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微觀世界》電影觀後感
《微觀世界》這部紀錄片又譯作《草叢里的居民》,是雅克·貝漢記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他以獨具匠心的角度,將纖毫世界變成壯麗的奇觀展現在我們面前。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微觀世界》電影觀後感,希望能幫到您!
篇一:《微觀世界》觀後感
今天突然知道原來有這樣一個小任務,去看《微觀世界》,我開始還不知道是電影,然後去網路了一下說《微觀世界》著力體現自然界微生物的各種情況,把微生物界的情況放大了放在人們的面前,給人不同角度的感官體驗,揭示了生命的奧秘和意義。本片耗資巨大,歷時4年,完成了無數令人無法想像的拍攝,在業界絕無僅有!讓我對這本電影產生了興趣。
我是一個很怕小蟲子的人,看到蟑螂都樣尖叫的我,當打開電影以後聽到里各種蟲鳴,伴隨著一張張的圖片,讓我渾身不舒服。但在我害怕的同時,進入我眼睛的畫面,就是一個毛毛蟲蛻變的過程,看到醜陋的毛毛蟲,經過一步一步的堅持,化繭成蛹,然後突破艱難變成美麗的蝴蝶。讓我覺得這個醜陋的毛毛蟲也不是再是那麼丑態。
這讓我想到剛剛過去的4。20號的地震與過去很多年的5。12的四川地震,在地震之前她們也是像毛毛蟲一樣的平凡,沒有經過苦難的磨礪,但是在地震之後,生存下來的人們就像蛻變後的毛毛蟲一樣,她們的內心對生存的堅持,讓她們蛻變成了美麗的蝴蝶,就算再遇到什麼困難,她們能在堅持不懈下生存下去,變的更美麗。
漸漸的看下去,電影中的音效很有趣,對昆蟲的形態也表現的頗具擬人化。讓我對昆蟲有了新的認識:你見過「親吻」的蝸牛嗎?而在影片中,製片組可謂是跋山涉水發現了這兩只蝸牛的愛情故事。當提到蚊子的時候,你肯定會是一副厭惡的表情,但是蚊子的誕生過程在攝影師的拍攝下卻是那麼的美麗,一隻蚊子的初生,掙扎著破殼而出,那份虔誠、那份聖潔,當你見證一個生命的誕生的時候你不得不贊嘆大自然的神奇。當兩只甲蟲「偶遇」之後,揮舞著他們那巨大的鉗子進行決斗,為了突出這震撼的效果,製片組動用了一個樂隊為他們的戰斗配音,給人的震撼可想而知。影片中還有這樣一種生物,很像毛毛蟲,他們只會跟隨走在前面的同類,永遠不自己開拓新的路線。以至於當隊列中能夠第一位的成員跟上最後一位的尾巴以後,整個隊列就變成了一個環形,一直轉圈行走下去,停滯前進,當有那麼幾只打亂了隊形,後果就是亂成一堆了,看來自然界與人類世界也有相似的規則。這部影片中最有意思的就是一隻屎殼螂的故事了,話說一隻屎殼郎風塵僕僕的運送著他那巨大的『果實』,走著走著,卻不知天有不測風雲,他的『果實』被地上一根怪異的地刺扎了進去,開始他還不清楚是什麼情況,費力的推動著,刺也只能越扎越深,過了一會,他貌似知道出了什麼狀況,只見他先在糞球下面挖了一個小坑,慢慢的將糞球推了出來,繼續快快樂樂的向遠方推去,如果非要給他加上一個結局的話,那肯定是他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因為蝸牛的堅持才能成就這段愛情,因為蚊子的堅持才能讓我們看到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好,因為屎殼螂的堅持才會讓生活感覺到幸福,因為……在影片中,我們不得不贊嘆導演手法的細膩,一場雨,給自然界帶來的肯定是生機與活力,當大雨濕潤了干澀的大地,雨珠掉進了池塘,小小的蟲子在雨中嬉戲,躲避著碩大的雨珠,但總有幾個倒霉的被砸的暈頭轉向。雨後,自然界的萬物受到雨露的滋潤,煥發出了更大的生機,當鏡頭移動到一片葉子上的小露珠上面的時候,你會發現那麼普通的露珠也是那麼的可愛,他就像是一個小鏡子,將周圍的'萬物都盛在了他那晶瑩的小肚子中了。
雖然昆蟲在我們肉眼下是很小的,她的堅持在我們的眼中也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就是因為有這樣的小小得堅持,讓我們的大自然變的美麗與動人。
篇二:《微觀世界》觀後感
這部紀錄片又譯作《草叢里的居民》,是雅克·貝漢記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他以獨具匠心的角度,將纖毫世界變成壯麗的奇觀展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禁不住靜默、傾聽和欣賞這奇妙的微觀世界。
觀賞影片的過程亦是一種審美的過程。大自然下的微觀世界給予我們太多驚喜和不可思議。讓我們不得不佩服視角主人的才慧,以至於發現,照亮了它們,將自然物與審美意識完美的契合於一體,從而創造出一種靈境,形成「呈於吾心」而見於自然物、自然風景的審美意象,即跡化生成自然美。導演以藝術的角度,契合「人們」審美的需要,使人依據掌握的知識與經驗為基奠,促使主體的的審美意識與自然物契合,所謂「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的境界,真實的顯現了微觀世界,這種人與自然物契合產生的異想世界就是自然美。
意象世界照亮了一個真實的世界,就是說影片所呈現的是真真實實存在的。而與自然世界不同的是,影片是以審美的需要更改了微觀世界的呈現方式。拍攝角度為我們做出觀察角度的選擇,使我們更易與草叢下的世界溝通交融,使之成為審美活動並產生意象世界。意象世界便是照亮了一個有意味、有情趣的生活世界,還之本來面目,即為「自然」。我們要想了解自然就必須先靠近自然,但若真正靠近卻是大多數人所不願的或是有條件制約無法靠近,這種「距離」消解了審美意象的生成,這也體現了自然美產生的依據。恰好,攝影機幫了大忙,它在導演的指揮下,貼近自然世界記錄了生活的世界,這一過程便是「發現」與「照亮」,這讓我們可以從精神層面與自然物交融,體味自然美的魅力。
「丑」是一種審美形態。受自然地理環境、社會文化環境和具體生活情境的制約,美與丑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倉廩實而知禮節」,對於翩翩士子來說,花卉是美的是用來對所愛女子表達愛意的,而對於那些尚未果腹的乞者來說,饅頭才是美的,可以美美的享用。美與不美,藝術與非藝術,就在於審美主體在自身處境中能否產生快感上的升華而生成審美意象。當我們觀賞影片事時環境與意識都告訴我們是「自由的」、「安全的」,蜘蛛、毛蟲、螞蟻與我們是有距離的,此時只是作為能否「興」的對象。這里所講的「距離」,我國唐代詩人王維曾詩意的表述過,即所謂「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對距離的選擇也是決定美醜轉換的一個因素。
蟲子爭斗的「戰爭美」,交配的「性愛美」,行為的「秩序美」,這一切都是我們審美過程中真是存在的,不論何種角度、何種意象。因此,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鏡頭下的世界」是主管的生命情調與客觀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滲,成就的一個活潑玲瓏,奇妙自然的靈境,而並非是純客觀的世界。
莊子曾經說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天地的大美是一種無是非,無差異的齊一醇和之美,可理解為廣泛的美。而影片中的美只是導演從自身審美意識出發所做出的選擇。我們受時代、文化等的因素影響,所發現的美只是天地大美之中的一部分。可以說是我們對天地大美的選擇性接受,進而興,遂成美。
《微觀世界》給我們自然美的感受和啟發,天籟之音,天地之美,都需我們靠近與欣賞。
B. 微觀世界觀後感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微觀世界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同學們,你們知道微觀世界嗎?一天,我在網上看了科學記錄片《微觀世界》,裡面的內容讓我感到新奇,覺得那座山上的動物、植物真多,而且它們的生活習慣也很奇怪,在我的腦子里出現了一個又一個問題,我也深深感到動物世界可真奇妙啊!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又查閱了資料,最後終於了解到什麼是微觀世界:人的肉眼可以分辨直徑大於0.1mm以上的物體,小於該尺度的事物都屬於微觀世界。物質是由大量肉眼看不到的粒子——分子、原子或離子等構成的。而分子則是由更小的粒子(原子)構成的。物中信至於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分子、原子、原子核、電子都非常小。通常將人們感官所不能直接感覺到的微小的物體和現象分別叫做「微觀物體」和「微觀現象」,而將這些物體和現象的總體叫做「微觀世界」。
相信你看了以上的文字,對微觀世界有所了解了吧!
看了《微觀世界》後,我發現動物居然是有思想的,有愛的。你看:在草叢里,有兩只巨大的蝸牛在親密的親嘴,在看的時候我想:它們是不是也會不好意思,臉也會紅?動物世界裡一定也有愛情的。
我還看見屎殼螂用小小的身體去推糞球,給我們人類帶來了潔凈,特別是遇到上坡時,它想盡辦法用整個身體去推糞球,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糞球推上去。這體現了屎殼螂不放棄、不退縮和頑強的精神,這點也讓我有所感觸:一個小小的動物都這樣,我是一個這么大的人,是一個少先隊員,我遇到困難再退縮那可太不對了。所以,我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也一定要發揚這種毫不退縮、勇往直前之前的精神。
《微觀世界》是一部表現自然界生命體的電影,看後會讓我們懂得,任何生命都是平等的,只是承載生命的身體不同罷了。我們是人類,它們是動物。生命只是以不同的形勢存在著,不論是美的還是丑的,也不論是大的還是小的,是高級的還是低等的所有的生命都有權利好好的活著。他們與我們一樣是大自然的造化,都是地球上的主人,我們沒有權利去剝奪它們的生命。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是上天的恩賜,讓我們好好愛護我們的動物朋友吧。
這部影片,帶我走進奇妙的動物世界,讓我了解了動物的思想、生活習慣,也促使我去探索動物的奇妙現象,讓我增加了很多科學知識。同學們,有時間你們也看一看吧!相信收獲一定會很大。
他是法國一位微不足道的導演,他花了二十年的時間拍攝了「天地人」三部曲,培如既《微觀世界》、《鳥的遷途》和《海洋》。他就是雅克.貝漢,《微觀世界》告訴我們,生命的渺小與偉大,昆蟲是最好的詮釋。
在豐富多姿的自然界中,人類、植物和動物一起生存,動物中有很多昆蟲罩輪,這些昆蟲在我們人類的眼裡氣若游絲。有時,就算是被自己「謀殺」了幾只昆蟲,你也絲毫沒有察覺,若無其事地做著生靈塗炭的事自己也不知道。因為它們實在太小了,小得可以與一粒塵土相比,讓人根本分不清楚。有一種昆蟲叫屎殼郎,它體型略扁,體長5一30毫米,頭扁平,前肢矯健,是一種完全變態昆蟲。屎殼郎的專職就是滾糞球,它們會把自己的卵放在糞球里,讓孩子們平平安安地出生。
《微觀世界》里的屎殼郎,是堅持不懈,不怕困難的動物。它滾著糞球出現在鏡頭前,頭朝地腳朝天地倒退著,圓滾滾的糞球比它高出很多倍,遍地的糞塊,使路變得坎坎坷坷,它依然堅持著。忽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屎殼郎跟糞球骨碌碌地滾下一個小斜坡。但它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變成一隻半途而廢的懶蟲,而是站起來,將糞球又一次往上推。天不如蟲意,它又一次掉了下來,但還沒有結束,它沒有被失敗打倒,而是又一次站起來,推著糞球……終於,它戰勝了重重困難。
可是生存真的很不容易,又一次,它陷入困境,推了一會兒,糞球被一根光禿禿的樹枝「絆住」了,不管屎殼郎再怎麼推,都推不動,它開始絞盡腦汁地想辦法,想不出來就只好硬碰硬了。它使出了吃奶的勁去推糞球,功夫不負有心蟲,糞球終於脫離了魔爪。
屎殼郎堅持不懈的精神,跟我的同桌有幾分相似。同桌是一個白白胖胖的女生,她立志要減肥,於是每天都讓我陪她去操場跑步。剛開始,我尋思著,過不了多久她就會知難而退的。日子一天天溜走了,陪她跑步已經將近一個月,我不免有些驚詫,她居然能堅持這么久,也許,這就是決心吧!
這部影片的每一個片段都會配上不同時音樂,有激烈的,有浪漫的,有歡樂的,也有緊張的……雅克.貝漢從不同的角度拍攝不同的昆蟲,體現它們獨一無二的魅力。二十年的努力,只為這曇花一現的片刻,他真的很值得欽佩。
這個童話世界裡的每一個「子民」都是有靈魂、會說話的。我們每個人都該靜下心來,安靜地去聆聽,去熱愛大自然。讓我們一起走進昆蟲,讀懂昆蟲,關心昆蟲,愛護昆蟲,愛護大自然,使我們的綠水青山更有靈性,讓大自然更加美麗和諧。
《微觀世界》講的就是那些小昆蟲,生活中我們人類不太不太低頭去注意到的小動物們的世界。影片開頭卻不是小的世界,人們看到的是猶如一枚搖曳在天際的蒲公英籽的視角,法語童聲班合唱清澈聖潔,伴隨人們穿行雲端。字幕過去,鏡頭突降,撥開雲霧是生意盎然的原始草原,再快,再快,嗖忽間我們的世界降臨地面,抬頭再看時,原本高亢遼遠的天空已經被草莖四分五裂,童聲嘎然而止我們終於來到了微觀世界。
接著是迅速切換的短鏡頭,半靜態的,對象是各個小世界的臣民,透明的,辛勞的,給人最為生意盎然的一瞥。鏡頭再次拉開,如同故意吊觀眾胃口似的,男子的短暫獨白事實上這部影片我沒聽懂一句台詞或是歌詞只是過場,無關緊要,讓人在小景深、虛影像間找尋剛才豐滿的鏡頭、小世界的存在。實際上,鏡頭再次降低到草間,雨後初霽的勃發的草地,透射著陽光反射著草莖的串串水珠,音符般排列,被刻意快放了蒸乾的過程,不過沉浸在其中的人們的眼球定是毫無察覺,模擬水珠的背景樂太輕佻愉快,初出地穴的螞蟻太慵懶貪婪小世界果然無處不在。導演慣用的手段,一是在每一組鏡頭切換的時候都拍攝一組遠景,緩慢的旋轉鏡頭,從遠處的山水掃過,搜尋的意思,看了幾遍就知道,他這種貌似眾里尋他千網路的行為,最終導致的還不是落在腳下的覺察,繞是有趣。
本片無以倫比的攝影技術,獨具匠心的拍攝角度,將森林下、草叢下的世界無數倍放大到你的面前,昆蟲、草葉、水滴無不纖毫畢現。竟成為壯麗的奇觀。本片獲得第二十二屆凱撒電影節最佳攝影和最佳剪輯獎。你會驚訝於在我們的腳下,竟有這樣一個世界存在。這是黎明時分,在地球的`某一處隱藏著星球般巨大的世界。茂草變成了森林。小石頭變像高山。小水滴形同汪洋大海。時間以不同的方式流逝。一小時就像過了一天,一天像過了一季,一季像過了一生。想要探究這個世界。我們須先保持靜默。傾聽和觀賞這奇跡。
《微觀世界》這部影片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審美上的意義,還有更多的是教育意義。它敦促人們:在不斷變換的社會環境下,永遠不要迷失了最初的美好,而要保持一顆質朴純凈向上的心。
這次課上,老師給我們播放了又一部大師雅克貝漢的作品《微觀世界》,感觸頗深。這部影片描繪的是微觀世界的景物,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都用鏡頭將其放大,展現在觀眾面前,不免會讓我們感覺到有些神奇並且十分的期待它們的世界會是怎樣的。
影片開頭展示在我們眼前的就是一些昆蟲,這些平時人們都比較討厭的、不願意靠近的,但是通過鏡頭,卻看到了它們的可愛之處。由此可見,盡管世界很大,它們很渺小,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員,它們的存在為我們的世界增添了光彩,也向我們人類展示了它們強大的生命力。
從鏡頭的角度上看,整部影片都是採用的一種特殊手法,那就是將微觀世界放大。導演將它們生活的日常很好地展示在我們眼前。令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成千上萬的螞蟻在野外尋找糧食,每個人似乎都有它們要完成的任務,它們搬著比自己體型大些的食物,一點一點將這些食物搬進洞內,那場面可以用浩大、壯觀來形容,向我們人類深刻詮釋了團結就是力量這句話的深層含義,也給我們人類上了寶貴的一節課。還有兩只蝸牛的愛情史,在鏡頭前它們深情擁吻,不禁讓人感嘆動物之間的愛情也是那麼的浪漫,簡直羨煞旁人。從解說詞的角度上看,整部電影的解說詞真是少的可憐,但卻絲毫不會影響其效果,反而藉此來告訴我們,不需要過多的語言,只需要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就可以了。從結構設置的角度上看,《微觀世界》這部影片並沒有說嚴格地按照一定的順序,而更多的是通過不同微觀動物的日常生活區一一地進行闡述和描寫,這樣不但不會讓觀眾覺得視覺疲勞,反而會時不時地讓觀眾眼前一亮,興趣更加濃烈。從後期技術的角度上看,真的不得不贊嘆這一塊了,後期真的很棒,微觀世界是我們人類很少關注的,但是卻通過鏡頭,我們看到了很多從未接觸過的,而且色彩搭配得很好,讓觀眾看了之後便印象深刻,無法忘記。從音樂音效的角度上看,不得不說屎殼郎運送糞球這一場面了,搭配這一畫面的是軍樂,屎殼郎推著糞球,途中糞球扎到了一根細刺上,它拚命地推,還換了不少方式,終於將糞球推了出來,配樂簡直相得益彰。還有就是兩只蝸牛在深情擁吻的時候,配樂是超級浪漫的,無疑不襯託了當時的纏綿氣息。
總的來說,這部《微觀世界》是一部很有創意性並且能給人以思考的電影,導演將微觀世界的動植物拍攝出來給大家看,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個小生命巨大的力量,值得我們人類去學習。
或許你沒留意,或許你沒發現,在我們的世界中,還存在著一個小人國,它們就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天之驕子昆蟲。統治石炭紀的昆蟲,被放大了幾千倍: 90 厘米大小的蜻蜓,振翅聲響直沖天。公共汽車大小的巨型馬陸千足蟲,一種蜈蚣,經過森林草折樹倒。人頭大小的蜘蛛,捕捉貓一樣大小的獵物現在,這些巨人早已不存在了。但是,還留下了一批小人,全身長刺的毛蟲,力大無窮的獨角仙,還有那些平時不起眼的螞蟻《微觀世界》中的主角,當然是惡渾渾的毛蟲啦。最震撼人心的,還是要算大旱時期,一大堆一大堆的松毛蟲排在一起,進行大遷徙。一列列松毛蟲排成一路縱隊向前進發,就像一條渾身長長刺的大蛇一樣,身子一拱一拱的,就想沙漠中的沙丘在移動。這裡面還有一個小插曲:這邊一隊松毛蟲正向前爬著,忽然,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又有一隊松毛蟲慢騰騰地從側面爬了過來,並且它們搶先一步,奪下了前進的道路。另一隊只好等待著,看似傻傻的樣子,卻在不經意見瞅准機會,乘著對方一個空當,迅速地插隊跟了上去。
鏡頭跳過,我們來到了小湖泊,水蠅演員閃亮登場。這個輕功高手正坐在水面上悠閑地抹著水珠。這是,一隻倒霉的食蠅從空中咕嚕咕嚕地掉了下來,被水蠅發現了。水蠅弓起背,蛇一樣的眼睛閃著一絲冷漠,修長的四肢綳緊了,隨時准備出擊。突然,水蠅惡虎群狼一樣撲向實蠅,並用修長的四肢按住實蠅,不讓它垂死前猛烈的掙扎,之後,它不緊不慢的把吸食器插入食蠅體內,不一會兒,實蠅就不在動彈。食蠅壯烈的犧牲,水蠅漠不關心,只是不緊不漫地享用起豐盛的大餐。誰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早在一旁窺視的綠蠑螈沖出來,大開殺戒,無奈這只水蠅一下子從捕獵者變成獵物,一下子就葬身虎口。這下可驚動了旁邊的水蠅,水蠅大軍邁開長長的步子,沒命地四散而開,不愧為輕功高手,不一會兒水面上便沒了蹤影。其它還有水老虎水蜘蛛,小型惡魔行軍蟻,它們都向大家展示了各自的絕技,更有能為保護家園而付出生命的黃蜂。
微觀的世界真是奇妙,因此我們要在生活中多看,多聽,多觀察,才能不斷發現自然界的奧秘,探索更多未知的東西。
《微觀世界》是用膠片記錄生命的國際大導演雅克·貝漢的作品,歷時二十年,是自然紀錄片的典範。該作品著力體現了昆蟲在自然界的生存狀態和生活方式。無論是兩只纏綿的蝸牛旁若無人地親吻,還是一群極長的毛毛蟲井然有序地遷徙,都能令人想起美好的童年記憶,那時的我們與自然十分親近,昆蟲是我們要好的玩伴。
從主題深度上來看,《微觀世界》突破了現代社會中物慾橫流、人工造物的一種現狀。雅克·貝漢選擇了人們日常視覺中看不到或極易忽視的一個群體——昆蟲。小小的昆蟲,經過放大的鏡頭展現在大屏幕上,原來是那麼宏大,那麼神奇,令人驚嘆不已。
從內容創新上來看,《微觀世界》不僅向我們展示了昆蟲們的成長,而且通過一系列的細節來表現昆蟲的各具特色。我們知道勤勞的蜜蜂,但我們不了解其在采蜜過程中需振動無數次翅膀來維持飛行;我們知道美麗的蝴蝶,但我們不了解其在蛹中破繭的艱辛;我們知道屎殼郎,但我們不了解其在推屎行進中的不易。雅克·貝漢帶我們進入了一個既陌生又熟悉的昆蟲世界,讓人深受震撼。
從鏡頭質量上來看,《微觀世界》以無與倫比的攝影技術將微小的昆蟲世界放大在我們面前,即使一顆小小的露珠都能成為一幅壯麗的景觀。螞蟻搬家,"鐵牛"大戰,蝸牛親吻,蝴蝶鑽出蛹殼,瓢蟲吮吸露水,蜘蛛吐絲捕獵物等一系列生動有趣的畫面,都是通過鏡頭細致的捕捉才展現在我們眼前。
從解說詞上來看,《微觀世界》只有在開頭部分採用了簡短的解說詞,這些解說詞的運用將全片主題和基調給人們簡單進行了介紹,這些介紹為後面自然聲音的出現奠定了基礎,使人們能更具目的性的觀賞。
從音樂音效上來看,《微觀世界》多採用自然的聲音和節奏的快慢輕重來表現昆蟲的生存狀況。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在毛毛蟲行進時的音樂。轟隆隆的打擊樂後,忽然出現了非常滑稽的節奏感很強的沙沙沙的音樂,然後一群步調一致、像軍隊一樣整齊有序行進的毛毛蟲占據了整個畫面,即使偶爾會有插隊者,但就連插隊也是那麼的不慌不忙,令人忍俊不禁。實話說我最討厭的昆蟲就是毛毛蟲,但看到這個場景時,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油然而生。
《遷徙的鳥》從宏觀上展現了鳥兒的遷徙過程,而《微觀世界》則從最微小的方面來表現昆蟲的境遇,兩者各具特色。但兩者相比之下我更喜愛《微觀世界》,更偏愛於那些勾起我許多童年回憶的可愛的蟲子們!
最近,我看了一部生動有趣的電影《微觀世界》。
這是一部無聲電影,影片中拍下優美的自然風光,一幅幅精彩的畫面,就展現了昆蟲們的五彩繽紛的生活,還把小動物們拉近、放大,把我們帶進了一個神奇的世界。
黎明,太陽還沒有升起,草叢中,池塘里,泥縫間小動物們開始了新的一天。蚱蜢停在草葉上貪婪地吸著自然的甘露,沒想到螳螂已揮舞著大刀悄悄靠近,蝴蝶出繭,天牛打架……小昆蟲們的動作讓我看得目瞪口呆。
在影片中,有許多場面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隊毛毛蟲在地面上排著隊前行著,它們首尾相連像一列行駛中的「火車」,井然有序,就算前方有障礙物,它們也能巧妙地繞行,……屎殼郎也不閑著,後腿抓緊球,頭朝下,用前腿走路,快速的把糞球運回家,不料途中出現意外,糞球被樹枝絆住了,只見它左轉轉,右瞧瞧,想盡一切辦法把糞球艱難地從樹枝上解救下來。要想把食物順利帶回家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遇到上坡路一次又一次的滾下來,但是它從不氣餒,經過自己的努力,終於把糞球運回家。午後,暴雨剛過,太陽從烏雲後面跳了出來,到處還濕漉漉的,螞蟻的家園被大雨沖得一塌糊塗,天剛放晴,螞蟻們又忙碌開了,有的抓緊時間重建家園,有的外出覓食,忙得不可開交。這些不起眼的小昆蟲們讓我大開眼界,讓我明白堅持就是勝利,團結就是力量。一隻蚊子的出生,更讓我驚嘆不已,它掙扎著破殼而出,那動作像一名正在翩翩起舞的舞蹈家。
在《微觀世界》里,我聽到了蟲鳴,看到了花開、看到了揮著大刀的螳螂、看到了喝水的瓢蟲、看到了排著隊前進的毛毛蟲,看到了蜘蛛張網以待,手腳並用地,把誤入網中的小蟲纏的嚴嚴實實,讓我知道了在我們腳下竟然有這樣一個神奇的世界。在它們眼裡,茂草變成了樹林,小石頭變成了高山,小水滴形如汪洋大海。
我是第一次如此清晰的看到這么多昆蟲,它們在它們的世界裡自由自在的生活著。昆蟲雖小,但它們的智慧和勇敢令人敬佩,不怕困難,團結一致。它們之間也有親密無間的友情、親情,互相愛護。
電影看完了,影片中那精彩的畫面印在了我的腦海里,在生活中我從未去注意觀察它們,但是它們的世界依然那麼自然而美好,它們的心靈,它們的工作多麼令人起敬。我們人類要保護環境,愛護動物,與所有生命和諧相處。
「叮咚,哧,咋!叮咚,哧,咋!叮咚,哧,咋!」
——題記
一粒灰塵,亦或風絮,飛過一個人的肩頭,但他沒有察覺。此刻,那塵粒正徐徐降落,當然,在它那仍是疾速的。
它撞到了一根草棵前,發明頭頂是高聳入雲的草間。太陽占據了整個天空,巨大的蝗蟲挪移粗壯的前腿——歡迎來到這微觀的草叢。
這是一部奇異的紀錄片。因為你的眼睛是那隻黃蜂,那條毛蟲,那群螞蟻的迷迷糊糊,似大驚小怪,實則細致入微的眼睛;你的耳朵是那隻屎殼郎,那隻灰蝴蝶,那條竹節蟲的轟轟隆隆,似誇張放大,實微風過耳的耳朵。
這是一部情感豐富的紀錄片。但你可不要將人的七情六慾強加於他,因為它用音樂給了昆蟲一張傾訴的嘴。黃蜂工兵們養育幼兒,是神聖於斯的,所以在角落的大提琴手便拉起飽含滿足而又沉重沉緩的琴聲;野雞捕食螞蟻,於野雞這「兇殘」的捕食者是歡樂,於微怒於敵人的;於螞蟻則是擔心 慌亂 和仇視的,於是便響起了充滿樂趣與力度,又急促而憤憤不平的交響樂聲。
不過,這亦是一部奇怪而又引人深思的紀錄片。
它的鏡頭無不在一個個草叢 樹叢,或小池塘里,可為何叫做微觀「世界」?
可能是因為對於壽命惟獨不過10天的各種昆蟲來說,這就是它們的全部。
電影開頭說:在這里,一時就是一日,一日就是一月,一月就是一季。
為什麼微觀的世界又如此誘人?
當這個世界縮小了千萬分之一時,也許所有的思想與情感都會消逝,只餘生存的本能和單純的生死。
每一次放眼微觀的世界,對每一個人都是一次系統的重啟,當然數據不會丟失。你投身於這些小小的,不值人類一提的,單純生物的倔強 無知,卻是勇敢 清純的生活之中,你會發明也許一個生物的本質就是這樣。我們生而為人,統治了地球,可仍然離不開這些生存的本質,為何為人,人能做什麼?也許對微觀世界的觀察會加強你的思量。
為什麼以動物的角度看世界?因為這樣單純,不摻雜視覺神經的感觸;它為什麼又要賦予動物音樂,想像他們的情感?因為這不是微觀的草叢,而是有意縮小的世界,鑽研整個世界太難,就來看看這小小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