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影評 > 學校電影活動新聞稿怎麼寫

學校電影活動新聞稿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4-11-28 05:53:01

1. 觀影後新聞稿如何

大概類似於這種:

「八一」建軍節之際,天津分公司機關全體員工來到電影院欣賞佳片《唐山大地震》。
這部由名導演名演員聯袂奉獻的年度大片以震撼的歷史重現和處處流露出的真情實感牽動著每個觀影人的心。觀影過程中,很多員工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被影片中濃烈的情感深深感動。其中,陳道明扮演的軍人有別於固有印象中的硬漢形象,以深沉的父愛展現了軍人柔情的一面,同樣深入人心 。唐山、汶川地震後,全國人民團結救災的人道主義情懷更體現了人間真情。觀影結束後,大家紛紛表示看電影不僅是豐富業餘生活的方式,更能引起思考,收獲心靈的震撼。

(責任編輯 李璐)

某單位於某月某日組織什麼人去觀看什麼電影這電影情節跌宕負有教育意義 給大家感動的一把鼻涕一把屎 觀影結束後大家紛紛表示 這電影讓人看的不僅蛋疼還B疼 心靈受到很大荼毒 身心俱疲 希望單位多組織這種花錢多屁用沒有的活動 浪費員工有限的業余時間

大概就是上面那個格式

2. 新聞稿怎麼

一、結合工作撰寫新聞稿件的意義

首先,我認為結合工作撰寫新聞稿件,對於大家提高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會有較大幫助。平常我們經常說,新聞寫作是「七分看問題三分寫稿件」。比方說,寫今天培訓班的稿件,就得先搞明白,為什麼要辦這個班,是因為存在什麼問題要解決什麼問題才辦這個班。於是,我們就可以這樣寫了:為了提高各級幹部的綜合業務素質,石景山區人口計生委辦了一期長進步形成直接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說,撰寫新聞稿件對作者的綜合素質是有一定體現的它縱覽全局,有事實有分析,給人們一個完整的印象。
(4)經驗消息
所謂經驗消息,即是反映事物發展變化的階段性、概況性、經驗性或典型性的報道。它不是以一個獨立的事件為中心,而是由許多事實,或者說,由一件以上的事實,經過綜合、歸納、概括、提煉而成。它不是突發性的,事情的發生、發展有比較長的過程。它所選擇的事實有典型意義,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某一個時期、某一項工作的全貌。它不是簡單的現象羅列,而是通過縱和橫的對比、分析、闡述,揭示事物的本質,對讀者有啟發性、指導性。
〈實例〉:保障合法權益促進社區和諧——姜圩路社區為流動人口提供維權平台
第二,通訊的主要特點及寫作要點
通訊是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詳細深入而又生動形象地報道新近發生的事實的一種新聞體裁。通訊包括故事、特寫、工作綜述、專訪、側記、札記、巡禮、速寫、集納、散記等。
(一)通訊的主要特點
1、現實性。通訊要求報道新近發生的有意義的事實,新時代涌現出來的新人、新事、新經驗,緊密配合當前形勢,為現實中心工作服務。
2、形象性。通訊常採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相結合的手法,要求對人對事進行較為具體形象的描寫,人物要具有音容笑貌,事情要有始末情節,以此來感染讀者。
(二)通訊的分類
1、人物通訊。人物通訊是以報道各方面的先進入物為主的通訊,以表現人物為中心,從不同角度反映人物的事跡和思想,有的寫一人一生的,為人物全面立傳的;有寫一個人的一個或幾個側向的,集中反映人物的某一思想品質;也有寫群像的。
2、事件通訊。事件通訊是以記寫事件為中心,重點描繪社會生活中帶傾向性和典型性的生動事件及具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聞事件。它的特點是以記事為主,交代清楚事件的原委,從而表達某種思想。
3、工作通訊。工作通訊又稱經驗通訊,是以報道先進工作經驗或某項工作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為主要內容的通訊。寫工作通訊要有針對性,抓住當前帶有普遍性的,又需要解決的問題。介紹經驗要科學、有理論根據。經驗要寫得具體,使人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
4、概貌通訊。概貌通訊也叫風貌通訊、上題通訊、綜合通訊。它是反映社會生活、風土人情、自然風光和現實中的建設成就為主的報道。這類通訊取材廣泛,氣勢大,筆墨重,給人以完整深刻的印象。
(三)通訊的寫作要點
1、選好典型,確立主題。典型是通訊的筋骨,主題是通訊的靈魂。選好典型,確立主題對通訊來說十分重要。選擇什麼樣的典型呢?要選擇那些具有代表性、具有普遍意義、具有宣傳價值和教育意義的人和事,選擇那些在一定時期內人們所關注的問題。確立什麼樣的主題呢?要確立體現時代精神,表現時代風尚的主題,確立反映人物和事物、本質和規律的主題。
2、寫好細節。寫好細節是通汛寫作的重要任務。要用人物自己的語言、行為、活動來表現人物;要寫得有血有肉,有音容笑貌,有內心活動;寫事要具體形象,有原委,有情節。
3、安排好結構。縱式結構,是按時間順序、事物發展的順序或作者對報道事物認識發展的順序來安排結構。在這種結構里,時間發展的順序、情節展開的順序、作者認識事物的順序成為行文的線索。在採用這種結構時,要詳略得當,布局巧妙,富有變化,避免平鋪直敘;橫式結構,是指用?間變換或按照事物性質來安排材料的。這種結構概括面廣,要注意不同空間的變換,恰當地安排通訊所涉及的各方面的問題。採用空間變換的方法組織結構時,要用地點的變化組織段落;按事物性質安排結構時,要圍繞主題,並列地寫出不同的幾個側面;縱橫結合式結構,是以時間順序為經,以空間變化為緯,把兩者結合起來運用。採用這種形式,要以時空的變化組織結構。
通訊的結構形態較多,很難像消息那樣找出一些有既成的模式。但是有通訊結構中三個要件卻是值得重視的:標題、開頭、結尾。首尾圓合,文情暢達。就是說文章首尾要呼應,中間的主體部分不得無故殘缺,線索脈絡的設置精當,主次詳略的搭配完美,文氣暢通,渾然一體。
通訊的故事性與細節性特點鮮明,因此,什麼樣的事件或人物適合選擇通訊這一體裁來表現,我個人認為應該從四個方面看:一是人物或事件能否體現時代精神,反映社會面貌;
二是人物或事件是否有能夠構成新聞的較充分的事跡; 三是人物或事件的生命形態和生活軌跡是否有一定的獨特之處;
四是人物或事件是否有鮮明的個性,能否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新聞評論的主要特點及寫作要點
新聞評論是一種政論性的新聞體裁。它是針對新近發生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新聞事件和迫切需要的解決的問題,發議論、講道理,直接發表意見的文章。
(一)新聞評論的特點
概括起來大致有四點:
1.針對性。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便是將現實生活中的客觀事物作為評述對象的社會評論,針對性表現得尤為明顯。它往往是針對某一現象、某一問題或某種思想傾向,有的放矢的發議論、談看法。
2.時效性。社會評論是要通過對社會現象和思想動態的分析解剖,幫助人們明辨是非。因此,及時地發現有代表性的社會動向和思想苗頭,抓住時機,並給與正確的引導,就顯得十分重要。當然,在考試時,考生只需根據所給材料找到材料所隱含的社會現象,並進行分析解剖,給出正確是非判斷,就可以了。
3.單一性。單一性的特點是由針對性與時效性所決定的,即在評述社會現象時,目標比較單純,重點尤為突出。社會評論通常是「一事一議」、「一理一評」,針對一件事、一種情況或一個問題,講清一個道理。
4.大眾性。社會評論要面向廣大讀者,在論述方式上也要符合大眾的口味。這就要求社會評論一方面要使思想內容與讀者接近,評論大家當前關心的問題;另一方面還要注意知識性和趣味性,在寫作形式上要盡量生動活潑、豐富多彩、通俗易懂,做到為大眾所喜愛。
(二)新聞評論寫作要求:
一是做到「言之成理,持之有據」。這就要求對論據的要求以及論據與論點之間的關系作進一步的分析,評論文章的觀點是起統帥作用的,由論點統帥論據,而論據材料又是立論的依據的基礎,是支撐論點的,論點靠有說服力的論據才能得以成立。
二是要使論據和論點達到和諧統一。論據必須做到:第一,真實;第二,准確;第三,充分;第四,典型。
三是由事入理,理從事出,事理相融。布局合理,層次清晰,邏輯順暢;精心開頭,簡化結構,緊扣報道。
四是論題具體,一事一議。抓住新聞報道中最值得議論之處,評其一點,分析精當。
三、基層幹部如何快速提高新聞寫作水平
(一)基層幹部在撰寫新聞稿件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困難與不足
前面我們曾分析過基層幹部撰寫新聞稿件具有的兩個優勢,在充分發揮優勢的同時,對撰寫新聞稿件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困難與不足進行理性分析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是新聞寫作的基本功不夠扎實。
主要原因是練得少。
二是選擇最佳報道切入點不夠准確。
平凡事件中見不平凡。
三是投稿經驗不足。
報刊媒體欄目設置以及編輯的個人擇稿偏好對用稿率有一定的影響。
四是興趣堅持不能持久。
初學新聞寫作的,無論是專業的還是業余的,投稿刊用率都不可能太高,這樣對部分抱有較高期望值的人打擊較重,容易對自己失去信心。
(二)快速提高新聞寫作水平的幾種捷徑
① 模仿著寫。所在大家、名人必經的一條路。
② 虛心請教。不要怕給別人添麻煩。
③ 多與上級機關溝通 。
④ 關注報紙專版、專欄的變化。新專欄的開辟,通常還沒建立穩定的作者隊伍,稿件採用率高,對於有一定新聞稿件寫作能力的作者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⑤爭取到上級機關短期幫助工作的機會。
⑥掌握一定的投稿技巧。
閱讀(830)|評論(0)|收藏(0)|列印|舉報
(三)新聞導語寫作的幾種技巧
中國文學的長篇巨作是從元曲開始的,以前唐詩宋詞還有唐宋八大家的散文等文學作品,都篇幅相對較短,且通篇精悍。元曲及明清小說的涌現,給文學創作帶來了很多革命性的影響,其中的一個就是「虎頭、豬肚、豹尾」理論的出現。所謂的「虎頭、豬肚、豹尾」理論,就是指創作者通常在開篇與結尾上下大功夫,以求得開篇吸引眼球,結尾震憾人心的效果。而中間部分則寫得比較隨意,不僅不是很講究字詞的斟琢,而且故事情節的安排也比較散漫。這樣安排,主要是與長篇曲牌及小說的篇幅過長的原因。紅樓夢、西遊記等名著的作者幾乎是耗盡一生精力寫一篇小說,但也還有「豬肚」出現,也許就是這個原因。
今天由於時間關系,我准備就新聞的導語寫作,即「虎頭」部分向大家匯報幾種常用的寫作技巧。
1.一語破的法。好的新聞導語如何做到「搶耳」、「搶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語破的,無疑會起到開門見山、立竿見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國杜魯門總統宣布,日本已無條件投降。美聯社在搶發這條爆炸性的新聞時,導語乾脆利落:「日本投降了!」這條短而有千鈞之力的導語,當時就被新聞界公認為「最佳導語」。
2.設置懸念法 在新聞導語上設置「懸念」,事情先不直說,吊起讀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繼續讀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報刊發了一篇報道,導語是這樣寫的:「國財貿大會上傳說著這樣一件事:上海服裝進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組的職工,『救活』了兩只鴛鴦,挽回了一大筆外匯。」為什麼要「救活」鴛鴦?「救活」了兩只什麼樣的鴛鴦?又怎樣挽回了外匯?導語對此一概不說,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讀。
3.欲擒故縱法 先放開一步,再緊緊抓住,這樣的導語寫來必有「痛擊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聯社發了一條諷刺美國經濟的稿件,導語是這樣寫的:「就是在羅納德·里根總統對全國說『美國正在走向經濟復甦』之前幾個小時,他的兒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卻在這里同失業者一道領救濟金。」顯然,前後兩句自相「矛盾」。但讀者是聰明的,知道連總統的兒子都在領救濟金,誰還相信美國的經濟開始好轉了呢?
4.化靜為動法
一個事件性的新聞,用靜態的記敘手法寫,其導語往往比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動態的表現手法寫,導語就會新穎有趣,活脫而有生氣,所報道的新聞也就有了靈性,引人入勝。
1974年,我國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馬俑,引起了國內外的強烈關注。當兵馬俑復製品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巡迴展出時,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記者羅娜·多布森發了一條消息,導語妙語驚人:「一支中國軍隊到達了布魯塞爾。威武的士兵身穿緊身盔甲,隨後行進的是軍樂隊和騎兵,最引入注目的是他們的身材。」
5.數字對比法
數字是枯燥的,但數字是最有說服力的。把新聞中的主要數字,或讀者關注的數字,巧妙地運用到新聞導語中,回答讀者的問題,就能提高新聞的價值,給讀者留下難忘的印象。
平時聽人說聯合國會議多,文件多,然而聯合國文件究竟如何多,恐怕誰也說不清。法新社1982年在聯合國發的一條電訊稿導語對於這個問題回答得非常清楚:「如果把聯合國去年在紐約和日內瓦印刷的全部文件首尾相連排列起來,總長度將達27萬公里。」
6.速寫勾畫法
新聞一開頭,若能先給「五要素」中的人物和地點,描述幾筆,勾勒出一幅圖畫,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那麼,這條新聞的可讀性就一定會大大增強。
1983年8月2日,光明日報發了一條人物消息,導語寫得美極了:「一眨眼之間,他已在青藏高原奮戰了27個春秋了。原來的滿頭青絲,現在已染上了祁連山的霜雪;臉上的皺紋,就像是風沙雕刻的痕跡。這是少數民族地區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談會上,高級地質師胡賢農給記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7.巧用背景法 若在導語中巧妙地運用背景材料,用好了,導語就會有「臉面」,就會「滿堂生輝」。
1994年10月19日,人民日報刊登了一篇筆者采寫的關於「永州養蛇」的消息,導語就是以背景材料取勝的:「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在被貶至湖南永州任司馬時,曾寫下千古名篇《捕蛇者說》,使『永州之野產異蛇』聞名遐邇。一千多年過去了,歷代冒死捕蛇為抵租稅的永州捕蛇者的新一代又悄然興起了一股養蛇熱,各鄉各戶競辦蛇場已成為永州農村的一大新鮮事。」
8.抑揚頓挫法 對報道對象的表現手法可多樣化,或先抑後揚,或先揚後抑,一起一伏,峰迴路轉,使人讀來耐人尋味。
美聯社1979年3月28日發了一條關於我國河北任丘油田的稿子,導語是這樣寫的:「在這里,地面上燃料奇缺,農民不得不靠挖掘玉米根來生火取暖、煮飯。然而,在3200米的地下,地質學家們發現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氣。」
9.特寫鏡頭法 導語寫作可借鑒電影手法,採用一連串的特寫鏡頭,牢牢吸引住讀者。
湖北日報1981年發表了一篇歌頌老師的消息,由於導語中用了一個「老師為學生送棉大衣」的特寫,很感人「9月初的一天早晨,從鍾祥縣開往武漢的長途汽車就要起動了。考取了北京大學的農家子弟柯洪雲歡歡喜喜地登上了汽車。這時,一位中年婦女急急忙忙地趕來,把一件棉大衣塞到了他手上。乘客們以為,這一定是這個學生的媽媽!可是,人們怎麼也沒有想到,這位婦女卻是柯洪雲的老師。」
10.欲擒故縱法 先寫人之常情,以喚起讀者的共鳴,然後急轉直下,矛頭直指問題,讓人警醒,此所謂「欲擒故縱」。
「天下做女人的,誰不想當個健康孩子的母親!然而,事與願違的是,目前在我國,每出生1000名嬰孩中,就有13個是缺陷兒,使得不知有多少這種孩子的媽媽為此淚水漣漣,痛心疾首。」1988年6月26日解放軍報的這條消息導語,從媽媽的美好願望,到「痛心疾首」,反差極大,寫來深具人情味。
11.提問作答法
在導語中,把廣大讀者普遍關心的、感興趣的、新聞報道里已經解決了的問題,先用疑問句式鮮明地提出來,而後用事實加以回答,使之更加引人注目,發人深思。
「8點上班的鍾聲響過之後,中央國家機關多少人遲到?」這是1987年6月15日新華社電訊《一些中央國家機關的情況表明需要加強勞動紀律》的導語,提出的問題非常敏感、突出,一開始就抓住了讀者的心。
12.有意重復法
新聞導語最忌重復,顛三倒四地重復一句話,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版面,還會使讀者雲里霧里。然而,對於一些特殊的題材,有意識地重復一些關鍵詞語,反而會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請看下面這條導語:「85秒!拳王泰森擊敗挑戰者。85秒!歷史上最短的拳王衛冕戰。85秒!1300萬美元盡入腰包。」(1989年7月21日新華社華盛頓電《泰森:85秒衛冕成功》)特意重復使用了3個帶感嘆號的「85秒!」加深了讀者的印象。

3. 新聞稿怎麼寫

你說的也太朦朧了吧、、基本上先寫時間、地點、人物
要寫好一篇新聞稿,可以注重這樣幾個角度:

第一、思想角度,有啟發性的思想常常能夠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加強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如一個班級的黨章小組開展的活動,單從范圍來說,算不上大的新聞,但如果從加強思想政治學習的角度來看,卻又有報道的價值。

第二、特色角度,有些節日的慶祝活動每年都大同小異,但我們如果找准了該年活動的特色內容進行報道,就能寫出有價值的新聞。

第三、讀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師生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緊密相連、普遍關心的問題,選擇發生在師生學習、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見大,才能增強新聞的吸引力。作為一個大學生記者,只要經常深入到同學們的教室、寢室、圖書館、運動場,注意觀察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狀況,了解他們的意見和要求,從他們的意見和要求,從他們最關心、最想知道的內容入手,才能寫出有意義的新聞。

第四、時間和空間角度。有些新聞事實,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空間其重要的程度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有的事實發生在去年算不了新聞,但發生在今年卻要算新聞了;有的事實發生在A學院算不了新聞而發生在B學院卻又算新聞了;有的事件和話題,在一定時期內迫切需要解決,對實際工作能起推動作用;有的問題在一定時期內成為師生關注的焦點。

三、掌握新聞寫作的一般技巧,提煉新聞主題,是寫好第一篇新聞稿的關鍵

記者要寫好一篇新聞稿件,就必須掌握各種新聞體裁寫作的一般技巧。如果是學寫第一篇新聞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基本掌握標題的製作技巧。標題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聞稿若有一條新穎別致的標題,就能象磁石那樣牢牢地吸引編輯和讀者的注意力。

第二、學會寫導語。導語是消息的開頭,是消息中最有價值的部分。國外新聞界有人稱導語是「抓心的手」這就是極言導語吸引作用的。沒有好的導語,就算不上成功的新聞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種新聞體裁的寫法和結構。不熟悉各種新聞體裁的基本寫法,就無法比較得心應手地進行新聞寫作。而謀篇布局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新聞稿件在受眾和編輯眼中的「身價」

第四、理解和掌握新聞寫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實說話。擺事實,用事實說話,這是新聞獨特魅力所在,也是新聞事業不可代替的價值所在。初學新聞的記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觀評價和臆斷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聞事實,使寫出的新聞或空洞無物,或言不及義。

而孕育新聞主題,則是提高新聞稿價值的應有之義。新聞主題是一篇報道的主旨,我們寫任何東西,都要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到底要表現什麼、反映什麼,若是心中無數,勢必信筆塗鴉,不知所雲。如果要反映記者對生活現象和社會問題的基本態度和看法,使寫出的新聞報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導人、就必須注重提煉新聞主題。清代的袁枚對「主題思想」的問題講的精彩。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銅錢,古代的銅錢外圓內方,可以用繩子穿起來,一串銅錢叫「一貫」,袁枚認為,文章的主題就好比是穿錢的繩子,要是沒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思想來統帥你的文字,那你寫的東西就像撒滿一地的銅錢,不能派上用場。如獲得1986年全國高校校報好消息一等獎的《小郎和日本姑娘喜結良緣》(3),如果作者只是輕描淡寫地描述去婚姻本身,而不是站在「為中日友誼寫下了新篇章」、日本姑娘嚮往中國、追求自我存在價值的高度,就不會使這篇消息給人以啟迪和教育,也就成不了一篇好消息。

新聞主題是整篇報道的靈魂,它隱藏於新聞素材之中,一旦我們把它發掘出來,它就會統領全篇,成為整篇報道的中心內容。我們要站在時代和社會的高度,堅持實事求是、不落俗套、貼近生活、讀者至上等原則,運用追根究底法、對比聯系法、見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煉和深化新聞主題。

四、虛心請教,大膽投稿是寫好第一篇新聞稿的必要過程

作為記者,由於缺乏對新聞知識較為系統的學習,新聞寫作經驗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寫出第一篇新聞稿難免不盡如人意。要使新聞稿基本上達到發表的水平,最便捷的途徑,就是虛心請教、不恥下問。一是向有一定經驗的記者請教。從事過一定新聞采訪寫作實踐的記者,具備了一定的新聞實踐經驗,能夠比較有針對性地解決在校園新聞采訪中存在的一些具體問題,使初學新聞的記者能夠少走彎路,盡快掌握新聞寫作的基本技巧。且記者之間朝夕相處,便於接近,易於溝通,能夠大大縮短新聞稿的修改時間;一是向編輯、新聞學專業老師和社會媒體的老師請教。編輯老師能夠按照報紙的報道思想和基本要求,根據自己所體驗的讀者心理和新聞寫作體驗,校正和知道記者的新聞采訪和寫作。新聞專業老師則可以主要從新聞寫作的一般規律和技巧上加以指導,使寫出來的新聞稿更加符合新聞呢理論的要求。社會媒體老師更是能全面的站在社會時間實踐的角度來指導寫作,為以後從事新聞工作大好基礎。

請教的時間,可以貫穿到新聞采訪寫作的全過程。如何培養新聞敏感,尋找新聞線索可以請教;如何擬訂采訪提綱、選好新聞題材、提煉和表現新聞主題可以請教;如何使寫出來的新聞更加符合新聞寫作的要求,更加精彩,更應該虛心向學長、師長請教。

一篇新聞概寫好後,還得大膽投稿。有的初學新聞的記者,或者認為自己的作品羞於出手,即使寫好了,也不敢或不願寄出去,或者總是過分要求稿子的質量,一而在,再而三的修改,結果錯過了報道的時機。如果不搶時間積極投稿,就會讓別人搶得先機,即使你寫得再好,也只能算作又一次練筆了。

當然,大膽投稿不是盲目投稿。如果沒有任何目的,打的是無准備之仗,再好的稿子也可能石沉大海。因此,作為一個記者,一定要認真研究傳播媒介,研究它的版式結構、專欄設置、報道風格、出版(或播出)周期甚至編輯部的人員構成、編輯姓名及聯系電話等。是郵寄的,還要弄清楚通訊地址,保證所投稿件萬無一失地寄到編輯部。這樣一來,就可以在寫稿之前,針對傳播媒介的特點,引導自己的創作思路和方法,對寫作內容和形式作出必要的限制;在新聞稿寫好之後也能夠有的放矢地投遞到報紙等媒體的相應版面、專欄及編輯手中,從而大大增強新聞稿見報幾率(或播出幾率)。

總之,作為初學新聞的記者,只有勇於實踐,大膽嘗試,深入采訪,勤奮筆耕,不斷提高新聞采訪寫作的技巧,才能寫出更多更好的新聞作品
個人體會:寫好新聞,主要是寫好消息。因為,消息,是新聞的主體。
那麼,消息,按具體行業或具體事件來分,有政治、經濟、會、文教、科技、體育、政法、國際等新聞。
按各行各業新聞報道的共性來分,有動態消息、綜合消息、典型報道、調查報告、新聞述評等。

怎麼寫最好?格式如何?簡單地說:一篇消息通常包括導語、主體、結尾三部分。或者,形象的講,一篇消息要求達到「鳳頭、豬肚、豹尾」。
1、導語:消息開頭的一段話。作用有兩個,一是用最簡明的語言把消息的基本的、核心的內容告訴讀者;二是它應當像誘餌一樣把讀者吸引住,使他們有興趣往下看,欲罷不能。因此,一篇好的消息,在導語上是要很下功夫的!所謂「鳳頭」。
2、主體部分。要毫不矯柔造作,極少形容雕琢、清晰無誤地把事情說清楚; 內容要足,信息量要大。所謂「豬肚」。
3、結尾部分。結尾,對消息來說不是很重要。正象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說的:「故事一講完,文章即結束。」所謂「豹尾」。但是,對有些消息來說,寫一個或者發人深省、或者催人振作、或者給人希望的結尾,也很有意義。

新聞稿,一定不要過多引用晦澀難懂的「專家語言」、「專業語言」或大話空話套話,否則,讀者不買帳。
消息導語,即消息的開頭部分。一般指開頭部分的頭一句或幾句話,或第一個自然段。消息導語是消息這一文體特有的概念,是消息與其他文體區別的重要特徵。
重視並研究消息導語的寫作,歷來是新聞工作者的一個重要任務。導語的撰寫能力通常是作為選擇記者的主要標准之一。美國現代新聞學家麥爾文.曼切爾說:「寫作過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那就是寫好導語。」「寫好導語相當於寫好了消息。」
如何寫好消息導語,許多新聞工作者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要求。筆者認為,在談論這一點時,首先應弄清楚,一條好的消息導語應具有哪些品格,然後才是考慮寫作中如何實現這些品格。
一條優秀的消息導語須具備的品格是:
第一,開啟全篇,吸引讀者;
第二,包含並突出了新聞最有新聞價值的內容;
第三,表現新聞事實的時新性;
第四,簡短。
-如何開啟全篇吸引讀者-
任何一篇文章的開頭,都應具有開啟全篇吸引讀者的品格,消息導語尤其如此。從詞義的角度來看,英語中的「導語」一詞的意思是引導、引入;漢語中的「導」字,也有誘導、指導、引導之意。導語的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吸引讀者往下讀,最好是非讀不可。美國新聞學者傑克.海敦說:「導語需要你付出最大的力量。它是促使讀者讀下去的誘餌。」

如何在「導」上做文章,至少有三個方面應予以注意。
第一,要吸引讀者,首先要在導語的內容上努力考慮如何去接近讀者。一些高明的記者常常善於把他所報道的新聞事實與普通讀者聯系起來,設法點明前者對後者的影響。請比較下面兩條導語的寫法:
你的財產稅終於減不成了。
市議會昨晚決定,保持稅收率不變……
——轉引自(美)威廉.梅茨《怎樣寫新聞》
為確保飛行安全,中國民航總局日前做出決定,從今年4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東跑道將關閉整修。為此,中國民航總局要求有關航空公司盡量將被調整的航班安排到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或石家莊正定機場。
(新華社1996年3月11日電)
在第一條導語中,作者著意用了第二人稱「你」,並且提到與「你」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這兩點都無疑是接近讀者的橋梁。它將一件看上去似乎很遙遠的新聞事實與讀者的利益直接掛鉤,讀者讀這條消息時,與其說是關心政府出台的新政策,還不如說是在關心自己的事情。而第二條導語只是直接陳述一項「決定」,未考慮這項決定與讀者有何種聯系。如果是從讀者的角度來表明這將對讀者產生什麼影響,如讀者在這段時間內若乘機到北京,有可能發現飛機只是降落在天津或石家莊等等,這對吸引讀者無疑是有益的。
第二,手法上不拘一格,努力把導語寫得生動活潑。這一點,在第三代導語身上表現得尤為顯著。在導語發展史上,第一代導語追求對事實的完整概括,通常是要素齊全而主次不分,重點不突出。第二代導語改變了這一情況,重點突出新聞中主要內容,以朴實見長。第三代導語則既要突出新聞的主要內容,同時又要在表現手法上突破單一的寫作形式,以多姿多態的面孔吸引讀者。例如:
全國財貿大會上傳說著這樣一件事:上海服裝進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組的職工,救活了兩只「鴛鴦」,換回一大筆外匯。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報》)
這條消息是報道上海服裝進出口公司的職工如何設計出一種更新更美的印有鴛鴦戲水圖案的床單,打開對外銷路的。鴛鴦戲水的圖案在「文革」中曾被斥為「鼓吹談情說愛」而被判了死刑。導語巧借這一事實,用比喻手法生動地突出了新聞中最有價值的內容。
要使導語寫得生動活潑,記者得有敢於創新的勇氣。多年來,有關追悼會的報道,幾乎成了一個固定的模式,但女記者郭玲春的報道《金山同志追悼會在京舉行》卻突破了以往寫作的老框框:
新華社北京1982年7月16日電 鮮花、翠柏叢中,安放著中國共產黨黨員金山同志的遺像。千餘名群眾今天默默走進首都劇場,悼念這位人民的藝術家。
這里,作者僅用52字就把一個最重要的新聞事實交代出來了,而且一反陳規,用描寫式導語報道名人逝世,令人耳目一新。
第三,語言表達應努力做到明晰易懂。如果讀者要費很大的勁才能把導語讀完,或者讀後不知所雲,那麼十有八九要把讀者的閱讀興趣沖走。
一些初學寫報道的人,總是千方百計想把消息導語寫漂亮些,結果是或堆砌辭藻,或雕琢生造,把本來可以表達得明曉的內容弄得晦澀費解,這就起不到誘導的作用。
-讓導語包含並突出新聞中最有新聞價值的內容-
首先要考慮導語中是否包含了最有新聞價值的內容。美國亨特學院新聞學教授詹姆斯.阿倫森曾應中國外交部新聞司邀請來華講學,他舉例說明導語應有實質性內容:
我們訪問了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植物細胞遺傳學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陳英。
阿倫森認為,這樣的導語「只會令讀者望而生厭,不願再看下去。其結果是,往往由於導語的緣故,就使讀者錯過了一些重要人物的有趣的新聞」。所以,他主張改為:
植物遺傳學家陳英在1973年和別人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兩個水稻新品種。
其次,有些導語其中雖包含了最有價值的新聞事實,但並沒有將它放在突出的位置。試比較曾報道過去我國計劃生育工作的兩條消息的導語:
我國政府新近頒布了一項計劃生育的新政策,即一對夫婦只准生兩個孩子,最好只生一個。
一位外國記者寫法不一樣,他寫道:
生兩個好,生一個更好——這就是中國政府和中國共產黨制定的生娃娃的新政策。
第一條導語雖然也將計劃生育的新政策內容包含其中了,但兩相比較,後者則更加突出了,自然更受讀者歡迎。
要做到既「包含」又「突出」,在寫作時就要考慮三個方面的要求:
第一,學會用比較的辦法確定新聞六要素中哪些是最重要的。
請看關於擴建運動場報道的四條導語:
請看關於擴建運動場報道的四條導語:
昨天,西南大學校長宣布,由於上一季度數以千計的球迷沒有座位,學校的足球場將擴大50%,工程費用將靠增加學費解決。
西南大學校長昨天宣布,由於上一季度數以千計的球迷沒有座位,學校足球場將擴大50%,工程費用將靠增加學費解決。
西南大學將通過增加學費籌集資金,把足球場擴大50%,這是因為數以千計的球迷上季度沒有座位。該校鄉長昨天宣布說。
西南大學足球場將擴大50%,因為上季度數以千計的球迷沒有座位。大學校長宣布說,工程費用將靠增加學費解決。
這四條導語所包含的新聞要素一致,但排列時卻有差異。這差異實際上反映了作者對各新聞要素的價值衡量。第一、二條導語強調的是新聞要素中的「為何」,第一條導語還特別把「何時」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但這些並不是新聞的重要部分。第三條導語強調的是怎樣籌集資金的,突出的是「怎樣」這一要素,也不算最好的導語。第四條導語突出「何事」,開門見山地直接提出足球場擴建這一新聞事實。這才是最重要的內容。

第二,從讀者的角度去考慮,什麼要素是讀者最為關心的。毫無疑問,讀者最為關心的內容,理所當然是記者在報道中應特別加以突出的。但在一些報道中,二者並未取得一致。
1994年11月24日《長沙晚報》頭版發了一條消息,主題是《電影盛會已落幕 無名英雄始登台》,報道「第三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進行總結表彰」。從標題和報道的目的看,主要報道電影節組委會總結半個月前在長沙召開的電影節上社會各界作出的貢獻,表彰了一批「無名英雄」。這些「無名英雄」是誰,這當是讀者最為關心的問題,但這條消息的導語是這樣寫的:

本報訊 第三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組委會昨日在湖南賓館舉行總結表彰大會,省市領導和電影節組委會負責人XXX、XX……等出席。
「無名英雄」何在?直到文章的結尾才「始登台」。這種不分主次的錯誤做法成了某些會議新聞報道的模式,反映了在一些人心中的「官本位」觀念,關心的是誰出席了會議,而不是去滿足讀者的興趣。范長江說,「新聞就是廣大群眾欲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實。」越是群眾關注的,越應加以突出。
第三,在表達上應做到開門見山,力避空泛。導語寫作貴在開篇有物,切忌空洞、充滿概念和口號。前面提到的一些優秀導語,都是這方面的範例。然而在某些新聞導語中,空泛的語言、抽象的概念、流行的口號,往往擠掉了重要新鮮的事實。如:
XX市XX學校深入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廣大師生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4. 看電影的新聞稿怎麼寫

先交代最基本的時間、地點、人物(有什麼領導啦一定要寫出來)
然後看了什麼電影,簡要介紹一下內容
看電影時大家是什麼情緒,很認真,感動、憤怒什麼的,這個視情況。。
最後電影看完了,大家有什麼感想啊,你去找一兩個人簡單問一下,在文章結尾帶一下即可
圓滿結束。

5. 文秘知識:新聞稿寫作技巧

新聞稿,也就是通訊,是報紙、電台常用的文體。因此,通訊也應該滿足記敘文的幾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過程、結局或造成的影響),在寫作手法上,也就可以用敘述、抒情、議論等多種手法。但通訊和文學作品又有所不同,文學作品可以虛構,而通訊不可以。這就涉及到了通訊的三個基本特點:真實性、客觀性和時效性,也就是說,通訊必須客觀真實,而且要及時廣播出去。不真實,就是假新聞,不及時就是舊聞,就失去了新聞的價值和意義。這就要求,寫作者必須親臨現場,寫自己親眼所見、真是所感,絕不可以道聽途說妄加揣測。

一、新聞稿撰寫——藉助熱點事件

新聞稿撰寫,不像寫小說、散文一樣需要深厚的文學功底,只要我們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掌握新聞稿撰寫的基本要點就可以寫出一篇優秀的新聞稿。新聞稿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內容的編寫一定要基於事實。

藉助熱點來撰寫新聞稿,其實就是藉助最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新聞來植入我們的軟文廣告。比如:羽木傳媒前段時間就藉助了網上熱議的話題「藍瘦香菇」寫了文章《如何製造網路營銷界的爆紅段子》,就很好的切合了當時的熱點。

諸如此類的新聞宣傳非常多,產品宣傳最好可以藉助熱點事件進行,對於熱點事件一定要發現和總結,要發表自己特有的觀點,這個觀點會引起眾多讀者的關注,他們會同意你的觀點,也或許他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這樣就會造成兩方面的爭論,這樣你寫這篇新聞稿的效果就達到了。

二、新聞稿撰寫——藉助話題

藉助話題說白了就是營造氛圍。利用最新、最熱門的熱點話題來營造新聞點。熱點話題不一定在新聞稿中出現,但是寫作主題的指向必須要有一定的明確性。如《《湄公河行動》電影營銷怎麼做,新聞稿怎麼寫》,此類文章都是藉助話題,製作一種既不會遭用戶排斥,又能滿足媒體內容需要的創意新聞稿。

當然還有另一種方法就是盡量自己去創造話題,但是畢竟是新聞稿,必須要有事實依據。

三、新聞稿撰寫——故事性引入

說起講故事,大概沒有一個人不是聽著故事長大的。我向來提倡講故事的新聞寫作手法,符合讀者的閱讀心理,我們所熟悉的埃德加—斯諾的《西行漫記》和范長江的《中國西北角》,都是講故事的名篇。

講故事的新聞一般都很注重人物的言行,事件的細節,環境的畫面等,注意挖掘新聞事實中具有人性、人情的因素,描述人的生存境遇,捕捉生動傳神的生活情境,展現人性的真善美,從而增加了新聞的可讀性和感染力,也優化了新聞的傳播效果。

對於新聞稿寫作,還有很多種寫法。但是,每一種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當你掌握好這些新聞稿寫作技巧,進行寫作的時候就會輕松很多,也能夠寫出高質量的新聞稿來。

6. 消防電影為主題的新聞稿

為進一步增強學校師生消防安全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不斷提高校園火災防禦能力,全面營造良好的校園消防安全環境.8月31日,鷹潭余江消防大隊消防官兵走進余江一中,為該校師生進行了一場滅火實戰演練.
當日下午16點30分,隨著急促的警報聲響起,演練正式開始.演練假設該校宿舍二樓寢室因電線短路引發火災,火勢猛烈,逐漸蔓延,嚴重威脅學生安全.該校老師發現後,立即撥打119電話報警,並通過廣播向樓內人員下達疏散指令,提醒不要驚慌,要保持鎮靜.隨即,該校40餘名師生在消防官兵的引導下紛紛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俯身迅速從樓梯、疏散通道向操場轉移.40餘名師生在短時間內全部安全疏散,演練取得了圓滿成功.
通過此次演練,不僅使廣大師生更加了解了消防、認識了消防,還提高廣大師生抵禦火災的能力和逃生自救能力,為切實營造良好的校園消防安全環境打下堅實的基礎.

7. 新聞稿怎麼寫

新聞稿寫作技巧

有許多人正在從事或有志於從事新聞工作,它們包括各種媒體記者、各社會媒體通訊員、特約記者、新聞專業的等。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作為有志於從事新聞工作的的人來說:寫好第一篇新聞稿件十分關鍵。結合具體實踐經驗,本文將對次做如下論述:

一、培養新聞觸角和新聞敏感

什麼叫新聞敏感或新聞觸角呢?簡言之,它就是新聞工作者識別新聞的敏銳能力。一個具有新聞價值的事情,別人不能看出它是新聞,而你卻一下就能識別它是新聞,這就是新聞敏感。沒有一定的新聞觸角和新聞敏感,就很難寫出一篇像樣的新聞稿。美國新聞學家卡斯柏.約斯特在《新聞學原理》一書中的一段話,形象的闡述了新聞敏感對於記者的重要性。他說:「一個不善於辨別色彩的人,不能成為一個畫家;一個不懂得和諧的人,不能成為一個音樂家;一個沒有『新聞敏感』的人,也不能成為一個新聞記者。」(1)培養新聞觸角和新聞敏感,善於發現新聞線索,就能夠當事情還在「風起於清萍之末」時,就敏感地察覺到它,並預見它的去向,從而比較得心應手地寫出一篇新聞稿。

具有了一定的新聞觸角和新聞敏感,就不會感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會興奮地發現「生活處處皆新聞了」。在上班下班、吃飯、出差旅遊、住宿乘車等看似沒有新聞的場合,都能發現新聞線索。發表在《人民日報》通訊《新風飯館有新風》(2),就是記者吃飯時發現的新聞。寫出這騙通訊的記者哪天外出采訪,中午趕不回報社吃飯,於是順便走進北京西單新風飯館。飯館里早已擠滿了人。記者正站在飯桌邊躊躇,一位熱情的老服務員笑著招呼,並且很快幫助記者找了座位。對比另外的一些飯館服務態度不好的情景,記者立即感到這里有新聞。經過一番采訪,記者寫出了這篇通訊,為飯館樹立了一個好榜樣。

當然,新聞敏感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記者在采訪實踐中不斷培養訓練獲得的。新接觸新聞的記者,不用說缺乏新聞觸角和新聞敏感,就是基本的新聞知識也不具備。但是,他們經過一段時間的新聞工作實踐,刻苦學習,勤奮筆耕,最後才能成為有一定新聞敏感和寫作能力的記者。

二、積累新聞素材,選好新聞題材,找准新聞角度,是寫好第一篇新聞稿的前提。

人民藝術家老舍曾經對初學寫作的年輕人說過:「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認為「材料少了不好辦。」有個外國記者說:「你要有作為嗎?*8小時寫稿不行,要做24小時的記者。」這些都說明積累素材對寫作的重要意義。作為一個初學寫作的記者,更應該重視積累新聞素材。新聞素材是進入記者視野並被記者所意識,所採摘的生活現象,即從社會生活攝取而來的、尚未通過提煉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沒有新聞材料的積累過程,就談不上新聞寫作的問題,作為記者,要積累新聞素材,必須重視自己的「筆記本」。法國作家果戈里便有一個近五百頁的筆記本,他總愛把自己每時每刻看到的、聽到的傳聞趣事、警句諺語隨時記到這個筆記本上。他說:「一個作家。應該象畫家一樣,身上經常帶著鉛筆和紙張。一位畫家如果虛度了一天,沒有畫成一張畫稿,那很不好。一個作家如果虛度了一天。沒有記下一條思想,一個特點,也很不好。」每一個記者,要寫好一篇新聞稿,就必須養成隨得隨記的習慣,把所看到的一切相關、有可能產生新聞的素材積累起來。一個記者在幾年的采訪過程中積累起來的「筆記本」,將成為他從事新聞寫作和研究工作的「萬寶囊」。

新聞素材經選擇、集中、提煉,其中一部分被記者寫入新聞作品。我們常說:「收集材料要以一當十,使用材料要以十當一」。采訪到的材料多,稿子里使用的材料少,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但是,如果不想辦法提高新聞素材的利用率,讓大量的、有生活氣息的材料「爛」在自己的筆記本里,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初學新聞報道的記者,最常犯的一個毛病,就的不重視新聞材料的利用和選擇,他們恨不能將自己的采訪所得全部堆砌到新聞稿里去,或者面對大量的新聞素材,不知如何下筆。那麼怎樣才能提高新聞素材的利用率呢?一個重要途徑就是盡量把精彩的新聞素材轉化為新聞題材。要選擇那些真實的、有較大新聞價值的、符合新聞政策的材料作為新聞題材,要使選擇的材料新穎、生動、有特色,能夠有助於說明、烘托和突出新聞主題。而沒有被選為新聞題材的素材,也不是全無用處。它還可以作為新聞背景,加強新聞報道的縱深度;或者作為新聞記者的生活積累,幫助記者捕捉和深化主題;或者應用到其他新聞體裁中,搞好新聞素材的綜合利用。

角度,是新聞寫作向自然科學借用來的一個概念。報道的角度,是記者認識被報道對象的思想方法及對被報道對象各「側面」把握水平的綜合反映的結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說明記者處理采訪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聞價值的流程。大量散漫在筆記本上和記憶中的材料,如何進入新聞的既成軌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構成為新聞的特殊由頭,就為記者進入材料的世界打開了一個突破口,開啟了一扇大門;同時,找出最便於讀者接受的角度,實質上是對材料的歸納和梳理,並對讀者認識、接受事實起到了一個「導讀」的作用。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可供我們捕捉和選擇的信息很多。同樣一個新聞事實,選擇不同的角度進行報道就會起到不同的效果。特別是在學校里,它以學年度為單位,許多教育教學活動、文化活動以及生活學習方式,從時間上來說,都帶有周期性循環的特點。如每年上半年是畢業生就業的時期,每年秋季是學校招收新同學的時間,每年都有教師節,每年都有學生到工廠、學校、機關和農村實習等等。如果每年的新聞報道,都僅僅報道活動本身,而不的選擇一個新的角度和切入點,找出一個觀察人物、事物、問題的新角度,從人物、事物、問題的某一個側面入手,給讀者以新的信息,那就勢必使寫出來的新聞失去心意,似曾相識,讀者就會失去閱讀興趣,即使看了也只能是索然無味、如同嚼蠟,從而使時間失去報道的必要性。角度是選擇的恰當與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新聞成功與否。最佳角度的選擇可以變平庸為新鮮,變枯燥為生動,變膚淺為深刻,甚至可以變新聞為舊聞。

要寫好一篇新聞稿,可以注重這樣幾個角度:

第一、思想角度,有啟發性的思想常常能夠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加強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如一個班級的黨章小組開展的活動,單從范圍來說,算不上大的新聞,但如果從加強思想政治學習的角度來看,卻又有報道的價值。

第二、特色角度,有些節日的慶祝活動每年都大同小異,但我們如果找准了該年活動的特色內容進行報道,就能寫出有價值的新聞。

第三、讀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師生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緊密相連、普遍關心的問題,選擇發生在師生學習、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見大,才能增強新聞的吸引力。作為一個大學生記者,只要經常深入到同學們的教室、寢室、圖書館、運動場,注意觀察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狀況,了解他們的意見和要求,從他們的意見和要求,從他們最關心、最想知道的內容入手,才能寫出有意義的新聞。

第四、時間和空間角度。有些新聞事實,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空間其重要的程度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有的事實發生在去年算不了新聞,但發生在今年卻要算新聞了;有的事實發生在A學院算不了新聞而發生在B學院卻又算新聞了;有的事件和話題,在一定時期內迫切需要解決,對實際工作能起推動作用;有的問題在一定時期內成為師生關注的焦點。

三、掌握新聞寫作的一般技巧,提煉新聞主題,是寫好第一篇新聞稿的關鍵

記者要寫好一篇新聞稿件,就必須掌握各種新聞體裁寫作的一般技巧。如果是學寫第一篇新聞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基本掌握標題的製作技巧。標題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聞稿若有一條新穎別致的標題,就能象磁石那樣牢牢地吸引編輯和讀者的注意力。

第二、學會寫導語。導語是消息的開頭,是消息中最有價值的部分。國外新聞界有人稱導語是「抓心的手」這就是極言導語吸引作用的。沒有好的導語,就算不上成功的新聞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種新聞體裁的寫法和結構。不熟悉各種新聞體裁的基本寫法,就無法比較得心應手地進行新聞寫作。而謀篇布局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新聞稿件在受眾和編輯眼中的「身價」

第四、理解和掌握新聞寫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實說話。擺事實,用事實說話,這是新聞獨特魅力所在,也是新聞事業不可代替的價值所在。初學新聞的記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觀評價和臆斷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聞事實,使寫出的新聞或空洞無物,或言不及義。

而孕育新聞主題,則是提高新聞稿價值的應有之義。新聞主題是一篇報道的主旨,我們寫任何東西,都要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到底要表現什麼、反映什麼,若是心中無數,勢必信筆塗鴉,不知所雲。如果要反映記者對生活現象和社會問題的基本態度和看法,使寫出的新聞報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導人、就必須注重提煉新聞主題。清代的袁枚對「主題思想」的問題講的精彩。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銅錢,古代的銅錢外圓內方,可以用繩子穿起來,一串銅錢叫「一貫」,袁枚認為,文章的主題就好比是穿錢的繩子,要是沒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思想來統帥你的文字,那你寫的東西就像撒滿一地的銅錢,不能派上用場。如獲得1986年全國高校校報好消息一等獎的《小郎和日本姑娘喜結良緣》(3),如果作者只是輕描淡寫地描述去婚姻本身,而不是站在「為中日友誼寫下了新篇章」、日本姑娘嚮往中國、追求自我存在價值的高度,就不會使這篇消息給人以啟迪和教育,也就成不了一篇好消息。

新聞主題是整篇報道的靈魂,它隱藏於新聞素材之中,一旦我們把它發掘出來,它就會統領全篇,成為整篇報道的中心內容。我們要站在時代和社會的高度,堅持實事求是、不落俗套、貼近生活、讀者至上等原則,運用追根究底法、對比聯系法、見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煉和深化新聞主題。

四、虛心請教,大膽投稿是寫好第一篇新聞稿的必要過程

作為記者,由於缺乏對新聞知識較為系統的學習,新聞寫作經驗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寫出第一篇新聞稿難免不盡如人意。要使新聞稿基本上達到發表的水平,最便捷的途徑,就是虛心請教、不恥下問。一是向有一定經驗的記者請教。從事過一定新聞采訪寫作實踐的記者,具備了一定的新聞實踐經驗,能夠比較有針對性地解決在校園新聞采訪中存在的一些具體問題,使初學新聞的記者能夠少走彎路,盡快掌握新聞寫作的基本技巧。且記者之間朝夕相處,便於接近,易於溝通,能夠大大縮短新聞稿的修改時間;一是向編輯、新聞學專業老師和社會媒體的老師請教。編輯老師能夠按照報紙的報道思想和基本要求,根據自己所體驗的讀者心理和新聞寫作體驗,校正和知道記者的新聞采訪和寫作。新聞專業老師則可以主要從新聞寫作的一般規律和技巧上加以指導,使寫出來的新聞稿更加符合新聞呢理論的要求。社會媒體老師更是能全面的站在社會時間實踐的角度來指導寫作,為以後從事新聞工作大好基礎。

請教的時間,可以貫穿到新聞采訪寫作的全過程。如何培養新聞敏感,尋找新聞線索可以請教;如何擬訂采訪提綱、選好新聞題材、提煉和表現新聞主題可以請教;如何使寫出來的新聞更加符合新聞寫作的要求,更加精彩,更應該虛心向學長、師長請教。

一篇新聞概寫好後,還得大膽投稿。有的初學新聞的記者,或者認為自己的作品羞於出手,即使寫好了,也不敢或不願寄出去,或者總是過分要求稿子的質量,一而在,再而三的修改,結果錯過了報道的時機。如果不搶時間積極投稿,就會讓別人搶得先機,即使你寫得再好,也只能算作又一次練筆了。

當然,大膽投稿不是盲目投稿。如果沒有任何目的,打的是無准備之仗,再好的稿子也可能石沉大海。因此,作為一個記者,一定要認真研究傳播媒介,研究它的版式結構、專欄設置、報道風格、出版(或播出)周期甚至編輯部的人員構成、編輯姓名及聯系電話等。是郵寄的,還要弄清楚通訊地址,保證所投稿件萬無一失地寄到編輯部。這樣一來,就可以在寫稿之前,針對傳播媒介的特點,引導自己的創作思路和方法,對寫作內容和形式作出必要的限制;在新聞稿寫好之後也能夠有的放矢地投遞到報紙等媒體的相應版面、專欄及編輯手中,從而大大增強新聞稿見報幾率(或播出幾率)。

總之,作為初學新聞的記者,只有勇於實踐,大膽嘗試,深入采訪,勤奮筆耕,不斷提高新聞采訪寫作的技巧,才能寫出更多更好的新聞作品
個人體會:寫好新聞,主要是寫好消息。因為,消息,是新聞的主體。
那麼,消息,按具體行業或具體事件來分,有政治、經濟、會、文教、科技、體育、政法、國際等新聞。
按各行各業新聞報道的共性來分,有動態消息、綜合消息、典型報道、調查報告、新聞述評等。

怎麼寫最好?格式如何?簡單地說:一篇消息通常包括導語、主體、結尾三部分。或者,形象的講,一篇消息要求達到「鳳頭、豬肚、豹尾」。
1、導語:消息開頭的一段話。作用有兩個,一是用最簡明的語言把消息的基本的、核心的內容告訴讀者;二是它應當像誘餌一樣把讀者吸引住,使他們有興趣往下看,欲罷不能。因此,一篇好的消息,在導語上是要很下功夫的!所謂「鳳頭」。
2、主體部分。要毫不矯柔造作,極少形容雕琢、清晰無誤地把事情說清楚; 內容要足,信息量要大。所謂「豬肚」。
3、結尾部分。結尾,對消息來說不是很重要。正象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說的:「故事一講完,文章即結束。」所謂「豹尾」。但是,對有些消息來說,寫一個或者發人深省、或者催人振作、或者給人希望的結尾,也很有意義。

新聞稿,一定不要過多引用晦澀難懂的「專家語言」、「專業語言」或大話空話套話,否則,讀者不買帳。
消息導語,即消息的開頭部分。一般指開頭部分的頭一句或幾句話,或第一個自然段。消息導語是消息這一文體特有的概念,是消息與其他文體區別的重要特徵。
重視並研究消息導語的寫作,歷來是新聞工作者的一個重要任務。導語的撰寫能力通常是作為選擇記者的主要標准之一。美國現代新聞學家麥爾文.曼切爾說:「寫作過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那就是寫好導語。」「寫好導語相當於寫好了消息。」
如何寫好消息導語,許多新聞工作者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要求。筆者認為,在談論這一點時,首先應弄清楚,一條好的消息導語應具有哪些品格,然後才是考慮寫作中如何實現這些品格。
一條優秀的消息導語須具備的品格是:
第一,開啟全篇,吸引讀者;
第二,包含並突出了新聞最有新聞價值的內容;
第三,表現新聞事實的時新性;
第四,簡短。
-如何開啟全篇吸引讀者-
任何一篇文章的開頭,都應具有開啟全篇吸引讀者的品格,消息導語尤其如此。從詞義的角度來看,英語中的「導語」一詞的意思是引導、引入;漢語中的「導」字,也有誘導、指導、引導之意。導語的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吸引讀者往下讀,最好是非讀不可。美國新聞學者傑克.海敦說:「導語需要你付出最大的力量。它是促使讀者讀下去的誘餌。」

如何在「導」上做文章,至少有三個方面應予以注意。
第一,要吸引讀者,首先要在導語的內容上努力考慮如何去接近讀者。一些高明的記者常常善於把他所報道的新聞事實與普通讀者聯系起來,設法點明前者對後者的影響。請比較下面兩條導語的寫法:
你的財產稅終於減不成了。
市議會昨晚決定,保持稅收率不變……
——轉引自(美)威廉.梅茨《怎樣寫新聞》
為確保飛行安全,中國民航總局日前做出決定,從今年4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東跑道將關閉整修。為此,中國民航總局要求有關航空公司盡量將被調整的航班安排到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或石家莊正定機場。
(新華社1996年3月11日電)
在第一條導語中,作者著意用了第二人稱「你」,並且提到與「你」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這兩點都無疑是接近讀者的橋梁。它將一件看上去似乎很遙遠的新聞事實與讀者的利益直接掛鉤,讀者讀這條消息時,與其說是關心政府出台的新政策,還不如說是在關心自己的事情。而第二條導語只是直接陳述一項「決定」,未考慮這項決定與讀者有何種聯系。如果是從讀者的角度來表明這將對讀者產生什麼影響,如讀者在這段時間內若乘機到北京,有可能發現飛機只是降落在天津或石家莊等等,這對吸引讀者無疑是有益的。
第二,手法上不拘一格,努力把導語寫得生動活潑。這一點,在第三代導語身上表現得尤為顯著。在導語發展史上,第一代導語追求對事實的完整概括,通常是要素齊全而主次不分,重點不突出。第二代導語改變了這一情況,重點突出新聞中主要內容,以朴實見長。第三代導語則既要突出新聞的主要內容,同時又要在表現手法上突破單一的寫作形式,以多姿多態的面孔吸引讀者。例如:
全國財貿大會上傳說著這樣一件事:上海服裝進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組的職工,救活了兩只「鴛鴦」,換回一大筆外匯。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報》)
這條消息是報道上海服裝進出口公司的職工如何設計出一種更新更美的印有鴛鴦戲水圖案的床單,打開對外銷路的。鴛鴦戲水的圖案在「文革」中曾被斥為「鼓吹談情說愛」而被判了死刑。導語巧借這一事實,用比喻手法生動地突出了新聞中最有價值的內容。
要使導語寫得生動活潑,記者得有敢於創新的勇氣。多年來,有關追悼會的報道,幾乎成了一個固定的模式,但女記者郭玲春的報道《金山同志追悼會在京舉行》卻突破了以往寫作的老框框:
新華社北京1982年7月16日電 鮮花、翠柏叢中,安放著中國共產黨黨員金山同志的遺像。千餘名群眾今天默默走進首都劇場,悼念這位人民的藝術家。
這里,作者僅用52字就把一個最重要的新聞事實交代出來了,而且一反陳規,用描寫式導語報道名人逝世,令人耳目一新。
第三,語言表達應努力做到明晰易懂。如果讀者要費很大的勁才能把導語讀完,或者讀後不知所雲,那麼十有八九要把讀者的閱讀興趣沖走。
一些初學寫報道的人,總是千方百計想把消息導語寫漂亮些,結果是或堆砌辭藻,或雕琢生造,把本來可以表達得明曉的內容弄得晦澀費解,這就起不到誘導的作用。
-讓導語包含並突出新聞中最有新聞價值的內容-
首先要考慮導語中是否包含了最有新聞價值的內容。美國亨特學院新聞學教授詹姆斯.阿倫森曾應中國外交部新聞司邀請來華講學,他舉例說明導語應有實質性內容:
我們訪問了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植物細胞遺傳學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陳英。
阿倫森認為,這樣的導語「只會令讀者望而生厭,不願再看下去。其結果是,往往由於導語的緣故,就使讀者錯過了一些重要人物的有趣的新聞」。所以,他主張改為:
植物遺傳學家陳英在1973年和別人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兩個水稻新品種。
其次,有些導語其中雖包含了最有價值的新聞事實,但並沒有將它放在突出的位置。試比較曾報道過去我國計劃生育工作的兩條消息的導語:
我國政府新近頒布了一項計劃生育的新政策,即一對夫婦只准生兩個孩子,最好只生一個。
一位外國記者寫法不一樣,他寫道:
生兩個好,生一個更好——這就是中國政府和中國共產黨制定的生娃娃的新政策。
第一條導語雖然也將計劃生育的新政策內容包含其中了,但兩相比較,後者則更加突出了,自然更受讀者歡迎。
要做到既「包含」又「突出」,在寫作時就要考慮三個方面的要求:
第一,學會用比較的辦法確定新聞六要素中哪些是最重要的。
請看關於擴建運動場報道的四條導語:
請看關於擴建運動場報道的四條導語:
昨天,西南大學校長宣布,由於上一季度數以千計的球迷沒有座位,學校的足球場將擴大50%,工程費用將靠增加學費解決。
西南大學校長昨天宣布,由於上一季度數以千計的球迷沒有座位,學校足球場將擴大50%,工程費用將靠增加學費解決。
西南大學將通過增加學費籌集資金,把足球場擴大50%,這是因為數以千計的球迷上季度沒有座位。該校鄉長昨天宣布說。
西南大學足球場將擴大50%,因為上季度數以千計的球迷沒有座位。大學校長宣布說,工程費用將靠增加學費解決。
這四條導語所包含的新聞要素一致,但排列時卻有差異。這差異實際上反映了作者對各新聞要素的價值衡量。第一、二條導語強調的是新聞要素中的「為何」,第一條導語還特別把「何時」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但這些並不是新聞的重要部分。第三條導語強調的是怎樣籌集資金的,突出的是「怎樣」這一要素,也不算最好的導語。第四條導語突出「何事」,開門見山地直接提出足球場擴建這一新聞事實。這才是最重要的內容。

第二,從讀者的角度去考慮,什麼要素是讀者最為關心的。毫無疑問,讀者最為關心的內容,理所當然是記者在報道中應特別加以突出的。但在一些報道中,二者並未取得一致。
1994年11月24日《長沙晚報》頭版發了一條消息,主題是《電影盛會已落幕 無名英雄始登台》,報道「第三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進行總結表彰」。從標題和報道的目的看,主要報道電影節組委會總結半個月前在長沙召開的電影節上社會各界作出的貢獻,表彰了一批「無名英雄」。這些「無名英雄」是誰,這當是讀者最為關心的問題,但這條消息的導語是這樣寫的:

本報訊 第三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組委會昨日在湖南賓館舉行總結表彰大會,省市領導和電影節組委會負責人XXX、XX……等出席。
「無名英雄」何在?直到文章的結尾才「始登台」。這種不分主次的錯誤做法成了某些會議新聞報道的模式,反映了在一些人心中的「官本位」觀念,關心的是誰出席了會議,而不是去滿足讀者的興趣。范長江說,「新聞就是廣大群眾欲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實。」越是群眾關注的,越應加以突出。
第三,在表達上應做到開門見山,力避空泛。導語寫作貴在開篇有物,切忌空洞、充滿概念和口號。前面提到的一些優秀導語,都是這方面的範例。然而在某些新聞導語中,空泛的語言、抽象的概念、流行的口號,往往擠掉了重要新鮮的事實。如:
XX市XX學校深入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廣大師生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8. 作文:電影節閉幕式新聞稿

今天,是電影節的開幕式.全校整整齊齊地來到操場觀看節目.抬頭望去,一幅巨大的電影節開幕式的海報鋪展在眼前.在海報的下面,我看到許多演員、主持人都在忙忙碌碌,難忘的電影節開幕式作文.舞檯布置得光彩奪目,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歡快和喜氣.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觀看節目了.過了一會兒,歐陽老師宣布開幕式正式開始時,掌聲響徹雲霄.「瞧!孫悟空來了!」不知誰在叫,我是東瞧瞧,西看看,就是不見孫悟空.忽然,後面傳來一陣吵鬧聲,我趕忙回頭一看,只見孫悟空從後面蹦蹦跳跳地跳出來了.他一會兒摸這個同學,一會兒扯扯那個同學,活像一隻猴子.正當我們把注意力都放在孫悟空的身上時,前面傳來「孫悟空」的聲音,我回過頭出,看見唐僧穿著袈裟出來了.孫悟空看見唐僧,連忙下跪說:「師傅」於是唐僧帶著悟空去取經了.美麗的茜茜公主出來了,她穿著一身玫瑰紅的裙子,她一邊走一邊微笑向我們招手,像對她的臣民揮舞,她微笑著走了.下一位神秘嘉賓是誰呢?你看,小恐龍從那邊搖搖晃晃的出來了,肥肥的,像一隻小企鵝.你看,大灰狼也出來了,凶神惡煞的好像要把誰吃掉似的.「讓我們閉上眼睛數不清10下,看看是誰來了,」我門數起來,1、2、3、4、5、6、7……哇!原來是可愛的米老鼠小姐,她笑眯眯地說:「同學們,早上好.」「早上好!」我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快樂的時光很快就要結束了,當我們卻意猶未盡,都提出抗義.最後我們張老師為我們拍下了著美好的瞬間.啊!難忘的電影學科節開幕式,願以後的節目越來越好!

閱讀全文

與學校電影活動新聞稿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如何結構故事 瀏覽:337
孩子變大的電影是什麼電影 瀏覽:346
水池裡殺大蛇是什麼電影 瀏覽:435
黃聖依女二電影有哪些 瀏覽:644
老電影劃痕效果濾鏡免費 瀏覽:261
求推薦好看的冷門電影 瀏覽:451
好看的古歐洲愛情電影 瀏覽:615
男生說一部電影好看 瀏覽:90
怎麼買已經下線的電影 瀏覽:297
關於媽媽的電影免費 瀏覽:904
明日邊緣電影在線觀看免費 瀏覽:815
告訴你還能活多久電影 瀏覽:62
下載後的電影如何調字幕 瀏覽:778
管虎的電影好看嗎 瀏覽:70
好看的電影在線magnet 瀏覽:719
在電影片段如何發抖音 瀏覽:760
復仇者聯盟完整版電影免費 瀏覽:167
上海有多少家萬達電影院 瀏覽:564
電影笑傲江湖免費視頻 瀏覽:473
好看到空難電影 瀏覽: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