基本上只有一家電影院,最多兩家電影院,處於名副其實的壟斷格局,消費者沒有太多的選擇權。這決定了電影院在票價上享有絕對的定價權。對觀眾而言,只有兩個選擇,要麼花錢買票,要麼只能不進影院看電影。
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很多小城市、小縣城的人口規模有限,特別是願意購買電影票、進入影院看電影的觀眾群特別小,每場觀眾數量少——甚至在周末,觀眾也不時可以享受到「包場待遇」。像生活在小縣城的筆者,一年下來,很少遇到過一場觀眾超過10個人的情況,從來沒有遇到過一場觀眾超過20個人的情況,觀眾數量基本上只是個位數。這決定了電影院要維持經營,要生存下去,在觀眾規模較小的情況下,只能通過提高票價的辦法,別無選擇。
換句話說,人氣不足,票價來湊,小城市、小縣城的電影院沒有辦法走所謂的「薄利多銷」的營銷模式,只能走「暴利少銷」的辦法。而在春節期間,青年人普遍返鄉過年,直接增加了願意買票走進電影院看電影的觀眾群,這就讓電影院產生了靠短短的春節幾天「狠宰」心理,選擇「坐地起價」,達到靠春節幾天的暴利攤平平時的虧損或者低利潤的目的。
當然,電影院經營者、電影投資商必須認識到,電影票價、電影票銷量、電影院利潤三者之間的關系非常微妙,需要平衡。如果電影票價定得過高,人們買不起,或者令觀眾產生這是電影院「搶錢」的心理,將會導致電影票銷量大幅下滑,可能並不能給電影院帶來利潤,也不利於我國電影行業的發展。反之,給電影票定一個合理的價格,則有可能帶來銷量上升,增加電影院上座率,反過來能夠給電影院帶來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