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影評 > 春光巷電影主題音樂餐吧怎麼樣

春光巷電影主題音樂餐吧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5-02-06 17:55:51

1. 成都周圍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1、紅岩頂

紅岩頂,一個比牛背山更美的地方,一個離貢嘎更近的勝地。一座360度無死角的觀景平台,是無數攝影愛好者必去之地。登山2小時就可以看到日出、雲海、星空、雪山,關鍵是連5歲小朋友都可以登頂,真的很適合全家出動了。

2、天台山

成都天台山位於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巴蜀四大古城之一的「文君故里」邛崍市,森林覆蓋率達94.4%,空氣清新,是個釋放壓力的絕佳好去處。

3、九皇山

這里可能是成都周邊最美的粉色花海,漫山遍野盛開的辛夷花營造出浪漫指數10W+的夢幻色彩,醒來就可邂逅無盡的粉色浪漫。

4、康定

康定幾乎濃縮了川西所有的絕美風景,而康定情歌更是其中的翹楚,一日四時景,早晚不同天。

5、蒙頂山

這里常年負氧離子爆棚、日出雲海傍身,更是世界認證的茶文化發源地,每年3、4月春光和煦時,是成都人周末近郊踏青出遊的首選地。

6、安岳石刻

安岳石窟擁有中國最精美的觀音經變像--毗盧洞北宋紫竹觀音、唐代最大的道教石刻群--玄妙觀、五代最集中的石窟群--庵堂寺等,特別是宋代造型更是達到中國石窟藝術的巔峰,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2. 電影2046中的一段插曲...

你自己從下面看看有沒有想要的吧,呵呵

2046 Main Theme (With Percussion)by Shigeru Umebayashi
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

王家衛在《花樣年華》中曾拿過日本作曲家梅林茂(《夢二》導演鈴木清順)仿效探戈舞曲而做的Ryumeji's theme為之放大,隨著張曼玉搖曳的旗袍在暗巷和梁朝偉不斷邂逅,反復擦身而過。這次王請他為《2046》譜曲,此首主題曲還是頗見功底,小提琴
配上重節奏的擂鼓,昂揚且頓挫,未來世界的火車在飛快的賓士,夜空下斑駁的色彩,2046的大門開啟。

Siboney – Instrumental by Xavier Cugat

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老相識?還記得阿飛嗎?那隻無腳的,一直一直飛……

不羈的阿飛孤身去菲律賓尋找親身母親,沒曾想滿腔的希望卻換來一個冷清的背景,他無所畏忌的走入火車站,沒錢買假護照還吊兒郎當。在《2046》里劉嘉玲還是那個叫「露露」的舞女,只是《春光乍瀉》里的「小張」(張震)變成了她的新歡,男歡女愛,在煙花燦爛地,頹靡的那樣刺目。

Sway by Dean Martin

「抱著我,跟我跳舞,讀我的搖擺,起來吧……」

這歌詞挑逗吧,這首老歌的演唱者是60年代演歌具佳的狄恩馬丁(Dean Martin)。他在沒進入演藝圈曾做過拳手,賭場發牌員等。後面憑借英俊的外型和優美的嗓音出道,接著又踏入影視圈。狄恩在銀幕上充滿男性魅力,銀幕下也是個縱情酒色的傢伙。他低沉灑脫的歌聲,像是述說一個不願受愛情牽拌的男人,游戲人間。

The Christmas Song (Fast Version) by Shigeru Umebayashi

聖誕快樂!已經有太多太多的各種各樣演譯的版本了。而此曲在《2046》里出現的只是簡單的音樂演奏,音樂本身是輕松,舒服,小幸福的,可在《2046》里梁每次聖誕節就是伴著他憶起生命里出現的女人。美好的永遠是回憶,事過境遷,讓人揮之不散,萬家燈火的聖誕節一個男人的寂寞在蔓延......

Julien et Barbara by Delerue, Georges

如果說能「抄襲」別人音樂是王家衛的一大本領(當然也許他是在向誰致敬),那這次被他「盜竊」的是法國新浪潮導演楚浮(Fran-olstruffaut)《激烈的周日》。法國作曲家喬吉斯達勒魯(Georges)為此曲的原創者,曲名就是片中的男主角和女主角的名字,他也是多部楚浮電影的配樂師。在這部黑色的電影中,女主角愛上了有婦之夫的上司。喬吉斯達勒魯曾獲得三座法國愷撒獎,五度提名奧斯卡,在1980年憑《情定落日橋
》摘得奧斯卡桂冠。

Siboney by Connie Francis

添上歌詞,女歌手康妮法蘭西斯(connie francis)帶著庸懶、憐憫、心有戚戚的聲線卻是干著挑逗、誘人的勾當。如果說在《花樣年華》里梅林茂還是帶著東方似的促使男女互相吸引,那麼這回初識、窺視、互瞄就是一場西方似的的周旋;相同的是旗袍還是一套接著一套,那種女人天生具有的嬌柔地氣息在空氣中張狂的宣洩著,你們是遇見的,眼波流轉間,我們彼此都知道那會是一段新的故事。

Interlude I by Shigeru Umebayashi

大提琴,只有大提琴,只是大提琴在哭泣。沉寂,死亡一般,短短地三十幾秒,游離在邊緣的周圍。無奈是我心情,往昔成了揮之不去的永遠,失落吧,怎麼不說話。她走了嗎?為何還要對她傷心,你在抽離中遠走,醒時的夢為何還痛徹心扉。

Polonaise by Shigeru Umebayashi

這是波蘭舞曲里的一種,它叫波羅奈舞曲。是曲式莊重、節奏舒緩的三拍舞步,大
音樂家蕭邦就曾經寫過許多波羅奈舞曲。梅林茂借用這樣的形式編寫了這首配樂。在悠揚的小提琴聲中,他和他生命中的女人輕盈、親密、飛速的越過,只為跟上她們的腳步,這種距離沒未停止過,嚴肅、冷峻。仿似剎那間那次的相愛就變成追憶。在電影中,每次的放手,它都會出現。

Casta Diva 選自歌劇《Norma》by Angela Gheorghiu

諾瑪,義大利歌劇作曲家貝里尼的名作。描述古羅馬帝國時期,女祭司諾瑪違背神論愛上了不該愛的人,她的痴心換來對方的薄意,他竟然愛上另外一個更年輕的女祭司。這首《聖潔的女神》表現出一個女祭司對女神的虔誠又透露著她的心聲:聖潔的女神啊,請賜於我們和平,親愛的人啊,請回到我的身邊……而《2046》里的王菲和日本人的戀情受到父親強烈的反對,還逼女兒不準和他來往,她一個人在房間、有月光的樓頂徘徊著,反復念著日文,真摯的守望他們的愛情,一如諾瑪對著女神傾述自己的心事。

Perfidia by Xavier Cugat

這又是一首由西班牙音樂家Xavier Cugat所寫被王家衛放在《阿飛正傳》裡面的音樂。劉德華所扮的警察在電話亭走走停停,終於還是決定去跑船的夜晚;張國榮在火車上記起那一秒,眼睛閉上的瞬間。王家衛曾說非常喜歡這段音樂,本來想把它放在《花樣年華》里,最後還是沒用,結果回到《2046》,老毛病還是忍不住又犯了。

2046 Main Theme (Rumba Version) by Shigeru Umebayashi

不同版本的主題曲,少了強烈的節奏感,小提琴聲中只添了類似於中速的「非洲鼓」,用緩慢的鋼琴穿插改變成倫巴舞曲。音樂變得凄涼柔美,在2047房窺視2046的女人,世界其實不大,一個男人,一個女人;世界又太遼闊,兩間房,兩個世界,明天會是怎樣?

Lost by Shigeru Umebayashi

迷失。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放在我的手上,我無法把握……

有人說:如果你有秘密無法對人述說,就在山上找棵森,再挖個洞,把你掖著、藏著、痛苦的秘密埋葬在裡面,蓋上你就會忘記。如果女人變得無所謂,愛情變得毫無所謂,世界也變得更無所謂,那麼就迷失吧,盡管你知道有一天麻木的酒醉後,你會在某個清晨醒來,又一次痛徹心扉。

Dark Chariot by Peer Raben

皮爾若班(Peer Raben)從1968年開始為德國電影人法斯賓達(Rainer Werner Fassbinder)創作電影音樂,法斯賓達的四十多部電影有二十五部是皮爾若班創作的。法斯賓達的電影始終透著一股頹糜的風格,這首(黑色戰車)從鋼琴的獨奏開始,漸漸進入一種細膩的狀態;而梅林茂的主題音樂狂勢奔放,兩種種音樂相得益彰,如果說接近黴菌內在,還是得點皮爾若班。

Sysiphos At Work by Peer Raben

西西佛斯(sysiphos)是希臘神話中的人物,神處罰他必須將一塊巨石由山腳推到山頂才能把他自地獄釋放,但他卻又無法阻止石頭不斷的滑落,只能日復一日反復循環著。皮爾若班在法斯賓達的電影中用這樣的音樂表達糾纏不清的愛情,既然已經是註定的無果的循環,又何必太過強求?《2046》如出一則,既知宿命又何苦強扯。

Decision 選自《A Short Film About Killing》 by Zbigniew Preisner

這是已故波蘭電影大師基斯洛夫斯基《十戒》中(殺人影片)的一段音樂,作曲家普列斯納(zbigniew preisner)長期與基斯洛夫斯基合作,擅長編寫交響樂章為其配樂,其他的代表作有《維若尼塔的雙重生活》、《籃、白、紅》等,為大師電影里復雜的道德命題,留下絕妙的音樂註解。

Long Journey by Shigeru Umebayashi

他和她萍水相逢,她是個神秘的「老千」,卻會為這個偶遇的男子傾力相助;她的那身黑旗袍讓他想起另外一個蘇麗珍,只是他不確定她會不會和他一起走?在暗燈下,面館里,他重復著和一個叫蘇麗珍女子的相遇,他只記得她說這個世上只有他對她最好。於是他問:你會不我一起走嗎?她把一付牌紙平攤在桌面上,回答:你贏了我,我就跟你走!

Adagio by Secret Garden

每當記憶的列車的自語開始,就會出現這首曲子,機器人在記憶的時空穿梭,情慾如流水般的幽幽湧出,每個人的臉上有種發霉的滋味。音樂出自挪威秘密花園樂隊(secret garden),樂隊由挪威作曲家兼鋼琴家羅夫(roiilevland)和愛爾蘭小提琴家菲歐紐奧拉(fionnuala sherry)組成,兩人演奏曲帶有一慣的北歐特有的居爾特風格,即使沒有人聲部分,也能用音符帶來一種與大自然的空靈氣質。

Interlude II by Shigeru Umebayashi

純粹的管樂吹奏,只有惆悵;列車前行,思念倒退,心往美好的地方遊走;在只有麻木的機器人的車廂里,語言失去了意義;一切都是枉然,女人象是一堆廢鐵;將進酒,麻醉的裡面是個烈火的心;冰涼的未來世界,誰可以告訴我,我是否曾經愛過......

The Christmas Song by Nat King Cole

這支耶贊歌曲來自已故爵士天王納京高(Nat King Cole)的版本,至於他有多經典,在《花樣年華》里的三首歌已讓我們見識了。王家衛曾說選音樂一定要音樂能配上那個時代,那種氛圍。在我記憶裡面好象王也提起過他母親是非常喜歡納京高的,六、七十年代的香港,我們可以想像在隨處可見的餐廳,煙霧緩緩上升的某個角落,那裡面是躲藏著紅著雙眼的女人,還是傳來一陣美妙的歡笑。

2046 Main Theme (with Percussion ~ Train Remix) by Shigeru Umebayashi

列車上的老闆告訴你,但凡去過2046的人沒有一個回來,你是不是還是不改初衷?列車在未知的隧道里呼嘯而過,清脆的響鈴已千鈞一發之勢敲亮,上車、下站、男人、女人、國語、粵語、日文、英語,兩個或者一群,從什麼地方開始,在什麼地方停止,沒有人給我們答案!(部分內容摘自《2046》OST·王家衛《音樂獨白》)

3. 描寫大理的散文

天下風花雪月,人間魅力大理!大理,一生不能不到的地方!下面讓我們來欣賞關於描寫大理的散文吧!

關於描寫大理的散文(一)

洱海,這面光潔的梳妝鏡,南北長百里,東西寬十餘里,就放在它前面。蒼山,這扇錦屏,高達八里,寬百餘里,就豎在它背後。

蒼山十九峰,自北而南,宛如十九位仙女,比肩並坐,相偎相依,好像在對鏡理妝,凝視洱海;又好像在顧盼著蒼山下、洱海邊的終年盛開的繁花,默默欣賞。

山巔白雪皚皚,好似一條又細又白的紗巾,披在頭頂,顯得分外灑脫。

大理,好一幅風景畫。大理,好一首抒情詩。

大理,這神話之鄉,處處皆神話。

任你走到哪兒,誰都會津津有味地指點著告訴你:

這是蛇骨塔。據說從前洱海出現了一條怪蟒,興風作浪,吞食人畜,常用尾巴堵住洱海出口,海水泛濫,淹沒田舍。這一帶人民可遭殃了。大理石匠段赤誠,決心為民除害。他手執寶劍,身捆鋼刀,縱身人海,與蟒搏鬥,被蟒吞入腹中,他在蟒肚裡滾來滾去,用鋼刀將蟒刺死,自己也身葬蟒腹。人民將蟒撈出,破開肚子,把段赤誠起出來,把蟒燒成灰,拌入泥中,在蒼山馬耳峰下,修了這座塔來紀念他。

這就是蝴蝶泉呀!據說當年泉邊住著一戶人家,有一個姑娘,長得可美呢!姑娘有副好心腸,她愛上了一個年輕樵夫。國王聽說姑娘長得好,就把她搶到宮里。樵夫深夜把她救出來,國王派人追到泉邊,二人知無可逃,就投泉而死,化為蝴蝶,雙雙飛去::瞧,那就是蒼山玉局峰!「望夫雲」就出現在玉局峰上的天空呢!據說從前大理南詔王有位公主,心腸好,長相美。她愛上一個年輕的窮獵人,一塊逃到玉局峰上的岩洞里。國王大怒,就請法9耐巴獵人打死在洱海里,變為石騾。公主日夜想念,不久也就死去,化為一朵白雲,出現在玉局峰上,像在探望似的。這朵雲一出現,洱海上就狂風大作,白浪掀天,直到吹開海水,露出石騾,才風息雲散呢。這是::瞧,那就是::啊,只要你有情致聽,這兒的故事真比《天方夜譚》還多呢!縱讓說上一千零一夜,也未見得能說完!不論誰到這兒,都會恍如置身神話境界,禁不住從心坎里發出贊嘆:大理好。

可是,更好的是大理人。他們正依著黨的藍圖,創造著比神話還好的現實呢!

一個臨別晚會上,大理白族自治州文藝單位的幾位同志們和我們聚在一起,暢聊起來。她們都像暴雨之後,洱海猛漲,海水來不及傾瀉一樣,那洶涌激盪、傾吐不及的千言萬語,一齊湧上心頭,都爭著說:

「我們大理可好著呢!你喜歡我們的『風花雪月』嗎?我們這兒流行著這樣的::啊!怎麼說呢,也可算是詠大理的四景吧:

下關風,上關花,下關風吹上關花。

蒼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蒼山雪。

來去匆匆,怎能品出『風花雪月』的味兒呢?」

於是有的同志說大理含蓄得很,不讓客人到此一覽無余。有的說大理是一篇好文章,越讀越耐人尋味。有的說大理是杯醇酒,芬芳馥郁的味兒,一口嘗不出來。最後都說:

「再來吧,下次再來。可別忘記我們的風花雪月呀!下次再來,我們准備在『花前月下』,陪你乘下關風,破洱海浪,游我們洱海的水晶宮,在我們自治州的水晶宮里表演::」我連忙笑著插道:

「那時你們可再不能像剛才那樣,表演《新媳婦走娘家》了,那是水晶宮呀。」

一陣笑聲過後,就都又搶著說:

「怎麼呢,那時我們就表演《仙女遨遊水晶宮》吧。不過,伴奏的將不是我們的樂隊,而是下關風。風聲所至,萬籟齊鳴。這是我們水晶宮里的交響樂。我們將在洱海月、蒼山雪的清輝交映中,翩翩起舞。咱們將在水晶宮里共餐洱海月映照的蒼山雪吧,那才別有情趣呢!::」風花雪月::大理,它美,美得別致、有情趣。

大理風,不,應該說是下關風吧,確實了不起。我一到這兒就領略到了。我住在樓上,窗子又正對風口,每夜狂風大作,龍吟虎嘯,屋瓦齊鳴。真比黃山玉屏樓、獅子林的風還要猛烈。大風一起,我就想這大概又是望夫雲想看石騾子。風聲之大,聳人聽聞。原來下關地當洱海入漾濞江的出口,由蒼山十九峰最南的斜陽峰下的山谷中,奪峽而出,直奔下游的瀾滄江去。這又深又窄的峽谷,是個大風口,正對著大理平川的下關。所以,勁風陣陣,呼嘯而來。其來也,如錢塘怒潮,萬馬奔騰,地動天搖。多少弱不禁風的人,都會聞風色變呢!描寫大理洱海的散文

大理的花,也別有風骨。狂風中,盡管它的枝葉身干,隨風俯仰,而花苞卻睥睨一切,迎風怒放。

大理繁花如錦,真是「花花世界」。大理人也別有情趣,有福氣。他們愛花、養花,幾乎成了風習。尤其白族同胞,幾乎家家院內是繁花,戶戶門外有清流。他們把花當作美好生活的一部分。花好還須綠葉襯,這翡翠般的綠葉,正襯托著他們那幸福的「生活之花」呢。描寫大理洱海的散文

大理的花又多又好。尤其是茶花,如果說雲南茶花甲天下,那麼,大理茶花就該是蓋雲南了。

茶花品種之多,達七十餘種。什麼蝶翅、大紫袍、雪獅子、大瑪瑙、童子面、恨天高::啊,不是記憶力好的園藝家,誰能記得清它們的稱號,辨得出它們的容顏呢!花朵之大,有直徑達七寸者。顏色有紫、有白、有粉、有紅::接枝後,一株樹上可開出數千朵五彩繽紛的花朵來。

灕江還有上千年的萬朵茶花呢。尤其是大紅的茶花,老遠就把人的眼睛、人的心魂都吸住了。盛開時,火焰般的滿樹通紅。假使孫悟空再現,定似為這兒是火焰山了。至於下關風啊,也會認為這是鐵扇公主扇起來的呢!而「恨天高」這稱號啊,是否也因為它想同齊天大聖比高

關於描寫大理的散文(二)

下關風,下關一年四季都有大風,有時風力達八級以上。關於下關的風,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蒼山斜陽峰上住著一隻白狐狸,她愛上了下關一位白族書生,於是化作人形和書生交往,他們相愛的事被洱海羅荃寺的法師羅荃發現了,他不容他們在一起,便施法將書生打入洱海。狐女為救書生,去南海求救於觀音,觀音給她六瓶風,讓她用瓶中的風將洱海水吹乾以救出書生。當狐女帶著六瓶風回到下關天生橋時,遭到了羅荃法師的暗算,跌倒在地,打碎了五瓶風,於是大風全聚集在天生橋上,故下關風特別大。按科學的解釋,是因為蒼山十九峰太高,擋住了東西兩面的空氣對流,而蒼山斜陽峰和哀勞山脈的.者摩山之間的下關天生橋峽谷僅為下關空氣對流的出口,所以下關的風特別大,尤其是在冬春季節,行走在天生橋峽谷對著的街道上,大風吹的人站立不住。

上關花,上關位於大理蒼山雲弄峰之麓,是自唐代以來形成的拱衛大理的要塞。在關外花樹村有棵名「十里香」的花樹,傳說為仙人呂洞賓所種,花大如蓮,每年開12瓣,潤年開13瓣,花色黃白相間,美麗誘人。花後之果殼黑硬,可做朝珠,因而又叫朝珠花。到清代晚期,由於游觀的人太多,特別是官府的達官貴人到此賞花,都要當地白族群眾招待,人民忍受不了這種白吃負擔,於是把上關花坎了。據考證,上關花就是木蓮花,此花在大理境內到處都可以見到。

蒼山雪,蒼山上的積雪為何千年不化,在大理民間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古代,有一批瘟神在大理壩子中橫行霸道,使人民「十人得病九人亡」。有白族兩兄妹為拯救受苦人民,在觀音的指引下學法歸來,將瘟神都攆到了蒼山頂上,讓大雪凍死。為了讓瘟神永不復生,妹妹還變作雪神,永遠鎮住蒼山上的瘟神,於是蒼山雪人峰就有了千年不化的白雪。而實際上是因為蒼山海拔太高,山頂氣溫低的緣故。

洱海月,每到農歷八月十五日的中秋節晚上,居住在大理洱海邊的白族人家都要將木船劃到洱海中,欣賞相映在海中的金月亮,天光、雲彩、月亮和海水相應在一起,形成一幅優美的圖畫。關於洱海月,流傳最廣的是天宮公主下凡的故事。傳說天宮中有一位公主羨慕人間的美滿幸福生活,下凡到洱海邊上的一個漁村,與一漁民成婚。公主為了幫漁民們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就把自己的寶鏡沉入海底,把魚群照得一清二楚,好讓漁民們能打到更多的魚。從此,寶鏡就在海底變成了金月亮,放著光芒,照著世世代代的捕魚人,於是成了「洱海月」,供人觀賞。

關於描寫大理的散文(三)

引子

傳說,有一個叫風之城的地方,矗立在一片連綿的群山和一個高原湖泊之間。 每當風吹過人們的面頰,他們就會忘記過去的一切。 很多人背景離鄉,來找這個風之城,然後站在城池的垛口,敞開胸懷,讓風把一切煩惱,憂傷,一切的傷痛吹走。然後,就在這世外桃源留下來,成為目光清澈的子民。

大理,一生不能不到的地方。

來此之前,你要把自己清空,放下雜念,可以聞到大理的春天。 只有你是一個空空的籃子,才能盛裝大理的野花,蔬菜和水果;才能包容流雲,清風和明月。只要你進入大理的地界,那東邊洱海溫柔的天光,西邊蒼山氤氳的雲影,就是一部浪漫影片的布景。

大理,一個讓一切重新開始的地方。

你的每一次到來,都是第一次。 而她,亘古不變地等著你。 大理,是回家的路,洱海月是大理人穿過夢鄉的一條船,每一個迷失的孩子,都能在這里找到家。

沒來過大理的人,對大理的印象,多半源於兩處。一是金庸的《天龍八部》,把這個山明水秀的悠悠古城,變成了清遠神秘的浪漫江湖。再就是上世紀50年代的電影《五朵金花》中耳熟能詳的主題歌:「大理三月好風光,蝴蝶泉邊好梳妝」。讓大理這旖旎的風光,咿呀唱軟了每一隻傾聽的耳朵。

而當你真正站在大理古城街頭時,便會明白,那些文字、影像或音樂構建出來的浪漫,的確是有出處的。 這是一個柔軟的城市,你一伸手,就可以掠到一縷柔軟的花香,一片未及化作雨的雲,和一絲若隱若現的甜蜜。看著大理人平靜而微笑著的眼睛,你或許無法想像,這里也曾經是一個王者之邦、一片戎馬之地。這溫柔的風,曾經吹起獵獵的戰旗,而那湛藍的天空,也曾經傳遞著蕭蕭的狼煙。

這里曾是一座池固若金湯的城池。看這威嚴的大理古城,便能想像出當年那些殘酷的戰爭。這城牆,牆體內部用的是土石,外部用的是特製的城磚, 而粘合劑竟是蛋清和糯米。這些既可入菜又可養生的東西不可思議地進入建築領域後,空前的加大了城牆的牢固性。城樓上建有敵樓群15座,垛口1560個,彷彿隨時等著箭羽凌空而來。南北門外有寬寬的護城河,洱海和蒼山是它的天然屏障。 那驍勇善戰的大理,已經成為歷史的剪影。或許,她本就無意做一個野心勃勃的城市。當時光流轉,將那咄咄逼人的戰旗與狼煙盡數吹散之後,大理,便蛻變成一個溫柔可人的宜居之地。 這里擁有所有與幸福有關的因素:富饒的土地、秀麗的河川、明媚的天空、四季的春光、翻卷的白雲、燦爛的陽光,還有什麼,比平靜安寧地生活在這里,更值得人珍惜?

這靜靜的城牆,守護著大理。也守護著這綿延百年,卻又彌足珍貴的悠遠生活。 600年來,一代代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用他們內心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與熱愛,修建出這座像世外桃源一般美麗,卻又觸手可及、帶著溫度的城市。 他們把這個城市修葺出清一色青瓦白牆的房子,鵝卵石堆砌的圍牆,青石板鋪就的街道。他們不分季節的養花種樹,在每家每戶締造一個大小不等的花園,種植著名貴的蘭花、山茶、杜鵑,或拿不上檯面的含羞草、狗尾巴草,讓各種花紅綠蔓伸到牆外,連出一條條花巷,把芬芳彌漫了全城。他們延續著唐宋遺風,把清冽的泉水從蒼山上引進城裡,穿街繞巷,讓叮咚的水聲不絕於耳,如彈奏的三弦。 他們在每一個人氣旺盛的街角種上大青樹,讓它用幾百年的時光雕刻出一把把傘,庇護著它腳下對著情歌、嗑著瓜子、玩著、編著草帽、做著扎染的子孫。 我慶幸我生在這個悠緩的小城,因為慢,當許多城市都已經失去本來面目的時候,我們還能擁有這樣一個面容清晰的故鄉。

每一個清晨,都由歡樂的鳥鳴喚醒。陽光從洱海的東岸一寸一寸移過來, 古城的街道也跟著一寸一寸披上鍍金的衣服。小城在流動的花香中緩緩醒來。先是老人的咳嗽,然後是卸門閂的聲響。牙刷在杯子里攪動的水聲,廚房裡與早餐有關的鍋碗瓢盆聲。 這個城市永遠不會有疾馳的地鐵,飛奔著上班的人群,甚至連自行車都少有人騎,它有的是坐在院子里下棋的老人,蹲在溪邊洗菜的母親,同樣邁著無比舒坦腳步的年輕人。 你會在來大理的第一個清晨便愛上這里,因為你發現自己已經很久沒有這樣注視生活。 你會有很多時間去愛自己的生活。愛這樣的細碎。愛這樣的細碎中透出的溫柔。只是,很多時候,很多人,都在奔忙中,離它最愛的生活,越來越遠。他們築起厚厚的城牆,卻連自己都不知道該固守什麼。於是,在未來的某一天,這匆忙堆砌的城牆轟然倒地的一刻,才恍然發現,在這么長的時間里,他們從不曾為自己種下一棵樹,一朵花,掘一汪可以止渴的泉,砌一條通向其他城池的路。

大理永遠是寧靜的。它就是靜的。像星空一樣深邃而悠遠。 今夜就飛去大理吧。在那裡與你童年的故鄉記憶相遇。與你少年時痴迷的小說相遇。與你曾經看過的舊電影相遇。與你一直想要的溫柔相遇。

莫道大理銷魂,只因風花雪月。

關於描寫大理的散文(四)

似乎人天生就有一種本能的嗜好!總是懷念過去,也會對一個小小的城記憶深刻,深到能窺見洱海低掩埋著的美麗與神奇。

她!溫柔得只聽見風的聲音,不知道這個小城曾經出現過多少次,在筆者意念的璨爍里,或許有很多人還記得金庸先生筆下流淌過她的名字,是那麼充滿著神奇和令人嚮往,是天堂!真的是可以《在雲上愛你》。

山和水完美的結合,山圍繞著水,水回繞著山;天和雲恰到溫柔的映襯著,天是雲的夢,雲兒是天的閑暇。站在山和水的邊緣,緊逼著你的雙眼,只留下夢的翅膀在飛翔!

天藍極了!難能可貴的自然的饋贈在這里卻變得那麼的輕易,或許是上帝的有意的遺忘。撿一個雨剛剛下過後的雨後,也是那個黃昏,緊緊靠著戀人的肩頭,看著蒼山頂的夕陽慢慢沉入夢幻中。你可以聽著下關風慢慢的給你描述著這千百年來匆匆又緩緩的流轉過的故事,然後愛上一座城,戀上這山與水的環繞。

與生俱來的感性一下子就湧上心頭,癱軟在地上,不肯邁開一個步子,生怕每一次的振動都會給夢一個來不及的驚擾。在大理!你可以盡情的道盡風花雪月之詞,看盡世間風花雪月之美!風的急促有致,也許最懂風的要數西洱河畔的綠柳;花的楚楚禪味,不羈的踏上似那攀援的凌霄花;雪的難得可貴的開在,達到一個高度才知道她的寒而微美;月的攝人心魂,最好的劃著小舟在洱海里泛舟。

這個小城太適合你放下所有的情愫,尋夢!做一個時光的聆聽者,在有月光的夜晚里慢慢,借著風的輕輕傾訴著。挽不住一袖清輝,惆悵變得無濟於事,漫步在古城的青石板砌成路上,真正尋得著小橋流水人家的古樸。忍不住快要抓住的心事逸樂,卻要強抑住快要潰不成堤熱淚。

抵達!夢!只是如蒙蒙間飄過的雨煙!心事就是那敲打在青瓦白牆雨滴,遮不住那易碎的四處散去。背上行囊,兩三好友,沿著河邊走,這邊的山遠了,那邊的雲兒近了,城遠了,城遙遙的投進你的眼波里。

生活在這個城裡的人!似乎就像陶淵明筆下活在世外桃源里的人們,不知道四季的變幻有多認真,寒冷與炎熱似乎只是書本上、外地人口中的一個名詞。懶懶的!躺在座椅上,在院子里看著雲兒的稠稠密密,稀稀疏疏繞蒼山。

這個小城是夢駐足的地方!彷彿蝴蝶也忘記輕盈的舞動,停留,卧在一棵楊柳枝頭真實的延續著愛情美。噢!原來愛情也跌落在這里了。一份愜意,厚厚的採摘著望夫雲不肯散去的憂愁!

最喜歡下雨時的小城!撐著雨傘,邁著輕盈的步子,用指尖輕輕觸摸古城牆淌下的雨珠,滴滴的干凈,似血滴的滴落,滄桑也變成是龍鍾老態的滴滴傾訴,卻不悲傷只是為了留住曾經。大理的雨!是最懂得人世間的感情的,溫柔的,似乎是那麼的賢惠,體味人間苦楚,遮一城穢澀!涼涼的,剛好一件衣裳就可以禦寒;清新的,如晨的干凈,明湄。

這座城載不動太多的憂愁!所以你若來,請不要心事重重。

有著古典的妝容,有著高原的清秋,有著賢惠古樸的淑女氣質。不濃不淡,適合你用一生去的愛,去迷戀上。一旦走進就不肯離去……

山水相依,古老與現代的剛好融匯,站在天堂與大地的邊緣尋尋荇荇!就像「魅力大理!是你一生不得不去的地方!」一樣。擇一城終老!

4. 求《陽光燦爛的日子》 《英雄》《花樣年華》《畢業生》影評 3000字以上

樓主,您好:
以下是我組織摘抄的一些影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有什麼問題可以聯系我!祝好!

《陽光燦爛的日子》

很早就想寫一篇關於這部電影的評論,因為這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部國產電影,也是個人認為目前為止國內最好的青春片或愛情片。
把這部片子定位為青春片或者愛情片並非臆斷,姜文和王朔其實並不是在這個片子中講述文革,而是在講述文革期間的他們自己的青春和愛情,《陽光燦爛的日子》這個片名本身就說明了問題――沒有誰會認為那個特定的年代真是一段陽光燦爛的時光,但是電影開頭就需要我們仰視的偉大領袖雕像也好像在用他的巨手指點我們:「……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因為對於這群孩子來說,沒有父母管教,沒有老師的約束,有的只是啤酒、老莫、香煙、武鬥和內參片的文革只是一段讓他們盡情闖禍的日子,這種無止境的自由在孩子們看來是最陽光燦爛的生活。與此相呼應的是,在電影的結尾,電影膠片的顏色由彩色變成了黑白的,也許姜文認為文革的那段日子應該是馬曉軍人生中最多姿多彩的時光,跟那段最肆意的生活相比,現在的他縱然開著卡迪拉克也已經失去了當年那燦爛的色彩。
既然是青春片,愛情當然是少不了的,撬鎖那段場景其實是暗示了馬曉軍在愛情剛剛開始萌芽時的好奇心理,所以他撬開的第一把鎖當然就應該是鎖著避孕套的抽屜,因為好奇的而引發的探索也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直到遇見米蘭,確切的說應該是遇到了米蘭的照片。在那個經典的把玩望遠鏡的場景中,馬曉軍有了生命中對異性的第一個燦爛的發現,所以當時看到的米蘭照片居然是彩色的,然而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們應該記得那個時候是沒有彩色照片的,一直到80年代初彩色照片都還是剛剛出現的奢侈品,所以隨著對米蘭神秘感的逐漸消失,她的照片也在馬曉軍眼中失去了初見時的光彩,變成了原有的黑白色。在瘋狂迷戀米蘭的時候,馬曉軍也從同伴那裡聽說了米蘭的「事跡」,但是對米蘭的好感使他根本沒有去理會那些傳聞,然而米蘭與劉億苦關系的曖昧,游泳池裡面一幹人等為米蘭的爭風吃醋,使得他對米蘭所有美好印象的一次次被打破,最後將米蘭踢入游泳池的那一腳明白無誤的表示了此刻馬曉軍對她的不屑與厭惡。
與之對應的另一個情節是:米蘭第一次出場的時候,在馬曉軍的眼中她的步履如此輕盈,神秘不可測,高不可攀,可是在電影快結束時米蘭爬上游泳池展示身材的那個場景中,觀眾會留意到在馬曉軍視角中,米蘭爬上游泳池的動作是如此的笨拙,在彷彿是馬曉軍審視她的眼光的攝影角度里,觀眾也會和他一樣感覺她是如此肥胖,這跟第一次見到米蘭時她戴著墨鏡距人千里之外的記憶差距是如此之大,已往馬曉軍能夠近距離接近米蘭無非是她讓他給自己倒水洗頭或者用自行車載著她去農場,而在對曾經愛戀過的異性的所有神秘感消失殆盡後,馬曉軍終於擺脫壓抑了很久的感情沖進了米蘭家裡,扯斷了那根想早就渴望扯斷的束縛在米蘭腳踝上的鑰匙鏈,之後那個在國內影院公映版中刪去的米蘭半裸的鏡頭表現了馬小軍渴望發泄的青春沖動,也見證了他與那段懷著朦朧的愛情感覺在屋頂上穿行的青少年馬曉軍的決裂。
就像文革中的陽光在那個特定的時代如此燦爛以至於不真實一樣,片中唯一的雨中的場景在全片暖洋洋的色調中也顯得如此不真實,也許正因為不真實,所以馬曉軍不真實的幻想都在這個場景中成為了現實,在這場雨中場景里,馬曉軍出人意料地一改往日的小心翼翼,放聲大米蘭的名字,當米蘭問他「你怎麼了?」的時候,他在片中毫不猶豫地唯一一次當她的面的說出了那句一直縈繞在他心裡的話——「我喜歡你!」,而米蘭也如他所願,和他緊緊擁抱在一起,這是整個影片唯一一次令人欣慰的擁抱,然而卻那麼不真實,因為這場雨是一場在陽光最燦爛日子裡顯得如此不真實的雨………雨過天晴後米蘭依舊在和劉億苦打情罵俏的現實,證明了他的幻想真的只是一廂情願,生日宴會上那個和劉億苦對戰的場景也不過是馬小軍腦海中未遂的壯志!其實從來沒有過那麼溫情的雨,從來沒有過那麼燦爛的陽光,也從來沒有過那麼壯懷激烈的青春!
顧長衛的攝影技巧在在影片的結尾得到了最大的發揮――馬曉軍被踢下游泳池,他在水中的無助同時也象徵了他的被孤立,,這段非常意識流的鏡頭很好的表現出了那種窒息感,但是鏡頭中表露出來的些許沉淪與疏離好像又在表達他的一種玩味感,也許是在呼應影片結局志得意滿的馬曉軍開著名車細數兒時夥伴的落魄時的那種成就感吧!
最後提一句,馬曉軍憂傷地在屋頂上漫步時,以及在夕陽的橙色陽光中騎車帶著心愛的米蘭穿行在林間小道上時,所放的背景音樂是馬斯卡尼的歌劇《鄉村騎士》里的間奏曲,這首來自國外歌劇的古典音樂與中國文革時期的愛情配合的如此協調,以至於最早引用這首間奏曲的那部《憤怒的公牛》反而被我認為是不適合配用這首曲子的了。

《英雄》

張藝謀對這部影片的主題——" 天下刺秦,又 天下放棄了刺秦".那 何放棄呢,因 那刺客聽到了自己要刺殺的暴君,宣稱自己要建立偉大的國家,於是被人家的夢想打動了. 我印象裏的秦始皇,是 手瘟疫,揮袖雷霆,只施行統治,只藉助暴力,從不弘揚夢想的人.他不提自己要把祖國以及祖國之外的新疆土,建設成什 樣子——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跟個普通的黑道老大沒什 區別.
《英雄》裏的秦始皇,可就不一樣,是新的人物,開口就談天國將要近了,天國是什 樣子.在一統江山閣裏,他看著滿噙亡國之淚的韓國畫工父子,可以從容談起自己 什 要統一天下, 什 要讓眼睛看得到的地方,和眼睛看不到的地方都連在一起,成 一個偉大的國家,最後讓父子二人眼中重生希冀——這就不是一般人物了. 我們這些後人,自然知道這位非一般人物,接下來乾的就是焚書坑儒役使天下,所以聽他這一刻還這 誠摯深情地談天下大同,脊樑溝裏不可能不冒涼氣.
我覺得這片是過份贊頌公認的暴君秦始皇.秦王明顯是一位暴君,由秦始皇焚書坑儒,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可知.影片的主題說穿了無非就是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翻版,只不過在張的文本那裏,國家的利益被置換成「天下」罷了.如是這樣,被秦始皇殺害的人遺下的孤兒寡母也當像無名劍客那樣理解秦王的一番苦心才對.因為他們今天個人的苦難恰恰是為了明天更多人的和平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很多人會死,而大王會活著」.只是「死去的人請大王記住」.我實在不認同這奴才邏輯 而這片中的英雄也不算是真英雄,影片中俠士們之所以被宣揚成悲劇英雄,無非在於他們甘願為天下人免於戰亂之苦而放棄個人的恩怨和家國之恨.所謂通過對個人一己之私的犧牲來換取天下大公的道德灌輸,從而把對個體精神和利益的剝奪上升為一種天然的正義.在這樣的「正義」下,當然就是誰自覺地捨生取義,以「小我」獻身於「大我」,誰就是英雄.然而這里的問題偏偏在於,「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是由一個個活生生的血肉生命所組成的「天下」.如果為了「天下」而可以是人人都應當為之犧牲自己的理由,那麼這樣的「天下」又將如何具體落實到天下人的身上 這不正是一種自相矛盾 真正的英雄應像岳飛,文天祥一樣.還有岳飛的"滿江紅",岳母刺字,岳飛大敗金兵,秦檜夫婦永跪岳飛墓前供人啐吐;文天祥的詞"正氣歌"和"過零丁洋"都是世代流傳的. 張藝謀對影像的調度太單一了.每一個武戲的高潮都是高速攝影和特技做成的效果,像一部部廣告片堆砌的風光長片. 我覺得統一並不是英雄的充分理由,因為真正的英雄無疑應當是正義和美德的使者.當英雄的人他應悲天憫人,以仁愛為懷,不是去奪取天下人的權利集於一身而是真心實意地解放天下,造福人民.照這個標准秦王至多隻能算個奸雄,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個殺人犯.殺人犯不管他曾有多大的歷史成就,在法律面前都不會因此就不再是殺人犯,而反成了歷史英雄.這太不公平了,也對死在秦王手下的人侮辱.
在片尾出現了荒唐得讓人合不攏嘴巴的一幕:歷盡千難萬險才走到距離秦王僅有十步之遙的位置的大劍客無名,在刺殺行動成功在實時,居然被這位「胸懷天下」,而又殺人不眨眼的暴君倡導永久「和平」的濟世豪情所感動,受到啟發後幡然悔悟,主動放棄了行刺計劃,結果轉身離去,落了個萬箭穿心尚面帶欣慰之色的「圓滿」結局.這結局也太不合理了,以無名的武功應可以全身而退的.這裏也說了一些主題.張藝謀在《英雄》中生硬表態支持秦始皇,糟踏掉一個本來可以拍成一部宏大詩史的難得題材。

《花樣年華》

花樣的年華,無言的結局
「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和我一起走?」

搖曳的旗袍,昏黃的路燈,梳的一絲不苟的愛司頭,一切欲說還羞的情感,如一張泛黃的老唱盤,在歲月的留聲機中靜靜旋轉。沒有喧鬧的浮躁,沒有泡沫文化的縮影,只是哀婉卻唯美地唱著一首老歌:花樣年華。一部不俗的電影也隨之沓來,一樣的溫情脈脈。
這是香港90年代後現代主義的代表導演王家衛的一部影片。故事情節再簡單不過--講述兩個已婚男女的婚外戀。還有一部類似的題材電影是美國的《廊橋遺夢》。兩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後者是西方人的愛情觀,而《花樣年華》折射出的愛情理念,則是屬於「那年代白牆黑瓦淡淡的憂傷」的東方情懷。
讓我們回過頭來再談談王家衛,這個經常以一副墨鏡示人的性格導演,拍出的作品都是些有著強烈個人色彩彌漫的影片。《阿飛正傳》里的「無腳鳥」、「一分鍾理論」,阿飛的桀驁不遜彷彿是他的縮影;《重慶森林》里警察633和663的各自特立獨行的生活理念,「鳳梨罐頭」和愛情保鮮論也已成為華語電影的經典;《東邪西毒》中歐陽鋒那犀利的眼神和「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大氣鏡頭,也已經成為眾多導演甚至是張藝謀導演都拿來借鑒的典範;連《春光乍瀉》這一部頗受爭議的同志電影,王導都依然能把它拍攝的細膩動人,片中長鏡頭的嫻熟運用,尼加拉瓜大瀑布的垂直美感,也都宿命般的被貼上王家衛風格的標簽。可是,2000年的這部《花樣年華》中,王導的前衛美學並沒有體現。相反地,這部影片充滿了含蓄美和隱蓄的鏡頭語言。影片的主題也關注的是關於中國人慣有的情感處理方式,從頭至尾都向觀眾傳遞著東方特有的韻美和思想。可以說,這是一部最不像王家衛的風格,卻深得他鍾愛的影片。
梁朝偉和張曼玉在片中分別詮釋了周慕雲和蘇麗珍這兩個具有傳統觀念的舊香港60年代中產資產階級的已婚男女。他們原本都各自擁有著屬於自己的家庭,一種緣分使他們都搬進了同一座公寓,又是一種緣分讓他們兩家的間隔只是一面牆壁。在逐漸的交往中,大家熟絡起來。可當他們在狹窄的樓道里單獨相遇時,卻還是只一句「這么巧啊?」便匆匆而過,繼續走他們各自的路。日子如果只是這樣過,倒也安然自在。可終於有一天,他們發現了各自的伴侶不忠走在了一起的事實。周與蘇不知是因為一種同病相憐的感情,還是基於報復的心態,抑或都不是,他們只是為了找到一個訴說心事的知己。總之,他們成了朋友。一起吃過西餐,一起在旅館那間著名的2046號房間里寫過武俠小說,一起演繹過各自愛人的出軌原因,也一起在男主人公的房間里清早吃著糯米雞......他們都說過「我們不會像他們一樣。」可後來,一句「原來有些事情,不知不覺中就會發生。」證明了一段苦戀的開始。周慕雲在掙扎,蘇麗珍也在掙扎,掙扎在情感與道德理智的邊緣,也彷徨在愛與不愛的邊緣。可惜,最後他們誰也沒有越出那至關重要的一步,各分東西。懷著心中對對方的掛念,蘇麗珍選擇了坐在他已經空盪盪的房裡無聲地哭泣,任眼淚肆意地流過臉頰;周慕雲選擇了將心中的秘密訴說在吳哥窟的石洞里,用土埋住,讓它永遠是個秘密。花樣的年華,卻是個無言的結局。
這是一部看後會沉重的影片,也是一部看後會思索的影片。不少人觀看它只是因為那絢麗的旗袍。的確,那26套婉約幽雅的旗袍緊緊包裹出張曼玉玲瓏曼妙的曲線時,的確是一種美的享受。可如果只是為了欣賞服裝美而觀看此片的話,那未免有點糟蹋一部好片子了。
好片子像是一杯清茶,乍品沒什麼滋味,可細嘗之下,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便會不知不覺地飄溢在你的五臟六腑間。《花樣年華》就是這樣一部片子。無論是鏡頭中精緻的特寫,還是絲絲小雨中由昏黃路燈投下的柔和光線,或是整個畫面色彩的鮮明層次,色調搭配技巧的奪人眼目,都是導演王家衛和攝影杜可風深厚功力的體現。還有不得不提的片中的聲音藝術,就算是雨滴落地的聲效都是那樣富有感染力,就更別提片中那伴隨著男女主人公在樓道里多次相遇時恰如其分地響起的影片的主旋律--抒情中帶有絲許壓抑的提琴曲了。影片的這些硬體設施做的完美無瑕,更可貴的是影片的靈魂--內容情節,王家衛一樣描寫的匠心獨運。
像是片中經常出現的一個場景:周慕雲一個人在面攤落寞地吃著雲吞面,此時的鏡頭長時間地定格在他的面部。他的眼神里充滿苦悶和孤獨--為了總不歸家的妻子。這時蘇麗珍提著精緻的保溫壺出現在潮濕的石板路上。鏡頭由她纖細的手拍起,逐漸上移到她的胸前,卻始終看不到她的臉。這種開放性的構圖可以引起觀眾無數的想像力。她來到面攤前,同樣一份雲吞面,臉上帶著一種沉思的憂郁的神情--為了不歸的丈夫。另一對在享受愛情,而這一對只是在各吃各的雲吞面。不得不說,此刻導演用一種明暗線交織的手法既含蓄又內斂地表現了兩種愛情的理念。而這種意境,只有在反復細細地品味後才能理解,可謂是該片的一個經典的情節。
還有一處讓人記憶深刻的片段出現在該片的中下段。周慕雲終於鼓起勇氣向蘇麗珍表達了心中壓抑已久的感情。可蘇卻用無語沉默來迴避。周看出了兩人不可能在一起的結局。於是,他請蘇麗珍幫他做件事--拒絕他,讓他練習承受住那份痛苦,蘇答應了。可當周說完「以後你自己好好保重」隨即放開她的手頭也不回地走開時,蘇卻開始心潮洶涌。此時運用了一段長鏡頭,特寫出了蘇的手在被松開瞬間的抽搐,跟著緊緊抓住另一隻手臂,手上的青筋凸現,一種油然而生的痛苦陡然現於手部。接著鏡頭移到她的臉:不忍、難過、沖動、壓抑......種種表情交匯在一處。緊接著,蘇伏在周肩頭痛哭的場面出現,周的手不斷輕輕地拍打著她的肩,安慰地說「好了好了,只是演戲,只是演戲.......」一種壓抑已久的情感的驟然爆發,導演卻沒有刻意煽情,只是用嫻熟的鏡頭語言來婉約地表達,卻得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成功效果。只這一點,就可以讓許多動輒讓演員虛情假意地喊出「我愛你!」的導演好好學習。
片尾,周慕雲離開香港這個傷心地之後,蘇麗珍來到他的房間,點燃一根雪茄,不抽,只是放在那裡任它的煙霧繚繞、盤旋、四散。一種她曾經熟悉的香味。她呆坐在椅子上,眼淚開始滑落。一滴一滴,最後連成一片。此時,電影中的背景聲全部消失,一陣寂寥後,一個男人的聲音響起,響在蘇的心裡,也回盪在觀眾的耳畔--
「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和我一起走?」
無言......
也許一切都應了該片的英文譯名:In the mood of love
只是那「情緒中的戀愛」,在那個消逝了的花樣年華......

《畢業生》

提到畢業,就不能不提到這部電影。達斯汀·霍夫曼對未知世界的彷徨和嚮往,以及那個洋溢著激情和沖動的結尾,都一絲不差地契合了畢業生的心情。當然,還有那首廣為傳唱的插曲,它會適時地盪起你心中淡淡的離愁.雖然現在只是大二 但有時也會有一種對未來的迷茫就像影片中展示的那樣,彷徨,無所事事.就是那樣發呆,死死的發呆...... 從影片的開始本的臉上就是一臉麻木的表情,正是所有畢業生所共有的.而影片的音樂更是增添了一種憂郁的色彩,悠悠的,清清的,讓人不知不覺的進入了自己內心的世界去思考些什麼.什麼呢?本是一個優秀的畢業生,而且他的家人早就為他准備好了一切就等著他的歸來,而他對這些似乎還上不在意.他對自己的人生充滿了疑問.或許他也曾憧憬過很多美好的未來,但在現實生活中他要面對的東西遠遠超過了學校的書本,他要面對各種誘惑,還要承受高潮過後的寂寞,這就是人生.或許他還沒有作好准備,或許他開始暴露他人性中的缺點. 當羅賓遜太太邀請他到她家的時候,或者是在她開始誘惑他的時候,他的良知開始淪陷,我們不能說他的內心沒有掙扎,但最後他還是選擇的墮落.而羅賓遜太太就是這個社會的象徵,她牢牢掌控著本.她曾經也是一個像本一樣憧憬美好的畢業生,但經過世事的經歷,她一點一點的被這個社會同化.現在成了一個追求肉慾享樂,精神空虛的半老徐娘.在自身受到威脅時是那麼的狡詐惡毒.或許到最後我們都會像她那樣吧.而這時的本也暴露了他的弱點,他懦弱,這一點從開始在羅賓遜太太家裡面對她的調情是本的不知所措就可以看出.面對這個社會本是一張空白的紙,他要經歷的東西還有很多,他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現在的本精神也如羅賓遜太太一樣空虛,但他多了懦弱. 但在與羅賓遜太太偷情的這段時間里他也感覺到了無聊一天他的父親嚴厲的問到"你對自己的未來到底有什麼打算" 時, 他被刺眼的陽光弄得睜不開眼,現實的問題對他來說是那麼棘手,而他只能在不停的游泳和偷情中去逃避."你問住我了"本的回答無力而迷茫,但這也喚起了他對自身的思考. 而就在這時他的天使一連出現了.一連可以說是片中唯一的完美形象了但可惜也是三個人中最單純的一個.本從她身上發現了自己已經和逐漸失去的東西,終於鼓起勇氣向一連告白,但事情當然不會那麼簡單,羅賓遜太太瘋了似的阻撓他們.但兩顆相愛的心走到了一起,終於在一個大雨之日本向一連坦白了他的行為,但當一連知道那個女人就是自己的母親時.她無法忍受毅然的離開了本. 一連的離開讓本開始思考,他發現自己不能沒有一連,她帶給他太多的東西,讓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找到了自己生活下去的理由.他決定追回一連. 在破壞婚禮的這場戲里,鏡頭對混亂的表現很到位,在看到窗外哀號的本時,鏡頭分別給羅賓遜太太和羅賓遜先生一個特寫,夾雜在混亂的全景中,級好的表現了他們那種虛偽面孔下的窮凶級惡的扭曲,而本終於得到了一連. 最後兩個人奔跑著踏上象徵自由的公車奔向解放.他們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眼中有希望有欣喜有決心但也有些許的迷茫.新的生活就要開始不知道兩個人即將面對的會是什麼?
影片一開始,就給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影片在主人公本做飛機回家的一系列鏡頭剪輯中開場,雖然這只是一組交待性質的鏡頭,但卻直刺我心底的那一絲不安和痛楚。片中本帶著一臉茫然的表情,對身邊的一切不聞不問,機械的在回家的路途上前進著,我深切的感受到本對畢業和回到離開多時的家並不感到高興,相反,似乎有些不情不願。為什麼一個在他人看來即將步入社會,應該充滿活力和沖勁,前途光明的畢業生,卻顯得那麼死氣沉沉呢?在這點上,同樣作為大學生的我當然明白個中緣由,因為我也正處在彷徨的時期。大學生活已經在不知不覺間過去了一半的時間,驀然回首這過去的兩年光陰,竟發現自己一事無成,時間都耗費在了一些無聊的事情上,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兩年的時間又將一晃而過,那時畢業後走出校門的我,是不是會和本一樣對前途毫無打算,一片迷茫?突然又想到了家中父母親人們的殷切期望……我不敢再想下去。
之後,本在一個錯誤的時間,一個錯誤的地點接受了一個錯誤的女人的誘惑。「Mrs. Robinson, you're trying to sece me. Aren't you?」影片並沒有清楚的交待羅賓遜太太勾引本的具體原因,是羅賓遜先生那方面有問題?是羅賓遜太太生性風流?還是羅賓遜太太就是喜歡本這種類型的小男生?……我們無從得知。但有一個大的時代背景是顯而易見的,影片拍攝於1967年,那時的美國女權運動、性解放運動、黑人民主運動正在大張旗鼓的進行著,披頭式樂隊引領的反叛精神正風靡全國,無數青年為之瘋狂……總之,那是一個躁動、叛逆的年代。所以,影片的整體畫面氛圍很鮮艷很明亮,有時甚至有點刺眼,有意給觀眾製造了一種躁動不安的感覺。明白了這一點,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羅賓遜太太為什麼會勾引一個年齡和自己的女兒差不多,並且是自己看著他長大的小男生,而本竟然會抵不住誘惑,和一個看著自己從小長大的長輩上床。他們之間有愛嗎?至少本在遇到多年不見的羅賓遜太太的女兒——尼恩之前,還是相信他們之間有愛的,這從他極力安撫羅賓遜太太,並多次保證不和尼恩交往的情節中可以看出。但自從他對尼恩一見鍾情之後,他就明白了自己對尼恩的感情才叫做愛,才是真愛。加之羅賓遜太太極力反對他和尼恩交往,並用公開兩人關系來威脅,本和羅賓遜太太徹底決裂,兩人走向了對立面,這段有性無愛的關系走到了近頭。
回頭再說尼恩,她是單純的,在她與本的交往過程中,影片多次響起了《Scarborough fair》這首曲子,這首歌給人的感覺很美,這也切合了本對尼恩的追求,是完全出於真心的,完全是簡簡單單的兩個年輕人的相愛過程。影片中安排的本追求尼恩的幾場戲很有看頭,使觀眾暫時忘卻了之前的沉重心情,姑且先看看這個傻小子是怎樣挽回姑娘芳心的。印象最深的一段是本前往尼恩的學校,在噴池邊坐著,臉上有柔和的期待痕跡,本追著尼恩的公車,在車上與她搭訕,使他第一次看起來像個二十一歲的男孩子,有點賴皮,一種很討觀眾喜歡的賴皮,最後,尼恩與男友約會雙雙離去,《Scarborough fair》再度響起,本嘗到一種失去的滋味。這種心情,只有真正有過此中經歷的人才能完全體會個中滋味。「明天嫁給我好嗎?」 「不知道」 「後天呢」,本的這句求婚台詞堪稱經典,這也充分體現了主人公當時的心境,也只有這樣一個對未來毫無打算的21歲男子,才會說出這樣的求婚詞。
然而,正是由於尼恩的單純,使她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一個和自己的母親有染的男性,盡管她深愛著那個男孩子。所以,尼恩還是選擇了和一個自己並不愛的男生結婚,可以說,此時的尼恩內心還是受壓抑的,盡管她內心深處想和本在一起,但她擺脫不了社會傳統倫理的約束,直到最後本那驚天動地的搶婚行動,就像一把鑰匙將尼恩的心靈枷鎖徹底打開,什麼社會倫理,什麼道德觀念……統統拋之腦後,率性而為,干自己最想做的事才是真理,所以,她毫不憂郁的和本一起沖破了眾人的阻撓,坐上了自認為是通往「幸福之路」的那趟公交車。
再說一遍那場經典的搶婚行動,首先是本駕車到處尋找被送去結婚的尼恩,配合著車速,《Mis Robinson》響起,這首歌曲調輕快詼諧,帶著對以羅賓遜夫人為代表的成人世界的辛辣諷刺,體現了年輕一代的反叛精神。最後,本用教堂的十字架來抵擋想要阻止他把尼恩帶走的那些人,在西方社會基督教有著約定俗成的權威,可班卻偏偏要用有著象徵意味的十字架作為武器,來追求自己的幸福,諷刺意味和反叛精神體現的一覽無余。當本和尼恩沖破重重阻撓,勝利的踏上自己心目中的「幸福之路」後,《Scarborough fair》再度想起,影片到此結束,卻把思考留給了作為觀眾的我們。
這是一場青春的沖動,一場青春的勝利,然而,激情過後,就不需要面對現實了?本和尼恩的母親確實發生了關系,這種錯誤是無法用一句「我錯了,我很後悔,我以後改正」來彌補的。可以斷定在兩人以後的生活中,這件事會像夢魘一樣糾纏著他們,他們將始終無法面對各自的父母。另外,本之前對自己的未來毫無打算,追求尼恩並向她求婚只是率性而為,並沒有什麼完整的計劃,在搶婚成功之後將會不可避免的面對「要愛情還是要麵包」這樣一個古老而又很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忽然想到了在搶婚過程中,某個時刻本趴在教堂的玻璃上向尼恩大聲疾呼,當時的那個造型和表情像極了受難的耶穌,我們不禁思考,他在為誰受難,是為自己還是所有和自己一樣叛逆的年輕一代……
《畢業生》是一曲美國那個時代的青春之歌,而作為目前中國年輕一代的一員,我似乎遇到了和主人公本一樣的境遇,所以,看完影片後不禁感慨萬千,覺得不吐不快,以致發了這么多牢騷,希望能夠引起和我一樣處在彷徨中的年輕人的一點思考。

閱讀全文

與春光巷電影主題音樂餐吧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周迅最好看的一部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507
有關母愛的英文電影有哪些 瀏覽:668
行屍走肉類型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49
春節檔電影免費半個喜劇 瀏覽:794
如何將日語電影增加中文字幕 瀏覽:570
宋曉峰演的大寶哥電影叫什麼 瀏覽:360
特工什麼電影好看嗎 瀏覽:746
送我一朵小紅花電影好看嗎 瀏覽:696
陌陌放電影怎麼把照片放上去 瀏覽:130
電影毒誡什麼時候上映 瀏覽:892
在時光網買電影票怎麼退 瀏覽:983
有什麼類似美味的僵屍電影 瀏覽:490
如何通過直播平台播放電影 瀏覽:44
臨海有哪些電影 瀏覽:464
電影恐怖夜免費看全部 瀏覽:849
有哪些電影讓人感動 瀏覽:516
電影男主角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184
王寶強電影什麼偵探 瀏覽:523
大紅包電影多少 瀏覽:101
怎麼從下載電影上傳抖音 瀏覽:705