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想自己拍一部電影,想要發行,該找誰呢
1.先免費,發表在土豆網,優酷網,56網....
2.炒作(拜乾爹干媽,緋聞....)
3.顛覆觀念
4.定位你的用戶群,
劇本符合用戶群胃口
Ⅱ 有什麼可以具體到發行日期年/月/日的電影搜索網站
雜志上或者簡裝DVD上都有
一般的電影專業網站上都有寫吧
Ⅲ 一部電影從拍攝到發行都要經歷哪些環節
1、確定劇本內容及版權歸屬部分,尋找劇本製作者,該改編的改編,作為投資製片方,應該有一個負責前期統籌的助理幫助完成這一部分及後續部分。
2、確定劇組成員,比如前期的導演、美工等在內的主要劇組成員,籌劃拍攝場地及費用
(這一部分包括了製片成本預算、前期道具和服裝製作、後期特效處理、外景地選景、導演選角等部分、製表、劇本及台詞本和道具本等等各種東西的製作等等等等)
3、與合適的演員及其他劇組成員簽約,開始嘗試宣傳,找記者開發布會
4、進入拍攝環節,同期開始進行粗剪(後期部分),如果有特效製作,此時也應該進入正軌了。
5、拍攝出一部分內容並粗剪後,可以進行二次宣傳,並送去後期進行合成,製作片花。同時可以考慮尋找發售者,即院線或代理公司洽談利潤分成。
一般來說,4、5這兩部分環節就可以確定此片的下場如何了,如果沒有院線購買,這片子拍出來也沒用,所以此時重點在於對比製作成本和利潤分成的接受程度。
而且還有一點,確定你所製作的影片不在《廣電總局關於改進和完善電影劇本(梗概)備案、電影片審查工作的通知》的范圍內,否則劇本還是要受審。
6、如決定繼續拍攝,那麼在拍攝完成並殺青後,同樣要進行宣傳工作。
7、隨著拍攝進度的完成,後期部分應該也提前完成了一些,那麼就是後期製作的完成,以及輸出磁帶去送審(電影審核委員會),同時製作預告放到網路、電視台這些媒體部分進行最後宣傳
8、確定院線環節後,准備洽談衍生品情況,比如音像版權、網路影視版權等等。
9、審核通過後,做拷貝,向院線發售,重點在於上映期的確定和網路影視版權的沖突與否。同時召開首映式。
10、等待公映,考慮參加電影節問題,一般情況下,沖擊提名是很好的選擇,這一部分可以放到第4、5部分聯系,這樣可以提前安排好參選的電影節。
11、公映期開始前,安排好網路影視版權的同步,和後續音像製品的發售(一般間差在一周到一個月內,即公映一周後放網路,兩周或一個月後放音像)
在8-11這部分環節中,如果想加重宣傳,而製作成本和效果又很值得考慮一下的話,可以根據這些情況選擇電影節
沒規定只有大成本和名導才能參選,小成本也有獨立電影節之類的,如果能賣出海外最好,否則只能讓其他公司代理海外,這樣會很吃虧。
綜上所述,大致就是這些了。
Ⅳ 請問一部電影的「出品方」「投資方」「發行方」分別是什麼意思他們分別負責什麼
出品方
負責拉贊助,和推銷電影,他們的主要職責就是將電影的收益最大化,讓大家有錢賺。以版權為核心的銀行,對於電影項目的整體把控,包括製片、營銷(宣傳)、發行等,以追求利潤為目的對電影項目進行,凡是對電影項目進行的都是此項目的出品方。
投資方
投資方就是某一項目的真正出資人,是項目的所有者。承建方就是負責接下這個工程,進行施工的單位或者法人。
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比如說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續集的可能性等),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
發行方
發行方去做電影的拷貝、申請密鑰、排檔期、把拷貝寄發影院、做宣傳、購買廣告、談判分帳比例、跟院線簽合同。,放幾十號人去全國各地的影城做活動、做宣傳、定影城的廣告位、盯排場、做監票等等。
一般商業電影的製作,大致可分三個步驟:
一、拍攝前的工作,包括提構想、寫故事、分場大綱、簽導演、列預算、編劇本、看外景、找演員,以及決定製作小組的成員。
二、拍攝中的工作,即在導演的指揮下采密集作業方式進行,並由執行製片監督經費開銷、拍片進度和一切行政事宜。
三、拍攝後的工作,包括剪接、配音、配樂、設計字幕、製作預告片,以及展開上片前宣傳等。在攝制過程中,導演應有詳盡的分鏡計劃,並擬定拍攝順序,以便在燈光變動、演員支配的壓力下,求得快速之推展。對於攝影機、鏡頭的選擇,燈光的陳置,剪接、配樂的安排,則須工作人員與導演密切配合,以達到所需之效果,故一部電影是群體的創作,也是導演在各種張力下暗藏個人視野的藝術品。
私人獨資拍片限制少,只須根據片型(實驗電影、劇情片或記錄片)決定拍片方法。或是列出精細之分鏡表,完全按照事前意圖拍攝,達到盡量節省膠片之目的;或是無止盡的獵取滿意鏡頭,再由事後的剪輯階段理出清晰的脈絡。這種影片,最符合個人創作欲求,更具陶冶心性、提升感情的作用。
Ⅳ 電影發行通知在哪查
可以網路國家電影局,在官網里查詢發行通知。
一部電影拿到了龍標並不代表可以上院線了,只代表通過了內容審,還得再過技術審拿到公映許可證才算真正允許上映大銀幕。
電影的公映許可證一般是2年時間,如果一部電影拿到公映許可證2年內還沒有登錄院線,就需要重新報審。所以得珍惜時間呀。復審有時候是很難很難的。
一般情況下展映的電影只有一個國別的時候只要在當地審批,如果達到2個甚至更多的國別則需要到國家電影局去審批。
部電影沒有拿到公映許可證之前,是不可以開預售的,否則屬於違規行為,可能會被處罰。經常很多電影早早官宣定檔,其實還沒拿到公映許可證,但又臨近檔期,卻遲遲不開預售,就有可能是這種情況。
總結如下:
電影是一個很特殊的行業,它是一個人人都覺得自己可以評論兩句,但是其實依然存在較高的行業門檻和專業屬性。我非常尊重每個人對電影的不同看法,然而每次看到一些特別外行甚至略顯弱智的言論時,也覺得需要去普及一些必要的常識。
今年春節《你好,李煥英》的火爆讓不少人了解了票房一般是怎麼分配的,每一次重大公共事件其實都是一次非常好的科普機會,但是這些也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我就在這樣一個稀鬆平常的日子裡,隨便寫點什麼,也讓大家隨便看看,了解一些可能平時不怎麼會接觸到的點。
Ⅵ 我拍完了一部電影,我想找電影發行公司,需要多少錢
找一家電影發行公司,聯系他們,不需要給他們錢的,
他們會在電影院上映的,然後一部分票錢在電影院里,還有一部分在發行公司里,然後發行公司
在傳一部分給你們,就OK了
如果電影拍得好,會有公司來買你的版權
Ⅶ 電影拍出來怎麼發行呢要走哪些流程我們暫時還不是影視公司,如果不行是不是注冊影視公司就可以
一是以市場運作為主的發行。主要分為兩種情況:進入城市院線發行;小城市及農村市場發行。前者以《英雄》為突出代表,而《曖春》則在後一種情況中較有代表性。
二是胡亂發行。這類電影雖然進入發行環節,但是缺乏市場運作,所以發行也並沒有什麼實際上的意義,有的甚至是票房收入都不抵發行宣傳費。其中一種情況是拍攝者從一開始就沒有考慮發行以及資金回收的問題,片子拍完後,發行方只好硬著頭皮去發,院線還不一定能排上片。這是一種比較奇怪的現象。而在好萊塢,發行放映商不看好的題材,製片商無論如何是不肯投產的。另一種情況是影片的發行是一些根本不懂發行的人在做,其操作既沒有經驗也不符合市場規律,所以結果往往也是發行得一塌糊塗。
三是依賴政府或是各類團體組織的發行,即通過行政命令等一些非市場渠道進行發行。這樣的發行模式在前些年尤其顯得突出,特別是一些主旋律色彩濃郁的電影,發行方往往會採取這種簡單易行的方式進行發行,行政指令、紅頭文件、團體訂票等等,曾經一度起到不小的作用。隨著電影產業化進程的開 啟,政府幹預的力度逐漸減少,這種發 行模式也逐漸難以為繼。
四是有的國產片根本沒有經歷發行環節,即所謂的「零拷貝」。其中一種情況是,製片方拍攝電影之前對於電影的 發行銷售根本沒有概念,拍攝資金籌集到了之後便將電影給拍了,拍完才意識到還有一個發行的問題,還有資金回收的問題,但這種情況下所產生的電影往往由於質量低劣或者是缺乏宣傳發行費,根本不具備進入影院發行的條件;還有一種情況是製片方對於影院發行沒抱希望,而將影片資金回收寄希望於電影頻道的收購和音像版權,由此採取低成本策略;還有一種是所謂的「主旋律電影」,拍攝者往往具有嚴重的迎合傾向,根本不考慮市場情況,影片拍攝的結果是「政府是投資主體,領導是基本觀眾,評獎是奮斗目標,倉庫是直接歸宿」。
在目前國產電影的發行操作中,後三種情況佔了相當大的比例,而第一種情況則是屈指可數。
國際上傳統的電影發行方式,就是製片方帶著電影去參加國際上大大小小的電影節,舉辦針對電影發行人員的招待酒會、派對。
政策上,我國《電影管理條例》規定:發行、放映電影片,必須持有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頒發的《電影片公映許可證》。根據本條的規定,凡是要發行、放映的電影片,必須持有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頒發的《電影片公映許可證》。目前的作法是將《電影片公映許可證》印製在電影拷貝的片頭上。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曾經在1993年和1996年下發通知,對電影片公映許可證的發放辦法加以規范。規定電影片公映許可證的領取手續,只有拷貝審查通過,一切手續齊全的影片才發給「電影片公映許可證」(含畫面)。
網路的出現與廣泛運用,為電影的發行又提供了一個新的便捷的渠道,製片商和發行商紛紛利用網路進行宣傳、交易、配送、放映和結算.電影的發行方式越來越呈現出網路化的趨勢.
Ⅷ 在哪可以查到電影發行DVD或藍光的信息
Rotten Tomatoes有個 Upcoming DVDs,可以查到接下來兩周將要發行的DVD。
IMDB貌似只能查已經發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