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為什麼發明
這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人類需求的產物。從舞台,戲曲,各地方劇種的文藝,發展到熒幕,都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最初照相術的進步,到攝影技術的更新,由相片衍生到了膠片,電影橫空出世,蓬勃發展到如今。
Ⅱ 電影的原理
電影是人類史上的重要發明,它藉助了照相化學、光學、機械學、電子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和原理。
電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視覺暫留」。科學實驗證明,人眼在某個視像消失後,仍可使該物像在視網膜上滯留0.1-0.4秒左右。電影膠片以每秒24格畫面勻速轉動,一系列靜態畫面就會因視覺暫留作用而造成一種連續的'視覺印象,產生逼真的動感。 電影是人類史上的重要發明,它藉助了照相化學、光學、機械學、電子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和原理。電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視覺暫留」。科學實驗證明,人眼在某個視像消失後,仍可使該物像在視網膜上滯留0.1-0.4秒左右。電影膠片以每秒24格畫面勻速轉動,一系列靜態畫面就會因視覺暫留作用而造成一種連續的視覺印象,產生逼真的動感。 電影是人類史上的重要發明,它藉助了照相化學、光學、機械學、電子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和原理。電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視覺暫留」。科學實驗證明,人眼在某個視像消失後,仍可使該物像在視網膜上滯留0.1-0.4秒左右。電影膠片以每秒24格畫面勻速轉動,一系列靜態畫面就會因視覺暫留作用而造成一種連續的視覺印象,產生逼真的動感。
Ⅲ 電影是誰發明的
早在1829年,比利時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發現:當一個物體在人的眼前電影放映機(15張)消失後,該物體的形象還會在人的視網膜上滯留一段時間,這一發現,被稱之為「視象暫留原理」.普拉多根據此原理於1832年發明了「詭盤」.「詭盤」能使被描畫在鋸齒形的硬紙盤上的畫片因運動而活動起來,而且能使視覺上產生的活動畫面分解為各種不同的形象.「詭盤」的出現,標志著電影的發明進入到了科學實驗階段.1834年,美國人霍爾納的「活動視盤」試驗成功;1853年,奧地利的馮烏卻梯奧斯將軍在上述的發明基礎上,運用幻燈,放映了原始的動畫片. 攝影技術的改進,是電影得以誕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認為攝影技術的發展為電影的發明提供了必備條件.早在1826年,法國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時間8小時.而在初期的銀板照相出現以後,一張照片縮短至30分鍾左右,由於感光材料的不斷更新使用,攝影的時間也在不斷縮短.1840年拍攝一張照片僅需20分鍾,1851年,濕性珂珞酊底版製成後,攝影速度就縮短到了1秒,這時候 「運動照片」的拍攝已經在克勞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實驗拍攝中獲得成功.1872年至1878年,美國舊金山的攝影師愛德華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機拍攝飛騰的奔馬的分解動作組照,經過長達六年多的無數次拍攝實驗終於成功,接著他又在幻燈上放映成功.即在銀幕上看到了駿馬的奔跑,受此啟發,1882年,法國生理學家馬萊改進了連續攝影方法,試製成功了「攝影槍」,並在另一位發明家強森製造的 「轉動攝影器」的基礎上,又創造了「活動底片連續攝影機」,1888年9月,他把利用軟盤膠片拍下的活動照片獻給了法國科學院. 在1888-1895年期間,法、美、英、德、比利時、瑞典等國都有拍攝影像和放映的試驗.1888年,法國人雷諾試制了 「光學影戲機」,用此機拍攝了世界上第一部動畫片《一杯可口的啤酒》.1889年,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在發明了電影留影機後,又經過5年的實驗後,發明了電影視鏡.他將攝制的膠片影像在紐約公映,轟動了美國.但他的電影視鏡每次僅能供一人觀賞,一次放幾十英尺的膠片,內容是跑馬、舞蹈表演等.他的電影視鏡是利用膠片的連續轉動,造成活動的幻覺,可以說最原始的電影發明應該是屬愛迪生的.他的電影視鏡傳到我國後被稱之為 「西洋鏡」. 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 「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製的 「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活動電影機」.「活動電影機」有攝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種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畫格的速度拍攝和放映影片,圖像清晰穩定.1895年3月22日,他們在巴黎法國科技大會上首放影片《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獲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們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里,正式向社會公映了他們自己攝制的一批紀實短片,有《火車到站》、《水澆園丁》、《嬰兒的午餐》、《工廠的大門》等12部影片.盧米埃爾兄弟是第一個利用銀幕進行投射式放映電影的人.史學家們認為,盧米埃爾兄弟所拍攝和放映已經脫離了實驗階段,因此,他們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電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為電影誕生之時,盧米埃爾兄弟自然當之無愧地成為 「電影之父」.
Ⅳ 電影是誰發明的
真正意義的電影是「盧米埃兄弟」發明的。
在1888年,喬治·伊斯曼發明了一種照相機,能把照片記錄在轉動的感光紙上,隨後,發明了膠卷。在1888年,托馬斯·愛迪生,發明了一台製作和能夠放映活動影像的機器,他用喬治·伊斯曼發明的膠卷粘接到一起,並通過放映機把膠卷的內容放映出來。這算是最早其的電影播放器。
1894年,盧米埃兄弟「路易和奧古斯特」兩個人發明了歷史中第一台小型攝影機,能夠拍攝出活動的電影,該機器的播放速度很長一段一直都是國際標準的電影速度。1895年,出現了歷史上第一部電影,當時在巴黎的一個咖啡館中放映。
直到1897年,對於電影的發行基本上已經完成了,史學家們認為,電影技術的誕生實際上是多年以來的經驗積累和發展的進程產生的,主要有美國、德國、法國分別累積完成,而盧米埃兄弟所拍攝和放映的電影,完成了電影商業化,人們把世界電影首次公映的那天定為電影誕生日,盧米埃兄弟也被後人稱之為「電影之父」。
Ⅳ 為什麼會有電影
研究電影,我們就要追根溯源。
一、「保存生活」的原理心理
巴贊在其《電影是什麼?》一書中,談到人類發明電影的原始心理時,用了一個「木乃伊情結」——保存屍體,以獲得永生(其實,就是能打破時間的控制,能無限得在時間的長河中「存在」)。其實,就是保存生活。
人類的發展的過程中,為了保存生活,亦即為了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不斷地用自身的智慧發明、創造各種各樣的輔助手段——比如:交通工具的發明、使用與改進;通訊工具的發明、使用與不斷改進。在這些手段與技術中,各種藝術形式同樣在發揮著滿足人類保存生活的原始願望。比如:文字的發明,人們可以用它來記錄、追溯生活,而文學藝術,則是更為復雜、豐富、多樣的保存生活的形式;繪畫、戲劇、音樂、舞蹈、雕塑、影視等,同樣在起著「保存生活」的作用——不只過,不同的藝術形式採用的「保存」的手氏液段和方式不同:
文學,是用文字元號對現實生活進行抽象和概括,文學形成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符號化」的過程——它與現實生活關系越來越疏遠——看不到聽不見了,你得通過解讀那些抽象的符號才能在腦子里「看見聽見」生活。其實,就是你再一次對生活進行了創造。所以,我們說,文學是「再現」的藝術,道理就在此。
繪畫,是用色彩在大小一定的畫板上組織、構成創作者的「世界」。雖然它能夠對生活進行細致的描摹,但做不到和生活的完全一致——畫家畫一棵樹,他無論如何做不到用色彩和畫布將他選擇的那棵樹的某一個方面「畫」得和真樹一樣。比如,葉子的數量、不同葉子的顏色。畫家總是要通過「省略」來表現他眼中的世界;同時,繪畫完成的,總是生活里晌辯一個瞬間的凝固殲謹物——無論他畫的那形象如何有動勢。繪畫,是時間成點,空間成面的藝術形式。
戲劇,則是一種實時的演出藝術,它在一個三面牆的假定的空間和一面看不見的牆的共同作用下展開的。人們進劇院看戲,是在事先完全接受了其「假定性」的前提下才看懂戲劇的。比如:京劇中的從A地到B地,只要一個人拿了道具馬鞭,隨著鑼鼓點走上幾步,就算是到了目的地了。它和生活仍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同樣對生活進了抽象和概括……
而電影卻大不相同,它是通過一個半自化的機器,將光和聲(即生活)紀錄下來,然後再由一個半自化的放映設備還放出來。也就是說,它通過一個機械運作的機器,直接客觀地對生活進行暴光。它直接紀錄生活,來於生活卻不「高」於生活;同時,它實現了讓生活「保存」下來並「動」起來的願望。這是以前傳統的藝術形式所不能的……
二、電影發明的目的
也就是說:不論愛迪生、盧米埃爾、格林,都只不過是想設計出一種能夠紀錄客觀世界的連續運動現象的機器。電影這個科技的產物僅僅是作為一種視覺運動的紀錄玩具而問世的。許多發明家並非想發明一種新的藝術形式,甚至沒有預料到它會成為一種表達思想感情的語言工具。也難怪發明家盧米埃爾會認為電影是沒有前途的發明。
然而,在電影誕生之後,人們在擺弄這個玩具的時候,發現它不僅能紀錄一個簡單的動作,而且還可以紀錄有含義的事實、重大歷史事件,還可以通過紀錄手段來敘事。由此,它就被納入到了人類交流思想感情的語言系統范疇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